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体会

2024-06-11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体会(精选8篇)

篇1: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体会

青年教师导师制总结 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导教师工

作总结

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单

姓 指 导 教 学 情 况 项 指 导 科 研 情 况 1 2 导师工作总结: 任指导教师以来,我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认真对青年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帮助其尽快完成高 校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并努力指导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教学上,我认真 指导李宗阳备好每一节课,同时要求她在备课过程中有所思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传授书本知 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中,我鼓励李老师多听多读多看,建议 她多参加学校和外国语学院组织的各项科研讲座,多看一些专业书籍,培养自己的科研基础和科研 能力。总之,在这两年的指导过程中,李宗阳老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授课风格,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我自己也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今后,期待我们都能 有更大的进步。签名: 年 月 日 论 著 学术期刊或出版社名称 检索/新教师名 次 1 2 目 级别 参与新教师姓 名 位:外国语学院大外二部

名 新教师 姓名 李宗阳 张雯静 职称 副教授 学历 本科 学位 效果 良好 良好 学士 所助课程 大学英语 英语视听 总学时数 574 180 所在学 院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学校 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注:此表一式四份,青年教师、导师、所在学院、人事处各存一份。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篇2: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体会

总结

青年教师导师制阶段性工作总结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李宏彬

上学期末,我参加了医学院第四期“青年教师导师制”学习活动,我的指导教师是陕西中医学院贺太平老师。本学期时间已过半,现将学习情况做以下汇报。

半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以及其他各项学校建设过程中。我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会议,顺利完成校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所以,我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

本学年,我能够准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不管工作多么的辛苦,我始终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地工作,坚持完成规定课务。在工作繁忙的个别日子,我还能够留校坚持完成当日任务。我本着吃苦耐劳、勤于思考、团结同事、虚心请教的态度,积极参加教学研讨,认真听课反思,因为我深知:勤勉敬业是教师工作的底线。

教学之始,我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定不讲无准备的课。作为青年教师,我备课从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环节等多方面下手,备详细教案。我们的集体备课也让我们每个人的智慧得以碰撞,这些更有利于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一方面按学院要求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听课、评课,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反思。贺老师通过检查教案和听课对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使我在教学上获益匪浅,今年五月十七号,我终于通过了省教师资格证教学技能的考试,成绩良好。

现在我更偏重于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本身学生出身,觉得和他们并没有太大的代沟。对待自己和学生的态度,我用四句话来概括:把自己当作老师;把学生当作老师;把自己当作学生;把学生当作学生。我尊重我的学生,和学生平等的相处。我选择用心的教,希望学生能快乐的学。在科研方面,在国际会议第八届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信息学(ICBBE2014)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Optimization with Genetic Algorithm for Outcome of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s),在贺老师的指导下,提交了咸阳市科技局项目申请书(基于超声助渗原理的血糖无创检测仪研制)和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项目申请书(蛇皮果种子化学成分分析)。

篇3: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体会

关键词:中医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

青年教师导师制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它是指为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指派学术造诣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 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 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 使青年教师尽快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要求。

一、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

(一)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按不同的构词方式, 汉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可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教师专业·发展”, 另一种是“教师·专业发展”。按前一种构词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可能被理解为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门专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按后一种构词的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则被理解为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我们取后一种构词方式, 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1]。目前, 大多青年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 角色从学生转变为教师, 急需年长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指导, 帮助解决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面临的诸多困惑, 促进其专业发展。发展青年教师的缄默知识是促使他们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是青年教师形成和掌握缄默知识的一种较好方式, 这包括两种情况:首先, 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缄默知识, 即在“做中学”;其次,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导师的教学过程感悟和积累缄默知识, 即在“看中学”[2]。缄默知识是难以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直接教学来获得, 而只能由青年教师在教学任务实践中去构建或创造。当然, 青年教师要行弟子礼, 虚心学习, 同时配以刚性的制度, 严格执行培养方案。

