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员工执业行为

2024-06-16

证券公司员工执业行为(精选7篇)

篇1:证券公司员工执业行为

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 百科名片

构或者其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发出指令涉嫌违法违规的,从业人员应及时按照所在机构内部程序向高级管理人员或者董事会报告。机构应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

(2009年1月19日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证券业从业人员从事证券业务应遵守本准则。

第三条 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据本准则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自律管理。协会的自律管理工作接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本准则所称的证券业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是指:

(一)证券公司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与证券公司签订委托合同的证券经纪人;

(二)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三)基金托管和销售机构中从事基金托管或销售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五)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的财务顾问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六)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中从事证券评级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七)协会规定的其他人员。

上述人员所在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和销售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财务顾问机构等,在本准则中统称机构。

本准则所称管理人员包括机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中国证监会对管理人员的任职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二章 基本准则

第五条 从业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规范,接受并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监督与管理,接受并配合协会的自律管理,遵守交易所有关规则、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第六条 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当维护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利益,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行业声誉。

第七条 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依照相应的业务规范和执业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对客户进行证券投资相关教育,正确向客户揭示投资风险。

为保证必要的执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从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通过所在机构向协会申请执业注册,接受协会和所在机构组织的后续职业培训。

第八条 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遇到自身利益或相关方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或可能发生冲突时,应及时向所在机构报告;当无法避免时,应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公平的对待。

第九条 从业人员应保守国家秘密、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客户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对在执业过程中所获得的未公开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国家司法机关和政府监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取证的;

(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

从业人员对客户服务结束或者离开所在机构后,仍应按照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承担上述保密义务。

第十条 机 机构未妥善处理的,从业人员应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或者协会报告;协会对从业人员的报告行为保密。机构或机构相关人员不得对从业人员的上述报告行为打击报复。

第三章 禁止行为

第十一条 从业人员一般性禁止行为:

(一)从事或协同他人从事欺诈、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等非法活动;

(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

(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在机构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从事与其履行职责有利益冲突的业务;

(五)贬损同行或以其它不正当竞争手段争揽业务;

(六)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贿赂或对其进行贿赂;

(七)买卖法律明文禁止买卖的证券;

(八)违规向客户作出投资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的承诺;

(九)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毁损交易记录;

(十)泄露客户资料;

(十一)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特定禁止行为:

(一)代理买卖或承销法律规定不得买卖或承销的证券;

(二)违规向客户提供资金或有价证券;

(三)侵占挪用客户资产或擅自变更委托投资范围;

(四)在经纪业务中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

(五)对外透露自营买卖信息,将自营买卖的证券推荐给客户,或诱导客户买卖该种证券;

(六)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 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和销售机构的从业人员特定禁止行为:

(一)违反有关信息披露规则,私自泄漏基金的证券买卖信息;

(二)在不同基金资产之间、基金资产和其它受托资产之间进行利益输送;

(三)利用基金的相关信息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四)挪用基金投资者的交易资金和基金份额;

(五)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误导客户;

(六)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的从业人员特定禁止行为:

(一)接受他人委托从事证券投资;

(二)与委托人约定分享证券投资收益,分担证券投资损失,或者向委托人承诺证券投资收益;

(三)依据虚假信息、内幕信息或者市场传言撰写和发布分析报告或评级报告;

(四)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监督及惩戒

第十五条 机构应根据本准则制定相应的人员管理、培训和执业监督制度,管理本机构从业人员,督促从业人员依法合规执业。

第十六条 协会对机构执行本准则的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从业人员及其所在机构应配合协会检查工作。

第十七条 协会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对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纪律惩戒。机构和从业人员对纪律惩戒不服的,可向协会申请复议。

第十八条 从业人员违反本准则的,协会应进行调查、视情节轻重采取纪律惩戒措施,并将纪律惩戒信息录入协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

从业人员涉嫌违法违规,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移交中国证监会处理。

第十九条 从业人员违反本准则,情节轻微,且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协会可酌情免除纪律惩戒,但应责成从业人员所在机构予以批评教育。

第二十条 从业人员受到所在机构处分,或者因违法违规被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的,机构应在作出处分决定、知悉该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被查处事项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告。协会将有关信息记入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二条 本准则由协会负责解释。

