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2024-05-16

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精选9篇)

篇1: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也到了,在这个假期我一定要过个充实,满意的假期。于是我跟随小队进行了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素质。想通过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得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我的社会实践单位是xx儿童福利院。工作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促进民族团结,关爱哪些孩子们,工作内容是给孩子们上课,指导他们上晚自习,给他们安排各种活动让他们开心,我的工作内容还有一项对社会,对福利院得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进行一次调研。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尽能力满足我们的需要。

我们住在福利院,被褥床单被单等都是他们提供的,他们能做到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次实践,我们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又增进了不少,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样,大家能够互帮互助,干什么都没有任何怨言,大家表现的都那么积极,及时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够坚持下来。

社会实践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步入,社会而做贡献的,这也是一中投入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加深我也社会阶层人的感情,拉开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社会实践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得到了体现,为了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社会实践培养了我,锻炼了我。社会实践成为了我们大学生锻炼自己的大舞台,在这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我们尽情的发展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思维。

社会实践是一个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帮助自己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我们这一群充满理想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向这真真的得大舞台,发展我们得抱负与智慧。虽然我们在这里的时间不长,但是这里得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我们,我们也舍不得离开这些孩子,这次实践虽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美好的记忆,我将会永远铭记。用大家留个自己的精华来塑造美好的人生,来勾画自己的蓝图。可爱的孩子们我永远与你们同在,幸福的彼岸永远向你们招手。

篇2: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2016【3】

不同于原来在社区里参加的活动,也不同于在博物馆中参加的工作,这次社会实践的工作岗位是会接触到社会中不常接触的群体,所以我很期待!

这次的实践岗位是通过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招聘会上获得的。当初在考虑这个岗位时,除了想体验不一样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环境外,我自己本身也十分喜欢小孩子,想在短暂的社会实践中多接触自己喜爱的事物,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应聘的实践基地是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实践时间是3月2号到3月4号,分属于儿童福利院教育康复科实验二班,工作岗位是教学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协助老师管理学生以及辅导小朋友学习等。

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深切体验了当老师的感觉。初来班级时,我惊喜的发现这里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热情,当得知他们平时很少见到外来人士时,也略感心酸。实践第一天,由于要熟悉院内各个方面的情况,到达班级烦的时间稍晚,一进教室便见孩子们在认真地写字,每个人都紧紧抓住手中的铅笔,一笔一划地在自己的写字本上书写。当他们抬头看到我,便咧开大嘴巴露出缺口的大门牙,大大方方地冲我叫姐姐好,瞬间便感到内心有一股暖流经过。在实践的几天当中,我当然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也是有一些困难存在。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而且教师人数较少,班级大多为九岁和十岁的小朋友,管理难度稍微有些大。在他们自由活动时间里,常常要兼顾好几个小朋友,有时候自己跑的气喘吁吁也没有办法全部管理到,不免也为小朋友的安全担忧,毕竟他们的年纪不算很大,正处于成长期,强烈的好奇心也许会带来一定的危险。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很短,但我也收获良多。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照顾小朋友,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交流。我也成长了,真正的体会到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接触到平常接触不到的事情,这是一次社会实践的意义远远大过于以往的实践活动。

1.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016

2.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3.2016幼儿园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4.20高一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5.2016年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6.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范文2016

