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实践学习总结

2024-06-17

儿童福利院实践学习总结(共11篇)

篇1:儿童福利院实践学习总结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对我来说并不陌生。20xx年3月到6月,在这里开展了近三个月的个案工作,20xx年7月,在儿童福利院三十里铺康教中心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谈,所以,再到儿童福利院有种别样的感觉。记得第一次去儿童福利院的时候,可能和大家一样,好奇,惊喜,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兴趣。但随着对儿童福利院儿童了解的深入,发现这里有很多的问题,更多的感觉是种心酸和感慨。

这里的孩子,不缺乏关注,社会上很多机构、企业都在关注TA们。但是怎么关注呢?开着豪车过来,发了一堆东西,之后孩子唱感恩的歌曲,然后同这里的孩子合影留念,然后离开。不可否认,这些行为短期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我不得不去追问,这些方式竟究有多大意义呢?这些方式能解决孩子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吗?问什么在一个现代国家里公民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时还需要感谢别人?此时,我想到了社工,社工的价值,社工的理念,社工的方法。

20xx年3月到6月,我们几个同学坚持周六或周末到儿童福利院对我们的小案主开展工作。这里面的酸甜苦辣,以后有机会再交流了。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介入后的成效。以前的那个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学习不好,我们经3个月的介入后,有了明显改变。同时经过特教科的胡老师的沙盘演练,现在这个孩子,性格开朗,学习有很大的进步,现已被国外的一对夫妇收养,正在办理相关的手续。我想,他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因此而更加精彩。或许他长大以后,也不会再记得我们。或者说,注定我们就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雨中漫步,突然想起,曾经多年前,你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影响了一个人的命运,微笑就浮上了嘴角,感到一种别样的幸福。

和福利院的孩子相比,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健康,有关爱我们的父母,有呵护我们的老师,有问候我们的朋友,我们拥有很多很多。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应该回头看看,有的人没有脚”。我们要学会知足,学会感恩,感谢上苍给我们健康的身体,感谢父母多年来默默的付出,感谢老师谆谆的教导,感谢朋友不离不弃的陪伴。

看到你们,我想起了两年前的自己,年少轻狂,不懂得满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幸福。其实,静下来,仔细想象,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真的。不要认为父母对你的关怀都是理所当然,不要认为老师对你的教诲是职责所在,不要认为朋友对你的帮助,是分内之事。你的父母、老师、朋友,TA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但TA们为了你,放弃了很多很多,这些或许你的余生都无法弥补。

篇2:儿童福利院实践学习总结

那里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是有身理缺陷的。有些可以从外表上直接看出来,而有些要经过医生诊断才能下结论。因为他们在外表和言行举止上与一般正常的小孩没什么两样,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后,他们的病因就会发作。所以就算他们目前是好的,但是也没有普通的幼儿园愿意接纳他们。在我去登记注册的地方,发现这里相当整洁,书柜里的文件夹整整齐齐地排成一排,桌子上面也看不见一张废纸。接待我的人相当客气,在填写表格的时候我发现貌似来这里帮忙的人挺多的(有人是全天班的,我是半天班),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写完表后,我和这里的一个值班人员去教室了。

说实话,一路上我还是挺紧张的。一路上都没说多少话,等到了教室,我一进去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好热啊!!!!空调开得很足,看样子,这里的孩子被照顾的相当不错。那里有的孩子一看见陌生人走进来就非常好气地盯着我看,搞的我都觉得自己好像是外星 人似的。

第一天去,光找那个地址花了我不少时间,因此,呆在教室里陪小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也就一个多小时。

我和那里的小孩相处还可以,不过,一个班3名幼教,忙不过来也是常事,有的孩子还算听话,但是有的就不行,相当难管。老师也弄得精疲力竭。所以,在我那里的倒数第三天,3位老师和那里的主管开了一个会,把几个调皮的送到别的相对好点的班去了。当然,剩下的人管起来相对听话些。其中一个小女孩超级喜欢画画,我就在回家的路上顺带买了点画笔,第二天带过去,她相当喜欢这些东西。反正和小盆友在一起玩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小孩子了

嘿嘿嘿~~~~~每天11点快结束一天的工作时,有的家长来接孩子回家吃午饭,绝大多是家长看起来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辈,很少看见年轻点儿的来找孩子。恩,在最后教室里没几个人的时候,别的班的一个小姑娘总是跑到我在的这个教室,非要我和老师抱抱她

,抱一次还不够,还要抱着她到处转转才满意,她的外婆就在门口,等她在这里玩一小会儿后,就拉着她回家了。

最后一天,我把上次网购的一些绘画的东东也带去了。第一次带我的那位医生说我太客气了,就和我一起把东西送到办公室进行登记。不过讲实话,我蛮不好意思的,原本说好是每天上午9点到教室,但是由于堵车,我天天差不多要迟到15分钟(扶额

买点东西给那里的小盆友也算是做点好事积点德。还记得那天,我和他们一起看手机里的照片,还给一个小姑娘照了相,玩的很开心。大部分小孩对我的手机灰常感兴趣,有两个小孩甚至把手都放进我的口袋里面,一副“不拿手机,誓不罢休”的样子,最后还是老师帮我解了围,他们也就没打我手机的主意了。