(二) 形成合作型团队的良好平台

中医院校青年教师几乎都来自于非师范院校, 基本上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并不熟悉教学过程, 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不够了解。因而, 青年教师迈入岗位之初, 适时融入所在学科、教研室, 形成合作型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依托团队平台, 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稳更好地站稳讲台。在团队中, 指导教师要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要有责任感、诲人不倦, 其职责既是教学导师、科研导师又是生活导师。如在集体备课中, 帮助青年教师领会教学目的, 掌握教材体系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寻求适宜的教学方法。在科研方面, 导师拥有较为丰富的科研资源, 可以将青年教师纳入到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组, 对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指导, 同时青年教师的新观点、新思维、新方式也会给导师带来启迪, 从而营造出“双赢”的局面。

二、中医院校运用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特色之处

(一) 传统“师承”模式的沿袭

师承教育是古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方式, 是中医药学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它以言传身教、传承学术经验为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认识、实践经验、思辨特点、认知方式、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 以跟师学习为主线。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与传统“师承”模式异曲同工, 为中医药的学术继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传、帮、带平台。中医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强调跟师学习, 中医实践性比较强, 老中医的很多经验也是在实践中体现的。第二, 注重经典学习, 即读好《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本中医经典著作。第三, 注重医德医风。部分中医院校青年教师身份具有“双重性”, 在强调师德师风的同时, 也要大力践行“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理念。

(二) 中医美学素养的培育

高校教师的主体形象是美学修养的客观反映, 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综合体现[3]。教师的美学素养是指其在长期的审美实践和对美学理论的学习中所积淀的美学文化底蕴及运用美学理论分析、鉴赏、评价审美活动和现象的能力[4]。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具有示范性作用, 教师的美学素养程度会直接作用于学生。中医美学具有特殊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彰显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色, 可以用象、气、神、和、善等五个字来概括中医美学的基本范畴[5]。在中医院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应该紧密围绕“中医美学”特色, 对青年教师提出“特殊要求”, 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其一, 青年教师要注意形体美、体态美;其二, 青年教师要明辨是非、立场坚定, “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其三, 青年教师要能够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其四, 青年教师要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其五, 青年教师要坚持“善是美的前提, 不善不美”的审美思想。

三、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对策

(一) 强化激励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机制

激励机制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保障, 更是一种动力, 它对于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顺利有效地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一是要奖惩分明。对于表现优异业绩突出的导师应在晋升职称职务、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并进行公开表彰。把优秀新教师纳入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后备学科带头人梯队, 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攻读学位、住房分配、资金和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 充分调动积极性。二是要落实经费保障。目前, 多数高校并没有关于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的专项经费预算, 真正用于导师制实施的经费很少。实际上, 除了必要的导师和青年教师的指导酬金和课时补贴, 还要开展与导师制相关的交流研讨会、外出观摩教学、指导业务培训、外部联系等, 这些都需要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6]。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拓展深化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内涵和外延, 将其打造成为校级人才工程项目, 在培养周期内, 配以一定额度的教学科研资助经费。

(二) 健全导师制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

1. 考核机制的健全依赖于两点:

一是注重考核材料的完整性。学院作为直接的培养单位在结果考核时需要提交学院部署、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情况的有关通知;学院考核小组的组成情况、听课评价意见、考核答辩会的会议记录;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总结等。培养对象和指导教师作为考核对象需提交的材料如下:指导教师听课记录;培养计划表、培养考核表;培养对象的讲稿、备课笔记、听导师课记录;承担课程的试卷分析;发表论文的版权页和正文复印件;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申报书、结题书;教研室集体备课会议记录;参加学术会议证明;岗前培训合格证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等。二是量化《青年教师导师制检查评价表》, 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更具有操作性。

