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听课个人体会

2024-05-30

青年教师听课个人体会(共6篇)

篇1:青年教师听课个人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中我有幸与外国语学院魏丽娟老师结成一组,成为x老师的学生,使我有幸聆听了其任教的“综合英语”课程,收获很多。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给我带来的压力和动力。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外语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听课中的几点最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语法的要点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并不应该一味的否定,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赏识教学和赞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校的青年教师导师制计划,使我受益匪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老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自己以后上课的方向,也更坚定了自己大步往前走的步伐。今后,我将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日语综合能力。

篇2:青年教师听课个人体会

大学青年教师听课心得一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注重对人才的塑造。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几点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踏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基础,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由于接触教学工作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套路,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引进新视角、新方法,从而推陈出新,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青年教师往往由于教材熟悉程度不够,对教学内容缺乏全面掌握,从而极易忽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强调,导致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由于本身经验不足,不能自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教法僵硬,教学过程缺乏互动,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由于年青教师本身阅历不足,知识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起到学习引导者的作用。

只有当高校的青年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多方求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劣势转化为优势,让优势保持为优势,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

高校青年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都已掌握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经过岗前培训,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素养,但是这对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仍需要下真功夫,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做好这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人手:

众所周知,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提高教学水平,需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大量专业的书籍期刊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学习素材,而学校和教研室也会开展一些资深优秀教师的公开课,通过观摩学习,有利于我们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更为直观地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教师应在传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结果本身;在适度掌握知识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确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保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课程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一堂课能否上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好坏。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课下却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于我们青年教师应做到: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尤其是集体备课,领会教学精神实质,抓住重点难点。②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力求吃透教材,掌握知识要点。立足学科发展,重视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③设计可行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完整而系统,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注意知识的纵横向对比及前后衔接。④由于目前多采取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时,力求多变,吸引学生注意力;针对专业特点,插人较多实物图片及录像资料,使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⑤采用课前试讲,以便掌握教学节奏,检验备课效果。

好的课程准备还需要好的课堂发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以启发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青年教师和学生年龄差距小,便于沟通,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师生交往渠道,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从教学中受益,而教师也可以从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当前,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需要我们青年教师立足本专业,选择适合的方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积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大学青年教师听课心得二

作为一名青年老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课,学习教学工作是我取得直接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听,多观摩,多思,多总结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

一、听课要注意的问题

1)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遵守上课秩序。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进步”,怎样才能有比较呢?这就要求在听课前自己先备课。确实在听课过程中我也有这种体会。备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这样听课才显得有针对性,听起来效果也会更好。除此之外,听课前还要了解听课的班级、节次,尽量在上课预备铃响之前坐在教室。

2)听课过程中要善于思考。

“听课是带着脑袋去听,带着问题听,而不是带着笔去听”。简单记录别人教学的总过程,那只能说是工作的一种重复,因为没有经过自己头脑的“加工”,那依然是别人的东西,学到的也只是皮毛,真正的内核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比较后才能挖掘到的。

3)听课后要主动与授课教师交流。

一则是礼貌,二则是请教的好机会。当我认真去听一节课后,脑里往往会出现几个问号:“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呢?”“老师选取这个素材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呢?”这些问题我都可以通过课后和授课老师交流来解决。每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深层的交流,我往往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就不至于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尝即止的尴尬状态。有时在交流中我还会得到一些额外的收获。所谓“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交流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4)听课要有选择性,避免盲目听课。

选择性听课教师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体现在选择教师上。所谓“姜是老的辣”,这个“老”不能单纯理解为年纪上的老,更多的是指在教学上的老到。优秀的老教师往往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有更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听优秀教师的课不代表只听老教师的课。

有些年轻教师的课也是上得非常出色的,他们上课的热情和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学习起来更容易。这里我仿效一句孔子的话,简单说就是要“择优而从之”!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选择听的科目上。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样每个科目都有各自的教学特点。多听不代表听得杂,所有的科目都要听。各科的学科特点的不同导致它们的教学特点、教学模式也有很多的不同,理科看重逻辑性、严谨性,而文科重辩证思维,重杂。对我来说,我教的科目是计算机方面,除了计算机课外,我还会去听一些设计方面的课程,从中学习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其它的有选择性地去听。

