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30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用9篇)

篇1: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课程改革以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课程数学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质量。导学案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导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与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使用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堂表现中更具备学习主动性,知道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什么时候学过,怎样学,学得怎么样。能实现学习基础和学习内容的发现,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再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主动的去分析、思维、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就是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一、创设导学案的模式

六步三展教学模式是我乡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废除注入式,实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步三展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流程有六个步骤,其中学生有三次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发现优秀的作品〈包括规范书写与格式〉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活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大家帮助纠正)。操作步骤:1.课题导入。(数学以复习旧知、意义、定律、性质、数学原理等来揭示新课。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2.出示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制定学习目标。目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每一步的学习。)3.自主学习。(数学方面安排一些与例题有关的试题让学生做,理清算理或数学原理,总结规律等,为新知铺垫。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达成部分简单目标。)4.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学教材,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或交流,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5.课堂总结。(理清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系统。)6.当堂检测。(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理解。目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查缺补漏。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导学案编制的重、难点

(一)导学案编制的难点在“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演说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教师要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工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工夫,进行有效的学习引导。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那么,教师要怎样 “导” ,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巧设导语激兴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复习旧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原因,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入,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比如在教“小小设计师”,出示一些自制的精美图案或课件让学生欣赏质疑-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图形。

(二)导学案教学关键在“学”。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指导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本义与最高境界,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及兴趣,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

例如: 在设计计算内容的导学案。“重算法轻算理”是传统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往往一节计算课上过后,大多数学生都会计算,但说不上其中的算理。这就是许多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因为他们学习计算题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因此对于计算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例题的基础上,主动寻找计算规律。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有些知识点在几个学期的教材中都有体现,只是学习的深度不同。当遇到这样的知识点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三)导学案编制的重点在“案”。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剖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

1.自主“带着问题自学”转变成“在自学中发现问题”。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方法把三维目标贯串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在呈现方式上有内容前置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情感潜移化。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也可以认为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应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的空间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大小 时,这样设计导学案的: 想一想,写一写:

(1)动手画一个计数器,先标示出一个你喜欢的数,再读写出这个数。(请学生板演不同情况的数)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看这四种电视机的价格,你能读吗?(3)任选两种电视机的价格比一比。想一想你是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请你试一试友情提示: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你的思考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4)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组交流你的发现,想一想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6)通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在设计上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别教育。

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但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导学案绝不能替代教材,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植根于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帮助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教材是根本,导学案是辅助,两个一定要结合起来使用,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只用其一。

三、导学案的作用与效果

通过使用导学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变“接受式” 学习为“自我选择”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狂欢、成长的幸福, 变“苦学”为“乐学”、肯学、学会、会学,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其实现职业的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方向, 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学得如何”;了解了教学思路,减少了板演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加了训练时间和训练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利用导学案“先学后教”, 在这个把权力归还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四、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案管理,充分利用学案,提高学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案开展学习。使用学案,不是简单地分析解答一个个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引领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结合学习内容认真阅读、思考、讨论、书面解答和发言交流,教师要及时归纳、指导和评价。对于课堂上尚未详细解答的问题,必须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小组交流、教师指点,在课后补充完整。

其次,学案要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学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便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便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表达,便于学生总结反思,保存资料。但是,学案容量小,也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应用,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自主学习”环节,可以将学生绘制的示意图或答案通过投影仪展示,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全体学生也有借鉴作用。

最后,教师可及时把学案收起,然后一一批阅,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学案的价值,重视学案的使用,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

2.针对学生不同的预习情况区别对待。凡是学生可以直接解答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直接展示。一部分学生能解决的,可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相互帮助解决,教师在边上适当点评就行。难度大的,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加强指导,然后由完成较好的小组上台交流合作成果,教师适当进行启发性点拨。研讨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有的还可开展生活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升华情感,通过课堂研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中的存在的问题。总体说来,导学案的使用分为三步,先是自学, 再对学, 而后群学.通过自学,要求大约50%的学生能够解决大约50%的问题;然后进入“对学”,在对学阶段要求大约70% 的学生能够解决大约70%的问题.而后进入“群学”即在课堂上共同学习.通过群学解决自学、对学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3.与课堂有效结合,课堂使用学案也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用学案搞填鸭式灌输。

