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2024-06-18

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共8篇)

篇1: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设计过程评价的特点,知道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设计过程的评价,培养质量管理意识。

了解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评价的目的与必要性,知道评价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会设计的一般原则。

了解交流的目的与方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评价的过程,体验评价的方法

体验交流的过程,了解交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交流者应有的品质,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价

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写设计总结报告。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半成品,棉线,橡皮筋,小石子,小药瓶,海绵双面胶,粉笔,尖嘴钳,小圆锉

教学过程:

1、作品外观造型评价(结果的评价)

投影展示各小组的作品。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作品的外观造型设计与制作。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将对这些作品进行

评价。请大家认真观察,上面哪一个作品最好?

请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

(简单的非正式评价,只为引出评价的标准和选出候选作品,减少后面的打分工作量)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的评价。在刚才的评价中,我们同学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

阐述。而这些角度就是我们评价的标准。请大家思考一下,对这些作品的评价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让学生提出评价的标准,给出评价的程度等级,再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量化,利用excel“图表功能”生成雷达图。让学生选择出最优秀的作品。

师;整体评价依据是坐标图的面积大小。是否面积越大,评价就越好?

学生讨论

(同一产品同一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面积越大越好,但也应灵活地、动态地去把握各个评价的指标)

师:刚才我们大家进行了一次评价,大家知道什么是设计的评价吗?并结合刚才的评价解释定义。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靠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 定的活动。[板书定义] 师:我们选择的评价标准可以都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两个基本的依据:一是参照考设计的一般原则,另一个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板书]

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刚才都采用哪些方式进行交流?

生:口头语言,文本,图表,模型(原型),计算机演示……[板书]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说明相

应方式的特点(以后还会学到)。

师:我们刚才的评价活动是对过程还是结果的评价?

生:应该是对结果的评价。

师:很好。我们的评价按照评价的对象可分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其实大家在刚才的

评价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另外的两类的评价,那就是他评和自评,这是按照评价者的不同来划分。

[板书评价的分类] 请各组发表意见,对本次的评价结果是否认同?若有异议,请陈述意见。

(这一过程,既是自评,也可以说明:评价应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

师;根据定义,我们进行这样评价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生: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分出作品的优劣等级)

2、提线动力系统设计制作

师:评价完我们自己的作品,我们一起看别人设计的小鼠作品。

首先播放一段提线小鼠的操作动画或者买一个做实际演示,原来可以制作出可以动的小鼠。然后提出任务:制作小鼠的动力系统。

展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进行适当的分析,然后请学生设计方案并制作。

每组领取器材袋等,开始设计并制作动力系统。期间教师要留意和观察课堂,并给一些相应的指导,并要

求填写简要的方案与过程。(只要分工合理,15分钟大部分能完成。器材袋中可准备制作示意图)

3、测试动力系统,发现和分析动力系统中的问题(对过程的评价)

请几个代表组操作演示作品,然后请学生评价,优点和存在问题

学生活动:例举缺点。教师选择几个缺点分析

(主要选择三类问题:活动不灵活的,能活动但是在打转的,操作不方便的。)

请学生分析:活动不灵活的,能活动但是打转的,操作不方便的,分别可能是哪些原因。

活动不灵活的:任务不明确,资源运用不合理

能活动但是打转的:两边轮子直径不一样,橡皮筋松紧度不一样

操作不方便:自重不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其实我们作品的缺点,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设计的过程不完善造成的。所以对过程的评价也很重要。

各小组讨论确定针对过程的评价标准,并请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

可以请几个代表组阐述原来的设计过程及相应的反思。教师总结,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4、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应该明白了自己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更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这些缺点,我们接下

来应该怎么做?

生;改进……

师:很好,这才是我们对作品评价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了甑别,更是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见,共同研讨,进而完善设计方案。[板书] 所以,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学会提炼一些关键的技术信息。——对他人所提出的理念、信息、意见 要作客观的、有意义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能敏感地抓住他人意见、建议中的创新点或对自己设计活动富有启 发意义的部分,用以改进自己的设计,从而使交流的过程成为改进自己设计、开阔自己视野的过程。

5、总结知识点

篇2: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通用技术学科,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学会构思书写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并能初步学会使用工具,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解决问题。在这些环节中,设计方案的书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发现问题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可行,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等都要在项目设计方案中体现。在项目活动中,项目名称可以由老师选定,也可以由项目小组自己选定,对于通用技术来说,为了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项目名称由各小组自己选定,这样学生才有创新发明的空间,如此就会出现各个项目小组选定的项目名称不同,于是发现问题的思路方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书写,制作的模型或原型结构都会不一样,那么,如何来评价学生这些学习过程和成果呢?如何评价出项目小组的团体合作精神、个人表现呢? 对于项目的选定,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去论证问题的意义、价值,再如何去构思设计,写出一个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中凝聚着项目小组团体协作的精神,小组成员的心血与汗水,还有个人学习表现等,如何让这此付出得到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如何让学生的设计走向技术标准和规范呢?只有改变过去那种只由老师说了算的评价模式,采用小组交流分享、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及老师参评多维度的方式进行评价,才能趋向公平及标准。

