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工作总结

2024-06-16

数学课程工作总结(共8篇)

篇1:数学课程工作总结

一、对该课程的理解: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课程结合计算科学的特点研究离散对象和相互关系,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为主要目标,在计算机科学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有广泛的应用。它是许多数学科目的统称。它的内容包括了数理逻辑、集合论、抽象代数、图论、排列组合、形式语言及自动机等。该门课概念较多、论性较强,定理比较多,学习起来难免有点枯燥乏味。同时也因为概念比较多所以课程连接比较混乱,概念不清,张冠李戴等问题屡屡出现。

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命题与联结词;命题公式及其赋值。这张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为后面打下基础。通过各种联结词将命题连接起来构成推理,从而可以判断其真假。

第二章主要是介绍命题逻辑等值演算。其中包括等值式;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联结词的完备集;可满足性问题与消解集。学习完了第一章的命题逻辑之后,就开始在此基础上扩充知识点。在这章中重点有运用等值演算法或者真值表法去求解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或者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以及等值式。26个等值式中我们要特别需要记住的有分配律,德摩根律,蕴涵等值式,等价等值式,这些等值式贯穿于后面几章的知识。其后就是求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了

第三章主要是介绍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其中包括推理的形式结构和自然推理系统P。这张将又会介绍更多的等值式。当然,学以致用在本章得以诠释,同时这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

第四章的知识点逐渐深入,由浅及深,主要是介绍一阶逻辑基本概念。也就是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第五章与第四章息息相关,主要是介绍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包括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前束范式,推理理论。运用等值式及各种规则求一阶逻辑的翻译或者符号化。

第六章主要是介绍集合代数。包括有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运算,集合恒等式。这章主要是围绕集合而展开学习的,内容简单易懂。

第七章主要是介绍二元关系。其中包括有序对与笛卡尔积,二元关系,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与划分,偏序关系。这章内容比较重要,特别是后面的五种关系及闭包。了解了有序对知识点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五种关系: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并且熟悉他们的证明过程。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偏序关系是考试的另一个重点,需重点掌握。

第八章主要是介绍函数。包括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掌握以及复合函数,反函数。

第九章和第十章主要是介绍代数系统及群与环。可以这样总结:二元运算及其性质---?代数系统---?半群---?独异点---?群。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掌握群,半群的相关证明。

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主要是介绍图的基本概念以及欧拉图,哈密顿图。在第十四章中,我们初步学习图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有图的矩阵表示和运算。这也是一重点。至于欧拉图及哈密顿图,我们要学习如何判断是否为欧拉图及哈密顿图,要求不是很多,了解就好。

二、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适当的多添加几节离散数学课,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添加一些在其他计算机学科中应用的知识点。对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富有历史趣味的有关离散的历史故事也可以提一提,增加课堂气氛,减少课堂的乏味。

三、对老师德意见和建议:

就我们的离散老师而言是非常的一个老师,她在课堂上总是充满热情,时不时的穿插一些笑话缓和课堂气氛。而且每次上课她都是面带微笑,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我认为对这样的老师实在是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了,如果说有,那就是希望她以后可以多开一些习题课来巩固我们学习过的知识。

篇2:数学课程工作总结

姓名:

学号:

班级: 级计科系软件工程()班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在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

一、课程总结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组合数学、图论以及初等数论六部分,而我们主要学习的有第一部分数理逻辑、第二部分集合论以及第五部分图论,第三部分代数结构也学习了一部分。

第一部分: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的数学分支,推理有一些列的陈述句组成。在数理逻辑中,主要学习了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1.在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中学习了命题的真值及真值表、命题与联结词、命题及其分类、联结词与复合命题、命题公式及其赋值。2.在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中主要学习了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模式、等值演算与置换规则、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极大值和极小值,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联结词完备集。

3.在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中主要学习了推理的正确与错误、推理的形式结构、判断推理正确的方法、推理定律;自然推理系统P、形式系统的定义与分类、自然推理系统P,在P中构造证明:直接证明法、附加前提证明法、归谬法。

