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

2024-06-15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通用7篇)

篇1: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

研发中心校企共建模式研究和实践

(费玉洁、周坚)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始终把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作为学校实现高水平示范院校的战略目标,长期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摸索出一套促进职教发展,与企业共同进步的合作模式,其中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就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一、研发中心的建设背景

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是职教发展的大趋势,它是职教院校与企业双方以共同发展的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效益、技术为合作点,共同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模式。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了很多方法:校企合作,为企业订单式培训人才;引企入校,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师进企,了解企业需求。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其中部分是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一直难以突破。

问题1 校企合作共赢机制缺失

当前校企合作仍未上升到政策层面,更多的是校、企之间依托各自诉求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对利益追求的差异也日渐显现。企业希望学校能根据市场需求随时为其提供人力资源,降低其用人成本。学校希望企业能够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长期的培训;企业希望学校提供理论水平高,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学校希望通过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了解社会对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对技能的需求来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对员工素质要求来加强学校德育文化建设;企业希望学校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进行产品研发、生产设备维护、改造等工作。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来接触生产前沿技术和产品,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由此学校与企业的理念在很多细节出现不一致的地方,双方为追求各自的效益,往往只关注自身需要而忽视合作者的需求。这样的校企合

作,学校话语权有限,双方停留在为利益而相互妥协的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相去甚远。

问题2 教师进企业的实效性不足

为了专业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同时也为达成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每年都要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实践企业可由教师自荐也可由学校推荐。但由于传统中的教学与企业是两条线,隔行如隔山,教师没有机会与企业接触,因此大部分教师由学校指派到相关企业。学校与企业没有深入合作的机制,往往只能根据企业的类型、生产的产品等大概信息来推荐教师。同样,企业对教师也不了解,加之对合作方和老师职业的尊重,通常安排一些轻松的、通用的管理类工作。教师在下企业过程中难以在专业上有所收获,教师下企业实践流于表面。这并非教师下企业的本意,但却是现状。

问题3 课程开发与生产实际脱节

专业课程的课改方向是面向社会需求整合专业内容,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课改的成败。哪些课程内容已经在生产中淘汰了,哪些课程内容是生产中大力推广的,哪些技术最受企业欢迎,这些问题企业是最有话语权的;专业教师只有与企业建立密切而又广泛的联系,才能纵览本行业的运作情况和发展情况,只有深入企业内部,才能率先掌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设备使用情况,只有这样课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企业获得信息和资料,由专业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进行有机整合,并将其改编成为项目课程,将有些有用的知识传播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研发,获取企业产品的第一手资料,没有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这很难做到。

问题4 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受限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已逐步进入平台期,在这个阶段,教改遇到的各类问题逐步显现,新旧观念不断碰撞,教学改革推进的难度逐渐加大,这其中很多是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教改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当务

之急。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高水平专业培训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广大教师成长的需求。专业教师的成长,更多地要依托校本培训,由学校给教师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如果仅仅只是在生产线上从事单纯的生产活动,那只能熟悉制造工艺,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但专业水平并不能获得提升。只有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才能接触到具有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项目,在研发项目的过程中深入学习,为专业理念注入新的血液。

二、研发中心的目标定位

以上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并不是个别学校的个别问题,而是整个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依靠修修补补式的改进,必须寻找一种制度上的突破口。经过长期探索与细致的调查研究,我校决定与企业共同建设研发中心,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深入合作平台。

研发中心通过研发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为学校取得社会效益。通过校企双方合作研发项目,加深双方的了解,包括各自的技术能力、研发能力,对方的需求等。学校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了解自身实力,掌握专业教师各自特点,从而能够将教师下企业这一工作精细化,精致化。教师通过这一工作,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掌握本专业的行业前沿信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虽然使用了“研发中心”这一名词,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研发中心有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大学或者企业的研发中心。职业学校的研发中心是属于学校的基层学术组织,是跨学科的资源共享平台,是学校专业教师接触前沿科技的窗口,当然,也是为企业服务的平台。学校和企业对其功能定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成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桥梁。2.为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发挥作用。

3.为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革新提供支持。4.为学校的课程开发和改革提供项目。5.指引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道路。

三、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

研发中心是在校企共建的基础上由学校主导建立的。成立研发中心时基于研发中心目标的定位,选择了与学校交流密切,合作良好的企业为合作研发单位。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和企业牵头成立了研发中心领导小组来指导研发中心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研发项目工作的开展。