二、教学目标 1.项目小组的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分享、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及老师参评,这样不仅可以评定了小组的团体合作精神、个人的学习表现、设计方案和制作的优劣,还让学生在自评、互评和老师参评下得到了学习,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体验,得到锻炼,得到成长。2.评价表格中将用到电子表格的自动统计,让学生学会电子表格的一些函数或公式的应用,如在几个单元格中自动找出最大值或最小值并自动去掉,然后计算平均数、按比例求和等等。3.让学生明白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评价的目的和必要性,知道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特别是设计方案、原型或模型)都要进行评价,懂得评价的一些基本方法。4.让学生经历设计的交流场景,体验评价的方法,评价的过程。5.通过对作品(成果)的展示,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等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思路(线索)项目创新方案设计,是通过学生的调查、观察、研究、思考,从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的综合体现,特点是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个人的有浓厚兴趣、智慧的展现和创新精神,小组的热情与合作精神。1.分享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将小组的项目设计方案在全班分享(分享要求详见后面的“学生创新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和标准”),分享后进入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环节。2.评价 学生创新方案设计评价方式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参评,均采用百分制评价,将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取平均分,取40%计入该项总分,老师评分取60%计入该项总分,二者之和即为本小组中的项目创新设计方案的最后得分。该项得分同一个小组的各个成员得分相同,体现了同一项目小组团结协作的结果,为了体现个人的表现和差异,对每个小组在方案设计中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1-6分的个人加分,每个同学的加分累计后计入该同学的最后得分中。3.反思 各个小组作好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记录,反思本项目组作品的创新亮点和不足之处,作为 更新改进的依据。

四、教学前期工作及课时安排 1.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论证发现的问题的价值意义、设计难度、设计造价(模拟)、材料选用等等,初步写出设计方案。2.项目设计方案的交流分享与评价(本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分享与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4课时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初步拟订设计方案(前期工作)指导学生完善方案(前期工作)项目设计方案的交流分享与评价(本设计教学内容)

五、教学实施 本项目教学设计过程,主要是对项目小组解决项目而书写的设计方案进行交流分享与评价,而学生的发现问题、拟订完善设计方案,安排其它课时完成。1.设计“项目创新设计方案”的评价方式和程序 由参评的项目小组推荐1至2人上台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介绍如何发现问题、方案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设计及优化、阐述设计方案的价值性、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简介后由各个小组根据标准给予评分,参评的小组也进行自评,评分采用百分制。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出平均分,取40%计入其得分,老师评价分数取60%计入其得分,二者总分即为本小组模型的最后得分,评价记录汇总表格如下(表格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小组:A1 方案名称: 组长及电话: 组员 老师评分 最后原始占得分 分 60% 去掉一个 班级评分 评委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最高最低平均占分 分 分 40% 得分 评价记录汇总表2.设计评价内容(1)方案内容(30分)A、发现问题(5分)。发现的问题要有意义,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需,不能违背伦理道德,不能违反科学理论,也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等。发现的问题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略超于生活,因为有略超于生活的问题,才能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有新的发现、发明。B、设计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优化改进方案的过程(5分)。方案内容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方案优化改进的过程,包括尺寸的改变、材料的取舍、结构的调整、外观设计的变动等等。因为任何一项制作、一项发明,不可能一次成功,从方案的构思、设想、优化改进,到方案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过程。C、可行性方案的设计(包括图形、图形尺寸、材料选用及预算)(15分)。优化改进的最后方案,一定要有图形(最好附有比例尺),标注尺寸,还要有材料的选用和预算。D、字迹清楚,图案规范,表达准确(5分)。方案的书写一定要字迹清楚、图形图案要符合规范,语言表达要清楚。(2)方案介绍(30分)A方案介绍要求用普通话(5分)。对方案的介绍一律使用使用普通话,不用普通话的扣5分。B语言表达准确、切题(15分)。

语言表达要求准确、切题,无废话。C回答问题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准确解答(10分)。(3)方案的创新价值(40分)A发现的问题是否有价值(15分)。发现的问题对生活、学习、或工作等要有价值、有意义,是人们生活所需。B方案设计是否能解决问题(10分)。最后设计得到的方案要能科学合理地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不牵强,不勉强。C是否具有设计的创新价值(10分)。设计如果是常规设计,只要科学合理,如果是创新设计、发明,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D是否遵循设计的科学性原则(5分)。方案设计中要能体现出:材料选用合理,加工科学有序,结构科学合理,造型美观等。3.设计评价打分表格 《通用技术》“创新设计方案”评价标准 班级: 小组: 方案名称: 评委:

一、文字资料(30分)初步方案项目 发现问题 及改(5分)进(5分)得分

二、方案介绍(30分)语言 表达准确,切题(15分)回答问题诚恳,语言文明,准确(10分)