篇3: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一个月的社会实践, 就这样一晃而过, 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 而这些知识将让我终生受用。在这一个多月里, 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当客人来时及时的给客人倒红茶, 有时帮同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还有就是走一下配餐。在这过程中, 我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 初步了解了这个餐厅的工作中的一些相关流程, 拓展了我所学的相关知识。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个人发展方面来说, 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我们的领班的工作作风以及感到在工作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的知识对工作的重要, 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 遇到挫折时, 不妨以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 面对挫折。遇到挫折时应冷静分析, 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 找出受挫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 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 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 容忍挫折, 心怀坦荡, 情绪乐观, 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 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 以求身心轻松, 重新获取成功, 从而面向未来。在这里工作必须要正确表达领导意图, 正确地办事, 对客人来吃饭, 我们要礼貌用语, 言行要有所分寸, 字能达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做事的效率以及客人对餐厅服务的满意程度。另外有助于达到做事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涉及的方面很多, 简要地说, 就是:发文要准, 办事要稳, 情况要实, 主意要慎。而要做到这些, 必须态度认真, 踏实, 不能疏忽大意, 不能马虎潦草。对于这些高要求, 我还差得远, 但在这里实习后我学会和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一、待人要真诚

每天上班, 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同事以及陌生的客人。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 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安”或“早上好”, 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往往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 轻轻的一声问候, 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 也让他人感觉到了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 我就和领导们打成一片, 我想, 应该是我的真诚, 换取了领导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 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给我讲工作流程, 给我讲了好多, 增长了见识。

二、要善于沟通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 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 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 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三、要有热情和信心

其实, 不管在哪个行业, 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 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对待工作, 力求做好每个细节, 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 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 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四、要讲究条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 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 ”这是我们领班给我的忠告。其它的工作也一样, 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 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 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 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 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通过在职的一个多月里, 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 取长补短, 需心求教。相信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表现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职, 都会努力!这一次的社会实践使我明白;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 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 胸怀会当凌绝顶的状态,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 减少磨合期的碰撞, 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 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 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 驶向成功的彼岸。

摘要:在大学里学的不仅是知识, 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 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在工作的这一个月中, 既有收获的喜悦, 也有一些遗憾。也许是实习日子短和我并非是这相关专业的关系, 对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 只是在看人做, 听人讲如何做, 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 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实习, 加深了我对管理专业基本知识的了解, 懂得了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篇4: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该年报显示,从2011年4月2日到12月31日的274天里,免费午餐基金接受捐款6万多笔,募集善款逾1833万,平均每天募集善款6.5万元,相当于每眨一下眼睛就募集2份午餐。通过募集到的善款,让1.5万余名孩子获得免费午餐,平均每天新增55名。

从年报中可以看出,免费午餐基金2011年实际总支出346.79万元,其中学校拨款310.9万元,覆盖14个省份,129所学校,平均每个学校款项执行2.2个月;学校执行成本99579.5元;筹资费用85216.6元;管理费用173396.27元。

年报还对免费午餐具体如何监督学校善款使用作出公示,如对所有免费午餐学校两个月拨付一次款项,包含配套设施、午餐、运营成本,按平均计算,一般一个学生一天一份午餐费的成本在3元内进行控制。通过这种定期拨款的形式,监督学校对善款的使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和透明,降低善款风险;要求每所免费午餐学校开通本学校微博,在学校收到款项、采购物品、每日开餐等发生收支的时候,都要通过微博公开收支行为和开餐情况;每一所免费午餐学校都有一位志愿者与该学校对接,志愿者除了辅助学校申请,联系学校之外,还要查看和监督学校每天的微博更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此外,免费午餐基金还组建了一支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稽核团队,针对志愿者或捐赠人反映的各学校情况和问题,对相关学校进行不定期走访,核查善款使用情况,已出具多份调查报告。

免费午餐行动发起人邓飞表示,当天发布的仅是免费午餐行动主要平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的年度报告,免费午餐行动其他平台:都市快报免费午餐项目(设在杭州慈善会)、黔中早报免费午餐项目(设在贵州青基会)、江淮晨报免费午餐项目、云南信息报免费午餐项目、湖南尊品免费午餐项目5个平台参与了募款;因此,其他各平台免费午餐项目收支情况,以各平台的年报为准。

他表示,这个报告也代表着免费午餐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领域所作出探索,免费午餐愿意做这个先行者,愿意做民主的试验田,通过公平、透明和接受监督来提升公益事业公信力。

背景资料

1问:如何看待国家160亿元营养改善计划?

