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肥料发展

2024-06-19

节水农业肥料发展(共8篇)

篇1:节水农业肥料发展

创新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王乐光

瓜州县以项目为依托,从节水技术改造入手,大力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及常规节水技术,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围绕蜜瓜、葡萄、枸杞、蔬菜等重点产业,全面发展高效节水特色农业,建成5万亩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蜜瓜生产基地、5万亩枸杞,葡萄生产基地。全县高效节水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6%。

2010年,瓜州县按照省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及市上“一特四化”农业发展要求,围绕特色产业,在大力发展半膜垄作沟灌、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认真抓好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河东乡建成以番茄、蜜瓜为主的高标准垄膜沟灌和膜下滴灌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0.51万亩。其中:垄膜沟灌0.4万亩, 膜下滴灌0.11万亩。瓜类垄膜沟灌较不覆膜沟灌减少用水量25.6%,平均亩产达到3760公斤,较不覆膜沟灌蜜瓜亩均增产360公斤,增长10.6%,亩增收432元;棉花膜下滴灌比大水漫灌亩均节约用水234.1方,节水率达39.2%;棉花籽棉亩均产量达到385.8公斤,比大水漫灌棉花亩增产籽棉36.5公斤,增产10.5%。棉花膜下滴灌亩均节本增效248.6元。日光温室、枸杞、葡萄等作物上减少用水量34.6%,较大水漫灌亩节本

增收90--150元。

篇2:节水农业肥料发展

7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环境与有机农业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表明,中国宜大力发展有机肥料业,推进中国生态环境建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一些区域因为农药和化肥的过量及不妥运用,使农业变成立体污染较大的范畴,化肥残留致使土壤功能退化,并进入地下水层。据了解,中国每年耗费5600多万吨(养分)的化肥,但化肥当季使用率一向徜徉在30%左右,首要原因是化肥过量施用和不适当的上肥方式所造成的。

“上肥是一把双刃剑,上肥带来的最大优点即是增产,但是带来的最大不良后果即是污染环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同科说。

而有机肥作为中国的传统肥料,不只能够处置农业废弃物,改进农业、农村环境,还能够改进土壤、供给植物成长所需求的养分,经过有机肥料的方式充分使用养分资源。

中国植物养分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表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几千年施用有机肥料的传统,正是因为施用了有机肥料,才使得中国农业完成了数千年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技能非常兴旺的今日,施用有机肥料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含义。

据了解,当时中国每年发生的固体有机废弃物约6000万吨(折合养分),其间能够被用于出产有机(类)肥料的废弃物约4000万吨左右(折合养分),而当前只使用35%-45%。

“很多的固体有机废弃物流失在环境中,污染了中国的环境,影响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造。若是将这一使用份额提高到80%左右,将节约中国化肥用量1500多万吨(养分),不只会节约用于化肥出产的不行再生资源,更有利于中国生态文明的建造”。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植物养分与肥料学会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其荣说。

白由路也表明,以钾素为例,中国每年有大概7亿吨的作物秸秆,其间富含1800万吨的氧化钾,是中国钾素再使用的重要来历,这有些有机物成长在农田,经过秸秆还田技能,可将其非常简单的返还农田,这样不只能够清洗环境,还能够代替名贵的钾资源。

篇3:节水农业肥料发展

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高级农艺师郭世乾通过对秸秆、畜禽粪便、绿肥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探索出了适合甘肃省不同区域的七项地力培肥关键技术模式, 在全省产粮大县推广面积达500多万亩;通过试验研究, 他创新提出了以农艺、生物、化学、工程等综合技术为主的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模式, 在甘肃河西及沿黄灌区成功改良盐碱地40万亩, 增产粮食达到4万吨, 增效6000万元。并且, 先后参与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沃土”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负责完成了28个县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 对县级地力等级进行了科学划分, 并提出了不同中低产田类型的土壤改良技术模式。负责完成了9个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监测工作, 为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2年初, 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郭世乾又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 挂职担任古浪县西靖乡党委副书记和古山村党支部副书记。