三、方案的创新价值(40分)方案的发现的设计能问题的否解决价值性 问题(15分)(10分)方案是否具有创新价值(10分)方案是否遵循科学性原则(5分)总分 可行性方图文普通案 规范 话(5(15(5分)分)分)评价前,将这个评分表格印发给每个项目小组,在评分是就在表格上计入各项评分,最后交记录人员汇总。4.评价活动过程(1)用抽签方式或者按照小组编号确定顺序,被评价分享的项目小组作好准备,推荐1至2人上台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根据评价要求和方案内容,介绍如何发现问题及发现问题的意义,方案的设计及优化、设计方案的价值性、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2)其他项目小组作为评委,认真听取,作好记录,当被评价分享的项目小组介绍结束,用约3分钟时间小组内讨论,归纳被评价项目设计方案的价值性、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及不足地方等。(3)交流答辩,其他评委小组对被评价的项目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价值在什么地方,是否可行,有没有科学性、创新性,实不实用等,被评价的项目小组成员也作好记录,对方案设计有帮助的建议保留并感谢,觉得与自己设计有分歧的作出切题合理的解释,从而在交流答辩中明晰了设计方向,捋清了设计方案的思路和方法。(4)交流答辩结束,各评委小组根据“创新设计方案”评价标准(见上面评价表格)给予评分,参评的小组也进行自评,评分采用百分制。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出平均分,取40%计入其得分,老师评价分数取60%计入其得分,二者总分即为本小组项目设计方案的最后得分,评价记入汇总表格(表格电子表格,自动计算),汇总表格如下: 小组:A1 方案名称: 组长及电话: 组员 老师评分 最后原始占得分 分 60% 去掉一个 班级评分 评委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最高最低平均占分 分 分 40% 得分 评价记录汇总表 3 整个评价过程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主持完成,预先在班上物色一个有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主持,再找一个熟悉电脑的同学操作记录,老师适当调控即可。

篇3: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关键词: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评价,通用模块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但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许多网络教学系统未能提供教学评价功能,或即使提供了相应功能,所采用的评价模型也往往简单固化,软件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差,且不具有通用性。因此研究如何构建一个通用性强,能适用不同需求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通用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模型的建立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网络教学评价的要点是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环节和因素很多,我们将其划分为内容设计、结构设计、过程控制和技术支持4个层次,如图1所示。这样的层次结构既将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解,又将其按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反映了从上往下的构造,也便于数学建模和从下往上的度量。

关于如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的问题,我们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系统工程与运筹学专家T.L.Saaty提出的针对多层次、多目标规划决策问题的有效决策方法。主要用于评价、比较、判断、决策这样一些难于用定量分析的复杂问题,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1]。它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的情况下更为实用,是一种整理和综合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是系统科学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的常用数学工具之一。

我们的教学评价Web服务将在此基础上建立,并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对指标系统的灵活定制。

1.2 系统模型的构建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是一个发布在服务器上的Web站点,用户通过登陆网站来实现相关功能操作。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用户主要分为二类,即学生和管理员。其中,学生通过系统来实现教学评价;管理人员通过系统来管理和监控过程以及查询评价结果,当然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需要我们也可对该模块进行扩展,将教师这类用户也包括进来,主要实现教师的查看评价信息功能。整个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共包含三个模块,即教学评价模块、统计查询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等。各个模块的功能任务是交叉重叠的,它们互为基础、互相支撑,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为:在开始教学评价之前,首先由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维护子系统,增删学生有关资料、增删教师有关资料、增删各班课程表。开始教学评价时,由学生登录教学评估子系统,对各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之后,由系统管理员登录浏览评价信息子系统,对评价信息进行归类、统计,得出体现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百分制分数。

本系统采用在XM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Web服务(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系统间的功能控制和信息交互与共享。

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定义的系统总体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分为两大块,其中通用的教学评价Web服务是研究和设计的核心,它又分为评价指标定制、浏览评价信息、提交评价信息三个子功能模块。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几个模块当中,教学评价模块和教务管理模块则远程调用教学评价Web服务系统中的相应子模块。

2 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通用教学评价系统主要采用了Web服务技术,其开发环境是ASP.NET[2]。具体开发环境的配置是Windows XP+I-IS5.1+Visual Studio 2005+SQL Server 2000。在教学评价系统当中,需要创建三个子模块来实现系统功能。它们分别是提交评价信息模块和浏览评价信息模块和定制评价指标模块,分别嵌入在学生主界面和管理员主界面当中。系统采用MVC设计模式,aspx即模块的视图,而模块的控制器为同文件名的.aspx.cs文件。

通用的教学评价模块,可以在Visual Studio 2005中,选择新建网站,选择好编程语言(如Visual C#),然后选择创建一个ASP NET Web服务,就可以开始编制有关教学评价Web服务了。教学评价Web服务实现的大致过程如下:

首先,设置本Web服务的Namespace(即命名空间),该命名空间一般就是将来准备发布该Web服务的URL。

然后,创建一个Web服务类,该类继承自System.Web.Services.WebService。将所需的@WebService指令放置在具有.asmx文件扩展名的文本文件顶部。.asmx文件和@WebService指令将XML Web Services的URL地址和XML Web Services关联起来。在.asmx文件中声明Web服务之后,可以在.asmx文件中直接实现Web Service,如果指明了后端代码文件,也可以在后端代码文件.cs文件中实现。在ASP.NET中一个Web服务将被作为一个类来实现,通过将该类的某些成员函数指定为服务的接口,来提供给Web服务的访问者,为访问者提供服务。这些成员函数也叫Web服务方法,实现Web服务的功能也就是声明和实现Web服务方法。在ASP NET中对公共方法应用WebMethod特性,即可实现Web服务方法的声明。