4.在一阶逻辑基本概念中主要学习了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个体词、谓词、量词、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一阶语言、合式公式及合式公式的解释、永真式、矛盾式、可满足式。

5.在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中主要学习了一阶逻辑等值式与基本等值式、置换规则、换名规则、代替规则、前束范式、自然推理系统N及其推理规则。

第二部分:集合论

在集合论中,主要学习了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和函数。1.在集合代数中,学习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属于、包含、空集、元集、幂集、全集;集合的基本运算:并、交、补相对、对称差等;集合恒等式:集合运算的主要算律、恒等式的证明方法。2.在二元关系中学习了有序对与笛卡儿积、二元关系的定义与表示法、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与划分、偏序关系。

第三部分:代数结构

在代数结构中,主要学习了代数系统、群与环。

1、在代数系统中学习了二元运算及其性质:一元和二元运算定义及其实例、二元运算的主要性质、代数系统:代数系统定义及其实例、子代数、积代数。

2、在群与环中学习了群的定义与性质:半群、独异点、群、阶。

第五部分:图论

在图论中主要学习了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1.在图的基本概念中学习了图、通路与回路、图的连通性,图的矩阵表示、图的运算。

2.在欧拉图与哈密顿图中学习了欧拉图、哈密顿图。3.在树中学习了无向树及其性质、生成树、根数及其应用。

二、对课程的建议

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定义、定理之上的逻辑推理学科,因此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核心。在学习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实体则是大量的定理和性质。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考查学生对定义和定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因此要真正理解离散数学中所给出的每个基本概念真正的含义。

另外,离散这门课程我觉得每一个部分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可以说都是独立的,所以我们可以对内容侧重讲解,虽然说这对以后的数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更应该对一些有用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部分详细讲解。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实践,因为本书多是概念,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纸上谈兵,例如在数理逻辑中,我们可能对一些命题逻辑公式熟练于心,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有各种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训练,多做一些证明题,这样才能把理念用于实践之中。后面的图论就更不用说了,只有结合实际的题目才能够掌握和理解。

三、对老师的建议

篇3:数学课程工作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引言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它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 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1]。国外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成果非常丰富。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年,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间接反映了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我国已经有一些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从已有的研究[2][3][4]看, 有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 也有对数学教师工作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 还有对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 但是还没有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考虑到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探究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情况。

二、研究的设计

(一) 被试

本研究的样本是参加西南大学国家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的101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他们分别来自江西、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共发放问卷101份, 回收97份问卷, 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7份, 有效率为96%。

(二) 调查的工具

本研究以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冯伯麟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为蓝本, 结合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订得到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 。该量表分为5个因子:自我实现 ( 7个题项) 、工作强度 ( 5个题项) 、工资收入 (6个题项) 、与领导关系 (5个题项) 、与同事关系 (4个题项) 。

量表采用 Likert 5 点法记分, 得分越高, 表明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工作越满意。5级评分标准是:A等级 (1.00-1.49) 为很不满意, B等级 (1.50-2.49) 为不满意, C等级 (2.50-3.49) 为中等满意, D等级 (3.50-4.49) 为满意, E等级 (4.50-5.00) 为很满意。

(三) 数据数理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各分量表及总问卷的平均得分及等级 (见表1) , 反映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三个方面处于D等级, 满意度较高;在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上是C等级, 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总的来说,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是C等级, 处于中等水平。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关注那些得分相对较低的题项。表2列出了平均值小于3的各个题项, 以及在该项目上作出负面回答 (分值为1-2) 的人数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强度和工资收入这两个维度。

(二) 不同性别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 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见表3) 。

从表3可以看出, 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 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差异分析

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 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见表4) 。

从表4可以看出, 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一)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