(1)比如情境导入,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自学学案的基础上对情境进行讨论,以达到巩固、深入理解自学内容。(2)充分分配自主学习时间。这一版块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①通过学案明确给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点(约1分钟)。②按照学案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约2分钟)。③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教师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约5--8分钟)。④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约5--6分钟)。

(3)展示反馈。这一版块包括三个层次:①个人展示,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达成部分简单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小组展示,学生代表小组通过发言、板演、表演等等形式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其他学生聆听观察,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然后自由更正,各抒已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归纳。③练习反馈,通过完成当堂作业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4)小结。课堂小结必须有,操作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特点进行详略处理,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点,还要归纳解题通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结合六步三展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能够有效改善课程数学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质量。其优势表现在,课题导入进教材,目标出示明任务,自主学习促动脑,交流展示重挖掘,课堂总结达目标,当堂检测做反馈,六个环节层层递进,相互促进,构建活跃互动、自主高效的课堂境界。

篇2: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郑 丹

(辽宁省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中学)

摘 要:随着新教学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已得到广泛的注重,高中教学教育的传统方式弊端尽显,没有很好地在实际的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将导学案应用于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能够营造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开启学生的自主思维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学习效率

正确地实施与贯彻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做到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多种能力,显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下从导学案的自身特点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做出相关的阐述。

一、课前预习带着疑问上课

教师通过探讨的教学设计方案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务必要得到学生的主动参与,该方案才能更好地执行,这也关乎学生对该门课程是都有一定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带着自己的使命融入课程的学习去,自主标志出哪些是需要掌握的重点,根据教师的课前指导,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就能按照自己课前的疑难、紧跟教师的步伐,一步步去寻求真理。

二、课堂上拓展学生的求知思维

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相关,课堂上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还要有自我的思考的创新意识,通过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题过程,对细节、侧重点的重视,再由线及面,从一道简单的方程式引申到其他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更改题目,就会得到全新甚至新颖的.解题方式,从而活跃学生创造性地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在自我思考中创新。

三、课后讨论总结,改进学习方式

教师既要安排好学生的课前预习,也要对教学质量做总结。因为高中数学总是灵活多变的,学生是否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必须得到重视并给予帮助。建议学生课后要以小组的形式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总结中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式。

从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该教学模式按照课前预习、课堂上的尝试到课后集体总结,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正确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教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舞台勇敢地自我展示。

参考文献:

篇3: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学案创设的基本内容

1. 采用通俗的语言, 紧扣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习目标的确立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采取通俗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此过程采取适当的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从而使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个性化学习。

2. 依据教学情况, 打好基础, 创设导学提纲

对于导学提纲的创设, 需要教师对教学课标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并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 进行具体化、问题化、图表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提纲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出发, 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划分, 并突出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采取梯度的解决策略, 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在此过程中, 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置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使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为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创造条件。

3. 抓住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实践效果

教师通过了解教学内容设定的课堂问题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 作为导学案例, 通过师生的协助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导学案例的形成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地思考之后, 提出难疑, 并将其带到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一同探讨, 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参与热情,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创设导学案的重点问题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主导作用, 为学生创设展示平台, 以使教学课堂更为生动和有趣。教学方法要灵活, 寓教于乐, 以打破常规教学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主体的参与热情, 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设计上,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学习情景, 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 在讲授分数乘法运算过程中, 出示5 × 8 /3, 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着运算, 并让学生出示运算结果, 根据显示的结果进行分组讨论, 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运算过程进行讲解, 之后教师抽取学生板书, 提出问题所在, 进行班级讨论。最后, 教师给出分数乘法运算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即计算结果要化为最简数。

