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

2024-06-10

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精选8篇)

篇1: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

资产评估论文: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摘 要:中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已经开始招生,而相关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却缺乏相应研究,因此形成很多问题。根据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借鉴相关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提出了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从培养目标来看,要注重宽就业面、知识复合性、实践性。从课程体系看,主要应处理好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组合;从师资培养来看,要关注师资的实践指导能力培养。

关键词: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1-0313-02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金融硕士等十九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方案,决定在中国设置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68所高等院校通过教育部批准,获取招收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资格,然而截至2010年10月,全国共有15所院校招收资产评估本科专业学生,也就是说,大部分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点学校都不具备资产评估本科招生资格,资产评估硕士研究生也只有厦门大学于2003年开始招收。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如何建立起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就成为一个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正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撰写本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培养目标定位

作为专业硕士,其核心部分在于服务社会实践,因此,资产评估专业硕士能否得到不断发展,主要取决与所培养学生能否与MPACC、MBA等类似经济类专业硕士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而不至于被替换。因此,培世纪论文网代发中心()给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养目标的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宽就业面。作为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其就业对象绝不能仅限于资产评估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等)。这是因为:(1)资产评估中介机构每年需要的资产评估专业人士并不多,如果将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定位于职业资产评估师,就会形成高校内部很大的就业压力,进而形成招生困难,影响专业硕士发展;(2)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并不一定仅需要专业硕士这样高级别的专业人才,很多资产评估中介机构更偏向与招收大专、本科等学历层次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经过单位培养后,很快能成为独立工作的人士,且对本单位忠诚度高;(3)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资产评估机构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且金融机构、大型国有企业也需要高素质资产评估人才,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培养也应充分考虑这类市场需要。

2.知识复合性。资产评估职业受评估对象的影响,需要多方面知识储备,这些知识不仅包括资产评估专业知识,还包括不同类别评估对象的专业知识。具体来说,资产评估有如下几类评估对象: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而即使是同类资产中不同评估对象也有显著区别。为提高资产评估硕士的就业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3.实践性。与学术型硕士不同,专业硕士更强调将专业理论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索。为提高资产评估硕士的实践性,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毕业论文等多各方面体现实践能力,达到专业硕士的培养素质要求。

二、课程体系

由于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发展刚起步,没有形成成熟的办学思路,因此借鉴其他起步较早的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就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捷径。参照MBA、MPACC等类似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设计,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核心课程、方向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四大类别,试分别讨论如下:

(一)核心课程

在专业硕士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形成后续学习的理论基础,具有成熟的知识框架结构;二是显示本专业的核心理论体系。因此作为核心课程,需要具备以下特征:(1)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成熟度;(2)课程数量不能过多,仅限于本专业发展的必备知识储备;(3)核心课程之间要形成一定的关联度,共同确保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

据上所述,笔者认为专业硕士的核心课程应该包括以下类别课程模块:德育基础、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中德育基础包括社会主义政治和职业道德,公共基础主要包括外语和数学知识,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专业硕士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课程。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是专业基础课程,这是因为首批68所高校中,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属于不同的院系主持,一些学校将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放在会计、财务专业院系,一些院系将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放在财政、金融、经济院系;此外还有放在管理工程、研究生学院等院系。受到不同主持院系学科影响,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可能会引起争议。笔者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影响到学生未来素质,不能因主持院系的局部利益而受到影响。从资产评估专业要求来看,会计学、财政学、财务管理学对资产评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影响很大,应成为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

(二)方向选修课程

方向选修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为专业硕士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进一步学习,体现一技特长,形成专业硕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方向选修课程也是资产评估硕士培养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一点来看,方向选修课程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评估职世纪论文网代发中心()给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业未来发展热点问题。资产评估在中国发展起步比较晚,但受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影响,其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一系列新的资产评估热点问题迅速形成,比如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税基评估等特殊问题将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因此可以作为方向选修的内容。

2.主办院校优势专业。首批68所院校中,有综合类大学如北京大学,有财经类大学如上海财经大学,有工科院校如华北电力大学。不同的院校有各自办学优势,方向选修课可

以依据不同优势设立。比如地质类院校设立珠宝玉器评估方向、工程类院校设立项目评估方向等等。

3.师资力量。方向选修课与核心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知识特殊性,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设置方向选修课时,要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师资力量不限于主持院系,但必须是可获得,能有效控制的师资。主办院校可从校内外综合调配教学资源,扩充方向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选修课

选修课的目的主要在于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指引。为使专业硕士能够更有效运用所学知识,选修课应充分注重资产评估未来发展的方向、环境和技术变化,具体开设,比如国际资产评估技术、中国特定方面资产评估(环评、植物新品种等)。

