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我爸爸》说课稿

2024-06-16

绘本《我爸爸》说课稿(精选8篇)

篇1:绘本《我爸爸》说课稿

语言课《我爸爸》说课稿

姓名:背带猫班级:2013级6班计划课堂用时:30分钟 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学前六班的学生背带猫,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堂大班幼儿的语言课,主题来自绘本《我爸爸》。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近年,随着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我们不难发现,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角色缺位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生活中,孩子往往更依赖母亲,而对父亲知之甚少。《指南》指出5~6岁的大班幼儿应具有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爸爸》。该绘本以一个孩子的目光生动地表达了对爸爸的崇拜和赞美,画面夸张,语言形象、幽默。

二、说教学目标

本堂课我主要从知、情两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感知绘本夸张的画面、生动的语言。

2.学习说“爸爸像……一样”的句式,培养对爸爸形象的想象力。(教学难点)

3.激发爱爸爸的情感。(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本《我爸爸》的课件,并对自己的爸爸进行了解。纸张、彩笔若干。

2、幼儿准备:通过观察、询问家人等方法对自己爸爸的工作、爱好、年龄等方面进行了解。

四、说教法及学法

本堂课我将采用兴趣引入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指导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而幼儿相应的学法为分享交流法、谈话法、多通道参与法。

五、说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教材讲解——模仿创造——绘画表现.

篇2:绘本《我爸爸》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学前六班的学生××,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堂大班幼儿的语言课说课,主题来自绘本《我爸爸》。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近年,随着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我们不难发现,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角色缺位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生活中,孩子往往更依赖母亲,而对父亲知之甚少。《指南》指出5~6岁的大班幼儿应具有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爸爸》。该绘本以一个孩子的目光生动地表达了对爸爸的崇拜和赞美,画面夸张,语言形象、幽默。

二、说教学目标

本堂课我主要从知、情两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感知绘本夸张的画面、生动的语言。

2.学习说“爸爸像„„一样”的句式,培养对爸爸形象的想象力。(教学难点 原因:5-6岁的孩子,想象力更为丰富,想象的过程更具有独立性与目的性,但是要将具体形象的思维与语言相结合描述某一特定事物具有一定难度,本目标对应的教学环节为既承接了语言学习,又为后面激发儿童爱父亲的情感做了铺垫,所以,我将此目标定为我的教学难点。)

3.激发爱爸爸的情感。(教学重点 原因:“父教缺失”是选择该教材的原因之一,以该目标为重点能增进亲子情感,将目标落实在情感上有利于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便于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语言。)

三、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本《我爸爸》的课件,并对自己的爸爸进行了解。纸张、画笔若干。

2、幼儿准备:通过观察、询问家人等方法对自己爸爸的工作、爱好、年龄等方面进行了解。

四、说教法及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及相应的学法为:

1、兴趣引入法 分享交流法

为了引起幼儿对本堂课的兴趣,我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让幼儿谈论自己的父亲,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交流,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讲解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对绘本《我爸爸》进行讲解,加深幼儿对教材的理解,辅以启发式教学法,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绘本生动的语言,夸张的画面。幼儿在谈话中模仿并创造。

3、观察指导法 多通道参与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的记忆效果明显提高了”,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绘本夸张的画面,激发爱爸爸的情感,我选择了幼儿喜爱的方式——绘画,让幼儿通过画面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父亲。

五、说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教材讲解——模仿创造——绘画表现

1、提问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开始,我会这样进行引入:“在我的小时候啊,我的爸爸可棒啦,他会给我做玩具,会给我买我最爱吃的东西,让我坐在他肩膀上到处逛。。。在我心里,我爸爸什么都会,不知道在小朋友心中,自己的爸爸是怎么样的呢?”因为小朋友们事先已经有了经验准备,所以这时候大家对爸爸的交流会比较活跃。该环节旨在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教材讲解

教师生动地讲解绘本,引导幼儿注意绘本生动夸张的画面及细节,比如“爸爸在干什么?爸爸的表情怎样的?爸爸的脚下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出爸爸真的很„„?”“这是谁?他的脑袋是(马),他在(吃很多很多东西),为什么要把爸爸的脑袋画成马?”等等。

3、模仿创造

教师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爸爸为主体进行想象,并能说出“我爸爸像„„一样”的句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说出喻体(想象的具体事物)与本体(爸爸)之间的共同点。这也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

