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24-06-13

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10篇)

篇1: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三个月的实习,接触了很多人,有性格各异的老人,有兢兢业业的护理人员,在与爷爷奶奶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实习第二天,安徽省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xx召开,省里部分领导和社会工作人才来我们福利院参观,了解了一下我们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和主要内容等.此次参观和推进会的召开给我的感触很深,由此可以发现我们社工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和熟知了,不仅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大加强,社会上一些机构也开始了解和尝试使用社会工作人才,这对我们专业的发展和我们自信心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前景也越来越广阔了。

平日里,我们每天都会到每位老人的房间里跟他们打个招呼,问候一下,在跟爷爷奶奶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在福利院里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只是陪老人们聊聊天、谈谈心,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从那些爷爷奶奶身上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虚心的像他们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福利院工作的护理人员也给我上了很有意义的一课。实习之后我才知道这里面已经开始接收全护理的老人了,第一次走进全护的房间的时候我都有点害怕,看到那些几乎没有什么意识的老人躺在那里,有的在呻吟,有的在艰难的大喘气,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看着那些护理人员耐心的给每位老人换尿布,盖被子,跟他们聊天,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我却发现自己全然不知所措。那时候我才真正的体会到做个护理人员是多么的伟大与不易.在这里工作的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二十多岁,而且有很多都是刚毕业、都还没有结婚,每天在院里照顾爷爷奶奶洗澡、大小便、喂饭等,从未听她们抱怨过,也未曾见过她们厌烦或是对老人不礼貌、不用心。

还有一次院里面突然要做一个表格,我深受打击。本以为自己的office系统操作掌握的还可以,做简单的excel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结果当我动手开始做的时候我才发现,一些基本操作我都掌握的那么不熟练,甚至连自动换行都搞不清楚该怎么用,合并单元格都找了半天才知道怎么操作。真就应了那么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前上计算机课的时候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聊天,现在用得着那些知识和技能了,就乱了手脚,如果不是李莹姐过来帮忙,我想我这个堂堂的安师大本科生就把这大学生的脸面给丢尽了……

经过此事,我明白一个道理,平日里学习知识和技能,一定要认真、用心,切不可毛毛躁躁,也不可以过于贪玩而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任务。

在福利院实习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冯老师和唐老师两位奶奶,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她们都很乐观、很热情.她们两位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是自己要求去福利院的,她们觉得在这里生活很自在,用自己的退休金养活着自己,每天都很充实,也不会给子女增添什么负担,这样她们很满足。每次看到两位奶奶,跟她们聊天,我就总是在想,她们的晚年生活真是幸福,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而且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断的充实着自己,福利院或许只能给她们提供住所和服务,能够活多久我们无法决定和控制,但是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停地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这就是最让人羡慕的。

篇2: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我的社会实践单位是xx儿童福利院。工作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促进民族团结,关爱哪些孩子们,工作内容是给孩子们上课,指导他们上晚自习,给他们安排各种活动让他们开心,我的工作内容还有一项对社会,对福利院得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进行一次调研。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尽能力满足我们的需要。

我们住在福利院,被褥床单被单等都是他们提供的,他们能做到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次实践,我们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又增进了不少,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样,大家能够互帮互助,干什么都没有任何怨言,大家表现的都那么积极,及时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够坚持下来。

社会实践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步入,社会而做贡献的,这也是一中投入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加深我也社会阶层人的感情,拉开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社会实践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得到了体现,为了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社会实践培养了我,锻炼了我。社会实践成为了我们大学生锻炼自己的大舞台,在这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我们尽情的发展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思维。

篇3: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

(一) 产生背景与主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社会风险和问题, 使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面临严峻考验。在此情况下, 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学者, 如:吉登斯、米奇利等人, 开始对福利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反思与重构, 并对社会政策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提出社会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基础上, 促进经济发展。他们尤其注重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进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和社会危机。这些学者提出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第三条道路”、新福利主义等思想对当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下备受关注和争论的“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就是他们的政策主张。

(二) 发展的内涵

“发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发展主要是指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变化, 以及工业化所引发的城市化的社会变化过程、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接纳、对生活采用新态度等;它也含有一定的福利意义, 即发展带来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升、住房条件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不过, 在几乎所有的含义解释中, 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最为频繁, 发展就是指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要想对“发展”一词的含义给予真正解读, 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扭曲发展。