篇3:儿童福利院实践学习总结

一、鼓励儿童在实践中进行探究

儿童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好奇心不稳定, 来得快去得也快, 通常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轻易放弃, 不知道解决困难要通过努力和坚持。教师需要提供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让他们把对事物的单纯好奇发展成为持续的稳定的兴趣, 在实践中进行较为长期的探索活动。曾经上过一节科学课, 有时科学课很枯燥无趣, 没有音乐的乐趣, 也没有美术课的多彩, 我就是这样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完完整整灌输给幼儿。课堂上每个学生看上去很认真很仔细, 我以为已经将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很清楚地教授给他们。但是, 事实并不是这样, 问题在学生亲手实践操作的时候出现。全班近一大半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去操作, 仅剩的小部分也是在我的帮助下完成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上课的时候, 不是每个学生都学得很认真吗?下课之后, 我和几个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交流。他们告诉我, 幼儿园教学不像小学、中学的教学, 幼儿园教学光教师一个人讲是没用的, 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摸索, 教师需要的是引导。终于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接下来的教学中, 尤其是科学课, 我都让孩子自己先去实践, 先去摸索。有一次上的是“水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仅仅知道自己平时喝的是水, 洗手用的是水, 但对水的几种特性根本没有认识到。所以, 在上这堂课之前, 我让孩子回家自己观察一下水是什么样的。第二天上课, 我让孩子说说他们观察水之后的想法。让我惊讶的是, 经过他们的观察, 加上家长的辅导, 几乎都能说出水的几个特性。虽然说得很口语化, 但是,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因此,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不仅能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新的事物, 也将教学效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有了探索的经验, 孩子在以后遇到困难时, 第一个想到的不会再是放弃, 而是自己想办法摸索探究。这个时候, 身为教师的我们, 就需要在一旁不断鼓励, 不断引导, 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成功的快乐。

二、鼓励儿童在自理上学会探究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有的对孩子百依百顺, 尤其是家中的老人更是如此。这就使得有些孩子娇生惯养, 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孩子什么不会都是大人做, 其实这是对孩子的溺爱。有的孩子到幼儿园后, 衣服、鞋子什么都不会穿, 甚至有的连吃饭都不会, 不知道碗怎么端, 勺子怎么拿。曾经听到一个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会, 连简单的吃饭喝水都要教师教, 有的甚至连教一遍都还是不会, 这以后上课学新的知识该怎么办啊。我很惊讶听到这样的说法, 真有这么夸张?直到我带小班才明白, 有些孩子真的太宠太宠, 宠到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是家长操办。记得小班开学第一周, 教师不仅要不断安抚幼儿的情绪, 还要教孩子吃饭、拿勺子, 睡午觉时还要教他们如何脱衣服。有的孩子衣服脱到一半了, 跑来跟我说:“教师, 我这衣服怎么脱不下来啊?”从这以后, 在日常教学中, 不断提高他们自理能力。我请几个孩子 (有自理能力强的, 也有差的) 到全班面前展示他们是如何脱衣服的, 让他们自己判断哪几个是正确的, 哪几个是错误的, 并且让幼儿自己上前更正。经过这次的“特别训练”, 午睡时孩子们脱衣服都能自己进行操作, 我只需要看着他们。后来吃饭时拿勺子, 我也同样用了这样的教育方法, 让他们自己来操作来探索, 看清楚怎样是正确的, 也同样是直到所有人正确为止。孩子来上幼儿园, 说明他们开始长大, 有的事情需要他们自己来做, 自己来解决, 大人的作用仅仅是在他们自己不能解决时才提供适当的帮助。对于孩子的常规训练, 我一直觉得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不会很正常, 但至少要让他们自己尝试着摸索着去做, 在实践中探究这个事应该怎么做, 那个事又应该怎么做。总之,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在教学中才运用得到, 在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中也同样运用得到。我们做教师的, 要不断让孩子尝试新的事物, 将他们的好奇心完全激发出来, 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解决。未知的知识领域, 需要他们自己实践, 自己探究。

三、重视儿童个体差异, 使每个儿童都得到发展

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不尽相同, 能力的强弱也各不相同, 家庭的教育方式也都不同。所以, 不同层次的孩子, 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 要适当地提高要求,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启发性问题, 不断引导他们自主发现、比较、归纳;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 要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成功地完成任务。孩子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在探索活动中, 每个孩子都有均等的表现机会, 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而教师的及时赞扬和肯定, 能使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例如, 日常的早操锻炼无外乎就是跳、搬、跑等。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 可以要求他们在跑的时候尽量做到直线, 不要跑得歪歪扭扭;对于那些能力弱的孩子, 则要求他们能学会跑, 在跑的过程中不摔倒, 做到跑出去跑回来不跑错。当每个孩子都达到相应的要求时, 我会及时给出一个大拇指, 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很棒。这样, 他们就能越做越快乐, 能力强的越来越好, 而能力弱的也在不断赶上来。在美术教学中, 也是这样。美术课需要孩子亲自动手操作, 能力强的孩子则要求他们把教师的示范画画出来, 最好能超越教师, 画得比教师还要好。虽然这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 但是你给了他们这样的要求, 他们就会不断努力, 争取达到这个要求。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 则要求他们能把教师的示范画大致画出来, 在画出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师应该经常在一旁不断指导他们应该怎么画, 如何画。很多孩子都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 争取都达到教师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孩子不断探索。当一次失败了, 他们不会放弃, 他们会努力去达到。有时实在困难, 他们也学会向教师寻求帮助。