本研究表明,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工作强度、工资收入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因此, 工作强度、工资收入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工作强度是教师工作满意度中比较低的维度。调查表明, 有55.7%的骨干教师认为“总有干不完的事, 节假日都难得休息”, 有57.7%的骨干教师认为“工作中经常让我感到很疲劳”, “每天都得吃粉笔末太不卫生”, 有43.3%的骨干教师认为“工作几乎要用尽我全部精力”。因此, 就教育决策部门或学校教育机构而言, 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 可以考虑从优化教师工作环境,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等方面入手。当然, 就教师自身而言, 这里面涉及一个有效教学、教学效率的问题,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制定教学规划、提升教学效率, 这是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工资收入是教师工作满意度中最低的维度。调查表明, 有61.8%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不令人满意”, 83.5%的骨干教师认为“学校的福利不太高”, 只有41.2%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非教师相比不算低”, 只有45.4%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非骨干教师相比较不算低”。因此,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待遇。当然,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复杂的社会, 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 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 作为以助人、育人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 需要调整心态, 要有平静淡定、爱生乐业之心, 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综上所述, 一方面,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 对于教师职业的工作价值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低, 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的矛盾是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工作满意度差异分析

本研究表明, 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与王祖莉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 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在本研究中只有97名有效样本, 而且有效样本中只有25名男教师, 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研究样本的影响, 仍需进一步证实。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工作强度、工资收入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 工作强度、工资收入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农村学校、城市学校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鉴于此,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政府要提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资收入;学校要减轻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强度;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陈云英, 孙绍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 1994, (3) :146-149.

[2]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 1996, (2) :42-49.

[3]张忠山.上海市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0, (3) :39-42.

篇4:数学课程工作总结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07-01

引言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与主动性学习,是当前每个小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新课标要求下,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需要创设和谐、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探索、合作的环境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学能力。下面笔者将对新课标下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工作与创新教学进行探讨。

一、创新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材料准备,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因此,教学创新,就必须从课前备课创新开始,进行充分、认真的课前准备可以使后续教学过程更加通常顺利,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在以往的教学中,备课内容往往局限于例题与习题设计,参考资料不仅老套而且也极为有限,上课内容乏味空洞,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因此,往往收不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鉴于此,可以考虑借助丰富的网络信息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与充实。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脑应用也逐步走入了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考虑进行电脑备课,对备课环节进行改善与创新。课前,数学教师在网上对资料进行有目标、有重点的收集,还可以观看优秀的精品教学视频与课件,进行有效的筛选。网络的丰富资源,可以让教学形式多姿多样,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此外,借助网络备课,还可以使教学思路更加明了清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需要对网络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对教学目标认真分析,了解教学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帮助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部分。例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上网收集相关的动态视频,帮助学生演示数量、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解题思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的最主要学习时间,课堂教学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最大程度的诱发,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思维获得更主动的发展。小学生天性爱玩,而且又有着极强的新鲜感与好奇心,因此,每节课都对学生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并不容易做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不断创新,笔者认为:让学生担任“小老师”,这种教学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极大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担任“小老师”为其他学生讲解问题,教师需要适当时刻对学生进行一些点拨与指导,并给与表现突出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在使用这一方法时,需要让学生首先对本次课的主讲内容进行了解与熟悉,并且需要充分开动学生思维进行思考。由于小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因此,这一活动会得到大部分同学的积极参与。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上课前学生们都会认真预习、思考课堂的所讲内容与相关习题,并且希望自己也能够站到讲台上为同学讲解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之后,课堂的主题不再是老师,而是每一位学生,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得每节课都更加充实与有趣。通过对同一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不仅使课堂更加有趣与活泼,还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们对数学课不再畏惧,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期待,也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创新作业设计

作业练习对巩固知识、锻炼技能、培养能力有着重要帮助,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业设计也是教学环节的最后部分,对教学成果的巩固有着极大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在新课标改革时期,作业设计需要体现层次性,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体现出三个不同的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与发展练习,不同层次的作业有着不同的联系目标:基本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主要目标是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发展练习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教学办法的多样化与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对贯彻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从多个层面对学生的视、听感官进行刺激,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此外,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只有学生自己亲自进行探索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构建。而且对于同样的数学教学内容而言,不同的学习个体也会因为思维方式与知识背景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思维。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除了本文所列的相关改进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注意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与方法进行独立的探索。

