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启发诱导”的教学智慧案例

2024-06-17

一份“启发诱导”的教学智慧案例(精选5篇)

篇1:一份“启发诱导”的教学智慧案例

一份“启发诱导”的教学智慧案例

稷山县稷峰一中

何红全

北师大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站课文《珍爱生命》是课标中“成长中的我”教育内容之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命的神奇和珍贵,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而树立珍爱生命意识,使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我在上这一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知和理解“为什么要珍爱生命”知识点,经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程序之后,便进行了共同探讨:

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经典问题困扰了人类数百年,那么,同学们知道吗?

生1:当然先有鸡,后有蛋。

生2:不对,如果先有鸡,那第一只鸡,是哪里来的? 生3:那先有蛋,后有鸡。„„

同学们开始争论不休,并进着思考。

师:(明确结论)同学们,别争论了,用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进化论观点回答是:生物都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即生物进化论学说。地球约45.5亿年;在距今500—700万年生物的演化中才诞生我们人类生命。

生:(不约而同地)啊噢,太神奇了!

师:这就是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一——生命是神奇的(板书)。

除此而外,肯定还有其他原因,请我们观看高度浓缩人生历程的大写意视频并进行思考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播放多媒体)多媒体视频《生命的短暂》片段:一个刚从母体呱呱坠地的婴儿,瞬间伴随着哨声以飞快的速度大步跨越时空经儿童、青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最后在震耳欲聋的“哐当”声中进入棺材而戛然结束。

只听见“ 唷!”声一片,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了惊讶的感叹,看到同学们十分惊奇而又愕然的神态,我提出了思考的问题:这段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顿时,同学们像炸开了锅似的,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同学甲:人的生命太短暂了,一飞就过去了。

教 师:用一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说就是“瞬间”或“顷刻间”,就消失了。

同学乙:人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太短暂了,甚至还没有弄情是怎么回事就消失了。

教 师:对,人的生命就像,时间流逝一样,一不留神就稀里糊涂过去了。同学丙: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

师:虽然人们常说“长命百岁”,但世上能活百岁以上有几个人,很少,很少,对大多数人来说那只是美好的祝愿而已。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具体用数字表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3.5岁;按人平均寿命和365天计算生活26827.5天;如果按分数计算你已度过了人生的几分之几(约1/7)?这些数字背后说的是什么?说明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

列举人有种类、性别、民族之分,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体积最大的动物、最具智慧的动物、;最耐严寒的动物、最耐干旱的动物等也各自具有不同特色之分,通过进行比较,说明生命具有独特性。

再例举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关于人生短暂叹息诗句,如: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通过两句找不到答案的傻问,感叹天地之永恒,人生之短暂?还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伤感等,通过对诗词的理解来拓展知识面,让同学们由好奇到无限的遐想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珍贵。

综合上述进行概括总结,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大自然,最后又要回归于大自然,然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讲,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偶然的,但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必然的,自古至今,无一例外,谁也不可避免的,也是唯物主义哲学观点所定义的,那么,面对现实就应该正确认识,好好珍惜我们的生命。让学生明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独特的,且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来体现我们生命的珍贵,需要我们敬畏、珍爱,这是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二——生命是珍贵的(板书)。

然后,通过设问思考:假如一伙诈取钱财的截住一个正在路上行走的你说“留下钱财,放你一条生路!”你咋办?是不是“打死都不给”,宁死不屈?是不是要钱不要命的人,命都没有了要钱干啥用呢?到谚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启发同学们懂得健康的生命是享受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前提,离开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是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三。

„„

【案例的反思】

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我把学生设置在与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的情境中,通过典型问题、视频、举例、数字、对比、假设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激情,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引导同学对生命充满好奇无限遐想,思考、感悟、理解生命诞生的神奇、人生短暂、寿命有限且不可重复的、具有独特性,懂得生命是享受生活学习工作的前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百家争鸣、各抒已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论小学数学启发诱导式教学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诱导;教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的作用“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前者说启发,后者说诱导。启发诱导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基本要求在于学生能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启发诱导式教学不仅符合这一根本目的与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启发诱导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首先,有利于学生由知识学习向能力生成转化的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材处理,设计教案,采用教学方法,最后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并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或讲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特别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指导他们自己练习,判定答案,进行议论、概括及小结,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其次,有利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确立和发挥教与学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与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作用表现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和过程、组织教学并检查其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表现在教师启发诱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数学能力。

第三,有利于较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从教学的原则性与方法的灵活性、具體性与抽象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和要求出发,启发诱导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的灵活性,并推动其向某种综合性的活动课堂发展。

二、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模式的程式

要顺利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则离不开一定的程式,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组织好教学内容。即根据教材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并配套相应练习。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启发诱导问题的提出和启发诱导的方式方法。

第二,围绕主题进行阅读指导、习题操练。它主要集中在课文讲什么问题,主要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以及如何结合事例进行启发诱导和习题演练时的指导、评议、鼓励或表扬等方面。