四、结束语

幼儿园教学没有小学、中学要求那么高, 成绩不需要达到如何高度。但是, 幼儿园的孩子同样需要自己去动脑筋学习, 去实践。虽然有时候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比较高, 他们自己可能完成不了, 但有了教师的鼓励, 家长的帮助, 他们知道放弃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他们会尝试自己解决, 或者找教师、家长帮忙。当他们达到了教师和家长的要求时, 我们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的鼓励, 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棒的。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体会到了亲自实践探究的乐趣, 不再需要教师一股脑儿灌输的知识, 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教学。要积极鼓励儿童在实践中进行探究, 鼓励儿童在自理上学会探究, 重视儿童个体差异, 使每个儿童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凌飚, 张春燕.探究性学习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05) .

[2]王萍, 丁奕.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教师角色[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03) .

[3]姚伟, 张婷, 谭梅.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发展性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03) .

[4]姚伟, 焦岩岩.论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7) .

[5]尹淑萍.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探[J].内蒙古教育, 2012 (07) .

[6]程志宏.幼儿科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9) .

篇4:留守儿童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我校师生调查,我乡“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9%。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学习缺乏自主性,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留守儿童”良好的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中。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的成因

1.亲情的缺失,家庭监督学习力度的弱化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关爱,“留守儿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学习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留守儿童”自己要洗衣服、做饭,甚至干少量农活,学习时间减少了;有的因为临时监护人监护力度不够,又因“留守儿童”是非分辨能力不强,容易受社会上不良环境影响,参加一些不良活动,从而影响学习,比如: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

2.监护人的教育能力有限

父母的长期外出务工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少了重要的辅导者,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由于他们文化程度偏低,难以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帮助。

3.社会不良观念的影响

现在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尤其是一些挣了钱的家长都有这样的观点:花了那么多金钱培养一个大学生到头来还可能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也还是帮人打工。他们认为只要能认识几个字,能算账就行了,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是打工,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也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何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主学习策略

如今,“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需要把培养这些儿童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抓手。

(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点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教育,是启蒙教育,健全的家庭结构和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

1、改变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现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方面,为人父母者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父母最好不要双双外出打工,其次充分考虑临时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不能选择一个只能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老人,如老人确实没有教育能力,就留下一方照顾孩子。

2、转变临时监护人的教育观念

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首先,不要溺爱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父母不在身边,而对他们加倍地溺爱,百依百顺。其次,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如果监护人不能解决的,可以通过电话与老师联系。

3、家长与“留守儿童”加强联系

父母即使打工在外,也应努力创设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可通过打电话或写信,发邮件等,了解孩子在家中或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孩子的动态过程,及时给予指导、教育。

(二)以学校教育为重心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隔代监护,祖辈们本身文化水平低下,除了照顾孩子的生存和生活方面以外,基本上把教育这等重点问题交给了学校。由此看来,学校的教育尤为重要。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班主任为主导、全体教师参与的校内教育机制。

1、校长为核心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的风向标,要真正发挥其引领作用,首先要转变观念,以新的管理模式去引领教职员工扎扎实实搞好教育教学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家校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家校互访活动,给予精神支持、经费支持、教师资源的支持竭尽所能配合教师切合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班主任为主导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班主任要抓住德育教育这块主阵地,利用班会、班队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自主学习教育,做到以言动心,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说话,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发火。

3、全体教师参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留守儿童”在缺少爱、缺少温暖和关注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能力更弱,做为教师,就要弥补这些孩子身上、心灵上的缺憾。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指导“留守儿童”自主学习。

(三)以加大政府关注为助推器

我们的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富余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构建农村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观察“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定期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

篇5:留守儿童实践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我校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走访3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团队的力量

在这次活动中我就说说我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这次活动肯定是一个团队的努力结果,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积极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整个团队才能正常运作,团队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实现。我想以后我会在参加的任何团体活动都积极认真的与队友协作,因为我知道我们是一个团队。

二:实践出真知

都说"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这话一点也没错,虽然课本上总是在教育我们要吃苦耐劳,但从这次实践活动中我才是学到了如何去做到吃苦耐劳,坚持到底.。我想每个人无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难,当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是该如何去解决坚持到底就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就像实践活动中的炎炎夏日对我们的耐心和耐力的考验一样,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永不放弃,最终要坚持到底。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但是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接触到了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与他们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教他们一些生活知识,和他们一起玩耍,感觉自己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想象下自己以前也和这些儿童一样。

三:关心、爱护留守儿童

我认为首先要有爱心、耐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

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实践者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校的老师,同学们以及社会的人们都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俗话说:精诚所到金石为开。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持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四: 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领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希望在物质上弥补和满足孩子,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所以,我们开展心理调研,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其次我们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辅导活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因此我们认为“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三、实践心得体会