导学案教学的关键在于 “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位置, 从而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导学案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之外, 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这是教学的关键内容。俗话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由此看出,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导学案的重点在 “案”, 注重问题的导向性作用, 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三、注重教学检测对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自我检测”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本环节主要检测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 以寻找到教学中的不足, 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改进依据。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检验习题, 既能突出教学重点, 又能对教学内容实行系统构建, 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判断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并根据检验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步调和教学目标,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教学, 以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多是教师来完成教学总结, 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过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概念, 以此加深学生的课堂教学印象。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展示空间,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作用, 最好不要越俎代庖, 以降低教学的针对性。当然, 导学案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诸多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仔细地体会, 并认真地检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问题的产生, 从而为小学数学基础教学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影响下, 课堂教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也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导学案作为高校课堂改革的载体, 在营造教学氛围、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种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情况下, 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小学生正处于感知世界、认识新鲜事物的阶段, 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就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效果和作用做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作用,效果,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怀英.“问题—活动—问题”导学模式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4) .

[2]苏岱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中的运用[J].新课程 (小学) , 2012, (08) .

[3]刘晓梅.情境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新课程 (小学) , 2013, (01) .

篇4: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案;实践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对于数学的兴趣较低,基于这些特点,合理的应用导学案方式,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导学案教学的应用对于改变教学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建议

1、主观性贯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基本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展开所有实践的前提。数学老师要严格的根据课标中的具体标准,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设定符合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的学案,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避免安排过多的家庭作业,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实力水平具有全面的了解,结合实际的状况,将学生作为导学案应用的主体。

2、注重平衡。导学案应用借助科学的设计,让小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培养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不断研究和探讨新的问题。导学案教学不仅包含知识教育,还含有部分的思维扩展训练和实践训练,不同的部分具有特定价值和意义,通过综合的平衡,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注意力。

二、应用原则

无论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怎样改革,小学的数学教育工作一定要遵守基本原则,保证核心的意义。导学案的应用也要遵守基本原则,不能够脱离实际。

1、关注思维原则。导学案法应用的核心在于利用教师的主动引导和积极启发,提高小学生的关注程度,提升课程参与水平,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自我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综合水平,改善教学状况。小学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态度,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方式,通过目标性的培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基本知识。

2、比较原则。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比较法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比较法能够判定某一个人、判定某一件事情的对错。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导学案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于体积的大小、面积的大小、长宽的大小具有充分认识,树立起自身的意识。

三、导学案的基本内容

数学老师要对于小学教学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解,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图表化、问题化、具体化的内容设定。导学案提纲的建立要系统化,老师结合教材编写体系和知识系统性考虑,对于每节教学课程进行划分,突出不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散,同时应用导学案例,和学生一起合作,寻找教学重点,带领学生提出疑问,课堂上积极探讨研究,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降低小学生心理压力,提升教学效果。

四、实践应用

1、预习阶段。课前预习的作用是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完成,课前预习阶段,数学老师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案的发放,保证小学生自身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预习教案中的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将学案回收,进行分析和研究,带有目标性的进行第二次备课,明确课堂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讲解环节中提供重点指导。例如在学习体积单位和体积课程的时候,老师设计的学案要侧重帮助小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明确教学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准确的理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學案的设计要循序渐进,通过层次的进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带动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课前学案的设置对于后期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

2、实际授课阶段。实际课堂教学过程要对于课前教案的应用情况仔细分析,学案对于教学实施过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起到方向标的意义,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学案的效果需要老师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发掘。课堂中老师要给小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由,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候,进行恰当的点播,针对教学难点仔细讲解,保证教学全程的流畅性,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明了,方便小学生理解和应用。例如分数是很多小学生感觉困难的部分,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老师应该提前的设置学案,适当的增加问题,利用简单的导入让解释变得更加直接。问题设计包括七分之四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其中包含几个分数单位?几个四分之一构成四分之三?八分之五中含有几个八分之一?七分之三是三个什么?借助类似的问题,从各个方面阐述讲解分数的性质,学习具体的计算法方法,导向教案应用时候,科学的设定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好奇的驱使下带动学生深入了解和运用同分母分数之间的关联性。