(四)实践课程

专业硕士的生命力在于其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实践环节的教育。专业硕士实践课程有两大类别:实习和毕业设计。

1.实习。为提高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实习课程设置与学术性硕士要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应体现在实习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两个方面。(1)实习内容。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实习可以考虑两类内容:职业资产评估实践和评估技术运用工作。前者主要在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进行,后者可能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税务部门、大型企业集团等进行。学生可以根据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实习内容进行实习。为确保实习效果,主办院校要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实习内容得到完成,此外还需要确保一定的实习时间(学分)。

(2)实习要求。为确保实习效果,实习课程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要求,比如,为每个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外兼职导师),实习要有规定的实习日志,最终撰写实习报告等。实习报告需要经过专家(如导师组)考评,给予评分。

2.毕业设计。专业硕士的毕业设计应该体现其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毕业设计的形式不能局限于学术论文,而更应强调项目设计、案例分析等新形式。不论毕业设计采用何种形式,毕业设计至少应该体现以下内容:(1)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2)学生的创新能力;(3)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师资培养

教学质量首先取决于师资力量。目前,68所院校中绝大部分缺乏拥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资产评估教师,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务之急,是快速提高教学师资。可采取的办法有:

1.选派骨干教师到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进行实训。受科研压力和专业划分影响,68所高校中真正从事资产评估教学的教师比较少,而具有资产评估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就更少,因此从专业实践性角度看,目前急需要补充专业教师的资产评估实战经验,这些经验只有通过资产评估实际工作才能完成。因此建议68所高校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开展合作,派送专业教师去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实习,获得经验。

2.聘请兼职教师担任专业硕士的导师。根据MBA、MPACC的教学经验,资产评估专业世纪论文网代发中心()给您提供优质的服务硕士可以从实务界聘请硕士导师,对资产评估硕士采用双导师制,理论教学部分由主办院校教师负责,实践教学部分由来自实务界的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由两位导师共同负责,其中一位导师为主(究竟院校导师还是外聘导师需视具体情况而定)。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壮大师资力量。

3.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资产评估教学涉及多个方面知识,特别是机电设备、建筑物等专门资产评估时,教师既要懂得专业知识,也要懂得资产评估和相关财务会计知识,这就需要专业教师补充多方面知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 陈 鹤]

本篇文章来源于世纪论文网:

篇2: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面向资产评估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具备从事资产评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对资产评估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2、掌握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具备从事资产评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多变的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国际视野和战略意识。

3、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向 设置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项目评估与管理、企业价值评估三个培养方向。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的特征,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

1、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第二课堂,聘请由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2、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3、实行学分制。按照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4、成立导师组或实行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并适当吸收企业与政府部门等业界 的相关专家参与论文指导工作,采取校内导师指导与业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5、加强实践环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资产评估实务能力的培养,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

6、重视和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六、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资产评估实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案例教学,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实践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一)基础课(共15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3、外语…………………………………………………………3学分

4、经济学原理…………………………………………………3学分

5、统计学………………………………………………………2学分

6、财务管理……………………………………………………2学分

7、财务会计与会计准则………………………………………2学分

(二)专业课(共10学分)

1、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2学分

2、企业价值评估………………………………………………1学分

3、无形资产评估………………………………………………1学分

4、房地产估价实务……………………………………………2学分

5、资产评估实务与案例分析…………………………………2学分

6、中外资产评估准则…………………………………………2学分

(三)选修课(共7学分)在全校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含方向课中未选过的课程)中选修。

(四)实践教学(6学分)实践教学包括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和实务实习(4学分,其中顶岗实习2学分、调研及实践报告2学分)两大部分,研究生须均通过考核,获得相应学分。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资产评估事务所、房地产估价事务所、土地估价事务所、资产评估行业管理部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政府管理等工作部门实习,应在业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领域研

究生应了解资产评估业务的基本环节与步骤,掌握资产评估专门方法,准确认定资产的价值属性。学院成立考核小组,考核方式为考查、笔试或口试形式,根据考查情况、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质量,结合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组织纪律、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所占比例:实习表现30%,实习报告质量40%,考查成绩20%,实习日记质量10%)综合评定,具体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记分制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五)必修环节

1、培养计划。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一月内确定培养计划。

2、论文开题报告。第二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具体规定和要求参照《石河子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3、论文中期检查及进展报告。第三学期对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提交书面报告。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形式上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

八、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考试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石河子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其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详见《石河子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及《石河子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管理办法(试行)》。

