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建设范文

2024-06-14

基层文化建设范文(精选9篇)

篇1:基层文化建设范文

某市全面推进双基建设确保三年全覆盖目标顺利实现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今年是全省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三年全覆盖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近日,某市统计局根据省局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双基建设确保三年全覆盖目标顺利实现的通知》,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围绕双基建设,不断探索加强双基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确保三年全覆盖目标顺利实现。

一、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党政领导及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营造全社会特别是党政领导关心统计、理解统计、支持统计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计部门上下联动、相关部门横向互动的良好机制。

二、强化对县(市、区)局的双重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联系协调制度。健全县级统计机构,确保乡镇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积极探索乡镇统计站的建站模式,不断充实基层统计力量。提高经费供给水平,逐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力度。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对双基建设未达标县的指导和推进,按照省委干部驻村活动的精神推进工作,强化督导。

四、积极推进县(市、区)统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争取全部完成市到县会议视频系统的延伸,各县市于8月底前做准备,年底前全部开通。

五、继续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考核评比,强化对派出机构的统一管理,明确职责职权,制定管理办法,加大监督力度,逐步完善制度,确保派出机构管理规范、运行良好。

篇2:基层文化建设范文

一、当前基层连队在开展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只重视工作、忽略了军营文化建设。

二是缺乏计划,随意性大。

三是制度不落实,活动不经常。

(二)活动内容“老套”,不能适应新时期广大官兵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三)方休活动器团少,开展活动的内容形式受限。

(四)文艺骨干少,活动质量低。

二、搞好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认识,加强领导,形成抓文化工作的合力。

1.认识要到位,工作要熟悉。

2.组织要到位,领导要带头。

3.责任要到位,作用要发挥。

(二)注重加强对挖掘和培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议,关键在于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

1、注重发挥大学生士兵的作用。

2、建立文化骨干发现、培训和保留机制。

(三)把握中心,以人为本,唱响基层文化主旋律。

1、要有鲜明的思想性,体现部队特色。

2、要有前列意识,体现时代特色。

3、要有创新意识,体现群众特钯。

(四)依托红色文化育人活动,营造军营文化活动氛围。

篇3: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分析

一、公共文化服务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基层文化建设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各种新兴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以不同的表现形态,走进了城市社区和乡里村间,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文化建设仍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部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一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社会丑恶现象沉滓泛起等。

二、要注重基层文化资源配置

文化设施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文艺繁荣的载体。提供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经过几轮的文化体制改革,政府的文化职能部门本该属于自己的搞好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功能推向市场,把本应该属于政府法定的保护公民文化权利和实现文化利益职能性工作,变为实现其内在效应的文化市场交易。由于政府将投资公共文化的主体地位分割为不同部门,部门之间利益竞争和均衡成为政府的日常工作,文化服务于文化治理限于缺位和错位之中。政府要么把公益文化推向市场,使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因缺乏市场敏感性变成了空壳子和“摆设品”;要么垄断经营性文化市场,使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活力因垄断的市场而失去活力和效力,造成了文化资源的闲置和大量流失,加大了市场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单调匮乏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矛盾。政府从垄断文化资源到把公共文化推向市场,从治理文化市场到获取文化垄断的利益,从自己发展文化产业到鼓励民间资本有限的参与,反映出政府治理文化的迷茫和无奈。

三、建立基层文化安全防线

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政府通过多种文化形式,建立文化的基础网络、逐步完善文化服务功能,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用先进的价值理念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文化心理,用有效的治理培育活力无限的文化市场。现代高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正在产生着以往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文化生产方式改变、主导传媒形式的革新和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引起了原有文化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在现代社会里,一切关于思想文化的有效传播、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经济的实现,都只有通过和借助于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手段才能实现,因此,文化经济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民族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敌视到文化融合,从文化输入到文化输出,实现文化双赢。

主流文化“守土”的责任重如泰山。但主流文化由于具有历史的渊源、民众的普遍认同和执政者权利的辅助,经常以统领者身份,采取固守阵地手法,思想观念僵化、内容虚化、表现形式居高临下,传播手段粗暴单一,发展方式上呈现出权利化、内卷化的自残走势。面对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主流文化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大有阵地丧失之感。由于传统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形式传统单一、传播手段和方式的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营销网络的覆盖面和布局的不合理,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潜力不足,对文化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文化产业所承载的、传播先进文化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反过来严重制约了基层文化的发展。