领导小组组成

主任:陈志平

组员:狄东涛、王云清、王恬忠、潘敏、戴志浩、夏爱联、杨志新、史志平、童如山、任科、合作企业技术厂长

领导小组的功能职责:

1. 确定研发中心的建设目标,对研发中心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进行整体规划;

2. 制定和落实研发中心的制度和政策; 3. 为研发中心筹措资金,调配经费; 4. 引进和审核研发项目;

5. 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行政把关; 6. 管理和维护校企合作的平台建设。

工作小组组成

组长:狄东涛

组员:王云清、周坚、姜玉康、袁功宙、郦苏铭、卢忠涛、史建福、周浩、合作企业工程师

工作小组的功能职责:

1.根据研发项目选择参与研发的专业教师;

2.领导并负责具体研发产品的任务; 3.根据研发项目需要申请资金和设备; 4.安排和制定专业教师的研发任务; 5.对专业教师的工作进行实效考核评估; 7. 协调研发人员解决研发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 开发设计课程改革的教学项目; 8. 对研发项目进行总结评估和验收。9. 协调研发项目的人员、经费;

四、研发中心的运行机制

研发中心健康、有序的运行离不开四方面:资金设备、人力资源、项目资源和管理执行。

资金设备:研发中心的生产、实验设备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提供。其中,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建立研发室,提供基本的设施设备,为教师在学校内的实践研究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合作企业负责提供研发产品必须的专用设备,提供教师下企业研修的实践场地。接到具体的项目以后,在工作小组的协调下,由学校研发人员与企业共同调研、协商,确定项目预算,并确定校、企双方的投入资金的比例及方式,经领导小组的批准后,确定拨款后实施。

人力资源:研发人员主要由企业工程师及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研发中心有一批专业能力强,肯钻研,善思考的师资队伍和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其中名师工作室领街人周坚、卢忠涛、王云清、史建福等老师,三创导师姜玉康、袁功宙、周浩等老师,是研发中心的中坚力量。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技师等资格证书的 “双师型”教师,这是研发中心的重要人才储备。

项目来源:目前,研发中心的项目主要由以下渠道获得:依托三创导师、名师工作室的知名度,许多企业慕名而来,希望中心能为企业进行产品革新,设备

改进;领导小组联系合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合作项目;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成立项目;专业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设计项目教学,研制新的教学设备从而确定研发项目。

管理执行:领导小组对研发中心的工作高度重视,在建立伊始就制定管理制度,并对研发全过程督导。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研发事务,根据项目来源不同,研发项目立项以后,由工作小组组建研发小组,或者由项目承接人组建研发小组并报工作小组批准。工作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挑选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一般挑选专业能力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但每次项目也都会有意识地选择部分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参与其中。研发采用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将项目划分成更小的子项目分配给各个成员研究。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协商,碰到难题及时汇报,确保项目研发的实效。项目小组按照项目要求、计划严格执行,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组员分工明确,上下步调一致,确保整个研发项目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研发中心进行一个项目的流程如下:

获得项目教学、企业需求项目计划书项目小组领导小组审核组织实施项目小组研究难点讨论信息沟通研发项目实验研究、寻求帮助完成项目方案实施总结评估

五、研发中心的实施成效

在学校的强力推动下,研发中心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研发成绩得到了校企双方的肯定。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攻克了许多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为企业的研发项目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参与研发工作的专业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教师的技能水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研发中心研究的项目可分为:

1.服务课改的项目

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发与企业要求结合紧密衔接、对学生就业和创业有实际帮助的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研制来源于实际又适合于教学的项目,尤其是综合性的教学项目,仅凭教师的个人力量难以实现。为此,研发中心组织了项目小组,完成了多项教改项目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多门校本课程,部分课程已正式出版。为辐射全国,服务大众,让所研发的课程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最近,研发中心提出了“开源培训”的思想,精心组织了“可锁定输出电压的数控稳压电源”、“现场可编程彩灯控制器”等部分综合教学项目,将其所有资源(原理图、PCB图、源程序、制作过程、教学内容等)放置于网络,为兄弟学校教师、广大电子爱好者提供服务。