3、课后整理。导学案教学实施结束后,学生应该根据教学案中的内容,自己分析总结出课堂中的关键知识点,利用学案中设定的自我检测部分来对于自己进行测验,老师应该侧重检测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看是否能够举一反三。学生自身学会如何应用教案,发挥教案的作用效果,将日常的导学案进行装订,方便日后的复习和应用,对于重要的知识点灵活把握。该时期导学案教学的应用要划分层次性,结合不同学生主体的实际状况进行评价和检验,具体的实施目标是将知识点总结归类划分,寻找简单明了的知识线索,实施环节中数学老师要认真的分析不同小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于导学案的设计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帮助每个同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寻找学习的规律,进一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实施中老师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学案的设计要把握班级学生的综合水平层次,不可脱离实际。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方法,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独立性格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导学案实施会让教育变得更加形象化,提高教学质量,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 司继伟,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 龚磐安,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4.

篇5: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学的同时完成目标知识的建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完成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课堂角色的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作秀”,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期更好地发挥导学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 英语教学 合作探究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传授型” 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尽管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做了大量的努力,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所设计的教案即教学方案(Teaching plan)仍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来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导学案”(Guided learning plan)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提出的,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先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上为学生编制一套学习方案,它是真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案。

一、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导学案的编写应立足课本,不可脱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谨记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等情况,根据新课标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案。编写的宗旨是回归课本,走进教材,让学生真正对教材发生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好导学案,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尝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2.导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创新性,不可落俗套。导学案所涉及的问题虽来源于教材,在编写导学案时还要注意形式创新,内容创新,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新颖,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3.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启发性和探究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因此学案所涉及问题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更能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获取相应的信息,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导学案的编写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英语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应注意到问题的梯度,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要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即使对于稍难一些的问题通过探究学习亦可得到解决,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心,摆脱困惑和厌学情绪。

二、充分发挥导学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另一方面重视教师的“导”,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导学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1.学生对教材的预习是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的预习过程就是初步建构知识框架的过程。预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预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课前预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现代英语教学强调“先学后教”,就是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发现并解决部分问题,教师然后再进行指导。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成了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一切都是在教师所设计的程序下进行的。学生没有更多的自由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他们过多地依赖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学案导学”教学让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学的同时完成目标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正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

3.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实施“学案导学”的保证。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案导学并不是简单地把学案交给学生的完全放手的行为,导学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从过去的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完成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课堂角色的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作秀”。同时要认清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扫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实施“学案导学”的核心。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学案导学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并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解决深层次问题,使自己的能力在与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提升。这不仅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知识,更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同时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有效预习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学或者预习是导学案教学的第一步,但如果直接把学案交给学生,采取“放羊式”的办法,一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学生利用什么时间进行预习,预习的目标是什么,在预习的各个环节需要解决那些问题等,教师应提前做好安排。否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受到“冷遇”,“穿新鞋走老路”就在所难免。

2.教师的教学能力应不断提高。毋庸置疑,目前广大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越来越高,但是知识能力不等于教学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高中英语课型较多,如听说课、阅读课、读写课等,如果每一节课都机械地采用同一种模式,很难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巧妙处理教材与学生、问与答、个人与整体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备课应从导入开始,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保证课堂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开展。

3.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差异,关心学困生。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学困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学案导学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差生。在分组活动和交流展示的环节当中,应多给这些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让其代表小组发言。否则,课堂活动就只成为优生的舞台,两极分化就会日趋严重,学案导学也难以落到实处。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法以其新颖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理念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认可,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不一定都是“过时的”,更不可完全抛弃。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于前人总结的经验我们要有选择地借鉴,同时还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认真研究,不断总结,使“学案导学”在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思想,要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知识中来。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传统的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学会求知的关注,教育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作为教学最基础的工程——备课,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为适应这一教学理念的变化,学案教学应运而生。“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现在着力推广的学案导学的主旨正在于此。