在Service.cs代码文件,先是声明了Web服务需引用的类,然后设置了Web服务的命名空间以及描述字符串,最后以创建类来实现教学评价Web服务。在教学评价服务类中,对三个公共方法应用WebMethod,分别实现了浏览评价信息、添加评价信息和定制指标库等三个功能模块。

1)添加评价信息模块的实现

添加评价信息模块是供学生用户提交评价信息的。模块的实现需要用户提交下列参数:评价对象(课程ID)、评价指标ID、评价分数,评价者ID由系统登录时的记载提供。最后提交评价信息时,系统根据相关参数值将评价记录插入到数据表评价信息库当中。

在设计教学评价信息提交服务时,需要往后台数据库提交评价信息,既可能是插入了新的记录也有可能是对原有记录进行更新,为了不增加编程难度以及尽量保持数据库的结构稳定,通过考虑和比较,选择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创建触发器来实现这一功能。该触发器的作用是在往评价信息表中插入记录的时候替换插入操作,对于已经存在的记录做更新操作,对新插入的记录执行插入操作。

采用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创建触发器的方式,提交数据时不需要考虑记录是否已经存在,一律执行插入操作即可,大大的减少了编程工作量,减轻了Web服务器的工作。

2)浏览评价信息模块的实现

浏览评价信息模块,可以实现评价信息的简单统计、按课ID和评价分数排序等功能。

3)定制评价指标

指标的定制是针对管理员用户的功能。模块显示各个方面的所有指标,供管理员用户选择所呈现指标是一个子集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其实现思路为从指标库中查询相应的子集并插入到定制指标库,然后进行必要的验证。

教学评价Web服务开发出来后,为了使教学评价Web服务的潜在的使用者找到这个Web服务,并调用这个服务真正实现应用程序的集成,我们只要将它在UDDI中心注册发布就可以了。

3通用教学评价模块的调用

.NET框架下的ASP.NET,集成了强大的Web服务功能,包括Web服务的开发、发布与调用。因此,教学评价Web服务的调用,与教学评价Web服务的开发一样选择在ASP.NET环境下来实现。

利用MVC模式在ASP.NET中实现教学评价Web服务的调用,两个调用Web服务的模块首先都需要在项目中添加Web引用,添加成功后,教学评价Web服务里的各项服务,就像是本地的函数库一样被调用。对于添加评价信息模块为了今后能详细分析某门课程的各个指标得分情况,我们将每门课的每个指标的及其得分分别作为一条记录保存。所以用户针对某门课程的评价信息需要多条针对评价信息表的插入语句,方能将评价信息完全提交。具体实现的逻辑如下:

1)定义一个教学评价Web服务的变量,并实例化。

2)利用Cookies技术获取用户ID,即学生ID。

3)获取页面表单中用户选择的课程,即评价对象。获取各个指标及其分数,获取系统时间。

4)分指标利用Web服务的变量调用Web服务提供的提交评价信息函数,并提示提交成功与否的信息。

当使用ASP.NET生成Web服务时,它已自动支持使用SOAP、HTTP-GET和HTTP-POST协议的客户端通讯,无需特殊设置。

创建好之后调试运行教学评价Web服务。单击测试界面的某项服务,即可测试调用该项服务,单击某服务或者在浏览器中输入地址该服务的相应URL,即可返回一XML格式文档数据,文档实际是一个包含有固定格式的数据集。

由于采用的网络教学系统采用的技术各不相同,在调用教学评价的Web服务时,存在着一个如何进行数据传递的问题

教学评价Web服务中的Web服务方法的调用是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实现的,当前大多数网络教学系统设计采用的是ASP技术。

根据相关资料及实践研究,采用Session并不能实现ASP页面与ASP.NET页面的通信。为此我采用Cookies技术设置全局变量,进行ASP页面与ASP.NET页面的通信。Cookie是一种发送到客户浏览器的文本串句柄,并保存在客户机硬盘上,可以用来在某个Web站点会话之间持久地保持数据。虽然普遍认为Cookies的安全性能不高,但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由登录及主控模块向ASP NET页面传送用户ID,登录密码甚至用户身份类型都不需要传递,因此,采用Cookies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在设计调用Web服务之前,应先为项目添加相应Web服务的引用,具体可见配置文件Web.config。Web.config文件中分别设置了XML的版本,设置引用Web服务,并指明该服务的位置为某具体的URL,然后设置了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connectionStrings,最后设置程序调试模式以及认证模式。

调用教学评价模块的功能只是传递参数并调用Web服务而已,以调用浏览教学评价结果为例,其实现过程如下:添加引用教学评价Web服务;实例化Web服务对象;获取浏览的课程ID和排序的方式等参数;最后调用Web服务的浏览函数。

4 总结

网络教学系统和教学评价系统,实现了跨越整个Internet的网络教学和共享教学评价平台的基本功能。利用较为成熟的AHP层次分析法对网络教学进行定量分析,利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通用的教学评价服务,解决了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评价的不通用、不科学、扩展性能差等瓶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性能,使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有了一个无需重复开发的模板,方便各种不同的教学平台调用。

参考文献

[1]朱世辉,杨春,李树勇,等.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6(3):42-44.