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设置 课程 课程 学学时分配 开授课 编码 名称 分 课 教师 总学 理 实 时间 基础课(15学分)M1023015 2.0 36 36 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 M1023016 18 1.0 18 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论 48 M1200009 3.0 48 秋 硕士英语

(一)48 M4110001 3.0 48 秋 李豫新 蒲佐毅 经济学原理

M4110002 2.0 32 春 赵新民 汪全勇 统计学 32 M1110024 2.0 32 秋 陈旭东 杨元贵 财务管理专题 32 M4110003 2.0 32 春 王 薇 王生年 财务会计与会计准则 专业课(10学分)32 M2110028 2.0 32 秋 王建中 池玉莲

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 16 M4110018 1.0 16 秋 吴昊旻 袁 玲 企业价值评估 16 M4110004 1.0 16 秋 袁

玲 白

俊 无形资产评估

M4110005 2.0 32 春 林

丽 王

房地产估价实务

M4110006 2.0 32 春 王

薇 林

丽 资产评估实务与案例分析

M4110007 2.0 32 春 王 薇 林 丽 中外资产评估准则 选修课(不低于7学分)24 M4110008 1.5 24 春 刘永萍 唐 勇 经济计量分析 24 M1110146 1.5 24 秋 范公广 王东红 市场营销专题 32 M2110015 2 32 秋 刘清军 曹世庆 财务报表分析 M4110012 1.5 24 春 魏

篇3: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国内教育改革的热点, 从高考英语模式转变, 分值降低, 到退出统一高考等举措, 都与英语教育教学息息相关, 对英语教学的研究, 国内已有不少探索, 国内翻译硕士2007年首次招生, 到2015年已经招生的206家, 其间, 学界对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探索, 也有不少研究成果。

云南师范大学, 前身为西南联大, 2011年开始招收翻译硕士,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要求, 开设常规MTI课程。抗战时期, 由三校 (清华, 北大, 南开) 合并的西南联大外文系培养了众多翻译家, 如王佐良, 穆旦, 许渊冲等, 数不胜数;战时开办的译员培训班, 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军事口译人员。目前国内对西南联大的研究大多为:战时纪实, 办学理念, 治校制度, 校园民主, 通才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人文素养等方面。国内对西南联大的研究成果丰硕, 但多从属于历史学与教育学研究范畴, 从内容方面看, 大多从宏观角度调研历史资料, 肯定西南联大在战时发挥的积极作用, 且研究主题往往围绕“通识教育理念”。从研究成果看, 多为对高等教育治校理念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总结, 对具体学科培养模式和内容的反思较少。

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国家战略, 据2012年度《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显示,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目前处于严重“入超”状态, 中国文化产品输出仅占引进比的30%, 其中电影、电视剧、图书、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逆差”明显, 这从一个方面凸显了高水平翻译人才培养的不足, 本文旨在为翻译硕士培养单位提出对策, 为各翻译硕士培养单位提供研究数据和建议, 从而更好的实现培养高水平应用翻译型人才的目标。

二、翻译硕士专业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促进中外交流,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 教育部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英文缩写为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 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 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 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学实践, 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

2007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首批15所高校开始招收翻译硕士, 8年间, 招生单位不断扩大, 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 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亟待提高的关键, 不少学校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和研究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虽然成绩显著, 但距离实际需求仍有较大距离, 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不够。

在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 而MTI校本课程大多以文学翻译与典籍外译为主, 这样一来, 似乎有悖于培养应用型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初衷, 而商务文件, 法律文献, 旅游接洽等才是市场最需要, 最紧缺的翻译项目。从2010年起, MTI已经逐步推进全面取消在职硕士, 全部改为统一的全日制, 学制以两年为主, 部分学校为三年, 学校大多采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系列教材, 并结合学校情况开发校本课程, 旨在完善学习者的翻译学科知识结构, 有效提高学习者口、笔译实践能力。

翻译硕士作为新生事物, 专业的发展和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 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和借鉴。由于专业硕士培养工作起步较晚, 加之研究生培养在传统上就是重学术, 对专业型硕士该如何届定, 各培养单位尚未有清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导致两类研究生同质化明显。其次, 实践型师资严重匮乏,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中对MTI的师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修课必须配备两名及其以上具备丰富口笔译经验的老师, 任课教师中具有实际翻译经验的比例不得低于70%, 笔译老师应承担过30万字以上的正式翻译任务, 口译教师要承担过20场以上的同传任务。而由于扩招势头过快过猛, 具备大量笔译实战经验的教师匮乏也成为了各培养单位共同的难题。