身兼重任, 奉献自己带领全村脱贫致富

在土壤肥力领域, 郭世乾是专家, 工作得心应手。但对于做群众工作, 他当时还是个门外汉。他满怀着对工作的责任心, 历时20天, 对全村374户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完成了《古山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深入分析了古山村贫苦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发展对策建议, 并在深入调研基础上, 制定了以养殖业为主、特色林果、劳务输出为辅的《古山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方案。期间, 他早出晚归, 新买的自行车已骑坏了五六次, 辛苦程度不言而喻。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尽快了解实情, 他很少做饭吃, 每天仅靠两顿方便面充当主食。重负荷的劳动强度, 加上连日来的水土不服、长期吃方便面导致的营养不良, 他患上了严重的腹泻疾病, 并出现了便血现象。他硬是挺着, 坚持把所有的工作完成。直到在深入调研基础上, 完成《古山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方案后, 郭世乾才踏上了返家的行程。

郭世乾 (左) 在察看农作物长势情况

由于古山村刚刚完成新农村建设, 老百姓手中基本再无存款, 发展主导产业资金缺口较大。面对这一问题, 蹲点期间, 郭世乾积极与县上有关部门联系, 为224户农户协调贷款资金1038万元。同时, 在站领导的帮助下, 先后协调落实了高效农田节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旱作农业项目、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专项经费项目、道路硬化工程等项目, 项目投资达到400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新建养殖小区四处, 全村暖棚数量达到800座, 提前完成了既定的户均2座棚的目标, 特色林果业成活面积稳定在600亩以上, 全村以养殖业为主、特色林果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人均收入年增幅平均在30%以上。

为了发挥专业特长, 他先后赴田间地头开展20余次技术培训, 举办了专题培训班4期, 培训农民300人次。

克服困难, 投身“双联”化解矛盾纠纷

化解矛盾纠纷、疏导群众情绪, 是“双联”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蹲点期间, 他发现因修建“营双”高速公路土地补偿费分配和黄花滩水利建设项目占地迁坟两起矛盾纠纷较为严重, 延误了工期, 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此时, 他不满7个月的孩子已持续高烧三天, 同时, 他年老体弱的母亲也因照顾孩子卧病在床, 家里的重担就落在娇弱的媳妇身上。他心疼自己的妻子, 牵挂生病的孩子和年迈的老母, 心如刀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 除了内心焦急的煎熬, 他不能为家分担任何困难。在工作上, 他秉持了一贯的原则———“舍小家, 顾大家”。最终, 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忠诚地实践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宗旨, 开始入户疏导农户情绪。他克服重重困难, 挨家挨户就邻里关系、稳定团结、干群关系、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与涉事农户进行交流, 疏导他们情绪, 共同探讨最佳解决方案。经过半个月的不懈努力, 先后50多次入户劝说, 并在县法院、信访、国土、农牧、水利等单位及乡、村两委的协调下, 将这两起矛盾成功调处。事后, 农户说:“联村联户好, 不仅教我们怎么脱贫致富, 还给我们宣传政策, 改变我们的小农意识, 以后我们不能光想着自己, 也要为大家想想。”

规划双联文体广场

心系群众, 奉献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了使双联活动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农村生产生活, 进一步增进干群关系, 让农户感受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解决农民所急所想, 单位高度重视联系点的救助活动。在单位领导的号召下, 全站职工舍利帮扶献爱心, 把承办“全国肥料交易会”收入的30万元资金全部拿出设立了“沃土”爱心帮扶基金, 并积极与企业及社会团体联系, 开展了多次捐助活动, 所有的活动都是由他亲自调查摸底、亲自组织开展。

蹲点期间, 他利用单位建立的“沃土”爱心帮扶基金, 并积极与企业及社会团体联系, 开展了多次捐助和慰问活动, 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 帮助群众度过了生产生活难关。在每年春耕生产关键时期, 在单位领导帮助下, 他积极协调有关企业及社会团体, 为古山村农户捐助了总价值40多万元的地膜、肥料及农机具。利用“沃土”爱心帮扶基金, 组织协调为古山村小学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课桌200套、电脑10台、书包200个、球类13个, 并协助学校建立了电教室;给26名大学生捐助助学资金3万多元, 为22户救济户捐赠资金3万多元。

关注党建, 强基固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在古浪县挂职期间, 郭世乾积极投身基层组织建设, 举办政治理论学习、惠农政策学习、党的十八精神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等组织生活会5次, 发展新党员8名。并帮助维修了村委会办公室, 粉涮墙面、硬化地坪、拉通自来水、绿化美化村委会环境, 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