篇4: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关键词】通用英语 职业英语 融合 评价

经过近几年的示范(骨干)院校建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已进入“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其中,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研究背景

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目标工作岗位的需要,也是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因此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同时,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的融合也具有理论和操作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互补性和教学方法的互通性。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形成性评估,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情感、态度和策略的动态性评价。这种评价更具客观和发展意义,即强调在评价方面关注的是如何评价学习者取得进步的方式及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进步,强调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两者的评价。同时,建构主义评价观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主张评价应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反对根据预先确定的信息设定评价目标,提倡利用评价对象的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

2.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 年10 月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它明确指出:“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公平和规范”,“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

3.教学评价理论。教学评价按评价功能分类可分为:

(1)诊断性评价,即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教学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3)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而形成性评价注重的则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目的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于教学质量的可靠评价最好是通过采用以上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的不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使用多种评价方法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

三、传统评价体系及弊端

高职英语教学起步时,多以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参考,其评价体系也基本照搬本科院校,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

1.现有评价体系。高职英语教学现有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以学生英语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为内容,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时机,以统一纸笔测试为形式,具有单一的评分标准。这种评价体现易操作,但实用性不强,存在一些不足。

2.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

(1)评价主体单一化。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任课教师拥有学生评价的绝对权力。然而,由于教师本人的局限,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免偏颇。尤其是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学习兴趣不浓,若不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高职教育应当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我们更不能忽视行业、企业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评价方法极端化。传统评价体系容易走向“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评价显得极端化。不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在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也不能反映学生的进步,更不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评价概念局限化。传统评价体系对“评价”的理解局限在“给学生打分”的范围,更多地充当了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结论”,而不是对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报告”,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没有足够的参考意义,更不能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有益的建议。

(4)评价内容低级化。传统高职英语的评价内容局限在英语词汇、英语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延伸到英语口语等实际英语应用领域,更不能反映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

四、构建科学的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评价体系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项目评价、多元评价和动态评价等三种方式考核与评价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的效果。这三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1.项目评价。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要求我们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职业因素,预设职业情景,融合职业要求。将高职英语作为一门职业化的课程已经成为广大职业教育者的共识。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将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相结合,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而职业英语的设置则源于学习者对目标岗位的需求,即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任务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职业活动来考核学生在职场中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将职场情境设计成多个项目,将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情况作为评价的结果。这里不仅包括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如学生在完成职业情境对话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沟通技巧和创新能力等等,还包括语言知识功底的评价,如学生完成情境对话的内容充实与否、以及词汇的运用得当与否等。

2.多元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内容多元化是指教师在设计用于课程评价的活动时,既要评价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时,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转向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尤其是教师评价环节,可以广泛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评价。由他们对学生在工作情境的模拟状态下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多元化是指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平均发展,学生的天赋与个性具有差别,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很难适应客观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有个性地协调发展。因此,评价标准既要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要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摒弃以往单一的纸笔测验和考试的评价方法,将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引入到评价活动中来,如采用舞台表演、项目活动、问卷调查等。

3.动态评价。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动态发展的评价方式,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对接。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原来学习态度很不积极,暑假参加一些企业实践之后,对学习英语的热情突然高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们要用动态发展的评价方式去看待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横向和纵向结合起来评价,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每一阶段,根据培养对象需求的情况,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或者同时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达到促学的目的。

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项环节。本评价体系力求克服原来的缺陷,体现高职英语的应用功能及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的服务性质,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奕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构建[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77-180.

[2]朱黎明.高职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东盟博览,2013(12): 379-380.

[3]葛丽萍.工学结合下职业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6):104-106.

[4]刘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3(3):54-55.

篇5: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一节。本教材的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这一章主要使学生对技术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第一节“技术的价值”,主要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阐述技术的产生及技术对人、社会和自然的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用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对于这门课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本阶段的重点。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技术,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讨论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能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去理解技术与人的关系,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感知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

2、难点:让学生感知技术的发展对他本人及身边事物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技术与人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现在我们首先来复习什么叫技术。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手段。从根本上说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要和愿望。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为什么我们生活离不开技术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2、新课讲授:

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页,看看技术有什么作用。

爱心

用心

专心 1

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A)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B)人类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C)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于是有了建筑技术

(D)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的伤害,于是有了弓箭、大刀、长矛等武器制造技术

(E)人类要出行于是有车船制造技术

(F)需要交往、保持联系,于是有了通信技术。

因此在今天的人类活动中是一刻也离不开技术的,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描述一下没有任何技术的社会将是怎么样子的。

离开了技术,我们将一无所有,人类就又会回到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了,这是我们不敢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技术首先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阅读]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规则] 同学们用三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并记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电弧光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

(2)白炽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

(3)请在”光明之树”上标出人类已经制造出的灯的顺序。[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没有发明灯,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2、我们人类对光明的需求,是如何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阅读] 火与烹饪、制陶、冶炼技术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如纺织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面料,而缝制技术的产生,则使服装的制作更加简易、快捷。色彩、面料、款式各异的服装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马上行动] 请同学们分析并回答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

印刷技术 学习文化知识

农耕技术 吃饱穿暖

摄像技术 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

B超技术 了解身体内部奥妙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它首先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手段和工具,从而使人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人往往需要依靠技术保护自己。[思考] 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在树上栖居等居住形式? 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爱心

用心

专心

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如此恐慌?