答:我们赞赏国家每年160亿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这一举措将深刻有力地改善乡村儿童营养困境。

中国乡村儿童因为乡村教育条件的变化,面临普遍的午餐饥饿问题,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国家投入资金解决,保护儿童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尽之职责。

国家政策的投入,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除免费午餐的行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广西柳州市、南宁市、中央电视台、爱心纳雍等多方做过探索、尝试和报道呼吁。

2问:如何看待一些地区得到国家补助之后,没有提供正餐而是配发牛奶面包?

答:我们注意到云南、陕西、贵州等一些地区教育部门没有给儿童提供正餐,而是集中采购和分发牛奶面包,出现了一些不良状况,引起不好的影响。

在免费午餐项目学校实地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地政府在获得国家补助时存在一些问题:一、当地政府不知道如何操作正餐供应,索性外包;二、当地政府过于贫困,无力配套食堂等执行正餐供应,不得不外包采购食品;三、当地官员试图从中渔利,故设法抵制正餐,坚持采购。

不管何种原因,乡村食品外包将有巨大安全隐患——乡村无工矿企业食堂借用,必是外来食品输进。首先涉及到供货商盈利问题,商人必从孩子嘴里抠食,冲突无法调和,矛盾必然累积。食品输入因为运输、保管等链条拉长,食品安全可能性增加。事实上,很多食品均在期间变质。

我们坚持认为乡村儿童普遍遭遇午餐饥饿,给他们提供一份有有油有盐的正餐,而不是一份零食,更不是被证明具有安全隐患的牛奶面包。

3问:免费午餐下一步做什么?

答:因为外在条件的变化和广大捐款人的要求,免费午餐项目将执行如下调整:

1、新申请学校,凡是使用国家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用于乳品面包等辅食营养补助的学校,免费午餐基金不予项目合作。

2、免费午餐基金项目资助学校,全校教职工均纳入我们资助范围。校长、厨工、采购员必须和学生共同食用免费午餐,其他教职工自愿。

3、现有项目学校如已在发放奶制品,应以免费午餐基金官方名义与学校、教育局甚至政府沟通建议不使用奶制品,如回绝,则全校退出,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责任纠缠不清。

4、现有项目学校如已使用国家3元,虽未做正餐,但并未有奶制品,则按协议履行拨款(即全额拨付学校所有学生餐费,继续午餐),到期不续。

5、现有项目学校如使用国家3元,用做正餐,则免费午餐基金补充学前班、厨师、老师以及相关配套资金。

6、地区全职负责人如发现项目学校使用国家3元却未做正餐,应及时反馈,免费午餐基金应尽力与学校、教育局乃至地方政府沟通,争取能够将3元用于正餐。

7、免费午餐将继续募集资金,转入国家没有覆盖的其他更多县区,帮助该地乡村饥饿儿童,为国家的普及进入做好铺垫准备、

4问:免费午餐在一些县获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免费午餐相继和湖南新晃县、湖北鹤峰县取得合作,并良好运行一年,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基层官员等广泛肯定。我们在该两县均形成一整套模式,被3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写进建议案,建议国家其他678个县推广。我们也很乐意为国家营养改善项目提供参考,国家项目完全也可以执行良好。

一、将资金和午餐执行权交给每一个学校,项目下沉到基层。二、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建厨房,大学校大厨房,小学校小厨房,确保安全、卫生即可,村小不必强令有较大就餐区,教室可吃饭。就地取材做午餐,尽量多利用当地食材,保证安全、新鲜、营养而无公害。三、动员和组织家长、村民、村委会等乡村资源对接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提供各类配合帮助和账务监督。四、政府相关部门合力民间组织对学校进行一系列制度性管控,各司其责,确保公开、透明和易于监督。五、积极利用新技术,譬如智能手机、微博、记账软件等增加各学校信息披露能力,确保午餐执行置于民众视野之内。

5问:免费午餐一周年了,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如何?

