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2024-06-17

交通行政执法基础知识(共8篇)

篇1:交通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交通行政执法基本法律知识考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国家根本法2.平等主体3.正当防卫紧急避险4.行政地方性5.国体国体6.《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7.一8.具体9.两年10.申诫罚财产罚行为罚11.一般简易12.人身 • 财产 13.有法必依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1.对2.对3.错4.错5.错

6.对7.错8.对9.错10.错

11.对12.对13.错14.错15.对

16.错17.对18.错19.错20.错

21.对22.对23.对24.对25.错

26.错27.对28.对29.错30.错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选或少选不得分)

1.A2.AB3.B4.C5.A6.A7.A8.B9.B10.C11.ABC12.ABDE13.ABC14.C15.ABC16.ABC17.ABD18.ABCDEF19.ABC20.ABCD21.AB22.A23.ABD24.AD25.D26.ABCD27.B28.B29.ABD30.ABC

四、简答题(任选1题,计10分)

1、答题要点:委托机关必须在其法定权限范围内实施委托;受委托组织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受委托组织不能转委托;委托机关对被委托组织的执法行为实施监督;委托必须通过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建立。(答对一项2分)

2、答题要点:损害事实客观存在;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损害事实与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赔偿义务主体主观上有过错。(答对一项2.5分)

五、案例分析

评分标准:1.答行政处罚决定有效的,此题不得分。

2.答行政处罚决定无效的,得4分。答对一个理由得2分。

答题要点:该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理由:1、执法大队作出处罚决定的依据是省交通厅的会议纪要,纪要属行政机关内部文件,不向社会公布,根据《行政处罚法》“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的规定,该案件处罚依据不合法,导致处罚决定无效。

2、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吊销证件的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但执法大队未告知当事人有上述权利,没有适用听证程序,属于程序违法,处罚决定无效。

3、交通局执法大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如果执法大队是交通局的内设机构,那么它只能以交通局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如果执法大队是交通局依法委托的独立的管理机构,那么它也只能以交通局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如果执法大队是交通局的外设独立机构,但交通局未与其依法建立行政执法的委托关系,则执法大队没有行政处罚权。综上,执法大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处罚属于执法主体不合格,处罚决定无效。

交通行政执法基本法律知识考卷二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故意重大过失2.具体行政行为3.一4.被告5.合法便民6.正当防卫紧急避险7.财产关系人身关系8.代执行执行罚9.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10.港务(航)监督执法船舶检验执法11.权利资格12.二年内

二、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30分)

1.对2.对3.错4.错5.对

6.对7.错8.错9.错10.对

11.错12.错13.错14.错15.错

16.错17.错18.对19.错20.错

21.错22.对23.错24.对25.对

26.对27.对28.错29.错30.对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多选或少选一律不得分)

1.D2.B3.D4.B5.AD6.ABD • 7.ABCD 8.ABCD9.B10.B11.B12.B13.ABCD14.ABC15.ABC

四、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5分,共计10分)

评分标准:每题答出5项即可得满分。

1.答题要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老人、妇女、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的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

2.答题要点:执法人员向行政管理相对人表明执法身份;执法人员将所认定的违法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并告知其有权作出陈述和申辩;执法人员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陈述和申辩的意见,对其提出的事实、证据和理由应当进行复核,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填写统一编号的《交通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行政管理相对人;执法人员作出当场处罚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副本向所属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3.答题要点:当事人是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诉讼并与行政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受法院裁决约束的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

五、案例分析:

答题要点:1、县卫生防疫站为被告;(3分)2、有第三人。张某和中毒的15人是第三人;(2分)3、两副食店有知情权,即知悉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所认定的违法事实、证据以及法律依据的权利;有申请执法人员回避的权利;有进行陈述和申辩或申请组织听证的权利;有对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当行政机关非法侵害其权益使其权益遭受损失时,有向行政机关要求行政赔偿的权利。(5分)

篇2:交通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 12 年。但投资额中 有 50%以上的资金用于客货运输站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期限 可为 20 年。(√)

2、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变更名称、地址等,应当向市级道路运输管 理机构备案。(×)

3、《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所称的高速公路客运,是指营 运线路中高速公路里程在 200 公里以上或者高速公路里程占总里程 70%以上的道路客运。(√)

4、道路客运及客运站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优质服务。(√)

5、旅游客运按照营运方式分为定线旅游客运和非定线旅游客运。定线旅游客运按照包车客运管理,非定线旅游客运按照班车客运管 理。(×)

6、从事高速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和营运线路长度在 800 公里以上的 客运车辆,其车辆类型等级应当达到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 等级评定》(JT/T325)规定的高级以上。(×)

7、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客运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 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 1000 元以上 3000 元以下的罚款。(×)

8、客运经营者使用擅自改装或者擅自改装已取得《道路运输证》的 客运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 5000 元以 上 2 万元以下的罚款。(√)

9、危险货物的危险程度依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 条件》(GB12463),分为Ⅰ、Ⅱ、Ⅲ等级。(√)

10、申请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当自有专用车辆 4 辆以上(×)

11、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许可一次性、临时性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12、班车客运(包括定线旅游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批准的客运站点 停靠,按规定的线路、班次行驶,不得站外揽客(√)

13、包车客运(包括非定线旅游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行驶,可以沿途揽客。(×)

14、出租车驾驶人员应当按照出租车里程计价表显示的金额收取运 费,不能与乘客进行约定;(×)