而从就业方面看, 据MTI考研论坛 (http://bbs.kaoyan.com/) 数据, 各高校翻译硕士毕业生毕业后, 专业从事翻译的比率较低, 原因大致为笔译劳务市场混乱, 价格过低, 压力过大, 而高端口笔译活动对译者素养要求较高, 故公立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仍然是MTI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

三、西南联大外文系课程设置及军事译员培训

抗战时期, 西南联大的治校理念为培养通识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就明晰的传达了学校的通识教育理念。在外文系必修课中, 开设了英国散文及作文, 授课教师为叶公超、燕卜孙 (Empson) 、莫泮芹、徐锡良、陈福田等。欧洲文学名著选读由吴宓、叶公超、闻家驷、温德 (Winter) 、杨业治、陈铨、冯承植、李赋宁等讲授。欧洲文学史由吴宓讲授, 英诗选读由燕卜孙、谢文通、温德、莫泮芹等授课, 西洋小说由罗皑岚、陈福田、白英、王佐良等讲授。西洋戏剧由柳无忌、赵诏熊等讲授, 语音学由潘家洵、袁家骅讲授。莎士比亚由燕卜孙、温德、陈嘉讲授。翻译由吴宓、袁家骅、卞之琳等讲授。

而西南联大的选修课就丰富得多, 总的分为国别文学史, 断代文学史, 类型文学史作品选, 作家作品研究, 文学理论, 语言理论等六大类。具体的为:1.英国文学史:柳无忌、李赋宁。法国文学史:吴达元、李赋宁2.欧洲古代文学:吴宓, 文艺复兴时代文学:钱钟书。伊丽莎白时期文学:白英, 18世纪英国文学:叶公超、谢文通。19世纪英国文学:叶公超、莫泮芹。现代英国文学:柳无忌。英国诗史:白英。法国诗史:林文铮。现代英诗:燕卜孙、谢文通、白英、温德。维多利亚诗:温德。维多利亚散文:刘世沐。弥尔敦诗集:陈福田。浮士德研究:冯承植。尼采:洪谦、冯承植。文学理论:钱学熙。文学批评:叶公超、陈铨。古英语:袁家骅。英语史:袁家骅。英文文法修辞:黄炯华、薛诚之 (摘自人人网) 。

从以上课程名录中, 我们可以看出, 西南联大的外文专业课设置十分具体, 欧洲文学名著都有具体的教授分开讲授, 如钱钟书所授的《荷马史诗》, 吴宓所授的《对话集》, 陈福田所授的《十日谈》等, 反观当今国内大部分高校, 文学教材大多采用吴伟仁教授主编的《英美文学简史及其选读》, 除此就无更多的文学选修课提供给学生, 除了专业人文素养外, 西南联大的选修课并无院系得限制, 学生也可选修其它系, 其它专业的课程, 中文, 哲学, 历史等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联大这样的排课方式与当时主持联大校务的梅贻琦校长的教育理念有莫大的关系, 1941年, 梅贻琦发表《大学一解》, 清晰阐述了其通才教育理念。在校期间, 强化通识教育;低年级开设多门各学科必修基础课程, 涉猎文, 理, 史, 哲等各个领域, 且占据重要学分;从原著入手, 选修课多于必修课。学生整体英语基础扎实, 为译员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翻译名家亲自授课, 并将自己所学整理归纳, 易于学生掌握。

天津理工大学的吴自选 (2013) 就认为, 联大外文系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帮助学生建构起了文理相通, 中西交融的认知结构与思维方式, 为外文系的学生成为优秀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 抗日战争持续, 同年8月,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大队成立, 也就是俗称的飞虎队, 由于飞虎队的建立, 需要配备相应得翻译人员。由此, 军事委员会成立了“昆明译训班级。”, 由社会学系得吴泽霖教授讲《人类学》, 气象系赵九章教授讲授《气象学》, 历史系皮名举教授讲授《美国史地》, 外文系温德教授讲授《英文词汇学》, 袁家骅教授讲授《英译中》, 莫泮芹教授讲授《中译英》, 美国志愿军第一大队秘书林文奎讲授《航空知识》, 通译长舒伯炎讲《航空翻译常识》。

值此国难当头之际, 联大师生积极投身译员培训中。据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考证, “每天七堂课都聚精会神, 早操过后就传来练习英语的声音, 午睡时仍有人在查字典, 背单词。” (闻黎明, 2010:10) 抗战胜利后, 美国总统于1945年颁布指令, 授予功绩突出人员铜质自由勋章, 在52名获奖的翻译官中, 就有西南联大学生10人。译训班学员大多来自西南联大外文系, 且多为大三大四的学生, 如前文所述, 在必修及选修课中, 按通识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员们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素养, 能极快地适应翻译任务。