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学案导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编写和使用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载体,确定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即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导学法的实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应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目标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定义、定律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

1导学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2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目标,符合物理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力争做到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探究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也就是一本习题集。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 基础和关键。即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物理新标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

2、物理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能通过学案学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其它方式,在何处去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还必须要学生知道怎样填、填什么,从而达到整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

3、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特别是复杂的物理探究过程),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活动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个探究过程或各知识层面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率,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能做目标检测。

三、导学案的设计内容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标题及学时;

2、本节学习目标;

3、导学学法(这是导学方案的核心部分);

4、问题引导;

5、知识网络的构建;

6、知识链接(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7、问题探究;

8、分层次的训练或练习。(针对一个班学习成绩不同情况的同学来设计的专项练习题。分三个层次,A 级(基础):要求学生独自当堂完成。B 级(中等):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成。

C 级(拓展):综合性习题

学生是否做可自己决定。)

9、解释疑惑、小结

10、课后评价反馈。

四、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中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就更具有针对性。如:在学生学习《比热容》这一节时,我紧扣“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制定交流提纲。提纲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

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如:在学习“大气压”中时,学生就围绕沸点表中为什么要注明“在标准大气压下”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就把理论上的东西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得跨度大的知识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这一次的讨论而一线牵上,长时间的疑问得以释疑。又如“观察水的沸腾”一节中,要求学生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前一节和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这两种汽化方式,从发生的位置、发生的程度到这两种方式发生都要吸热的共性,学生都能通过对比分类和比较,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异同。一“想”一“议”,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延伸。

3、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物体的运动”中的“直线运动”时,我设计的学案抓住重难点,学练结合来设计物体运动的计算题,让学生围绕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多训练多反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为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习的重点选择变式或发现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更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使用注意事项。

1、教师应用要灵活。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再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和物理生活实际进行再认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在预习中给学生自主探究与联系生活实际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教材进行预习,特别对实验器材的准备,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器材等都应在预习范围之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应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物理的乐趣。

3重教轻学,包办代替。

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养成习惯,重“讲评”,轻“探究”,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究的实验、独立思考的问题、相互交流等太耽误时间,还有就是认为学生探究所得的结果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学生予正面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4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篇7: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学案的总体设计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定义、定律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

1、导学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2、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目标,符合物理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力争做到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探究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也就是一本习题集。这样导学案就不能有效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二、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中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就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

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设计交流环节,交流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学生都能通过对比分类和比较,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异同。一“想”一“议”,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延伸。

3、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

三、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体会

1、教师应用要灵活。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再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和物理生活实际进行再认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在预习中给学生自主探究与联系生活实际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教材进行预习,特别对实验器

材的准备,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器材等都应在预习范围之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应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物理的乐趣。

3、重教轻学,包办代替。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养成习惯,重“讲评”,轻“探究”,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

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学生予正面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4、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物理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训练其技能,发展其爱好,激发其兴趣,培养其思维,发展其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篇8: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的重要性

1. 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可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使学生获得教学自主权。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前需对导学案予以合理设计, 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完善教学能力。

2.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可转变学生学习思想, 提升学习积极性, 并建立自信心, 在课堂氛围中快速融入。应用导学案可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 在教学方案中学会主动参与并对问题进行探究, 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有利于提升教师命题能力

应用导学案可为教师提供方便, 引入导学案可促使学生更加深入与详细地了解命题条件、推理形式、解题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时更有系统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解题能力, 可行性较强。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前设计

2. 课堂设计

该环节为导学案的核心环节, 在设计该环节时纲领应为学习目标, 基点为数学教学内容, 最后对数学规律予以揭示, 提供解题方法, 对学生思路予以开阔, 并激发其创新思维, 提高解题能力。

第二, 从实际生活将知识引入。例如测量土地时, 土地形状为三角形, 此时没有仪器可对角度予以测量, 测量土地边长, 能否依据边长求出土地面积。由于该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 学生积极性较高, 教师可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将Horon公式推导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激发学习欲望, 还可促使学生将所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 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

