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

2024-06-15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精选9篇)

篇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2006-2010)

学习

教师:王明刚

2010年4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学习总结

(2006-2010)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通过本阶段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本阶段,本人能严格执行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努力工作,现将本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

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3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小学数学》,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以“学校教育质量工程”、“达标课”、“教材教法过关”实践自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以校本的培训和研修,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如上公开课;或确定研究专题,组织本学科或跨学科研讨活动;或参与《科学》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参与各学科业务活动,切实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4、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在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考试工作的基础上,学习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认真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及课堂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学科带头人

5、进行了小学班主任培训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继续教育为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继续教育。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

--王明刚

篇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

一、指导思想

在省、市、县中小学教师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以教育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目标,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基本原则,以“强化基本技能、提升教学应用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为重点,以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和互动参与为主要培训模式,贯彻新课程所倡导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充分发挥培训对象的主体性、培训目标的导向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结果的实效性,重点突出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与技能,并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全面完成本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任务,达到预定的培训目标。

二、培训目标

具体培训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其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概念;

3)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关键环节;

4)掌握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类媒体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 5)学会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过程与方法

1)完成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实施或展示、研讨教学;

2)掌握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3)学会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常用教学文档,运用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4)能够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量规和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5)将所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开展基于本校或本地区的教学研究活动。

(3)情感与态度

1)消除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形成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

2)形成把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形成对资源信息的正确认识和初步的选择、处理和加工能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4)了解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使命感。

三、培训对象及安排

1、本校所有在编在岗的教师均应参加培训。

2.由指定教师进行培训,分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以集体培训为主。

四、培训方案设计

1、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为培训指导纲要,教育技术

培训教程》为培训教材,依据成人特点任务驱动并强调活动、强调参与、强调应用,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2、校本培训分为预备培训及复习提高培训。

3、预备培训扫清信息技术基础障碍,以便于参加县上统一组织的培训,复习提高培训主要为活学活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4、本校微机室安排辅导教师为学习教师提供辅导、答疑和上机实践。

5、督促学员按时参加上级组织的考试,对有困难的教师进行单独辅导。

五、培训课时及时间安排

篇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高等教育课程理论框架下, 围绕培养目标, 正确处理专科程度的教育和小学教师职业定向的关系。前两年:开设普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理论课程, 有计划地安排教育见习, 旨在夯实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 引领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 使学生初步具备将来从事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后三年:开设核心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技能课程, 适时安排到小学跟班见习, 加强教育实习, 以期增强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熟悉小学教学的全过程, 为将来高质量地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课程构建的依据

1. 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启蒙性、基础性和各科教学的综合性,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小学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 能胜任多门学科的教学。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就是对师范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使其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因此, 五年制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开放兼容, 科学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 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 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统一

纵观战后世界各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 其中最基本的一条便是坚持学术性和师范性统一, 保证职前培养规格。多年从业的实践证明: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如不重视师范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 职业素质较弱, 难以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现实工作的需要。如不重视学术性, 学生则缺少扎实的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 就业后发展后劲不足, “教书匠”有之, “教育家”难寻。

3. 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

为调摸清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 2001年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向某县乡 (镇) 小学发放调查表和闭卷式问卷各400份, 和教干、教师座谈30人次。调查显示, 当时农村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是好的:学历普遍提高、所教学科知识比较扎实、懂得一定的教育教学原理, 但许多教师还存有专业情感不浓、专业思想不稳、教育理念滞后、知识结构不优、教育科研能力欠缺、自我完善和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当前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存有的弊端。

三、课程设置的预期目标

在参考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自身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从师范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及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明确了此次课程设置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1.政治信仰坚定, 职业道德高尚,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 (小学教师的立身之魂) 。

2.具有宽广、扎实的文化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丰富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理念先进 (小学教师的立足之本) 。

3.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教育规律, 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小学管理能力和小学教育科研能力等职业能力 (小学教师的成功之能) 。

4.具有终身学习、主动发展、教学反思能力, 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小学教师发展之翼) 。

5.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身心健康、体格健壮 (小学教师工作的基本保证) 。

四、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 思想性原则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及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使人们的思想变得异常活跃, 观念更新加快, 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复杂多样。故课程设置必须首先坚持思想性原则,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现社会进步对小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注重高尚职业道德、热爱儿童和献身教育事业精神的培养。