当前,社会资本与国际资本已经多渠道、多形式进入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域。以金融资本为主力的多种资本形态已经参与了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国际文化产业的进入,加剧了基层文化市场的竞争,主流文化的传播受文化产业和基层文化日益弱化的影响,在与其他文化进行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的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举世公认,而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资助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其资料的抢救和整理上表现出的消极和麻木,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利用的被动和迟钝,不仅制约了基层文化的发展,而且延缓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和财富时间,使主流文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时刻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四、要不断调整完善文化政策体系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由一系列由党的政策、行政法规和规章构筑起来的文化建设的政策系统和文化治理机制。然而,现有的文化政策系统,基本上都是在两种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定和形成的,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体制的痕迹。由于我国不同领域里的现行文化治理与文化产业政策是由政府的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比较浓重。这些出自不同部门的文化政策往往因部门利益而相互打架,相互制肘。因此,整个文化建设的政策体系就缺乏法律体系的权威性、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由于文化政策与国界文化规则的差异,一方面要执行文化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国际规则,加上原有的文化政策系统并未因机构的改革而失去政策效能,还出现了新机构执行旧政策,致使一些地方和领域,文化行政权力在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的名义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权利和市场的扭曲。中国文化市场的法律和法规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趋势,要求将不同文化领域彼此独立和不相衔接的法律法规转化为所有领域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迅速推动各类文化产品的自由流通和各种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建立统一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资本市场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篇4:基层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入基层

0.引言

先进的文化建设是建立在基础文化建设之上,为推动先进生产发展起到领先作用,也是我国对广大人们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思路。为此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必须加强基层文化的建设,掌握科学发展的内涵、精神以及要求,努力做到坚持创新、改革构建以及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把文化建设深入到每个群众心里,在实施过程当中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来总结和思考工作成果。

1.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核心

要积极发挥基层文化建设作用,深入到每个基层文化生活当中,经过不断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使其丰富且活跃,改善现状。

1.1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积极响应和鼓励扶持具有文化特色的示范点,努力做到具有计划、部署和落实的行动当中,确保文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在近年来基层文化的消费以随逐年增长趋势,通过文化活动不断盛行且饱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品位也越来越高,由于民间有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活动,随着基础文化深入广大群众当中,也将带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激活并且发扬光大。结合我国传统佳节,把文艺演出面向群众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融入到农村,带动自发的组织的表演队,其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引领以及精湛的艺术氛围受到广大群众的热力追捧[1]。

1.2文化建设的核心

为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够顺利的实施,首先保证先进化和群众化的统一过程,弘扬文化底蕴,高举先进文化旗帜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发展,并且结合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产物和服务深入群众心里,以满足群众文化所需为目标,努力提高群众全体素质,号召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来,实现文化知识的美好、健康、乐观的状态。

2.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理念

经过对基层文化发展不断的深入了解,分析出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观念,通过以下几点能够具体表现出来:

2.1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的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在人员储备上就必须具备有文化队伍的建设项目,对人员要求有四个标准:(1)人员具备齐全;(2)人员能力与素质较强;(3)懂得文学;(4)有薪资待遇。在群众当中组织一支技术精湛的队伍,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和相应号召,并且要制定一些关于民营文化的政策优势,以促进群众文化发展。

2.2加强基层文化资金建设

改善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储备问题,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财政资金,对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进行扶持,响应招商引资的开展为基础文化投入有利的举措。

2.3加强基层文化场地建设

在有队伍有资金扶持下,为基础文化寻求合适场地成为政府又一项重要工作,要以文化为重点活动中心为核心为标准展开行动。要民间文化与群众相结合的话,就必须完善文化站的建造,建设综合文化室、室外活动场、广播、图书、游艺各种活动室以及学校等等。将一批有具有特色的乡镇、队伍以及村户加入到民间文化行列中,结合旅游景点这个有特色的平台,将民间文化发扬光大。

2.4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起先必须建设文化设施的规划才能更好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目标,之前要先考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符合基层文化设施的标准和规模,文化设施具备的功能结合群众精神文化所需,以及建设文化设施的风格必须与其整体风格相匹配都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从而合理规划友善的进行布置与分配。