1、扭曲发展

所谓“扭曲发展”, 在米奇利那里可以笼统地概括为经济的发展并未带来相应程度地社会发展, 社会取得了某种进步, 但针对所有人的社会福利目标并未实现。“当今发展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就是经济富裕环境中贫困现象的持续存在。”[1]当今社会, 扭曲发展问题广泛存在, 因扭曲发展而造成的紧迫社会问题也正日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第三世界。他们的问题不是缺乏经济发展, 而是如何才能使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如何才能保障经济进步促使整体民众受益。

与我国目前的经济飞速发展相比, 我国社会进步的缓慢和滞后, 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正是扭曲发展的现实表现。解决扭曲发展问题, 需要采取既能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又能保证社会发展得到优先考虑的措施。幸运的是, 现在人们似乎普遍开始重新认识, 需要通过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来解决经济与社会目标的脱节问题。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 社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需要政府、社区和个人采取协同行动, 普遍性的社会需求只有通过直接针对福利问题的务实政策和项目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2、社会发展

在米奇利看来, 社会发展途径通过独特方式使经济和社会目标协调统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宏观视角, 其关注的焦点是社区与社会, 强调有计划的干预, 提倡动态的、以变化为导向的方法, 社会发展能包容多种因素, 顾及全民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它能使社会性干预手段和经济发展努力达成协调与平衡。社会发展能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发展对于提高生活标准的不可或缺性, 更关键的是它能积极地将经济发展导向与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因此米奇利将社会发展定义为:“与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一起协同促进人类福利的过程。”[2]

由上述定义可知, 社会发展是一个促进人类福利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既能普遍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活质量, 也能解决扭曲发展问题。对于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繁荣与匮乏共存状况, 唯有通过融合经济与社会目标的途径才能得到解决。相反, 如果社会措施的运作独立于经济性解决方案, 则普遍贫困与少数富裕共存的现象就无法解决。

二、人口老龄化状况

本文主要关注当前我国老年社会福利体系发展与完善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 人口老龄化现状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且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到2020年, 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正逐步显现, 养老保障负担也愈加沉重, 而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数量大、增长快、未富先老等特点。[3]同时老年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 而面对随着家庭的小型化趋势和人口流动趋势的发展, 家庭空间上的分离, 使得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伦理规范面临挑战。

(二)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表现

1、老年社会福利覆盖面小,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在社会福利方面资金投入少, 是导致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资金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再加之资金管理不善与相应政策措施的缺乏, 导致资金严重短缺, 这从根本上阻碍了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之相对应, 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的保障面相对较小, 服务项目偏少, 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严重不足。保障制度惠及主体是城镇各类就业人员, 且仅仅覆盖城镇职工的55%, 从未工作和其他的城市老年人基本上依靠家庭养老, 其中女性和高龄老人问题尤为突出。而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 基本只能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

2、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且专业化水平低

我国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高龄老人与养老床位的比例也存在严重倒挂,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是一项需要较高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 接受过正规的岗前训练, 但我国却缺乏这种意识, 只是简单地把服务工作看作单纯的体力工作, 有的单位甚至向社会招募临时工, 不经培训直接上岗。总体来看,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队伍的素质较低, 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 并且业内也缺乏统一的职务培训制度和相应的资格证照制度。

3、老年福利事业主要由国家承担, 社会化程度低

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国家——集体包办体制发展而来, 举办老年福利事业的社会力量较小, 社会化程度低。这使得社会资本不能得到充分挖掘和运用, 造成老年福利事业资金不足, 发展缓慢。同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这一状况不仅加重了政府负担, 而且导致我国养老社会化和老年人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步伐缓慢, 难以调动民间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且没有为其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对我国老年社会福利的意义

社会福利政策作为社会福利总体研究的一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将社会福利所追求的政治上和道德上的目标与理想整合为可操作的行动原则和路线, 贯彻到实践中, 以引起现实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就是试图协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像一个铜板的两面, 没有经济发展就谈不上社会进步, 同时如果缺乏民众整体社会福利的改善, 经济发展也毫无意义。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就是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老年人口的持续、快速增加,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更加复杂, 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是我们无法逾越的话题。而发展型社会政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制定老年社会福利政策要从比较长期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当前, 我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事实就是把其当做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具, 我们的社会政策总是处于一种穷于应付不断滋生的社会问题的应急状态。这实质上是把今天的问题推向未来, 进而又导致未来解决这些问题要付出更大代价的后果。