截止3月31日,免费午餐基金共筹集善款24107266.25元,开餐学校137所,享受免费午餐学生16678人。

篇5: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主题:社会福利院义务工作 社会实践参与者:我

社会实践时间;20**.**.**-20**.**.** 社会实践地点:****市**县社会福利院

利用寒假在家的机会,我志愿到县福利院做了为期七天的义工,感觉很好,因为认真对待一件事情,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获得很多快乐。爱心,是美的化身。因为它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更加美丽:爱使人感到温暖,使人得到光明,使人更有力量去面对苦难。

县福利院是1994年建立,到1997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的。虽然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院内的设施较齐全,四处可见的石凳、石桌、健身设备,还有供观赏的假山,随处挂满红灯笼的树木,环境优美怡人。福利院的建筑规模较小,仅有三栋建筑,一栋办公楼,两栋宿舍楼。室内硬件设施较齐全,室内配有电视机,每间房住两位老人,地方宽敞。房外还有若干椅子,老人们可坐在那聊天,看报。听廖院长介绍说院里目前收留有一百多位孤寡老人,大多数子女不在身边,生活较为冷清。还记得我刚到福利院时,恰巧碰上一位姓张的爷爷在读报,其他在旁的爷爷、奶奶们时不时地笑出声来。县福利院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的宗旨,给老人们创建了另一个家,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对他们的爱与关怀。

跟**院长沟通后,我的工作基本定下来——打扫卫生。在员工阿姨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擦玻璃、擦窗台、扫地、拖地等工作,之后我又跟随员工阿姨到厨房清洗餐具以备午饭使用。忙完这些。我便好奇地跑上二楼,就在二楼转角处第二间房门前,独自坐着一位老奶奶。我主动过去向她问好,然后同她聊起天来。在闲聊中得知,这位奶奶姓李,家住在镇上,因家里孩子生意太忙无法顾及到九十高龄的自己,才搬来福利院住的。又因自己刚来不久,眼睛又不太好使,加上近来天天下雨,气候较冷,想出去走走也没办法,只好在门前坐着。对于这一百多位老人来说,福利院的规模挺大的。但是,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有很多老人行动不便,只能躺在床上,所以有时院子里很冷清。每天做完工作后,我就迅速跑上二楼,陪李奶奶聊天抑或是听李奶奶讲故事。在交谈与倾听中,领悟时光赋予我们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敬畏,活着而感动。

当然,除了陪李奶奶聊天外,我还给隔壁楼层的张爷爷读报,讲解有关新闻信息。同时,我还有幸听张爷爷讲述我县民俗文化,比如壮锦、炮龙节等。炮龙节是从乾清时期留传下来的现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喻为“东方狂欢节”。近年来,我县的炮龙节吸引了众多海外游客,他们纷纷到我县观看。而今年的炮龙节恰好是2月2日,张爷爷看我一脸兴奋样,笑着说:“看样子,小谢你应该看过不少炮龙节吧?”。我顿时涨红了脸,长这般大还真没到过炮龙现场,只因我受不了那刺鼻的烟味。不过,今年的“百龙舞**”炮龙节,我一定会到现场观看。五千万人的狂欢夜,虽说天公不作美,下着朦朦细雨,可**人的热情高涨,涌动的人群,热闹的鞭炮声、锣鼓声,浓烈的炮烟味,在这喜庆祥和的节日里,我们为来年祈福,我们为节日狂欢。