案例:音乐蜡烛

在实施电子技术类项目教学中,专业老师希望有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能够综合应用各种电子知识,实现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并且最好还有一定的趣味性。经研发小组组织协调,由夏爱联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张庆明、周勇、周坚等老师作为组员成立了研发小组。经过调研、分析,确定将音乐蜡烛作为开发对象。市场上未见有相同的产品,而类似的产品高度集成化,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此,研发小组完全从底层开始自主设计了电路,制作了样品,开发了完整的项目教学课程。这一项目使用了声、光传感器,放大、比较等模拟运算电路,触发器等数字电路,音乐集成电路等各类集成电路,是较为综合的电子知识应用,又具有相当的趣味性,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后,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研发中心组织完成了“圣诞彩灯制作”、“DSB单片机实验板”、“用梯形图编程的工业控制板”等综合课改项目。新项目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丰富了课程内容,优化了专业教学过程,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编写了《数控车项目式课程》、《液压与气动》、《PLC项目教程》、《数控铣、加工中心项目式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和《单片机轻松入门》等课改教材。

2.校内设备改造的项目

学校有多个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新旧更替,部分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因素有设备陈旧,磨损严重;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出;关键零件面临淘汰等;部分设备的设计已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发中心成立项目组对学校的部分设施设备进行了改进。主要进行的项目有:数控实训基地的车床改造项目;电子电工实训基地的PLC实训设备改进项目;

案例1:数控车床改造项目

我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多套数控车床、数控铣床,部分设备在操控时,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部分设备已经比较陈旧,不适应目前的教学需求。为此卢忠涛老师申请了项目课题,对运行状况不良、技术陈旧的数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之适应学生操作训练的需要。浙江大学辰光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控车床存在软件缺陷:例如加工工件时X轴在正反向转换时,让其走0.01mm,千分表显示无变化;在执行一些程序时,时常有死机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卢忠涛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卢忠涛、许春辉、潘勇、葛志波等老师逐一修正软件,使系统工作更稳定。重庆巴山的S1-325数控车床刀架设计不合理,驱动系统也时常出现故障,为此研发小组针对该数控车床的症结进行了改造,使机床良好运行。该项目的成功为学校节省了8万元的设备添置费用,使得实训基地的设备更好的服务学生。

学校内部所使用的设备也是研发中心关注,研发中心先后做过“消防应急指示灯改造”、“学生公寓安全用电智能化管理系统”、“自动切换式路灯”等项目。

案例2:免维护家用应急照明指示灯

本项目来源于学校后勤维护工作。根据消防法要求,公共建筑内必须设置消防应急指示灯,学校建设早期所设置的消防应急指示灯都已到了维护和更新的阶段。学校后勤提出要求研发中心协助维修。经研发中心指定专业教师检查发现这些指示灯所用技术已经过时,维修效果不好。因此决定成立研发小组自行设计与研发新一代产品来替代原产品。由周坚老师、其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及部分学生组成的研发小组经过不断研究,共开发了3代产品,即用LED替代原来所用节能灯的产品;改造原有高成本专用集成电路控制电路为低成本通用集成电路的产品;用超级电容(又称法拉电容)替代蓄电池的产品。到第三次改进后,研发小组又将其开发成为可以在家庭使用的产品,经过检索发现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这完全是一种创新,为此,研发小组申请了国家专利,并成功获得批准。

3.服务企业的项目

对于企业而言,雄厚的技术实力才是产品质量的可靠保障。本地部分企业存在内部研发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企业在与校方合作的过程中,希望学校能供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企业的技术攻关。针对这一需求,研发中心安排了部分科研项目,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利益,提升了教师的研发能力。如我校在与溧阳新元窗帘有限公司的合作中,研发了“新元窗帘布自动送料机”;与鑫鼎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LXD-SDI型双轴绕丝机。

案例:LXD-SDI型双轴绕丝机

鑫鼎机械有限公司是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与我校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该企业生产的绕丝机市场占有率较高,但该产品也存在着机械强度不稳定、绕丝粗细不均匀等缺点。为此,企业找到我校请求技术支持。学校研发中心的领导小组考察该项目后,决定由常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王云清名教师工作室领街人王云清主持,芮进方、许春辉等两位老师及企业技术员共同组成了研发小组。针对原有绕丝机的缺点,对关键部件重新设计。研发小组经过研讨、论证,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由王云清负责部件设计和零件测绘,许春辉负责CAD绘图和尺寸圆整核算,芮进方负责设计的器部件的加工,经过多次的整改、修正,YC—SC1型双轴绕丝机研发成功。目前,该产品已经投入生产,产品的使用单