其次, 老年社会福利政策应充分调动和运用专业机构及社会与民间的力量。这样不仅能切实减轻政府的负担, 而且能促进与老年社会服务相关专业和产业的发展, 真正解决我国养老社会化问题的同时又增加就业。长远来看, 社会力量与民间机构的发展与完善也会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促进养老机制的充分社会化, 同时也是社会稳定与控制实现的重要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这迫切需要相应的社会福利政策, 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为我国当前社会福利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尤其是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养老社会化已经迫在眉睫, 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已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阐述, 对我国当前老年社会福利发展的现状的探析, 分析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对我国老年社会福利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人口老龄化,养老社会化

参考文献

[1][2] (美) 詹姆斯米奇利著, 苗正民译, 社会发展——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发展观[M], 格致出版社, 2009年3月, 第一版.

篇4: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该年报显示,从2011年4月2日到12月31日的274天里,免费午餐基金接受捐款6万多笔,募集善款逾1833万,平均每天募集善款6.5万元,相当于每眨一下眼睛就募集2份午餐。通过募集到的善款,让1.5万余名孩子获得免费午餐,平均每天新增55名。

从年报中可以看出,免费午餐基金2011年实际总支出346.79万元,其中学校拨款310.9万元,覆盖14个省份,129所学校,平均每个学校款项执行2.2个月;学校执行成本99579.5元;筹资费用85216.6元;管理费用173396.27元。

年报还对免费午餐具体如何监督学校善款使用作出公示,如对所有免费午餐学校两个月拨付一次款项,包含配套设施、午餐、运营成本,按平均计算,一般一个学生一天一份午餐费的成本在3元内进行控制。通过这种定期拨款的形式,监督学校对善款的使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和透明,降低善款风险;要求每所免费午餐学校开通本学校微博,在学校收到款项、采购物品、每日开餐等发生收支的时候,都要通过微博公开收支行为和开餐情况;每一所免费午餐学校都有一位志愿者与该学校对接,志愿者除了辅助学校申请,联系学校之外,还要查看和监督学校每天的微博更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此外,免费午餐基金还组建了一支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稽核团队,针对志愿者或捐赠人反映的各学校情况和问题,对相关学校进行不定期走访,核查善款使用情况,已出具多份调查报告。

免费午餐行动发起人邓飞表示,当天发布的仅是免费午餐行动主要平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的年度报告,免费午餐行动其他平台:都市快报免费午餐项目(设在杭州慈善会)、黔中早报免费午餐项目(设在贵州青基会)、江淮晨报免费午餐项目、云南信息报免费午餐项目、湖南尊品免费午餐项目5个平台参与了募款;因此,其他各平台免费午餐项目收支情况,以各平台的年报为准。

他表示,这个报告也代表着免费午餐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领域所作出探索,免费午餐愿意做这个先行者,愿意做民主的试验田,通过公平、透明和接受监督来提升公益事业公信力。

背景资料

1问:如何看待国家160亿元营养改善计划?

答:我们赞赏国家每年160亿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这一举措将深刻有力地改善乡村儿童营养困境。

中国乡村儿童因为乡村教育条件的变化,面临普遍的午餐饥饿问题,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国家投入资金解决,保护儿童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尽之职责。

国家政策的投入,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除免费午餐的行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广西柳州市、南宁市、中央电视台、爱心纳雍等多方做过探索、尝试和报道呼吁。

2问:如何看待一些地区得到国家补助之后,没有提供正餐而是配发牛奶面包?

答:我们注意到云南、陕西、贵州等一些地区教育部门没有给儿童提供正餐,而是集中采购和分发牛奶面包,出现了一些不良状况,引起不好的影响。

在免费午餐项目学校实地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地政府在获得国家补助时存在一些问题:一、当地政府不知道如何操作正餐供应,索性外包;二、当地政府过于贫困,无力配套食堂等执行正餐供应,不得不外包采购食品;三、当地官员试图从中渔利,故设法抵制正餐,坚持采购。

不管何种原因,乡村食品外包将有巨大安全隐患——乡村无工矿企业食堂借用,必是外来食品输进。首先涉及到供货商盈利问题,商人必从孩子嘴里抠食,冲突无法调和,矛盾必然累积。食品输入因为运输、保管等链条拉长,食品安全可能性增加。事实上,很多食品均在期间变质。

我们坚持认为乡村儿童普遍遭遇午餐饥饿,给他们提供一份有有油有盐的正餐,而不是一份零食,更不是被证明具有安全隐患的牛奶面包。

3问:免费午餐下一步做什么?