15、出租车驾驶人员应当在核定的营运区域内营运,不得异地驻点 营运;(√)

16、、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机动车维修 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证件由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 放和管理。(√)

17、客运班线的经营期限为 5 年到 8 年。经营期限届满需要 延续客运班线经营许可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

18、驾驶员培训和考试主管部门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驾驶员培训经 营活动。(√)

19、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公路路口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 拦截正常行驶的道路

运输车辆,但拦截已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嫌疑的 车辆或者被举报有违法经营行为嫌疑的车辆除外。(√)

20、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机动车维修 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证件由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 放和管理。(√)

二、单选题

1、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在(C)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A、5 B、2 C、3 D、62、严禁客运车辆超载运行,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允许再搭乘 不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的(C)免票儿童。A 5%B 8%C10%D 15%

3、单程的去程包车回程载客时,应当向回程客源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A)。

A 备案 B 批准 C 告知 D 申请

4、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客运车辆进行审验,每年审验(D)次。

A 4B 3 C 2 D

15、班车客运的线路根据经营区域和营运线路长度分为(C)种类型。A 2 B 3 C 4 D

56、从事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跨 2 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客 运经营的,向(B)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A 省级 B 其共同的上一级 C 市一级 D 县级

7、申请从事客运站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 出申请。A县 B 市 C 省 D 市级以上 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A)

8、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客运站经营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 日起(C)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A 7B 10 C 15 D 209、对同一客运班线有(B)个以上申请人的,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方式实施道路客运班线 经营许可。A 2 B 3 C 4 D

510、客运经营者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培训。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驾驶人员连续驾驶时间超 过(A)个小时。A 4 B 5 C 6 D 811、输剧毒、爆炸、强腐蚀性危险货物的非罐式专用车辆,核定载质量不得超过(D)。

A 8吨B 15 吨C 20 吨D 10 吨

12、出租车驾驶员客运资格的考试范围、标准等具体办法由(A)规定。A 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B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C 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D 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13、本省的经营性货运车辆,在有效装载空间超过(C)以上的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时,凭本省动植物检疫证书或者鲜活农产品产地证明,免费通行本省收费公路(含桥梁、隧道)。

A 50% B 60% C 70% D 80%

14、、非本省注册的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需在本省境内承运危险货物 的,应当在承运前(B)

日内凭车籍地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有效证件及危险货物运输合同到本省起运地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备案登记手续。A 3 B 5 C 10D 1515、(B)(含)以上旅客运输站(场)应当配备并使用行包安全检查设备。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16、申请从事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经营的,应当向(C)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附送符合前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A 县级 B 省级 C 设区的市 D 县级以上

17、申请从事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经营的,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D)内审查完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向申请人颁发经营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 请人并说明理由。A 7日 B 10 日 C 20 D 1518、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经营者应当经(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经营。A 县级 B 省级 C 设区的市 D 县级以上

19、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经(B)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客运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合格。

A 县级 B 设区的市 C 省级 D 县级以上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20、申请从事县级行政区域内客运经营的,向(A)提出申请.A 县级 B 设区的市 C 省级 D 县级以上

21、客运经营者需要终止客运经营的,应当在终止前(D)日内告知原许可机关。

A 10 B 15 C 20 D 3022、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由(B)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每月组织一次考试。A 县级 B 设区的市 C 省级 D 县级以上

2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应当具有(A)..A 初中以上学历 B 高中以上学历 C 大专以上学历 D 本科以上学历

25、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员应当具有(C)

A 初中以上学历 B 高中以上学历 C 大专以上学历 D 本科以上学历

26、申请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具备(C)辆以上经营检测合格的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设备。A、8 B、6 C、5 D、3.27、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和道路运输经理人从业资格证件由(D)路运输管理机构发放和管理。A 县级道B 设区的市一级 C 县级以上 D 省级

28、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有效期为(C)年。A 3 B 5 C 6 D 10。

29、客运班线的经营期限为(B)年。A、4-6 年 B、4-8 年C、5-10 年 D、6-8 年

30、一类班车客运,指运距在(A)公里以上(含此数)的班车客运。

A、800 B、600 C、900D、1000

三、多选题

1、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ABCD)

A 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

B 有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

C 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D 申请从事班线客运经营的,还应当有明确的线路和站点方案。

2、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审查客运申请时,应当考虑(A BC)

A 客运市场的供求状况 B 普遍服务 C 方便群众等因素 D 企业规模

3、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AC)

A、规模化 C、集约化 B、规模效益化 D、效益经济化

4、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为客运经营者合理安排班次,公布 其(ABD)。

A 运输线路 B 运输班次 C 驾乘人员姓名 D 票价

5、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设置旅客(ABCD)等服务设施。

A 购票 B 行李托运 C 行李寄存 D 候车

6、下列哪些属于道路货运经营业务(ABC)

A、普遍货物运输 C、搬家运输 B、零担货物运输 D、为本人生产服务的货物运输

7、下列属于汽车货运站的是:(ABC)

B、A、汽车货运站(场)C、集装箱公路中转站;B、汽车零担货运站;D、货物仓储中心

8、出租汽车客运的特点有:(ABCD)

A、不受定线、定班、定时、定点的限制,经营上机动灵活

B、营运时间长,同时又方便旅客要车,方便旅客的出行需要

C、载客人数较少

D、营运成本高,因此运输价格也比较高

9、下面属于货运运输四级大型物件的是:(ABCD)