位对其良好、稳定的性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此次的项目合作为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给参与研发的教师提供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机会,在研发设计过程中,专业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为学校及研发中心赢得了声誉。

4.服务三农的项目

我校所处的溧阳市是生态旅游城市,市政府很重视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全市有60万亩优质粮油、15万亩特种水产、7万亩设施农业、7万亩茶叶、10万亩竹、8万亩板栗、5万亩特色水果。作为溧阳最大的职业学校,有责任更有能力服务三农。研发中心为农业增产设计了多种产品。例如为渔业养殖研发的“新能源鱼塘自动增氧装置”已经在多个鱼塘投入使用,为生态茶园研发的“优质高产茶叶最佳生态环境预警控制装置”目前已进入专家论证阶段。

案例:新能源鱼塘自动增氧装置

该项目来源于研发中心老师在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在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中获知,夏季鱼塘容易缺氧,现有的增氧设备需人工启动,无法及时判断鱼塘缺氧情况,给养鱼户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劳动强度,严重危害渔业生产。经开发小组确定并报领导小组批准,由姜玉康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费玉洁、姚坤福、阮丰等作为组员成立研发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资询、与渔民交流等渠道,对增氧设备的改良有了非常清楚的思路,完成项目计划书,并对组员进行了分工:姜玉康本人承担总体设计工作,并将该项目分成了溶解氧测定电路,氧容量分析与信号输出,增氧泵自动控制三部分,由费玉洁负责溶解氧测定部分,姚坤福负责氧容量分析与输出部分,姜玉康负责自动控制部分,阮丰负责模具制作。

在该项目研发过程中,组员们积极探索、认真学习,更新了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大胆尝试,把新知识应用到项目中来;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创新和应用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组的老师将氧气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和增氧泵自动控制电路分别制作成了电子实训和电工实训的课改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提升师生综合创新能力的项目

教师提升专业能力,靠的是多学习、多钻研、多动手。为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研发中心多渠道,多方面引进项目,为专业教师的成长铺路。例如学校从溧阳市政府承接的研发项目“新能源应用暨太阳能船”,根据企业用电安全研发的“用电设备安全预警报警装置”等。案例:新能源应用暨太阳能船

2010年我校研发中心承接的溧阳政府下达的研发项目:太阳能船。太阳能船的制造划分为机械和电气两个部分,立项后研发中心立即成立了两个项目小组:电气控制研发小组和机械设计研发小组。电气控制组由周坚副教授主持,张庆明、夏爱联、杨志新、阮丰、周勇等骨干教师为成员。机械设计组由郦苏铭主持,袁功宙、唐春伟等骨干教师为核心。两个小组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项目明确后,通过搜索、资询、与国外专家的交流等渠道,明确了太阳能船设计目标,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计划书,并对组员进行了分工,将电气、机械部分划分为更小的子项目分配给小组成员。电气部分包括储能电池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转换控制器系统,电机及驱动器系统等;机械部分包括船体平衡、船体形状对船速影响等。这些工作被分配给各位成员,每人都有具体负责的模块。

太阳能船的研发历时近一年,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指导委员会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步步攻坚,解决了一个有一个横亘在众人面前的难题,太阳能船顺利试水、试航,并利用此船对学生进行的长时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与项目的老师在研发过程中相互学习,积极实践,专业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为学校新能源课程开设做好了师资准备。

六、研发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校的研发中心虽然已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高等职业院校相比还有差距。企业合作的深度不够,参与研发中心工作的教师广度不够。

1.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我校在研发方面的知名度还比较有限,许多企业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到大学、研究所寻求帮助。其实企业也知道,有些问题并不是大牌的专家就能解决,某些时候,本地学校更有其地理优势。但由于企业对于学校尤其是学校的研发能力所知有限,因此,迫不得已,舍近求远。

2.教师参与广度不够

参与研发的教师比例不高,专业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研发中心的积极效果还没有辐射到大部分教师,影响整体教师研发水平的提高。

3.组织架构有待改进

研发中心有严格的层级制度保障,然而,研发工作毕竟只是整个学校工作的一小部分,领导者精力有限。因此在此体制的限制下,研发中心的工作效率难免受到影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项目个性化特色鲜明、学校领导同事关系融洽、协调方便等特点,很多时候,研发中心可以采用扁平化管理,更具效率并符合现代管理要求。