答:因为外在条件的变化和广大捐款人的要求,免费午餐项目将执行如下调整:

1、新申请学校,凡是使用国家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用于乳品面包等辅食营养补助的学校,免费午餐基金不予项目合作。

2、免费午餐基金项目资助学校,全校教职工均纳入我们资助范围。校长、厨工、采购员必须和学生共同食用免费午餐,其他教职工自愿。

3、现有项目学校如已在发放奶制品,应以免费午餐基金官方名义与学校、教育局甚至政府沟通建议不使用奶制品,如回绝,则全校退出,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责任纠缠不清。

4、现有项目学校如已使用国家3元,虽未做正餐,但并未有奶制品,则按协议履行拨款(即全额拨付学校所有学生餐费,继续午餐),到期不续。

5、现有项目学校如使用国家3元,用做正餐,则免费午餐基金补充学前班、厨师、老师以及相关配套资金。

6、地区全职负责人如发现项目学校使用国家3元却未做正餐,应及时反馈,免费午餐基金应尽力与学校、教育局乃至地方政府沟通,争取能够将3元用于正餐。

7、免费午餐将继续募集资金,转入国家没有覆盖的其他更多县区,帮助该地乡村饥饿儿童,为国家的普及进入做好铺垫准备、

4问:免费午餐在一些县获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免费午餐相继和湖南新晃县、湖北鹤峰县取得合作,并良好运行一年,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基层官员等广泛肯定。我们在该两县均形成一整套模式,被3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写进建议案,建议国家其他678个县推广。我们也很乐意为国家营养改善项目提供参考,国家项目完全也可以执行良好。

一、将资金和午餐执行权交给每一个学校,项目下沉到基层。二、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建厨房,大学校大厨房,小学校小厨房,确保安全、卫生即可,村小不必强令有较大就餐区,教室可吃饭。就地取材做午餐,尽量多利用当地食材,保证安全、新鲜、营养而无公害。三、动员和组织家长、村民、村委会等乡村资源对接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提供各类配合帮助和账务监督。四、政府相关部门合力民间组织对学校进行一系列制度性管控,各司其责,确保公开、透明和易于监督。五、积极利用新技术,譬如智能手机、微博、记账软件等增加各学校信息披露能力,确保午餐执行置于民众视野之内。

5问:免费午餐一周年了,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如何?

截止3月31日,免费午餐基金共筹集善款24107266.25元,开餐学校137所,享受免费午餐学生16678人。

篇5: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式。下面的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是由

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寒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寒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

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但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啊。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三:实习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我们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不能够这样下去了,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够让他们快乐的生活下去。我已经是这样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进步。这次实习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实习,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6: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下午我们和孩子们玩起了小学或幼儿园才玩起的游戏,他们都很开心。傍晚我们要走的时候,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出来送我们,和我们说“再见。”

回家后,我认为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着社会上许许多多好心人的关心和照顾,还有些好心人领养他们,他们又是幸运的。我们同学中有一些已经为人父母,有些结婚了还未育有孩子,有些还是未婚,状态不同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触。为人父母的同学们觉得他们是那么听话那么可爱;结婚还未育的同学们觉得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是要优生优育,要勇于承担父母的责任。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留在老师们和同学们心中的回忆不会消失,同学们也觉得关爱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今后可以经常开展。

2017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篇3

实践时间:xxxx年6月8日-----xxxx年6月21日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 社会实践报告: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 大学生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 福利院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 老人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 暑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 福利院社会实践心得总结

★ 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福利院实践报告

★ 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篇7: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人:XXX

实践时间:XXX

时间地点:XXX 在去福利院之前,我们计划好要买些东西给爷爷奶奶,想了想,觉得买些实用的东西给他们比较好,所以我们决定买毛巾和肥皂。我和其他两个同学去XXX了毛巾和肥皂。

我们就计划好要给福利院里的爷爷奶奶包饺子吃,所以一早我们就从学校出发,到了张府园附近的菜场,我负责买菜,一位非常热情的阿姨一直帮助我们,这个阿姨本来买完菜要回家了,但是看到我们很多东西不懂,又怕我们是学生不会买东西,所以又是帮我找菜场,又是帮我还价,真是非常热心。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别人的帮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人需要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使自己的团队取得成功。这个阿姨的热心帮助使我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的困难减少了不少。

