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2024-06-15

《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共8篇)

篇1:《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是1992年颁布实施的,为北京市规划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本市城乡规划工作,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全部为规划区。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和相关城乡建设活动。

本市城乡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和新城、乡和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特定地区规划和专项规划。

第三条 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北京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依据城市性质,体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要求。

第四条 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居和发展的良好条件,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统筹区域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第五条 本市城乡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以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六条 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涉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应当遵守法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 城乡规划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市人民政府领导本市的城乡规划工作。区、县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工作。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相关城乡规划工作。街道办事处在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配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的城乡规划工作。

本市规划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国家规定需要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的,按照规定执行。

第八条 本市应当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调控引导、行政许可、公共服务、联动监管等多种方式,提高规划制定、实施和监督管理的效能。

本市鼓励开展城乡规划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第九条 本市应当加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促进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保障城乡规划的科学制定、有效实施。

第十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和监督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制度,畅通渠道,认真研究相关意见和建议;对于规划查询,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提供相关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有关执法部门或者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十二条 制定城乡规划应当科学预测城乡发展,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三条 本市应当有计划地组织编制城乡规划。

各类城乡规划应当在上层次城乡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中心城和新城的规划;在中心城和新城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乡和镇的规划;在乡和镇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村庄规划;在相关城乡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特定地区的规划和专项规划,补充、深化有关内容,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

中心城和新城、乡和镇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规划实施的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十四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城乡规划中涉及资源与环境保护、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专题的,应当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研究。

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可以采取论证会、听证会、座谈会、公示等多种形式,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城乡规划在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说明现状情况和发展需求。

第十五条 城乡规划按照以下规定组织编制:

(一)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二)中心城、新城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三)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负责具体工作;

(四)村庄规划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五)特定地区规划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六)专项规划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十六条 城市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新城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乡、镇的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报送审批总体规划,应当将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随相关城乡规划一并报送。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依法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十七条 城乡规划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审批和备案:

(一)城市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二)中心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经审批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三)新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审批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四)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市人民政府确定须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审批后报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五)村庄规划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组织审查后,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

(六)特定地区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重点的特定地区规划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一般的特定地区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七)专项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八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第十九条 本市应当对城乡规划进行动态评估,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补充、完善相关内容,维护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

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近期控制、引导城市发展的原则、措施以及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第二十一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组织编制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应当与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相衔接,明确规划年度实施的主要内容,统筹安排重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的建设。

第二十二条 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重点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导则,指导建设。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应当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应当报市人民政府进行审查。

第二十三条 本市依法实行规划许可制度,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乡规划,依法取得规划许可。

规划许可证件包括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相应的临时规划许可证。

城镇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许可内容进行建设;农村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许可内容进行建设。

第二十四条 依法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持土地使用证或者相关权属证明文件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了解规划条件。现状用地性质与土地使用证或者相关权属证明文件登记的用途以及规划用地性质相符的,可以按照自有用地申请建设。

依法拥有土地使用权但不符合第一款规定情形,申请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和建设主体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规划条件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村庄规划提出,并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规划管理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十六条 城镇居住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应当明确同步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具体建设时序,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内容或者划拨土地的依据。

城镇居住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划拨文件的规定同步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根据规划条件委托编制用地权属范围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后,可以申请规划审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申请提供规划技术审查意见以及规划信息咨询等技术服务。

第二十八条 重大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建设工程扩大初步设计方案。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重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扩大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第二十九条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担设计任务。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划条件、国家和本市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图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批准内容。

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沿道路、铁路、轨道交通、河道、绿化带等公共用地安排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代征上述公共用地。

第三十一条 本市土地储备机构在实施土地储备前,应当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了解相关用地的规划条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出书面规划条件,作为实施土地储备授权批准文件的组成部分。

承担土地储备任务的单位应当持土地储备授权批准文件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相关规划许可。

第三十二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持以下材料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一)包含项目性质、建设规模、选址意向等情况说明的选址申请书;

(二)证明该建设项目属于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文件;