3.实施基层文化建设目的与行动

弘扬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引导各地开展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实施基层文化建设的目的。可多组织一些可以体现地方文化色彩的项目活动,例如诗歌比赛、文艺汇演以及具体代表当地文化的特色表演等等,还可根据国家重大节日进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基层文化队伍在开展各类文化来丰富群众文化需求。(1)春节期间可根据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编排小品歌舞来弘扬文化精神面貌。元宵活动能够把猜灯谜、书画展等等以往活动挖掘出来,丰富文化活动内容。(2)有群众自发组织艺术团队,常常活跃在广大农村。例如秧歌队、锣鼓队、扇子舞等等模式的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生活还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达到了实施文化融入基础行动的目的[2]。

4.结束语

通过基础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发展,在实施深入基层文化行动当中,也体现出了基础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如果要真正达到繁荣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就必须随着正确方向的指引,制定出一系列的基础文化发展规范与制度,才能实现基础文化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丁爱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2009(6)

[2]王维娜.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剧影月报.2013(2)

篇5:基层文化建设范文

及对策

用先进文化占领军营阵地,在我军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工作中日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自己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我浅薄的认为当前军营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主题缺乏是鲜明的目的性。简言之就是寓活动于乐趣、于团结、于教益、于健体之中。紧密围绕这个目的,文化工作就会走出只图一时热闹的低层次,逐步转入让先进文化占领阵地、鼓舞部队士气、提高战斗力之正轨。

第二是内容缺乏当代的特色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去甩老K、下棋等活动方式,已从基层文化活动主体地位退居到官兵茶余饭后的小型消遣地位。全军部队在深入挖掘和发扬本部队传统文化优势的同时,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因地制宜地开发出极具特色的新型文化活动内容。如西北大漠深处的空军某基地举办的沙滩排球、沙滩书法、沙滩篝火等“沙滩系列”文化活动,极好地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高科技成果的普及,很多部队投资开通局域网,引导官兵崇尚科学、走近科学、运用科学,军营生活因此注入了无穷的生机。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文化活动的特色性无疑为基层文化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活动缺乏广泛的参与性。广泛的参与性是基层文化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背离了这个特征,基层文化工作就会因失去了丰富课余生活、活跃训练气氛、融洽官兵关系、鼓舞部队士气的功能,变成了呆板的、少部分人的自娱自乐行为,久而久之,部队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要想有效提高群众参与性,就必须在更新形式内容吸引群众、加强程序引导、团结群众上下大力气,常抓不懈,尤其注重对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引导。

第四是人才缺乏培育的梯次性。没有一支过硬的文体骨干队伍,文化活动的开展就无法步入正规和正轨。注重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在培训中提高人才,培养和磨练出一支精通文化活动组织实施的主持人、教练员、裁判员、器材操作与维护员和演艺人才队伍,加强梯次队伍培养,基层文化活动才能日益向高质量和专业化迈进

面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军营文化建设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关于基层文化的“五性”功夫没有做到位。只要在基层文化建设的“五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永葆军营文化的特色,才能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步伐,才能真正地发挥提高官兵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和军队战斗力的作用。

一、军营文化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其必要性

军营文化具有服务“中心”工作,配合行政管理,稳定人员思想情绪,活跃官兵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首先,军营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军营文化把“面向基层、面向官兵,为提高战斗力服务”作为自己的建设方向,发展军营文化就是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贡献,只能逐渐加强,不能日渐削弱。其次,军营文化建设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形式包括文化渗透的方式,向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灌输腐朽思想文化的情况下,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军营,保证官兵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始终把它作为提高官兵政治敏感性,自觉抵制侵蚀影响,避免步入歧途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基本的方式方法,使之成为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可靠保证。再次,搞好军营文化建设是保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稳定,提高战斗力的有效手段。现在的官兵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官兵军人意识和优良作风,进而激发官兵工作热情,起着既有效促进行政管理,又利于提高战斗力的作用。但是,目前存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工作安排繁忙没有时间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无足轻重”等看法的大有人在。致使一些单位文化建设滞后,文化活动枯燥,形式呆板,缺乏经常性,满足不了官兵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军营文化建设没有特别注重其思想性

