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读后感800字

2024-06-18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800字(通用14篇)

篇1:最后的姿势读后感800字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

当我读到“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被谭老师这一举动感到震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极大的可能可以逃出这危险的地方,但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四位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宁可自己被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砸得脑部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而不醒人世,也不愿意同学们受到一分一毫的伤害,这让我十分的感动,十分的敬佩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

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位和谭老师截然不同的老师,简直就像是一对反义词呀!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范老师不顾一切地往外冲,也不管教室里的同学的安全,只管自己,他实在是太自私了!跟谭老师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谭老师,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老师的精神是永存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永生难忘。

 

篇2:最后的姿势读后感800字

在五月十二日,谭老师早早地就起床来到学校上班。下午他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忽然课桌摇晃起来,谭老师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叫学生往外跑。可是时间太短,有四位同学出不去了。谭千秋老师立即把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并把自己的双臂张开,趴在桌子上,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四位同学。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在地震时,谭老师最有可能离开教室,可他不忘学生,用自己的生命来救自己的学生。谭千秋老师在学生眼里是非常合适,优秀的一名教师。谭老师上课的内容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再也见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撒谎那个再也见不到他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是的灵魂。我们要永远记住“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谭千秋老师。

篇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简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 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直奔重点

1.《最后的姿势》讲的是谁?找出课文中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 用______画出, 有感情地读一读。

2. 交流 (共三处)

3. 这个姿势概括一下就是——?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二、紧扣重点, 品味文本

1. 出示最后的姿势第一处: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 双手撑在课桌上, 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指名读。

2. 语言文字要去细细品味, 这句话你会抓住哪些词品味呢?你又品到了什么呢?

3. 学生交流, 教师要求学生把品味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 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

请用~~画出第一段中描写环境及地震场面的句子。读一读, 品一品, 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推动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形象)

(1) 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 忽然, 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情况危急)

(3)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 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 外面阵阵尘土腾空而起。 (情况越来越危急了)

(4) 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 楼房塌陷了…… (暗示着谭老师牺牲了)

5. 生死攸关的一刻,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像谭老师那样抉择。 (补充“范跑跑”事件) 你可以不高尚, 但不可以无耻。

6. 谭老师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再读第一段, 去寻找背后的原因。 (平常、早早地、人生的价值……)

小结:这里的描写似乎与课文重点无关, 实际上为人物形象做了铺垫。

7.出示最后的姿势第二处描写:“我们发现他的时候, 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 身下死死地护住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指名读。

8. 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词?为什么?学生说后, 请他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

9. 这是谁说的?还写了哪些人的话?

1 0. 谁读学生的话?你想品一品哪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1 1. 谁读老师的话?你想品一品哪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1 2. 作者为什么选这三个人说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段是正面描写, 这里是侧面烘托。)

1 3. 在学生眼里, 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 不仅妙语连珠, 而且很有幽默感。从教26年来, 他不仅教学成绩卓著, 被评为特级教师, 而且他非常爱学生, 在校园里看到一块石头都要捡起来, 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 被同事誉为“最爱学生的人”。然而——— (学生读下去)

14.这是第三处描写最后的姿势。谭老师, 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学生读: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1 5.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三、拓展延伸, 升华中心

1.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这是谭老师最后的姿势。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 还有很多老师, 尽管姿势不同, 但都用生命中的最后姿势守护着他们的学生。请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完成下列句子填空。

______, _______, 这是______生命最后的姿势。

2. 老师诵读《我该想到》。

我该想到

刘肖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老谭

老谭!你说句话啊

昨天晚上就听说

有个老师救了四个学生

我哪想到就是你呀

让我给你擦擦手吧

那上面有血

血迹已经开始发黑了

昨晚被运到操场时, 你的手还是软软的

才过了一夜, 咋就变得这么硬啊

……

3. 这是诗人刘肖以谭老师爱人的口吻写给谭老师的话。现在, 你有什么话想对谭老师说吗?请写下来, 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

四、板书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恪尽职守 无私大爱

【设计简析】

1. 合理重组教材, 构建灵动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种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是师生互动实现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 愿望生成与合作发展。因此, 新课程里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里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根据学情和教材安排特点、顺序可做一定的取舍和调整, 不能把教学内容定得太窄、太死, 不能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