像他这样心怀农民, 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不乏其人。也许, 他的所作所为算不上轰轰烈烈, 但正是因为像他这样的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和干部, 老百姓的日子才过得踏踏实实、红红火火;也许, 他的名字未必家喻户晓, 但他的贡献足以居功自伟。闲暇时间, 闭上眼睛是他习惯性的放松方式, 让思绪回到自己在大学时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 他总是感慨万千, 因为从那一刻起, 他的命运就注定与普通群众不一样。他经常说, 他来自于农村, 他对农村和农民有着一种亲切的感情, 到了农村就好像回到了家, 见了农民就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为农村和农民做点力所能及事, 是他一生的信念。

篇4:节水农业肥料发展

摘 要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含义的阐述,对现存的土壤肥料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的策,这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4;S14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45

当前,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因此,实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必然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是基础,是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土壤肥料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由此可见,土壤肥料对于农业生产有着极大的作用,这将关系到土壤和肥料的安全保障。首先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接着对土壤和肥料这两大农业资源进行分析,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的手段,实施技术和体制方面的改革,保证人民对于农产品的需要,这种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在保护土地、水及动植物等资源,这对于环境也是一种优化,只有技术运用得比较适当,经济方面才能不断发展。

1.2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我国国民经济的根本就是农业,农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证,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组成。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土地面积少,地区之间的发展极为不平衡,经济技术也比较弱。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现象,人口也在逐年增加,农业方面的压力很大,因此,我国的农业必须走向资源节约的方向,生产朝着集约的方向发展。

1.3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增强生产率、不断提升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方面,不断本着高产、优质和高效作为富裕的核心,运用传统的农艺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方式,使农业逐步走向集约化的方向[1]。

2 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 以土壤肥料资源为基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与环境作为发展农业的一个基础条件。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确保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及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土壤作为主要的农业自然资源之一,肥料属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为了促进农业综合体系的发展,需要积极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时,其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一个基础条件。根据中国的国情可知,最显著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使人均占有的耕地资源很少,所以,为了粮食问题得以解决,需要从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来把握。对于中国的耕地,数量有限。其中,60%是中低产田,其余是养分贫瘠的土壤,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另外,没有先进的施肥技术、利用肥料效率不高,这样一来,不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时时刻刻培肥土壤、科学合理施肥。

2.2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作为农业一个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同时,促进每一种农作物的生长繁育。对于土壤,具有重要作用,包括:营养库、转化与循环养分、雨水涵养、生物支撑,使环境变化更加稳定等。根据统计可知:来自土壤的有很多方面,即人类损耗的约4/5的热量,3/4的蛋白质,以及大部分的纤维等。而要解决中国人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以土壤资源为基础。而这些资源作为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持续进行,需要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而衡量土壤资源质量的好与坏,往往从土壤肥力来分析,即土壤是否能够被全面地、陆续地、合理地供给植物肥力因素的能力,包括水、肥、气和热等方面。而土壤肥力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

2.3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肥料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衡量土壤肥力的高与低,把土壤养分作为标准,而土壤养分的主要物质来源是肥料。因此,肥料资源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合理地施肥,才促进能农作物产量的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使肥料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尤其化肥的总用量会大幅度增加[2]。

3 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土壤内部养分质量不好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对化肥的施用有所忽视,导致耕地的质量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土壤的物理性状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随着各种污染的加剧,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明显地制约。我国的中低产田地中,大都存在着土壤养分贫瘠的情况,很多耕地都缺少氮元素、也有缺少磷元素的情况,还有缺少钾元素的问题,甚至有的耕地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也缺乏。

3.2 耕地受到污染现象严重,流失情况也相当严重

目前,我国已经有将近1/3的耕地已经遭受到水土的流失,主要遭受到工业“三废”以及一些农药污染的情况比较大,遭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也已经超过了0.23亿km2。

随着城市和乡镇的不断扩大,耕地也在不断减少,这样很难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耕地面积的减少,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不合理施用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的人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对大气污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某些有毒的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人体的身体健康遭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4 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问题的对策

只有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粮食、农产品、环境的安全,所以,要积极培育出肥沃、良好的农田,促进耕地保育、科学施肥。

4.1 建立和健全耕地资源保护法,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耕地保护法律关系,是指随着耕地资源不断地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而得出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尽管中国对耕地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十分重视,但没有完善的制度实施,没有对应的政策法规,耕地保护工作不能很好地实施。所以,需要把握好耕地保护法律的关系,建立全面的法律制度体系。对于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均要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耕地。

