浅析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2022-09-11

导学案也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主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 尽可能完善知识结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有效的交流、评价学习方案。 “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以导学案作为基本载体, 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思想,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 以学生自学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为主线, 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为教学手段,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统、独、偏的窠臼, 可以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当前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导学案形式过于单一化

不同的学科, 教学性质以及特点也有所区别, 因此在编写每一门学科的导学案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该学科的特点, 适当扩充或取舍某些内容。 高中数学学科中主要包括概念课、定理课、复习课、练习课等, 教师在设计、编写数学导学案的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教学课型进行编写。 然而目前随着导学案的应用越来越广, 导学案的模板也得到广泛引用, 虽然导学案模板中基本上都包含了导学案中的每一个环节, 可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但由于机械照搬的人越来越多, 导致导学案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 并没有充分发挥导学案的真正价值。

1.2 学生对导学案的认识不够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导学案缺乏一个相对全面、完整的认识, 学生认为导学案仅仅是一份能够从课本上找到“答案”的试卷, 只要能够完成这份“试卷”即可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 在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仅仅是对照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从文中找出相应答案的过程而已。 学生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 没有投入思考, 没有发现问题, 更不用谈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没有充分发挥导学案的真正价值。

2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2.1 探究性原则

导学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编写过程中, 应注意多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在不断认知的过程中, 能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促进学生养成基本的数学素质, 提高学生的学习学习能力。

2.2 指导性原则

在导学案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不仅应指导学习内容, 同时也应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尤其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具体、明确的告诉学生教材的页数、花费的时间以及应该达到的要求。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合理安排谁跟谁应一组讨论、谁跟谁应组成一个小组, 并明确告诉学生们合作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2.3 主体性原则

在进行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一个同学都创造参与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参与主动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比如, 在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设计、编写这样的导学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应理解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sin2α+cos2α=1, sinα/ cosα=tanα。 同时应要求能够利用这些基本关系式进行求值。

预习探求:首先应先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试总结同一个角 α 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存在哪些关系, 比如商式关系或平方关系, 又或是其他关系?

预习自测: 首先试判断 “sinα=0 且cosα=-1”、“tanα=1 且cosα=-1”、“sinα=1/2, 且cosα=1/2”等问题的正确性。 其次应用基本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已知sinα=-4/5, cosα=3/5, 试求tanα 的值, 共有A:-4/3, B:4/3, C:-3/4, D:3/4。

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本堂课要学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相关内容,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相关内容,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及上课听讲的效率。 其次通过课前导学, 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 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 导学案教学是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俗话说“教而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正视导学案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遵循探究性、指导性、主体性等三大基本原则, 准确把握学案导学的核心理念以及真正价值, 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针对性的导学案, 切忌不可机械照搬。 教师在设计、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 应吃遍教材, 灵活取舍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数学导学案的真正价值及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摘要: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要求和标准, 因此, 教学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目前各级学校纷纷积极开发各种教学改革, 其中导学案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 并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现状,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1] 朱晓梅.数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的体会[J].新课程 (教师版) , 2012, (07) .

[2] 高变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 刘聪聪.研究性学习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保山师专学报, 2012, (02) .

[4] 周福刊.课堂教学模式之“学案导学”[J].中学数学杂志, 2012, (05) .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学习评价下一篇:面向通识教育的《环境设施设计》校内视频公开课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