4、绘画表现

篇3:绘本《我爸爸》说课稿

一、观察和猜测燃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封面作为一本书的门面对书本的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部分家长在拿到书本的时候因为急于给孩子讲故事, 忽视了封面的作用。家长们很少会花时间去解读封面, 其实每一本书, 尤其是绘本的封面中都会透着很多信息, 通过绘本的封面, 还能够猜故事的内容。作为家长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不要急于讲书中的内容, 先和孩子看看书的封面, 解读封面的意思, 这样可以燃起孩子主动阅读的愿望, 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如:绘本《我爸爸》封面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爸爸, 他扮着鬼脸, 嘴巴张得老大老大, 他穿着睡衣, 看上去非常亲切。作为家长拿到这样一本绘本的时候, 首先和孩子一起观察封面, 通过观察和猜测的方式, 让孩子对绘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在和孩子一起观察封面的时候可以这样问:“你在封面上看到了谁?”“爸爸在做什么?”“猜猜看这个爸爸为什么要扮鬼脸呢?”“我们也来学一学爸爸扮鬼脸的时候的样子吧。”“书里的爸爸还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孩子通过对书的封面的观察知道了书中讲了一个有趣的爸爸, 通过猜测爸爸扮鬼脸的行为给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让孩子对爸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在学一学爸爸扮鬼脸的样子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对绘本中的爸爸有了与众不同的情感, 这样的积极情感有利于激发孩子对书本的兴趣, 进而燃起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游戏让阅读生动有趣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 任何活动只要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阅读也是一样的。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年龄小, 他们起初的阅读是盲从的, 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的时候应该巧用游戏的方法, 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爸爸》这本书中呈现了一个了不起的爸爸的形象, 这个爸爸有很多的本领, 他什么都不怕, 连坏蛋大野狼也不怕、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锁、他敢和大力士摔跤、他游得和鱼一样快等, 这些本领虽然很夸张但都源自孩子对爸爸的崇拜之情。为了让孩子对绘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作为家长我们在指导孩子阅读的时候不妨尝试运用游戏的方式。

1. 巧用餐巾纸盒, 抽抽游戏解绘本。

在阅读之前, 细心的家长可以将书的画面打印下来, 巧用餐巾纸抽拉的原理将一页一页的画面放置在废旧的餐巾纸盒子里, 和孩子一起玩一玩抽抽乐的游戏, 一边抽出画面一边讲讲爸爸的本领, 也可以孩子抽一页讲一页再家长抽一页讲一样, 轮流游戏的方式更有助于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同时在边抽边说的过程中还可以比比谁讲的更好。这样的游戏既快乐又能很好的帮助孩子理解绘本的内容。

2. 妙用骰子原理, 投掷游戏说绘本。

骰子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的游戏, 孩子们对这样的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 那么在亲子绘本阅读中这样的游戏其实一样受用, 我们可以利用废旧的正方体大箱子作为素材, 妙用箱子的六个面, 把绘本《我爸爸》中的画面拍摄下来打印好了贴在六个面上, 和孩子一起玩一玩投骰子的游戏, 投中了哪一面就要说一说那一面的内容, 这样的游戏激发了孩子说的愿望, 让孩子的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游戏的宽松氛围更增加了亲子间的美好情感。

三、创编让阅读融入生活

孩子的想象力闪耀着自由的火花, 成人看来有点可笑, 孩子们就会乐此不疲, 让孩子们感受“编”的乐趣, 树立“讲”的自信, 也是享受思想、语言和创造的乐趣。创编绘本看似很难但真正做起来还是非常有趣的,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化难为易, 让创编变得随心所欲。

其实创编是生活的再现, 如果脱离了生活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没有生活经验的依托, 孩子们的创编也将无从下手。

在绘本《我爸爸》中塑造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爸爸, 其实在每个孩子眼里自己的爸爸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绘本源自生活必然服务于生活, 而孩子的创编也将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绘本《我爸爸》的创编过程中,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完《我爸爸》这本绘本的时候不妨和孩子一起创编。家长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的创编。如:“书本中的爸爸真了不起啊, 那么宝宝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宝宝的爸爸怎么样?你觉得宝宝的爸爸哪里了不起了?”这些都是开放性很强的问题, 孩子可以透过这些问题联想到自己的爸爸, 这时候, 平日里一直在身边的爸爸突然变得异常了不起。为了和绘本中的爸爸一比高低, 孩子们往往也会把自己的爸爸说的非常好, 言语的夸张程度甚至不亚于绘本中的描述。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的爸爸一样是了不起的, 不可替代的。而这时候的家长在倾听的同时要学会纠正孩子的语言表达, 让孩子的讲述更有文学性和审美性, 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表演让阅读妙趣横生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给孩子演的机会, 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很多时候都会忽视幼儿的演。即使孩子想在爸爸妈妈面前演一演幼儿园里的人或事, 我们的家长往往重视度都不够, 认为这样的演只是孩子自娱自乐的游戏罢了。其实不然, 演是孩子内心的表达和释放, 当孩子愿意演的时候家长只需要当一名很好的观众, 适当的时候给予掌声的鼓励。

在亲子阅读中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读, 认为给孩子读一读绘本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当孩子对绘本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时候我们不妨和孩子一起来演一演绘本。

在绘本《我爸爸》中, 绘本中的爸爸个性鲜明、行为夸张有趣, 很适合孩子们模仿。家长不妨给孩子创造一个演的平台, 让孩子也来当一回爸爸, 让自己当一回孩子, 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将爸爸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个好爸爸形象在演的过程中不断的被放大, 不断的激发起孩子对爸爸的崇拜之情。这样的表演非常有利于增进父子间的良好情感。同时这样的表演也能为幼儿园里的娃娃家游戏服务, 让娃娃家里的爸爸们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当一个“好爸爸”。

当你的大手牵起孩子的小手, 当你手把手的教孩子阅读的时候, 阅读已经开始改变你的生活, 它让你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同时为你们架起了亲子间的良好情感的桥梁, 让阅读融入家庭,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 让每个家长透过阅读见证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2]唐翠萍.浅谈小班幼儿阅读的特点和教师的指导策略[J].家庭与家教 (现代幼教) , 2009, (10) .

