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基础复习框架化网络化考点化

2024-06-10

考研政治基础复习框架化网络化考点化(共4篇)

篇1:考研政治基础复习框架化网络化考点化

考研政治框架化考点化复习境界

考研政治复习的最直接目标是什么?就是要做好考场上的那一套试卷,那套试卷上其实就只有两个致命的难题:一是遇到客观性试题时我们能否手起刀落般地锁定正确选项。二是在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主观性试题材料时,我们能否从容地透过扑朔迷离的材料表象准确地锁定考点原理,用我们牢固记忆的原理准确阐述,灵活分析。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决定成败。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两个难题呢?

在这里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方法”,而不是更经常地被提起的另外两个字“努力”。对于我们的任务来说,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而且重要得多。方法正确则努力奏效,方法不对,则努力难以为继。在另外的四个字当中,“对路”比“到位”更切近,只有“对路”才可能真正“到位”。在其后的八个字当中,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庖丁解牛”,而绝不是“竭泽而渔”。想想看,考研政治虽然考点繁多,但绝大部分内容是由客观性试题覆盖,在回答这些考点时,哪怕口不能言,笔不能写,只要心知肚明,就照样锁定选项,直接得分。主观性试题虽然必须笔写答案,但考点相对集中,而且由于命题形式均为材料分析题,需要牢固记忆的内容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多那样难。现今的考研政治试卷固然是大大提升了对理解程度运用水平的考查标准,然而同时却回馈给广大考生一个令人惊喜的礼物,即,大大减少了需要记忆的内容,减轻了考生苦苦背诵的沉重负担,以致于一些悟出其中奥妙的聪明考生总结出了回答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两段六字箴言,前者是复习客观题的方法,即“不用背,只要会”,后者是复习主观题的方法,即“要想背,先得会”。但令人遗憾的是,多数考生对这一命题趋势的重大转换无知无觉,仍如同蒙在鼓里一般。相当多的考生采取的复习方法正如同“竭泽而渔”,毫无针对性地购书,不得要领地看书,昏天黑地地背书,最后临上考场时仍落得个捉襟见肘,措手不及。我们定要汲取其中的教训,及时转换那种南辕北辙的复习方式,而代之以既“对路”,又“到位”,“以无厚入有间”的复习方式。其具体内容,就是通过分阶段的复习,对考研政治的.内容达到“框架化,网络化,考点化”的境界。

(一)建立总体框架 略知试题门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20考研政治复习的序幕正式开启了。复习之初,需要明确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要认识到考研政治的内容绝不是一般性的政治学习材料,而是硬碰硬的理论学科。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毕竟是公共课,尽管涉及多门学科,但并不等于同时增加了几门专业课。

有了这个底数,就可以动手了。这个阶段,主要是作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要看一本教材类型的书。但怎样看,有讲究。这一阶段宜粗读而不必细看。可观其大略,但不求甚解。重轮廓,轻细节。目的是了解课程的理论内容,初步掌握学科的逻辑框架,这一环节任务不重,但意义极其重要,今后的复习步骤皆以此为出发点,因而是不可或缺,不能逾越的一步。

第二件事,需要看一点真题。目的在于从复习之初就开始建立起对试卷的针对性。这个针对性建立与否,感觉大不相同。这一阶段,最适宜使用的是上年新考过的真题。因其刚刚考过,热度未减,看与不看,都必然耳濡目染,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掌握。但建议这一阶段只看一套题,不宜多看。复习初期,理论框架尚未建立,学科内容尚未了解,难点重点模糊一片,而且真题数量有限,看过之后,既留有一定印象,又未能真正掌握,容易夹生,较少助益。《历年真题精析》提供了七年的真题及考点解析,并对真题的使用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可以帮助大家学会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真题,将真题的效用发挥大到最大化,以此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二)系统掌握知识 破解理论难点

七、八、九三个月,盛夏到来,初秋方至。这是复习考研政治的黄金季节。农民种田,“一年之计在于春”。复习考研政治,最重要的阶段是这一时期。原因有五:其一,这一阶段特别是暑期可集中支配的时间较为完整充裕,便于整体安排,展开系统复习。其二,一年有半,今年一年的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已显端倪。便于结合课程复习开展思考。其三,的“考研政治大纲”出台,考点渐次浮出水面。其四,距离考试尚有半年左右时间,考生可在从容心态下按部就班,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其五,考研辅导强化课程开班授课,有条件将看书,听课,思考结合起来,获得最给力的复习效果。