在为期仅有两天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做了科普知识的讲解以及与孩子们一起追游戏,针对我们了解的留守儿童及的走访活动。这短短两天的实践路途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却是坎坷前行。在实践时,校长表现出的热情让我们很开心。实践出真知,古人诚不欺我也。只有亲身参与经历实践,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收获,不断完善自身,真正意义上的锻炼自我,以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他人。

记得聊天时有学生说他们都很喜欢我们,喜欢和我们一起玩耍,趣一起游戏等等课堂和活动,这些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他们平时学校正常上课都没有的。我想,很多同学听到这样的评价都会感到欣慰。

两天如白驹过隙般划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持久的。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空有书本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但是基层的确可以锻炼人,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基层是苦,条件是差,可谁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况且基层是那么需要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去贡献力量。能参加这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去回报。两天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东风日产希望小学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更是当地人的勤劳、豪爽、热情的生活作风,在告别了当地的善良的孩子们,我们又将背上行囊,返回学校,走入一个新学期的开始。

篇6: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

与老人交谈是一种阅读,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阅读到他们的人生,一本本厚重的人生之书,同样是丰富的经验,却是不一样的经历。尽管老人的话常常是支离片语、罗嗦重复,甚至是语不达意,但如果你耐心地倾听,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更会是一次巨大的收获旅程。

该福利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矛盾,部分工作人员会对老人恶语相加、背后漫骂,表面原因是该院工作人员人手少、任务重,老人又常常因为身体健康问题,事情不断,比如老人失禁,工作人员不理解认为是老人与其作对故意所为。又比如老人身体疼痛不做下楼端饭等事,工作人员便认为是老人懒惰,老人很想自己动手却实在是有心无力。其实,除了双方缺乏交流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该院工作人员工资太低,如全日护工蒋阿姨,待遇是包吃包住月薪200元,洗衣工的月薪是350元。年轻的厨师“小胡”也有意要离开福利院。我想长期存在这种不和谐的关系势必让老人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不和谐的关系也会不断消磨着工作人员耐心和热情。

该福利院的老人,虽然和许多同龄人共处一室,但相互交流却很少,因此许多老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抑郁,是老人长期孤独的结果。所以老人应当主动地寻找自己的快乐,主动与朋友、他人沟通,克服自己的孤独感,这样情绪也会走向良性循环,也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篇7:福利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难忘的活动已经结束了,相信全是满满的感恩与回忆,收获与经历,写一份活动总结,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把活动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福利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福利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1

尊老爱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美德。为了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欢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星火青协带着“服务之心,关爱之心”于5月29日走进了晚霞养老中心,进行了本学期的爱心敬老之旅。

本次活动由财金系星火青协总负责以及多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分队,上午8点15在老食堂门口集合后,我们带上水果等慰问品向敬老院进发,顶着烈日,任我们的队旗在空中飞舞,打响了我们青协的名号,经过大约二十分钟的步行路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由于天气太热,老人都在宿舍里,部长们把带来的水果分发队员,然后我们就分开去慰问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接到水果后老人高兴不已,连声道谢。我们每个队员融入老人中和他们展开了亲切的交谈,老人很热情,儿女不在身边,老人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奈。我们的到来为他们减少了孤独,看到一位大爷依依不舍的拉着我们聊天,我一阵泪酸……我们还帮助敬老院拔草,真是有趣啊。

在活动圆满完成之后,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感慨良多。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

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

福利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

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此刻,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取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更因为在那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

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更让人感到高心的是,居然有的同学主动跑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给老人。我们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点水果,点心,还有月饼。可远远不够,那些学生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吃的。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里。

透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过来的。虽然有的刚刚不太习惯,但是时间长了逐渐习惯起来。

老人家在那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楼上先房字里看一下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因此,老人在那里也可算是能够晚年安康。

透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那是最最开心的了。《常回家看看》里歌词写得好,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聊天交流一下心声。

我们此刻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经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们可能会个性的想念自己已故的亲人,不自觉得就想和老年人们亲近亲近,就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想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而他们也会把我们当成孙女,孙子一样,拉着你的手,把他们的那份慈祥加注在你身上,而我们也欣然地理解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此刻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就应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样快乐开心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在某个敬老院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衣服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齐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一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明白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此刻我常忘了扣衣服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齐,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十年,二十年,三年,四十年……当我们老的时候,是否可能在那个时候又会想起那时候的老人,是否又能过的比他们幸福呢?这一切都是问号,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来把握。那个时候或许我们也成为历史的功臣,成为新中国历史长流中璀璨的一个颗心。

福利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3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一张青涩的脸庞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敲开了大学的校门。这一年的时光里,不知何时,我们褪去了学弟学妹的无知,担起了学长学姐的称呼。来不及追忆大一的似水年华,来不及品读大一的青涩无知,我们一头钻进了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就如这难遇的`酷热夏季悄然到来。