篇4:中班绘本阅读:我爸爸

《我爸爸》是一个独特的国外绘本。

独特一:绘本内容洋溢着浓浓的父爱。孩子平时接触的活动内容中谈论爸爸的话题较少,这个绘本选材来自爸爸,图画中夸张、幽默的画面始终洋溢着孩子对爸爸的爱。

独特二:从孩子视觉去理解成人,去爱父亲。绘本从孩子的思维、理解方式表达着对爸爸的爱。通过阅读绘本,孩子不仅能找到还能大胆说出自己爸爸的本领和独特之处,也会更加爱自己的爸爸。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捕捉图画特点,看懂绘本内容,体验夸张、幽默的画面。

2.理解并运用词语:勇敢、强壮、高大,学会从不同角度介绍爸爸。

3.能大胆夸奖自己的爸爸,有爱爸爸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自己的爸爸。

物质准备:《我爸爸》小书、ppt、爸爸照片、动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爸爸

以歌曲《好爸爸、坏爸爸》引入,激发孩子对爸爸的情感。

教师:“今天小朋友都把自己爸爸的照片带来了,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与你的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

(二)阅读绘本《我爸爸》

1.粗读绘本:初步感知绘本中爸爸的本领。

教师:“布朗介绍自己的爸爸,都介绍些什么?”

2.细读绘本:总结绘本中爸爸的本领、特点。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布朗给我们介绍了爸爸的什么特点?”

“爸爸能赶走大灰狼,轻松举起杠铃,你觉得爸爸……?(勇敢、强壮)”

3.精读绘本:感知绘本中布朗对爸爸的崇拜。

教师:你发现布朗的爸爸是个怎样的爸爸?

(三)夸夸我爸爸

1.出示布朗把爸爸想成动物的图片。

教师:我们来看看布朗把爸爸想成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幼儿用“我爸爸像(什么动物)一样……”的句式夸夸自己的爸爸。

3.引导幼儿将爸爸照片贴在自己认为相对应的动物旁并说句夸奖的话。

教师:谁能像布朗一样夸夸自己的爸爸。

(四)我爱我爸爸

教师:你爱你的爸爸吗?爱爸爸就要大声说出来,请对爸爸说句爱的甜甜语。

(五)在音乐中自然结束活动。

四、活动评析:

1.阅读形式新颖——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书阅读→熟悉内容→自由阅读小书→总结、归纳,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绘本相结合,强调阅读的细嚼慢咽,以“爸爸的本领”为主线,尝试从粗读→细读→精读,同时让幼儿自主阅读→完整阅读→重点阅读→对应讲述→爱的传递相结合,丰富了幼儿的阅读形式,拓展了幼儿的阅读经验。

2.教法学法新巧——根据本次活动量身定做:粗读环节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自主探寻法),这种方法充分给孩子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细节阅读时,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引导阅读(分层引导法),利用分层引导重点阅读,更好地促使了目标的达成。在夸夸爸爸的环节(经验迁移法),幼儿回忆自己的爸爸并夸夸爸爸,再用对应讲述法,用图片、照片对应仿编句式,到最后环节的我爱我爸爸,大声表达对爸爸的爱(情感体验法),还有贯穿其中的交流分享法等等,这些教法学法的运用都使得这个活动更加饱满。

篇5:我爸爸说课稿

《我爸爸》是由英国绘本大师, 曾获全球儿童文学界的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大奖的安东尼•布朗所作。绘本主要以图画的形式,配以简短的话语,把一个勇敢、坚强、多才多艺又温柔的了不起的爸爸的形象展现出来。这本书以特殊的角度和方式,真正震撼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父亲的热爱和崇拜,突出了一个爸爸虽然其貌不扬,但“我”却爱他,他也爱我的温馨主题。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在领会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同时体会简单朴实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培养语感,同时为学生的自由创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绘本,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2.通过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3.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爸爸的爱,并学会爱爸爸,学会感恩; 4.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像„„一样„„说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爸爸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时,我采取谈话法和引导法,以“我爸爸怎么样?”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回顾学习——拓展升华。由于问题可以引人思考,所以整节课我都以“我爸爸怎么样?”这个问题贯穿始终。确定好了阅读方向,学生就能在我的引领下进入绘本世界。

在探究阶段,我鼓励孩子猜猜看图画表达了什么,比如: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一段精彩的语言呢?

这样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和句式的练习,孩子没有压力,轻松自在。

猜猜看,接下来会把爸爸化成什么样子呢?

孩子们喜欢猜,这是他们喜欢的思考方式,同时也是想象力训练的极佳方法。„„

让孩子在轻松地氛围中独立思考,并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进行想象和说话练习,这就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爱的自然段。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我爸爸像„„一样„„。”句式训练,课标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回顾学习,教学时,我从两个层面引导:

1、整本书读完了,我们可以再来读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图画。

这个问题的设计有两个目的,其一,回顾整本书,再者,就是引导孩子细致观察和句型练习。

2、想不想也来这样画一画,写一写 ?