我们在探索和实践研发中心校企共建模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初步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但是我们也深知,我们仅仅是有了个好的开端,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没有创新、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要创新有特色,就要扎扎实实地去探索、实践,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所要追求的境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开拓,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为我校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篇2: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

为贯彻落实大学党委部署的《佳木斯大学2007年重点工作》,为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根据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采取合作、共建方式,建立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一、建设目的和原则

1.建设目的: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的资源优势和企业吸纳、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优势,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解决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和成果转化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学校和企业科研水平和开发能力,使之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基地、开发基地和推广基地。

2.建设原则:以提高我校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突出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以传统学科分割为特征的科研管理与组织模式,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鼓励院际联合,整合校企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形成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合理布局,提升学校综合创新能力,注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与我市经济发展优势和产业结构相结合,为我校更好地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资源共享。

二、建设目标:

经过3~5年的重点建设,力争使2~3个工程中心达到或接近省级工程中心的水平,并为进入省部级工程研发中心奠定基础。使工程中心成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三、立项与建设

立项与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计划实施等。

(一)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依托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群,整合资源高起点构建;在相应技术领域中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基础、特色和业绩;具有相关支撑学科、技术的系统集成条件,有利于推动学科交叉,可以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

3.已有科研成果工程化所需要的部分装备和基础设施,并能够为项目的建设、运行提供必要的配套保障。

4.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转化经验的精干管理班子和技术带头人,能够在该领域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工程化研究开发与转化素质较高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队伍。

5.具有较好的工程化运作管理水平和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6.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所提组建方案切实可行。

(二)项目申请

符合工程中心立项申请基本条件的学院或部门,根据工程中心建设规划,编写《佳木斯大学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评审

评审工作贯彻科学、公正、注重质量和宁缺勿滥的原则。

学校成立工程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科技处成果办。

学校对报送的《佳木斯大学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和考察结果,择优批复立项。

(四)建设实施

1.依托学院或部门依据立项批复,落实资金与建设条件,组织项目具体实施。工程中心建设期间,依托学院或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按时报送工作总结。科技处将对工程中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2.依托学院或部门应当保证工程中心建设期内负责人的相对稳定。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如对原计划进行必要调整,须经学校组织专家重新论证并批准后实施。

3.工程中心必须有足够用于研发和成果转化使用的厂房及相应条件实施,且相对集中。确有行业或领域特点者,须在立项申请时说明,并按学校批复的建设规划执行。

4.工程中心建设资金可实行多元化融资,鼓励社会投资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工程中心的成果转化工作。中心建设资金的政府拨款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项目研究和人员培训。

5.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为三年。

四、措施

1.加大工程中心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进行财政预算时,对工程中心建设等项目要重点给予支持。2.建立健全工程中心建设工作责任体系

校级工程中心建设采取学校、依托单位二级管理。

校级工程中心建设由科技处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依据学校和佳木斯市科技发展战略及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编制工程中心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制订有关工程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和办法。指导工程中心的运行和管理;确定工程中心立项,组织工程中心的验收与评估;对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进行备案。

依托学院或部门是工程中心建设的依托单位,负责工程中心的建设与日常管理。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协调并解决工程中心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资金及其他配套条件;负责遴选聘任和考核工程中心主任、技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制定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考评体系,负责工程中心日常考核和预评估,并将考核和预评估结果报送科技处;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工程中心的验收与评估工作。

在依托单位领导下,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持工程中心全面工作,并负责提名推荐工程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技术委员会成员人选。

工程中心主任由依托学院或部门聘任,科技处备案。工程中心主任任期3年,依托单位对工程中心业绩和工程中心主任进行届中考核并报科技处核准。对考核不通过的科技处将建议依托学院或部门予以解聘。

技术委员会是工程中心的技术咨询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开发计划,评价工程设计与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和市场信息,审议工程中心工作计划等。技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技术委员会由工程中心所在领域科技界、工程界和相关企业与经济界专家组成,技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

工程中心实行项目合同制和人员聘任制。研究开发队伍由固定人员和客座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由工程中心主任在校内外聘任。客座流动人员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聘任,经工程中心主任核准后作为流动编制。