第三,善于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问题开展讨论,适时适度地进行讲解或解答。在阅读和练习中,教师应通过巡视、观察和询问等来发现问题,并在经过梳理后开展课堂讨论、评议或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或解答。这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认真听讲和思考问题。

第四,根据课堂反馈情况,适时适当地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总体设计是按照学生的总体情况而制定的,但由于各种或即时性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接受、储存、加工、应用课堂信息时会在这里或那里出现不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现场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五,升华课堂内容,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基于数学知识六个层次的认识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正、逆向举例或参照实物等启发诱导式教学来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他们深化认识,实现由数学知识学习向数学素养生成的转化。

三、实施启发诱导式教学的途径

第一,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执教水平,也要善于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努力营造出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

第二,注意帮助学生改进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启发诱导学生学习数学,可以列举具体事例帮助他们理解,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等,培养他们公理化思想、形数结合思想、模型方法、逻辑方法、辩证方法等各种解题思想和方法。

第四,注意因材施教。尽管学生的总体情况基本一致,但在对问题理解、掌握、阅读进度、作业快慢等方面具有层状分布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其层状分布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尤其是个别帮助和辅导,以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吴永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诱导[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6).

篇3:启发诱导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启发诱导;高效课堂;角色转变;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适应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笔者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对此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外因,而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才是制约其发展的内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人们往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甚至人们还用“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来形容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这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地位的曲解。事实上,教学工作应当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师生的双向互动,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这一工作充满了师生的创造性劳动。

能否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在学习中“乐不思蜀”,长久保持主动学习的动力,最终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精讲多练”一直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这也是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设计适合于实施高效课堂的最佳教学方案。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为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一方面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猜想,看看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是否有差别;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描写的妙处,深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猜读时,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让学生把书本合上自己先试着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向纵深发展,是启发诱导的关键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提问、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问必须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课堂上要呈现出令人紧张、兴奋、有趣的生动局面。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过多,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深入下去,及时提出补充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不仅要启发理解性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的:这是一节什么样的课?谁上的这节课?为什么是最后一节课?上完这节课后怎么样了?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有什么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就会切入课文所写的内容,不断地向课文的纵深发展,从而一步步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启发诱导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动手。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让他们独立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别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比如:学习朱自清散文《春》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妙手绘春”擂台赛,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根据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分别在画纸上画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然后每组选出最好的一幅参赛,最后评出优胜者。这样的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五、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

只有形成良好的讨论习惯与规范,才能形成激动人心的充满智力与情感价值的讨论氛围,才能使讨论过程井井有条,不致陷入无政府状态,乱哄哄一片,看似很热闹,实际上没有效果,白白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堂效率十分低下。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每讲授一篇新课,总是让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把自己在预习中不解的问题写在卡片上,上课时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解决,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些问题常常会出现多名学生争论不休的局面,学生各不相让,各说其理,然后教师再做出公正的解释。长期坚持,不仅建立了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篇4:一份“启发诱导”的教学智慧案例

关键词:启发诱导;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96-02

启发诱导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理论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孔子最早提出启发诱导教育思想,之后我国许多教育思想家都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中,启发诱导教育思想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体系,在我国现代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倡导和使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探究我国古代启发诱导教育思想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并对其在当前我国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反思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启发诱导教育思想的历史起源及发展

启发诱导教育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就由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来源于《论语·述而》中的经典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学生百思不解的程度,教者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教者不去开导他。其中的“愤”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弄懂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徘”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讲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认为教师的教学,应像射手张满弓却不发箭,只做出跃跃欲试的姿势那样,从而启发诱导学生,使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达到学习目的。孟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做到“引而不发”,便运用比喻法引导学生,使学生能自求自得。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中亦对启发诱导有专门论述:“君子之教,喻也。”其中的“喻”就是指启发诱导,认为教师应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而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牵着他们走,“善喻”的人才能称其为师。

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得到后来许多教育家的继承与发展,比如宋代的吕祖谦和著名理学大家朱熹也特别重视启发诱导;明代的王阳明也提倡使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

二、我国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诱导教育思想存在的问题

第一,为了“启发”而“启发”,启发问题过于简单。这是教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使用了“启发式教学”而没有进行“灌输式”而做的表面文章。经常表现为教师问一些特别简单、容易集体回答的问题,一般只要学生稍加预习就会发现老师所“启发”他们的问题在课文中都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了,根本用不着自己思考;更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应用为问诸如“对不对”、“是不是”、“可不可以”这样的问题上来。这种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根本没有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第二,没有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就进行启发。这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是往往刚过一两分钟学生还没思考出来的时候教师就匆匆鸣金收兵,抓紧时间进行讲解,这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意义。