这一阶段,在三个月内要集中全力作好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建立框架,破解难点。要系统掌握考研政治各学科的全部内容。既要保证全面性,突出系统性,又要特别注意解决考研政治突破高分瓶颈的主要矛盾,较好地解决重点难点理论问题。这是因为考研政治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共设置了两道以上的区分度门槛,如果利用好暑期和初秋的时间,就有机会攀登高峰,从以往经验看,一些零基础考生正是因为有效利用了这段时间,完成了建立框架,破解难点的复习任务。从而创造了八、九十分的高分奇迹。这一阶段要收到好的效果,需要依托一本权威、专业、全面、系统、清晰的强化复习教材。为了达到更好效果,还可以从把握“考点群”的角度建立起复习的系统性。

第二件大事,是通过习题练习,强化实战能力。通过仔细选择高质量的复习教材,认真研读深入思考,有一部分同学还配合听课。在建立逻辑框架,破解理论难点上将获得长足进步。但人脑并非电脑,已经记忆过的内容随着时间延续有可能发生漂移,多个相近相似的内容有可能相互干扰发生混淆,还有些内容非经实际练习便驻留表面难以深入。为了有效及时地把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必须进行习题训练。习题包括真题和模拟试题两种,真题最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教育部命题的意图,角度,方向,难度等重要信息,既是最好的磨刀石,也是最有效的试金石。真题对我们建立针对性获得实战感有重大价值,惟其数量有限,因此,须辅之以模拟试题。但模拟试题虽数量极多,看似汗牛充栋,然则大同小异,且常常相互因袭,更有些错误频出,或者题路偏颇,或者过于浅易,并不适合使用。所以,选择模拟试题必须于质量上特别加以留意,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三)突出重点内容 准确把握考点

随着冬季的脚步走近,冲刺的时刻悄然来临。这个阶段相当于农民的秋收时节,既有工作的繁忙,又充满收获的欣喜。一年的劳作要通过最后的收割保障,既要抓住节令,又要颗粒归仓。这个阶段也要做好两件大事。

第一件,把握命题的重点方向。这一时期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将有生力量集中于敌人最坚固的城防工事,也就是将考试的重点、难点、热点一举攻破,并且能够对重点问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胸有成竹灵活准确地运用所学原理回答问题。

第二件,进行最后阶段的实战训练。这个时期大家应该以实战的状态进行模拟演练。这种模拟一方面是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考生可以提前进入并开始适应考试状态,避免因紧张、焦虑等问题影响在考场上的发挥,另一方面是答题速度的训练,因为政治理论考试中主观题占据了半壁江山,阅读大量的材料和组织文字答案需要消耗掉大量的时间,如何分配主客观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因为时间失误造成遗憾。考生可以在这个阶段选择质量较高的模拟试卷进行实战训练,这种选择必须谨慎,因为模拟试卷难度太高或者太低,不但会浪费考生宝贵的时间,最主要的是都会对考生的心态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与真题相似度最高的模拟题,才能达到最佳的热身效果。

篇2:考研政治基础复习框架化网络化考点化

暑期二轮复习过半,这个期间大纲还没有发布,很多考生十分迷茫对于二轮大体复习后精准的计划应该如何安排。如何在暑期后半段时间内掌握知识脉络,巩固基础知识才是决定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个阶段所有的学科都应该逐渐进入到复习的精准阶段,提醒大家切勿因为要等考研大纲的发布而拖沓进度,或对基础知识反复咀嚼原地不前。

对于政治的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础知识方面的复习和往年不会有太大差别。只有每年的时政是不断替换更新的。所以在复习政治时可以将时政放在接近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复习,而其他内容,由于近几年的政治考研大纲都没有太大变化,大家可以根据近几年的大纲内容提前进行复习,无需等待大纲的发布。

同样,根据这几年大纲的变化不大这个原则大家都可以在暑期二轮复习过后提前进入到大纲复习阶段,参考前几年大纲对各科进行复习,将最容易变动的内容放在最后大纲发布后进行。同时也提醒大家,想要复习高效,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强调一定要持之以恒。所有基础知识的巩固都是枯燥而乏味的。政治和英语的强化记忆阶段,要将每天花费的时间和进度都计划好,合理的安排。明白自己对枯燥的容忍程度,多长时间的复习是可以达到自己最佳的效果的,根据自身来制定计划,往往事半功倍。