3.建立健全工程中心建设工作评估检查和验收制度

对校级工程中心建设,实行报告、中期评估检查和项目验收的办法,适时处理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对工程中心建设实行报告制。项目责任人将工程中心建设进展情况、统计、经费预决算及有关资料汇总后报科技处。

对工程中心建设实行中期评估检查制。由科技处组织实施,主要的任务是对学校的配套经费到位情况、工程中心建设的进度情况、建设质量、建设效益等进行评估检查。对建设优秀的工程中心将增加经费投入、在科研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对建设不合格的工程中心,视 情况取消建设资格,今后不再资助;对首批未能入选的拟报校级工程中心,经过几年建设,成效卓著的,可以申请进入建设资格。

依托学院或部门完成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验收申请,编写《佳木斯大学校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总结报告》。科技处组织专家按照项目议定书对工程中心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工程中心确定为校级工程中心,正式命名并授牌,纳入校级工程中心序列管理,聘任工程中心主任。对于未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科技处责成依托学院或部门对验收专家组提出的问题限期加以整改。被责令整改的工程中心一年之内可再申请验收,通过验收后正式命名并授牌,仍未通过验收的取消校级工程中心建设资格,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篇3:校企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职业教育,培训

1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背景

1.1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统计数据,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4.8万台, 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6.7万台, 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 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 全球每销售5台机器人, 就有一台是在中国安装的。“按照目前中国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速度, 人才需求早处于干渴状态了。”但是由于高校、职校及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仍然滞后, 配套设施匮乏, 所以很难形成系统的教学流程。

1.2 学校实训基地现状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2012年成立工业机器人专业以来其实训资源主要是来自一汽大众捐赠的5台KUKA C2机器人作为日常教学培训之用, 利用这5台KUKA C2机器人只能使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熟悉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完成对机器人的一些基本操作。虽然后来又通过奥地利政府贷款项目引进了1台KUKA C4机器人和3台igm机器人, 但由于新购进的设备数量有限, 并且也没有实现多机联动, 所以也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更无法满足社会服务的需求。

为此, 我校与长春市施耐利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 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设立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

2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目的

(1) 借助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开展机器人系统集成研发, 协同创新, 开展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研发, 共同推进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制、机器人产品市场的应用推广,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 借助企业力量, 开展社会培训服务, 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 深化校企合作, 把企业先进技术及时引入课堂, 实现专业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零缝隙”对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培训师队伍, 为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平台。

3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的成果

(1) 2016年5月27日, 我校与长春市施耐利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的机器人技术中心正式启动。新建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包含了三大功能区:工业机器人基础功能区、工业机器人实战功能区、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功能区。

1工业机器人基础功能区:我们将原有的5台KUKA C2机器人系统进行了升级;同时根据职业教育教学需求又进行多功能化、自动化建设:增加了PLC系统, 加装了抓手、吸盘、焊枪等模拟工具;另外我们还改造一套机器人作为机械拆装实训使用。

通过改造, 工业机器人基础功能区可以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培训, 能够完成工业机器人基础编程、高级编程、电气维护维修等技能培训任务。

2工业机器人实战功能区:在现有KUKA C4机器人基础上, 增加PLC系统、远程控制系统、白车身模型, 构成具有实际功能任务的工作站实训系统, 完成工业机器人点焊技术的培训。同时我们还新建了五个工作站:抓件焊接工作站、双轴变位工作站、双面抓手工作站、气动/伺服点焊工作站、视觉测量工作站。

通过引进企业先进技术, 在工业机器人实战功能区可以开展工业机器人综合实战技能培训, 满足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定制化的技术培训服务。

3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功能区:与企业联合建设一个机器人系统集成研发中心, 可进行非标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工作, 对外进行社会技术服务工作。

(2) 课程模块开发。我们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前沿, 开发6个培训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机器人网络应用与诊断、机器人安全回路设计、机器人驱动系统、机器人典型工艺应用、MQB新标准应用。

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以来,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圆满地完成了一汽轿车公司技术部和冲压车间共2个班次的技术人员KUKA C4工业机器人培训任务。机器人技术中心的启用是我校培养高端机器人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机器人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 标志着我校向“应用型、专业化、开放式”的世界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黄浩.高职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市场, 2014, (2) .