(三)有关部门同意申请单位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的批准文件;

(四)标绘有拟建项目用地范围的规定比例尺地形图;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第三十三条 建设项目选址应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集中布局。因安全、保密、环保、卫生等原因需要与其他建设工程保持一定距离的,可以进行独立选址。

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选址应当符合国有土地供应的相关规定。

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因节约土地、功能需要等原因,可以结合规划道路、河道、绿化等公共用地进行安排。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确需结合规划道路、河道、绿化等公共用地进行安排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2年内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1次,期限不得超过2年。未获得延续批准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选址意见书失效。

第三十五条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选址意见书;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

(三)测绘单位按照规划要求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成果和依成果绘制的规定比例尺地形图;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六条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出让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规划条件应当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三十七条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三)测绘单位按照规划要求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成果,和依成果绘制的规定比例尺地形图;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2年内取得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用地文件;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1次,期限不得超过2年。未获得延续批准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取得批准用地文件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失效。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进行城镇建设工程建设的,应当持以下材料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或者相关文件;

(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重大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应当提交经过审查的建设工程扩大初步设计方案,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城镇居民个人申请进行建设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2年内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1次,期限不得超过2年。未获得延续批准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失效。

第四十一条 在规划农村地区,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村民集中住宅建设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规划农村地区,村民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村民住宅建设,可以实行规划许可管理,规划许可管理应当依据村庄规划进行,管理应当与服务相结合,并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村民住宅建设的`,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篇2:《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旅游规划和促进

第三章 旅游公共服务

第四章 旅游经营

第五章 旅游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组织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 【发展原则】 本市发挥首都文物古迹、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科技会展和国际交往等资源优势,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独特吸引力、辐射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第四条 【政府职责】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依照其职责,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促进、旅游安全管理、旅游环境秩序维护和文明旅游宣传等工作。

第五条 【发展资金】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旅游形象推广和旅游资源保护等。

第六条 【部门职责】 市和区旅游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交通、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 【交流合作】 本市加强国际国内旅游交流,发挥国际国内旅游组织作用,促进国内旅游区域合作,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 加快实现旅游市场和管理一体化。

第八条 【行业组织】 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诚信经营,反映行业和会员的合理诉求,发布市场信息,为会员提供服务。

第二章 旅游规划和促进

第九条 【资源普查】 市和区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国土、文化、文物、园林绿化等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建立旅游资源的数据档案。相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条 【发展规划】 市和区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旅游资源普查结果,结合首都功能定位,编制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相衔接。

第十一条 【专项规划】 区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功能区专项规划,明确旅游功能区的定位、开发方向、区域政策等,整合聚集旅游要素,对区域内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提出专门要求。

第十二条 【征求意见】 有关部门在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时,应当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规划报批前应当听取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促进方向】 本市鼓励符合首都功能定位、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优秀文化的旅游业态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第十四条 【产业融合】 本市支持旅游业与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会展、游学、赛事、中医等旅游业态创新。

本市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引导,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建设特色旅游村镇和环城市休闲度假带,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第十五条 【金融服务】 本市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和乡村旅游融资担保平台,拓展旅游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

第三章 旅游公共服务

第十六条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旅游等部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水平,为旅游者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第十七条 【信息平台】 市旅游主管部门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向旅游者提供景区、线路、交通、住宿、气象、医疗急救、风险提示、客流量预警、经营者服务质量等信息。

第十八条 【咨询服务设施】 市和区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等旅游者集中的场所,设置旅游咨询服务设施。相关部门应当在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提供便利。

第十九条 【公共交通线路】 市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机场、车站、城市中心区与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旅游专线建设,完善旅游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方便旅游者自由出行。

第二十条 【指引标识】 主要旅游景区和旅游吸引物周边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上,由高速公路的管理单位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标准,设置公益性的指引标识,引导出行。

第二十一条 【文明教育】 市和区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引导旅游者学习旅游知识,增强文明旅游意识,遵守文明旅游公约,养成文明旅游习惯。