篇5:《离散数学》课程总结

转眼之间,这学期要结束了。我们的离散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即将接近尾声。下面就是我对这门课一些认识及自己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们这门课程离散数学到底包含了哪几大部分?每部分具体又有什么内?这门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有什么地位?这门课程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及在将来的工作中有什么帮助?下面我将以上几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并将总结一下自己本人在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心得体会。

这门课程有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和图论四部分。这四大部分通常被称为离散数学的四大体系。其中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丰富。而我们离散数学中的内容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且和计算机科学最密切相关的内容吸收到离散数学中来,并使它们前后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有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属于数理逻辑部分,集合论中有集合、二元关系、函数,代数系统包含代数系统基础、群、环、域以及格和布尔代数的知识(这部分我们没有涉及)。

那么这门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呢,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可以这么说,离散数学,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这门课讲授的内容,与后续专学习业密切相关。在这门课里我们讲授了大量的计算机学科专业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算法设计,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神经网络,智能计算等学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门课可以对我们计算机算法的理解和逻辑思维得到提高。

那么我们具体学了什么内容呢?

(一)首先集合论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不管是离散数学还是连续数学)如果没有专门学过,那么出现在离散数学中还是很合适的。至于由集合论引出的二元关系,函数的内容,也是理所应当的。

数理逻辑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有些复杂的推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解决的。

数理逻辑,又叫符号逻辑。就是依靠专门的数学符号去推导过程对的科学。在推导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规则。这个规格就是我们的推理规则。竟然为了确保这套规则的,准确性。防止二义性,以至于可以将公理理论公式化,依据各项规则,证得论证的有效性。

这一章里,我们首先学习了,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并和一些逻辑连接词。包括真值连接词的否定,真值连接词合取,析取。我们可以用,符号形式写出各种命题,并利用真值表来判断命题的真假。用真值表来判断,命题是十分有效方便的。所以,对于真值表的记忆是十分重要的。命题公式的表示,也是用符号话的需要来给出的。随后我们学习了永真式和永假式,对于永真式和永假式的证明,用制表技术可以方便的给出。对于永真式,因为原子命题变元,不论表示什么命题,是真的还是假的,它总是真的。所以它反映的是命题逻辑的逻辑规律。所以我们着重研究永真式。下面,在一个公式中,如果用另外的是替换其中某个或某些原子命题变元,就会得到全新的公式,这个全新的公式,和原公式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出了我们的代入规则和替换规则。为了更方便的证明各种命题,我们学习了,等价和蕴涵的各种定理,还有范式和范式的判定问题,其中主要是主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的概念,定理,证明。证明过程我们在课上都已经证明过了。在这一章还学习了三段式的证明,此证明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

谓词逻辑就是对命题和推理做深一步的研究的学习。在谓词演算中,原子命题分为谓词和个体两部分。谓词逻辑就是将命题的内涵,通过个体和谓词中的表现出来,把同一类命题,用命题函数表示,增强其表达能力。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命题还是不是命题,因为其没有确定的真假异议,但是可以将一个命题函数转化为问题,方法有二,(1)用个体域中的特定个体去替换个体变元;(2)这个体域上,将命题函数量化。所谓量化,就是用量词的命题函数中的个体变元进行约束,由此引入了量词的概念。量词分为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量词反映了个体域与量词间的真假关系。此外,在谓词逻辑中,个体的个体域也是很重要的。将一个命题用谓词,逻辑符号化时,通常经以下步骤(1)确定特性谓词及其他谓词。(2)确定量词。(3)量词与逻辑连接词的搭配。有了量词的概念后,谓词逻辑表达能力就让广泛了,它所刻画的语句也也更为普遍,更为深刻。

代数系统,在计算机科学中也非常重要。在计算机科学中带出系统科,用作研究,抽象数据结构的性能及操作,也是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基础。

图论这一章里,我们学习的图并不是几何学中的图形。而是客观世界中某些事物具体联系的一个数学抽象。用点代表事物,用边表示各事物间的二元关系。这一章刚开始学的概念很多,让我感觉有些乱。所以在课后要自己多下功夫了。