篇4: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

此次赴意大利招商推介的是广州华南(国际)鞋业展贸中心重点打造的国际项目——国际时尚研发中心,该项目位于广州华南(国际)鞋业展贸中心广场左侧,面积3000平方米,是一个专门面向意大利制鞋的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原材料供应商和著名品牌企业在中国的落地服务中心,同时,也是中国企业与意大利等一线国际时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一个窗口。此外,这个平台也是广州市最大的演播楼,拥有国际视频直播、专业音响、投影设备及大型外部LED墙幕等配套设施,是一个举办时尚新品展览、订货会、商贸活动的国际性发布平台。该项目宗旨在于打造意大利公司与中国公司开展商业合作的最佳平台,真正实现欧洲的时尚设计与中国的生产贸易商零距离接触,从而共创双赢!

在出发仪式上,黎名准董事长发表致辞,他表示此次意大利之行更多的是肩负一种责任,尽管目前已经获得意大利相关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但仍将以务实的态度开展各项项目推介活动,为华南(国际)鞋业展贸中心在广州业界的核心价值奠定实干基础,为进驻的客商提供更具增值服务的平台做好扎实的准备工作。

此外,广州市鞋业商会张正会长也在出发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对广州华南(国际)鞋业展贸中心此次前往意大利之举表示充分肯定,并指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中国鞋业需要通过更加精细化的发展以及更加国际化的运营思路,把握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通过招商推广、形象提升等手段,全面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篇5: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以下简称行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使行业研发中心认定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管理办法》(暂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认定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

第三条 认定工作由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申报

第四条 根据行业科技发展需求及科技资源条件,由交通运输部发布行业研发中心认定指南,指导行业研发中心认定工作。

第五条 符合行业研发中心认定指南要求并具备行业研发中心建设条件的单位(即依托单位),可向交通运输部提出认定申请,并按照管理办法及认定指南的有关要求,提交以下材料:

(一)行业研发中心申请函;

(二)《行业研发中心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1);

(三)《行业研发中心基本情况表》(格式见附件2)及有关证明材料等。

申报单位应将以上材料一式两份按期报至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 部门,并将电子版按要求发送至相关电子邮箱,逾期不予受理。

第六条 属于地方管理的依托单位申请认定行业研发中心,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隶属中央管理企业的依托单位申请认定行业研发中心,须经所属中央管理企业审核同意后报送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部属单位申请认定行业研发中心,直接报送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

第三章 评审与认定

第七条 初审。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对受理的《行业研发中心申请报告》等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于通过审查的,部科技主管部门将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现场评审。

第八条 现场评审。现场评审专家组依据行业研发中心相关管理规定及申报材料,按照召开预备会、听取汇报及核实材料、实地查看、抽查询问、集体评议等环节开展现场评审工作。

第九条 综合评议。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根据专家现场评审报告,组织由交通运输部内有关司局领导及专家组正、副组长组成的综合评议组,进行综合评议(必要时组织答辩),确定最终认定结果,报交通运输部批准后予以公布。

第四章 专家组及职责

第十条 现场评审专家组构成。现场评审是行业研发中心认定的重要环节,由交通运输部组织评审专家组,负责现场评审工作。专家 组由七人组成,包括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财务专家和用户代表等。专家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由组长独立主持现场评审工作。

第十一条 现场评审专家组主要了解行业研发中心的组建情况,全面核查行业研发中心在基础条件、人才结构、科技活动、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据此评估其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明确的评审意见,形成专家现场认定评审报告,在当日提交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参与评审专家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廉洁自律,对违反者给予提醒或批评,情节严重者将取消专家资格。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参与认定的有关单位应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数据和材料。对于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信息的,一经查出即取消申报资格,已通过认定的取消行业研发中心资格并严肃处理。

篇6: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

2009年12月1日在重庆市科委举行的“重庆市开放示范研发平台”授牌仪式上, 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设的“重庆市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家经过严格程序评审和认定的单位, 被授予重庆市首批“开放示范研发平台”。

为充分发挥研发平台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开放共享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重庆市科委于2009年启动了研发平台示范提升工程, 以择优命名支持一批重庆市开放示范研发平台, 树立典型, 激励和引导全市研发平台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推动市级研发平台上档升级, 为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支撑产业发展多作贡献。

(来源: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篇7: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认定