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开展公益宣传,普及旅游知识。

第二十二条 【旅游志愿者】 本市鼓励和支持旅游志愿者提供文明旅游引导、景区游览讲解、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促进旅游志愿者组织发展。

市和区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志愿者的.培训和服务,制定旅游志愿服务标准。

第四章 旅游经营

第二十三条 【一般规定】 旅游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十四条 【标准化】 本市鼓励旅游经营者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参与服务质量标准等级评定。

旅游经营者获得服务质量标准等级的,应当按照相应的标准提供服务。未获得服务质量标准等级的,不得使用服务质量标准等级标识和称谓进行广告宣传和经营活动。

第二十五条 【旅游安全】 旅游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设置内部安全管理机构或者专门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并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定期监测评估,对从业人员开展经常性安全风险防范及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和演练。

旅游经营者对旅游活动中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况,应当事先向旅游者做出说明或者明确警示,并采取相应措施。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向旅游、公安等有关部门和所在区人民政府报告。

旅游者应当自觉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倡旅游者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十六条 【委托代理】 旅行社委托或者接受委托销售包价旅游产品的,应当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向旅游者明示委托代理关系,并在包价旅游合同中载明委托社和代理社的基本信息。

第二十七条 【网络旅游经营】 通过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并在其网站显著位置明示旅行社许可信息和联系方式。

通过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应当与旅游者签订书面合同。

第二十八条 【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 旅行社在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的,应当主动向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提供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旅行社资质进行审核,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实更新。

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与旅行社订立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

未提供旅行社经营许可的,不得发布旅游经营信息。

第二十九条 【搜索引擎服务经营者】 相关权益人通过搜索引擎服务发现虚假旅游经营信息的,可以向搜索引擎服务经营者提出删除通知。属于虚假信息的,搜索引擎服务经营者应当及时删除、断开虚假信息链接。

第三十条 【客运车辆要求】 旅行社应当使用具有旅游客运资质的车辆,为旅游者提供安全规范的服务。

从事旅游客运的车辆应当取得旅游客运资质;配备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保障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在车上明示旅游客运营运证件、客运企业和驾驶人信息、服务监督电话等。

第三十一条 【一日游】 经营一日游的旅行社应当在旅游行程开始前,登录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填报团队服务信息,并向旅游者提供电子行程单。

本条例所称一日游,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进行的、为旅游者提供除住宿之外的综合性旅游接待活动。

第三十二条 【一日游信息公示】 市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其官网上公布经营一日游旅行社的信息,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应当提供经营一日游的旅行社信息,供旅游者查询。经营一日游的旅行社应当向市旅游主管部门备案。

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旅游主管部门采取措施,为旅游者提供一日游公共交通服务,提升一日游服务品质。

第三十三条 【一日游宣传广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公共场所散发、涂写、张贴一日游产品宣传广告。

第三十四条 【景区环境】 在景区范围内,不得破坏景区景观,不得擅自摆摊设点影响周边环境,不得使用噪音设备干扰周边环境。

第三十五条 【景区安全】 景区应当根据接待需要,设置地域界限标志、服务设施和游览导向标志等;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区域或者项目,应当设立明显的提示或者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主要景区应当在景区周边设置停车诱导系统,并将停车位信息向社会公布,合理引导游客停车。

第三十六条 【景区流量控制】 景区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旅游安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以及服务质量等要求,确定景区最大承载量。

鼓励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开通电话、网络等预约渠道,向社会提供预约服务。

第三十七条 【自有住宅】 城乡居民可以利用城区四合院、农村合法宅基地上的房屋等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八条 【胡同游】 对利用胡同资源开展人力客运三轮车胡同游经营活动的,实行特许经营。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章 旅游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执法协作】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旅游、公安、交通、工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旅游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实现执法信息共享,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依法查处旅游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条 【服务标准】 市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制定和完善旅游经营服务地方标准,引导旅游经营者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第四十一条 【合同文本】 市旅游主管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共同制定旅游合同示范文本,鼓励旅游者与旅行社订立旅游合同时使用。

