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案例教学

2024-06-12

启发案例教学(精选十篇)

启发案例教学 篇1

一、案例内容的选择

1、针对性要强。

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案例应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把新知识、新理论与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的典型融为一体。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要有实用性。

面对大量物流经营管理信息,要客观选择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的以现实为范本,使案例接近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授物流产业的发展机遇时,我直接以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为例,分析企业的宏观、微观环境。从海尔的企业内部市场链组合,打造全新的公司运作模式;以把家电当海鲜卖,发动了一场以需求订单牵拉的物流再造工程,将海尔集团推向发展的新起点。让学生正确认识企业面临机遇和挑战时如何进行物流运作的。以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处在成熟期的企业物流的竞争特点,让学生了解到行业在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认清物流产业国际化趋势,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竞争力。

3、要具有典型性。

应从种类繁多的备选案例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案例的社会背景、经营理念、行业特点等,在诸多信息中,哪些直接给学生,哪些应让他们通过讨论分析碰撞出来,这都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有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物流管理组织的演变时,若单纯讲解理论,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就选择了《宝供的信息化之路》这一典型案例,从宝供储运有限公司的创业到实施低成本扩张;从凭经验、凭感觉决策,到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构;从转运站到建立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储运有限公司。学生讨论热烈,气氛高涨,不仅充分理解了物流管理组织演变的功能分散、功能集中、过程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各阶段的特点,而且还明白了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信息一体化模式,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

4、可借鉴性要强。

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吸收一切先进的理论方法为我所用。在对案例的分析中,应考虑其具体特点,博采众长,合理取舍。如在涉及到国际物流内容时,以《家乐福快速扩张与发展》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经营服务,是以最佳的方式,最低的费用,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从案例中理解市场开拓理念,商品的高流转率经营理念,本土化理念,商品结构最优化理念。

5、案例要新且是真实事件。

在选择案例时,要尽量采用近期的,这样才能在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物流运作等方面与现实相适应。若案例发生时间相距较远,对学生产生不了触动,就降低了案例的说服力。同时,案例应是真实事件的总结,这样才能与学生拉近距离,产生共鸣,得到启发。

总之,选择案例的难度较大,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深入企业实际调研之后自己编写案例。但企业的内外的环境在变化,经营状况在变化,这些都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有些案例选择讲解的角度也比较困难,但我一直坚持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而且合适案例的选取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案例内容的构成

1、说明。

案例内容的第一步,包括选用案例的目的、案例的内容梗概、案例的使用范围及建议等。

2、正文。

案例内容的详细介绍,要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情节,故事情节要引人入胜,要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发生的原因和损失情况。这其中的数字统计要准确,真实可信。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且富有启发性。

3、附件。

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规章制度、文件决议、有关报表、资料等一些与案例分析相关的图文资料。

4、问题。

案例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违反(或符合)哪些相关规章制度(或条款)?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或那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有什么启示?

三、案例分析教学的组织实施

1、知识准备。

案例教学着眼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但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在进行案例分析前,教师应简明扼要地讲解与案例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课前,必须带着问题收集信息,讨论时要调动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并综合运用物流管理专业各学科的知识,才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合理的决策方案。

2、案例简介。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按照授课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案例,并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对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

3、案例讨论。

管理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这句话在案例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气氛拘谨时,几句轻松的导语使学生情绪放松,进入讨论状态;产生争论时,推波助澜抓住理清和激化冲突,使课堂气氛更为热烈;思路简单时,鼓励用学过的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来解释案例中的现象;决策之前,引导发现决策的目标、关键因素,启发提出重大前提假设,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案例讨论旨在说明案例中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和措施做到引发新思路,产生新设想,最后解决问题。通过讨论,课堂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案例分析。

要求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总结。

摘要:采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比单纯讲理论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 学习运用理论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内容构成及教学组织实施等进行概述。

启发案例教学 篇2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部分高校对本科教育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修订和改革。工科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中培养工程应用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时俱进的不断推进教学创新与改革十分重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是重点所在。除去部分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电气类的专业课程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此类课程,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所学习知识有效发挥出来将是未来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的核心课题,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围绕此课题展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后,各工科院校对电气类专业课的教学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综合现有的教学文献并结合作者所在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现有电气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和实践教学容易脱节。对于电气类的专业课,目前大多数院校仍是采用课堂理论授课和实验室实践体验分开进行的教学办法,由于都是独立的课程安排,学生在课堂接受理论学习之后一般都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进行对应的实验,容易出现遗忘、应付交差的现象,导致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出现脱节。