另外一天之中的时间分配也十分的`重要,考研备考中要精读或背诵的科目太多,如果没有一个时间上的分配计划很有可能最后发生偏科。全神贯注的复习往往让人忘我,不妨定个闹钟,将一天的时间分块,对各个科目进行分阶段的复习,并按照进度对时间计划进行调整,做到各科齐头并进。夏日白昼时间较长,人体会适应节气的变化,所以夏天我们需要的睡眠时间往往较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复习专业课和英语,夜晚的气温较低,时间可以分配给政治。如果你在复习的时候哪一科是你的软肋也可以放到晚上的时间来复习,因为晚上人体相对来讲比较平静,同早上的记忆高峰时间一样,晚上更有助于平和心态应对难以攻克的难题。

篇3:考研政治基础复习框架化网络化考点化

现今高三复习模式下, 关于元素化合物的一轮复习一般是放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之后, 此时离高一上学期学生学习这块内容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虽然基本概念已有涉及, 但学生还是有较多的遗忘。而且由于新课程教学一直是在突出能力培养和生产生活实际应用的综合性以及核心主干性, 放弃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架构的严密逻辑性, 再加上化学事实的复杂性、中学教育的阶段性, 这些都造成了复习中耗时长但收益较小的弊病。所以高三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 我们要打破以前仅仅是围绕单一物质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工业制法、应用的主线教学模式, 着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合理重组, 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养成化学基本观念。为此, 笔者在此提出对知识网络的分类化规律化、解题程序化的复习模式。

二、基于知识网络分类化规律化的教学设计

根据知识建构理论, 知识建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将旧知识同化至原有的新知识, 另一种是重新建构原有的知识, 顺应成为新的知识结构。笔者提出了基于知识网络分类化规律化的教学设计思路 (如图1所示) 。

1.各规律内容解释如下

(1) 价态律:

这是拿到一种物质 (或元素) 首先着手的工作, 因为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占着最主要的地位。考虑以下情况:

低价态 (还原剂) +氧化剂→高价态+还原产物

高价态 (氧化剂) +还原剂→低价态+氧化产物

(2) 酸碱律:

从物质的酸碱性出发, 一般不考虑价态变化。考虑以下情况:

酸+碱→盐+水

弱碱阳离子+弱酸阴离子+水→对应弱碱+对应弱酸

(3) 难易律:

是指难 (易) 溶、难 (易) 挥发, 难 (易) 电离。考虑以下情况:

(难) 易溶物→ (更) 难溶物

难挥发性物→易挥发性物

易电离物→难电离物 (强酸→弱酸)

2.具体操作顺序如下

学习者先将物质分类, 利用上述各角度的规律分别画出网络图, 结合新信息, 画出一张新的总网络图, 将以前零散的知识整合成一张有序的网络图。

三、基于知识网络分类化规律化的教学案例

以“铁的化合物”复习为例。

教师活动:请同学列举出铁的化合物。

学生活动:列举Fe (NO3) 2、Fe (NO3) 3、Fe O、Fe2O3、Fe3O4、K2Fe O4、Fe (OH) 2、Fe (OH) 3、Fe Cl2、Fe Cl3, 并能说出各物质的俗名、颜色。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兴趣, 为后面的分类做好伏笔。

教师活动:请同学从价态律、酸碱律、难易律出发分别画出网络图。

小组讨论:得到各网络图。

价态律网络图 (如图2所示) :

酸碱律网络图 (如图3所示) :

难易律网络图 (如图4所示) :

师生活动:讨论、总结、评价、补充, 最后得到新的反应总网络图 (如图5所示) 。

学生活动:写出对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巩固、提高知识结构的网络化、系统化, 起到巩固化学核心观念的作用。

四、解题程序化的案例

学生在掌握好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之后, 反映到考试中来主要是去解决工业流程图题和实验题, 如果能对解题方法做一些程序化的规定,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如果题中要求书写一个陌生的化学方程式, 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要求学生书写:

第一步, 写好已知反应物和已知产物。

第二步, 分析化合价, 若有变化, 先配好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接着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其他反应物及产物, 配平整个方程式。

第三步, 如无化合价变化, 应用酸碱律、难易律, 或题目所给产物, 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其他反应物及产物, 配平整个方程式。

2.流程图及实验题的解决

要求学生列出反应开始时的每一种物质或离子, 每过一步 (或加入新物质后) , 运用价态律、酸碱律、难易律来考虑加入的新物质和刚刚列出的哪种离子 (物质) 反应, 划掉这种离子 (物质) , 到最后应该只剩所需产物, 再回过去考虑每一步的目的, 解决所有问题。

希望我们在复习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规律, 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引领学生通过这些学习学会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逐渐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并对探究更深层次的化学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彭豪.运用“反应图”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与核心观念建构的探索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 (5) :17-20.