我军的军营文化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的文化,它体现着我军性质、宗旨对军营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在我军思想文化阵地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腐蚀与反腐蚀、渗透与反渗透、占领与反占领的斗争,军营文化必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近几年来,我军利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战斗精神”教育开展了诸多文化活动,切实把军营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放在了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上。如果没有认识到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军营文化是对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化,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手段,是反腐蚀、反渗透、反颠覆斗争的前沿阵地,军营文化就将失去其发展方向。

军营文化要坚持以先进的理论为基础,以帮助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讴歌军营新风、弘扬军人精神为主旋律。着力提高官兵对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的辨别力,对消极影响的抵制力以及改革发展中利益关系调整的承受力,塑造官兵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英雄主义精神,切实履行“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

三、军营文化建设没有时刻反映其时代性

较之社会,军营文化处于相对落后和封闭的状态,还不能完全适应官兵精神生活的需求,必须不断拓宽活动领域,转换活动方式,进一步体现时代气息,增强时代感。

军营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广大青年官兵,追求时尚是他们的一大特点。一是处理好军营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将经过战争火焰洗礼的优秀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大胆吸收社会文化的优秀成果,用新的方式和手段歌颂官兵身边的人和事,开辟官兵喜闻乐见的项目,让军营文化成为永具活力的文化。二是对现代社会文化有科学的态度。把提高官兵鉴别能力、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作为基点,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坚决抵制和抨击那些有悖于军营文化的殖民文化、庸俗文化。针对官兵审美情趣的变化,尊重他们的个性选择,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让他们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增进身心健康。三是加大物质投入。要重视军营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现有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改变军营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

四、军营文化建设没有大力加强其规范性

军营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科学健全的制度作保证。有些部队在文化建设方面欠缺的一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规范。

要实现规范,一是活动必须有计划。除了按《政工条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开展文化工作外,党委机关安排工作时要有文化活动内容,克服随意性,防止“想起来搞一点,想不起来撂一边”的现象。有了计划就要注意抓落实,切不可停留在纸上,成为应付上级的“挡箭牌”。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在强调领导和机关明确工作责任外,重点要抓好基层文化工作的责任落实,该由谁具体负责就由谁来管,防止出现谁都管谁也没有管起来的局面。三是保持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当前,部队缺少文化骨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直接影响到军营文化建设的质量。一方面各级没有建立起业务骨干培训制度,没有让官兵掌握组织文体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技能,没有让具有基础的官兵得以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骨干保留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选取有文化特长的士官缺少政策上的倾斜,导致骨干过快流失。比如有的单位花很大气力组建的锣鼓队、舞龙队、军乐队、演出队,老兵一退伍就徒有虚名了。四是管理和用好文化器材。这些年上级配发部队的文化器材数量不小,各单位也依据能力自购添置了一些,但师团文化活动中心、连队俱乐部中能见到可用性强、完好无缺的物品不多,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缺少专人专管、必要的登记和移交接等制度措施。

五、军营文化建设没有着重突出其群众性

文化阵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作战平台,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是争群众、争枪杆子的战斗。文化本身就是群众创造的,军营文化也是如此,它是广大官兵探索实践的过程,只有官兵自己唱主角,才能发挥群众的创造性。通过经常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增强官兵的参与意识,在娱乐性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中,培养集体荣誉感,提高官兵政治思想觉悟,增强官兵的凝聚力,促进战斗力的生成,是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根本保证。

军营文化没有官兵的积极参与,就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或是少数人忙碌,多数人闲着的“曲高合寡”的状况。现在一有活动,一些单位为了取得成绩甚至花钱请社会团体来演出,忽视了官兵的主导作用。在军营文化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官兵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做到基层文化活动中“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使文化活动源于官兵生活、贴近官兵生活、反映官兵生活,让军营文化充满青春的朝气,让军营文化之花常开不衰,让军营文化建设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列。

政治文化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是对我军政治文化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比喻和科学论断。军队政治文化工作的地位,是指政治工作在整个军队建设中以及在与其他工作这一特有的政治优势,保证军事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命令落实到各项工作和官兵中去,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巩固和发展全军官兵共同奋斗、稳定统一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军队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我建议军营基层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1、发挥军营文化在军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功能作用

简言之,军营文化就是军人团队精神的表现形式和它的物化形态。包括以下内容:军营政治文化、军营道德文化、军营制度化、军营功能文化、军营环境文化、军营团队文化等六个方面。构建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可以极大地推动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第一,军营文化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是人的精神。而军营文化不仅在内容上与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大体相同,而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第二,军营文化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第三,军营文化是军队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军营文化是一种“文化力”,对精神文明进行内在驱动,它能激发官兵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发展。