第四十二条 【投诉制度】 市和区旅游主管部门健全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制度,设立并公布投诉电话,接受旅游者的投诉。

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应当自收到旅游者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并告知投诉者。相关部门应当在60日内作出处理,并答复投诉者。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标准的罚则】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取得服务质量标准等级的旅游经营者使用服务质量标准等级标志和称谓进行广告宣传或者经营活动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超范围经营的罚则】 旅行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超范围经营旅游业务的,由旅游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处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网络经营罚则1】 旅行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未在网站显著位置明示旅行社的许可信息和联系方式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网络经营罚则2】 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款,搜索引擎服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七条 【客运车辆罚则1】 旅行社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未使用具有旅游营运资质的车辆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客运车辆罚则2】 具有旅游营运资质的车辆为未取得旅行社经营许可的经营者提供客运服务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可责令停业整顿3至7天;对责任者个人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在其营运资格证件上作违章记录,暂扣其营运资格证件1至3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营运资格证。

第四十九条 【一日游罚则1】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未使用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的或者未向旅游主管部门备案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一日游罚则2】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擅自在公共场所散发、涂写、张贴一日游产品宣传广告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一条 【景区环境的罚则】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在景区范围内擅自摆摊设点影响周边环境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在景区范围内使用噪音设备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环境的,由公安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二条 【安全管理的罚则】 旅游经营者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 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旅游经营者违反旅游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将违法行为信息记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第七章 附则

篇3:《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一是加强食品流通许可人员、食品监管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法》的理解和运用,做好食品流通许可事项的思想发动和筹备工作。北京西城工商分局举行了《食品安全法》实施动员暨培训工作会,邀请市局食品处就《食品安全法》的特点、立法思想、立法原则、新设立制度及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责等内容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贯彻执行好我国第一部食品安全专门性的法律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加强对辖区食品经营单位的教育培训,增强企业的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依法文明经营。特别是在《实施条例》实施以后, 分局除了利用食品安全宣传栏、电子信息显示屏等方式宣传法律法规之外,还深入到辖区食品经营企业中,现场办起了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面对面向企业员工宣传法律法规、讲解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增强其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思想意识。

篇4: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根据对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实验动物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应当协调统一,加强规划,合理分工,资源共享,有利于市场规范,促进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

第五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管本市实验动物工作,负责制定实验动物发展规划,以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实验动物科学研究。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在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实验动物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本市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许可证制度。

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国家、行业均未制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不得转让。

第七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维护动物福利,保障生物安全,防止环境污染。

第八条管理实验动物工作的部门,应当对在实验动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及人员

第九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配备科技人员,有实验动物管理机构负责实验动物工作中涉及实验动物项目的管理,并对动物实验进行伦理审查。

第十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上岗。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动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

第十一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考核;对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其岗位特点和专业水平评定、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采取防护措施,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调整健康状况不宜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

第十三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当遵守实验动物的各项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生产或者应用实验用犬的,免交管理服务费。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生产

第十五条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及有关商业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生产供应或者出售合格的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

第十六条实验动物生产环境设施应当符合不同等级实验动物标准要求。

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标准,在不同的环境设施中分别管理,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

第十七条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国内、国际公认的品种、品系和标准的繁育方法。

为补充种源、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种或者科学研究需要捕捉野生动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十八条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遗传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生产环境设施方面的标准,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操作过程和检测数据应当有完整、准确的记录。

第十九条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供应或者出售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时,应当提供质量合格证明。合格证明应当标明实验动物或者相关产品的确切名称、等级、数量、质量检测情况、购买单位名称、出售日期、许可证编号等内容,由出售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二十条运输实验动物使用的转运工具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所运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盒内混合装运。

第二十一条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应用

第二十二条利用实验动物从事科研、生产、检定、检验和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可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

第二十三条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应当符合相应实验动物等级标准的要求,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涉及放射性和感染性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进行动物实验应当根据实验目的,使用相应等级标准的实验动物。