经过细密的前期安排联系,七月六号,我们同青年志愿者队伍经过辗转乘车、步行,来到了福利院。这天正巧赶上省里相关部门的人员来访,我们同其一同参观了小朋友们平时的活动场所:厨房间、发泄室、心理室、阅读室……由此可见小朋友们的活动颇丰。

因福利院临时有其它活动安排,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人数并不多,仅是两位。但是我们并没有懈怠,打起十万分精神,耐心细致地开始讲课。其中一个小朋友天生聋哑,我们透过手势与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透过阅读电脑屏幕上的ppt,他也能够切实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另一个小朋友叫王强,曾是兔唇,经过治疗,已渐好转,很是活泼开朗地参加进活动中来。不时他们小伙伴俩还会透过手语和文字进行讨论沟通。我们队友们一同向他们讲解邪教的危害、反邪教的常识,普及科学知识,最后的知识问答更是让他们兴奋激昂,用心踊跃地举手抢答。作为奖励,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小礼品送给他们,灿烂的微笑甚是可爱。在简单愉悦的环境下,小朋友们学到了反邪教的常识,我们也收获到了快乐。

活动结尾,与福利院负责人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具体状况,聋哑小朋友会被送进特殊学校,在书法与认字方面会有所侧重。福利院的小朋友与在14岁之前都能够透过相关合法途径进行领养。至于教育学习,只要愿意,福利院会供他们上至大学。来福利院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志愿者质量不高,会导致小朋友的一些错误思想与行为。同时由于平时的志愿活动太多,小朋友们也有些许厌倦,参与度时常不高。

活动中与两位小朋友的接触中,队友们也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钟爱手机电脑灯电子产品,只要看到手机就会喊着抢着要,所带的礼品被看见了就会主动上前来拿等一系列问题。

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然需要我们社会大群众的关心与爱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健全家庭的我们拥有健康完好身体的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常的、平等的、尊重的、适度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去理解他们真实的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关爱他们。正如我们会自然地俯下身子去与小朋友对话,沟通中正是需要心灵上的平等。平等不是一味的退让,不是因为年龄、遭遇、家庭的差距而无原则地迁就。在他们犯错时,依旧就应被严厉地指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对他们负责。

福利院、志愿者、整个社会就应教导他们以健全的人格、足够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灵上的依靠与慰藉。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因精神空虚、思想偏激、对社会悲观消极等思想上的偏差而受到邪教蛊惑利用,才能远离邪教,才能让以前不幸的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福利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4

暑假也到了,在这个假期我一定要过个充实,满意的假期。于是我跟随小队进行了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受挑找出自己的战是一种基本素质。想通过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得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我的社会实践单位是喀什地区儿童福利院。工作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促进民族团结,关爱哪些孩子们,工作内容是给孩子们上课,指导他们上晚自习,给他们安排各种活动让他们开心,我的工作内容还有一项对社会,对福利院得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进行一次调研。

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尽能力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住在福利院,被褥床单被单等都是他们提供的,他们能做到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

这次实践,我们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又增进了不少,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样,大家能够互帮互助,干什么都没有任何怨言,大家表现的都那么积极,及时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够坚持下来。

社会实践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步入,社会而做贡献的,这也是一中投入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加深我也社会阶层人的感情,拉开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社会实践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得到了体现,为了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社会实践培养了我,锻炼了我。社会实践成为了我们大学生锻炼自己的大舞台,在这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我们尽情的发展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思维。社会实践是一个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帮助自己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我们这一群充满理想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向这真真的得大舞台,发展我们得抱负与智慧。

虽然我们在这里的时间不长,但是这里得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我们,我们也舍不得离开这些孩子,这次实践虽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美好的记忆,我将会永远铭记。用大家留个自己的精华来塑造美好的人生,来勾画自己的蓝图。可爱的孩子们我永远与你们同在,幸福的彼岸永远向你们招手。

福利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5

与老人交谈是一种阅读,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阅读到他们的人生,一本本厚重的人生之书,同样是丰富的经验,却是不一样的经历。尽管老人的话常常是支离片语、罗嗦重复,甚至是语不达意,但如果你耐心地倾听,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更会是一次巨大的收获旅程。

该福利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矛盾,部分工作人员会对老人恶语相加、背后漫骂,表面原因是该院工作人员人手少、任务重,老人又常常因为身体健康问题,事情不断,比如老人失禁,工作人员不理解认为是老人与其作对故意所为。又比如老人身体疼痛不做下楼端饭等事,工作人员便认为是老人懒惰,老人很想自己动手却实在是有心无力。其实,除了双方缺乏交流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该院工作人员工资太低,如全日护工蒋阿姨,待遇是包吃包住月薪200元,洗衣工的月薪是350元。年轻的厨师“小胡”也有意要离开福利院。我想长期存在这种不和谐的关系势必让老人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不和谐的关系也会不断消磨着工作人员耐心和热情。

该福利院的老人,虽然和许多同龄人共处一室,但相互交流却很少,因此许多老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抑郁,是老人长期孤独的结果。所以老人应当主动地寻找自己的快乐,主动与朋友、他人沟通,克服自己的孤独感,这样情绪也会走向良性循环,也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篇8:儿童福利院实践学习总结