(2)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一方面,实验课的内容受实验器材的限制(器材较为固定或者数量偏少),某些实验内容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程和教材是单独设立,实验教材和理论授课教材在内容上很难做到无缝衔接,这两方面都导致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内容不能做到精确、全面的配套覆盖,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偏弱。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典型应用案例为纽带,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或是在实验室进行小班授课,使理论讲授和实验动手同步展开,在课堂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无缝融合。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本文剩余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针对上文指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介绍一种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法;其次,介绍如何在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最后,就所提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进行了总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

对于工科专业课程,案例式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把工程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适当调整,使之与当前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再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案例进行授课,使学生对与案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实践应用有较为清楚的理解和深刻记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和如何围绕案例进行授课是案例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下面将从这两环节入手介绍本文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法,先介绍围绕案例展开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法,再介绍如何选择适合这种教学方法的案例。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围绕案例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展开。针对上文指出的当前理论和实验教学衔接不够紧密,容易脱节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主张在课堂上将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时展开。具体来说,围绕某一个应用案例,先讲述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在课堂上马上进行实验,让案例在实验中复现,在实验过程中,将之前讲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验再次进行讲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过两次讲述后,学生对本次授课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一般会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和较好的理解深度,并知晓专业知识主要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教学团队经过分析,认为上述教学法效果较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堂上现场进行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结合实验和案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这对他们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帮助很大(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的课程所为何用,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3)理论教学之后立刻进行实验,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时已经遗忘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4)理论和实验教学都是围绕案例展开,内容结合十分紧密,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验课程单独设置导致的内容衔接不好的问题。

配套教学设施。上述教学方法由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因此对配套的教学场地和实验设备有一定要求,对于需要利用大型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专业课程,如“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电力系统分析”等,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授课;对于仅需要一些小型便携式实验设备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等,可将单片机开发板、嵌入式开发试验箱等实验设备带至教室,仍在普通教室授课。案例选择。案例选择通常所采用的原则是:首先,要选择能够包含课程相关知识的内容与形式,然后进行课件的编排,使得学生在案例学习时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和相关应用的操作方法;其次,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的案例,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选择一些能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案例,以使学生跟上知识变更的速度。

综上所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选择契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围绕案例讲述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然后马上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结合实验再次讲述专业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无缝融合。在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上文介绍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结合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需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运用学生熟悉的知识、事物进行论证,增强他们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最后,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在案例式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

除了上述要点之外,教学团队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凝练出了自己的特色。1)在第一遍讲述案例背景理论之后,学生对本次所讲案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就接下来的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如果课时允许,可以先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验;2)在现场实验过程中,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始终沿着设定的方向前进,如果课时允许,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3)在现场实验结束之后,可以就整个案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并以此为课后作业。总结

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案例式;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一、引言

《数据库原理》这门课是计算机、信息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既有很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国际上,获得计算机界最高奖-图灵奖的科学家中有好几位都是在数据库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而且数据库学科本身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部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与数据库息息相关。因此这门课的教学,不能单纯遵循某一本教材的内容,应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理论的同时,能够与相应的应用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是我们进行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目的。对于学习的理论,最理想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者“自主学习”,即在教师、教材、教辅设备等的协助下,学习者寻求应用机会。其中:一套系统地循序渐进的学习材料、一个能充分理解学习者需求,同时又能为其提供充足可靠样板的老师,以及多样化的原理与实践接触途径等,是进行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针对数据库这门课程,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首先选用一套适合的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一书中对数据库原理相关理论知识有完备的介绍,配合数据库开发也有相应的配套作业,因此考虑作为主要推荐教材之一。在此基础上,紧扣当今数据库理论的发展,给学生提供多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相关书籍及文章作为参考。主要课程内容注重数据库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结合教师自身参与过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实践,采用“案例”法,让学生由浅入深,提高思维能力;在生动的案例教学启发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属于“自己”的数据库设计内容,体验出数据库设计的魅力;在全新的教学方法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改变闭卷考试模式,引入全新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总结能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学习方式一般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这种方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好的体现和发挥,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容易造成对课程失去兴趣,单纯听讲的模式也造成学生“抬头率”低,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因此,我们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驱动教学法,以一个实际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为例,介绍数据库的原理,设计及具体的开发应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把数据库的理论用在解决身边实际问题。改变通常的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改为具体的数据库应用开发系统的实现及以多媒体报告的形式展示成果。

1.“案例”教学法。《数据库原理》课程既重视原理的知识,又与具体的应用实践密不可分。例如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必须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相结合,我们采用的是适合中小规模开发使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SQL SERVER 2000,那么数据库查询语言的讲授就与具体的管理软件相结合,结合实际的例子,例如以学生-选课系统为例,先分析这个系统的需求,根据需求分析,进行逻辑设计,建立相应的表及视图,查询出信息系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鼓励同学根据自己的设计兴趣进行相应的查询。在数据库设计阶段,同样以“学生-选课系统”为样本,根据依据前面的需求分析,进行概念设计,同步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E-R图;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式,引出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最后进行数据库运行实施与维护。每一步的理论知识都有配套的实践内容相对应,这种“案例”式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容易接受。