不同品种、不同等级和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不得在同一试验间进行。

第二十五条申报科研课题、鉴定科研成果、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生产材料生产制品,应当把应用合格实验动物和使用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环境设施作为基本条件。

应用不合格的实验动物或者在不合格的实验环境设施内取得的动物实验结果无效,生产的制品不得出售。

第二十六条从事动物实验的人员应当遵循替代、减少和优化的原则进行实验设计,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验动物。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防疫

第二十七条 实验动物的预防免疫,应当结合实验动物的特殊要求办理。

第二十八条实验动物发生疫情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从事实验动物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实验动物尸体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本市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与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应当公示。

第三十一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聘请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员,协助其对本市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本市对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公布实验动物许可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

鼓励公民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举报违法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行为。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追究责任。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依照本章以下各条相应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四条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暂扣实验动物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四款、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吊销实验动物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未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予以通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对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篇5:《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十四届] 第26号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6年7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7月22日

★ 《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

★ 青岛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全文

★ 儿科院前急救转运方式的探讨

★ 卫生急救心得体会范文

★ 急救培训口号

★ 120护士急救工作总结

★ 工伤保险管理条例

★ 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全文

★ 工伤管理条例

篇6:《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增加30天+配偶陪产假15天

最受大家关注的“二孩产假”问题,草案送审稿第二十条修改为:“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三十天,配偶陪产假十五天。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独生子女费”还有吗?

已领“证”且承诺终身只生一个仍享受

草案送审稿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且已经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凭证继续享受以下奖励和优待:

(一)每月发给1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奖励费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月起发至其独生子女满十八周岁止;

(二)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十八周岁之前的医药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

(三)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胎生育双胞或者多胞的夫妻,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凭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证明,享受前款第(三)项规定以外的奖励和优待,但只享受一份独生子女奖励待遇。”

哪些情形可生三孩?

再婚夫妻有两个子女可生三孩

草案送审稿第十七条修改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双方可以向区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再婚夫妻婚前合计只生育一个子女,婚后又生育一个子女的;

再婚夫妻婚前合计生育两个以上子女且没有违法生育行为,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的;

夫妻合法生育的子女,其中一个经指定医疗机构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不再鼓励“晚婚晚育”,两孩间隔自己做主!

正在征集意见的草案送审稿,删除多项条款。

其中包括:

删除“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四周岁初育的为晚育。”

删除“依照本条例规定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不少于四年,或者女方年龄不低于二十八周岁。”

删除“已婚育龄夫妻按照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但书面表示不再生育的,由各自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表彰,并给予每人不少于500元的一次性奖励。”

删除“育龄夫妻生育子女,实行《生育服务证》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更多热门条例知识推荐关注:

1.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最新消息

2.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全文)

3.2016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全文)

4.天津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

5.20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全文)

6.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全文

7.2016年版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官方】

篇7:《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一)立项批准文件;?

(二)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竣工验收证明材料;?

(五)公安部门出具的房屋门牌证明;?

(六)有资质的房产测绘机构出具的房屋测绘成果;?

(七)其他有关证件、证明。?

个人建造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免交前款第(一)、(四)项文件。?

第二十一条 房屋核准登记后,因买卖、交换、赠与、继承、投资、企业合并等原因致使其权属发生转移的,应当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三十日内,由当事人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并提交下列登记文件:?

(一)买卖、交换、赠与、投资、合并等以合同方式转移房屋所有权的,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和已生效的合同;?

(二)继承房屋的,提交原房屋所有权证、有效遗嘱或者继承书。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和放弃文书:?

(三)依照法院、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登记机关协助执行转移的,提交法院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或者仲裁机构裁决书、调解书。?

第二十二条 房屋核准登记后,因房屋的面积、门牌、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更事实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由当事人申请变更登记。当事人除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外,还应当分别提交下列登记文件:?

(一)翻建、改建、扩建房屋的,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具有资质的房产测绘机构出具的测绘成果;?