篇4:在“数学化”中夯实高考复习基础

关键词 高考复习 夯实基础 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43-02

一、问题缘起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有句名言:与其说是让学生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让学生学习公理系统,还不如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让学生学习形式体系,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其实“公理化”、“形式化”都是“数学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图式化”、“模式化”也都属于它的范畴。因此,教会学生数学化思想,帮助学生建构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夯实数学基础,是高考数学复习的根本之道。

二、复习教学合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复习数学知识复习时,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分散零乱的“点的记忆”变为“线的记忆”,构成网络,使原有的认知结构系统化,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例如复习平面向量,按照向量概念一向量运算一向量应用的线索,层层递进,利用知识间的“最近发展区”,逐步诱思,始终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形成向量结构图,让学生一目了然。比如,在复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要顺便复习它和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二次函数的关系,进而由一元二次方程又联系到韦达定理,由二次函数联系到图像性质以及二次三项式等等,体会到“四个二次,内在交融”。再比如,在复习函数的重要性质单调性时,要联系一下中学所学过的所有函数,结合图像看一看其单调性如何,这样既减少了单调性的抽象性,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单调性不再是那么一个孤零零的抽象的概念,需要用时,方便提取。总之,在学生的知识建构方面,教师的有效指点也很重要。教师在讲课时,不注意联系,学生也很难有这种网络结构的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时时处处地找联系,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就会逐渐地意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知识的良好结构对其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自觉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尤其在第一阶段的高三复习一定要指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数学学习是将有关的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结构,弄清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才能产生相关联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知识的宝塔,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办法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长久。

三、抓住典型错误夯实数学知识基础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要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比如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正确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数学概念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试看下面的复习案例:

[问题发现]本人在高三复习课中碰到这样一道习题:

例:已知曲线y=(1/3)x3+4/3,则过点P(2,4)的切线方程是.

学生错解:求导得:y'=x2,所以在点P(2,4)的切线斜率为k=y'|x=2=4,故所求的切线方程为:y-4=4(x-2),即4x-y-4=0。

[问题讨论]错解分析:从学生的解答过程中看出学生错误的认为点P(2,4)即为直线与曲线y=(1/3)x3+4/3的切点,而由题意切线只是过P点,学生忽略了另一种情况:直线过点P而与曲线相切与另一点Q(-1,1)。

错因探究:从表面看学生的错误只是把“过点P”理解为“相切于点P”,但经过与做错学生们的交流,发现其错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学生的意识中,对切线的概念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过曲线上的一点,只能做曲线的一条切线。该认识的进一步表现即为曲线的切线与曲线只有唯一的一个交点。

[问题解决]明确了学生错误的源由,本人详细讲解了切线这一概念的由来与发展,并举例对比分析了各个阶段切线概念的不同点及切线概念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借助于《几何画板》作出过点P(2,4)与曲线y=(1/3)x3+4/3相切的两条直线4x-y-4=0和x-y+2=0,给学生以具体直观的印象。

[复习反思]本例的错解是由于概念不清而造成的。概念是数学的根本,教师在概念的复习教学中应该举例分析清楚原有概念和新概念之间的区别,并应选择或编拟不同的习题,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以便加深巩固。学生由于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方法不熟练以及基本运算不正确而失分的情况相当严重.因此,必须将狠抓“三基”放在首位。由于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复习时,要以课本为主,全面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做到低起点、宽范围,全面而系统地整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基础题训练,体会如何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提炼具有普遍性的解题方法。

针对学生不注重对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的情况,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档案,通过错题档案的整理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当学习或解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建立错题档案可以促使我们去追根寻底:“我的问题出在哪里?解题思路是在哪里受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别人的思路如何?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这样长期坚持做,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村主任就职讲话下一篇:幸福是什么的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