2、加强和改进部队基层文化工作

第一,加强和改进部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工作是强化革命军人精神支柱的现实需要,要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积极措施,是全面提高官兵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工作,应着力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1)要处理好保持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硬件建设要增加科技含量;活动内容要增加知识含量;环境建设要增加文化含量;开展文化要有开放意识;(2)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形成特色的关系。一是要有军营特色。二是要有地域特色。三是要有团队特色。(3)要处理好加强硬件建设与大力开展文化活动的关系。一是要坚持群众性。二是要保持经常性。三是要注意多样性。

3、抵御文化市场消极影响

文化市场所传播的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官兵的影响和腐蚀不可低估。其

篇6: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整改方案范文

根据《关于印发〈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洪发[2012]14号)安排,全乡党组织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完成了分类定级阶段的任务,并在该过程中采取召开党员会议、征求意见、民主测评和走访等形式,分别找出了支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切实将这些困难和问题解决好、整改好,特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整改目标任务

整改目标: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使每个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提高,属于主观方面的问题,立即解决,属于客观原因,限时解决,普遍实现晋位升级。

整改任务:对照“五个好”标准和“五个一”要求,进一步梳理分类定级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将这些问题和不足提交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进行研究讨论,逐个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及时进行整改。重点围绕以下7项任务进行整改。

1、配强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选配一些积极性高、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的年轻党员担任书记,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

2、提高兴致。对一些积极性不高的村党组织成员,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3、建好组织。有党员并且组建条件成熟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无党员和条件不成熟的非公企业指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4、健全制度。完善党组织的工作制度,规范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形成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5、增强活力。抓党组织和党员载体建设,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活力。

6、建设场所。利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标准化党员活动场所,今年拟建设2个。

7、保障投入。保证村党组织经费充足,高标准落实村干部绩效工资,更加注重群众普遍反映的发展增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财政投入,达到群众满意效果。

二、整改措施。

针对各党组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乡党委是整改第一责任人,各支部是具体承办人,做到每个问题有人负责,每个问题都有解决措施。(具体措施详见附件)

三、整改要求。

整改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自身建设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各党组织要

篇7:基层文化建设范文

工作总结

安全保卫党支部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层组织建设年成果,根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暨反腐倡廉建设会议部署,结合我厂党建管理提升要求,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回头看”。围绕贯彻落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文件精神,转变作风不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及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支部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 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结合我厂工作会和第二次党代会的精神,坚持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有效载体,建立健全党员的管理制度。坚持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切实用党章规范党员行为,强化党内监督。为切实搞好我厂安全保卫工作,更好的为电力生产保驾护航,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治安防范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支部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强化各项制度建设,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注重抓好全体党员干部

和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业务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一些荣誉的取得,正是一个又一个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才凝聚成一个党性坚强,敢打硬仗的先进战斗集体,也是安全保卫部党支部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最好证明。

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建立健全党员的管理制度。坚持党员目标管理,党员承诺,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切实用党章规范党员行为,强化党内监督。为维护我厂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支部工作能不能上台阶,关键在班子。我支部新一届支委以崭新的面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开展各项工作。在加强班子建设中,树立六个意识,即:服务、表率、民主、超前和学习意识,做到了职责清、任务明。所有党员作出公开承诺。支部进一步加强了党员践诺的监督检查。形成团结、廉洁、高效、开拓的集体。

三、从自身出发,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

安全保卫部依据自身的工作特点,为把安保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更好地为厂内安全生产服务,对厂内生产现场以及重要安保、消防部位做到责任到人,使厂里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到人,为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奠定了时间基础。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方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党支部在密切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方面,也勇于探索,认真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方法。譬如为部里每一位职工在生日之期送上生日短信

祝福,在职工家中有红、白事时及时对其进行关注;组织探望贫困职工家属、为他们排忧解难。部党支部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贴近职工生活,使每一位职工真正体会到了党的关怀和兄弟般的温暖。