2.以学生兴趣为主线,进行数据库系统设计。以学生兴趣为主线,鼓励学生把数据库的理论用在解决身边实际问题,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用不同的课程阶段,启发引导学生逐阶段掌握相关的知识。具体授课过程,改变书本安排的内容,将整个课程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侧重数据库的发展、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介绍;第二部分立刻开始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讲述,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到的数据库应用作为自己的数据库目标,并参考教师讲授的需求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被动吸收转化为主动创造。很多学生以自己的身边实例为原型,例如有教室座位管理系统设计、食堂点餐系统设计、儿科医院管理系统设计、足球俱乐部系统设计、甚至还有进行游戏管理系统设计。这种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一个学生在最终的报告中这样说道:“作为一个狂热的球迷,能够为自己喜欢的球员进行管理设计,感到非常兴奋。”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被动吸收转化为主动创造,以应用为目的,达到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的目标。

3.改变考试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专家宣称:考试是阶段性检测和监测手段,考试成绩绝对化是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息的主要原因;考试只是教学评估的工具,老师必须科学地使用;要真正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淡化成绩。我们大胆摒弃了考试这一传统方式,替代的是要求每名学生进行独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从数据库的设计到应用开发,最后提供一个能够运行的系统,并且要对各个阶段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以多媒体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在具体应用实践过程中,需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例如要利用VB技术访问数据库并编程设计应用程序的界面。教师仅仅给出一个用ADO控件访问数据库的一个很简单的小例子,具体软件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学习。设计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包括界面的美化,数据库功能设计都需要学生们在业余时间自行完成。实际上,学生们利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从查找资料到在互联网上学习,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最终所有学生都交出来自己的应用开发结果,尽管有的还很简单,功能还比较单一,但是每个同学都能够自己亲自参与设计到编出自己比较满意的应用系统。教师考查的形式是要求学生不仅仅给出开发的程序应用,而需要利用多媒体报告的形式,把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全部过程,从需求分析到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及物理设计考虑的因素,及开发的结果包括界面,开发设计的思想,实现的系统功能各个方法一一介绍出来。最后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表达出来,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很多同学通过这次的公开报告,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总结能力,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整个教学活动,能够深深体会到学生自我潜能的一个提高,同时许多学生感受到自我突破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样的效果绝不能通过一般的闭卷考试所能达到的。

《数据库原理》本科教学中,不仅仅应该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述,更应该结合具体的开发实践,体现出浅、趣、新:内容上讲述浅显易懂,特别是关系数据理论的讲述上,趣味性体现在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具体实例,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鼓励学生通过调研,建立自己所关心的数据库设计,体验出数据库系统设计的魅力;“新”体现在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突破教材,书本的限制,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最终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卫国,严晖.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 Server[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许丽娜(1975-),女,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可见光及微波地表参数遥感反演;牛瑞卿(1969-),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遥感与地质灾害交叉方向的研究。

启发案例教学 篇4

一、以历史人物传记为案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秉承“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原则, 应多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 之后深化历史知识。从这一角度而言, 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这一教学效果。而历史人物传记往往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 但对于背后深刻的含义大多数学生知之甚少,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 适时地启发学生, 让学生能够透过历史现象, 挖掘深刻的历史内涵。

例如, 教师在讲授“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时, 可将两个案例中重要的参与人物曹操作为切入点。可通过对曹操性格的介绍, 启发学生从主观的角度对这两场战役的胜败进行分析。曹操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通常在战役中具有决不放弃的品格, 该种品格在官渡之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通过对曹操性格的介绍, 能够让学生从主观上意识到该战役当中以少胜多的关键。另外, 教师还应介绍曹操的另一性格特点, 即骄傲自满, 启发学生寻找在赤壁之战当中, 曹操以多败少主观方面的原因。

二、以影视作品为案例培养学生探索历史的精神

在目前的影视作品当中, 含有大量的历史题材, 且在大量的影视作品中含有的历史素材涵盖古今。教师可借助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喜爱, 将其作为教学素材, 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但同时, 教师应意识到影视中的历史素材存有较大的虚构成分, 应在该方面加以引导, 防止学生过多地相信影视作品中的历史现象, 脱离了历史的真实性。为此, 教师在讲授案例时, 应批判性地进行, 将其历史故事去伪存真, 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历史知识当中得到启发, 并逐步地培养学生探索历史, 认真务实的精神。

