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2024-06-17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共8篇)

篇1: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八年级语文(下)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 设计老师:林淑漫

班级

姓名

座号

完成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2、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3、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学习时数:1课时

一、预习指导

1、熟练课文两遍。

2、查找作者情况:牛汉,原名史成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ù)似 掺(chān)脊(jǐ)背 枉(wǎng)读

4、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奥秘:奥妙神秘。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温厚:温和宽厚。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5、思考问题: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2、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明确: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 明确:一种感激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 设计老师:林淑漫

班级

姓名

座号

完成评价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明确: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四、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明确: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明确: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畅所欲言:

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拓展提高: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五分钟后交流。

七、课堂小结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八年级语文(下)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 设计老师:林淑漫

班级

姓名

座号

完成评价

八、课时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作者牛汉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荒寒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 快乐_和梦幻_。含义:童年没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个时代,物质是匮乏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能理解即可)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稀奇____东西。

含义:那个久远的年代,那样一个穷困的小山村,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极端匮乏的。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①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 优改成幽 暑改成薯

② 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覆去 密改成秘 孰改成塾 复改成覆

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等。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诗《匆匆》等。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从书中知道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或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或学会了如何做人等等,不一而论。

二、阅读测试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 八年级语文(下)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 设计老师:林淑漫

班级

姓名

座号

完成评价

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明确: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明确: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明确: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明确:“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篇2: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5.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6.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出示课题、作者

二、课前热身 1.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温厚:温和宽厚。

小组内分工合作,定时完成,做在作业本上,当堂订正。抽一人即可,要留足时间。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文章的结构。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二)再读课文,揣摩、理解研讨课文内容。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 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 生惟一的一本书”? 再读课文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真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尽量活跃课堂气氛。

(三)、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部分先抽一学生回答,然后视情况适当点拨。

四、深入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五、小结与拓展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本课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后记: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感悟。

生命中

父子情 最初的快乐 同学情 与梦幻

篇3:我的第一本书

新书发布会

走进四(3)班教室,活动才刚开始,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地拿着一本书,细细瞧瞧,本本都不一样。《小小的我》《无忧海的孩子》《勉勉向上》《小荷才露尖尖角》……封面精美,标题也各具特色。这些别致的书名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赶快来采访一下小作家们吧!

《灵动的阳光》是我的第一本书,因为爸爸希望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阳光男孩。书里不仅有我写的作文,每一页还有“知识窗”,记录了我收集的好多小资料呢!(陶昊畅)

在我眼里,每篇文章都像一个欢快的音符,带着我的梦,不停地跳跃着,舞动着,所队我取名为《旋转的八音盒》。(袁舜玥)

戟招这本书命名为《心语》,“心”是我名字中的一个字,代表我;“语”的意思是“说话”。合起来就是“我心里说的话”。(王心越)

这是我编的第一本书《小脚丫作文集》,她记录了我成长的足迹。我希望自己每年都编一本书,长大了,我就可以著作等身了。(龚禧)

我的第一本书叫《源》,妈妈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有一天我会有所成就,而这本书则是一切的源头。(严子涵)

编书全过程

哇!才四年级的“小不点”,就能出书了呀?真了不起!不过,编书可不是简单的事。挑选素材、输入电脑、设计版式等,既繁琐又辛苦。快跟随小记者去听听小作家编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吧!

我的第一本书诞生记

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把自己三年级时写的作文编成一本书。编书?天哪!那是作家才能做的事。我能行吗?

开始“动工”了,我跟妈妈商量,把作文分为四类:身边的人、经历的事、走进大自然、插上想象的翅膀。接着要给书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我想了想,对妈妈说:“就叫‘金色的童年’吧。”妈妈听了,连连点头。

下面进入了“打字”程序。真想不到,当时觉得写得很好的句子,现在看起来竟然不太恰当呢!于是,我一边打字,一边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二十几天的“艰苦奋战”,“打字工程”终于接近尾声了。

接下来的程序是“润色”,给每篇文章配插图,改字体,加前言后记。这道程序倒给我增添了不少乐趣。有时,为了一张图片,我跟妈妈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爸爸不得不干预,由他来一锤定音。

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校对和装订。我和妈妈分别把打好的内容从头到尾又仔细读了一遍,找出录入时的一些错误。至此,这项巨大的工程终于快“竣工”了!当妈妈把装订好的书摆到我面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漂亮的一本书呀!我看着封面上那几个醒目的大字——作者:孙心彤,不由得暗自赞叹自己:真了不起,我也是一名作家了!