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眼、耳、脑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以人的体力解放为例,随着蒸汽动力、内燃动力、电力、核动力、太阳能动力等技术的发展,人的体力得到了愈加高效的解放。

[讨论]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便捷、舒适,但是也可能使人们过分依赖现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锻炼,以致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人类在探究技术、使用技术、发展技术的过程中,不仅改变着客观世界,而且改变着主观世界。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案例分析] 爱迪生的故事

[讨论] 技术上的创造与发明使爱迪生得到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参与技术活动对你个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技术与人的关系,知道了技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源于人类的需要和愿望,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善于发现,涌现出跟多像爱迪生一样的人,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的价值。

4、课后作业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访问你的亲友,收集这方面的信息, 并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全班同学公认的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作业检查

1、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两道练习题,不知道大家完成地如何,我们先来讲评这两道联系题。

①鞋子满足了人类的哪些需求?

鞋子对人类需求的满足有基本需求,也有特殊需求。基本需求是保护我们的脚不受损伤,行走更加方便;特殊需求包括鞋子的舒适、美观、设计等等。

②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是什么?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份网上查阅的资料,这份资料说的是一些美国科学家对技术价值

爱心

用心

专心 3 的认识。他们经过严格的筛选,选出了10项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技术。现在我们共同来看一下这10项技术:

第一项:眼睛

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人类的缺陷,可以通过技术发明弥补。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捶毁。它告诉人们,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项: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

第四项:管道技术

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水带走。

第五项:骑兵马战术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第六项:避孕节育技术

它对于人类控制自身繁殖功不可没。

第七项:时钟

时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和精确,它也引起了人们对效率的重视。

第八项:数字

数字及数学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创造的有力工具。

第九项:音乐技术

它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思想,还有一定的医疗功能。

第十项:电脑

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虽然这篇资料的观点是一家之言,但它确实说明技术对于人类是多么的重要。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价值中的“技术与人”。那么技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满足人类的需要,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三、讲授新课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技术的价值中的“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首先来看一下技

爱心

用心

专心 4

术与社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 2.技术与社会

[案例分析] 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思考] 生产流水线采用什么技术?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 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总结] 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板书] ①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案例分析]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

[思考] 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看图分析] 比较技术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 [总结]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板书] ②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案例分析] 相同距离不同交通工具行驶时间对比图 [讨论] 交通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结]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板书] ③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技术不仅在社会生产、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现在,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面谈到的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那么技术对大自然有哪些作用呢? [板书] 3.技术与自然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案例分析]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和荷兰风车 [讨论] 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如利用技术填海造田、退耕还林、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要利用和改造自然,更要爱护自然。

爱心

用心

专心 5

[马上行动] 分析技术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填入下表。

问题 解决方案

温室效应 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臭氧层空洞 减少氟里昂(CCl2F2)的使用

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酸雨 减少硫酸含量的排放

[总结]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阅读] 造就“绿色”的技术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同时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

五、课后作业

课本23页第2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某项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正反面的影响,谈谈你对恩格斯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爱心

用心

篇6:通用技术之技术试验的方案设计

我们知道,一项技术试验,包括如下工作步骤:第一,明确试验任务、目标和内容,第二,设计并确定试验方案,第三,确定试验操作的步骤、设备工具,第四,完成试验过程,第五,处理试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在明确了技术试验的任务之后,试验方案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一项技术试验,都需要进行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试验的结果。由于课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通用技术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演示试验还是学生的分组试验,基本上是在既定试验方案下的操作。

比如,进行壳体结构的受力试验,试验的目的是了解壳体结构的受力,没有要求作定量分析,故教材中给出了试验图,教师们一般参照该图方案进行受力试验。思考一下,如果要进行量化分析,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试验方案呢,比如,将被测试的鸡蛋由竖直放置改为横向放置,再如,将鸡蛋上下两处的小口瓶盖换为稍大口颈的瓶盖,试验结果将会怎样?哪一种情况下鸡蛋能承受的压力更大?

再有,要对学生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进行承重试验,如何测试,重物放在桥面不同位置,所测承重能力不同,重物均匀放置与集中放置,所测承重能力均不相同。我们需要确定一种最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进行承重试验。

技术试验方案的设计,要针对试验的目标。比如,若要检测桥梁模型的构件连接的牢固程度,承重物应如何放置,若要检测桥模的桥面的抗弯强度,承重物又应如何放置。不同试验目标,必然对应着不同的试验方案。

篇7: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河北阜城中学 王立芸

一、设计思路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一下激起学生的兴趣,演示了纸张形状的变化所承受压力的关系,马上提出质疑:什么样形状的纸张承重力最好呢?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从而指出技术试验的概念。技术试验的类型和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技术试验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列举代表性的事例及技术试验,如“风洞试验”、“青霉素皮下试验”等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试验。让学生了解这些试验目的、方法、作用、及其意义。另外通过阿什塔比拉大桥的垮塌这个反例,加深学生对技术试验的理解,增加一些技术基本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课后撰写技术报告。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技术试验往往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这样通过实验,案例,实践三者紧密结合。产生一个形象生动的知识链:认识→理解→ 运用→巩固,感受技术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二、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技术试验教学的要求,主要介绍了技术试验的概念和几种技术试验方法,但教材对技术试验的释义和技术试验的重要性的知识渗透较少,缺少一些著名试验的事例。有鉴于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增加技术试验的基本知识,可以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及技术试验,如“风洞试验”、“青霉素皮下试验”等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试验。