例如, 目前社会大多人均热衷于清朝的后宫戏和穿越剧, 大量影视作品的出现让学生有急于了解历史的欲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对清朝的帝王将相进行介绍, 并结合影视作品告知学生虚构的部分, 让学生在了解真实历史知识的基础上, 理性的观看影视作品。同时, 将影视作品作为教学案例, 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觉得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思辨的眼光看待事物,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三、以本地的历史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领域当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较为重视的问题, 若使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便能够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疑, 这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贯穿古今, 对当地的历史遗迹进行充分应用, 同时还可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进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 教师在进行“抗日战争”的相关历史教学时, 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逐步从介绍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历史思路当中进行创新性的教学组织。目前, 全国各地均或多或少地存有抗日历史遗迹, 并且还有部分抗日老兵, 或是历史博物馆, 教师可让学生实地参观历史博物馆, 并以此为案例展开教学。学生在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思考和理解, 往往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启发案例教学 篇5

所谓“541”,就是指从学生结构上看,有10%的优秀生、50%的良好生、40%的后进生;从学习内容上看,50%学生自学能会,10%学生合作学会,40%需要老师教会;从课堂时间分配上看,50%为老师的课堂导入、诠释学习目标、组织、引领、点拨、激励的时间,40%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学已在课前完成),10%为总结反思、当堂检测时间。“541”有三个核心理念:一是少讲多学,合作共赢;二是学生的学,比老师的教更重要、更关键;三是静心自学、独立思考,互教互学,善问敢评。“541”还有五大标准,包括时间标准、学案标准、环节标准、目标标准和师生活动标准。

然而,再完美的设计方案,在实践中也难免碰到问题。诸如,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时间的冲突,统一授课与分层教学的矛盾,导学案练习任务重与反馈慢的问题,等等。

学校一线教师有困难,学校领导也有困惑。怎么办?课改的方向是对的,但仅有学校自上而下的推动还不够,还需要老师们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与不懈坚持。为此,聚奎中学做了很多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验的激励机制。

因而,作为普通一线教师的张渝江,提出利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平板电脑设备,打造聚奎“翻转课堂”的设想,就并不是偶然。

翻转课堂的提议,很快赢得了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学校组织科研骨干、专家,多次开会专题研讨,论证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大家发现,翻转课堂是对“541”高效课堂模式所提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讲多学”等教学理念的“升级”,把学生自主学习摆在了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更多的成为组织者和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

互联网视频技术的使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把教师课堂上的讲授录制成视频提到了课前,节约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练习反馈更加及时,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翻转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虽然好处颇多,但对地处农村、办学条件一般的聚奎中学来说,真正要实施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首先是经费投入。平板电脑、视频录制设备、路由器、“校园云”服务器、学习系统软件等等,无论硬件软件,都需要不菲的投入。再就是操作技术、教师的工作量、学生的管理等问题。

聚奎中学“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校训,激励了聚奎的探索者们。历经5个月的前期论证、充分准备,2011年9月,聚奎中学正式在高2014级的两个班开展翻转课堂试点。一年后,高2015级扩大到六个实验班。2013年高2016级扩大到七个实验班。两年多来,聚奎中学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学校自筹、外拉赞助等途径投入经费1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翻转课堂的实施。

聚奎中学在借鉴美国翻转课堂模式的同时,结合本校的“541”高效课堂模式对其进行了改造,探索出了适合聚奎实际的“课前四步骤”“课中五环节”的翻转课堂基本模式——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然后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10~15分钟的教学精讲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学生们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用平板电脑下载观看教学视频和导学案。看完后,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做预习检测题,学习的平台立即对答题情况进行评判反馈。教师通过软件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课中:学生在课堂先独立做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通过观看答案详解或教师的习题评析视频,自主纠错,巩固所学知识,反思总结。教学形式的翻转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都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翻转课堂适应了不同能力和兴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速度快的可以提前学习后面的视频内容,掌握更多、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则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学习,并寻求同学、教师的帮助。

随着参与实验的教师增加,同一教研组内的教师不再重复备课,减少了作业批改量。不过,由于要在十几分钟时间内讲清楚内容,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高要求。

启发案例教学 篇6

【摘要】对“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精炼教学内容,夯实专业基础,建设案例库,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式点拨教育,以身临其境的案例教学环境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案例教学;课程改革;创新

电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能质量已经成为评估电力系统运行水平的重要内容,电能质量的改善对于电网和用户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促进电力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影响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谐波、电压波动与闪变、频率波动、三相不平衡和过电压等。由于电力系统的发、供、用的实时性,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电能质量扰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和广泛传播性,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保证电能质量的主体,对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非常困难,控制和管理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研究生课程。

1课程简况与教学内容设置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课程属于电气工程专业的选修课,2个学分,32 个学时,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根据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这一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同时结合我校研究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县市级供电企业及相关规划设计单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电能质量的数学分析方法