画,是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爱画画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图文并茂的表达感受,但这一环节应该还有学生不善于绘画,这里需要老师的帮助,引导孩子认识绘本这一简单又丰富 的表达方式。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我爸爸真的可以跳过月亮吗?真的可以和巨人摔跤吗?为什么要这么画呢? 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孩子已经体会到了不是爸爸有超能力,而是源于对爸爸的爱,在爱怀抱中,爸爸就是孩子心里最强大的人,同时,引导孩子感受到爸爸对孩子的爱,学会做心中有爱的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篇6:绘本的说课稿

《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

二、说课题提出背景:

阅读与表达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使阅读与表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是值得所有语文教师研究的教育问题。我校确定“低段读写绘”,高段“晨诵课”为课题研究切入点,解决了不同阶段儿童在大阅读中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低段读写绘把低年级学生从识字少、阅读难、表达受障碍的困境中解放了出来,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终身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三、说课题研究途径:

针对这一课题,几年来我们认真研究制订了课题实验的总体活动方案,同时制定了教师、班级阅读计划。学校进一步营造读书氛围,开发教室阅读环境,设立图书柜,开放阅览室,确立师生读书日;举办“师生同读、亲子共读,古诗擂台,国旗下演讲”等多种活动;进行“读书笔记、手抄小报、学生书评、学海拾贝”展览;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书香学生,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阶段评选??在这些多种课题目标的实施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课内带课外上好课内阅读指导课”。如本节课以绘本教学为载体,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正吻合低段儿童的阅读口味。

四、说绘本阅读概况:

所谓的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带插图的书。绘本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还要高。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

绘本阅读它不是单纯地说教,老师们一般不告诉孩子们什么好什么不好,而是在孩子们年龄特点和理解范围内,让他们作出自己的理解,不理解的要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去慢慢发现。因此绘本教学中对学生作品不是评价,要注意倾听,学会欣赏。

读写绘的实施有一定的原则①不是为了培养画家,不能让学生临摹现成的卡通,这样束缚学生的创造力。②绘本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与培养学生的有效表达,不是为了技法——包括说话、作文的技法。

五、说绘本阅读内容:

这套关于小鳄鱼爱上长颈鹿的童话绘本,属于系列绘本。

第一本《鳄鱼爱上长颈鹿》可谓“恋爱篇”。从离奇的相遇到相识、相知再到最后的相爱。

第二本《搬过来搬过去》可谓“婚姻篇”。

第三本《天生一对》是“社会篇”。一对奇特的恋人总不能一直呆在家中,当他们跨出家门走入社会时,差点被白眼和嘲讽所淹没。但最终他们以善良、勇敢和智慧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于是乎,这奇特的结合反成为了人人称颂的佳话??

也有人说这三本绘本书是“爱情婚姻三部曲”,而今天我引领学生阅读的是《搬过来,搬过去》,故事的前后都有很大的空间适合孩子去想象、绘画、表达。

五、说选读绘本理由:

在选读此绘本的同时我也有过顾虑,想孩子年龄小,公开讲爱,是不是合适。

后来我找到了两大理由化解了不必要的担忧:

第一,爱情与婚姻是人生的一门大课,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可是,看看我们身边的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没有人认真地教过这门课,我们都是摸黑学过来的。选用如此纯净的图画书,给孩子们优雅地上一堂课,不但可以,而且非常必要。

第二、图画书的解读其实是非常开放的,它并不专属于孩子或大人。对优秀的图画书,大人有大人的、孩子有孩子的解读。比如鳄鱼和长颈鹿的故事,孩子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理解为同龄人交往的故事,只要大人不把自己的理解执意看作标准答案。

六、说绘本阅读目标及重难点。

其实这些我还是放在课题的题眼“阅读理解“与”个性表达“上了,至于爱需要分享,困难总比办法多,爱的维系需要勇气和创意等等绘本的深层内涵,学生只要潜意识中有个初步的感知就可以了,其实,对于这些有关道德或意志品质等隐形的内容,太多的说教也无用,就像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因为是法盲才犯了法的。

七、说绘本阅读过程:

一、绘本的阅读过程我分四大块进行,且这四个环节设置都有各自的阅读目的:

1、激趣导入绘本,旨在展示孩子们的阅读成果,激发进一步的阅读兴趣。

2、引领解读绘本,旨在培养孩子们理解、感受、体验、想象的阅读能力。

3、拓展绘画讲述,旨在锻炼孩子们通过有趣的绘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4:推荐绘本书目,旨在在孩子们心中根植一种“让读书成为习惯”的理念。 在绘本阅读的这四个环节中,我设置了七个让孩子们自由表达的切入点,让“阅读”与“表达”二者紧密地和糅合于课堂中。这七个切入点分别是:

1、激趣导入绘本时让学生回忆阅读过的故事书目,养成说完整语言的好习惯。

2、出示绘本封面时,让学生向鳄鱼和长颈鹿问好,培养文明使用语言的能力。

3、在搬过来这一环节的开始,猜想长颈鹿的去留,激发孩子们有创意的表达。

4、在搬过去这一环节的开始,猜想日后生活境况,培养大胆探究及表达习惯。

5、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为鳄鱼和长颈鹿出谋划策想办法,再次表达。

6、新家落成后,让学生细心观察画面,让学生在表达中体会劳动的无限快乐。

7、通过绘画及表述,拓展延伸绘本内容,让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再次得以凸显。

最后总结一句话,这节课我是以绘本为载体,通过这四个阅读环节,七个表达切入点,以“课内带课外上好课内阅读指导课”为途径逐步实现课题研究目标的。

孩子们,上了三节课你们一定感到累了,好,现在程老师允许你们伏在桌上休息片刻,老师呆会给你们讲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故事。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仁朋友,大家好!我叫程宝花,是济水北街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今天有幸受中心校委托,来向大家汇报我校的研究课题《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平日里,课题围绕两条线索来实施:一,课外大量阅读,积累语言,运用文字;二,课内师生研读,培养语感,个性表达。这节课我以绘本教学《搬过来,搬过去》为载体,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搬过来,搬过去》教案设计