然后就是我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了,今天,在学习数理逻辑的时候,觉得离散数学这门课程很简单。但是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对于后面的一些推理论证,自己缺乏思路。虽然,老师在课上也教给了我们推理的方法,但是,还是忍不住去看书上的证明。这一点在随后的学习中,我一般尽量克服,也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证明时尽量自己想,憋自己一下,让自己的思维得到训练,自己的推理论证能力得到提高。进而使综合素质,都要提高。

再说一下李勇老师的讲课吧,讲的非常棒。首先它会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及,基本概念给大家进行讲解。然后就是强调自己的推理能力。每节课都会让我们自己推理,验证定理。从基础出发,从小定理验证到大定理,由特殊推广到一般。一般都会让我们从两三个开始验证,逐步得到结论,发现规律。一次,李勇老师对,课堂教学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着独特的看法。还有就是李勇老师,朋辈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共同进步,教学相长,这样是非常好的。

篇6: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总结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本学期,我利用周会、教研会,继续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了我的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依据课程安排,开足开齐校本课程。

本学期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教学目标,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精心编写了我校的校本教材,每堂课我都依据教材内容,精心备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了解自己,了解家庭,了解家乡,了

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便开阔视野,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三、强化学生的剪纸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作品展示。

通过看一看、动一动、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活动的进展,并通过作品展评,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第二课堂稳定、协调发展。

四、在学生中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和社区,清洁垃圾,并向社区居民做好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环保意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利用校本课的知识,开展“手抄报”活动,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

六、存在的问题:

1、因为地处偏僻,所以一些活动开展面不能展开,加上经费紧张,所以成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部分教师、学生对此认识还是存在着像对待以前兴趣小组一样,重视不够,导致一些活动中途中止。

3、学生有的在活动中,还无法与别人合作,加上生源少,有些预定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路还很长,我校只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我深信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指导下,我将开设好现有的校本课程,立足学生实际和学校现状,进一步开发新的适宜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总结范文二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二、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围绕“影视文化、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教学目标,有的课堂让学生观察写话,品析优美的文章,有的课堂让学生想象绘画,有的课堂让学生歌唱,欣赏名曲。在二年级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注重学习,严谨执教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影视和礼仪作为一个新开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使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总结范文三

本学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各项要求,认真开展地方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二、地方课程体现了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和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课时安排:根据上级课时计划安排,地方课程每周1课时,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地方课程课时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

2、教学内容设置:

(1)1-2年级《传统文化》。

(2)3-6年级《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地方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地方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地方课程的教育工作。地方课程教研 组及时对科任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地方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地方课程规律,努力提高地方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 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 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地方课程的教师队伍。

4、搞好地方课程的评估工作,地方课程的教学应讲求实效,不流

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地方课程的重要 一环。为此,拟在本学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学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 管理评估中。

5、在实施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地方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地方课程内容。每学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 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6、遵循地方课程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 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地方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 善地方课程内容,使我校地方课程内容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四、取得的成绩:

1、本学期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家校联系,配合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达到了如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3、提高了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总结范文四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

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 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总结范文五

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已经结束了,现已进入期末复习,回顾一学期的探索与尝试,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如何传知、如何解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读这一主线。诸多思路,到了清理一下的时候了。

一、求新求异,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如何引领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探究学习心得已成为课题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学有主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能发展原有的语文素养。

二、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篇7:数学课程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1、开学初,布置各科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进度。

2、进行教案、作业检查。本学期共检查数学学科教师教案、作业四次,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二次备课认真细致,教学反思切实有效。作业量的布置符合标准,能体现知识的落实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业数量齐全,且书写工整、规范,作业完成质量好;教师作业批改及时、规范,有适时、适当的作业评价,或是等级分,或是简要评语;学生作业中的个别错误能及时改正,教师有复批。

3、组织数学学科教师每周一次集体备课。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4、进行推门听课。从学期初开始,积极深入班级进行听课,课后能够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5、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11月21日,小学部开展了“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这次活动,既是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成果的展示,也发挥了我校名优教师辐射示范作用,促进了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8:数学课程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