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是唯一共用语言。英语听说对话、翻译等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一个人重视英语学习是很必要的。当然,我们要对“应试教育”保持警惕和拒绝,因为那样往往造就“哑巴英语”的现象。

儿童阶段是学习英语的黄金关键期。南北朝教育家颜之推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谈道: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吾七岁时,诵《鲁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莱尼伯格提出“临界期假说”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两岁至青春期,因为这段时期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我们国家目前进行的小学英语教学针对年龄在八九岁左右的儿童,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是比较合适、科学的。

二、英语学习环境建构的理论依据与内涵主体

1. 理论依据

无论是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 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外语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认知主义习得理论”,还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无不认为,语言学习过程首先是外部语言输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外语学习起着成败攸关的作用。

2. 内涵与主体

学习环境是一种学习空间,是各种支持性力量的结合。大多数建构主义理论者认为: 一者,学习者依靠现有的理解建构自己新的理解; 二者,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 同时社会性的互动可促进学习。由此,外语教学工作者、学生家长在建构儿童外语学习环境时,要注重组建学习共同体; 注重创设互动活动与实践情景; 鼓励社会机构、所有成员参与学习环境建构。

2014年,在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 第二季) 、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等真人秀综艺节目中,有些年纪不大的娃娃们与“星爸”们时常用英文说话,而遭受一些网友批评,指责其为“显摆”,引起了多方关注、争议。对此,许多儿童英语老师与心理专家都持“支持”或“无可厚非”的态度。这正是基于对儿童英语学习关键期、英语学习家庭、社会环境建构的重视与肯定。在环境建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同为主体,都很重要。只有“三位一体”,才能事半功倍。这也是为什么移民孩子的外语往往比在国内学习的孩子外语好得多的原因。

三、儿童英语学习环境建构的实践策略

受传统环境理念和传统学科教学的影响,当前一些学校在英语教学时往往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来教学,对课本( text) 的关注,远远高于对环境 /背景( context) 的关注。教师在指导儿童学习过程中过于关注基于“课本”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而使儿童在英语学习中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缺乏语言交流和交往的应用情境,实际上丧失了自然习得英语语言的机会。

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师资短缺,教师在学习资源、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一系列问题,使儿童的英语学习往往处于“惰性”状态,不能形成“学一用一学”的有效循环,学生的语言学习不能与日常生活有效整合,更不能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大胆运用外语,而造成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低下。“应试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也损害了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鉴于此,笔者强调以下几点:

1. 学校教学要做到具象、直观、生动,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儿童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言技能。教师要积极通过设计开展有趣、生动的情景、实践活动,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让他们能够以快乐的心情感受、运用英语。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教师一方面要重视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还要重视课堂内外教师引导指导下的“伙伴教育”。因为同龄人永远更有共同语言,更容易“打成一片”,从而促进学习互动、学习效能与学习环境的建构。

2. 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环境对语言习得的重要作用,积极创设家庭英语学习环境。本人作为英语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家中生活用品对孩子进行英语教习。如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生动的儿童英语故事、歌曲、节目等影像视频使孩子时常感觉到英语的存在; 通过张贴挂图等在家中创设“英语角”“英语墙”等。目前,孩子五岁半,词汇量达到百余个,学会了一些朗朗上口的英语歌曲,英语学习的兴趣浓厚。

3. 社会环境支持大有作为,社会要努力协助学校拓展、建构“开放式大课堂”“全方位育人教学时空”。教材、教室、学校早已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第二语言的教学更要自觉、主动把教学视野扩大到自然界、社会的大课堂。实行开放式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互接合、贯通,使英语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要鼓励学生随时可以在交际对话中使用英语; 鼓励他们从网络、学习机等多媒体资源中学习英语。

篇9:儿童福利院实践学习总结

一、梳理活动主题,拓展儿童生活世界

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须立足本地、本校资源,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彰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我们结合农村生活实际,整合教材内容,梳理了实践性学习活动主题板块(见下表,以二年级为例)。

板块课题实践性

学习活动材料选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儿童与自我《暑假的一次外出》手编“防晒草帽”农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柳条或长条状植物。1.激发寻找身边自然物与废弃物,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兴趣,并进行浅层次的拓展,培养环保、爱家乡、爱学校、爱祖国等意识。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自主观察、动手实践、创造审美的意识。

3.感受合作的快乐,培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情感。

4、让学生尝试健康、愉快、积极、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创意地生活。

《夸夸我的假期生

活》制作昆虫

标本野外昆虫,如蝴蝶、知了等,透明盒子、大头针、泡沫。

《班级风景线

》美化教室各种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手工需要的材料,种植需要的材料等。

《我们的班级报》自编班级报卡纸、彩笔等。

《我长大了》庆“六一” 才艺大展示学生分小组准备节目所需要的各项材料。

儿童与社会《中秋节》月饼水果

拼盘桂花饼、各种水果、小刀、塑料盘。

《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制作小国旗红色、黄色卡纸,剪刀、笔、小木棒、双面胶。

儿童与自然《送别秋天》(课中)树叶拼贴画

(课后)编织围巾。各种落叶、果实、路边小草等,胶水、彩笔、各色新(旧)毛线、竹签。

《美丽的大自然》折纸飞机。白纸、彩笔

《动物、植物和我们》书签制作。各色卡纸,搜集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资料,彩笔等。