2. 依据层次分析法, 青年教师导师制考核主要有两大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考察导师职责履行情况, 项目内容如下:一是指导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二是从教学方法、讲课技巧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 检查青年教师备课, 协助选用教材教参, 旁听青年教师试讲和课堂讲授情况。三是每学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示范不少于10学时, 深入青年教师任教的课堂听课不少于10学时。四是帮助青年教师全面了解所在学科的科研情况, 有针对性地协助青年教师合理选择研究方向, 拟订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 申请研究课题, 正确开展研究 (包括教学研究) 工作。第二个目标是考察青年教师履职情况, 项目内容如下:一是尊重指导教师, 虚心求教, 积极主动地争取指导教师在思想、业务上的指导, 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在教学工作中的思想情况、教学情况和业务进修情况。二是完成导师指定的课程选修、知识学习、科学研究 (含教学研究) 或临床实践等任务。三是在导师指导下, 熟悉掌握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掌握所承担讲授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学会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 选定参考教材。四是每学期旁听导师的课堂教学不少于10学时, 并做好听课小结;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教材编写、课件制作、课题申报和研究及论文的撰写等。五是以所在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撰写并发表1篇论文。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99-241.

[2]陈庆朋.高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4) :42-43.

[3]年仁德.论高校教师的美学修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5) :29-31.

[4]黄颖.论高校教师的美学素养[J].江苏高教, 2012 (3) :91-92.

[5]赵永耀.中医美学范畴初探[J].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杂志, 1994 (Z1) :73-74.

篇4:高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019-01

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克姆于15世纪初期最早提出导师制,导师制最初主要是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在学业问题上得到专职导师的指导,后来被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全球知名大学相继采用。[1]我国早期的“双导师制”主要针对本科生,是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导师与辅导员、班导师分别担任学术导师和思想政治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术活动、思想和生活。[2]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双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日渐成熟,并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逐步完善。[3]

目前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培养大学生的主力军。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成为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在此形势下,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工程导师共同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中的青年教师队伍逐渐扩大。青年教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素质较好,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基础;二是适应能力强,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三是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同时高校青年教师也有着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认识不足

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类专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教育特点了解不足,尚不能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民族的核心竞争力的层面认识自身的教学工作。在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中,青年教师过于重视申报科研项目的等级、发表学术论文的级别、申请专利的个数、科研经费的数目等有形的指标,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2.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由于教学评估、学科建设、招生等硬性指标的需求,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没有经过上岗前系统的教学实践而匆忙上岗。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会影响到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甚至是职业发展目标,致使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淡薄、事业心下降。[4]

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

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这就决定了毕业生的指导教师必须既熟悉本学科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工程实践背景。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的基础,加上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无时亦无力进行必要的工程实践方面的探索和能力提升,这些都使青年教师自身工程实践能力普遍不足,更无法为社会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4.青年教师培养发展经费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发展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部分高校特别是一些独立学院中,可用于青年教师培养和发展的经费捉襟见肘,无法满足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方面提升的需求,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培养的毕业生竞争力不足。

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以上不足如不能及时弥补,必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由此可见,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工程导师共同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二、高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实施的思考

1.“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认识

“双导师制”的实施为高校青年教师安排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校内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指导;校外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工程实践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校内和校外导师的大量实践经验能够帮助青年导师更加全面、具体地认识高等教育规律,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2.“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

“双导师制”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校内导师“传、帮、带”的作用。校内导师可以在课前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准确把握授课的重点难点;在上课时,可以安排青年教师去随堂听课,随堂听课可以使青年教师身临其境的领悟课程的重点难点、并能学习到老教师教学的设计方法和授课技巧;在课后,可以及时解答青年教师在听课时产生的疑问,让青年教师及时增长教学经验;最后,校内导师可以去随堂听青年教师的授课,课后及时纠正青年教师在授课时的不足。校内导师“传、帮、带”的作用,必能及时、高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3.“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双导师制”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校外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青年教师通过与校外导师的交流和对校外导师所在企业的参观实习,逐步形成了对所学理论知识应用情况的主观认识,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丰富了实践教学的案例。同时,青年教师通过校外导师与企业取得了联系,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与课堂授课水平;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在实践中教学,丰富授课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解决培养发展经费短缺的问题