四、对翻译硕士培养的启示

从课程建设方面来看, 当今的翻译硕士培养单位重点不突出, 在教指委的培养方案中,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均列为笔译方向必修课, 而在社会翻译需求中, 非文学翻译的量要远远超出文学翻译, 且多数培养单位照搬指导性培养课程设置, 没有考虑生源情况和培养单位情况。西南联大抗战时期对译员的培训就给了我们较好的启示, 学生在大一大二初进校时, 通过大量的通识教育课, 培养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素养, 为日后顺利完成军事翻译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 目前大多培养单位及其缺乏具备丰富翻译经验的老师, 而掌握现代翻译管理软件如Trados之类的, 更是及其匮乏, 而吉林大学余振远在硕士论文中也指出, 产学研结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翻译公司和培养单位强强联手, 发展双师型人才是今后翻译硕士培养的有效途径。而从实习实践环节看, 由于翻译公司的趋利性, 面对从业经验不足的应届硕士, 翻译公司不愿提供重要的实习项目, 特别是口译活动, 而高层次高级别口译活动也面临合同责任等风险, 实习似乎进入双困局面, 而西南联大抗战时期, 译训班开班不到两个月, 学生就投入到翻译活动中去, 在实践中学, 在翻译实践中提升, 积极圆满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这也充分说明, 实践训练是翻译人才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从全国范围来说, 翻译硕士的培养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信经过课程设置的不断优化, 双师型教师的不断成长, 以及实践方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 各培养单位一定能培养出更优秀的, 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再论西南联大外文系文化精神[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 :48.

[2]吴自选.通识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关联[J].上海翻译, 2004 (3) :51.

[3]黄欣.西南联大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江苏高教, 2003 (3) :80.

篇4: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

由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承办的“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院校师资研修班”,于2012年7月15-18日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1所高校的87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也刚、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兼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玉廷、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俊生(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专业学位处处长唐继卫、财政部企业司制度处处长王天昊、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培训总监赵金娥、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院长赵丽芬、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玉平、教指委委员纪益成等参加了研修班开班仪式。李俊生副主任委员在讲话中强调了研修班对保证和提高全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孙也刚副主任着重指出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及发展方向,刘玉廷司长提出发展在职人员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迫切性,并结合评估业务拓展,提出培养高水平、多元化评估人才的战略性指导意见。

本次研修班是按照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工作计划举办的,内容是围绕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中的资产评估理论与管理研究、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资产评估实务与案例分析等五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研讨。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玉平教授、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纪益成教授、姜楠教授、俞明轩教授、杨志明董事长分别就五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大纲与参加研修班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篇5: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

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初试四门:

(一)思想政治理论,采用统考试题,100分

(二)外国语,采用统考英语二,100分

(三)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150分

(四)资产评估专业基础,150分

(四)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考试要求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考试由经济学、资产评估学、财务管理构成。其中经济学占40%、资产评估学占30%、财务管理占30%。

第一部分 经济学

要求考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工具。

一、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2.供给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3.弹性的定义,点弹性,弧弹性,弹性的几何表示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5.市场均衡的形成与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

6.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基本假定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希克斯方法与斯卢斯基方法,吉芬商品

三、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2.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生产的三阶段论

3.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生产者均衡,生产的经济区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

四、成本理论

1.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2.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曲线族

3.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测度与变化规律

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五、宏观经济学基础

1.国民收入核算

2.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

3.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4.GDP与GNP的关系

第二部分 资产评估学

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各类资产评估的基本内容。

一、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

1.资产评估的概念、特点

2.资产的含义与分类

3.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4.资产评估价值类型

5.资产评估的原则

二、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1.市场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的程序,市场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2.成本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成本法的程序,成本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3.收益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收益法的程序,收益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4.资产评估方法之间的关系,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三、机器设备评估

1.机器设备的定义及其分类,机器设备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机器设备的核查和鉴定

3.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构成和估算,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

4.运用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的基本步骤及比较因素分析

四、房地产评估

1.房地产的概念、特征及评估程序

2.建筑物评估的特性、需考虑因素和原则

3.建筑物评估成本法、市场法、残余估价法

4.土地资产的分类及特性,土地资产价格体系,影响地产价格的因素,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原则

5.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与假设开发法

五、无形资产评估

1.无形资产的特点、分类,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无形资产评估的程序

2.无形资产功能特性和评估前提,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法应用及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