(二)房屋门牌变化的,提交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三)权利人姓名改变的,提交公安机关的 证明;权利人名称改变的,提交核准单位设立的机关出具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三条 权利人分割共有房屋或企业因分立而分割房屋的,应当自签订析产合同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房屋权属转移登记,并提交房屋所有权证、析产合同以及具有资质的房产测绘机构出具的测绘成果。?

第二十四条 房屋因倒塌、焚毁、拆除等原因灭失的,权利人在灭失后一年内未恢复房屋建设的,应当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并提交原房屋权属证书和房屋被批准拆除的证明。?

实施城市建设拆迁的,拆迁项目的实施单位应当在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时,收回被拆迁人的房屋权属证书,并于项目拆迁完毕后三十日内,持被拆除房屋权属证书申请注销登记。?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登记机关可以直接注销登记或者予以更正:?

(一)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申请注销登记的;?

(二)提供虚假证件、证明或者申报不实,造成登记有误的;?

(三)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形;?

(四)因登记机关过错,造成登记内容与申请内容不一致的;?

(五)依法可以直接注销登记的其他情形。?

登记机关直接注销登记或者予以更正登记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已发权属证书的。应当限期交回,逾期未交回的,登记机关应当公告注销或者更正。?

第二十六条 抵押房地产的,当事人应当在抵押合同约定的登记期限内,申请房屋他项权利登记,并提交下列登记文件:?

(一)房屋所有权证;?

(二)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主合同和抵押合同;?

(四)其他有关的证件、证明。?

抵押权转移、变更或者消灭的,当事人应当申请转移、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第二十七条 房屋权属证书毁损、遗失的,权利人可以申请补发房屋权属证书。证书遗失或者毁损无法辨认的,权利人应当在本市报纸上刊登启事,自登报之日起三十日内对房屋权属无异议的,登记机关应当注销原房屋权属证书并补发新证。?

第二十八条 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的,应当办理预售商品房备案登记,并提交下列登记文件:

(一)立项批准文件;?

(二)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规划核准图件;?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授权委托书;?

(五)商品房预售情况说明材料;?

(六)其他有关证件、证明。?

备案登记后,备案的商品房发生变更登记事由的,开发企业应当办理变更备案登记。?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

(一)预购商品房的;?

(二)约定优先购买权的;?

(三)约定回购房屋的;?

(四)约定通行权的;?

(五)为保全约定的其他涉及房屋的请求权的。?

当事人申请预告登记,应当提交合同书或者房屋所有权人的承诺书。?

第三十条 由银行代付购房款的预购房屋贷款抵押或者在建房屋抵押的,抵押当事人应当于抵押合同约定的登记期限内办理抵押预告登记,并提交主合同,抵押合同以及其他有关证件、证明。?

抵押人办理抵押房屋初始登记的,登记机关应当将预告登记的抵押权记录在该房屋登记簿中他项权一栏内,并保留原预告登记顺位。?

第三十一条 依法查封房屋的,应当在送达登记机关的司法文书中详细列明查封房屋的坐落、范围以及相关图件。

第四章 登记资料管理

第三十二条 登记机关应当对本市城镇房屋产籍资料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房产档案和房产测绘的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房屋权属登记形成的产籍资料包括:?

(一)权利人提交的文件;?

(二)房产测绘成果;?

(三)房屋权属登记的图、表、册、档;?

(四)其他登记材料。?

登记机关应当永久保存登记的产籍资料,保证登记资料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第三十四条 房屋权属登记册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权利人的姓名或名称;?

(二)房屋坐落;?

(三)房屋性质、建成时间、建筑面积、建筑结构;?

(四)设定的他项权;?

(五)限制的权属;?

(六)约定保全的请求权;?

(七)房屋权属登记日期。?

第三十五条 房屋权属登记册可以公开查阅。当事人查阅、摘录和复制房屋权属档案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并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查阅、摘录和复制。?

第三十六条 用于房屋权属登记的房产测绘成果,应当由取得房产测绘资格证书的房产测绘机构提供。登记机关应当对测绘成果的适用性、界址点准确性、面积测算依据与方法等内容进行审核。

权利对房产测绘成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房产测绘成果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办理初始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由市、县房产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责令其限期补办登记手续。?