上课伊始, 我紧扣课题《最后的姿势》, 直奔重点, 请同学们画出课文中三处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 读一读。然后, 从这三处入手, 展开教学。第一处在第一段, 这是全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我以“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种选择的、谭老师为什么能这样选择”带动全段的教学, 干净利索, 思路清晰。第二处、第三处教学则相对简略。这样的重组不仅仅带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现, 自我探究, 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2. 鼓励自读自悟, 培养生命的个体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 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 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 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 同样, 学生的学习只能自己去学, 不能由别人代学, 这就彻底宣判了“灌输式”教学有违真理性。

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 必要时做适当指导,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 整个课堂活力四射。例如, 在理解“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 双手撑在课桌上, 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时, 我一改以往常规的教法, 说:“语言文字是要去品味的, 读了这句话, 你觉得哪个词值得你去品味呢?你又品出了什么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他们抓住了“立即”“拉、撑、护”等词, 品得头头是道, 我只在关键处画龙点睛, 或只是锦上添花。尤其一个同学品到了“用自己的身体”这个词组, 说到“谭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四个学生”, 说实在话, 我备课时没备到这个词的, 所以这个时候我只有为他喝彩了。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后, 我又对学生说:“那就把你的感悟读出来。”学生仿佛一下子会读书了, 情感、逻辑重音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使基础较差的, 你也只需稍稍提醒便可点石成金。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了语文素养, 学会了学习, 培养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目标呀!

3. 沟通课堂内外, 激发创造的活力

教学资源应该扩展、整合。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学习的知识、获得的体验是在原有经验上的建构, 脱离了旧的“积累”, 学习就是一件困难极大的事情。因此, 教学资源要突破原来的教材、课堂设备的狭窄范围的限制, 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纳入教学资源并加以整合。

这课教学要求学生搜集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的动人事迹, 我在课堂上不是简单地处理, 而是用一道填空, 巧妙地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做了一次创造性再加工。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成了谭千秋老师生命最后的姿势。

________, 成了_______生命最后的姿势。

学生的创造欲望被逐渐激发, 英雄的形象一一定格, 组成了一座巨大的群雕像, 给学生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憾, 语言文字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课堂充满了创造的活力。

4. 创设合理氛围, 滋润自然的生命

提到课堂氛围, 我们马上会想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民主、和谐、融洽等这一类词汇, 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活力才能被激发。但我以为, 我们的每一篇课文也都是有个性的, 我们应该创设合理的课堂氛围, 才能滋润自然的生命, 而不至于扭曲。自然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所谓合理的氛围, 我认为是能顺应课文的特点创设与之相符合的课堂气氛。

我清楚地记得一位老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使用的一个教学策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老师大概也是想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一个学生读完之后, 她说:“来, 我们大家给这位同学的朗读打打分。”学生很踊跃, 纷纷打分, 课堂里欢声笑语。我如坐针毡。要知道, 这是一篇悲剧性童话, 充斥着悲美的情怀。被教者这样一搞, 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全被打乱了。该笑的时候不笑, 该哭的时候不哭, 长此以往, 情感世界不是要扭曲了吗?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悲剧里的一个悲壮的故事, 轻松愉快的氛围是无论如何都不合适的。所以, 从课的一开始, 我就是表情很凝重的。这种凝重当然很快传递给了学生。当我提到那个“范跑跑”时, 我是愤懑的, 学生也被感染了。最后, 当我哽咽着朗读诗人刘肖以谭老师爱人的口吻写给谭老师的诗时, 我看到有学生的眼里也闪烁着泪花。学生始终浸润在这种凝重而合理的氛围中, 情感投入, 感悟透彻, 课堂对话精彩纷呈。当我要求大家写“谭老师, 我想对您说……”, 学生的感情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喷涌口, 洋洋洒洒, 连平时不会写的同学也文思如泉。