众所周知,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 按照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已随之试用, 其中大学高等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下放到高中数学课程中来讲授, 这部分内容放下去之后势必会对大学高等数学课程产生影响, 那么大学高等数学对这部分内容该如何处理、怎样衔接, 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被这种现状所困扰。高等数学课程如不做出相应地改革, 势必会给高等数学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由此引发了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思考。

高等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函数, 高中教材中关于函数的定义过于经典, 有必要改变函数的定义方式, 运用“映射”来描述函数的内涵和外延, 这样可以将函数、极限、导数和积分的概念及其联系通过集合理论来表述, 使这些概念的表述更加规范, 使高等数学的内容与近代数学知识更好地衔接在一起。高等数学研究的方法是极限的思想, 高中数学虽涉及到了极限问题, 但只需直观认识即可。并未给出极限严格的形式化定义, 仅是概念上的描述。在整个内容的处理上基于“突出思想方法, 降低理论要求”的思想。如强调微积分中的“无限”、“逼近”和“以直代曲”的思想, 并没有理论证明。因此, 在高等数学中讲授第一章极限与连续时, 可以首先讲离散变量的极限, 它包括:a.以正整数为定义的函数——序列;b.无穷小量;c.序列的极限;d.无穷大量;e.夹逼定理;f.单调有界序列的收敛性;g.重要序列极限例举;h.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比较与阶;然后介绍连续变量的极限。在内容讲授上采用新思路、新讲法, 指出无穷小分析为微积分的思想与方法的核心, 让学生感到思维顺畅。

高等数学中讲授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是导数, 而导数内容已编入最新一轮的高中数学教材当中。高中数学对“导数”的要求是:原则是重点考查导数的简单计算问题以及借助变化率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如从观察一元二次函数图象的切线开始考察y=x2切线的斜率、判断函数的单调下降、上升和极值。但高中数学中只考察了幂函数、指数函数、正弦、余弦函数的导数, 并简单介绍了单调区间、极值及不等式的证明, 但不涉及理论探讨和严格的逻辑证明。在高等数学中则应强调概念的引入和相关的背景、公式的严格推导和定理的理论证明, 同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让学生真正领会教材内容的精髓。长期以来, 在教学上高中数学和大学高等数学“各自为政”, 教学内常出现两头不管的真空地带。如高中数学中反三角函数、极坐标知识的介绍轻描淡写, 使学生在求导、求积分及应用问题上感觉难度较大。因此, 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中应详细介绍反三角函数的图形及各种性质, 介绍极坐标的建立、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及适用范围等内容。

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部分下到高中的“学生学过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既不能简单重复高中教材介绍的方法, 又不能武断地不讲。所以应在学生现有基础上和现有学时内, 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优化处理, 使得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精简和提升成为可能。

除此之外, 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思维过程。注重体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培养思维能力, 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高等数学教材中例题和课后作业题的设置, 应尝试以生产、生活、科学 (物理、电学、力学) 、经济、常识等容易让人产生兴趣的实际问题为主, 在解答过程中融入纯粹数学的计算、证明、解答。这样更容易让大学生们爱上数学、喜欢学数学, 并且了解数学的广泛用途, 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下面以一个极值应用案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应用能力。在讲授极值应用时, 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铁皮的四角上截去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形的盒子, 问截去多大的小正方形, 才能使盒子的容积最大?”由于题设条件介绍的太具体、太直观, 从而抹杀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设计的能力。但如果将题目修改为“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 怎样制作才能使得体积较大?”这样设计的问题就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可引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a.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b.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基本的操作步骤是什么?c.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d.什么情况下无盖长方体的体积会较大?e.如果是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有盖的长方体, 怎样去制作?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可能是什么?

通过这个主题的研究, 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体会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进而体验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从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 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克服现有的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新课程衔接不畅, 建立一个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 重知识、重应用、重能力、重素质四位一体的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薛有才, 叶耀军.基于高中课改形式下的大学数学教育改革.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 2008.

[2]许春根.大学数学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性研究[J].数学爱好者, 2008 (1) .

[3]萧树铁.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J].数学通报, 2002 (9) .

上一篇:我的理想四年级作文700字下一篇:感谢信爸爸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