4.2 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耕地保育工作

通过耕地保育,使耕地土壤的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健康质量得以提高,所以,在耕层上讲求深厚、在物理性状上讲求完好;在水肥气热上注意协调完整、确保肥力强、无污染。为了实现耕地保育,需要提升土壤均衡供应每一种养分的能力。一直以来,中国农民为了维持土壤肥力,一直使用农家肥、种植豆科作物,即以有机肥为基础,把有机肥结合与化肥。建立科学的有机-无机结合的科学施肥体系,提高土壤均衡供应各种养分的能力。

4.3 研制新型化肥,改进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由于使用常规化肥,往往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所以,对于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目前,人们积极研究新型肥料的使用,即缓/控释肥料,其有一定的优势,即养分释放、作物吸收一起进行,提供给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要,避免肥料的损失,最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利用3S技术,促进农田养分得以精准管理。随着精准施肥技术的实施,促进发达国家的发展。

5 结语

通过对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利用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对于我国的农业产生走向可持续发展很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郝丽平.农业发展中土壤肥料问题分析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48-49.

[2]韩启虎.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看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3(21):84.

篇5: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2:04 作者:山仑

发展节水农业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而我国水资源不仅总量短缺,地区分布也很不均衡,如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的65%,水资源却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我国不同区域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向

节水农业适宜于在所有从事农业的地区推行,但主要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

1.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8%,集中分布在西北,以新疆面积最大。新疆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农业用水占到全疆用水总量的90%;亩均灌溉定额约800立方米,高出华北地区1倍。另外,为保证绿洲内防护林建设及绿洲——荒漠过渡带的防护功能,也需要消耗大量用水。有资料表明,全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占到地表水资源量的55%,开发程度已不低,但净利用水量只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8%,说明潜力有待挖掘。通过总结新疆各地在推行节水灌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近期内将平均灌溉定额从每亩800立方米降到600立方米是可以做到的。新疆发展节水农业一开始就应当努力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如大量采用管道输水,发展微灌、喷灌等局部灌水技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实施精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以及建立统一的节水管理、调度与监测体系等等。但这些措施需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和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顺利实施。

2.半干旱地区:以西北黄土高原为中心的我国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5。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频繁的干旱同时发生,加之生产力水平低下易造成滥垦滥伐的现实,致使半干旱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该地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均较低,多数地方灌溉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20%。尽管该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灌溉农业用水相对合理,但发展农业节水仍有较大潜力。据计算,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总量为3000亿立方米,约为地表水资源量的5倍,故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和大力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将对该地区今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主要依赖于自然降水,农田生产在继续搞好基本农田建设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旱作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小型灌溉。经长期实验与示范证明,在近中期内应用好现有技术使该地区旱作平均粮食亩产达到200千克左右是可以做到的。为此,当前应加强研究并广泛推行两项实用技术,一是覆盖技术,二是雨水集流补灌技术。

3.半湿润地区:黄河、淮河、海河半湿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同时又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区。以山东省为例,该省平均降水量为676.5毫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44立方米,亩均307立方米,降水量较适中而水资源紧缺是其重要特点。建国以来,山东灌溉面积增加约7倍,有效灌溉面积已达耕地面积的72.7%,灌溉水利用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灌溉事业发展较为迅速。一般说来,正常年份半湿润地区可以实现旱作粮食高产(如莱阳农学院经多年研究与实践后认为,小麦亩产达到500千克的旱作技术是成熟的)。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认为黄、淮、海半湿润地区存在较大节水潜力,建议今后本着“水旱并重,以丰补歉”的原则推动节水农业快速发展。“水旱并重”主要强调水地、旱地都要以充分利用降水为基础,切实加强旱作高产农田建设,并做好部分水地改为旱地或半旱地的技术储备;“以丰补歉”系指为适应剧烈的年际间气候变化,主动采取以丰收年补歉收年以及区域调节的应对策略,适当加长粮食生产计划周期,充分挖掘半湿润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

加速发展节水农业的若干措施

农业节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资源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以及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为此,科学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有效实施综合节水措施,积极开发各类节水技术,对于成功实施农业节水、实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的目标是必须的。

1.科学制定农业节水综合发展规划

为适应水资源日趋紧缺的现实,制定农业节水规划首先要更新观念,即农业用水原则必须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据此研究确定不同区域水资源的承载力,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规模与速度,以实现农业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其次,应建立广义的水资源概念,不但要重视可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还要重视整个天然降水。在制定农业节水规划时统筹考虑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在评价某一地区水资源状况时应全面看待各种水资源。建立与水资源相适应的农业结构——节水型农业结构,是一个被忽视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大量节约农业用水的目标,对此也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2.实施常规灌溉水替代策略