介绍功率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详细讲述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以及基于该理论的pq谐波检测方法和ip-iq谐波检测方法,介绍基于傅里叶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的谐波检测方法。

(2)传统电能质量的基本内容

介绍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电压三相不平衡和供电可靠性、电压波动与闪变等传统电能质量问题现象、机理、原因及评估方法。

(3)波形畸变和电力谐波

介绍电力系统谐波的来源、危害及相关治理措施,分析典型非线性电力电子装置的输入电流特性,例如典型整流器装置的输入侧谐波特性。

(4)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介绍典型的串联型、并联型及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构、数学模型、电流波形控制技术和电压控制策略、主电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等。

(5)电能质量评估指标和方法

介绍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评估方式的分类、流程、方法及评估指标。

目前该课程采用的教材为文献[1-2],授课方式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内安排2-3次大型作业,闭卷考试。由于电能质量这一领域的特殊性及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加快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教改思路与方案设计

本次教改研究遵循系统性的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开展方案设计。

(1)拓展教学内容、聚焦热点难点

由于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这一课程既涵盖经典的数学分析方法又有鲜活的行业动态,在有限的教学课程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不符合研究生教学重视能力培养的根本宗旨。基于此,本课程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和聚焦:1)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引入国外经典教材[3],夯实学生对基本工具的掌握;2)聚焦最新的行业动态,精炼教学内容,将新能源相关电能质量问题、新型敏感负荷电能质量问题进行聚焦。

(2)以点带面、强化启发引导

教学中只对相关方法和问题进行提纲挈领式的宏观指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要求授课教师要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关键的教学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3)着眼工程实际、丰富案例研究

结合学校科研课题和行业中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建设电能质量分析案例库。以事实素材为基础,建立实际情境,以明确的目标来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潜能,体验成功过程。教学中采用分组,每组完成1个案例的问题原因分析、仿真重现、解决方法的完成,引导学生将工程问题提升为科学问题[4-5]。

3教学方法与实践

(1)经典理论的多媒体综合教学

电能质量分析相关的基础数学方法如傅里叶分析、小波理论、瞬时无功理论等对于学生深刻掌握该课程基础并进行相关研究至关重要。为学好数学基础理论,本部分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对高等数学等基础数学理论的学习,并利用国内外相关网络课堂(如斯坦福大学傅里叶变换视频教程)进行课前学习,课堂教学采用板书和PPT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带领学生推导经典理论,指导学生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相关理论的应用进行仿真,以达到精通经典理论和工具的目的。

(2)案例库建设

我校是全国三大电力院校之一,已有60多年的建校史,和电力行业存在血浓于水的天然联系,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基于此,将教师课题研究、供电企业各种电能质量事件进行汇总整理,形成课程案例库,案例库包括电能质量事件的现象、电网主要参数、事件过程、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居民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谐波、三相不平衡和过电压、雷击浪涌等方面,如2013年上海市电力公司发生了若干次日本制造虎牌电饭煲不能正常工作事件;2)工业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谐波、电压波动与闪变等方面,如上海浦东日立集团谐波超标事件、浙江常山中频炉和纺织厂共线跳闸事件、轨道交通电能质量问题等;3)新能源并网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不同规模的风电、光伏及储能系统并网电能质量问题等;4)交直流混合电网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特高压直流系统、柔性直流系统等的电能质量事件;5)敏感性负荷的电能质量案例库,如上海音乐厅不明原因反复跳闸事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能质量问题事件;6)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案例库,如有源电力滤波器设计方案等。

(3)案例教学实施

在完成经典理论的教学后,对专业知识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布置学生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论自学,如讲授电力系统谐波问题时布置学生完成谐波基础知识、分析方法的学习;2)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谐波测试,教学时安排学生利用实验室录波仪、电流钳、LABVIEW软件等工具分组测试不同谐波源的谐波发射水平,如我校实验室现有的光伏系统、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各种家用电器等的谐波发射数据,并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验证,完成测试报告,每组一种或两种负荷,学生必然通过自学深刻理解谐波基础理论、傅里叶分析等基础理论,并完全掌握谐波测试方法和仿真方法;3)下达案例,每3-5个学生一组,将案例库中的该部分案例下达给学生,布置其按照电网参数搭建仿真模型,重现问题,如虎牌电饭煲不能正常工作事件,让学生将当时电网录波数据、电网结构、虎牌电饭煲电气模型进行构建,重现问题,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学习该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4)交流与共享,限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个案例每个学生都能涉及,以课内讲座的形式实现共享,学生以PPT的形式图文并茂的介绍给其它同学,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操作中,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提供案例数据,指点方法。

(4)前沿跟踪

估计跟踪前沿和不断创新是研究生教学的重点,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案例学习的同时将该领域的前沿成果论文进行集体解读,形成综述报告,必要时形成英文版综述报告,并采用英语交流,达到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综合锻炼。

4结论

在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教学中,通过精炼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重点,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由“说教者”变成“点拨者”,学生由听众变成身临其境的学习主体。通过这一教学实践,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得到夯实,文献阅读能力、外语应用水平、科研设计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由于案例库尚在不断完善中,部分案例的基础数据和素材尚不够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肖湘宁.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程浩忠.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Roger C.Dugan,Power Systems Quality,Second Edition[M].McGraw Hill.