篇2:证券公司员工执业行为

(二)违规向客户提供资金或有价证券;

(三)侵占挪用客户资产或擅自变更委托投资范围;

(四)在经纪业务中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

(五)对外透露自营买卖信息,将自营买卖的证券推荐给客户,或诱导客户买卖该种证券;

(六)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 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和销售机构的从业人员特定禁止行为:

(一)违反有关信息披露规则,私自泄漏基金的证券买卖信息;

(二)在不同基金资产之间、基金资产和其它受托资产之间进行利益输送;

(三)利用基金的相关信息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四)挪用基金投资者的交易资金和基金份额;

(五)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误导客户;

(六)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的从业人员特定禁止行为:

(一)接受他人委托从事证券投资;

(二)与委托人约定分享证券投资收益,分担证券投资损失,或者向委托人承诺证券投资收益;

(三)依据虚假信息、内幕信息或者市场传言撰写和发布分析报告或评级报告;

(四)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监督及惩戒

第十五条 机构应根据本准则制定相应的人员管理、培训和执业监督制度,管理本机构从业人员,督促从业人员依法合规执业。

第十六条 协会对机构执行本准则的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从业人员及其所在机构应配合协会检查工作。

第十七条 协会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对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纪律惩戒。机构和从业人员对纪律惩戒不服的,可向协会申请复议。

第十八条 从业人员违反本准则的,协会应进行调查、视情节轻重采取纪律惩戒措施,并将纪律惩戒信息录入协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

从业人员涉嫌违法违规,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移交中国证监会处理。

第十九条 从业人员违反本准则,情节轻微,且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协会可酌情免除纪律惩戒,但应责成从业人员所在机构予以批评教育。

第二十条 从业人员受到所在机构处分,或者因违法违规被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的,机构应在作出处分决定、知悉该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被查处事项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告。协会将有关信息记入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篇3:证券公司员工执业行为

一、外部环境状况

(1)管理体制不顺畅。目前,资产评估行业实行政府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双重管理模式。在政府行政监管方面,对资产评估行业监管的有国家审计署驻各省特派办、审计厅授权的各地审计部门,财政部驻各省专员办、财政厅授权的各地财政部门。财政厅企业处和省评协对资产评估行业实行监督检查,另外还有国家国资委及各地国资委、证监会驻各地的证监局,工商、税务等部门都监管资产评估行业,但各部门的检查标准有差别,工作要求也不一样。这样,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过多,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大家都管,大家都不管,难免出现推托、扯皮;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管理职能分割,形成政府部门批所,行业协会管师,管师的不能管所,管所的不能管师。机构如雨后春笋,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是一定的,机构的数量越批越多,其规模相对越小,竞争更厉害。

(2)法律保障不得力。1991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限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其规范的对象主要是国有资产的评估行为。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产评估服务领域已不再是国有资产,而是为全社会各种资产服务,并且在资产评估的目的、方法以及评估报告的使用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急需加快资产评估立法进程,立法工作的滞后也是整个评估行业门类细分过多,资格林立,部门壁垒森严的原因之一。

(3)脱钩改制不彻底。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受长期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人对市场中介服务不理解,以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来管理中介服务行业,一方面执业资格按照行政管理体制设立,每一个中介组织后面都有一个行政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设立中介组织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切断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的联系,这项改革虽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由于改革是孤军深入,其他改革跟不上,甚至有的中介机构至今没有与政府部门脱钩,那么脱钩后的资产评估机构在计划经济氛围还很浓的大环境中运作,步履非常艰难。

二、内部环境分析

(1)机构规模小,竞争力弱。从甘肃情况看,去年纳入年报汇总的评估机构57家,总收入2100多万元。从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看,最多的评估机构有评估师20人,平均每个机构5人。而且按照现行体制管理,其规模越来越小,与做大做强资产评估机构的客观要求相背离,大家为生存而忙碌,没有多少精力考虑事务所管理和质量控制。

(2)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边远地区的机构和人员越来越少,我省的资产评估机构主要集中在兰州,兰州市拥有资产评估机构39家,占68%。业务收入主要集中于兰州地区的资产评估机构,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比较少。