三、学情分析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试验的内容及重要性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了解的相对较少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进行一些小试验和一些典型的技术试验案例分析,让学生增加一些技术试验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技术试验以及技术试验的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通过对技术实验的体验,提高学生学好通用技术课的信心,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A.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B.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C.能进行简单的技术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技术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实验中的失败问题。

六、教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及时思考、分析、提炼、评价。

1.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必须以“技术试验及方法”为主线,并以这条主线进行展开。通过实验演示,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技术实验是技术探究活动中的一中技术方法。

2.教师切实的去创造环境,调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如:表述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技术试验的方法和实验报告。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演示实验】:纸张形状的变化所承受压力的关系,自由改变纸张的,比较不同形状可以承受的钩码的数量。

【师】:由此可见,改变纸张的造型,它的承受力就会发生改变,究竟什么样形状的纸张承重力最好呢,这就需要通过试验得知,待会会留时间给同学们进行试验探究。为了探究纸张的造型与承重力的关系所进行的尝试试验,实际上就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试验。那什么是技术试验呢? 2.技术试验的概念

技术试验: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试验。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中,它不仅是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案例分析】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人造卫星在发射上天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地面试验,以考验卫星的技术性能,但是地面试验毕竟不同于天上,在地面上试验完了还必须上天试一试,无论哪个国家在发射每一种应用卫星之前,都要发射一些技术试验卫星。

【师】:例如我们每天看到的中央和其他省市的电视节目都是通过通讯卫星传送的,而每天的天气预报则是根据气象卫星测出的,这些卫星在投入正式运营以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自从我国在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不但可以发射各种用途的卫星,在2003年10月15号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州5号宇宙载人飞船。

(幻灯)神州3号 2002年 3月25日(视频)

神州4号 2002年 12月30日

【师】: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少的试验次数下成功的进行了载人的航天飞行。通过上面的试验我们知道,一项新产品设计生产出来后,其设计是否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都需要通过技术试验来验证。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或者看到甚至作过哪些技术试验?

【生】:医院青霉素皮试

【生】:药品小白鼠试验 【生】:爱滋病疫苗的接种试验

【生】:计算机性能测试(优化大师的使用)3.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设问】如果没有这些技术试验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回答:假如在病人第一次注射青霉素时,没进行皮试,有可能会危及人的生命。

【生】:艾滋病疫苗不进行试验,直接注射在病人身上,有可能会有副作用,危害生命。

【生】:对于新型飞机,假如不进行试飞,可能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师】: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内容,是技术设计的科学依据。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在世界技术史,也有过分自信、忽略技术试验而酿成悲剧的例子。

【案例分析】阿什塔比拉大桥的垮塌.1863年,美国铁路巨头斯托恩全部采用铁制材料建造了铁路桥,由于对新材料的过度信任,未经技术试验就投入使用,13年后火车经过大桥时铁架发生断裂, 大桥垮塌使100多名旅客丧身。

【设问】从以上案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总结回答)如果不进行技术试验,你不可能了解材料的性能,产品的性能,不能发现设计中的问题,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事先对材料的性能和设计方案进行了试验,将会最大限度降低失误,避免损失。对于一些大型建筑工程建筑,我们就要缩小比例,用模型进行试验。所以,无论什么产品,大到航天飞机,小到吃穿用的生活用品,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检验你的设计是否合理,性能是否达到要求。这样才会做到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表,也是对自己负责。

4.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的区别

【师】很多同学常常容易将技术试验和科学试验这两个概念混淆,所在在此列出两者的概念,加以区别。

所谓科学实验,就是我们为了实现预期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主动观察、模拟或控制自然现象,排除干扰和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力争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去发现和探讨自然规律的一种活动。比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

技术试验:技术试验是为了全面考核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获取大量技术数据,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产品的使用质量的基本水平及其极限的状况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技术活动。比如风洞试验,飞机试飞试验,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等。

5.技术试验的分类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许多技术试验的例子,那么这些都属于什么技术试验类别呢?技术试验的分类不是唯一的,有很多的分类方法,同一个技术试验,分类的标准不同、类别也就不同。

【自主学习】列举不同的分类方法(大概3分钟)

【生】: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

【生】: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生】:根据试验的性质不同分类: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试验,生物性能试验等。

6.技术试验的方法

【师】既然技术试验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技术试验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在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们总结了许多技术试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各自的适应范围和作用,下面选择常用的方法加以介绍。① 优选试验法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举例] A.不同品种棉花的对比试验。

B.在钢里加入某种元素以制造特种钢的时候,要用优选试验法测定加入某种元素的量

② 模拟试验法

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称为模拟试验法。

[举例] A.风洞试验

B.汽车的碰撞试验就可以选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在专用的场所模拟现实中的撞车事故,以考察汽车的性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小风险,提高效率。

【设问】:在汽车碰撞试验中为什么要用模拟人试验呢?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模拟试验的方法?