(孙心彤)

编书趣事

嗯,真不错!看来,小作家们在编写第一本书的过程中,收获的远远不止一本书,还体会到了要成为一名作家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对了,听说大家在编书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趣事呢,赶紧请同学们来谈谈吧!

把外婆忘了!

我的第一本书叫做《凡星点点》,里面汇集了我三年级时写的所有作文。我和爸爸妈妈忙乎了好一阵,才一起制作好这本书。它不仅看上去漂亮,让我有了很多收获,而且编书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那一天,我兴冲冲地跑上楼,自豪地把我的第一本书给外婆看。外婆兴奋地拿过书,仔细地翻看着,好像在寻找什么。看着看着,外婆皱起了眉头。就从这一刻起,外婆一天都没再跟我和妈妈说过一句话。

我奇怪极了,外婆究竟怎么啦,看到我的书怎么一点也不开心啊?妈妈一下子就猜出了外婆的心思。晚上,她悄悄地找到我,跟我说:“点点,你知道外婆为什么生气吗?”我茫然地摇摇头。“因为外婆这十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但在你的第一本书里,她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外婆一定很伤心,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弥补这个疏忽……”妈妈在我耳边悄悄地讲着,我听了连连点头。

第二天早上六点钟,我就起来了,开始写“我的外婆”,不知怎么的,今天的这篇作文写得特别顺畅。中午,妈妈去了印刷厂,把这篇作文“缝”在了书里。晚上,我们俩小心翼翼地把这本看上去“天衣无缝”的书放在了外婆的床头……

第三天早上,外婆又像往常一样和我们有说有笑了。

(古点)

颁奖直播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颁奖时间到了!四(3)班这次一共“出版”了53本书,参评的当然也是5 3本。获得“最佳文采奖”的小作家李清越记录下了令人兴奋的颁奖过程,她要把成功的喜悦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我获奖啦!

在同学们的期盼中,颁奖时刻终于来到了。我的爸爸作为评委代表,走上讲台致颁奖词。他说了很长的一段话,我只记得他的学生(南京大学的学生)听说我们小小年纪出了第一本书,既惊讶又遗憾,说他们没有遇到像张老师这样富有创意的好老师。

接着,颁奖嘉宾严琦妈妈快步走上讲台,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所有同学都和我一样,目光一起集中在严琦妈妈的身上,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首先,我为大家宣布成长记录奖,徐思勉、李煜……”被叫到名字的同学都喜上眉梢,兴冲冲地上台领取奖状和《七彩语文》杂志社赠送的礼品。

“最佳童趣奖是……”“最佳制作奖是……”我竖起耳朵,生怕漏了自己的名字。唉,当时的我真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没法形容。“最佳文采奖——李清越!”一听到自己的名字,我迫不及待地冲上去,一把接过奖状和礼品抱在怀里,生怕别人抢走了属于我的荣誉……

(李清越)

活动就快结束了,小作家们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班主任张老师说,这第一本书仅仅是个开始,以后六家要坚持做自己的第二本、第三本书……还说要把大家的第一本书带到六合八百桥镇小学去,和那儿的同学们一起分享呢!

篇4: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识记与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⑵、理解本文由物写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⑶、学习本文叙事清晰,语言平实顺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⑴、课前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或父母那个年代生活的情况,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

⑵、置疑法,竞赛法,问答法,联想法,幻灯片演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了解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⑵、理解父母对儿子的深深敬意。

二.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三.教学重点

1、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四.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语感。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 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幽默()凄惨()奥秘()卜()

马鬃()磨蹭()掺和()

驮()枉()翻来覆去()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投影)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 凄凉悲惨。奥秘: 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和: 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2、知识梳理:

什么是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时还是矛盾的焦点。

线索经常是某物、某种感情或某种关系等。如:《藤野先生》两条线索

一是作者的爱国情感;二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引出第一本书

最初的启蒙,介绍父亲

追问“书”的故事

追问“书”的另一半,父亲灯下补书

转学

再次回顾上课趣事

人物后话

总结:人不能忘本。

(四)学生通读全文,研读文意。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探究:(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老师提示: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 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五)、整体感悟。(播放幻灯)

开头(1-2)从一位诗人来访,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3-9)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主体(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

结尾(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

(六)、品析语句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艰苦而沉重的,感觉是辛酸的。但孩子与生俱来的童真,使他们能够在和小伙伴、小动物一起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时候忘却苦难,找到乐趣。这就是生命中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

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双关”的修辞。“本”是指课本,即“我”的第一本国语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课堂练习

1、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所包含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指我拥有的那半本国语课本。B、我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C、指我上的人生第一课,里面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D、与书有关的童年生活、同学友 谊,是作者生命最初的快乐与梦幻。

2、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答案:父亲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情;童年的乐趣(人与狗之间的默契、情趣);生活的苦难。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答案:敬重、珍爱;复杂、百感交集:父亲的宽厚善良、纯真的友谊、孩提时代的快乐„„

(九)作业

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什么能够看出来?设想父亲夜晚为“我”修补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扩写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要写出父亲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十)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 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十一)教学反思:

篇5: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重点难点

1、品评重点语句,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2、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字词,朗读课文,复述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七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了诗人牛汉的一首诗《华南虎》,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他笔下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下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二、作者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现当代著名诗人,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朗读课文

1、生字注音

酷似kù 掺和chān 脊背jǐ 枉读wǎng 红薯shǔ 马鬃zōng 磨蹭mó ceng(cèng)规矩guīju(jǔ)

2、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酷似:极像。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四、自主学习

1、整体感知,复述故事。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d、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评议。

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我的解释:这是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书。

主体:①“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②父亲带“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知道所念的《国语》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还回忆了念书给“我”的快乐及交代了与“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友的命运。

结尾:“我”的结论人不能忘本!

2、认真读了课文后,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还有父亲的宽厚善良、纯真的友谊、孩提时代的快乐„„

五、合作探究

1、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父亲的深情:补书 深爱孩子,无私善良 同学、朋友间的友情:借书 乐于助人 童年的乐趣:人与狗之间的默契、情趣 师生情:老师不责罚我 生活的苦难:乔元贞失学 第一本书

2、这”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不仅是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这些都是作者生命最初的快乐与梦幻。

3、作者为什么要对乔元贞的命运作这样的交代呢?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这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

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有“出息”的。“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六、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味重点词句,总结全文,完成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头解释词语

2、说说课文中父亲的形象。

二、品味词句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自己赏读。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四、练习指导

(略)

五、积累延伸

1、积累有关“书”的名言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谢觉哉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2、读了本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六、课堂作业

篇6: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课时安排 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用心

爱心

专心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用心

爱心

篇7:《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

2.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其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作者的内心情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生活体验导入。

环节设计:具体介绍学生印象深刻的第一本书

设计目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体验,为引出《我的第一本书》做铺垫。

课堂在线:一位女生说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第一本教科书,因为给她带来了知识,并没有具体的介绍。

环节反思:教师没有具体指明怎样具体的说,因此学生答题过于简单。

二、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1.浏览课文,说说什么书让牛汉如此难以忘怀?——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默读课文找人与事

作者说,这本书酷似一组画,当我们翻看这一组画时,画面中都有哪些人?哪些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人:父亲、“我”、乔元贞、乔海、“弄不成”、二黄毛……

事:父亲考学、父亲补书、带狗上学、送元贞书……

小结:这组画包括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上学的乐趣。(板书)

环节设计:

1.自由读课文,找什么书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

2.默读课文,找文中的人与事,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设计目的:落实课标关于阅读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课堂在线:学生读了近8分钟,找什么书以及文中出现的人很全面,概括事件时不够简练,教师代替了学生的归纳。

环节反思:根据课前调查学生根本没有预习,所以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结果学生读书完毕后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然而学生在概括文章事件时不够简练,原因是读书的时间还不够。今后在此环节上要给予学生多一点时间。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品读课文的难忘处

有没有哪些场景,哪些内容使我们最难忘的?读一读,从中我们能感悟到什么?触动你的是什么呢?