为减缓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一些专家提出常规灌溉水替代的概念与设想。应当说,最大的替代并可进一步挖掘的水源是降水,其次是污水和废水。将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再生水)在农业灌溉中加以利用,是继管道输水、采用先进的局部灌水方法之后灌区节水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体技术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再生水的灌溉面积已占到全部灌溉面积的30%。因此,建议结合防污体系的建立,将利用再生水进行农业灌溉作为解决我国未来水资源紧缺的一项重大措施,切实加强研究与示范,逐步扩大推行。

3.建立有限灌溉制度

推行有限灌溉,采取旱作技术与补充供水相结合的种植制度,是缺水区面向未来的一项必然选择。有限灌溉的理论依据已基本清楚,即水分亏缺并不总是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在许多作物和果木的一定生长阶段,适度干旱对于节水与增产都有利。这一认识已在大量实验中得到证实。当前的关键是要解决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可行性问题。在大田条件下,建立有限灌溉制度最终要走精确的按需灌溉之路。精确灌溉是以作物实际需水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农田进行“非充分”的供水。为有效实施精确灌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掌握可靠详细的作物需水规律资料;(2)运用信息化技术;(3)提供使两者相衔接的技术参数,特别是作物水分亏缺程度的指标;(4)应用先进的灌水方法。以上条件必须通过多学科协作才能实现。

4.重视生物节水技术,培育节水耐旱新品种

目前,严格意义上的生物节水技术尚处于次要地位,但可以预见,当水的流失、渗漏、蒸发得到有效控制,水的时空调节得到充分利用之后,生物性节水——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耐旱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可视为实现进一步大量节约农业用水的关键环节和最终潜力所在。为实现植物自身的高效用水,选育出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被认为是一个核心目标。实验已经证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一个可遗传性状,作物种间和品种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但是,以耐旱和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的育种工作进展迟缓,其原因可能是在常规育种条件下耐旱节水性状与丰产性状往往难以结合。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基因重组以创造耐旱、节水新类型的研究十分活跃,成为生物学界和农业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要获得生产上能广泛应用的节水耐旱转基因植物虽具有良好前景,但短期内还不会很快实现,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挖掘抗旱节水种质资源;重视不同层次上节水耐旱育种的相互关系,将常规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将获得耐旱节水转基因植物研究的重点放在林草植物上更为可行;加强生物节水基础研究,明确不同节水耐旱机制所起作用大小,以寻求起关键作用的节水耐旱主效基因。鉴于生物节水研究对未来农业节水可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建议将其纳入国家科技规划,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篇6:节水农业肥料发展

3结语

本文详细地分析和探讨了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更加科学地应用土壤肥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便需要应对土壤肥料进行科学研究,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土壤的养分,并确保肥料应用的科学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作者:聂晨辉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农业局土肥站

参考文献

[1]武艳.浅谈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存在问题与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12):113.

[2]寸代平.土壤肥料在推进云南省芒市农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J].北京农业,(18):71-72.

[3]陈良松.土壤肥料在六安市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15):81-83.

[4]赵霆,刘小强.土壤肥料研究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J].北京农业,(24):58.

[5]李锦艳.浅论土壤肥料研究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2(4):3.

篇7:节水农业肥料发展

摘要:我国的农业生产受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压力,又受水土资源的制约,加入WTO后中国的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的冲击,本文论证了利用节水措施及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节水农业,21世纪的中国农业生产才能够满足1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关键词:水资源 持续发展 节水农业

粮食不仅是人类的基本必需品,也关系着人民的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影响国计民生的主要因素。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农业以全球9%的耕地,6%的可更新水资源,支持全球22%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全球性用水危机,中国农业由于其现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和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1中国农业生产的现状

中国农业源远流长,是世界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祥地。考古证实,中华民族早在近万年以前就在陕西关中用原始简陋的木石工具,在粗松的黄土地上“辟土植谷”开始了对自然条件仰仗程度很高的原始农业生产。

周、秦时代,由于牛耕、铁器的使用,使原始农业逐步而又明显地减少对自然的依赖,正式转入持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农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开始萌生近代农业因素,但战乱纷争,使之发展迟缓,只是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农业才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以有限的水土资源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使中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创下了人类奇迹。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将面临诸多因素制约其持续发展:

(1)土地条块分割,农业生产高成本低产出。中国现行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土地分布形式是一家一户条块分割的小田块,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及统一的田间管理,使先进的农业机械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实施困难。在有灌溉条件的土地上,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灌溉用水的浪费。这些都致使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形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因而农业生产成本很高。同时,由于土地条块分割,原来大片的土地分成小块分属于不同经营者,这样每一小块土地上都可能种植不同与其它小块土地的农作物,即使是同一作物也可能属于不同品种,即使是同一作物同一品种也会由于不同经营者的田间

管理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质量的农产品。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致使中国农业产品的商品率很低,因而使农业生产收入很低。

(2)人多地少,土地侵蚀严重。我国人多耕地少,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口由5.5亿增至12.0亿,年均增加1500万人,年增率1.7%左右,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而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1996年调查,我国耕地面积为1.3亿hm2,人均耕地面积0.1hm2,仅为世界人均平均数的47%,美国的1/9,印度的1/2.耕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美国为我国的两倍,印度为我国的三倍。耕地数量不足,后备资源极为有限,中国现共有宜农荒地和宜种粮棉的土地面积分别不足1500万hm2和1000万hm2,同时近年来由于工业、交通、城建的占用,耕地数量还在不断减少。同时我国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口压力,往往盲目开垦扩大耕地,长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当和掠夺式经营造成了土地退化,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km2,占国土面积的38.23%,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达4541hm2,占耕地面积的34.26%,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当地土地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人民生活贫困,甚至威胁到群众的生活和生存条件,而且泥沙大量下泄,淤高下游河床,使河道行洪能力下降,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局部地区采取修梯田,植树造林等水土保持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治理的速度慢,水土流失面积在不断扩大,严重程度在不断加剧。

(3)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粗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低,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水平不高,有关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尚未很好利用。许多地区仍是广种薄收,有种无管的粗放经营模式。内蒙古,黑龙江,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耕地的复种指数还停留在100%以下。尤有甚者,粮食的收割、脱粒、干燥、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损失率高达15%(国外专家估计高达20%),超出了联合国粮棉组织提出的标准损耗率限于5%的要求。

(4)水旱灾害频繁。我国农业生产50多年来,平均每年受灾面积0.266亿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8%,成灾面积0.113亿hm2,占耕地面积的11.2%,平均每年水旱灾害对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在80年代以前粮食单产的基础上计算约150亿~200亿kg,80年代以来水旱灾害及相应范围较过去均有所增加,受灾面积1991年为0.252亿hm2,1994年0.280亿hm2,1993年受灾最轻也有866.67万hm2,以受灾区的粮食单产3.0t/hm2计算,1994年粮食损失达840亿kg,按此测算多年平均受灾损失约350亿kg,随着粮食单产的增加,水旱灾害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

(5)中国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水危机。中国农业生产中缺水与水资源浪费并存。由于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我国农业灌溉用水一直是各类用水的大户,总用水量

4000亿m3左右,占总用水量的67%,如加上其他农业用水,估计整个农业用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80%,是全国水资源最大可能利用量的35%~40%。由于灌溉用水量大,农业缺水干涸的土地越来越多,进入90年代,每年农田受旱面积2667万hm2左右,受旱面积和受灾面积都比50年代成倍增长。虽然缺水,然而水的浪费却是触目惊心。由于灌区设备配套不全,渠道大部分没有衬砌,渗漏、漫灌等现象十分普遍。目前,全国农业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只有0.5,每年损失的水量约2000亿m3,相当于全国工业和城市用水总和的2倍以上,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平均不到1kg/m3,即1m3水生产不到1kg的粮食,而一些发达国家大体都在2kg以上,差距很大。

面向未来,我国农业用水还存在不少潜在问题。首先,由于工业发展与城市扩大,农业用水比例不断缩减是不可能避免的,我国今后相当时期内工业和城镇仍将维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由于工业用水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农业,有专家估算,1000m3水可产生1t小麦,其价值仅为200美元,但同样数量的水用于工业约可生产出400美元,因此,农业在与工业争夺用水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目前我国农业用水主要为种植业灌溉用水,为进一步改善和建设生态系统与环境,以及发展林牧业,势必出现与种植业争水的矛盾,这一局面已开始出现。