板块中,实践性学习活动主题与品德与生活课程对接,与学生的班级生活和日常生活相结合。每一个课题都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材料,并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例如,“儿童与自我”板块中《暑假的一次外出》这一课题,我们在课后组织了活动“手编防晒草帽”。这一实践性学习活动基于学校的调查数据:学生父母80%在外打工,暑假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度过;外出机会就是去看望父母,而且父母忙于上班,无暇带孩子出去玩。如何让孩子的“外出”充满乐趣、令人难忘呢?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与自然亲密接触,让孩子与自然对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外出”。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利用“从村庄中间流过的河流,河流两边又有随处可见的柳条或长条状植物”这一得天独厚的农村环境,开展了一次野炊活动。孩子们下河抓鱼、抓螃蟹,烧制各式各样的食物,采集柳条编制草帽,嬉水玩游戏……孩子们热情拥抱大自然,发现了不一样的农村生活,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自主观察、动手实践、创造审美的意识,更激发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乡情感。

二、细化活动流程,激活儿童生活体验

课堂是品德课程实施与实践性学习研究的主阵地。我们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实践,建立了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见下图)。实践性学习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学习两个模块,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根据“组外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准备学习活动材料。学生或以所在村为小组,或以能力差异分组,或以材料选择的难易程度分组,实施分工合作。教师则做好家校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或参与。课堂教学则通过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成果展示和反馈评价,实现师生与生生互动。

实践性学习活动基本流程

实践性学习活动学习的核心是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深刻体验,以“情”激“动”,提高实践性学习活动效果。因此,立足这一模式,实践性学习的课堂学习依照“兴趣在准备中铺垫——情感在细节中深化——合作在体验中出新——道德在创赏中积淀”这一纵线开展。

例如,在教学《我爱秋天》一课时,我们设计开展了《送别秋天》实践性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分为“听听秋天的声音”“欣赏秋天的美景”“品尝秋天的果实”“歌颂秋天的劳动者”“创赏秋天的佳作”五个环节。其中,“创赏秋天的佳作”是重点环节。

根据教材特点,我们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或放学后的时间,搜集秋天的各种植物,如各种颜色、形状的树叶以及房前屋后、路边等处的其它植物(如狗尾草等)。在课前导入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对话,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激趣等,让学生“发现”本次实践性学习活动主题——送别秋天。由此,让学生对学习主题制作活动产生强烈的渴望,主动走进活动,追寻活动中的情感踪迹。在小组合作制作环节,孩子们与同伴交流,就内容、形式、构图、用料等细节展开讨论,互相借鉴,启发创意;教师则从旁指导,并提供范例和制作方法、技巧,以供学生参考。孩子们小组合作,大胆构思,动手、动脑设计制作树叶剪贴画和树叶卡片。异彩纷呈的作品洋溢着秋的气息,充满创意和对自然的热爱。在作品展示环节,孩子们互评互赏,从同伴的创意作品中收获了更多的创意和智慧;教师还鼓励孩子们就作品的相关知识开展调查制作历史沿革、功能和文化趣闻等活动,为做精彩讲解进行准备。孩子们在成果展示和评价中,不仅巩固了学习成果,增长了见识,更学会了欣赏、悦纳自我和同伴。课堂结束时,孩子们意犹未尽,教师鼓励协作小组成员以同村或居住相对集中为原则,组合在一起,课后对作品进行再加工,优秀作品作为班级布置材料,并邀请师生一同欣赏、评价。

nlc202309041216

这样的实践性学习,线索明晰,过程流畅,激活了农村儿童的生活体验:金秋时节,满山金灿灿的椪柑,不但是秋天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一只美丽的蝴蝶、一次家人的团聚、一个农村生活见闻都是生活。“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的细致观察下,从植物入手,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走进了孩子的视野,走进了品德课堂。

三、深化活动内涵,激发儿童道德情感

农村广博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更是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情感发展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深入体验农村生活,从中发现自己生活的价值,不断领悟生活,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强调,实践性学习必须体现“感受·体验·领悟·展示”这一活动内涵,立足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其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学《中秋节》(二年级上册)这一课题时,我们以“水果拼盘”为主题,开展实践性学习。课前,我们设计了“收集资料,开拓视野”这一环节,让孩子们通过课前信息收集,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并了解了祖国各地不同的庆祝方式。课堂伊始,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会这么重视中秋节呢?”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中秋节的“团圆”之意。之后,课堂以“品尝大会”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体验本地农村特色——桂花饼。孩子们观其形,品其味,理解各种图案、馅料所寄寓的美好祝愿与情感,体味中秋之际吃桂花饼的香甜之意。教师趁机抛出问题:“我们这个班级大家庭中该怎样庆中秋呢?”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中秋水果拼盘大比拼”活动。他们合作构思、选材,将月饼、麻饼、桂花饼与本地椪柑水果结合在一起,确定自己的拼盘主题,制作了童趣盎然的作品。如“动物王国过中秋”“我和嫦娥姐姐有个约会”等,并设计了“金字塔”“蒙古包”“龙游石窟”“江郎山”等多种摆放形式,邀请老师、家长、同伴一起品赏。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理解了中秋这一传统节日的内涵,更学会了创意过节,在弘扬与创新传统节日文化中,感悟幸福生活。