A、长度在 40 米以上的B、高度在 5 米以上的C、宽度 6 米以上的D、重量在 300 吨及以上的10、从事出租车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哪些条件?(ABC)

A 年龄不超过六十周岁

B 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在三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 录

C 经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服务规范、服务知 识、机动车维修、旅客急救基本技能等内容考试合格

篇3:交通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交通行政执法是指依据交通行政法规、规章行使各类交通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职权。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 在人们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交通市场的有序正常运行, 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就愈发显得重要, 执法风险也就相对增大。梳理近年来交通行政管理机关执法问题, 其执法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因执法不当而引发各种问题

执法不当具体表现在法理上的执法不当和行为上的执法不当。法理上的执法不当包括执法依据不当、执法事实不当、执法主体不当。执法依据不当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的适用上不当。由于国家道条、部门规章处罚规定比较笼统, 缺乏执行力。地方法规、规章关于执法主体、执法内容、执法幅度上和国家道条、部门规章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造成法规、规章在适用上的困难。本市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法规、规章的适用上也表现在执法依据、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执法人员不能把握处罚的适当性和合理性, 滥用自由裁量权, 随意处罚, 引起被处罚当事人的异议。执法不当还表现在交通行政事实的认定不清上, 比如检查危货运输时, 危险品的认定难度就比较大, 如果事实认定不清楚, 就造成证据不确凿, 处罚事实不当, 造成错误执法, 为执法风险埋下隐患。执法主体不当还表现在超越执法权限上。行为上的执法不当表现为执法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执法程序进行执法, 行政执法有严格的程序要求, 执法程序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执法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交通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施行, 民告官成为可能, 全国各地因行政执法人员适用法律程序性错误导致诉讼败诉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我市交通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有“行政检查事项”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强制事项”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处罚事项”执法程序规范, 在实施交通行政执法过程中, 这些程序如何规范使用, 关键在于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法律素养, 从根源上切断执法中的程序性错误。目前执法行为程序不规范具体表现在:1、告知程序不完善, 未经告知直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2、在交通行政执法中未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3、文书的填制、送达程序不规范、字迹潦草、辨认不清;4、对车辆转让未过户的实际车主没有注明;5、执法依据适用错误;6、执法随意性较大。

1.2 执法不作为, 失职渎职, 造成严重后果

执法不作为表现为对负有监管职责的公交、出租、汽修、货运等行业监管不力, 没有严格按照法规、规章管理、监督行业动态, 造成严重安全事故。执法不作为, 失职渎职还表现为办“人情案”。在执法过程中, 执法人员按照法定程序执法, 排除层层困难, 经过艰苦的调查取证, 最终下达了处理意见。但执行处罚时, 却不抵朋友的一个电话, 一个条子。

1.3 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导致执法腐败, 被追究责任

目前, 交通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依据的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幅度比较大。比如对无营运证非法营运的当事人可以处三至十万元的罚款。在这一幅度内执法主体给执法对象处罚多少也不违反法律规定, 但如此大的自由裁量权就给执法腐败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作为长期处在执法一线的执法人员经常面对着执法对象金钱的诱惑、人情关系的压力, 加之法规本身提供给执法主体自由裁量的空间, 很容易使执法主体及执法人员出现腐败问题。一旦出现执法腐败就会造成执法不公, 引起当事人的不满, 从而造成当事人对处罚的复议或诉讼。

1.4 执法不文明, 执法形象差, 容易引发执法风险

执法不文明表现为执法人员服务于民的观念不牢, 常常以管人者自居, 对违法当事人态度冷、横、硬, 经常训斥当事人。粗暴的执法态度直接影响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时常听当事人这样说:“我又不是罪犯,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粗暴执法还严重伤害到当事人的自尊心, 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暴力抗法, 从而使正常的执法行为变成执法事件, 导致执法风险。个别执法人员不会做详细耐心的解释说服工作, 简单执法, 一罚了之, 不加教育, 往往引发当事人的对立情绪, 直接影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形象和政府形象。有些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意识不强, 法律素质较低, 执法质量不高, 随意性较大, 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询问无法解释清楚。粗暴执法不是行政执法, 而是行政执行。

2 规避行政执法风险的主要对策

如何有效规避执法风险, 促进依法行政, 提升执法效率和执法形象,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1 不断探索执法方式改革的新途径

2.1.1 开展执法创新活动:

(1) 创新“有奖举报”方式, 打击非法道路运输经营行为; (2) 举行行政执法模拟演练; (3) 借助司法手段处理、查扣违法车辆; (4) 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规范; (5) 行政执法卷宗进行评议; (6) 重大案件处理成立评审委员会, 采用合议制, 少数服从多数。

2.1.2 事前执法宣传。

以散发宣传单、发放整改通知等形式通知执法对象, 给当事人一个自纠、自我转变的过程, 使执法对象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期, 也容易得到执法对象和群众的理解、支持。这方面徐汇区整治吴江路非法摊贩做法值得借鉴, 事先在电台、报纸上大做文章, 广为宣传, 然后再去执法, 取得不错的效果, 从而降低了执法成本, 又减少了当事人的损失。那么我们交通行政执法部门能不能在整治“黑车”上效仿这一做法呢?