中国农业的水危机已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高度重视,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LeslerR.Brown曾撰文《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动摇世界的粮食安全》,文中虽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但是足见中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水危机的严重性。2中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1)缓解水资源危机,满足生产和生活对水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大事,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粮食的需求量为450kg,总粮食的需求量为7000亿kg左右。我国现有耕地1.3亿hm2,但我国目前未利用的土地面积不到3亿hm2,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农用地后备资源只有4078万hm2,而后备耕地资源仅仅800多万hm2,但这些后备耕地资源是长期开发利用后所剩余的那些有各种限制因素,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脆弱的土地,开发难度大,所以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不大。那么我国社会能否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是否能以现有的4000亿m3灌溉水资源,将粮食产量从现有的5000亿kg提高到7000亿kg,并满足其他农作物的需求。如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将现有的灌溉用水量节省15%,可为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保证率提供600亿m3水量,超过黄河的年平

均流量。因此必须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篇8:节水农业肥料发展

我国为何要制定《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标准如何才能有效落实?日前, 记者采访了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和化肥行业的专家, 请他们对标准进行了解读。

标准意义:规范控释肥料市场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上海) 常务副主任、全国肥料及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刚告诉记者, 为解决我国化肥滥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缓控释肥料已成为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近几年,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缓控释肥产业, 中央一号文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都把缓控释肥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 国内研究机构、企业也掀起了研制和上马生产缓控释肥料的热潮。虽然我国研发缓控释肥的时间比较短, 但发展速度很快,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和消费大国。

“而且, 随着我国缓控释肥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的发展, 缓控释肥现在已逐步由‘缓’向‘控’发展。”《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介绍说,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研发出了控释肥料产品, 并实现了产业化。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修学峰解释道, 从技术上讲, 控释肥料是缓释肥料的高端形式。缓释肥料只是把养分释放的时间延缓了, 但能否实现与作物的同步营养就不一定了。而控释肥料能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控制养分的释放量, 因此比缓释肥料更为精准。

然而, 我国缓控释肥料在由“缓”向“控”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刘刚告诉记者, 目前国内控释肥料市场比较混乱, 很多企业使用控释肥料这一概念只是作为一种广告宣传, 许多达不到控释效果的肥料, 也被冠以“控释肥料”在市场上销售。

“目前国内许多生产缓释肥料的生产企业都愿意将产品称之为‘控释肥料’, 而不愿叫‘缓释肥料’。其实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控释肥料的标准来规范生产行为和市场秩序。”刘刚表示, 标准将有效界定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两个概念, 规范控释肥市场, 促进行业有序竞争, 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据了解, 我国曾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然后于2009年9月1日实施了更加普适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 《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同时废止;并陆续实施和制定了《硫包衣尿素》、《脲醛缓释肥料》等标准。

但张民指出, 现行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已不能概括控释肥料的特征。缓释和控释分家不仅有利于深入开展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的研究及其肥效评价, 而且有益于各自早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在上述背景下, 2010年4月, 工信部下达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标准起草小组立即制定工作方案, 开展大量资料、样品收集、实验验证和市场调研工作;先后在上海、山东和北京等地进行了多次讨论, 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收集借鉴欧洲、日本、美国先进的标准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向89名肥料标委会委员发送了征求意见稿, 最后经过认真研究讨论后, 形成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

标准亮点:界定更明指标更严

在《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解读过程中, 被采访专家将其与2009年实施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进行了对比。区别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 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的概念不同。据张民介绍,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中对控释肥料的定义是:能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来控制养分释放的肥料。而《缓释肥料》国家标准中对缓释肥料的定义是:通过养分的化学复合或物理作用, 使其对作物的有效态养分随着时间而缓慢释放的化学肥料。

张民解释说, 控释肥料区别于缓释肥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养分的控制释放。缓释肥只要达到肥料养分随着时间缓慢释放的目的就可以, 而控释肥料能够基本实现肥料与作物的同步营养。总之就是要求控释肥料能让作物“按需进补”。

“比如玉米在苗期长得慢, 需肥少, 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就应该少。而玉米到了后期, 在50~60天时需要大量养分, 那么控释肥料的养分就必须释放得快。也就是说, 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不能是平均的, 而要根据作物养分需要的多少来释放。而缓释肥料只要缓慢释放就行。”张民进一步作了解释。