3.无形资产成本特性,无形资产评估中成本法的应用

4.专利权评估、非专利技术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5.商标权评估的方法

6.商誉的特点及评估方法

六、流动资产评估

1.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材料评估、在产品评估、产成品及库存商品的评估

3.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待摊费用、预付费用和短期投资、现金及各项存款的评估

七、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1.长期投资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上市债券、上市股票的评估方法,非上市债券、非上市股票的评估方法

3.股权投资的评估方法

4.作为资产评估对象的其他资产的界定,其他资产的评估方法

八、企业价值评估

1.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2.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范围及其评估程序

3.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应用

4.企业价值评估的资产基础法、市场法的应用

九、资产评估报告

1.资产评估报告的概念、类型、作用

2.资产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

3.资产评估报告的利用

十、资产评估准则

1.中国制定资产评估准则的必要性

2.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内容

第三部分 财务管理

本项考试课程要求考生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分析方法。

一、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1.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特点

2.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价值衡量

1.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作用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3.风险与报酬的含义,风险衡量

三、财务分析

1.财务分析的目的、步骤与意义

2.基本财务报表

3.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4.企业营运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5.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财务比率分析

四、企业融资决策

1.企业融资的动因、类型

2.股票融资及其优点、缺点,股票发行的条件、程序、方式及价格

4.长期债务融资及其优点、缺点,债券融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

5.租赁融资的类型、优缺点

五、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资本成本的概念,不同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综合资本成本的定义及计算

2.股利增长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资本结构的含义,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

4.资本结构理论,财务杠杆原理

六、长期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方法

2.投资决策方法

3.无形资产的特点、分类

4.对外长期投资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5.对外股权投资,股票投资的特点、指标、决策方法

6.对外债权投资,债权投资的特点、风险,债权的内在价值

7.证券投资组合的理论、方法及意义

七、短期财务决策

1.营运资金及其管理政策

2.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3.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

4.流动负债融资,商业信用及其特点

八、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1.利润及其形成2.利润预测,盈亏临界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3.利润分配的原则、程序

篇6: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

5月16日,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视察小组进入学校,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开始。此次来校的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视察小组组长为天津市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坤教授,组员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沈中伟教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黄秋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根据评估工作安排,视察小组于5月16日至18日对该校进行了视察。

在5月16日上午举行的欢迎会上,鹿晓阳副校长主持会议。王崇杰书记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靳奉祥校长汇报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本科、研究生教育情况;建筑城规学院赵继龙副院长向专家们汇报了建筑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视察组组长张玉坤教授代表专家成员对学校的高度重视、热情接待和周密部署表示感谢。

在为期3天的评估中,专家组视察了学校教学管理情况、教学设施及办学条件,观摩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情况、建造节大赛和学院学术活动,审查教学计划和大纲、学生作业和作品,与学院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校友分别进行座谈,了解我校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估结论和建议。

篇7: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

学位[2006]8号

----------------------------关于开展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的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自治区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开展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的通知》(桂学位[2006]19号),自治区学位委员决定于2006年6月上旬对我区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下简称硕士点)进行评估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加强建设。通过评估,推动学位授权点整体水平的提高,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学位点有上有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二、评估对象

本次评估的范围是1998年以前(含1998年)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重点评估的对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军队学位委员会开展硕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06]11号)中所确定的我校10个硕士点(名单见附件1,其中加“*”号者为重点评估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三、评估的内容、标准和结论

1、评估内容:本次评估工作主要针对获得学位授权以来,学术 队伍的变化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的科研成果及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本次评估的标准依据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基本要求(见附件二)及《广西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指标体系》(附件三)。

本指标体系设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其中加“*”号者为核心指标,共8个)。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A表示合格;C表示不合格;B为中间状态。

3、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分为合格、暂缓通过和不合格三种,其标准如下:

合格:A≥14(其中核心指标A≥6),C≤2(其中核心指标C≤1); 不合格:A≤10(或核心指标A≤4);C≥5(或核心指标C≥3); 暂缓通过:处于“合格”与“不合格”之间的中间状态。

4、评估结果与处理:

(1)对评估结果为合格的硕士点,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其继续行使硕士学位授予权;

(2)对评估结果为暂缓通过的硕士点,责令其限期整改,两年后重新参加评估,整改期间停止招生;

(3)对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硕士点,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撤消其硕士学位授予权。