“双导师制”的实施建立起了学校、企业和青年教师之间的联系,学校利用自身实验室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资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科研技术、人力资源等支持,同时增强师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企业利用自身厂房、资金优势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实践场地和科研经费的支持,同时弥补自身理论、人才较弱的不足。校企合作的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利益共赢,同时解决了青年教师自身培养、发展经费短缺的难题。

5.“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

唯有建立、健全必要的监督评价体系,“双导师制”的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监督评价体系旨在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应贯穿于“双导师制”实施的整个过程。通过监督评价激发青年教师的潜力,帮助教师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督导评价应由政府、高校管理部门牵头,组成由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工程师为主要成员的工作组,这些专家具备较高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由他们行使监督、评价的职能毫无疑义。同时,在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模式、评价方法上应具体化,以保证整个监督评价过程各评价环节以及监督评价结果的公正。最后,评价结果应及时、准确地反馈给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及时弥补不足。

在政府合理的引导下,在高校、企业和青年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双导师制”必然能有效地实施发展起来。青年教师在校内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迅速成长,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吴松弟.素质教育在英国[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73-76.

[2]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111-112.

[3]李景元,蒋国平,宋建新,等.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实情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8(12):19.

[4]付八军,冯晓玲.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践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26-29.

篇5:体育教师-青年教师导师制总结

个人阶段总结

2010年9月,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我是忐忑的。我是否可以胜任这教师岗位?一年来,这样的疑问常令我无法全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但幸运的是,2011年9月,体育部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教师团队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为迷茫中的我指明了方向!现在,我的体育教学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样迅速的成长离不开体育部的“导师制”的培养。

体育部本次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方案,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内容、步骤、措施、并列出了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安排,提出了活动开展的要求,分阶段的对活动开展进行了考核与总结。截止目前,培养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不仅仅对我而言,对体育部全体青年教师来讲,对全面提高教师体育教学质量、从事基础教学工作的水平,体育教学部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方案,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做个人阶段总结。

一、定位〃转型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今后的发展方向,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是这一阶段的第一要务。

自开展导师制培养活动后,导师****教授的谆谆教诲启发了我。*老师在课堂上风趣幽默、激情澎湃、活力四射,能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在课堂外与学生相处极为融洽,真正做到了亦师亦友。这让我倍感钦佩的同时也深深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个人发展规划,并严格遵照执行,做到行动前有计划有准备,行动后有反思有改进。

**老师还提醒我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深入到学生中去,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也通过周记评语或者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尽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以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得益于导师制的巨大作用,通过以上一些工作,我已经基本完成了角色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这也只不过是刚刚入门而已,因为当好一名教师是需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

二、发展〃提升

在基本适应教师岗位,初步完成角色转型后,对青年教师来说,面临的另外一项课题就是怎样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站稳讲台,保证教学效果。如果仅凭个人摸索,想要迅速发展获得提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制再次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新教师可以学习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掌握教学技能,过好教学关,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听过**老师的讲授课之后,我尝试着将**老师设计的学生活动嫁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既完善了自己的课堂,又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弥补了自己能力的不足,提高了课堂效率。

除了认真听课,评课和课后反思对青年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每次听课之后,**老师都会组织听课教师认真评课。通过大家热烈的讨论,我可以更为准确的归纳授课教师的成功之处和经验教训,而这也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避免走弯路和事倍功半的情况出现。同样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孔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常常进行自我反思,才能调整教学标高、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所进步。因此,我时常反省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失误,以便及时调整,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我想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除了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之外,青年教师还应有加强科研的自觉。我们的教师不应该满足于作为一名教书匠,而应该向专家型、学习者型的教师发展。而导师制的施行也为我触及教改科研领域提供了机会。**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接触教改科研的机会,例如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听相关的专家教授讲座,阅读教改科研方面的相关资料等,并且**老师还鼓励我们积极撰写论文,增强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或许以上这些工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教改科研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在导师制活动的帮助下我想我已经成功地在教改科研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三、归属感 实际上导师制对于青年教师的巨大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这一制度更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一种家的归属感,拉近了新老教师间的距离,增强了凝聚力。就像**老师一方面为提高我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呕心沥血,另一方面又极为关心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青年教师倍感温馨,在工作之外更享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体育部领导的关心和导师制的指导下,在**老师、**老师、团队内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我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同样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我还需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只有备课充分,才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胜似闲庭信步,精彩纷呈。我还需要继续坚持参加听课、评课的活动,向更多优秀的教师学习,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