(3)无序竞争突出,服务收费低廉。资产评估服务收费标准虽然有文件规定,但大部分是收费不到位,有的只能收一半。收费问题除了政府行政干预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构为了自身生存,进行无序竞争;还有些管理部门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服务视同一般的商品,采取不规范的招标办法选择评估机构;一般来说,招标除了价格以外还有质量问题,而有的部门对评估机构考虑服务质量的少,只要能出报告便有效,基本都是低价者中标,某种程度上也是误导中介市场的低价竞争。

三.净化资产评估行业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1)建立科学的行业管理模式。资产评估行业应当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监管为主,行业自律监管为辅,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监管并重,最终建立起行业自律监管为主,政府行政监管为辅,同时接受社会公众及舆论的监督”的管理模式。政府行政监管对资产评估行业是非常必要的,也符合我国国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以及行业整顿、脱钩改制以来管理经验和从上到下形成的管理团队,应当从政府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并重转到行业自律监管为主,政府行政监管为辅。在这一过渡期,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

(2)消除部门壁垒,整合社会中介服务行业。应在巩固2002年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成果的基础上,把与资产评估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中介服务行业整合到资产评估系列。国家可设立专门的中介行业管理部门或者由法定业务主管部门进行管理,通过整合,对于发展本土的、民族的资产评估行业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3)明确职责,整合行业监管质量。鉴于现行监管模式存在缺陷,既不利于监管资质合理优化的配置,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当对各种监管资质进行全面整合,把涉及行政监管的职责统一由一个行政主管部门来行使,就评估行业来说,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当前最好在国务院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整合。而日常管理事务,能够由行业协会进行管理的事项则交由行业协会来完成。

(4)加强资产评估的立法工作。用法律统一规范对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希望通过评估立法来解决当前资产评估行业中存在阻碍发展的各种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5)加强注册资产评估师队伍建设,完善考试制度,把好入门关。应加强宣传动员,力争让社会更多的人来报考注册资产评估师,壮大考试队伍,为评估行业的发展提供和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

篇4:证券公司员工执业行为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行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在总结《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制定了《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以下简称“企业价值评估准则” 或“准则”),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企业价值评估是目前资产评估行业的一项重要业务,准则的出台必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随着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企业价值评估执业行为,促进企业价值评估执业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升整个评估行业的公信力,并对巩固拓展企业价值评估市场和服务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一、将指导意见修订上升为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以来,为广大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提供了操作指南,为委托方和监管部门评价评估工作成果提供了客观标准,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已经由原先的资产基础法为主、收益法简单验证逐步过渡到目前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两种评估方法并重的格局,而且市场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可以说,指导意见实施7年来,绝大部分内容经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

七年来,我国评估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国内外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逐步完善,评估实践对企业价值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指导意见的修订十分必要。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基本准则为导向,并注重与已颁布的其他评估准则的相互衔接。修订后,准则的整体框架、相关术语、披露内容等方面实现了与其他评估准则的协调。准则起草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借鉴国际经验,力求使一些基本名词、概念、术语、方法与国际接轨,以利于促进资产评估行业的国际化。同时考虑我国评估准则体系是规范我国评估行业的,应立足于我国的经济与法律环境,准则的制定必须要考虑我国评估实践,兼顾稳健性与适度超前性,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国外的条款。

如何有效地协调好操作性和原则性,是准则起草过程中一直在平衡的一个重要问题。准则起草过程遵循了“粗细结合”原则。修订后的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对市场法和收益法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细化要求,对资产基础法进行了调整,对流动性溢折价的考虑、评估结论的形成方式等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对具有多种业务类型涉及多种行业的企业价值评估明确了技术路径,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对评估报告披露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

本次修订,对指导和规范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促进评估行业更好地服务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总结和固化了企业价值评估中通行有效的执业实践,有助于巩固评估行业的传统核心业务,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评估专业服务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提升了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为评估师提供了较为超前的实践指引,有助于提升行业专业性;三是促进了评估理念和评估方法的国际接轨,增强了准则的国际趋同。