四、评估方式

本次评估主要通过单位自我评估、基本状态评价、硕士学位论文 抽查和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四个环节进行。在此基础上,由自治区学位委员会确定评估结果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硕士点自我评估。各有关研究生培养的单位对接受本次评估的硕士点进行一次认真的自我评估,并提交本单位硕士点自评总结。学校将组织校内专家组对接受评估的硕士点进行认真自评,各硕士点的自评结论必须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各硕士点的自评总结,应简要反映本硕士点自评工作的主要做法;总结硕士点建设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反映出硕士点建设的具体措施。在硕士点自评过程中,本次评估对象的每个硕士点都要经过自评,写出本硕士点自评报告。各硕士点的自评报告,要客观、全面、简明地反映本硕士点为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营造优良育人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包括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情况,研究生获得“助教、助研、助管”的情况(人数及比例),先进导师和优秀毕业生典型情况等。每个硕士点的自评总结和自评报告,均不超过5000字。

各硕士点在自评结束时,应对每个硕士点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估结论,如合格、不合格和暂缓通过。

通过自我评估,本硕士点认为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可以申请放弃学位授予权不再接受自治区学位委员会的评估,并书面报告校学位办。硕士点自评结果为合格的硕士点,必须接受自治区学位委员会的评估。

(二)基本状态评价。

1998年以前(含1998年)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都必须填写《硕士点基本状态表》(见附件4)。

(三)硕士学位论文抽查。

抽查的具体要求,按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我区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查工作的通知》(桂学位[2006]13号)文件精神执行。

(四)专家组实地考察。

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将组织硕士点评估专家组(名单另行通知)对接受评估的硕士点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时,通过听取学校的报告、实地考察各硕士点的培养条件、学术队伍、科研情况及科研成果、审阅有关文字档案材料、必要时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各硕士点作出综合评价。专家组对个硕士点的评价结果分为“合格”、“暂缓通过”和“不合格”三个档次。6月上旬,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评估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1、5月19日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照附件二基本要求及附件三的评估指标要求完成自评工作,并向校学位办报送《单位硕士点自评总结》一式4份和《硕士学位授权点自评报告》、《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状态表》各一式12份。2、5月23-24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各受评点进行评议,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3、5月25日,校学位办负责将校评定委员会的评议结果反馈各研究生培养单位。4、5月26-29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依据反馈的结果进行整改和修改自评材料。5、5月30日,按要求将完整的上报材料报送校学位办,同时报送以上材料相应的磁盘文件,一式2份。逾期按自动放弃其学位授予权,不参加本次评估处理 6、5月31日,各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材料上报区学位办。

对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定期评估,是今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促进各学位授予单位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措施,请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自评和接受区学位委员会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附件:

1、参加评估的硕士点名单

2、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基本要求

3、广西硕士点评估指标体系(略)

4、硕士点基本状态表

篇8:资产评估硕士培养方案

关键词: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是为了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以及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所设置的一个独立硕士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点。

近些年,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因此对高精尖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但是,我国以往的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无法满足新闻媒体机构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这样的局面,不得不让众多高校重新审视本校的MJC培养方案,加速对MJC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改进。

一、MJC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位论文工作、培养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在这些基本要求下,各高校也会依据本校的学科优势、科研特色、师资力量以及专业学科背景等要素,制定出符合MJC专业特点并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MJC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适应当代媒体环境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和较强的采写能力,能够从事不同媒体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

第一,德才兼备、具有较高政治文化素养和政策水平,熟练掌握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理论。

第二,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的要求。

第三,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同时具备敏于捕捉、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

第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相关专业的第一手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学习年限

学制2~3年。因正当理由未能按时完成课程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经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学科组、学院同意后,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年限不得超过两年。

(四)培养方式

MJC的培养方式多是按照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联合对学生进行指导,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方面相结合培养。校外兼职教师多为新闻出版业界的专家学者,会参与学术前沿讲座、专业实习指导等多个教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上追求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课程学习重视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传播实务的紧密结合。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课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由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和专业实践四个板块构成。以西南政法大学MJC学分分配为例,该校MJC课程总学分设置为38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选修课16学分,专业实践5学分。

二、现阶段MJC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2011年招收第一届学生。新闻与传播硕士点从首批的48个到2015年已经增加到103个。在数量迅速增长的背后,研究也发现MJC培养方案中存在着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MJC培养同质化问题

由于我国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起步较晚,各高校在MJC的配套体系制定、培养管理模式、课程安排和专业内容选择、师资力量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相对准备不足。[1]在培养前期,有的学校甚至在选拔人才时,就不对两者加以区分,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采用同套试题进行选拔测试,这样的选拔模式不利于学生在前期认清自己的学习方向,不能理清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并且,早期大部分高校对MJC的培养会直接采用新闻与传播学术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了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毕业时大体相同,与国务院学位办最初设定的培养目标有所差别,削弱了对MJC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笼统,与实际操作有出入