体育部 ****

篇6:青年教师“导师制”阶段总结

张兰子联小 伊宝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管遇到什么难过的事情,想想它,仿佛就有了攻无不克的勇气和力量。在我参加工作的几年时间来,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想起了它,它同样也始终在我的教师成长道路上伴随我,许许多多次的给予我正确的指引,和前进的力量。现在,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样迅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里进行的“导师制”培养。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经毕业工作6年了!2011年11月,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我是忐忑的。我是否可以胜任这教师岗位?是否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是否可以问心无愧地贴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这些充斥内心的疑问几乎令我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甚至觉得自己可能会花好几年的时间来缓解心中的焦虑,来完成角色转换。但幸运的是,学校领导未雨绸缪,以老带新的导师制应运而生,为迷茫中的我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定位·转型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今后的发展方向,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是这一阶段的第一要务。

参加导师制活动后,我拜在刘老师门下。刘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他风趣幽默、激情澎湃、活力四射,能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他又能深入浅出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在课堂外,刘老师与学生相处极为融洽,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解答疑惑,关心学生生活,真正做到了亦师亦友。这让我倍感钦佩的同时也深深明白了自己的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精到的点评,对教材内容的把握都是我亟待提高的环节。但是找到差距只能算是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的第一步,解决问题,弥补不足,缩短适应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才是根本。因此在刘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领导的要求,为自己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并严格遵照执行,做到行动前有计划有准备,行动后有反思有改进。除了有计划的开展工作之外,刘老师还提醒我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深入到学生中去,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也通过周记评语或者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尽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以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得益于导师制的巨大作用,通过以上一些工作,我已经基本完成了角色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这也只不过是刚刚入门而已,因为当好一名教师是需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

一、鼓励我多学

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刘老师就首先指导我如何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制订教学计划;然后解读每个单元的教材,特别是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解读、研究分析方法和学生的学法。刘老师教育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适应教学工作及工作制度,才能尽快地成长为一名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的教师。

二、鼓励我多听

来到学校后我听课的机会很多,校内老师的公开课、市里优质课、迎接各级检查的展示课等,每次课后刘老师都要求我进行评课,教导我:“观摩其它老师的讲课,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鼓励我多上

尽管刘老师工作很忙,但总是抽时间就来听我讲课,并邀同数学科目的优秀教师来听课评课,为了让我尽快成长起来,并能从容上公开课。刘老师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地感动了我,作为她的学生,我没有理由不抓住机会锻炼自己,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以刘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师德!

四、鼓励我多写

刘老师经常对我说:“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及时做好反思工作,想象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 水平。”三年来,在刘老师的要求、指导下,我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这样长期地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我的写作能力、教学水平都在不断地进步。

刘老师的爱心、细心、耐心、关心和恒心,强烈的责任感、分析解决处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无一不让我惊叹,使我受益菲浅!