二、主要修订内容

(一)引导和规范市场法和收益法的运用

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在条款数量和内容详细程度方面,加强了对运用市场法和收益法的指导。在第三章“操作要求”中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调整,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的识别、分析和评估进行了规范,在第四章“评估方法”中丰富了两种方法的相关条款。在第五章“披露要求”中专门就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应当在评估报告中重点披露的内容进行了规范。

(二)对收益法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细化要求

准则第四章“评估方法”中收益法共有10条。第二十三条主要讲收益法的定义及其适用性,第二十四、三十二条明确了收益法的具体方法。根据国外准则及我国评估界的执业实践,明确提出了股利折现法(DDM)和现金流量折现法(DCF)两种常用的具体方法。第二十五条对股利折现法的定义和应用范围做出规定,“通常适用于缺乏控制权的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的评估”。现金流量折现法明确提出“通常包括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和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在准则第二十六条,对如何恰当选择两个现金流折现模型进行了规范。为了使准则具有可操作性,在准则第二十七至三十一条,对预期收益、收益期、预测期、折现率、预测期后的价值逐条进行了规范。

关于未来收益的预测,为明确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责任,提高评估行业公信力,将指导意见中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从委托方或相关当事方获取被评估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和收益状况的预测,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和调整,确信相关预测的合理性”调整为“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充分分析被评估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状况、历史业绩、发展前景,考虑宏观和区域经济因素、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委托方或者相关当事方提供的企业未来收益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和调整,在考虑未来各种可能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评估假设,形成未来收益预测”,此外,对未来收益预测中的关注点在准则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专门进行了提示。

(三)对市场法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细化要求

准则第四章“评估方法”中市场法共有6条。准则在第三十五、三十六条对上市公司比较法和交易案例比较法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了规范。鉴于目前国有资产评估中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不需要评估,评估实务操作中的评估对象基本为非上市公司,为提高上市公司比较法的可用性,在准则第三十五条,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比较法的评估结论应当考虑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

市场法运用的关键在于可比企业的选择和价值比率的选择、计算和应用。准则第三十七条对可比企业的选择提出了标准和关注点,第三十八条将价值比率分成四类,并对价值比率的选择、计算和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对资产基础法进行了调整,规避潜在的执业风险

准则第四章“评估方法”中资产基础法共有4条。第三十九条主要讲资产基础法的定义。为避免歧义并与基本准则相衔接,准则除在第二十二条中出现成本法的提法外,将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成本法统一称为资产基础法,并对资产基础法的定义进行了调整。指导意见中资产基础法“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考虑被评估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应当承担的负债。”从评估实践看,注册资产评估师很难考虑被评估企业所拥有的所有资产以及应当承担的负债,这导致准则条文与实际应用存在显著差异,为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执业埋下风险隐患。为此,准则提出“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资产基础法,是指以被评估企业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合理评估企业表内及表外各项资产、负债价值,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虽然从方法的内涵上看没有变化,但是操作上更为清晰。准则第四十条对注册资产评估师如何识别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了规范,并且明确提出“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并非每项资产和负债都可以被识别并用适当的方法单独评估。”

此外,运用资产基础法评估各项资产时,如机器设备、不动产、无形资产等,除应遵守相应的具体准则外,第四十一条特别强调“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在对持续经营前提下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单项资产或者资产组合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价值通常受其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影响。”

(五)进一步强调三种方法的适用性

目前的评估实践,出现了不考虑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机械强调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运用的情况,以及简单、片面强调方法适用性而投机取巧选择性使用评估方法的情况。准则在指导意见收益法适用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的适用性条款。准则对指导意见第二十五条收益法的适用性条款进行了调整,对市场法的适用性规定为“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所获取可比企业经营和财务数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可收集到的可比企业数量,恰当考虑市场法的适用性。”对资产基础法的适用性规定为“当存在对评估对象价值有重大影响且难以识别和评估的资产或者负债时,应当考虑资产基础法的适用性。”“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资产基础法一般不应当作为惟一使用的评估方法。”