济水北街学校程宝花

研究课题:《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

研究途径:以绘本教学为载体,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并善于从身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启发学生初步理解爱需要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课标提出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等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始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难点:

1、引领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阶段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近童话、寓言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乐于与人交流。”)

2、启发学生初步理解爱需要分享的道理。

(这里讲的是初步理解,曹文轩曾说过:“文学一开始就是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的。”让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首先满足孩子们——而不是成人——的感情需要”,所以,对于故事的深层内涵,我们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把儿童阅读演变成成人阅读。)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绘本:

1、同学们,课前咱们班主任老师特自豪的告诉我,说咱班的小朋友呀特别爱读书,曾读过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快告诉老师,你们都读过哪些故事呀?(抽2-3名同学回答。)

生:我读过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我读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我读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

还有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说,现在咱们就把自己读过的故事名字说给同桌听听。

(体现课题的大量阅读,让人人开口表达,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习惯。) 好了孩子们,看来大家脑子中的故事还真不少,以老师看你们马上就能称得上是小小故事家了。(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提到)(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鳄鱼和长颈鹿的故事。(吗?)我们知道他们俩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知道鳄鱼爱上了长颈鹿。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给大家讲鳄鱼和长颈鹿的故事。

2、组织教学:

为了让在座的叔叔阿姨了解咱北小小朋友优秀的一面,老师和大家有个约定。

投影显示:1、自己回答问题要积极举手。

2、别人回答问题要仔细倾听。

这是我们共同的约定,我们的约定我们一定记在心上,做在行动上哟。孩子们,你们能说到做到吗?

(对于低年级课堂教学而言,激发儿童阅读兴趣,是成功教学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我抓住孩童爱展示自己的特点,激趣导入绘本,并首先巧妙地安排了组织教学这一环节。)

二、解读绘本:

过渡:我们快看,故事的主人公就要登场了。

1、教师提出故事名字《搬过来,搬过去》,大屏幕显示书的封面,请学生猜想:

(1)画面上画得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现在同学们看着画面,试着用上“高大”和“矮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2)咱们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了,而画面上的鳄鱼和长颈鹿还不知道我们的名字,我们快向他打个招呼吧?随便也向他们介绍介绍你们自己。

(以此为切机,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3)看到这个题目《搬过来,搬过去》,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在阅读中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实现学生和绘本间的充分对话。)

2、出示绘本,引导学生逐步观察。第二次猜想:

(1)鳄鱼的房子那么矮小,高大的长颈鹿能进去吗?

(2)他为了和好朋友长颈鹿生活在一起,他肯委屈自己吗,他进去了吗?

(3)长颈鹿进去后会遇到什么麻烦呢?

3、商量再一次搬家——搬过去。提问:搬到长颈鹿家会有什么麻烦吗? 好,咱们继续听故事,看看到长颈鹿家后他们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

4、继续讲故事,讲完在长颈鹿家居住的故事后,猜想:

(1)困难是一个接一个,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他们是从此抛弃了对方,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还是继续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共同克服困难呢?为什么?

(2)你们能帮助他们俩想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

过渡:咱们接着听老师讲,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5、教师讲完故事,引领学生观察最后一页(同学们,你们从画面上观察一下,新家哪些设计适合鳄鱼和长颈鹿共同居住呢?)

(1)吃饭问题——餐桌设在游泳池中间,为了不使餐桌漂移,在餐桌的两头用铁链固定住。他俩可以在同一高度用餐了。是不是想得很妙?

门把手问题——改造长颈鹿家的大门。在原来的大门上安装上一扇小门,装上小门把手,这样鳄鱼就能够得着了。

楼梯问题——双人楼梯。在游泳池的不同方位分别按上楼梯,方便上下。鳄鱼的楼梯台阶是小的,长颈鹿的楼梯台阶当然是大的。“真是‘绿色通道’呀!”

马桶问题——与游泳池相连,水池里的水可以减少马桶的高度,鳄鱼上厕所

就不用再爬梯子了。鳄鱼也不用担心上完厕所因为够不着手纸,光着屁股干瞪眼了,如今的手纸就放在马桶同样的高度上,伸伸手就能够到。假如你担心厕所的臭气问题,那你可以放12个心了,他们在马桶外面安装上了隔臭玻璃,在家里应该闻不到臭气了,而且厕所的造型美观大方。

晾衣服问题——晾衣服的地方就设在地面与游泳池的交界处,刚好有高度上的落差。长颈鹿晾衣服时可以在地面上,鳄鱼晾衣服时就可以站在上面了。

6、教师小结:

这就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共同建造的爱的家,共同营造的爱的生活!在这个充满创意的爱的家庭中,一高一低悬差惊人的一对爱人曾经所面临的困难都被解决了。吃饭问题,门把手问题、楼梯问题、马桶问题、晾衣服问题??所有的问题今天已不再是问题,剩下的就只有看不完的最甜蜜的微笑了。

7、引导学生理解爱需要分享的道理。

大家如果再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他们为了方便蚯蚓和蜗牛来家做客,还特意在门下挖了一个小洞,看来他们也想让别的小伙伴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真是太可爱的一对好朋友了。