到了福利院里,爷爷奶奶们看见我们来拜访他们也是非常高兴。虽然我们没干什么事情,但是爷爷奶奶看见我们这些年轻的面孔,仿佛自己的身体里也注入了青春,非常开心。我和史祎、施雨给一个老奶奶唱了豫剧,虽然我不会唱、也不会说河南话,但是为了让奶奶高兴,还是唱了《花木兰》。我和组里的其他同学还包了饺子。中午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吃了我们包的饺子。

篇8:社会福利和福利经济学

《述评》一书作了许多初创性的工作。首先,这种初创性反映在该书的后三章,它的特点是相对国内读者来说其内容较新。其次,这种初创性表现为直接讨论了福利经济学和西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有关问题。比如,在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模式的选择问题上,福利经济学把消费者主权看作是计划经济的目标或出发点,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福利标准。柏格森指出,运用市场竞争模式时,中央计划当局应加强工资和价格的控制调节,还“可以采用某种赋税和津贴制度,借以表达出计划当局的偏好尺度和消费者的偏好尺度的差异。”另外,庇古曾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非等价性,历史上曾存在非社会主义的计劃经济,不能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标志(第130页)。还如在收入分配方面,熊彼特曾指出,社会主义不一定是平均主义,解决社会主义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就要放弃收入绝对平均的原则。凡此,都是使人感兴趣的。

《述评》一书的另一初创性是,对福利经济学中哪方面的内容可供我们借鉴作了有益的提示,如对关于内部经济和不经济、外部经济和不经济的某些分析,就作出这样的提示。自马歇尔提出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思想、庇古加以发展提出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比较分析以来,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问题一直是福利经济学主要考察的问题,因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过程有时会对社会福利带来损害,如环境污染等。私人厂家的成本项目并不包括这部分社会成本,而且市场价格往往不能表现这种社会成本,在这方面市场机制对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存在着局限性。社会成本的变化不能“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反映出来……不反映在价格的变化上。……因此,在福利经济学家看来,这种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使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外部影响范围愈广,市场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就愈小。”(第206页)该书中的相对福利学说部分和有关国民福利尺度的讨论也指出了以市场价值表现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指标并不能真正衡量社会福利的大小,绝对地、唯一地以国民生产总值为经济增长目标并不一定符合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该书作者对这些内容的参考借鉴意义的提示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为一本专著,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西方福利经济学进行评价时,该书思想上就还过于保守,没有取得应有的理论上的突破,仅仅停留于传统形式的批判上,而且这方面的文字篇幅过多,内容重复。另外,对怎样参考、借鉴西方福利经济学这个问题,该书也缺乏整体性的设想和认识,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同样存在着社会福利问题。我想,经济改革的目标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一致的,但是无可否认增加企业的独立性和扩大自主权、以及经济成份的增多、市场调节范围的扩大,一方面会有利于生产和社会福利的增进,另一方面也会产生私人经济、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一项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之前,不仅要实行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研究,而且也要进行社会福利或社会效益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所谓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际上就是在社会福利原则下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调节的手段既可以是指令性计划、也可以是指导性计划、也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形式的多样性并不改变社会福利问题的“计划性”这样一个实质内含。因此,我们期待着有人能继此书之后,专门写作一部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

篇9:南山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2011级文学院1班 蔡广进 学号 2011071163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制定了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能从其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并从中汲取社会的思考,促进自身的思想进步。

本次南山福利院之行的目的:一是给老人们送去快乐和温暖;二是通过走入社会,使我们大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社会经验;三是培养我们的爱心、热心和善心。

我们小组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到往返联系福利院负责人,我们付出了很多,经过不怕麻烦的重复再重复,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活动计划,熟悉了路线,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小组参加该活动的17名同学在深大北门地铁站集合完毕。我们满怀激动地前往南山福利院进行公益劳动。

进入南山福利院,在领导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学对墙壁、院落、窗户等进行了认真、彻底地打扫;有的同学与老人们亲切、热情地聊天,给老人们送上一份温馨和幸福;还有的同学搀扶老人下床走路„„个个都很认真的学着、干着。一些老人对我们赞不绝口。夸赞我们深圳大学的学生真不错!听到这样的称赞,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下午五点左右,活动结束了,我们和老人们一一道别,有的老人说:你们还要再来呀!我当时就被这句话感动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人近距离的接触,尽我最大的能力把快乐与温暖送给了他们,我真的很高兴;作为该活动的一员,活动这么成功,这么有意义,我真的很欣慰。我从中学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关心照顾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老年人历经风吹雨打,千辛万苦地培养出下一代,现在我们理所应当去关心照顾他们。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和他们拉拉家常,倾听他们的诉说,他们会感到很高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我们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其次,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的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劳动。参加公益劳动,对于培养我们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些人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做什么事都讲钱,一切向钱