四、完善制度,加强学习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 我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我厂的各项路线、政策,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和措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能按照厂纪委的要求安排和部署,研究整改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及时进行总结、汇报。认真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出入库制度和台帐管理制度,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企务公开组织健全,责任分工明确,反馈渠道畅通,未发生集体人员联名上访事件。“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健全,职工意见或建议能及时反馈。严肃财经纪律,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对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有效监督,防止收入流失、资金转移。

支部能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规定,未发生严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未发生经济管理各项制度的违纪问题。能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内监

督。支部利用党课、支部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能按照党委、厂纪委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对本部门各专业的负责人进行廉政教育,落实反腐败有关规定,同时干部和重点岗位签定承诺书,做好超前预防工作。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六个一活动中,支部通过组织学习,写心得谈体会、书画廉政漫画等形式,使党员干部从思想认识上得到了一次真正洗礼。

五、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

积极探索在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人为本积极创建文明和谐职工,加大遵纪守及文明执勤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文明和谐创建同部门、同个人纳入日常管理考核。党员带头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在部领导的带领下对安全保卫部部办公区域开展全面的环境大整顿工作。职工对所划分的工作区域进行环境大清理,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为一支拥有党员比例最高的支部队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党员服务队积极参加厂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涌现了许多积极分子,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塑造了安全保卫党支部充满活力的新形象。

篇8: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刍议

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发展文化事业也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 广大基层的文化公共设施日益普及、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常态化、系列化。但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堪忧的现状, 一是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 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弱化, 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 道德滑坡、世风变浊。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流入文化市场, 恶化了社会精神环境。三是宗教活动频繁, 封建迷信抬头, 危害社会风气。农村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现象突出, 落后文化习俗抬头。

反观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乱象, 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深刻领会党的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的基础上, 把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把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把“软实力”抓出“硬效果”。

第一, 发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 为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 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 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以上决议, 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保障中央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配套落实到位。加强对“农村书屋”“基层文化工作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日常管理, 真正发挥其文化教化的功能。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 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 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 推动文化活动经常化。创新服务供给机制, 采取政府购买、委托、补贴等方式, 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的公共文化产品, 对高雅艺术演出活动进行补贴, 免费向低收入困难群体提供文化服务, 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第二, 发挥大众传媒信息传递的功能, 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方法和路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书报、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传播媒介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但是, 随着宽带网络和家用电脑在广大农村和社区得到普及,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 这就需要各级文化宣传部门要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唱响网络思想文化主旋律。文化宣传可以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市场企业积极参与主旋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研发。基层可通过开展社区文明网站创建和评比活动, 充分发挥网站、论坛、贴吧、集群、微信公众服务号等网络平台传播信息、互动交流的功能, 来进行群众性文化教育宣传, 发布文化活动信息, 组织群众为文化活动开展建言献策。只有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真正开展一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才能永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 发挥基层组织文化创新的载体功能, 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凝聚党员、凝聚人心的主阵地, 是思想建设的主阵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 是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 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 依托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 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 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 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 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创意征集活动, 集中民智, 发动民力, 为基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挖掘深厚的资源和人力禀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 是支撑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承载着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使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 有助于在广大群众中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风尚意义深远。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深入挖掘当地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 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文化创新的高度热情,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培养对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责任担当, 坚定不移的走出一条基层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

摘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转变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法。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柴发柏.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J].群文天地, 2010 (9) .

[2]刘刚.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建设[J].政工学刊, 2008 (8) .

篇9:基层文化建设范文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开展凝聚力工程的重心应从偏向物质层面转向物质与精神并重,并逐步以精神层面为主。近年来,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社区(街道)党工委,通过利用和整合老西门的历史人文资源,积极探索基层文化建设融入基层党建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文化功能

当前,需要将社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加强社区主体的交流沟通,不断创新社区文化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引领作用。

(一)积极组织群众文化,发挥文化沟通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区功能的不断下沉,社区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度越来越高,社区群众文化逐渐成为居民参与率高、受众面广、期望值大的文化活动。老西门社区(街道)积极组织群众文化,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加强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理解,从而形成邻里互助、平等友爱的良好社区关系。

(二)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发挥文化凝聚功能。老西门社区具有发扬传统文化的得天独厚优势,它以文昌之地而著称,文化层次高、知识分子多、历史渊源厚重,养育了诸如文人、画家、收藏家、书法篆刻家等传统文化的传播人和国粹精品的弘扬者。党工委积极整合传统文化人才资源,以书画研讨会、诗词品赏会、收藏展示会等云集了一大批文化名人,让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有基本文化权益,让传统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正能量”。