[4]郝一川,苏小林.案例教学法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75(24).

[5]谢志江,等.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

启发案例教学 篇7

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电子电路专业基础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最先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对电类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近些年, 电路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变化, 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模式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就其本质来说, 仍然保持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产生“共振”。

大量学生仍然保持“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学习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配合不默契, 无法有效融合, 固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存在繁杂的电路解析的公式理论推导, 实际的电子产品及电路接触甚少且很难与理论教学融合;实验室大多是搭接线的实验装置, 以验证为主, 创新性和自主性不够。如何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成为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根据现有学生的知识水品, 提出启发—案例—探究式一体化教学方法并应用于电路课程教学中,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案例—探究式教学构架

启发式[1]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2]是哈佛大学首创的教学法, 其特点是运用实际案例 (实际电路或电子产品) 来说明、展示一般, 从实际案例出发, 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路线,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 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教学方法。而探究式学习, 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事先不告诉学生结论, 引导学生探究有关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且能引出另一些问题。三种独立方法的应用本文不做详细介绍, 只描述启发—案例—探究一体化结合应用于高频教学中, 其理论构架如图所示。

从案例的引入, 一边让学生主动参与, 启发学生去做, 一边引导、组织学生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得出结论,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 循环往复, 不断上升, 提升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讲解戴维宁定理内容为例, 引入电话、手机、MP3等电子产品为案例, 首先组织、引导学生去思索: (1) 这些产品与戴维宁定理有什么关系呢? (2) 这些产品如果输出的声音不正常, 如音量失控、音调变声是否就说明电路部分出现故障?为什么? (3) 维修人员首先需要判断的是喇叭 (蜂鸣器) 故障还是电路的其他部分出现异常?同时还可以设置问题去探究或深入思考: (1) 不含独立源的一端口电路, 是否适用于戴维宁定理? (2) 仅含线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是否适用于戴维宁定理? (3) 对于一端口, 戴维宁等效电路的替换与在端口处用单独的电压源/电流源替换 (替代定理) 有何区别联系? (4) 戴维宁等效电阻如何计算? (5) 为何限制为“线性电阻”?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前去思考, 查阅相关资料, 为学好本节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带收音机去课堂教学来教学的生动性。接下来理清戴维宁定理本节内容的教学主线, 循序渐进, 沿着纵横两条主线同时进行, 以便进行比较, 配以multism仿真软件进行动画仿真, 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每人配发一套声音可调的放大电路套件, 自己进行组装、检测及故障分析, 进一步提升知识,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

另外对于一体化教学中的案例的选择做几点说明: (1) 案例的选择要尽量典型, 因为电路中的不同章节电路不同且繁多, 故避免选择使用较少的生僻电路作为“案例”, 以方便学生消化吸收、举一反三。 (2) 案例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侧重点, 应该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电路作为“案例”, 以方便与相应的理论知识点相结合。

四、教学效果与结论

通过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配以实践教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结合本课程内容, 在江西省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中, 设计了相关课题, 如智能家居一体化遥控器的研制与开发, 组织学生参与进来,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文针对电路课堂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将启发—案例—探究式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一方面, 使得学生变繁杂枯燥的公式推导为生动有趣的实际案例的一部分, 变消极为积极, 变被动为主动, 真正的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实践;另一方面该方法为应用于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成营.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31) .

[2]王少菲.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 2000 (10) .