2.含义深刻句子举例: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怎样的?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的什么?

(2)“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作者用崇敬的心灵究竟想赞美什么?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重点句)

“人不能忘本”含义?

环节设计:

1.通过读书文中哪些人哪些事让你难忘?再读一读,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2.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难以理解?

设计目的:落实课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课堂在线: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共同解决。然而学生找难忘的人与事不够多,参与面不够广。

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是教师抛给学生的,并不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

环节反思:此环节应该是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我是想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然而效果不佳,课堂在这个环节上有些沉闷。究其原因是教师给予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不够多,另外没有很好的铺设台阶,所以学生难以攀登上。平时教学中强调要跳一跳摘桃子,但是我把桃子挂得太高,没有铺设好台阶。

四、深化延伸

既然这一本书酷似《父与子》中的漫画,漫画是让人看着发笑的,为什么我的这本书看了却很难笑起来呢?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注重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感受。

课堂在线:既然这一本书酷似《父与子》中的漫画,(师举漫画并简介漫画)漫画看了让人发笑,为什么我的这本书看了却很难笑起来呢?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哪些启示?

令人遗憾的是只有两位学生说了自己的体验,多数学生沉默。

环节反思:本环节我是想让学生升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能结合自身谈收获,同时归纳出文章的主旨。之所以学生以沉默代替是因为对于文章仍然不够理解。

五、课堂小结

设计目的:强化叙事性文体特征,理清课堂的两条线索。

课堂在线:教师总结。

环节反思:教师的理解代替的了学生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以《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学反思】

(一)我的备课

怎样来备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体是随笔。首先我结合单元教学总体目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另外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再结合课标关于初二阅读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主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及对于教材的研究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定位好后,下面就是怎样设计整堂课的结构了。现在的课堂结构基本是板块式结构,纵观一堂好的课总有一条线索,也就是用线把各个板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又回到了对教材的研究上来。我把教材中含义深刻的第一句话“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却,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整堂教学的线索。扣住三个关键词:“难以忘怀”“一组画”“难笑”,另外把文体特征作为教学的第二条线索。这样就有了内容和写法的两条线了。

(二)几点体会

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我的第一本书》,倒不如说农村中学的孩子们给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课,这也是我的第一本书。面对评课老师的点评和上课的效果来看今天我确有收获,下面就谈几点:

哲学上有一对矛盾:是形式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形式,《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我走的路线是形式决定了内容,然而教学应该是内容决定形式吧,此第一点收获。

农村中学合作式学习开展的不多,学生对此形式有些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难以推动。我未能充分的备好学生。此第二点收获。

略读课文要充分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教师的讲解不要多,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提炼学生的生活体验。此第三点收获。

……

当然一节课的收获还有很多,我将以此为起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

篇8: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

一、积累与运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①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 ②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复去 ____________

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 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二)父亲挑书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到滇东南就读。6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多年的话:“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他就抬高本来就很宏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帮娃娃挑 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12.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13.试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真正含义。

14.文章塑造父亲这一形象,除用了语言、行动描写,还有什么?请举例说明。

三、写作

15.课文中的人物,像考了第一名的乔元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只教一本书的先生“弄不成”,虽着墨不多,却都各具特色,让人难忘。试从中选取一个,结合课文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编一则小故事,在班内交流。我的第一本书

一、1.牛汉

2.①荒寒 快乐 梦幻 童年没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个时代,物质是匮乏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能理解即可)②稀奇 那个久远的年代,那样一个穷困的小山村,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极端匮乏的。3.①优改成幽 暑改成薯 ②密改成秘 孰改成塾 复改成覆

4.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等。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诗《匆匆》等。

5.答案举例:从书中知道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或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或学会了如何做人等等,不一而论。

二、(一)

6.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7.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8.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9.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10.“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二)11.文中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12.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

13.④段画线句子含义: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⑥段画线句子含义:“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14.除语言、行动描写外,还有肖像描写,如“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

上一篇:见证书下一篇:在全市城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