2月3日,是我做义工的最后一天,那天上午,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便迫不及待地去找张爷爷,将昨晚我的所见所问所感向他倾诉。时间过得好快,吃过午饭后,我的义工生涯该告一段落了。在这期间,我接触到很多人,当然和他们相处时间最多的要数李奶奶、张爷爷,还有员工阿姨了。李奶奶天性善良,热爱生活,喜欢亲近大自然,在她身上还有一颗未泯的童心让人觉得很和善、很好相处;张爷爷心系国事,待人真诚,为人憨厚,思想前卫,同他聊天,比较轻松自在,有很多共同话题;员工阿姨善良朴实、心细,照顾老人无微不至,尤其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方面很了解。

其实,同老人交谈是一种阅读,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阅读到他们的人生,一本本厚重的人生之书,同样是丰富的经验,却是不一样的经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聆听其中的静谧与安详。他们经历了太多的人世间的聚散离合,看惯了世事的变迁。他们不再为花落而悲,花开而喜,不再为月圆而感、月缺而叹。因为岁月的流逝,带走了往日的激情。他们平静地看日升日落,安详地面对匆匆时间。他们只是在细细地体会着生活的真味,他们只是在品味着生活的咖啡,他们只是逍遥地将陈年佳酿自斟自饮,体会生命的真谛,品味生活的滋味。而今李奶奶的安详的姿态仍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每次翻开手机相册看到她的相片我总会沉浸很久。虽然老人的话常常支离片语,啰嗦重复,甚至语不达意,但是如果你耐心地倾听,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更会是一次巨大收获的旅程。

从这次在福利院做义工的社会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领悟很多人生哲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我很感慨。同时,在做义工期间,我也有相对性的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帮爷爷奶奶他们按摩,帮助他们消除失眠的困扰。总之,很感谢县福利院给予我这次做义工的机会,感谢学院教会我的知识,让我在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篇二

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寒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寒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2.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啊。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三:实习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

篇6: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式。下面的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是由

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寒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寒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

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但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啊。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三:实习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我们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不能够这样下去了,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够让他们快乐的生活下去。我已经是这样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进步。这次实习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实习,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7: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下午我们和孩子们玩起了小学或幼儿园才玩起的游戏,他们都很开心。傍晚我们要走的时候,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出来送我们,和我们说“再见。”

回家后,我认为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着社会上许许多多好心人的关心和照顾,还有些好心人领养他们,他们又是幸运的。我们同学中有一些已经为人父母,有些结婚了还未育有孩子,有些还是未婚,状态不同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触。为人父母的同学们觉得他们是那么听话那么可爱;结婚还未育的同学们觉得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是要优生优育,要勇于承担父母的责任。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留在老师们和同学们心中的回忆不会消失,同学们也觉得关爱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今后可以经常开展。

2017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篇3

实践时间:xxxx年6月8日-----xxxx年6月21日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 社会实践报告: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 大学生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 福利院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 老人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 暑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 福利院社会实践心得总结

★ 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福利院实践报告

★ 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篇8:寒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一、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

(一) 产生背景与主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社会风险和问题, 使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面临严峻考验。在此情况下, 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学者, 如:吉登斯、米奇利等人, 开始对福利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反思与重构, 并对社会政策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提出社会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基础上, 促进经济发展。他们尤其注重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进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和社会危机。这些学者提出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第三条道路”、新福利主义等思想对当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下备受关注和争论的“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就是他们的政策主张。

(二) 发展的内涵

“发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发展主要是指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变化, 以及工业化所引发的城市化的社会变化过程、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接纳、对生活采用新态度等;它也含有一定的福利意义, 即发展带来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升、住房条件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不过, 在几乎所有的含义解释中, 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最为频繁, 发展就是指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要想对“发展”一词的含义给予真正解读, 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扭曲发展。

1、扭曲发展

所谓“扭曲发展”, 在米奇利那里可以笼统地概括为经济的发展并未带来相应程度地社会发展, 社会取得了某种进步, 但针对所有人的社会福利目标并未实现。“当今发展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就是经济富裕环境中贫困现象的持续存在。”[1]当今社会, 扭曲发展问题广泛存在, 因扭曲发展而造成的紧迫社会问题也正日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第三世界。他们的问题不是缺乏经济发展, 而是如何才能使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如何才能保障经济进步促使整体民众受益。