篇4:那些生命的最后姿势

这是一位人民教师生命的最后姿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当地孤儿院轰然坍塌。在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带着32人成功地跑到了空地上。但不幸的是,3名孤儿和1名老教师被埋在废墟之中,一块巨大的水泥天花板和地面形成三角形空间,四人头露在外面,一半身子却埋在里面。黄福荣随即折回,毅然钻进那个三角形空间,从后面将四人奋力往外推。当他刚把四人推出废墟得救后,余震又将另一半房屋震垮,黄福荣被压在沉重的水泥板下,英勇献身。

这是一位素昧平生的香港义工生命的最后姿势。

2010年10月下旬,“鲇鱼”台风袭击台湾,暴雨倾盆,造成苏花公路大面积塌方。台湾弘泰旅行社司机蔡智明,载着20多名大陆游客正好路经苏花公路。蔡智明听到轰隆隆的声音,马上停车,帮助游客以最快的速度下车。当他确认游客全部安全下车后,这位勇敢的司机却失去了最后的逃生机会,不幸被泥石流冲下山崖。

这是一位普通台湾司机生命的最后姿势。

日本“3·11”大地震及海啸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但在灾情最严重的宫城县工作的20名中国女研修生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命运之神的垂青?是异于常人的机智?都不是。她们的幸运,是因为公司一位名叫佐藤充的日本人的舍身相救。

地震发生时,在佐藤水产株式会社工作的她们,逃到了宿舍附近一个地势较高处。歇息观望之际,佐藤充匆匆向她们跑来,带领她们跑到更高的神社避难。安顿好研修生后,佐藤充又跑回宿舍楼,焦急地寻找还处于险境中的妻女。但是,宿舍楼迅速被海啸吞没,妻女没有找到,佐藤充却被无情的海水卷走,再也没有回来。

牺牲前,佐藤充在地震和海啸中来回奔跑、营救他人的身姿,被研修生拍摄了下来。这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的影像,也是他人生的最后姿势。

面对大自然,有时人类显得十分脆弱,甚至脆弱得不堪一击。但人类与大自然最大的区别是人类拥有爱,一种充满人性温暖的爱,这种爱会驱使人们与无情的灾难进行殊死抗争,在危急关头互助互救,甚至不惜牺牲。也正是这种爱,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的美好、人性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篇5: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最后的姿势中的一位老师,他姓谭名千秋。在一次地震中为了保护四名同学他牺牲了,那时他才51岁。那天,他像入学一样上课,讲的是“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正当他讲得起劲,忽然整栋楼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在那几秒中有四位同学没有来得及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桌子下,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们。

楼房变成了废墟。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找到了谭老师和四位同学,四位同学安然无恙,可谭老师却永远停止了呼吸。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如果有人问我长大了想当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当一名老师,做一个像谭老师一样忠于职守,舍已为人好老师。

篇6: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最后的姿势》这是在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在地震中发生的一幕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地震来临的一瞬间,在短暂的几秒钟不可能所有人都跑出去,在最后只有四位同学没有跑出去,谭千秋老师让学生爬到书桌地下,而谭老师双手撑着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同学。而谭老师自己现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文章有一段句子把我深深的打动了: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时,在场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了凹进去,身下护着4位学生,还活着!”这句话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

篇7: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它讲述了5.12大地震时,一位普通的教师做出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让我备受感动,他就是DD谭千秋。

在5月12日,谭千秋在上课,忽然楼房摇晃起来,谭老师马上反应过来,当机立断叫学生有序地逃生,当谭老师知道还有4位学生没有逃出去的时候,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桌面上,用身体护住学生,学生毫发无损,可自己却被砸得血肉模糊。我想:论条件,老师在地震的时候可以像“范跑跑”一样丢下学生自己逃跑,可谭千秋却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学生着想,只想保住学生。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像”范跑跑“一样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当救援人员从废墟扒开压在谭千秋身上水泥板时,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尽职尽责,一心为学生,用行动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们歌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他这样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篇8:《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是我国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在那次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故事。其中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最令人感动。

那天下午,他正在为同学们讲课,这堂课讲的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同学们正认真地听他讲课。忽然,课桌﹑楼房,一切都摇晃起来。谭千秋老师一下子反映过来,是地震!他大声喊到:“大家快跑!什么也别拿走!快……”同学们都赶紧跑到操场去了。可就在楼房即将坍塌的那一刻,他看见有四个同学逃不出去了,此刻,他并没有逃生,而是组织学生躲在课桌底下,自己却双手撑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学生。当消防员抬出压在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谭老师已经被砸得血肉模糊,但四个学生还活着!