【小组讨论】回答:用模拟人试验可以检测在事故发生时对撞击人体造成的伤害,从而总结经验,改善汽车的安全性能设计,降低事故风险。

【生】:水利工程模拟、航空地面模拟试验、神州三号模拟人试验等(总结得到)

③ 虚拟试验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验法。

[举例]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的场景

【设问】:采用虚拟试验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很多试验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大大缩短研制周期与研制经费。

④ 强化试验法

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称为强化试验法。

[举例] A.测定某一品牌地板的耐磨性,抗压性。

B.检测钢铁的硬度

⑤ 移植试验法

在相互具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

[举例] 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

【小结】技术试验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技术试验都用这几种方法,比如课本上的“马上行动”题,在测试椅子的稳定性,舒适度、结构度时,就可以不用上述的几种方法。7.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课后撰写技术试验报告。

(幻灯片展示)

① 试验目的:探究A4卡纸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

② 试验准备:剪贴周长相同、截面分别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纸筒各一个,砝码(600g)1盒,直尺1把,卡纸1张,木块2个,试验纪录纸。(课前叫学生准备好)

③ 试验步骤:

A.分别将不同形状的纸筒的两端固定在桌子上,中间架空。

B.分别在不同形状的纸筒的中间悬挂相同质量的重物,并依次不断加相同质量的重物,观察结果。

④ 试验记录

(记录设计表参考附件)

⑤ 试验结果和结论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技术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需要试验者具有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技术实验往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我们不但要重视成功的经验,而且也应地分珍视失败的教训,不断完善试验,使其成为成功之母。

九、教学反思

技术试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教育价值,在教学中对技术试验有足够的重视。对教材中出现的小试验,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加深体验和认识,强化技术试验的意识。

另外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它与他们早就熟悉的科学实验区别开来。因此我通过对比讲述“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概念,再结合耳闻能详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汽车破坏性碰撞试验、青霉素皮下注射试验、原子弹试验等等这些例子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与科学试验的区别,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的内涵。

篇8: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一根据实际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1. 创设教学情境

恰当的教学情境会使课堂的气氛活跃。如在讲解什么是控制时, 我提前准备好教具, 让学生们现场选派代表进行投篮比赛。这个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控制就在我们身边, 并使他们从游戏中体会到控制的目的及手段。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讲的什么是控制这节课在省电教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了三等奖。在讲解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时, 我发给学生一张A4纸, 让学生自己动手, 通过折、叠、裁等方法做成一件物品, 来理解什么是设计, 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课题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了知识。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视频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解了解流程时播放《纸张制作流程》的视频。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纸张制作由几个小过程组成?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纸张制作由8个小过程组成, 这8个小过程一环接一环, 环环相扣, 缺一不可, 它们共同完成, 制作出合格的纸张, 这些小过程称为环节;这些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 这个时间顺序称为时序, 学生瞬间就掌握了流程的两大特征, 这个视频案例的使用, 引起了学生学习流程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

3. 利用好教学案例, 充分展示课堂内容

通用技术这门课的性质决定了它是立足实践的一门课程, 生活中的案例俯拾皆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可以把一些生活案例填充到教学内容中。在讲解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时, 我列举了我国成功发射神舟飞船的案例, 并进一步提问, 飞船发射受天气影响吗?飞船升空需要燃料吗?飞船到达预定轨道需要进行控制吗?如何控制?通过教师一步步提问, 引发学生一层层思考, 使学生认识到航天技术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涉及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空气动力学、气象学等等, 充分说明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现实生活中的技术以案例的形式充实到课堂教学中, 能引起学生对技术问题的思考, 丰富学生的知识,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领略到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技术的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计是所有技术活动的基础, 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诱发学生构思, 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创造激情,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技术的魅力。如在工艺的一般过程与制作这一节教学中, 我具体安排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做理论阐述,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并布置第二课时内容: (1) 五人为一个小组单位; (2) 制作什么作品自定; (3) 材料自选, 如塑料瓶、木头、彩纸、硬纸板等等; (4) 制作工具及辅助材料自备, 并带到课堂上。在第二课时, 学生踊跃参与, 热情高涨, 大部分学生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 基本都能做出自己设计的作品。一节课下来, 作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有挂衣架、有笔筒、有相框等, 作品形式不拘一格。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过程性评价, 找出不足, 适时改进, 确保设计产品的完美。让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产品设计的过程中,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事。通过实践活动,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改变教学模式, 构建新型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 学生听”为主, 这种授课方式学生的能动性极低, 教学效果一般。因此, 课堂上应改变学生被动等教的局面。新型课堂要呈现主动性、生动性, 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在学习了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后, 我组织了一场辩论:技术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 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以我们县某造纸厂为例, 它的生产一方面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 增加了就业;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给当地居地的身体带来了不利影响。它的存在是好是坏?辩题事先布置, 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 有该厂农民工、大学生就业人数统计, 年年创税的数额, 工人的年平均工资等, 还有该厂周边居民反映的厂旁河流水质、空气质量、农作物栽培管理等情况。辩手在辩论中激情高昂, 有理有据, 同学们掌声不断。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上一篇:中班数学教学的活动方案下一篇:餐桌上的经典祝酒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