2.2 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执法人员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 其中政治思想素质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有了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可以通过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工作、培训和自觉钻研中逐步提高。实践证明, 执法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

2.2.1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有针对性的做好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转变执法主体对自身定位的认识不足, 树立民本思想。另一方面是教育执法人员正确处理义利冲突, 不义之财不能取。 (2) 执法先进分子的示范是执法人员素质建设的道德支撑力量,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执法荣誉感, 正气观。

2.2.2 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制定严格规范的学习培训制度, 进行定期的执法业务学习和业务考试, 考试成绩与考核挂钩, 迫使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学习。 (2) 定期进行执法评议、讲评、执法知识竞赛等活动。 (3) 组织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轮训, 进行专题性执法轮训活动, 在活动中增长业务素质。

2.3 加大监督力度

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对规范执法行为能够起到较大的制约作用, 三月份颁布施行的《上海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更是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责任制。但是, 正确实施责任追究制的前提是进行严格的事前监督和事后执行。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建议设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执法监督小组, 实行专门监督。其次, 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备案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督察制度、行政执法统计制度等。外部监督为人大监督、群众监督、执法对象监督等, 外部监督关键是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举报事项落实工作等。

2.4 合法执法

篇4:交通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交通行政执法风险种类及表现形式

交通行政执法是指依据交通行政法规、规章行使各类交通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职权。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在人们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市场的有序正常运行,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就愈发显得重要,执法风险也就相对增大。梳理近年来交通行政管理机关执法问题,其执法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因执法不当而引发各种问题执法不当具体表现在法理上的执法不当和行为上的执法不当。法理上的执法不当包括执法依据不当、执法事实不当、执法主体不当。执法依据不当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的适用上不当。由于国家道条、部门规章处罚规定比较笼统,缺乏执行力。地方法规、规章关于执法主体、执法内容、执法幅度上和国家道条、部门规章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造成法规、规章在适用上的困难。本市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法规、规章的适用上也表现在执法依据、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执法人员不能把握处罚的适当性和合理性,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处罚,引起被处罚当事人的异议。执法不当还表现在交通行政事实的认定不清上,比如检查危货运输时,危险品的认定难度就比较大,如果事实认定不清楚,就造成证据不确凿,处罚事实不当,造成错误执法。为执法风险埋下隐患。执法主体不当还表现在超越执法权限上。行为上的执法不当表现为执法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执法程序进行执法,行政执法有严格的程序要求,执法程序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执法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交通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施行,民告官成为可能,全国各地因行政执法人员适用法律程序性错误导致诉讼败诉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我市交通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有“行政检查事项”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强制事项”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处罚事项”执法程序规范,在实施交通行政执法过程中,这些程序如何规范使用,关键在于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法律素养,从根源上切断执法中的程序性错误。目前执法行为程序不规范具体表现在:①告知程序不完善,未经告知直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②在交通行政执法中未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③文书的填制、送达程序不规范、字迹潦草、辨认不清;④对车辆转让未过户的实际车主没有注明;⑤执法依据适用错误;⑥执法随意性较大。

1.2执法不作为,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执法不作为表现为对负有监管职责的公交、出租、汽修、货运等行业监管不力,没有严格按照法规、规章管理、监督行业动态,造成严重安全事故。执法不作为,失职渎职还表现为办“人情案”。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按照法定程序执法,排除层层困难,经过艰苦的调查取证,最终下达了处理意见。但执行处罚时,却不抵朋友的一个电话,一个条子。

1.3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导致执法腐败,被追究责任目前,交通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依据的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幅度比较大。比如对无营运证非法营运的当事人可以处三至十万元的罚款。在这一幅度内执法主体给执法对象处罚多少也不违反法律规定,但如此大的自由裁量权就给执法腐败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作为长期处在执法一线的执法人员经常面对着执法对象金钱的诱惑、人情关系的压力。加之法规本身提供给执法主体自由裁量的空间,很容易使执法主体及执法人员出现腐败问题。一旦出现执法腐败就会造成执法不公,引起当事人的不满,从而造成当事人对处罚的复议或诉讼。

1.4执法不文明,执法形象差,容易引发执法风险执法不文明表现为执法人员服务于民的观念不牢,常常以管人者自居,对违法当事人态度冷、横、硬,经常训斥当事人。粗暴的执法态度直接影响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时常听当事人这样说:“我又不是罪犯,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粗暴执法还严重伤害到当事人的自尊心,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暴力抗法,从而使正常的执法行为变成执法事件,导致执法风险。个别执法人员不会做详细耐心的解释说服工作,简单执法,一罚了之,不加教育,往往引发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直接影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形象和政府形象。有些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意识不强,法律素质较低,执法质量不高,随意性较大,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询问无法解释清楚。粗暴执法不是行政执法,而是行政执行。

2规避行政执法风险的主要对策

如何有效规避执法风险,促进依法行政,提升执法效率和执法形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1不断探索执法方式改革的新途径

2.1.1开展执法创新活动:①创新“有奖举报”方式,打击非法道路运输经营行为;②举行行政执法模拟演练;③借助司法手段处理、查扣违法车辆;④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规范;⑤行政执法卷宗进行评议;⑥重大案件处理成立评审委员会,采用合议制,少数服从多数。

2.1.2事前执法宣传。以散发宣传单、发放整改通知等形式通知执法对象,给当事人一个自纠、自我转变的过程,使执法对象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期,也容易得到执法对象和群众的理解、支持。这方面徐汇区整治吴江路非法摊贩做法值得借鉴,事先在电台、报纸上大做文章,广为宣传,然后再去执法,取得不错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执法成本,又减少了当事人的损失。那么我们交通行政执法部门能不能在整治“黑车”上效仿这一做法呢?