第三个方面是体现在对时间的选择。多听并不意味着频繁听。听课过于频繁,留给自己思考总结的时间就显得不足,这样的简单输入,显得容量很大,但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却是少之有少。

二、听课后的教学感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的魅力。听了这么多节课,我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一位教师的语言更有魅力时,他的课堂就更活跃,学生就更积极,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其实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有时候一个类似的比喻,让学生印象深刻,体现了语言的真正魅力。词语是死的,但是教师的思维是活,教师的情感是灵动的,只要肯花心思,死的词语也会活起来。我们并不要求达到妙语连珠的境界,但是作为教师也不要吝啬一两句的经典话语,“经典”往往会让一节课生色不少。

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过程。新课程强调知识的生成性。学生对知识的生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的,它拒绝教师的一手包办,要求更多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这点,学生的思考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千万不要碍于时间就自问自答,使设计的问题形同虚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知识的现成“推销”或者灌输代替了知识的生成,那么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死的,或者说是半生半活的,而且扼杀了学生思维得到锻炼的机会。此外,为了化解教材的难度,同时体现回归生活的原则,新课程的教学还倡导“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教学模式。的确,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尝试了活动教学。但是从多次的教学观摩中,我发现有些老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通过这种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构建知识,达到知识的有效生成。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看法。通过多次观摩不同教师的教学活动,我获得了不少直接的教学经验,看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才能有效地去引导学生?怎样表达才让学生听懂听明白?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听课,观摩,就是为了博采众长,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相信,这些收获会让我受益匪浅。

大学青年教师听课心得三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最快的途径就是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今天听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安予苏老师的《市场营销》。安予苏老师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从事教学工作十余载的老教师。听安老师的课对于自身知识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高,课堂气氛的控制都非常有帮助。本次听课的心得体会如下: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安予苏老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态度目标到技能目标,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非常详细而且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课堂上安老师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探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听完这次课,我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猜你感兴趣:

1.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2.新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3.听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篇3:青年教师听课个人体会

一、分析、组织教材方面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之外还有很多繁杂的电教工作, 所以大部分教师平时上课都抱着应付、敷衍的态度, 一些有着七、八年教龄的教师在教材的把握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1.不会合理改组教材

很多教师习惯于教教材, 也就是书本上是什么内容、什么任务、什么实践活动等, 都一概不加删选地全都用上, 力求面面俱到, 效果可想而知。对于教材内容, 我们应认真研究, 明确三维教学目标,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活动、教学任务等, 学会合理地改组、删选教学内容, 做到用教材教。

2.重难点把握不住

一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该用什么策略来突破?这是备课时每位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但从听课情况来看, 很多教师都把握得不到位。具体表现为2种情况:一是无主次型, 即把教学时间平均分给了各个知识点, 根本没有分析重难点的意识;二是主次颠倒型, 即该一带而过的简单知识点要花大量时间设计一个甚至几个任务来完成, 而重难点却寥寥几句话就敷衍过去了。把握不住重难点的课堂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课堂, 其实把握好重难点并非难事, 只要教师平时多花心思去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 认真地备课上课, 积极主动地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能逐渐掌握把握重难点的方法和技巧。

二、情境创设方面

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为课堂的展开所作的铺垫, 也是引出任务的切入口。从听课中可以看出, 教师们在情景的创设上花了不少工夫和心思, 但大多都设计得华而不实。

1.情境与所要引出的教学内容脱节

以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图片的获取与加工》第二节《图片的处理》为例, 有一位教师是以这样的情境导入的, 展示了很多奇特的、吸引学生眼球的Photoshop特效图, 学生都以为会学习图片的美化与特效, 个个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而后教师引入的教学内容却为图片的基本处理方法, 即问题图片的处理, 如亮度、对比度、旋转、裁剪等, 学生刚被调起来的兴趣一下子就又降下去了。