(六)进一步明确评估结论的形成方式

指导意见第三十八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同一评估对象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应当对形成的各种初步价值结论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不同评估方法和初步价值结论的合理性及所使用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的基础上,形成合理评估结论。”这一规定,是对采用两种方法时确定评估结论依据的规范,并没有规范形成合理评估结论的具体方法。准则给出了确定方法,即定性和定量分析方式。评估实践中,既可以在两个评估结论中选其一作为最终评估结论,同时也允许采用定量分析方式形成最终评估结论。

(七)适度提高对流动性溢折价的考虑

准则第二十一条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结合所选择的评估方法关注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无论采用何种评估方法,评估师都应尽到关注义务,关注的目的是要判断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当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有重大影响时,则应当予以恰当考虑。在准则第三十五条明确提出,上市公司比较法“形成的评估结论应当考虑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彼此遥相呼应。

(八)对具有多种业务类型涉及多种行业的企业价值评估明确了技术路径

对具有多种经营业务、涉及多种行业的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准则第十九条提出“业务单元”的概念,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业务关联性合理界定业务单元,并根据被评估企业和业务单元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财务数据口径进行评估。”在准则第四十二条还明确提出,“对专门从长期股权投资获取收益的控股型企业进行评估时,应当考虑控股型企业总部的成本和效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九)对评估报告披露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

准则对评估报告的披露要求,除与《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衔接外,重点就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需要重点披露的内容做出了规范要求。在第四十七条至第五十一条逐条对“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企业的业务分析情况、企业的资产、财务分析和调整情况、评估方法的运用实施过程”进行了规范。同时,考虑到评估机构目前的执业现状,允许注册资产评估师根据评估对象的复杂程度、委托方要求,合理确定评估报告披露的详略程度。

三、认真学习,把握实质,提升企业价值评估执业水平

(一)加大宏观、区域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企业业务分析的力度,不再拘泥于简单的财务报表分析,跳出评估看评估

指导意见施行以来,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呈现多样化特征,运用多种评估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而且以收益法和市场法评估结果作为最终评估结论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但从现有企业价值评估执业实践看,广大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执业过程中过分强调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缺乏对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企业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企业业务的分析。

准则特别强调了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的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企业业务的分析。任何被评估企业的价值必然受到其所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其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对被评估企业的价值影响更为明显。当然,无论宏观、区域经济因素,还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最终要通过被评估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体现,因此,注册资产评估师应特别注重企业业务的分析,包括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管理状况、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优势及劣势、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等,企业业务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我们要加大这三方面分析的力度,真正理解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遵循价值规律的本质特征,从评估结论为评估目的服务的角度去开展评估,充分维护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评估行业的公信力和专业性。

(二)加大对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的研究,提升方法应用的市场化程度

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是当前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服务市场。在指导意见颁布后的7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产权市场、PE市场的快速发展,为资产评估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对资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市场真实需求为导向,提升方法应用过程中的市场化程度,是企业价值评估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是从不同的价值衡量角度出发,反映不同的价值驱动因素。每种评估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假设前提,也有各自的优劣势。不同评估方法为交易方定价提供了全方位的价值尺度和定价依据。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积累逐渐丰富和收益法应用的技术手段渐趋完善、各项主要模型的应用和参数的确定方法逐步成熟,收益法广泛应用的条件逐步完善。特别在指导意见出台后,对于收益法大部分参数的确定,特别是通用性参数的确定已逐渐达成共识。评估机构对于预测假设、收益预测及各项参数的确定操作方法也与国际同行的主流做法一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30余年,经济领域有效数据积累逐渐丰富;证券市场发展20余年,信息披露机制逐渐完善,这些都为市场法的运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场法运用的外部条件正渐趋成熟。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交易更加市场化,市场化交易需求的本质决定了服务于最终定价的评估方法应用全过程必须市场化。除了评估方法的市场化外,还要求参数的选取必须市场化。而现阶段服务于证券市场的数据服务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市场法的推广应用和收益法的准确应用。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上市公司、交易案例的信息数据库,为收益法和市场法应用过程中可比公司的选择、通用性参数的确定、流动性溢折价、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判断等提供依据。从评估行业而言,应加大两大方法研究的深度和力度,引导和规范两大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提高其市场化程度。

篇5:证券公司员工执业行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证券业财务与会计人员(以下简称财务与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财务与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财务与会计人员是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应当接受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自律管理的机构中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活动的财务与会计人员。