这样的实践性学习,注重“感受·体验·领悟·展示”,激活了农村生活资源,唤醒了儿童的生活创意,让学生在体验与分享中学会创意生活,形成热爱生活的品质。

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品德课堂带来了诸多惊喜,我们对实践性学习活动的理解和把握也不断深化。农村儿童是未来新农村的建设者,用生动的品德课堂引领儿童真正走进农村生活,创新农村生活,我们会继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张茂聪.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衢州市衢江区教研室

浙江衢州 324000)

篇10: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一是加强法律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乡司法所大力开展“送法下乡”、“法律知识进课堂”、等活动,利用法制课堂、专栏、图片、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基本法律知识,切实开展关爱未成年人的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未成年人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活动的开展,提升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品味,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发放资料宣传资料600余份,张贴横幅20条。

二是实施普法教育,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狠抓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要求乡中小学把法制教育课同思想品行课融为一体列入教学计划,排进各校课表,选用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教师授课,增强权利义务意识和守法用法意识,提高广大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做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保证课堂法制教育主渠道教育的作用。

三是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法制教育实效。针对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的特点与教育实际,在抓好学科教学、专题法制教育的基础上,首先,抓好课外活动教育。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法律知识演讲等多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培养爱法、敬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

四是加大工作关注力度,全方位关注关心留守儿童。充分发挥乡妇联工作的基础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严格依法履行教育、督促的责任。乡妇联和学校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留守儿童的普查统计工作,并督促村委会、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证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严格控制留守儿童辍学率。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结对帮扶、沟通交流、寄宿优先等制度,保证留守儿童学校管理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加大工作经费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为确保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顺利展开,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工作的经费保障标准,做好专款专用。

篇11:儿童福利院实践学习总结

应温家宝总理发出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号召,我院组织了以一位经历资深教师指导、一位07级学生队长、6位08级精干学生及下车乡政府的2位大学生村官为队员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今年7月份在灌云县下车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携手明天、共享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团委响应江苏共青团省委“服务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号召,我院采取“双赢”政策,将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小分队成员在实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回归到实际中去指导社会实践,突出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受到了淮海工学院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先后多次召开服务团成员会议,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行前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分工。对于实践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经过服务团全体成员的几天努力,一套思路明确、实际结合紧密并结合学科特色的方案出炉。

为了使此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院特别邀请了历年来多次指导学生暑期实践工作的资深教师佟瑛亲临指导。小分队成员是由院学生会主席为分队队长、08级各班学生中经过层层考核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和自愿请缨加入的当地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为此次实践活动增加了筹码也是历次实践活动所没有的成员,不管是师资队伍还是实践团队,可以说,此次实践活动我院倾注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二、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1、村官加入,如虎添翼。

服务团成员到下车乡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同时下车乡两名村官自愿请缨加入。由于村官长期居住于此,对下车乡实地情况相当了解,有他们的加入更能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在的生活情况、心理问题等各方面,因此也更有利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进行。村官加入,我们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如虎添翼。

2、指导老师也成了“服务队员”。

此次实践活动,文学院指导老师佟瑛亲自带队,与队员们一起生活、一起开会讨论、一起和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完全成为一个“小大人”,成为服务团队员,他没有架子,没有教师的严肃,很多孩子们都很愿意和他交流。

3、领导亲临,指导监督。

在实践开营式上,校团委书记金芙蓉、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芦海英等一行人冒雨前来现场指导慰问,给实践分队成员极大鼓舞,大家当场表示认真完成学校赋予的使命,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案。

4、活动多样,孩子们受益匪浅。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开拓思路集众人之力想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缩短了孩子们与父母的距离,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达到了亲子情感互动的目的;素质拓展训练培养留守儿童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合作;爱心家教,让孩子们能在暑期得到免费的辅导,解决了孩子们学习中的困难;世博宣传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深深扎在孩子们心中,开启了还在们放眼看城市的窗口等等。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增加了见闻、增长了见识。

5、家访,感触颇多。

时间后期,在指导老师佟瑛的带领下,服务团成员们自筹资金买了一些文具、水果等慰问品,以表他们的关切之情,看到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队员们都感触很多,让队员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大家当即表示要趁次机会好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天,让生活绚丽多彩。

三、及时总结、收获丰厚

实践期间,成员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进行开会,大家发表各自意见、交流思想以及对服务内容进行分阶段性整理补充。并且每天编辑通讯稿。每天实践归来,队员们都会齐聚在临时办公室,对当天的实地服务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分享实践心得,并及时发现并改正在实习中出现的错误,以免再犯。

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大家及时分析数据,撰写社会实践总结、心得体会、调研查报告。在短短的一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全体实践队员收获颇多,在时间服务过程中大家懂得如何运用理论结合实践,让专业知识又得到质的飞跃,在工作中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合作意识在队员们的心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上一篇:家庭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第一次活动计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