2.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人员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其中政治思想素质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有了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可以通过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工作、培训和自觉钻研中逐步提高。实践证明,执法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

2.2.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有针对性的做好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转变执法主体对自身定位的认识不足,树立民本思想。另一方面是教育执法人员正确处理义利冲突,不义之财不能取。②执法先进分子的示范是执法人员素质建设的道德支撑力量,榜样的力量无穷大。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执法荣誉感,正气观。

2.2.2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制定严格规范的学习培训制度,进行定期的执法业务学习和业务考试,考试成绩与考核挂钩,迫使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学习。②定期进行执法评议、讲评、执法知识竞赛等活动。③组织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轮训,进行专题性执法轮训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业务素质。

2.3加大监督力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对规范执法行为能够起到较大的制约作用,三月份颁布施行的《上海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更是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责任制。但是,正确实施责任追究制的前提是进行严格的事前监督和事后执行。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建议设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执法监督小组,实行专门监督。其次,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备案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督察制度、行政执法统计制度等。外部监督为人大监督、群众监督、执法对象监督等,外部监督关键是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举报事项落实工作等。

篇5:交通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管理,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制度,是指根据交通行政执法管理需要,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及考试考核等事项的规定。

第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及考试考核应坚持培训制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成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学习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40学时。

第四条 法律知识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学习、培训要与工作统筹兼顾,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第五条 法律知识培训及考试考核工作由局法规科和人事教育科统一组织和实施。

第六条 培训及考试考核的对象包括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和根据国家规定新录用的公务人员。

第七条 法律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五五”普法规定的法律法规、交通法律法规以及与交通行政执法有关的法律法规。

第八条 对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适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

第九条 积极参加系统内的业务培训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在职培训。

第十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经过培训考试不合格,暂停其从事行政执法工作,补考一次不合格的注销其执法资格。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和考试成绩纳入年终综合考评内容。对考核不合格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6:交通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一)科室(队)姓名 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河北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规定》自()起实施。

2、治超工作应当坚持()、()、()和()的原则。

3、治超执法人员在进行治超工作时,可以设置()和(),保障治超工作的正常进行。

4、没有法定()或不遵守法定()的,行政处罚无效。

5、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和()。

6、交通行政处罚程序分为()和()。

7、双超车辆是指()的车辆。

9、鲜活运输的“三不”政策是()、()、()。

10、跨地(市)进行超限运输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审批。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4分,共2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交通执法人员进行询问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个别进行,不得同时询问两人

B、笔录中一律使用钢笔或签字笔

C、笔录中有涂改的,应当要求被询问人确认

D、询问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允许被询问人辩解、更正

2、治超执法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A、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而上路从事治超执法工作

B、只罚款,不实施卸载,放行车辆

C、发现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不予查处

D、将罚款、收费拒为己有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法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A、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B、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C、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4、哪些等级的公路和桥梁不得进行超限运输?()

A、三级公路 B、四级公路 C、等外公路 D、技术状况低于四类的桥梁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货运车辆为超限超载货运车辆。()

A、车货总重超过五十五吨(含五十五吨)

B、单轴承重超过十吨(不含十吨)

C、由汽车和全挂车组合的汽车列车,被牵引的全挂列车总重超过主车总重的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处罚结案报告:

3、对非法超限运输车辆的处罚标准?

2、国家赔偿:

3、超载运输车辆:

4、行政复议:

四、简答(每题8分,共40分)

1、什么情况下,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2、证据包括哪几种?

4、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中,当事人情况的填写要求有哪些?

篇7:交通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一、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指现代社会的合法组织在其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对外发出的公务文书。

二、公文的分类 1.按行文关系划分

(1)上行文,即向具有隶属关系,或虽无隶属关系,但在职权上受其领导、管理的上级机关的行文。

(2)平行文,即级别相等的机关和单位之间,或者既不隶属、又无职权上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级别不相等的机关或单位之间的相互行文。

(3)下行文,即向具有隶属关系,或虽无隶属关系,但在职权上属于被管理的次级机关的行文。

2.按保密要求划分

(1)普通件,即不涉及国家秘密和组织内部秘密,因而没有保密要求。

(2)保密件,即涉及国家秘密或组织内部秘密公文。属于国家秘密的公文分为三个等级:①绝密件:涉及国家核心秘密,保密期限不超过30年,特殊情况下可规定为长期。②机密件:涉及国家重要秘密,保密期限不超过20年。③秘密件:涉及国家一般秘密,保密期限不超过10年。

3.按办理时限划分

(1)平件,即按正常速度和程序办理的公文,一般办理时限不超过7天。

(2)急件,即事关重大,必须以最快速度运转的公文,应随到随办,不得超过24小时。

三、公文的种类 1.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使用命令的主体是国家各级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机关,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不使用命令这一文种。

2.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一般以国家机关的名义公布,企事业单位不适用公告这一文种。

4.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5.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6.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7.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8.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9.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10.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11.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12.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13.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四、公文的结构 1.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

(1)标题。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其中发文机关可省略。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的写法有: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用于向一个机关行文;统称,将同一类型的机关名称的共同中心语抽出,前面加“各”,如“机关各处室”。