2.情境与学生的兴趣脱节, 或远离生活实际

有一位教师想让学生亲身体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 于是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寻找自己, 让学生在百度输入自己的名字, 查找自己的信息。学生的兴致都很高, 以为都能找到与自己的相关信息, 结果是事与愿违, 这样就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怀疑。情境的创设既要迎合学生的兴趣, 又要考虑是否切合生活实际, 有谁会在搜索引擎中查询自己的信息呢?难道又要演绎一场《我是谁》!将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 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知识的实用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任务设置方面

任务驱动教学是信息技术学科特有的, 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法。好的任务有利于学生探索、构建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使用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任务布置不明确

有些教师喜欢口头随意地布置任务, 也不多加分析说明就让学生盲目地手操作, 导致学生动手前没有明确任务要求, 操作很茫然。在设计任务时教师最好能将任务及要求写在课件中, 并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将有关任务的要求、说明、提示等展示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作用下明确、思考任务。在任务的引导上, 有些教师还有曲解新课程理念的现象, 虽然新课改追求知识由学生自己经过探索而习得, 但不等于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袖手旁观。有些任务在学生探索前, 教师必须要作适当的分析引导, 使学生少走弯路,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任务的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

任务是为了突破重难点, 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仍以《图片的处理》为例, 这一节内容的重难点主要为:学会分析图片存在的问题并能尝试调整;学会利用图片来合理地表达主题。其中有一个可以一带而过的知识点——图片格式的转换, 有位教师竟设置了一个基础任务 (转换的方法) 和一个探索任务 (为图片瘦身) 花了大量时间来讲这个知识点, 能看出这位教师没有明确任务设计的目的, 导致任务与教学目标脱节。

3.素材提供太多, 干扰学生的操作

有些任务需要教师提供操作素材, 如图片、文字、主题等, 这些资料宜精不宜多, 而实际上, 教师往往会提供十分丰富的素材, 导致的后果是:学生会花很多时间在浏览、选择素材上, 无形中给任务的探索设置了干扰, 延长了任务操作时间。

4.设计重复任务

对于重难点而设置的任务, 一般会采用提出任务→分析引导任务→学生探索→点评任务→学生修改完善任务这几个环节来处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一般不提倡设计重复任务, 除非某个知识点实在太难, 学生一时理解不了, 或学生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我们才有可能会再设计一个类似的任务加以巩固。

四、教学策略方面

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 主要出现的问题有:

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 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 扼杀了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

2.分组学习形同虚设

在大部分比赛课上, 教师们会设计分组学习这一环节, 实效如何?只能说是为了迎合新课改而加入的摆设, 图个热闹走过场。分组学习的优势在此就不赘述, 相信教师们都心知肚明, 只是不知如何操作。比赛课一般都是去其他学校上课, 参赛教师对学生不了解, 分组原则用不上, 此时我们可以就近4~5位同学一组, 在分组任务下达后,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协作时有何要求, 如何协作, 有何评价机制等, 关注学生的协作过程, 分组任务完成后应及时评价学生的分组协作情况, 让学生发现协作存在哪些问题, 学会与人协作, 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重结果轻过程

大部分教师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课堂任务, 至于学习过程如何并不十分关注。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任务的评价上, 很多教师惯用的评价方式就是展示几份完成得较好的作业, 复述一下操作过程, 至多是展示问题作业, 指出错在哪里, 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探索或协作学习时表现出的各种值得学习或反思的方面等, 都被教师所忽视, 而这些知识与方法恰恰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4.漠视投影和电子教室软件的功能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两个普遍现象, 其一, 在学生探索任务或教师评价小结时, 投影的大屏幕上要不就显示电子教室的界面, 要不就是显示在课件的无关页上。没有发挥大屏幕的作用。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 大屏幕上可以显示与任务有关的内容, 如要求、说明、提示等, 在评价过程中, 可以显示知识梳理、温馨小贴士等。其二, 教师在分析引导任务和完成任务后的评价这两个重要环节中, 很少会控制学生机, 导致很多学生只关注手头的操作, 丝毫不关心教师在讲什么。后来询问了几位教师, 才了解到他们怕学生会产生反感, 所以都不敢去控制学生机, 这是一种典型的漠视课堂效率而一味地去迁就学生的现象。