第三十八条 以非法手段骗取登记的,其权属证书无效,由市、县房产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其违法所得。

?

第三十九条 涂改房屋权属证书的,其权属证书无效,由市、县房产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予以没收,责令其重新办理房屋权属证书,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涂改、毁坏产籍资料的,可以由市、县房产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处一千元以上二万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二条 因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不实而造成他人损失的,由过错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登记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导致登记的权属或核发的证书不当而造成当事人损失的,当事人可以依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申请国家赔偿。?

第四十三条 从事登记工作的人员,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权属应当予以登记,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依据本条例另行制定。?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月1日起施行。南京市人民政府1月20日发布施行的《南京市城镇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篇8:解读《北京市消防条例》

《北京市消防条例》 (以下简称《消防条例》) 于1996年9月6日由北京市第10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1998年9月17日和2002年3月29日, 北京市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和第33次会议先后两次修订。《消防条例》实施15年以来, 有力促进了全市消防工作, 大大提升了全市火灾防控水平, 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 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消防条例》的修订立足于当前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环境和形势变化, 力求全面提升消防管理水平。《消防条例》修订通过之后,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对《消防条例》作了解读。

问:《消防条例》修订的背景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着手修订工作的?

答: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北京市面临的消防安全环境和形势与《消防条例》制定时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新的形势对实施了10年的《消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 在消防工作原则、工作模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重大调整, 《消防条例》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消防法》的规定和首都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了贯彻落实《消防法》, 全面总结首都消防工作经验, 解决首都消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提升首都消防管理水平, 增强全市火灾防控能力, 北京市公安局于2008年开始启动调研论证工作, 2009年正式向市政府提出修改建议。2009年底, 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正式将修订《消防条例》列入2010年立法计划。《消防条例》经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市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 最终由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问:依据《消防条例》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的规定, 此次《消防条例》修订主要贯穿的思想或原则是什么?

答:切实做好北京消防工作, 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维护公共安全, 是《消防条例》的立法目的和宗旨,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体现。

火灾不仅给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和伤害, 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活秩序。所以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消防条例的重要关注点。消防工作不仅涉及到火灾预防和减少等工作, 而且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事件,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消防条例》把“人身安全”放在了“财产安全”前面,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 动员一切资源和社会力量, 开展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的消防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火灾预防、初起火灾扑救以及逃生自救知识, 最大限度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生命权。

问:修订后的《消防条例》与之前《消防条例》最大的不同在哪, 亮点是什么?

答:此次修订的内容主要体现了“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强化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

组织领导责任明确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制定消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部门监管责任规定公安、教育、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市容、交通、农业、水务、商务、文化、卫生、文物、民防、旅游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消防管理的相关工作。

设施建设责任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业务经费的投入,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指导、监督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协调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

检查考评责任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完成年度消防安全责任目标情况进行考核评比。

二是突出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规定单位应当组织防火检查, 对发现的火灾隐患采取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规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特点, 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有针对性的演练;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组织居民进行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应当掌握火灾应急预案的内容, 熟练使用消防设施和器材, 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向进入场所的人员开展应急疏散宣传提示, 发生火灾时, 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三是突出加强公共消防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首先, 明确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规定消防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 不得擅自变更;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 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应当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公共消防设施。其次, 明确消防队站的建设和管理。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本行政区域内消防组织建设, 形成由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组成的消防组织网络。再次, 明确公共消防水源的建设和管理。规定新建、改建公共供水设施的,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标准同步建设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公共供水设施尚未覆盖的区域,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消防取水码头、消防水池等消防储水取水设施。