在MJC培养方案体制改革的初期,各高校都在探索阶段,摸着石头过河。这也使得各高校对MJC的培养目标相对笼统,没有根据自身学校特色、专业知识背景来制定相关课程和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MJC,在专业知识方面,基础不牢;在能力要求方面,缺乏社会适应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在外语要求上,也未在培养方案中具体得到体现。[2]同时,虽然各高校在MJC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于MJC的培养需要。毕竟MJC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够合理平衡地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很难解决MJC培养中的实际难题。

(三)学分设置不当,成绩考核难测实力

在学分要求上,部分高校的要求是每科总分70分达标,过高的学分要求,让不少同学疲于应付各类学科课程考试,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锻炼。但新闻与传播学是交叉性强,注重实践的学科,MJC不仅要有坚实的新闻与传播学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很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一些高校就忽略了新闻与传播实践性强的这一特点,只开设相关理论课程,并且课程内容不与时俱进,较为落后,让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很难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对MJC的期末考核中,也只看理论成绩,并未对其实习成果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有效地对MJC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导致MJC培养质量无法保证。

(四)培养方式单一,不符学生个性化要求

现阶段我国MJC培养方案过于单一,仍停留在课堂教学和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的阶段,学生很少能独立完成研究项目。同时,照本宣科的课程教学方式普遍存在,而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相对很少。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还是“填鸭式”“仓储式”,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弹性管理。[3]在实践教学上,参与导师课题和到相关媒体单位实习是MJC的主要实践途径。但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建成固定的MJC实习基地,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又缺乏与实习单位的有效协调沟通,故难以掌握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这些问题暴露出部分高校缺乏MJC管理团队,不能对MJC进行个性化培养,导致对MJC的培养质量难以保障。

三、完善MJC培养方案建议

针对上述MJC培养方案遇到的普遍问题,结合美国、日本相关的MJC培养方案,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区分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向

各高校应该明确MJC的培养方案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是完全不同的,严格区分出两者的性质差异,实行分类指导的培养方法。MJC在理论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自我实践,让他们形成现代化传播理念,具有开阔的世界观,能独立完成新闻采写工作。

(二)明确MJC培养目标,保证目标实现

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参照,培养目标要“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以及本单位的特点”来制定。深入MJC之中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相关媒体机构、广告公司等用人单位,了解企业真正需要什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MJC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毕业后能顺利与单位对接,实现高校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化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

(三)优化课程设置,多方位进行考核

各高校修订培养方案,优化其课程设置,提高在外拍摄、采访、做专题等实践课程。并且,各高校应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以西南政法大学为例,学校在MJC课程设置上就依托学校丰富的法律资源和坚实的法律基础,将法律元素融入相关课程中,比如开设法治新闻报道、法治新闻评论、媒介知识产权、新闻侵权专题研究等等课程。在依法治国的新媒体语境下,有利于个性化和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4]我国的学分设置以教师教学内容考核为主,单一的教学内容考核难以看出考生真实实力,并且容易让考生思维局限,没有开阔的眼界。所以考核方式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并且MJC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故实践成果的考试成绩应占比更大,理论成绩的比重相对减少,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去衡量MJC的学年成绩。当然,在此阶段,外语能力也不容忽视,提高MJC外语水平的能力,应在多设置外语课和开办外语活动上体现。

(四)培养方法多样化,校企联系密切化

首先,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化,教学模式差异化,逐步将传统“注入式”“填鸭式”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为主的参与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导师对学生学术研究加强监督和指导。同时,MJC的培养应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以教学带动实践,又以实践反哺教学,形成教学与实践双向循环的良好模式。其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既要运用先进传媒技术进行教学,又要将技术掌握与理论运用有机结合,达到拓宽视野,培养全面的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5]同时,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兴趣所在,根据学生兴趣制定差异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让每一个MJC都得到个性化教育,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各高校应重视对实习基地的建设,输送MJC到固定的实习基地培训,创建一支专业的实习考核队伍,优化相关管理,加强与MJC实习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外实习的情况,并根据实习情况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四、结语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诸多高校都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相信在以后不断的打磨下,各高校能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探索出更完善更有效的培养方案,建立一个合理完备的MJC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连晓庆,肖凤翔,张立迁.高职教育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同质性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7):88-90.

[2]苏红,杜侦,陈瑞.扩招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审视与改革[J].黑龙江教育,2007(4):16.

[3]谢玉成.从人力资源开发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4]蔡斐.法制新闻人才培养的检讨与修正[J].青年记者,2012(17):71-72.

上一篇:小学托管卫生安全保证书下一篇: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员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