三、拓展延伸,绘画讲述:

总而言之,鳄鱼和长颈鹿的家庭生活可谓是困难重重,离奇曲折,不过,他们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最终一个个困难终于迎面倒下,他们成了生活的胜利者。现在再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在以后走入社会的日子里,高低悬差差惊人的鳄鱼和长颈鹿的生活又会是怎么样呢?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绘画纸快速地地把你猜想到的生活情景表示出来。先用绘画表示好的同学还有可能获得到台上展示作品的机会。

2、学生用语言讲述自己创作的绘本内容。

(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和差异,让阅读、绘画、表达的过程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作品及表述,教师只要做到倾听欣赏就可以,不做过多评价,以便呵护孩子独特的思维想象。)

四、结束语:

孩子们,整整一节课,老师都在为你们太丰富的想象,太有趣的画面,太精彩的语言打动着。老师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给老师带来了如此多的感动。这篇有关鳄鱼和长颈鹿的故事是德国一名女作家编写的,我相信在我们中间一定也会有伟大的童话大师出现,老师等待着这一天,等待着拜读你们的大作。

(激发学生大量阅读,大胆表达,在潜移默化中为孩童植下理想的种子。) 五:推荐绘本书目:

最后,我向大家推荐另外一个有关鳄鱼和长颈鹿故事,名字叫《天生一对》,讲的是鳄鱼和长颈鹿的社会生活,你们想知道具体内容吗?下节绘本故事课老师讲给大家听。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书目,让大量阅读、大胆表达不仅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内在能力。)

评课

优点:

1、课堂紧紧围绕课题《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来设计,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给了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篇7:大班绘本《神秘的大衣》说课稿

焦作市第三幼儿园

张静静

一、说教材:

《神秘的大衣》选自东方娃娃绘本版。瞧,封面上的胡默尔先生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他的大衣胖的无边无际,领子里居然露出火烈鸟的脖子、长颈鹿的脑袋、兔子的耳朵。胡默尔先生到底在搞什么鬼呢?孩子们在阅读这个故事的同时,就像是神探福尔摩斯在破案。生动、富有悬念的故事情节,会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要知道真相的迫切心情,从而促使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寻找大衣的秘密。

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富有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和要求。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选择了画面夸张、有趣;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大班绘本《神秘的大衣》。

二、说目标: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阅读绘本,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致的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以探寻“大衣的秘密”为线索进行阅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 猜想。

3、感受“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和对动物的关爱之情。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感受,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点: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点:细致观察画面,大胆猜想。

三、说准备: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神秘的大衣”一件,内侧挂满动物玩具。

2、东方娃娃绘本《神秘的大衣》人手一册,PPT课件。

四、说教法:

为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地吸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观察是幼儿获得新知的最有效途径。PPT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为完成教学重难点奠定基础。

2、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这也是解决重难点的有效方法。我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获得成功的喜悦。

3、猜测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表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更好的服务于重难点的突破。

五、说学法:

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我将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运用观察、讨论、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获得新知、发展能力、感受快乐!

六、说教学流程:

新教育理念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为此,我设计了六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并与教师神秘、诙谐的口吻相结合,使整个活动轻松、幽默、有趣。

(一)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身穿神秘大衣出场:“看,我穿的这件大衣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丰富词汇:鼓鼓囊囊、又宽又大)

2、大衣里面会是什么?猜猜看!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出示“胡先生”画面,介绍其名字,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用神秘的口吻说:胡默尔先生也有一件这样的大衣,这可是件“神秘的大衣”哦!

2、为什么说它是件神秘的大衣呢?(幼儿自由表达)(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引发神秘大衣的猜想,再次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三)师生共读绘本,猜想表达,理解绘本内容。

通过集体阅读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猜想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猜想、表达的能力。这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重要环节。

1、阅读PPT2——PPT4: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个孩子看着胡默尔先生,心里在想什么呢?

他们为什么躲在柱子后面?(带领幼儿做一做三个孩子的动作,突出“悄悄地”。感受三个孩子的好奇。)

2、讲述前三页故事后提问:三个孩子在听什么?想什么?

3、阅读PPT5:胡默尔先生有什么变化?他怎么会长高的?(幼儿自由表达)

4、阅读PPT6——PPT7: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细节(如:露出的水、房子里的影子),从而进一步猜想。

5、讲述6、7两页故事后提问:后面还有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过渡到下一环节。

(四)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探寻大衣的秘密。

通过自主阅读绘本,培养幼儿理解图意的能力,也潜移默化的告诉幼儿:书中有我们想知道的答案、知识,让幼儿爱上读书,这也是我们进行绘本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

(五)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1、大衣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带动物回家?你晚上一个人呆着是什么感觉?(迁移经验,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

2、出示PPT8,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动物们挤在大衣中的夸张场景,感受胡默尔先生关爱动物之多。

3、出示PPT9,找找动物在胡默尔先生家的中的位置。引发提问:这些动物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胡默尔先生竟然会这么关心他们?(这是此绘本延伸的内容,让幼儿简单了解动物对人类的作用,以便充分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从而理解故事的主题。

4、现在你知道大衣里的秘密了吗?真相终于大白了?心情怎么样?用个动作表示一下吧。(充分体验“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

(六)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保持兴趣,激发表演绘本的愿望。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绘本,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

2、出示PPT10,那三个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很胖?你愿意帮助胡默尔先生吗?你会带上什么动物?(教师拿出自己的大衣,请幼儿选一喜欢的动物学三个孩子的样子。)

3、下次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通过帮助胡默尔先生激发表演绘本的欲望,保持阅读的兴趣)(表演绘本可作为延伸活动,进一步探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可作为延伸活动。)

七、说效果分析:

篇8:绘本《我爸爸》说课稿

一、立足“酷”字, 梳理脉络

师: (出示第一页) 这就是“我”爸爸, 你觉得他怎么样?