第三, 利用数学方法将知识引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使用多种数学方法, 例如归纳法、类比法及观察法等, 在学习代数与几何时意义重大, 可促使导学案充分发挥作用, 同时能综合复习已学知识。

3. 证明设计

在数学学习中有多种定理、公式以及法则, 其各有侧重点, 因此在导学案的证明环节中其设计与其他环节存在差异。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时, 有两个原理, 分布计数与分类计数。首先创设情境, 让学生发现这两个原理, 再联系实际, 利用生活的例子列举常见计数问题, 并在组间讨论做答。在应用两个原理前需对其予以比较, 观察不同点, 再阐述如何对二者进行区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自主探究原理的形成, 在发现、讨论以及形成原理等环节均有所参与。在不断地探索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认识原理时有所深入, 逐渐由感性转变为理性, 并学会如何与同伴之间开展合作以及充分肯定别人的成果。在设计该环节时模式较多, 例如问题引导、强化分析、思路提示以及空白艺术等模式, 可依据实际教学内容选取最合适的模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意义重大, 可有效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提升教师命题能力, 在设计导学案时从三个环节具体开展, 课前环节、课堂环节以及证明环节,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 将其作为载体开展学生的合作性、探究性以及自主性学习, 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 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对导学案予以编写时应坚持四个原则:主体性、问题化、指导性以及层次性。在教学时需将导学案作为核心,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灵活取舍教学内容,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远.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师, 2013 (34)

[2]黄廷聪.利用导学案构建高中数学高效复习课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3)

篇9: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导学案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27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在升学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因为数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复杂,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问题,许多学生对高中数学具有强烈的畏惧心理,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数学,导致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得不到学生的有效配合,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应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情况,而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能力上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数学之所以成为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心头大患,除了知识上是前几阶段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升华外,还因为许多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松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不能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学案是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学习能够清晰的明确教师教学的中心内容,能够在课堂听讲时跟上教师的思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一、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导学案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而不断发展的,是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辅助工具,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许多教师在初次接触导学案这一概念时,认为其余传统的教案的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将教师要在课堂教授的内容罗列出来,然后展示给学生。但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教案在内容上主要是侧重教师讲授的知识点,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输,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学生能够学会这部分内容,能够应付升学考试。这种教案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都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产物,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教学工具。但导学案不同于传统的教案,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更重视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不再是仅仅局限在让学生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

因此,就教学目标而言,导学案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解读高中数学相关的教材与教学大纲,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至于偏离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保证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凭空想象,要依据学生的数学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导学案中的教学目标不只是遥远的目标,而是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分层次,对学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提升和创新精神都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这样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才能有所依据,切实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

二、帮助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工作

导学案的第一部分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其次,高中数学课前预习也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为学生的课堂听讲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一直是许多学生头疼的学科,主要是因为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前预习,数学知识难,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许多学生根本听不懂教师的知识讲解,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让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完全失去信心,最终放弃数学。因此,从结果的严重性来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工作,在编写导学案时对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将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落实到纸面上,以简单的题目来检验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效果。这种将课前预习作为课堂教学一部分的教学方式,能够摆脱教师过去形式化的预习方式,以具体明确的要求为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堂将要进行的数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使学生能够在认识的基础上数学内容的重难点有所把握,有重点的抓住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听课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三、选择合理的数学教学方式

导学案最重要的部分是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切实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关于数学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师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式,以最优的教学方式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导学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例如,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通过合作讨论,使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研究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领域的知识难题。教师在选择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时,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使学生在这些教学方式中获得数学上的自信,使学生能够继续有动力学习数学。

四、重视数学课堂练习与小结

在导学案中,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尤其是高中数学这种类型的课程,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讲授是不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师在导学案中为学生合理安排数学练习,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具体的题目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做题水平。

上一篇:二十年后的我高中作文下一篇:学习物权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