与我国目前的经济飞速发展相比, 我国社会进步的缓慢和滞后, 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正是扭曲发展的现实表现。解决扭曲发展问题, 需要采取既能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又能保证社会发展得到优先考虑的措施。幸运的是, 现在人们似乎普遍开始重新认识, 需要通过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来解决经济与社会目标的脱节问题。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 社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需要政府、社区和个人采取协同行动, 普遍性的社会需求只有通过直接针对福利问题的务实政策和项目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2、社会发展

在米奇利看来, 社会发展途径通过独特方式使经济和社会目标协调统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宏观视角, 其关注的焦点是社区与社会, 强调有计划的干预, 提倡动态的、以变化为导向的方法, 社会发展能包容多种因素, 顾及全民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它能使社会性干预手段和经济发展努力达成协调与平衡。社会发展能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发展对于提高生活标准的不可或缺性, 更关键的是它能积极地将经济发展导向与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因此米奇利将社会发展定义为:“与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一起协同促进人类福利的过程。”[2]

由上述定义可知, 社会发展是一个促进人类福利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既能普遍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活质量, 也能解决扭曲发展问题。对于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繁荣与匮乏共存状况, 唯有通过融合经济与社会目标的途径才能得到解决。相反, 如果社会措施的运作独立于经济性解决方案, 则普遍贫困与少数富裕共存的现象就无法解决。

二、人口老龄化状况

本文主要关注当前我国老年社会福利体系发展与完善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 人口老龄化现状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且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到2020年, 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正逐步显现, 养老保障负担也愈加沉重, 而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数量大、增长快、未富先老等特点。[3]同时老年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 而面对随着家庭的小型化趋势和人口流动趋势的发展, 家庭空间上的分离, 使得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伦理规范面临挑战。

(二)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表现

1、老年社会福利覆盖面小,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在社会福利方面资金投入少, 是导致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资金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再加之资金管理不善与相应政策措施的缺乏, 导致资金严重短缺, 这从根本上阻碍了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之相对应, 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的保障面相对较小, 服务项目偏少, 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严重不足。保障制度惠及主体是城镇各类就业人员, 且仅仅覆盖城镇职工的55%, 从未工作和其他的城市老年人基本上依靠家庭养老, 其中女性和高龄老人问题尤为突出。而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 基本只能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

2、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且专业化水平低

我国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高龄老人与养老床位的比例也存在严重倒挂,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是一项需要较高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 接受过正规的岗前训练, 但我国却缺乏这种意识, 只是简单地把服务工作看作单纯的体力工作, 有的单位甚至向社会招募临时工, 不经培训直接上岗。总体来看,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队伍的素质较低, 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 并且业内也缺乏统一的职务培训制度和相应的资格证照制度。

3、老年福利事业主要由国家承担, 社会化程度低

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国家——集体包办体制发展而来, 举办老年福利事业的社会力量较小, 社会化程度低。这使得社会资本不能得到充分挖掘和运用, 造成老年福利事业资金不足, 发展缓慢。同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这一状况不仅加重了政府负担, 而且导致我国养老社会化和老年人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步伐缓慢, 难以调动民间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且没有为其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对我国老年社会福利的意义

社会福利政策作为社会福利总体研究的一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将社会福利所追求的政治上和道德上的目标与理想整合为可操作的行动原则和路线, 贯彻到实践中, 以引起现实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就是试图协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像一个铜板的两面, 没有经济发展就谈不上社会进步, 同时如果缺乏民众整体社会福利的改善, 经济发展也毫无意义。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就是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老年人口的持续、快速增加,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更加复杂, 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制度是我们无法逾越的话题。而发展型社会政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制定老年社会福利政策要从比较长期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当前, 我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事实就是把其当做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具, 我们的社会政策总是处于一种穷于应付不断滋生的社会问题的应急状态。这实质上是把今天的问题推向未来, 进而又导致未来解决这些问题要付出更大代价的后果。