关键词:校企合作 环境监测 生产型实训

2012年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保护压力容器监测总站(下称总站)签订框架协议,合作建设一个具备对外服务功能的集教科研一体的开放式的实训基地(下称联合实训中心)。根据协议,学校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师资,总站提供部分设备、技术、资质和技术人员支持,学校和总站联合对校内师生开展生产型实习实训服务,并对外进行第三方检测培训服务。2014年1月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对学生开展生产型实训课程。

一、建设内容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1)培养目标

联合实训中心旨在通过与实际生产过程接轨的实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使用采样工具,完成采样任务的能力和环境监测中的理化分析能力。

(2)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首批三个班共124名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参加联合实训中心的空气污染检测采样实训,在吸收液法、吸附法和膜过滤法三种采样方法中各选取了一种典型的污染物SO2、TVOC和PM2.5作为教学载体,以采样工作流程为依据设定了布点、采样、填写采样记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与实际采样过程相同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采样技能。

(二)教学组织

(1)师资配置

整个教学过程由学校专业教师与总站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总站技术人员提供标准和技术要求,专业教师将其转化为教学过程,并根据采样要求编制讲义。无论是企业专家还是学校教师,每人负责单个项目进行实训教学。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任务引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每个任务实训学生控制在20人左右,学生在接到采样任务后进行采样过程的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边了解污染物的特性,一边学习污染物的采样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采样原理和采样过程。完成采样后根据实际生产的要求填写采样记录,一边填写一边学习采样记录的填写要求,通过与实际采样过程相同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占30%,实践占70%。

污染物的采样和检测过程是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确定的,因此,对于将要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采样技能,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作为总站技术人员,在参加工作前必须参加相应的安全教育,并通过考核。对进入联合实训中心参加实训的学生同样按要求参加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学生的理论成绩即由这两方面构成。

(2)过程性评价与考核相结合

实践部分共占总成绩的70%,采用过程性评价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数据记录三方面进行打分,有SO2、TVOC、PM2.5采样和流量校准共四个任务各占15%,最后进行一次模拟实际外出采样任务的考核,占40%。

二、存在问题

1、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由于存在社会对中职生的认可度仍不高、中职生就业稳定性缺乏保障等现状,许多家长与学生都希望中职毕业后能参加三校生高考继续深造,因此在实际参加实训的124名学生中,仅有约1/3的学生准备参加顶岗实习,其他學生均选择参加高复备战高考。虽然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都不错,但仍对学生参与实训的兴趣有很大影响,并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仍须加强

(1)师资配置缺乏稳定

总站技术人员在教学的同时仍然要肩负企业的生产任务,因此出现了人员周转困难的情况,而顶替的学校教师对企业的生产要求不明确,顶替的总站技术人员对教学过程又不熟悉,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硬件支持方面

学生实训与企业实际生产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不同,实训需要的仪器设备数量大,使用平率高,并且教学过程中不免有些不规范的操作,因此在开展实训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支持。

由于联合实训中心建在总站边上,离校较远,开展实训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交通问题。

3、实训特色有待提炼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提出联合实训教学与普通校内实训教学区别不大,在联合实训中心的教学要突出与实际生产过程接轨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

联合实训中心运行之后,在学生实训环节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生产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强联合实训室的生产功能。

三、问题的解决

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学校与总站将在以下几方面保障实训中心的继续运行:

1、增加投入

针对实验实训需要与实际生产过程相同实验设备,且实训要求的设备数量大,学校将于总站继续加大在联合实训中心的投入,为联合实训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资金保障。

2、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为了保障实训过程的教学质量,确保为学生提供与一线生产相同的实训练习,学校将于总站共同建立联合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实训项目,提高教学水平。

3、发挥产学研功能

积极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加联合实训中心的生产及科研工作,为学校教师提供与环境监测相关的科研场所,提高实训中心生产和科研能力,打造“产、学、研”一体的联合实训中心。

四、总结

通过我校与总站共建的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的运行,学生环境监测技能显著提高,并可以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素质显著提高;用人单位减少了员工培训的时间,毕业生入职后不用再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虽然生产型实训中心的运行尚在起步阶段,仍有不断改进的空间,但已经朝着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光辉.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和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1.

[2]张青霞.构建产学研平台提升高职办学水平培养适用高技能人才[J].机械职业教育,2009.7.

[3]许云峰、杨涛、田桂芝.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9.S0.

[4]曾爱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上一篇:环境保护控制程序下一篇:服务顾问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