(3)公文正文。公文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开头一般说明制发公文的目的、依据和原因;主体一般说明情况、经过、任务、要求、办法、意见等;结尾一般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请求,或予以强调。(4)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的左下方注明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已在正文中说明的被发布、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不必再注。标写附件时,写明“附件”二字,然后由上至下标写序号和标题。如只有一份附件,免标序号。

(5)成文日期。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明确不再标注发文机关。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6)附注。公文如有附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应当加括号标注,如需要解释的术语、公文的阅读和传达范围等。

(7)印章。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盖章的要求是: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上大下小。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2.公文的其他组成部分(1)眉首

1)公文份数序号。秘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注。

2)密级。凡有密级的公文均应标注,一律用“★”标识,“★”的前面用汉字标注密级,“★”后面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保密期限。

3)紧急程度。凡属紧急公文均应标注,用汉字标注“急件”或“特急”。

4)版头。版头由发文机关标识和横隔线组成,由于版头一般都用大红色套印,所以公文有“红头文件”之称。

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6)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签发人姓名标于发文字号右侧适当的位置。(2)版记

1)主题词。即反映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名词和名词性词组,主要作用是便于计算机检索公文。主题词的标引依据是主题词表。

2)抄送机关。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公文的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一般应是各机关的办公厅(室)或文秘部门。印发日期为公文付印的时间。

4)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于正面图文区的右下角,或背面图文区的左下角。

第二节

常用公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点

一、通知的撰写 1.通知的特点(1)使用的广泛性

通知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公文。其一是使用通知的机关单位广泛,它不受发文机关级别与组织性质的限制。其二是通知传达的内容广泛,大至发布规章,小至知照一般性行政事务,都可以使用通知。还有,它使用的频率最高。

(2)内容的指导性

除少数用以知照日常事务之外,大多数通知是用来发布规章,传达上级指示与有关政策,部署工作,其指导性特征非常鲜明。

(3)写法的灵活性

通知种类繁多,写法多样,指导工作可以深入阐述,安排活动可以详细说明,转发文件可以三言两语,知照事项或繁或简,因文而异。

(4)受文对象的确指性

通知一般是针对具体的机关、单位与人员发文,受文对象是确指的、特定的。2.通知的写作要点(1)内容要有针对性

首先,要针对特定的受文对象制发通知,切实解决受文对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其次,要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下发通知。再次,要针对人们的思想实际,统一认识,使之自觉地贯彻通知精神,办理好通知事项。

(2)事项要具体明确

为便于受文者迅速领会精神,按照要求办理通知事项,撰文者要把通知事项阐说得明确具体,不得有半点含混。

(3)适当选用结构模式

通知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通知,其内容构成不同,结构模式也不一样,使用时应根据发文目的与通知内容恰当选用结构模式。

(4)措施要准确得体

通知种类繁多,写法各异,表现在语言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例如,政策法规性通知,措辞严密;布置工作的通知,用语明确;知照事项的通知,文字简要。

二、请示和报告的撰写 1.请示的特点

(1)请求性。请示表达的是下级机关的请求,要求上级机关予以答复。

(2)严格的规定性。从文件内容而言,请示的事项必须是自己无权作出决定和处理的事项。从呈送机关而言,必须是直接领导机关。从呈送时间而言,请示务必事前行文,不允许事后行文。

2.报告的特点

(1)汇报性。向上级机关或汇报工作,或汇报情况,或汇报对开展工作的建议与设想,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上级机关掌握情况,以利于科学决策。

(2)陈述性。它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手法来叙述事实,说明情况,阐述建议。3.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1)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前者是主动的,后者则呈现被动性。

(2)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经上级批复后才能行动,报告则视情况灵活掌握,既可在事前行文,也可在事中、事后行文;而且属汇报和反馈性质的报告多在事后行文,以使上级机关了解情况或备案待查。

(3)请示的内容多是职权范围内无权解决的,或虽属职权范围内却无力解决的,因此一定要上级予以批复,报告的内容则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等,而且不要求上级批复。

(4)“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这一点是请示和报告的基本区别。因为报告这种文种,对上级无肯定性的批示要求,所以如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容易造成工作贻误。

4.请示的写作特点

(1)正确使用请示。凡需要上级机关批准、签发时,就必须使用请示,也只能使用请示。

(2)一文一事。一篇请示只能涉及一件事情。如果一篇请示里涉及了多件事情,就不便于上级机关及时处理。

(3)选准主送机关。呈送请示,应根据其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主送机关,也就是说,主送机关应当是有权批准请示事项的直接上级机关,不能向直接上级机关以外的有关主管机关请示。

(4)充分申述理由。为了使上级机关能够及时地对请示事项作出肯定答复,予以批准,应当把呈送请示的理由阐说清楚而充分。

(5)明确表述请示事项。请示是为了得到上级机关的指示与批准,从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因此,向上级机关陈述请示事项应当开门见山,大可不必躲躲闪闪,含糊其辞。

5.报告的写作特点

(1)如实反映情况。一个单位向上级机关呈送报告的根本目的,是向上级反映实际工作情况,使上级机关对实际工作情况心中有数,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作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决策。如果反映情况失实,就可能影响上级机关决策的科学性。