(三)精心打造品牌文化,发挥文化创新功能。在社区文化发展中,有两个方面的基本需求,一是要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居民的自治能力;二是要体现公共文化的服务精神,保障居民的文化权益,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党工委将社区文化发展作为品牌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着力满足居民对文化的基本需求,提升文化的品牌效益,树立老西门十大文化品牌,其中春联大会、社区道德之星评选、文庙端午文化活动、社区理论导读队等已颇具影响力,成为激发社区居民文化创造的“发动机”。

(四)努力创建精神文明,发挥文化引领功能。老西门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党工委依托这一优势,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培养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营造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指引群众做出文化选择。近年来,老西门社区(街道)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中取得丰硕成果,涌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使社区文明成为引领社区发展的“常春藤”。

二、依托社区文化,深化社区党建

为了凝聚人心、推动发展,老西门社区(街道)党工委以“人文老西门,和谐新社区”的理念为指导,坚持“以文聚力、以文引领、以文载道、以文惠民”为载体,不断探索社区文化与社区党建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以文聚力,丰富社区党建的文化内涵。一是挖掘地域文化,形成社区党建地标。老西门社区内文化形态多样,集聚了一批革命遗址和历史遗迹,拥有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旧址、蓬莱大戏院、上海公共体育场等。党工委有效利用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历史内涵,对社区群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将群众工作融入到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中,增强社区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用文化教育人、激励人、感染人。

二是依托传统文化,拓宽社区党建视角。依托春联大会和端午文化活动在社区、上海乃至全国的扩大效应,挖掘白领文化和时尚文化的新内涵,扩展体育联赛和动漫比赛的活动空间,广泛动员企业、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参与到社区党建中,努力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力量联合、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是弘扬先进文化,强化社区党建功能。坚持用先进文化引导群众,弘扬主旋律和时代精神。近年来,共有50多位居民被评选社区“道德之星”,他们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事迹贯彻了“要为普通群众竖大拇指”的理念,体现了先进性,代表了民心民意,有效地推动了社区道德建设。

(二)以文引领,打造社区党建的认同品牌。一是注重思想引领,保障党组织活动的有序开展。把握文化活动方向,在内容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老西门社区(街道)建立了一支理论导读队。该导读队体现了文化的自觉功能,是社区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社区党建文化扎实开展的基础上,形成了社区“三有一化”的党建工作机制,即党建工作有人做,党员活动有场所,党建活动有经费,社区党建区域化。

二是坚持精神引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坚持以社区为载体,以文明社区建设为依托,以“人文老西门,和谐新社区”为理念,努力塑造群众渴望和期盼的精神家园。着力培育公益精神、奉献精神、互助精神、诚信精神、理想精神等,增强居民对公共文化的认同,加强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促进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的同步提升。

三是加强价值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作用。社区“道德之星”发挥党员的引领和标杆作用,营造社区党员群众守望相助、共创和谐的良好风气。“社区互助日”把党员的实践活动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廉洁文化建设”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精神,提高了群众反腐倡廉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学前街敬业中学的围墙上把伟大领袖、模范人物、社区道德之星的名言做成28块宣传牌,形成“浩然正气、誉贯古今”宣传墙,营造了价值引领的浓厚氛围。

(三)以文载道,创新社区党建的工作思路。一是注重文化的针对性,规范社区党建的工作内容。紧紧抓住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社区文化工作融入社区党建工作,密切联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立足文化先行、引领发展,将深化文明城区建设、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全面深化健康社区建设等明确为街道年度工作计划。

二是增强文化的融合性,探索社区党建的工作方式。将人文要素融入党建文化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实现社区文化与党建文化的融合发展,构建和谐社区。艾家弄“三五”(“五声、五心、五勤”)工作方法源于对群众的关心,以“西门是一家”为理念指导,践行于群众实践活动中,在与社区文化的交融中产生实效性,充分展现了对社区居民的人文关怀,让居民真正融入社区。

三是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健全社区党建的工作机制。坚持先进文化引领社区发展,探索群众文化、传统文化、品牌文化、外来文化、地域文化等多元融合式发展的路径。完善“四有”工作机制,以有序的群众参与管理机制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以发达的群众自我管理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功能,以有力的利益协调机制增强党组织的整合功能,以有效的思想道德规范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引领功能,营造文化与党建和谐共生的整体氛围。