五、教学语言方面

教学语言可分为有声和无声两个方面, 有声的教学语言也就是教师上课时的语音、语调、节奏、语速、吐字及用词等。无声的教学语言也就是常说的教态, 包括教师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重现几个课堂中的镜头:

镜头1:学生在探索任务时, 教师在一旁打哈欠。

镜头2:教师上课如同背书, 毫无激情。

镜头3:教师上课的声音如蚊子叫, 如同唱催眠曲一般, 听得学生直伸懒腰、打哈欠。

镜头4:教师居然能站在原地, 几乎只动嘴巴地讲一节课……

从听课情况来看, 教师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设计教案上, 而忽视了教学语言的功能。恰到好处、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是有效课堂的调味剂、催化剂, 在适当时候利用生动的肢体动作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活课堂气氛。

六、课堂预设和生成方面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可能生成的情况很多, 有些是我们课前能预见的, 有些则很难料想到。如:软硬件故障生成;知识点的生成;师生、生生之间矛盾的生成;教学效果与预想的背离而出现的生成等。

例如, 有两位参赛教师来自同一个学校, 比赛内容和要求下发以后, 他们都只看了教学内容《Flash简单动画的制作》, 而没有细读比赛所用机房的软硬件环境, 备课时, 这两位教师都是按照Flash CS4来设计, 临上课时他们才发现比赛机房用的是Flash 8.0, 其中一位教师一下子慌了阵脚, 上课铃响了, 学生已经等在机房门口, 这位教师居然请评委和其他教师帮他装软件, 急急忙忙安装, 慌慌张张上课, 一堂课在手忙脚乱中完成, 效果可想而知。而另一位教师发现问题后, 不慌不忙照常上课, 把装软件的工作留给学生, 评委教师都以为这位教师本来就是这样设计的。

从以上两位教师对课堂生成的处理上, 我们不难看出后一位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明显优于前一位。类似的课堂生成处理不当的事例还有很多, 那么造成这样的原因有:第一,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 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第三, 教师的应变能力不够。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 也预示着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的课备得再精彩也只是一种预设, 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我们也要学会灵活应对。

篇4:青年教师听课个人体会

一、学校搭建听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刚刚毕业时,我对如何教学很茫然,有些不知所措。如何胜任教学工作?如何提高课堂时效性?幸好学校为我们这些新教师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青年教师读书班,新老教师结对子,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新老教师结对子,听师傅的课是促使我快速成长的途径之一。

二、听课与课堂教学实践整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听课后,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为促进成长奠基

记得第一次听课时,我早早坐到了教室里,听课时我津津有味地记了一节课。下课后,我开心地捧着笔记反复看,想刻到腦子里,觉得自己收获很大,之后再到自己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我觉得我思路更清晰、讲解更到位了。我开始时天天听课,争取自己每一节课之前都要先听一遍课。渐渐地,我发现了问题:我所教学生的反应和师傅班级学生的反应不同,考试成绩也相差不少。我开始反思,所站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是错了呢?我是老师呢?还是学生呢?我听课是去学习什么?我在听课时是不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一系列问号促使我努力寻找答案。

在以后的听课中,我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学生的反应上,这让我发现了一个一直被我忽略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状态、学生的注意力和学生的表现。一直以来,我在听课时都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老师是如何做的,如何处理一些问题的,如何设置一些活动,而忽略了学生,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主体是学生,教师再精心的准备、再丰富的知识,目的都是为学生服务,学生才是我最重要的关注对象。高效课堂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没学、学会了多少。在这之后的听课中,我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在教师给出了一个问题时,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参与面有多少,参与的时间能持续多久,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讨论问题时的反应是兴奋、跃跃欲试,还是冷淡、漠不关心,是不是乐于思考、勤于动手、积极参加讨论争辩,是否能提出创新问题,是否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能否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课堂训练中的问题等。