谭老师这种举动,正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这不仅体现出谭老师与学生们“血浓于水”的感情,也体现出他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还时刻惦记着学生的崇高精神,在无情的灾难和笨重的水泥板面前,他像一座山一样,保护了无辜的学生,自己却倒下了。。。

篇9: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谭千秋!一个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的生命护住了那四个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这个举动早已让“老师”这个词变成了“父亲”……

每个父母,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而就在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天,一位母亲用自己的姿势诠释了母爱。“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婴儿被救出时仍在熟睡。”这是一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一个未知姓名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脊背,顶住轰然倒塌的房屋,用温暖的怀抱保护熟睡的婴儿。抢救人员发现母亲时,她已因缺水而永远停止了呼吸,手里抱着的孩子嘴里还含着母亲的半段拇指。原来,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生存下来,把自己的拇指咬下一半,让自己的孩子靠吮吸自己拇指的血液生存下来。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她用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在弥留之际,她把生的希望全部留给了自己的孩子。

篇10: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母爱伟大,特别是生命被死神骤然紧逼时,更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壮。

故事写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几十万鲜活的生命,霎那间归为沉寂。许多母亲,都把孩子紧紧护在怀中,僵硬为不朽的雕塑。这些孩子在母亲的怀里虽然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们的身体却毫发未伤。母亲们死了,但她们的这种姿势,将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母爱不朽,在人世间永恒,动物们也是如此。

这也是一则关于母爱的故事,动物们之间的亲情也同样震撼人心。

一只母鼠,被铁夹夹断了后腿,它拼命挣脱,挣扎着回到自己的窝里,窝里有九只幼鼠,它们还没断奶。母鼠趴在窝里,断腿鲜血淋漓,不能再动弹一步。它仍给幼鼠喂奶,最后的时间里,就啃吃自己那条断腿,维持一点可怜的奶水……

母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我的母亲也给了我无私的爱,让我铭记于心。

那天下雨,我没有带伞,当天上下起倾盆大雨时,我后悔也来不及了。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在教室里来回踱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妈妈来了。她撑着一把伞,对我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句“走吧”。我在妈妈的伞下走回家。走到半路,我随便问了一句:“妈妈,你撑得到吗?”妈妈笑了笑,说:“撑得到,一点儿都没淋湿,快走吧。”我们便继续往前走。回家后,我身上没有一块儿湿的,我以为妈妈也没有淋湿。可是我一回头,看见妈妈在换衣服。这时我才明白,妈妈为了不让我淋湿,宁愿自己被雨淋。为了不让我担心,说自己并没有淋湿。这件事虽小,却反映出母爱的伟大。

篇11: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课文主人公是谭千秋老师。5月12日那一天,他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他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谭老师讲课了。“轰隆隆!”地震发生了,谭老师急组织学生们先跑出去,而他自己,却为保护没有来得及跑出去的几个学生而被砸死……

难道谭老师自己跑不出去吗?不!老师离门是最近的。想象一下,你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跑出去,一群学生们死;二是一群学生跑出去,自己死。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谭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据我所知,他有个小女儿,难道他忍心抛弃可爱的小女儿吗?不!舍不得,但他为了更多可爱的学生,舍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可见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心。

篇12: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5.12”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生命护住四根学生的故事。整个场景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当我读到:“谭老师立即把学生拉到课桌底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时,我的眼睛模糊了,我被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深深地震撼了。“当救援人员搬开压在谭老师身上的石块时,眼前的场景把救援人员惊呆了,谭老师张开双臂,撑在课桌上,死死地护住学生,头脑被石头砸得凹下去了……”这样的场景,在场目睹怎能不热泪盈眶啊?