生交流:很懒、长得丑……

师:但, “我”要说——“这是我爸爸, 他真的很酷!”你想知道爸爸怎么酷吗?我们来看这本书 (出示爸爸吓走大野狼、飞过月亮、走钢索、和巨人摔跤、跑步第一名的内容) 。

师:谁来说说“我”爸爸怎么样?

生:很棒、厉害、勇敢……

师: (画网络图:勇敢——飞走跑) 爸爸真的很勇敢, 会飞过月亮、会走钢索、短跑得第一名……有这样的爸爸多有安全感啊!这就是“我”爸爸, 他真的很酷!

师:我们来看第二组图片, 继续认识爸爸 (出示爸爸像马、像鱼、像猩猩、像河马的图片, 指导学生看图) 。

生看图说话。

……

师:你们猜得真有意思, 来看第三组图片 (出示爸爸像泰迪熊一样温柔、像猫头鹰一样聪明以及做傻事的内容) 。爸爸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幽默、机灵、温柔…… (师补充网络图)

师:用一个字概括就叫——酷!回过头来, 我们一同来看看爸爸怎么酷。 (借助网络图, 全面回顾爸爸的形象)

师:再看最后一组图片, 看看爸爸还有哪些地方那么酷 (出示:爸爸是舞蹈家、是歌手、踢足球、逗“我”笑的内容) 。

师:围绕爸爸的“酷”介绍了这么多方面的特点, 还可以围绕某一个特点继续画下去。

【赏析】课堂伊始, 窦老师引导学生梳理绘本的脉络, 共同完成人物网络图。绘本的内容不多, 梳理脉络既能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 又能快速地抓住主要内容。窦老师敏锐地发现创作的核心——“酷”, 引导学生围绕“酷”发现人物不同的特点, 层层推进对“酷”的感知, 逐渐丰满人物形象。因此, 梳理脉络要精选一个点, 牵出创作的线索, 把握整体的框架。

网络图其实类似于习作中的“提纲”, 又为学生的写话和习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梳理脉络的过程中, 教师采取了分组教学的模式, 避免了教学的琐碎以及杂乱无章, 突出相关内容之间的共性:第一组是围绕爸爸的“勇敢”来描绘;第二组是把爸爸比作了动物;第三组与第四组是对人物特点的补充。

窦老师在分组教学时, 精心采取了不同的形式, 体现了教者独有的智慧:第一组特点, 教师直接出示图画与文字,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借助图画理解文字, 其目的是拉近学生与绘本的距离, 积累观察图画的经验;第二组特点, 教师没有直接出示文字, 让学生练习看图说话,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文字,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建立创作的自信心;第三组特点, 教师干脆什么都不给, 让学生推测后续的内容, 其目的是形成阅读期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主动联系生活实际, 为自由创作积累生活的素材;第四组特点, 教师直接出示图片, 作为略处理, 节省教学时间。

二、回味画面, 发现奥秘

师:书看完了, 有些图一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那就要好好回味, 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说哪幅图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爸爸把头发理得和扫帚一样。

生:爸爸吃饭跟马一样多。

生:爸爸能飞过月亮。

师:老师选择了几幅图, 比比谁观察得细致。 (出示大野狼的图片) 看, 大野狼的后面画了谁?

生:有小红帽, 还有三只小猪。

师:它们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吧!现在它们被大野狼吓得浑身发抖, 只有爸爸什么都不怕!仔细瞧瞧, 大野狼的尾巴怎么啦?

生:大野狼夹着尾巴逃走了。

师:多有趣呀!我们只要把图片再细致地看一下, 就会发现这么多的奥秘。

师: (出示爸爸唱歌的图片, 引导发现爸爸身后歌唱家的表情, 想象他们会说什么, 想什么) 看图时能细致地联想, 会让你觉得更加有意思。

【赏析】在绘本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欣赏图画, 发现耐人寻味的细节,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获得审美的趣味。

窦老师先让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图画,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大都关注画面的主体部分, 容易忽略小细节。窦老师精心选择了两幅图片, 引领学生去发现小细节, 丰富对画面的理解。如大野狼背后的三只小猪、小红帽, 窦老师引导学生联想童话故事, 体会到图画是通过对比的方式突显爸爸的勇敢。再如观察大野狼的尾巴,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 善于发现图画中的细节, 体会细节隐藏的丰富含义。再如爸爸唱歌的画面, 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 想象多明戈和帕瓦罗蒂会说些什么, 想些什么, 突显出爸爸是位出色的歌手。不管是联想还是想象, 都是读者与图画深入对话的过程, 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

因此, 教师在课内教授观察图画的方法, 培养细致观察的意识, 以及立足图画展开联想和想象, 为学生的自主阅读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揣摩语言, 积累运用

师: (出示两幅图及文字) 刚才一幅图说一句话, 而这里“我”把两句话合成了一句话。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

生: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 也是个了不起的歌手。

师:你们发现没有, “我”是用一个字作桥梁将两幅图的意思连接起来, 是哪个字呢?