启发案例教学 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启发式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主干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也是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的纽带。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解决一般的机械工程实际问题, 具备独立设计常见机械机构的能力, 在机械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 在《机械设计》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课程涉及力学、材料学、工艺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具有概念多、公式多、方法多等特点, 课程学习难度大, 内容枯燥乏味;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 使学生难以很好地接收专业知识内容;课堂传授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差距较大, 导致学生就业后进入状态缓慢;同时,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渠道, 增强了学习主动性, 与教师课堂教学主导地位不完全相容, 影响了课题主客体的关系。

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等问题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那么, 在《机械设计》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培养创新意识, 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着眼教学各个环节, 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显得迫切而重要。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是在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针对具体课程采用具体案例,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发动机”, 激发灵活多样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很好地解决《机械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实施准备条件

第一, 需要教学实施者改变观念。教师作为一名参与者平等地与学生相处, 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注重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第二, 需要有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案例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 而且更加注重教师的品质和教学风格, 要求教师具有开阔的胸怀、谦和、平易近人, 敢于和善于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要有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协调学生沟通障碍的能力。第三, 需要有凸显自由氛围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室桌椅呈圆形摆放, 体现出平等、自由交流的氛围特征;要有多媒体教学条件, 提高案例式教学的效率;还要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先进的网络设施, 确保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第四, 需要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案例, 学生从案例中学习总结知识, 所学的知识反过来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 加强学生记忆, 符合社会现实需求。第五, 需要教学主管部门的系统化管理和指导, 建立实践性教学的激励机制。

2 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机械设计》理论学习过程中, 主要介绍一般通用零部件 (齿轮、轴、轴承等) 的基本设计理论与方法, 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公式, 内容较枯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课堂气氛不活跃, 往往影响了教学效果。

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 教师可通过案例组织学生,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来进一步说明、分析有关理论, 提高学生对于机械设计课程知识的感知度和理解程度, 激发学习情感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形成理性认识和学科认知。例如, 在讲授轴类零件设计时, 可根据轴的受载情况分为心轴、转轴和传动轴, 对应地将学生分成三组, 首先要让每组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了解各自类型轴的定义、应用场合以及零件的基本参数、运动特性及条件、失效形式、受力分析、强度计算、设计步骤、结构设计等等, 总结出每种轴与其它两种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因为每种轴的设计思路相同, 但是设计方法不同, 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任务, 从定义·应用·设计掌握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同时, 通过对比其它组任务, 也了解另外两种轴的设计, 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教师在此环节中始终充当辅助的角色, 划定讨论议题的界限, 把握解决问题的节奏,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通过把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引入《机械设计》课堂教学中, 一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克服传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 学生听”的惰性氛围。二是让学生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是以工程应用背景为依据, 合理运用力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通过完整的设计步骤来完成零件设计。三是打破固有观念, 建立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 教师配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四是把每个重要知识点作为工程实践教学,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堂教学“来源于工程, 服务于工程”的指导思想, 增强学生学习的学科认同感;五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每组只有一个任务, 要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完成, 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常规做法是:理论课堂教学完成后设计减速器。课程设计题目单一, 限制了学生自主设计的思维空间, 难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 课程设计可结合教师承担的工程项目展开, 选取比较典型的机械传动机构 (包含轴、轴承、轮系等基础零件) , 例如, 在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的传动机构设计中, 涉及到轴、链轮、齿轮、轴承及轴承座等零件的设计, 老师可给学生提供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首先, 让学生先查资料清楚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适当地引入现代工程上采用的创新设计理论、优化设计理论、有限元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理论, 用SOLIDWORKS、MDT等软件对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方针及方案比较, 采用有限元设计方法对轴系零部件进行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然后, 根据工况确定电机的最大额定功率, 结合系统速度给定范围, 得出齿轮减速比和轴的最大扭矩, 从而完成各部件的计算和设计工作。这些方法减少了学生的设计计算量, 提高了设计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 一是增强了课程设计的实践性、趣味性和课堂教学的理论性、严谨性相融合而互补, 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二是学生能主动领悟知识,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与差距;三是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 避免了学生以往单纯的从书本、网络上抄袭,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通过课程设计中的实际案例, 让学生有了接触工程实践的经历, 增加了学生择业时的目的性, 减少了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的盲从。

启发案例教学 篇9

本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函数奇偶性是研究函数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成为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 新教材把它放在函数的性质一节和函数单调性一起讲解是有它深远的意义的, 为今后幂函数、三角函数的性质等后续内容的深入起着铺垫的作用。函数奇偶性的教学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能力方面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充满着数学方法论的渗透教育, 同时又是数学美的集中体现。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尽管他们尚不知函数奇偶性, 但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图形的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对图像的特殊对称性早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观察的深刻性及稳定性也都还有待于提高, 所以本节有些知识点的得到还需要老师从中扮演好启发、引导者的角色。

二、情景描述

老师:请同学填写下表格, 并画出和的图像。有问题可以相互讨论。

全班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表格, 并且画出的图像, 而的图像可能有的同学要相互协助才能完成, 之前我已经对含绝对值的函数有所介绍, 所以大部分同学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老师:大家也完成得差不多了, 那么请大家看幻灯片。 (老师把标准答案公布给同学们。)

老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表格的数据, 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请同学起来回答。