看。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浮夸虚荣等等丑陋现象,对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思想行为上的严重腐蚀。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领悟其中的精神,坚决抵制这些不良的思想。

此次南山福利院义务劳动作为一次公益劳动,我们毫不嫌脏,踏实、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并且没有发生打闹情况。这体现了我们尊重公益劳动、热爱公益劳动的态度,体现了我们作为深圳大学的学生的良好素质。

第三,我们17名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从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无穷,个人力量微小。试想,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墙壁都擦得一尘不染,把楼道的垃圾全部清扫,把每间屋子的地都擦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17名同学通过团结合作就做到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我们大学生将来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单位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接受并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从现在起,我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懂得通过团队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工作上作出最优秀的成绩,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我体会到了社会实践对于个人的无尽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社会实践让我们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统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发挥出了它的价值,完成了知识的真正使命,我们才能修补自身知识的欠缺!责任和使命不仅使我们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我们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篇10:老人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制定了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能从其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并从中汲取社会的思考,促进自身的思想进步。

本次南山福利院之行的目的:一是给老人们送去快乐和温暖;二是通过走入社会,使我们大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社会经验;三是培养我们的爱心、热心和善心。

我们小组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到往返联系福利院负责人,我们付出了很多,经过不怕麻烦的重复再重复,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活动计划,熟悉了路线,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小组参加该活动的17名同学在深大北门地铁站集合完毕。我们满怀激动地前往南山福利院进行公益劳动。

进入南山福利院,在领导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学对墙壁、院落、窗户等进行了认真、彻底地打扫;有的同学与老人们亲切、热情地聊天,给老人们送上一份温馨和幸福;还有的同学搀扶老人下床走路„„个个都很认真的学着、干着。一些老人对我们赞不绝口。夸赞我们深圳大学的学生真不错!听到这样的称赞,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下午五点左右,活动结束了,我们和老人们一一道别,有的老人说:你们还要再来呀!我当时就被这句话感动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人近距离的接触,尽我最大的能力把快乐与温暖送给了他们,我真的很高兴;作为该活动的一员,活动这么成功,这么有意义,我真的很欣慰。

我从中学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关心照顾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老年人历经风吹雨打,千辛万苦地培养出下一代,现在我们理所应当去关心照顾他们。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和他们拉拉家常,倾听他们的诉说,他们会感到很高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我们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其次,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的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劳动。参加公益劳动,对于培养我们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些人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做什么事都讲钱,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浮夸虚荣等等丑陋现象,对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思想行为上的严重腐蚀。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领悟其中的精神,坚决抵制这些不良的思想。

此次南山福利院义务劳动作为一次公益劳动,我们毫不嫌脏,踏实、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并且没有发生打闹情况。这体现了我们尊重公益劳动、热爱公益劳动的态度,体现了我们作为深圳大学的学生的良好素质。

第三,我们17名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从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无穷,个人力量微小。试想,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墙壁都擦得一尘不染,把楼道的垃圾全部清扫,把每间屋子的地都擦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17名同学通过团结合作就做到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我们大学生将来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单位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接受并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从现在起,我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懂得通过团队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工作上作出最优秀的成绩,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我体会到了社会实践对于个人的无尽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社会实践让我们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统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发挥出了它的价值,完成了知识的真正使命,我们才能修补自身知识的欠缺!责任和使命不仅使我们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我们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最后,总结这次南山福利院公益劳动的社会实践,我觉得,虽然它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浅的社会实践。虽然我们创造的社会效益难以用用金钱来衡量,但其对我们的影响和锻炼是难以计数的。可以说,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又是巨大的。它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因为它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深入社会了解生活。

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05-30

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05-16

福利院行范文05-16

福利院简报范文05-19

福利院简介范文05-19

福利院总结范文05-19

福利院慰问范文05-19

福利院感悟范文05-19

福利院社工范文05-19

慰问福利院范文05-21

上一篇:案例分析4、工作环境高温导致职业病案例分析下一篇:学生组织证明考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