二、发展·提升

在基本适应教师岗位,初步完成角色转型后,对青年教师来说,面临的另外一项课题就是怎样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站稳讲台,保证教学效果。如果仅凭个人摸索,想要迅速发展获得提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制再次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新教师可以学习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掌握教学技能,过好教学关,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乘着导师制的春风,我在刘老师的指导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数学的基本理念才能更好的教学。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次要明确的知道自己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 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 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 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 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 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 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 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第三就是最基本的听课。认真,广泛听课,从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汲取营养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这一学期,在刘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积极参与听课,从初中到高中,从校内到校外,从新授课到习题课,从本学科到其他学科,在这些不同风格但同样优秀的教师的示范引领下,我受益匪浅。例如在听过刘老师的讲授课之后,我尝试着将刘老师设计的学生活动嫁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既完善了自己的课堂,又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弥补了自己能力的不足,提高了课堂效率。最后,除了认真听课,评课和课后反思对青年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反思,一般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实提高自己。总之,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在每次听课之后,刘老师都会组织听课教师认真评课。通过大家热烈的讨论,我可以更为准确的归纳授课教师的成功之处和经验教训,而这也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避免走弯路和事倍功半的情况出现。同样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孔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常常进行自我反思,才能调整教学标高、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所进步。因此,我时常反省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失误,以便及时调整,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我想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除了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之外,青年教师还应有加强科研的自觉。我们的教师不应该满足于作为一名教书匠,而应该向专家型、学习者型的教师发展。而导师制的施行也为我触及教改科研领域提供了机会。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着独立完成部分课后练习题的命题工作。从最开始的借用中考题,到后面的自主命题,尽管最后的结果总免不了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刘老师总是极为细致地帮助我纠正错误,完善题目,尽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除了自主命题,刘老师也为我们提供很多接触教改科研的机会,例如参加市内教研活动,阅读教改科研方面的相关资料等,并且刘老师还鼓励我们积极撰写论文,增强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或许以上这些工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教改科研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在导师制活动的帮助下我想我已经成功地在教改科研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三、归属感

实际上导师制对于青年教师的巨大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这一制度更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一种家的归属感,拉近了新老教师间的距离,增强了凝聚力。就像刘老师一方面为提高我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呕心沥血,另一方面又极为关心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青年教师倍感温馨,在工作之外更享受到了家的温暖,真正体会到了 “辛勤工作,心情愉悦”的理念。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导师制的指导下,在刘老师及组内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我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同样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我还需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只有备课充分,才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胜似闲庭信步,精彩纷呈。我还需要继续坚持参加听课、评课的活动,向更多优秀的教师学习,不断积累,才能真正达到学校的要求,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篇7: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落实,促进我系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使其在短时间内,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2017-2018学年,本人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对我院青年教师XX同志进行指导培养。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的指导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首要环节。在各项日常工作过程中,通过对青年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她做到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树立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同时她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遵守院系规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能认真从书本上汲取经验,认真反思教学工作,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二、教学方面

教学准备方面,XX同志在本学年注重与我交流,态度积极,勤学勤记,熟悉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她本学期听了学院一些名师的课,从中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虽然听课可以有不少收获,但是要想把课讲好,备课是关键,所以我对她在备课、教案书写等方面进行了指导。使她能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并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挖掘教材的深度,不仅能够做到备教材,而且能够事先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做出破解方法。她在备课中也能够较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于《管理会计》这门课程,能够积极努力的探究教学的方法,使课堂生动,学生感兴趣。

指导她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好课程教学,她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动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信息的反馈,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课后她能够做好反思教学,共同讨论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听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授的内容太细,讲授内容偏多等问题。通过与她进行交流,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了改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研方面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对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必要。科研方面,我引导她结合研究生所学专业和目前工作情况,思考其今后的科研方向,后续的学期我会努力创造机会让她参与科研项目,并鼓励她自己申请学院基金,独立主持项目,以从项目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科研能力。

篇8: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体会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特点

(一)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表现

1. 组织承诺较低。

青年教师一般在高校的时间不长, 感情依赖度较低, 一旦产生了倦怠行为, 认同度也会降低, 对工作本身的投入随之减少, 因此, 青年教师的感情承诺较低;同样, 短时间的教龄也会降低青年教师离开组织的机会成本, 当有倦怠产生时, 他的继续承诺就会降低;规范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 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选择以教师为职业的青年教师, 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烈, 但这种责任感并不能转化为青年教师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一旦遭受挫折, 他会选择其他的地方继续履行其社会责任。