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把学生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一心想着他人,而不顾个人安危,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长存!这不禁让我去想起了最美司机吴斌,他与谭老师一样,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在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乘客。吴斌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司机,可在一次灾难中,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他成了人们心中最敬佩的人。那是一段陡峭的山路,他被钢管砸到了,生命随时可能终止,可是,他没有急刹车,因为那段山路急刹车是十分危险的,那是一车人的生命啊!他忍着剧痛,聚集全部精力,继续平稳地开着车,直到安全地段,他支撑不住,晕倒了。乘客们这才明白他们刚才几乎与死神交手,人们多么希望吴斌能安然无恙啊,可是,吴斌在完成了他最后的使命时,安然地离开了人世。

篇13: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就是:逃!但在谭老师心中,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而是学生。他的心系在学生身上,这种崇高的师德灵魂令我肃然起敬!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微乎其微。然而,大地在怎么震颤,也震不垮人的精神!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他在生与死的抉择中选择了死亡,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们。震魔终究敌不过人的信念,四个学生活了下来……

篇14:最后的獒王800字读后感

在这本书里,作者带领我们去那遥远的、苍凉的、到处清泉流淌的神秘藏地,见证雪域神犬的武侠传说。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去西结古草原,在路途中,他遇上了七个上阿妈草原的孩子和雄壮的大金獒冈日森格。然而,记者却有所不知:西结古大草原和上阿妈大草原世世代代都是仇人。因此,当父亲到达西结古时,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孩子以及冈日森格就遭了殃。父亲在治疗意外受伤的冈日之时,当地草原的獒在大黑獒那日的带领下准备突袭记者和冈日,那日的目标是记者的喉咙,冈日奋起反抗,结果与那日斗了个两败俱伤。后来,在记者的帮助下,冈日和那日渐渐消除了仇恨,开始相互关心了。最后,冈日还打败了虎头獒王成了当地的獒王。

这是一群了不起的狗,它们高贵、独立、出类拔萃;它们忠诚、坚韧、英勇无畏。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在空气最稀薄的地方,在寂寞最盛的地方,在生活最难的地方,在死亡最易的地方,一种不屈服于苦难的藏獒精神在诗意地生长。有个细节我一直记着,当地有一种藏马熊,它有尖尖的利爪,能将藏獒拍得体无完肤,可是,藏獒却敢和藏马熊决一死战!就在藏獒跃起的那一瞬间,那种坚强勇敢的精神勃然喷发!我爱獒,佩服獒,欣赏獒的原因也便在这儿了!

我不由想起,我喜欢的一首歌,就叫《选择坚强》。我有一个小表妹,小时候非常娇嫩怯懦——就象温室中的花朵一般。可就在这个暑假发生的一件事,使她变得坚强勇敢起来。

那天,我带着她一起去附近的公园玩,那个公园可大了,没有我带,妹妹非迷路不可。我心念一动,想考验一下她。于是我撒开丫子猛跑,不一会儿就把妹妹甩在身后了!(其实我没走远,绕了个圈又跟在她后面罢了。)只见她东张张,西望望,始终没有找到我。最后她急哭了,不知不觉走到了出口处,看到了一位保安叔叔,就认真地对他说:“叔叔,魔法把我姐姐变走了,能不能帮我把她变回来啊?”保安叔叔楞了一下,看到了她身后笑弯了腰的我,顿时就明白了,于是笑着说:“你姐姐不就在你后面吗?我把她变回来了。”妹妹一转身看到了我,开心地说:“姐姐,你下次要跟紧我,不然你会走丢的!”

这次尝试失败了,我想了想:妹妹接受的考验还不够,看来我应该再试一次!这一次,我选择了在她的身后玩消失,之前我还偷偷跟保安叔叔说好了,不许告诉她我的行踪!!!于是我悄悄从她背后溜走了,哈哈,成功!她没发现!我找了个不易被发现的角落,远远看着她在那里东张西望,心想:“这次你会怎么办呢?”她找了好久没找到我,看起来急得不行,但这次她没哭,再次去问保安叔叔了:“叔叔,魔法又把我姐姐变走了,能不能帮我把她变回来啊?” 保安叔叔装作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也找不到啊,你只能自己去试试看哦!”她呆呆地楞了一会儿,然后开始找身边经过的小朋友询问,一步步地缩小寻找范围,终于来到了我的“观察哨位”!她抱住我开心地说:“姐姐我终于找到你啦,我不再害怕独自一人啦!!!”

上一篇:幼儿园师德师风考评方案下一篇:教师心理个人成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