第三,没有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达不到启发诱导的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没有任何铺垫,让学生毫无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就提出一个干瘪的问题,教师没有精心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这就无法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学生也难以进入思考的状态。众所周知,学习是学生对知识能动的智力加工活动,所以只有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深刻地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这种没有问题情境的问题是为了所谓的启发而提出的,没有什么思考的意义,并没有让学生达到非常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尽力思索的心理状态,因此是很难获得应有效果的。

第四,过度“启发”。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一些对于启发诱导的理念和内涵理解偏颇的教师身上,表现为当前许多学校提倡在备课中进行课堂预设,即对在课堂中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状况一一列举出来并想出对策。在对策中定出标准答案,力图让教学过程步步相接,环环相扣。这本来无可厚非,这种做法既体现了教师的认真负责又能让教师对钻研学生方面做得更加细致。可是,学生经常跟着老师“启发诱导”的思维行走,他们往往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因为老师会用一些“办法”把学生“启发诱导”到他脑海中的答案要点上来,有时还会用些具有暗示性的亦步亦趋的“启发”,直到学生说出的“答案”和自己提前预设的标准答案一致,老师才放下心来认为就此完成了教学任务。对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许多老师更是将其视为胡思乱想,殊不知,那正是学生思维驰骋的结果。

三、基于问题的解决策略

首先,应组织各级各类教师学习启发诱导教育思想的起源和内涵。南宋的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中“愤”是指学生对于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即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所思考,尚未成熟,处于想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弄清概念,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则是“发”。从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许多教师在使用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只是在仿其形而未模其神,没有抓住启发诱导的精髓所在,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对启发诱导这一教育思想进行深刻解读和领会的缘故。所以应让启发诱导的实施者——教师全面透彻地理解启发诱导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要在理解启发诱导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分清楚适合运用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前提。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是有一定运用前提的,我们应该看到孔子的“启发式”基本上是面向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基础的成人(至少不是小孩子)进行的个别教学。如果让一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自己思考出来汉语拼音和写出没学过的汉字恐怕是不可能的;让高中生根据教师的启发诱导和自己的苦心钻研就能推导出微积分几乎也是不可能的。现在的班级授课制决定了教师倘若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要来进行启发诱导的话,相信没有教師能有这份精力和能力,现代教育毕竟是集体教育而不是古代的个别教学,所以不要期望启发式教学能够改掉注入式的所有弊端,而是要将“启发式”与“注入式”相结合,各取所长,将有进行“启发诱导”必要和有思考价值的知识点使用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每课必用“启发式教学”,要根据实际所学课的内容合理安排。

篇5:一份“启发诱导”的教学智慧案例

立项部门:黑龙江省教育厅

课题类别: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

课题名称: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JGZ201202414

课题主持人:田婧

作者简介:田婧(1975-),女,沈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sunbangbang128@163.com。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然后简单阐述了实施该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创新。

关键词: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高职;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实践操作技能强、知识面较宽、职业素质较高等特点。

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双向互动,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倡导诱导启发式教学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途径,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主动求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教学方法,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但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能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诱导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等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学需求,更能体现“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

关于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国内外有许多典型的案例,国内温恒福教授的“诱导启发式研究体验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中就倍受欢迎。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塔尔博士的公开课幸福课中也大量使用了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

开展诱导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维,能否在一节课成功引导学生思维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学生在课堂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专心也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人将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这类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该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

第一,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好本节课的知识点,以便于对学生进行问题启发。要想较好地把握这个环节,教师就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这门课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因而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运用实践——探索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1]

第二,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尤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对思维和理解有误的学生,更要耐心讲解和鼓励,给予正确引导。教师要做到“六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师生还可以角色互换,让学生到讲台来讲解,最后教师再予以补充和总结。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語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2]

第三,教师在学生讨论、辩论的基础上对所提问题要给予正确的点评,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启发这种教学模式,它十分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到园艺植物病害流行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设问“结合发病规律,思考一下影响园艺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推选出的代表阐述其小组的观点,教师再加以补充和总结,这样也十分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归纳能力的提高,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扎实记忆。[3]

第四,要实施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开展诱导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在精心营造的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结合教学内容来诱导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能平等地和学生交流,从而有效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形式。

第五,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探究自然、征服自然的无穷奥秘,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重要和最强大的诱因。我们注意抓住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从学习中获取学习的动力 [4]

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目前主要应用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针对在校所有园艺专业大学生,共150人,通过本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真正由被动学习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获取。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农业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学生将来创业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还应注意不断创新。创新一方面需要提高素质,另一方面需要掌握方法,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创新!

高职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否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实践能力突出,为毕业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增强了适应性,学生工作之后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增强了就业的竞争力。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求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真正实现高职院校达到培养具有优秀岗位能力和职业潜质的新型农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祖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及其实施要领[J];中国教育学刊,1996,(04)

[2] 王玉玲: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6期

[3] 王翠芹:浅谈教学目标实现的途径[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上一篇:安全大反思发言材料下一篇:选调生培训班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