上述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或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应当接受协会自律管理的机构在本规范中统称为机构。

第二章执业要求

第三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应熟悉并遵守国家财务、会计、1

税务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所在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第五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在执业工作中应当做到勤勉尽责,客观诚信和廉洁自律。

第六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客观、公允、及时地判断和反映各项经济活动,依据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和机构规程做好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

第七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证券业财务或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断优化本职工作,快速理解并适应证券业新业务。

会计人员应通过学习和参加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第八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应依法进行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杜绝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活动;认真履行职责,抵制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促进所在机构合规经营,防范和化解财务会计风险。

第九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和违法使用在工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规定应当披露的情形除外。

第十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树立服务意识,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不断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决

策提供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协助所在机构业务部门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十二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积极参加所在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举办的业务培训,所接受后续职业培训学时不得少于协会最低要求。

第十三条 机构应为财务与会计人员提供相应的履职保障。

第三章执业纪律

第十四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禁止从事以下行为:

(一)承担与本职岗位有冲突的工作;

(二)违反内部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管理规定,将本人工作委托他人代为履行;

(三)违规向其他人员提供自己保管的印章、凭证、钥匙等物品或泄漏密码信息;

(四)未经授权动用本单位的资金、财产;

(五)擅自修改或危害本单位的财务系统;

(六)损害、侵占、挪用和滥用本单位及其所管理的资金、财产;

(七)损坏、隐匿或丢弃凭证、账簿、印章等财务资料;

(八)法律法规或自律规则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五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存在违法犯罪、违反行业自律规则或违反本单位内部制度行为的,应当加以制止,并依法向本单位的管理层、行业自律组织、监管机构报告,或向国家司法机关举报。

第十六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正确处理财务会计工作与业务发展、客户利益保护与所在单位利益之间的关系,对存在潜在冲突的情形,应主动向所在机构的管理层说明,并提出合理处理利益冲突的建议。

第十七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积极配合行政监管部门、司法部门和自律管理组织的工作。

第四章权益保护

第十八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有权要求所在机构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

财务与会计人员有权拒绝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并向所在机构负责人报告;有权退回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并要求按相关规定更正、补充。

业务指令违反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的,财务与会计人员有权拒绝执行、依职权予以纠正,或依法向所在机构、协会或有关监管机构反映。

第十九条 机构不得授意、指使、强令财务与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不得在工作上刁难和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的财务与会计人员。

第二十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因依法执业和抵制违法违规业务指令而受到所在机构打击报复或受到其他不公正待遇的,可以向协会反映,协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解。

第二十一条 对于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突出成绩的财务与会计人员,所在机构应给予适当奖励。

第五章自律惩戒

第二十二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的,所在机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所在机构应向协会报告,协会将记入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

第二十三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违反本规范的,协会可视具体情节给予其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并将相关信息记入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

财务与会计人员对协会纪律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协

会申请复议。

第二十四条 财务与会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所在机构应当及时将其移交行政或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机构违反法律法规或自律规则,侵犯证券业财务与会计人员合法权益的,协会可依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等给予其纪律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由协会负责解释。

篇6:证券公司员工执业行为

1.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从业人员应通过()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执业注册。

A.所在机构

B.中国证监会

C.证券交易所

D.地方证监局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2.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受到所在机构处分,或者因违法违规被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的,机构应在作出处分决定、知悉该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被查处事项之日起()内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A.三个工作日

B.五个工作日

C.十个工作日

D.十五个工作日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3.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遇到自身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且无法避免时,应()。

A.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公平的对待

B.将自身利益置于客户利益之上

C.为存在利益冲突的客户提供服务

D.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4.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机构或者其管理人员对证券业从业人员发出指令涉嫌违法违规的,证券业从业人员应及时按照所在机构内部程序向()报告。

A.地方证监局

B.中国证券业协会

C.中国证监会

D.所在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董事会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二、多项选择题

5.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对()负有保密义务。(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国家秘密

B.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

C.客户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D.在执业过程中获得的未公开信息

您的答案:C,A,B,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6.证券业从业人员违反《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中国证券业协会应()。(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进行调查