(2)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报告是用来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是为了让上级机关掌握情况。在汇报工作的同时,可以汇报自己的工作设想与建议,但不能在报告中向上级机关提出答复要求。在公文处理中,收文机关对报告没有答复的责任,如果把需要上级机关答复、批准的事项夹在报告中,容易误事。

三、函的撰写 1.函的特点

(1)使用广泛性。上至国务院,下至基层组织、各级政府机关、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都广泛使用函来沟通信息。

(2)行文多向性。行政公文中具有多个行文方向的只有函。它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与平行机关之间,也用于上行与下行。

(3)功能多用性。函的用途广泛,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与单位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周知事项,向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也可用于上下级之间的公务联系。

(4)写作灵活性。一方面表现在篇幅短小、轻捷简便,写法灵活,另一方面表现在笔调的多样性。

2.函的写作要点

(1)表意要明了。无论是与兄弟单位商量工作,还是向业务主管部门请批事项,讲礼仪、叙情况都要语言精简,关键在于写好商议事项与询问的问题,并且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方式予以表述。同样,复函也应明确表达答复意见,使受函单位迅速了解文意,便于办理事情。

(2)措辞要得体。与兄弟单位商洽业务,应谦恭有礼而不庸俗客套;向上级或业务主管部门发函,应尊重对方而不恭维逢迎;对请批单位复函,应严肃认真而不自傲训人。

四、会议纪要的撰写 1.会议纪要的特点

(1)纪实性。会议纪要是对会议情况、讨论的问题和议决事项的记录和反映。这种反映是一种真实、准确的反映。

(2)提要性。会议纪要要求真实、准确反映会议情况,绝不意味着有闻必录,所谓纪要就要求对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作集中、概括、简要的反映。

(3)指导性。会议纪要记录的内容具有行政约束力与指导性,成为有关机关与单位的工作指导、行动指南与办事依据。

2.会议纪要的写作要点

(1)全面掌握会议材料。会议纪要是对会议情况的反映和会议精神的表述,而会议情况与会议精神产生于全部会议材料之中。因此,要写好会议纪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了解会议的全过程,全面掌握会议形成的文书材料。

(2)准确概括会议精神。会议纪要是会议情况和会议精神的概括反映,它必须对全部会议文书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和整理的再加工,使之具有概括性和理论性。

第三节

公文处理

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一、发文处理程序 1.草拟

草拟公文应当在按统一标准制作的“发文稿纸”上书写。草拟公文的要求:①在内容上,要同制文机关的职权范围一致,不可超越本机关的职权;要充分体现政策和法制要求,符合公务活动的客观规律,材料、情况真实,观点统一,重点突出,符合保密要求。②在词章上,结构要合理,层次要清楚;遣词用句要准确,语言要庄重、平实;论理合乎逻辑,用语符合语法。③在形式上,符合国家规定的公文体式,正确使用汉字和标点符号,使用数字、简称要规范化,篇幅要简短。

2.审核

凡需领导签发的公文,在送请领导签发之前,统一由秘书部门对其进行审核。审核重点是:是否确需行文,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拟制公文的有关要求,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经审核符合公文拟制要求,由核稿人在发文稿纸上签署核稿人姓名及日期后,再按程序送领导签发。

3.签发

签发是领导在秘书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对文稿进行最后审阅,确认可以发出后,在发文稿纸的签发栏写明发文意见、签字并注上日期。公文一经签发,便具有了法律行政效力。

4.复核

公文正式印制前,文秘部门应当进行复核,重点是: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

5.缮印

缮印即根据定稿制作正本的过程,要严格按公文标印格式进行。缮印文件必须以领导人签发的定稿为依据,要忠实于原稿,不得随意改动;多页文件的装订,须注意检查有无缺页、倒置页。

6.用印

用印以领导人的签发意见为依据。7.登记

一切公文均需经严格登记,以便于管理、统计和查找。

8.分发。分发公文的渠道有:①普通邮政,一般有平信、挂号、快递等;②机要交通;③专人传递;④交换站传递,一个地区或一个机关内,如交换文件较多,可设交换站交换文件;⑤现代通信传递,如电报、电传、传真和计算机传递,但如传递密件应采取保密措施。

二、收文处理程序 1.签收

签收是指收文人收到文件时,在对方的送文簿或发文通知单上签字,以证明文件已经收到。签收时,一要注意看清所收文件是否属于本机关收办的范围;二要检查封口是否破损,密封是否完好;三要核对登记与实际信件件数,公文要逐件清点,重要的文件还要逐页清点;四要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签收文件,不得用铅笔,签名要姓与名俱全,字迹工整、清晰。签字时,应同时注明收到日期,急件还应注明几时几分。

2.登记

登记前应先在收到的公文首页的右上角盖上收文章。登记一是要全,对于阅知件、阅办件、零办件都有各自的登记内容,不能省略。二是要准,所有登记内容必须逐项核对,保证所记载内容准确无误。

3.审核

收到下级机关上报的需要办理的公文,文秘部门应当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是否应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职权的事项是否已协商、会签;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规范。

4.拟办

拟办即在领导批办之前,由秘书部门负责人在仔细研究文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办理文件的初步意见或建议,供领导批办时参考。

5.批办

批办是领导对来文由谁办理、如何办理作出批示,是领导参与公文处理的重要环节。审阅公文时,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姓名和审批日期,其他审批人圈阅视为同意;没有请示事项的,圈阅表示阅知。