2. 角色心理冲突。

青年教师在教育者群体内扮演的角色有多种:教师、被管理者、家长、管理者 (一般是学生日常管理、心理辅导工作等) 、普通公民等, 如果有兼职, 他的社会角色还会更多。在角色扮演过程中, 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 难免会产生角色冲突。青年教师的角色冲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高的角色期望与自身能力有限之间的冲突。无论是职称评定、科研, 还是个人深造方面, 青年教师身上都肩负着很多期望, 然而, 青年教师的理论深度和实践能力都还不足, 这种期望与现实的距离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 (2)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生活压力之间的冲突。既然从事教育行业, 教师都是怀着一颗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心。但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压力也很大, 比如住房、子女教育, 现实的压力驱使他们对物质产生更多的需求; (3) 多种角色期望互不相容导致的角色冲突。校方希望青年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和科研上, 而家庭则希望他们花更多的时间陪家人, 这些相互冲突的要求必然会导致青年教师承受过多的压力。

3. 职业幸福感缺失。

谈到教师职业幸福感, 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物质方面包括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工作资源等, 精神方面的包括个人发展、学校制度、人际关系、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名望、家庭的和谐等。人只有在快乐幸福的时候工作的效率才是最高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感受问题, 它也是教育事业的大事, 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二) 青年教师倦怠特点

1. 倦怠程度相对较低。

Beaucage将倦怠视为个体从事一项活动的进程性结局。进程分为四个阶段:热情期、停滞期、挫折期和冷漠期。高校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处于停滞期和挫折期之间的阶段, 依然有工作的热情, 但由于个人需要未被满足, 产生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波动, 这种波动程度较低, 是可以改变的。

2. 有一定的自我改变意识。

从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来说, 青年教师刚处于职业发展前期,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心未减, 只是在遭受个人发展的挫折之后, 情绪产生波动, 压力增加, 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这个程度的职业倦怠远不能抵消青年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度和投入度。相反, 这种工作责任心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身工作的内在动力, 如果辅以外力, 就可以降低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弱势群体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弱势群体,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经济上的弱势。青年教师工资较低, 没有额外收入, 另外, 申请课题能力有限, 也缺乏课题经费的支持, 但在这个阶段, 家庭又对他们的经济收入提出了高要求, 所以, 他们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 (2) 学术上的弱势。学术上的弱势主要体现在科研能力、经验上。现在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很多, 但是机会不均等, 资源分配贫富差距很大。青年教师没有经验和基础, 却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和那些学术经验丰富、人脉资源雄厚, 甚至是功成名就的教授竞争。在这方面, 青年教师是弱势群体。 (3) 人际关系的弱势。虽然有些高校把青年教师分配到某一团队中, 但更多的教师还是在“单打独斗”, 同时, 高校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并不乐观的学术环境, 也阻碍青年教师的正常发展。派系林立、学风不正让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常迷失方向, 甚至经常面对有关道德标准和学术操守的考验。青年教师也不擅长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 一旦人际关系得不到协调, 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是很大的。

2. 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

需求一般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方面包括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工作资源等, 精神方面的包括个人发展、单位制度、人际关系、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名望、家庭的和谐等。一旦个人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就会对结果产生不公平感, 从而减少他的努力程度。青年教师收入水平相对不高, 可利用的资源有限, 工作压力较大, 另外, 个人发展缺乏足够的支持, 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 人际关系网络比较复杂, 甚至还有工作和家庭的冲突导致的家庭不和谐,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3. 个人因素

青年教师个人对压力、社会需求的心理承受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倦怠产生的可能性, 如果个人心理承受力太低, 就很容易产生倦怠。另外, 研究发现, 倦怠较易发生在持有个人主义价值观并试图实现工作理想的人身上, 因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相互矛盾的, 过度崇尚个人主义, 就会损害集体利益, 还会导致个人利益的损失。此外, 那些在心理上常感到紧张、焦虑, 而且表现出不自信, 总是相信命运由外界控制的个体更容易倦怠。那些对“模棱两可”的事情难以忍受的个体也容易倦怠。个体对压力的感知与反应是一件主观的事, 并且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个性较强, 认为自己有能力缓解压力的个体, 也就是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就不容易感到倦怠。