(四)以文惠民,提升社区党建的服务水平。一是盘活文化资源,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整合部门力量,盘活沉淀于社区内的各类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工作,形成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强大合力。连续13年成功组织“社区道德之星”评选,连续8年举办春联大会,编辑《感动西门》、《人文老西门,和谐新家园》系列丛书,编撰并出版了《春来西门满目新》、《古邑联花八度香》。在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中,基层党组织不遗余力地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群众的功能。

二是搭建文化平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精心设计文化活动载体,积极搭建社区文化活动平台。以“个、十、百、千、万”社区文化构想搭建文化建设平台,以品牌文化搭建文化创新平台,以群众文化搭建文化参与平台。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工委精心组织了“端午节,我们与灾区同胞共享”的爱心奉献活动,一千多个粽子由居民自愿认购,所得款项以及居民的自发捐款全部捐给灾区,增强了社区和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是共享文化成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社区居民充分享受社区文化发展的成果,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追求。党工委坚持“三引导”:即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加强舆论引导,发放一批必读书籍,组织一次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开设一个网络专栏,办好一份社区简报;加强实践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红歌颂、国庆升旗仪式等。

三、社区文化与社区党建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要防止社区精神失落和价值观迷失的危险。要有意识地培育社区文化土壤,努力建设与社区党建相适应的文化生态,着力推进社区文化与社区党建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区文化底蕴与文化氛围相得益彰。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保护社区长期积淀的文化资源,以人本思想建构社区文化发展思路,把塑造人、培育人和影响人贯穿于社区文化工作的始终,着重解决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注重人际关系、邻里关系、亲情关系的社区文化传统,培育公民意识、道德精神、理性精神等文化价值观念,激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创造性。老西门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的热情,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使文化成为社区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贴近群众需求,推动先进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需要开展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既保护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又尊重群众自我选择文化的权利。老西门注重保护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需求,将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融入生动活泼的春联大会和端午文化活动,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的重要活动载体,向上海和世界展示了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色。结合社区特点,把社区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定位在社区文化与党建文化上,积极推动社区实践,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推动实现文化的教育功能,精心打造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工作内容、实践路径和评价体系,促进社区党建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提升文化内涵,坚持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普及提高。文化的内涵决定文化的品位,文化的品位影响文化的内涵,只有提升文化的内涵才会提升文化的品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普及与提高问题,今天同样适用于处理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在普及大众文化的基础上提高精品文化,在提高精品文化的指导下普及大众文化。文化的大众化是要把文化还原于大众,让群众融入社区文化生活,多视角地满足居民求知、求新、求乐、求健的需要。老西门创造了高雅的楹联文化品牌,通过鲜明的时代主题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和参与到楹联文化活动。将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导向性、服务型、创新性上,积极探索社会、社区与群众良性互动的实践载体,以文化树立社区文明新风尚,以党建激活社区发展新动力。

(四)充分挖掘资源,推进文化自觉与文化整合协调并进。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是一盘棋,需要长远规划,整体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当前,要多渠道筹集社区文化资源,多方面引入文化资源到社区,如购买社区文化服务、培育志愿者组织、鼓励发展自治性文团组织、倡导公益文化事业等,改变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单一手段,为文化自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服务社区居民的方式和载体,在社区资源整合与文化功能提升的基础上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让社区党建充分汲取社区文化的营养,让社区文化有效滋润社区党建的土壤。

(五)健全文化机制,平衡社区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综合效益。做好社区文化的总体规划,完善社区文化的投入机制、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力量投入社区文化,形成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网络。完善社区文化投入机制,主动引导社会多渠道资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完善社区文化协调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协调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建立市、区两级文化资源联络、联动体系,避免社区文化资源的浪费,提高社区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完善社区文化激励机制,以居民文化需求为导向,建立促进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的评价体系,激励社区工作者的热情和社区居民的创造性,提高城市社区文化的综合效益。依托社区文化的载体建设、服务内涵、功能定位和机制建设,统筹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区域化党建,注重以文化功能提升社区党建工作。

上一篇:小班健康常规教育《我能自己吃饭》教案下一篇:关于医学生中医院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