6.承办。承办是指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员根据领导批办的意见和文件的内容、要求,具体办理落实。公文承办的要求是:①务求时效;②分清主办与协办;③区分复文与不复文。

7.催办

广义上的催办是对每道公文处理环节的催促;狭义上的催办是指对公文承办环节的督促、检查,提醒承办部门和承办人员及时办理,防止文件的积压。文秘部门要负责催办,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点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

三、公文归档程序

公文归档,应当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分类整理立卷,要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能正确反映本机关的主要工作情况,以便于保管和利用。

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单位立卷,其他单位保存复制件。公文复制件作为正式文件使用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证明章,视同正式文件妥善保管。

案卷应当确定保管期限,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没有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过鉴别和主管领导人批准,可以定期销毁。销毁秘密公文,应当进行登记,由二人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第四节

常用公文修改符号及其运用

常用公文修改符号及运用,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14706-93),详见附录1。

第五节

收发密级文件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一、密件的传递

密件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传递。传递时,信封上必须标明密级,用电报传递密件,须使用密码。用电话传达密件,必须使用保密电话。用电传机、传真机和计算机转输密件,应采用加密装置。绝密件不得用电传机、传真机和计算机传输。

二、密件的签收、登记和传阅

密件应实行严格的签收、登记制度。签收、登记密件时,要核对份号是否准确。登记、分文、传阅时,不能搞错每份密件的份号。密件的传阅,必须严格按文件规定和领导确定的范围组织传阅,其他人未经批准不得接触密件。

附录1

篇8: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问题研究

交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于血管对于人体, 交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 交通运输管理是否规范有序, 对一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执法, 又被称为交通行政, 是指又换国家交通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对社会交通事务进行管理活动。交通行政主体是各级政府中的交通主管部门、被授权的组织以及委托授权的组织。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6 条关于相对集中处罚权的规定, 全国开始开展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的试点与推广, 试点工作重点在北京、重庆、广东开展, 北京的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的主要特点是: 首先, 城管的这部分职能是从交通委划转的一部分。其次, 划转的职能不是一次性完全划转, 而是北京市政府根据社会交通事务的发展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 就划转职能的内容开看, 主要涉及了违法占用道路的行政处罚权、非法从事出租车经营、小公共汽车和认了三轮车业务行为的行政处罚权以及有关停车方面的行政处罚权等, 其它的有关交通行政职权仍然由北京市交通委、区交通局及其所属的各公安交通支队行使。而重庆模式又与北京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重庆主要有一下特点 ( 1) 按照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权责一致和精简、统一的原则, 试点实行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 在市级将路政、运政、港航、征费稽查、高速公路五个方面的交通督促处罚职能进行整合。交由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 ( 2) 对主城区与非主城区分别对待, 主城区进行了五项职能的整合, 非主城区进行了三项职能的整合。 ( 3) 市、区县两级交通综合大队尽管存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但是其职能划分具有相当的明确性。广东的综合行政执法模式与重庆市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广东市的主要特点是调整、归并统一领域内的职责及机构。

二、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权责划分不明

权责划分模棱两可的交通在交通运输执法领域比较明显, 国务院根据《行政处罚法》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但是这种情况没有将社会根源和城管的执法能力考虑在内, 这样尽可能多的把政府应负责解决的社会问题, 纳入到城管的职权范围内, 这种“物尽其用”的解读是不可取的。从维护交通运输秩序、保障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的角度看, 这“一刀切” (1) 式的规划方式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情况下极易导致暴力抗法的事件发生。还有就是在无证经营存在的前提下, 城管能否管得了。

( 二) 执法依据不明

对于城管这一个同一的行为主体, 各地政府的规定却各不相同, 虽然说在《立法法》上对于有关于法律、法规等规范新旧、层级之间的法律法规产生冲突的解决办法, 但是对于处于一线执法的城管执法队员来说, 未免要求过高。城管执法队员的素质一直是民众关注的重点, 在执法程序的掌握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何谈对冲突规制了然于胸, 运用到执法的实际过程中。

三、完善方法

( 一) 划分各执法主体的职权, 明确职责

城管在交通执法领域容易与公安交通执法部门冲突, 因而, 应当在法律的层面明确“到底谁管谁”的问题, 而不是交给城管执法局的“执法协调机构。” (2) 当需要部门间的联合行动或者共同管理时, 应当明确主管的部门, 并明确具体的配合部门, 实现真正的综合管理, 及时处理, 提高办事效率。交通运输执法依据过多地依赖于市发的规范性文件, 尤其是在职权扩张方面, 这些是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决定, 应当由法律或者法规规定。在现有的实践基础上, 有必要也是可以对现行的交通运输执法依据做一个统一的整理, 并出台一个汇编行的文件, 一次来规范交通行政执法的依据, 或者为交通行政执法确定一个比较确定的行为规范。

( 二) 提高城管交通执法人员的理论能力

城管执法者是一线的执法人员, 也是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执法者, 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法治理念的贯彻落实。交通行政执法与其他的执法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涉及机动车辆和道路安全。这对执法的时效要求和安全要求要比其他执法领域高得多, 因而需要具备良好的法理学理论来支撑整个执法的过程, 以减少各种危险的发生。除此之外, 执法者就是服务的人, 而不是管理者, 在不违反执法理念的原则下, 应本着服务的态度来处理违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建淼.行政强制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2]肖金明.法治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3]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 行测 排列组合问题及计算公式下一篇:实验中学2011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