课堂效果需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在明白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之后,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始持续关注学生的状态,乐学的鼓励学,厌学的督促学,努力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味讲授灌输,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渐渐地,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没有之前明显了,班级大多数学生愿意学习了。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我进一步提升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整合,奠定了今天的专业成长。

2.重新定位听课,课堂教学有新突破,正在促进教师成长

意识到不能盲目听课后,每次听课前我都先准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了更好地了解什么样的问题令学生难以解决或者更容易犯错,我时常加入到学生的课堂交流活动中,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为我自己上课获得宝贵资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奠定基础。

在听课过程中,我同样高度关注师傅,每一节课制定了怎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如何突破的;语言是否简洁流畅,条理是否清晰;采用了怎样的设问启发学生进入教学活动,如何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合作;课堂上设计了怎样的针对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如何穿针引线地在练习中将以前所学知识与本节课知识有机整合,构建起知识体系;板书如何设计,如何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时效性;课堂上突发问题以及有效生成是如何巧妙灵活处理的;学生思维偏离正常范围如何引导回到正题;如何用规范性的语言纠正学生的错误等等。我边听边看边思考,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比较,与自己班级的学情相比较,及时记录下自己听课想到的问题和师傅的经典语言案例,便于课后反思总结。当有目的地听师傅的课后,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3.听课后,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时总结,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深刻体会到听课之后及时思考总结的重要性。思考总结是听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节课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自己身在其中更能深刻体会到,每次听课后我都和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傅是怎样设计的,怎样提出问题的,我换另外一个角度是否可行?对于自己所教班级是不是更加适合呢?并将自己提出的一些问题及时与师傅及其他同事进行探讨,反复推敲后再实践,课堂实践后进行总结,反复验证。我还及时将课堂中的闪光点记下,将值得总结的经验和需改进处记下,取其精华。我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并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站在这一角度考虑教师设置的问题是不是适合我?是不是能激发起我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对大多数学生觉得突破起来有困难的问题,由浅入深地找到核心问题,并尽量从学生容易理解的角度去解决。我坚持长期听课,经常翻看以前的听课笔记,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常常会迸发出新的感悟,形成独立的见解,并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师傅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也离不开听课后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经常性地进行反思和总结。

(责任编辑 冯 璐)

篇5:青年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听课评课作为一种发现、思考和提炼的教学研究活动,直接对我们教学的关注焦点作出反应,从而更能有效地促进听课者和上课者教学能力的提高。经常听课,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业务交流、切磋、互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听不同科目的课,可以跨学科交流,促进优势互补,文理交融。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听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

听教师授课时的起、合、转、承、导是否流畅、自然、贴切。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灵活。外显在学生的言语表达上是否清新、富有创意等。例如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启发学生思维的?是怎样指导学法的?是怎样巩固新知识的?是怎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只有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听后对本节课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客观分析,才能达到心中有数。

而要做到这些,听者在听课之前必须有所准备首先,要掌握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课前了解听课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听课重点。其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听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看

看教学流程的设计、推进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明晰。教师的角色是否自觉转变。“教”是否自觉主动地向“学”转移。教师是否“心中有学生”。教师是否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高涨。学生的参与面、思维度是否“看得见,摸得着”。教师是否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点,把生成点演绎成课堂“亮点”。教师是否在走“教案剧”等。具体的就是看上课老师的板书、教态,看上课教师使用的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看学生的表情、板演、练习,看上课老师教学时间的分配,看课堂上是否全过程都让学生参与,还要看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如何“打交道”的,等等。

因此我们在听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意识背景中长时间积累建立和巩固起来的有缺陷的运用理论,提出有价值的教 学问题,并思考改进方法,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记

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记听课的日期、节数、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记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材处理情况,了解课堂上是否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是否兼顾“两头”(优秀生和基础差的学生),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记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记录要有重点,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