第二, 控释肥料的核心指标比缓释肥料更严格。《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对控释肥的要求如下:控释肥料在25℃静水浸泡24小时初期养分释放率≤12%, 28天的累积养分释放率≤75%, 在标明的养分释放期内累积释放率≥80%, 将标注的控释期的允许误差由缓释肥25%缩小到20%。而在《缓释肥料》国标对缓释肥的要求为:缓释肥在25℃静水浸泡24小时初期养分释放率≤15%, 28天的累积养分释放率≤80%, 在标明的养分释放期内累积释放率≥80%。对此, 刘刚表示, 与缓释肥料相比, 控释肥料对肥料养分释放的各项指标要求更严格。

第三, 控释肥料的包装标识比缓释肥料要求更全面。《控释肥料》行业标准除了要求包装袋上标明总养分含量, 配合式, 养分释放期, 第7天、第28天和标明释放期的累积养分释放率等之外, 还要求北方地区和越冬作物宜标注15℃时的养分释放期。

“不要小看‘北方地区和越冬作物宜标注15℃时的养分释放期’这句话, 这对控释肥生产企业的控释肥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民告诉记者, 这句话要求生产企业不仅要像检测缓释肥料一样检测养分在25℃静水中浸泡开始至达到80%的累积养分释放率所需的时间, 还要检测养分在15℃静水中浸泡开始至达到80%的累积养分释放率所需的时间。

标准落实:多方联动共同推广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实施后, 如何保证标准的有效执行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对此, 被采访专家一致指出, 标准的实施单靠一个企业或者一两个政府部门是很难完成的, 还需要多方联动。

一方面, 工商、质检部门要从生产源头和市场两方面共同监管。张民建议, 从生产源头上就应设立技术门槛, 制定控释肥料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要想生产控释肥料, 就要从质检部门申办生产许可证;许可证申办下来后, 质检部门还要定期对企业进行审查, 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监管。

张民还建议在市场上对控释肥料进行抽检。“有了标准, 工商管理部门就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从市场上抽检, 看看哪些产品达到了要求, 哪些没达到, 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张民认为, 有了行业标准, 工商部门应该加大查处力度, 如果不是真正的控释肥料, 就不能在市场上销售。目前只是抽检过一些企业, 但尚未在市场上和农民手里抽检过控释肥料。要想保证农民用的产品是真的控释肥料, 只有从市场上去检验。

对于政府部门的监管, 《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徐秋明补充说, 行业标准出台只是一方面, 最关键的还在于执行。执法部门不能“以罚代法”, 只要企业交了罚款就不再管了。因为有的企业通过造假赚的钱比交的罚金多得多, 交了罚款后自然还会接着造假。

另一方面, 生产企业应按照《控释肥料》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刘刚表示, 标准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控释肥料的标准虽然只是推荐性的, 但是企业也应该严格遵守。

“生产企业真正下功夫研发出控释肥料, 可以大大减少施肥量。当然, 这就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售后服务等条件。控释肥产业未来发展的主体还是要靠企业, 因为企业在市场上是最具活力的, 技术也是由企业主推的。”刘刚指出。

刘刚特别提到了金正大公司。他对该公司参与《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制定持肯定态度, 并欢迎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行列中来。

“我认为制定标准, 尤其是产品标准, 企业应该成为主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不过, 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需要具备3个条件:第一, 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肥料产品;第二, 该产品在国内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第三, 该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刘刚表示, 这3点都达到的话, 他很欢迎企业加入到标准制定这个行列。比如金正大在产品创新方面做得就很不错。

据了解, 金正大已参与制定了《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缓释肥料》国家标准以及《控释肥料》行业标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金正大公司副总裁陈宏坤认为, 参与制定这3项标准对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企业产品达到了一定的要求, 才能参与标准制定。同时通过参与标准制定, 加强了我们和国内外专家的联系和互动, 从而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国内外关于标准的最新信息, 以及国内外该行业发展的趋势, 这就促使我们要站在行业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这对企业技术提升、强化质量管理, 从而推动国内整个行业进步, 都起到很好的作用。”陈宏坤告诉记者。

陈宏坤表示, 金正大接下来有3项工作要开展:

一是把产品做好。企业一定要按照《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要求从事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向农民提供合格产品。

二是标准实施后, 金正大将举办多期培训, 届时邀请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来讲解。因为这个标准很专业, 相关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经销商, 以及用户对标准还不太了解, 需要培训来提高相关认知。只有整条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掌握了这一标准, 标准实施才会有效。

三是希望和同行企业合作, 共同推广控释肥料。“在了解、熟悉《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我们和同行企业搞一些推广合作。如将金正大的技术嫁接出去, 和更多的企业一起来搞推广, 推动这个产业快速发展。”

上一篇: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设计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