生:也。

师:太了不起了!一个“也”字把两句话连起来, 说得简单、清楚。大家加上动作来读这句话, 看看这个“也”字用得多好啊!

生读。

师: (出示四幅图及文字) 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生: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他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师: (出示句子) 我把四句话放在了一块, 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像……一样”。

师:你也能用上“像……一样”打个比方来介绍你爸爸吗?

生:我爸爸像猴子一样聪明。

生:我爸爸发火的时候像鳄鱼一样可怕。

生:我爸爸像大象一样强壮。

师:老师把其中的两句放在一起。 (出示: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爸爸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如果两句话变成一句话, 句号该怎么办?

生:把句号变成逗号。

师:看, 句号变成了逗号!那用上“也”字该怎么说?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说“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也爸爸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行不行?

生:把后面的“爸爸”去掉, 改成“也”字。

师:掌声送给他!两句话变成了一句话, 加上动作读一读你们创作出来的句子。

生: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师: (出示图片及文字) 你们创作的句子竟然和图画书里的一模一样, 谁说你们不会创造?你们真了不起!

【赏析】一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 教师要精挑细选语言训练点, 既要考虑到绘本的表达风格, 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喜好。

在这堂课中, 窦老师选择了“也”“像……一样”这两个语言训练点:“也”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简洁明了;“像……一样”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当然, 窦老师并没有直接地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一步一步去发现言语的奥秘。

先看“也”的教学, 窦老师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发现“也”字的桥梁作用, 再通过读加深对“也”的体验, 接着让学生在运用中消化吸收。令人称道的是, 窦老师面对学生出现“也爸爸”的错误时, 不急不躁地等待学生的思考。学生表达通顺之后, 窦老师才出示书上的文字, 使学生获得创作的成就感。

再看“像……一样”的教学, 窦老师让学生读一读文中的四句话, 再引导学生发现四句话的共同特征——都有“像……一样”, 体会想象的神奇与有趣。发现是最美妙的旅程, 只有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 才会在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是“满堂灌”难以比拟的。在发现言语的奥秘之后, 窦老师让孩子们运用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爸爸, 鼓励大胆的想象, 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可以说, 窦老师的语言训练为学生的“独创”降低了难度。

四、领悟情感, 鼓励创作

师:那爸爸真的能飞过月亮?难道爸爸无所不能, 又能当舞蹈家, 又能当歌唱家, 还能跑过短跑健将?

生:不能!

师:看来, 爸爸不可能这么神通广大!他就像我们大多数人的爸爸一样普通, 为什么“我”偏偏要这样夸爸爸呢?

生:在“我”的心里, 爸爸很了不起, “我”很爱他!

师:原来是因为“爱”, “我”才会这样表达, 不是因为“我”创作多有才华, 而是因为“我”对爸爸富有感情。 (在课题中加入“爱”) 一起读——

生:我爱爸爸。

师:因为“我”爱爸爸, 在“我”的眼里才那么不平凡, 那么伟大!请同学们也来夸夸你的爸爸, 用上这样的句式或者“也”字说一句话。 (出示:1.像……一样。2.像……一样, 也像……一样)

师: (出示作品) 先来欣赏其他班级同学的作品。一位同学写道:“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也像长颈鹿一样高大。这就是我爸爸, 他真的很酷!”另一位同学写道:“我爸爸跑得像火车一样快。”拿起你的笔画一画, 写一写。

生自由创作。

生:我爸爸跑得像飞机一样快。

生:我爸爸像山一样高大。

生:我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

生:我爸爸像猪一样懒。

师: (出示学生网络图) 看, 这是二 (3) 班一个同学画的网络图, 比老师画的网络图还棒呢!如果根据网络图, 一幅一幅地画出来, 这不就是一本书吗? (出示作品) 你看, 这是昨天一个同学回去以后完成的一本图画书, 还起了名字——“爸爸是太阳, 我是美丽的小花”。你们也可以一幅一幅地画, 就能像安东尼·布朗那样创作自己的书了!

【赏析】“爸爸真的无所不能吗”“为什么‘我’偏要这样夸爸爸呢”, 窦老师问得适时巧妙, 两个问题让学生从文本中跳脱出来, 思索创作背后的情感, 触摸作者的内心——“爱”。“我”的爱激发了孩子们对爸爸的爱, 建立了创作的情感基础, 创作成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

窦老师在学生创作之前, 先出示了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 提醒学生要有自己的创意, 切不可被绘本的语言禁锢住想象。学生的创作虽然笔法稚嫩, 但能看出他们已经掌握了表达的方式, 有了属于自己的想象。这就是“创作”, 我们必须要小心呵护、大肆鼓励“创作”。

当然, 窦老师并不满足于一幅图的创作, 期望学生能完成一本书的创作。她出示了一个孩子画的网络图, 引导学生心中先有整体框架, 再按照框架一幅图一幅图地画下去, 最终才能创作自己的“书”。对于创作“书”, 孩子们可能觉得遥远而不敢奢望。窦老师寻找身边的小作家, 为孩子们扬起创作的风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这个孩子的网络图以及创作的“书”真实地出现时, 等于给孩子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有力地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热情。

上一篇:代理授权的委托书下一篇:2009年国税分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