四、思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执教教师是否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展开教学?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听者听后可设身处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节课我该怎样上”、“假如学生向我这样质疑怎么办”、“为什么她的学生听课兴趣这么浓”等等。

因此,课后对行为实践作出总结、归类聚焦,分析判断教育教学现象之间的相关联系或因果关系,教师的教材处理是否得当。某一环节的教学若由你来执教,是否有更好、更妙的处理方案。听课教师应学会去粗存精,摘要而录,有了感受、触动,立刻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批注,待课后抽空再制成听课卡片,便于以后检索之用。

五、谈

总之,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听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需要。听课是一项需要精力和心智的活动,宜及时交流,分享智慧带着问题听课,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它就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对话。把自己当成研究者,欣赏他人,提升自己。听课可以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欣赏他人教育教学技巧,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如果年轻老师听课时能做好一听、二看、三记、四思、五谈,那么肯定会有所收获。这不但会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也会提升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而且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提升,以便快速适应新课程和新形势的发展。

青年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2

初中青年英语教师听课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这次活动为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受启发,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真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在英语方面的一点听课感受:

一、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都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课前互动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课前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较好的,课堂都比较成功,老师们大多数从自身的生活着手活跃课堂气氛,得学生们的喜欢。

四、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

我认为大多数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课程开始后,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习,再到对话讨论,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学生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并且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本节课的语法重点,很多老师还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改变课本原有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青年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的听课活动,让我接触了小学英语界几位名师的教学风采。让我受益匪浅。听完这几节课,心中除了赞叹和佩服,更多的是自己有所收获的那份欣喜。下面是自己的一点收获,或者说是感想,写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一、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功

各位名师的基本功扎实,语音的标准及语言的流利、亲切,规范的板书。口语的流畅,使整堂课都特别的流畅,规范的板书除了能利于学生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利于课文的理解外,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特别是卢英苗老师的板书,使一篇很长的阅读理解,重难点表现的那么一目了然。学生抓住了本篇阅读课文的重点。

二、情境的设置

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这就是说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句话、一个词时还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用句子、词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情境:李广艳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自身的Video更近一步的使学生熟知重点句型,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假期的丰富多彩。

三、恰当的导入,自然的过渡

这几节课,我是以一种欣赏和享受的心情听完的。导入的自然,过渡的简洁而不留痕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点陆晓雪老师运用的特别好,通过“How are you?”自热导入,生问师答“Just fine”。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中。

四、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

这次的优质课观摩没有想象中那么花哨,更多的是注重课文,注重基础知识。在精讲精练课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努力方向。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孩子更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青年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4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xx市xx中学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瘦弱颇多。

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知道学生学习,将“渔”的能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渔”的方法我觉得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在刘朱刚上的诗歌鉴赏这以复习鉴赏课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刘朱刚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学生面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时,刘朱刚老师又渗透着诗歌鉴赏的方法性,渗透着方法性教学。

第二位老师是顾老师的课,她的课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她讲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刘老师抓住重点“始得”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见刘老师的课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上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非常突出,自己扮演着主导角色,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己一定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

篇6:小学青年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如惠安实小郭丽梅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城南实小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在课前以“老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么握?”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握手时应注意什么,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教学的《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很亲切,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亮点之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催化剂。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以“笑笑过生日”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去上海看世博”,紧扣教学内容,从穿衣搭配问题、路线问题,配菜问题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惠安八二三实小吴远云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比》,创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适时地点拨,引出了比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了对比的理解。这些情境的创设生动、有趣、真实可信,无雕琢之痕。让人听了心服口服,并由衷赞美教学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亮点之三: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本次活动的展示课,老师们做得尤为突出。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和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虽然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但在“搭配衣服。感悟有序”这一环节都具有异曲同工的巧妙之处,同是采用学生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很好地牚握了新知。如同是课件出示“几件上衣,几件下装”,让学生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然后采用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活动。从中使学生感悟出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的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有的学生先画不同的图形形状,再用连线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简单的数字表示上装和下装,然后再用连线的方法。

上一篇:干部身份认定下一篇:班级三人篮球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