同学1:-1和1对的函数值相等, -2和2对的函数值相等, -3和3也也一样。

老师:非常好, 那么你能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同学1:f (-1) =f (1) , f (-2) =f (2) , f (-3) =f (3) 。

老师:相当不错。请坐!那么哪位同学能否由这些等式得出这两个函数一般的共同性质。

同学2:f (-x) =f (x) 。

老师:很好, 我们可以看到, 这两个函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何一个自变量x, 都有f (-x) =f (x) 。

此时, 老师立即用幻灯片给出偶函数的定义: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 那么函数就叫做偶函数。

老师:同学们, 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同学们:关于轴对称。

老师:不错, 这就是偶函数的图像的特点。

我的启示:

我以问题串的形式进行启发、引导, 学生自己填写表格, 找出两个函数代数上的共同点, 得到偶函数的定义, 主要是想培养学生对数的观察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而画图的时候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前面绝对值函数的图像掌握得不太熟悉, 所以我提出可以相互讨论, 希望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予指导, 培养学生一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图像画出来以后, 同学们都可以通过图像观察出偶函数的图像的特征, 培养了他们对图像的观察能力。这里我根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对学生的能力的适当的评估,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动脑得出偶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征, 这个过程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还课堂给学生”, 但整个过程自然, 流畅, 营造了人人参与的气氛, 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激发了学生的灵气。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 表面上好像解放了老师, 其实不然, 要让一堂课的知识点完全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目前是不大现实的, 所以老师应该在整个课堂中起好启发、引导作用, 而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并不好当, 如果问题太简单, 启发过了头, 学生起不到思考的作用, 此时老师就应该把问题的难度, 跨度加大;如果问题太难, 引导不到位, 就像片段三中, 最后问题还是由老师自己解决, 学生也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此时老师就应该对问题多设几个桥梁, 从而减小问题的难度。对这个度的把握, 就需要老师站得更高, 对知识点和学生的情况有很高的熟悉程度, 备课设置问题和相关环节时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上课随时调整。

启发案例教学 篇10

1提高学生对实验诊断学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是摆在几乎所有授课老师面前的问题。而对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而言, 由于本科临床系的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的检验学的知识, 对实验诊断在临床具体实践中的重要意义缺乏基本的认识, 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临床诊断中的疑难, 和一些误诊的案例, 让学生认识到没有实验诊断的基本知识也当不好一个临床医生, 从而使学习实验诊断学变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2案例教学, 结合临床, 加强印象, 提高认识

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讲, 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病例诊断过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1];是教师利用案例形象地说明理论知识, 使学生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教学法。本科实验诊断学教学中, 运用案例, 可以使对实验技术, 检验项目内容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不熟悉的学生, 通过形象思维加强记忆和对实验诊断过程的理解, 提高对实验诊断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重要性的认识。

3增强教学互动, 启发式教学

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生动有趣的比喻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在课堂上多进行启发式的提问,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 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讲解凝血机制时, 应结合临床常规凝血检测项目, 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等, 分别检测的是那个阶段的凝血功能, 如果某一个指标异常, 有何临床意义, 常见于哪些临床疾病?如此一步步启发、引导, 学生理解了相关知识。举一反三, 灵活变通, 就能轻松记忆, 避免了死记硬背。不仅要动脑筋把理论课讲好, 还要注意理论和实验的结合, 例如要让学生们初步了解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这样, 能让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加深印象, 学习效果才更明显。实验诊断学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医学检验学的内容, 注重对临床本科生医学检验基础知识的培养, 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实验诊断学的兴趣, 而且对他们以后从事临床工作也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问题启发性教学在课堂上给予一定的学习压力, 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紧紧的跟随老师的讲课思维, 减少学生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 增加了上课的精神集中程度, 而且较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4鼓励疑问, 培养医学科研素质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 更好地了解检验学实践操作原理。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诊断学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实验室临床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而且能够培养他们通过实验手段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课堂上教师讲解时, 要善于抓住疑问, 结合临床疑难问题, 让学生们多思考, 如何设计实验方法来了解和回答这些临床问题。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本教学实验和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较高层次的、类科研的实验训练[3]。在目前实验诊断相关教学中, 设计性实验已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而科研工作更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因此, 在高等教育中, 要培养出实用型、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 将实验诊断学教学, 临床实验室诊断和医学临床研究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问题式教学, 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避免照本宣科, 而且能够让学生紧跟着老师的思维活动, 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效率, 让他们开动脑筋, 也对他们提高科研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 实验诊断学作为临床基础课, 其教学在整个医学教育和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有章, 教无定法。教师应结合课程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断提高实验诊断学的效果, 促进医学临床和医学科研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22 (7) :36-41.

[2]鄢仁晴, 王凤学, 杨艳, 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8) :128.

上一篇:作家六十岁下一篇:云计算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