其次, 老年社会福利政策应充分调动和运用专业机构及社会与民间的力量。这样不仅能切实减轻政府的负担, 而且能促进与老年社会服务相关专业和产业的发展, 真正解决我国养老社会化问题的同时又增加就业。长远来看, 社会力量与民间机构的发展与完善也会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促进养老机制的充分社会化, 同时也是社会稳定与控制实现的重要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这迫切需要相应的社会福利政策, 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为我国当前社会福利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尤其是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养老社会化已经迫在眉睫, 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已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阐述, 对我国当前老年社会福利发展的现状的探析, 分析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对我国老年社会福利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人口老龄化,养老社会化

参考文献

[1][2] (美) 詹姆斯米奇利著, 苗正民译, 社会发展——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发展观[M], 格致出版社, 2009年3月, 第一版.

篇9:社会福利和福利经济学

《述评》一书作了许多初创性的工作。首先,这种初创性反映在该书的后三章,它的特点是相对国内读者来说其内容较新。其次,这种初创性表现为直接讨论了福利经济学和西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有关问题。比如,在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模式的选择问题上,福利经济学把消费者主权看作是计划经济的目标或出发点,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福利标准。柏格森指出,运用市场竞争模式时,中央计划当局应加强工资和价格的控制调节,还“可以采用某种赋税和津贴制度,借以表达出计划当局的偏好尺度和消费者的偏好尺度的差异。”另外,庇古曾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非等价性,历史上曾存在非社会主义的计劃经济,不能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标志(第130页)。还如在收入分配方面,熊彼特曾指出,社会主义不一定是平均主义,解决社会主义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就要放弃收入绝对平均的原则。凡此,都是使人感兴趣的。

《述评》一书的另一初创性是,对福利经济学中哪方面的内容可供我们借鉴作了有益的提示,如对关于内部经济和不经济、外部经济和不经济的某些分析,就作出这样的提示。自马歇尔提出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思想、庇古加以发展提出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比较分析以来,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问题一直是福利经济学主要考察的问题,因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过程有时会对社会福利带来损害,如环境污染等。私人厂家的成本项目并不包括这部分社会成本,而且市场价格往往不能表现这种社会成本,在这方面市场机制对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存在着局限性。社会成本的变化不能“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反映出来……不反映在价格的变化上。……因此,在福利经济学家看来,这种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使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外部影响范围愈广,市场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就愈小。”(第206页)该书中的相对福利学说部分和有关国民福利尺度的讨论也指出了以市场价值表现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指标并不能真正衡量社会福利的大小,绝对地、唯一地以国民生产总值为经济增长目标并不一定符合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该书作者对这些内容的参考借鉴意义的提示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为一本专著,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西方福利经济学进行评价时,该书思想上就还过于保守,没有取得应有的理论上的突破,仅仅停留于传统形式的批判上,而且这方面的文字篇幅过多,内容重复。另外,对怎样参考、借鉴西方福利经济学这个问题,该书也缺乏整体性的设想和认识,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同样存在着社会福利问题。我想,经济改革的目标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一致的,但是无可否认增加企业的独立性和扩大自主权、以及经济成份的增多、市场调节范围的扩大,一方面会有利于生产和社会福利的增进,另一方面也会产生私人经济、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一项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之前,不仅要实行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研究,而且也要进行社会福利或社会效益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所谓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际上就是在社会福利原则下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调节的手段既可以是指令性计划、也可以是指导性计划、也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形式的多样性并不改变社会福利问题的“计划性”这样一个实质内含。因此,我们期待着有人能继此书之后,专门写作一部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

上一篇:手拉手心连心下一篇:市政协2005年度工作总结及2006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