B.视情节轻重采取纪律惩戒措施

C.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从业人员直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D.将纪律惩戒信息录入协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

您的答案:B,A,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7.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买卖法律明文禁止买卖的证券

B.向客户介绍和推荐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

C.向利益相关方行贿

D.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贿赂

您的答案:C,D,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8.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遇到()时,应及时向所在机构报告。(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自身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

B.相关方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

C.自身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可能发生冲突

D.相关方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可能发生冲突

您的答案:未答此题!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0.0 9.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违规向客户作出()的承诺。(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投资不受损失

B.保证最低收益

C.诚实守信

D.勤勉尽责

您的答案:A,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0.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交易记录。(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隐匿

B.伪造

C.篡改

D.毁损

您的答案:A,D,B,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1.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的从业人员禁止()。(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接受他人委托从事证券投资

B.与委托人约定分享证券投资收益,分担证券投资损失

C.向委托人承诺证券投资收益

D.依据虚假信息、内幕信息或者市场传言撰写和发布分析报告或评级报告

您的答案:C,A,D,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三、判断题

12.证券业从业人员违反《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情节轻微,且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中国证券业协会可酌情免除纪律惩戒,但应责成从业人员所在机构予以批评教育。()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3.证券业从业人员不能损害所在机构的合法权益,意味着从业人员必须事事听从所在机构的指令。()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4.在人员配备上,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将优秀人才大量配置于那些对基金公司业务或收入贡献大的基金。()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5.基金管理公司的员工不得买卖基金,但可以买卖股票。()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6.证券业从业人员对客户服务结束或者离开所在机构后,不用继续承担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其他未公开信息的保密义务。()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7.证券经纪人与所在机构签订的是委托代理合同,因此,证券经纪人无需年检。()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8.为了保护客户的合法利益,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公平对待,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从事与其履行职责有利益冲突的业务。()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19.证券业从业人员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贿赂或对其进行贿赂,会扭曲市场竞争,损害投资者利益,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20.证券公司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招揽证券承销业务。()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篇7:证券公司员工执业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规定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当维护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利益,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需要把握的三大准则()。

A.诚实守信

B.勤勉尽责

C.维护个人形象

D.维护行业声誉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第二条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二、多项选择题

2.证券业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需要履行保密义务,下列选项中属于从业人员应当保守的有()。

A.国家秘密

B.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

C.客户的商业秘密

D.个人隐私

描述:证券从业人员的保密义务

您的答案:B,D,A,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3.证券业从业人员无论是行贿还是受贿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具体影响有()。

A.败坏社会风气

B.扭曲市场竞争

C.损害投资者利益

D.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描述:行贿及受贿的负面影响

您的答案:B,A,D,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4.《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规定的承担实现目标的主体责任的对象是()。

A.从业人员

B.会员单位

C.监管机构

D.政府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责任主体

您的答案:B,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5.《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目标体系由五大目标组成,其中执业行为准则的最终目标是()。

A.促进证券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B.规范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

C.保护投资者利益

D.树立从业人员的良好执业形象和维护行业声誉

E.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五大目标

您的答案:C,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6.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遇到自身利益或相关方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或可能发生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

A.应该牺牲个人利益

B.应及时向所在机构报告

C.当无法避免时,应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公平的对待

D.应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描述:利益冲突时的处理方法

您的答案:C,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7.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贿赂或对其进行贿赂,如接受或赠送礼物、回扣、补偿或报酬等,或从事可能导致与投资者或所在机构之间产生利益冲突的活动。下列选项中属于利益相关方的是()。

A.竞争对手的代理人

B.竞争对手的雇员

C.机构客户的负责人

D.机构客户的员工

描述:利益相关方

您的答案:B,C,D,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三、判断题 8.同业人员应当尊重同业人员,公平竞争,不得贬损同行或以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争揽业务。()

描述:同行处理原则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9.证券业从业人员在职期间应保守国家秘密、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客户的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但在离开所在机构后则无须对上述内容进行保密。()

描述:证券从业人员的保密义务的额外规定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10.证券业从业人员一般都具较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不仅是提供证券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意义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上一篇:机场培训计划下一篇:公务员调动的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