三种影响因素之中, 究竟哪一个影响权重较大呢?我们知道, 青年教师的责任感较强, 综合素质较高, 对于一般的工作压力还是能够自我克服的。但对于能力的提升、科研团队的融合等, 都很难凭一己之力得到明显改变, 只有辅以外力, 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职业幸福感。

(二) 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机理

首先是确定导师制的标准及职责, 选拔比较优秀教师作为指导老师, 然后确定实施导师制的范围及对象, 采用结对子的形式, 一个老师带1~2个青年教师。还要明确结对子的原则和培养计划, 制定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 并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和考核。导师制的实施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2. 导师制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能力需求主要表现在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上, 另外还有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青年教师正是能力的发展初期, 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职业的需要。自身天份、机遇和勤奋固然重要, 但同行专家的点拨及言传身教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经验或细节,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可能是一座大山, 要经过不断的摸索, 不断的走弯路才能破解, 但对于高资历的教师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而且, 此时期的青年教师也迫切需要成长和角色的匹配, 理论基础的扎实也使得青年教师的可塑性较大, 利用好青年教师社会角色转变的最佳时期是当务之急, 因为这不但关系到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 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发展。研究证实, 教师工作绩效随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变化, 最初阶段绩效随经验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以后五年或更长时期进步速度逐渐放慢, 往后15~20年趋于稳定, 再后则趋于衰退。因此,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应在其职业生涯初期进行。

3. 导师制有利于青年教师融入团队之中

对缺少经验和阅历的青年教师而言, 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毕竟, 很多青年教师在没有任何准备、缺乏有效培训的情况下就参与各种竞争, 成功的概率很小。这里我们强调是“融入”团队, 而不是简单的加入,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兴趣要和团队方向一致。通过和团队内成员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团队领导者 (导师) 的经验的传授, 青年教师借此获得知识、能力和经验上的提升。

融入团队之中的青年教师, 个人归属感也会增强。导师的关心、群体内成员的友情与支持, 都能提高青年教师对团队和学校的认同度, 从而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 调动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 这种责任感和自我激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或缓解职业倦怠。

三、构建以导师制为核心的青年教师倦怠管理模式

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 但大部分都形式化。主要表现有:导师没有尽职尽责, 导师和青年教师沟通太少。究其原因, 有制度的原因, 也有导师和青年教师的原因。制度上, 缺乏明确的培养计划、考核制度等, 投入经费不足, 激励制度不健全, 导师缺乏积极性。有些导师也缺乏足够的责任感, 甚至有私心不愿传授经验。青年教师缺乏与导师主动沟通的意识, 学习态度不端正等。诸多问题都制约了青年教师导师制效用的发挥。既然导师制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的影响, 那么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导师制是当务之急。

(一) 制度先行

制度的制定不只是管理者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履行制度者的参与。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听取导师和青年教师的意见, 力争制度的人性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制度的明确、系统很重要, 指导计划、考核计划、奖惩制度等都要明确, 不能用含糊的语言描述。这样不但能使导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还能减少指导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

(二) 沟通至上

首先是双方沟通意识的增强。导师要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青年教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培养青年教师、传授经验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其次是双方沟通平台的建立。沟通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非正式沟通很重要, 可以比较随意, 能够增加双方的情感交流。这里强调的是正式沟通, 校方应该经常不定期的召集导师和青年教师坐到一起沟通, 这样正式的沟通能够增加双方的压力, 也会促使他们不断的努力进步。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对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进而分析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在分析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基本现状之后, 提出青年教师的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关键。

关键词:导师制,青年教师,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唐芳贵, 蒋莉, 肖志成.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教育与职业, 2005 (5) .

[2].孙丽波.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 2008 (2) .

[3].黄培森.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及干预[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8 (4) .

[4].赵波.高校教师心理困境与EAP的导入实施[J].江苏高教, 2009 (1) .

上一篇:比较政治学 题库之选择下一篇:《韩奕》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