四是突出促进城乡消防工作统筹发展。第一, 明确基层人民政府职责。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领导机制, 监督辖区内政府部门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指导辖区内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各自的消防安全职责。第二, 明确村民委员会职责。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成立防火安全小组, 确定消防安全员, 健全消防工作制度, 建立消防工作档案, 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巡查,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扑救;村民委员会应当制定消防宣传教育计划, 指导在农村地区居住的人员做好防火工作。第三, 明确农村建筑消防安全要求。规定在农村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 应当使用符合耐火等级标准的建筑材料;农村居民自建房屋应当符合农村消防规划,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应当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第四, 明确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规定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与村容村貌改造、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五是突出解决消防安全管理重点问题。第一, 明确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规定同一建筑物有两个以上所有权人的, 所有权人对各自专有部分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 所有权人共同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第二, 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明确了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如配备防火负责人和从事消防设施管理、维护的专职技术人员;设置安全疏散路线指导图。另外, 还做了部分倡导性的规定, 如倡导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人配备缓降器、软梯、救生袋和防毒面具等避难救生设施;倡导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人自备救生绳、口哨、手电筒等自救工具。第三, 加强地下空间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的管理使用人不得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 不得占用安全出口外的人员疏散场地, 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 不得变更规划使用功能。第四, 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管理使用人应当建立健全火源、电源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按照消防安全规定安装避雷设施、设置消防通道和消防供水设施, 在收藏、陈列珍贵文物的重点要害部位安装自动报警与灭火设施。第五, 加强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应当同步设计、建设公安消防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装饰装修应当使用符合耐火等级规定的建筑材料。运营单位应当建立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配备专业灭火、救援设备, 对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应急救援和人员疏散知识技能的培训。第六, 加强消防车通道的管理。规定消防车通道应当设置明显标志。消防车通道标志式样由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制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车通道用途或者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公安消防队在灭火救援时, 有权强制清理占用消防车通道的障碍物。

问:《消防条例》专章规定了消防安全责任、宣传教育、监督检查, 并对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等规定更为具体, 请分别介绍一下《消防条例》在这几个方面有什么突破或是完善?

答:修订后的《消防条例》共9章92条, 新增了消防安全责任、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其中“消防安全责任”一章,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消防工作职责, 明确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消防安全责任;根据《消防条例》的规定,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制定消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公安、教育、民政、交通等各行政主管部门则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消防管理的相关工作。

新增“宣传教育”一章, 明确每年11月9日为本市消防日, 规定本市市民防灾馆、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确定开放的消防站等应当向社会免费开放,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

新增“监督检查”一章, 规定监督检查制度, 明确了必要的监督检查保障措施, 对消防监督检查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 进一步明确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职责。

问:专章的“消防安全责任”, 对各级各部门所应承担的责任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完善了各方责任, 这些对我们的消防工作有什么促进作用?

答:明确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责任, 对整个消防工作的推动是有好处的, 这样可以有利于形成合力, 因为消防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的工作, 涉及到千家万户, 涉及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 靠某一个单位和某一个部门很难解决消防的问题, 所以大家各自履行各自的职责, 形成合力推动首都的消防工作。

问:在“火灾预防”一章中, 特别突出了对农村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消防基础设施的完善的规定, 做这些修订是基于什么原因?

答:今年大兴旧宫火灾之后, 暴露出来城乡结合部存在大量的消防隐患, 比如违章建筑等问题, 这些也是这次《消防条例》修订的一个焦点, 并作出了相关的规定, 即:第17条在城市地区新建建筑, 应当建设一级、二级耐火等级建筑, 控制建设三级耐火等级建筑, 严格限制建设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在农村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 应当使用符合耐火等级标准的建筑材料。农村居民自建房屋应当符合农村消防规划,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应当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

问:修订后的《消防条例》从9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 实施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最终想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和成效?

答:修订后的《消防条例》将更加有利于保障消防工作与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加有利于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更加有利于加强和改革消防工作制度;更加有利于推进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防范火灾风险;更加有利于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更加有利于完善消防执法监督工作机制。

《消防条例》实施后,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认真履行《消防条例》规定的消防工作职责, 全体市民自觉遵守《消防条例》的规定, 共同创造优良的消防安全环境, 全面推进首都消防工作。

上一篇:员工实习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九年级观看2016里约奥运会有感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