2. 时代性原则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理念, 置课程设计于当前社会和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境中,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拓宽普通教育课程, 调整学科专业课程, 加强教育专业课程。把对培养优秀小学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3. 实践取向原则

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观念, 增加实践课程比重, 创新实践方式, 科学安排实践课程时序, 坚持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五年贯通, 突出抓好教育见习、实习,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

4. 综合性原则

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专科”学业程度的培养目标, 必须综合设置课程, 发挥整体功能, 包括大类课程间的课程综合, 如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三大类课程间的课程综合。同一类课程间的课程综合, 如教师教育课程内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综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间的综合。

5.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原则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快速变化时期, 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既向往独立又依赖他人, 兴趣爱好广泛但又尚未定型。因此, 前两年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可接受性, 正确处理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后三年, 学生已处在青年初期, 他们朝气蓬勃, 风华正茂, 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对自己的评价也日趋成熟与理性, 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积极因素,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训练, 保证培养规格。

五、课程体系

初中起点, 五年一贯制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

1.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课程的主体, 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师职业技能、身心素质、文学与艺术修养素质等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三大类。

(1) 普通教育必修课程。

除“语、数、外、计算机和政治”类课程单门开设外, 按照同类学科间课程综合的原则, 以模块化的方式将“理、化、生”三门课程组合成“自然科学概论”;将“哲学“、“历史”、“地理”整合成“社会科学”;将“音乐”与“美术”整合成“艺术概论”;将“体育”与“生理卫生”整合成“体育与健康”。

(2) 核心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在普通教育必修课程的基础上, 参照国家规定的高校学科专业门类的有关规定, 精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数学”, 开设与专科层次相应的学科课程, 让学生选一门作为核心学科专业课程主修。

(3)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主要讲授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方法等, 可参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教师[2011]6号) [1]有关“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标准执行。

2.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不可或缺的课程领域, 它对于加深、拓宽知识视野, 发展个性、形成特长, 增加学生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适应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普通教育选修课程。

一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就世界范围内开设有关道德、法律、艺术、教育、政治与经济、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等课程, 广泛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和先进文化, 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类是为突出地方特色, 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针对生源所在地的实际, 开设诸如人口、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种植、养殖、地方文化研究等课程。

(2) 核心学科专业选修课程。

按文理兼备、学科交叉的原则, 让学生在其主修核心学科课程外, 从另外两门学科领域中选择一门选修。如主修中国语言文学的选修数学、主修数学的选修中国语言文学、主修外国语言文学的选修中国语言文学或数学。

(3)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突出师范性, 加强应用性, 发展学生专业特长, 拓宽、丰富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该类课程也分为两类。①知识技能拓展类, 如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各学科特级教师教学案例分析、教育政策与法规、小学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统计与测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等;②专业素质拓展类, 如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伦理、国外小学教育发展动态、人类教育发展史。

3. 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对师范生了解小学、了解小学生、印证理论、巩固专业思想、培养教育教学实际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课程应贯穿于五年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①校内教育实践。主要是配合心理学、教育学、各学科教学法和教育科研方法等教育科学课程的教学, 适时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学录像;把小学教师和小学生接到本校进行示范教学;请优秀小学教师来校作教育教学经验介绍;请教育专家、学者做小学教改动态或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报告等。②校外教育实践。前两年, 每学期安排一次到小学的全方位的教育见习, 通过教育观察、教育调查、听课、观摩、座谈等活动, 学生了解小学教育现状, 做好从教的心理准备;了解小学生, 培养热爱儿童的情感;感受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方法与品行等, 增强学习动力。后三年的前五学期:配合核心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技能课程的学习, 适时安排学生到小学跟班教育见习。在小学科任教师的指导下, 全程了解所跟班级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定、教改教研等情况, 并用1至2周的时间安排就业指导课程, 对学生进行入职教育。最后一学期:用12周的时间顶岗实习, 实习学生在实习教师指导下, 担负起一位全职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参与小学教育研究和小学教育改革实验研究;用约6周的时间返校开展教学反思、查漏补缺 (以选修课的方式补修普通教育课程类、核心学科专业课程类、教师教育课程类存在的缺陷) 、完成毕业论文。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已建立起了兼顾高等专科教育程度与面向小学、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不断调整与优化的弹性课程体系, 达到了预期目标, 保证了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从对近五届毕业生的调查情况看, 就总体而言:毕业生专业思想稳定, 文化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广, 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较厚实, 教师职业能力较强, 水平、能力明显高于以往各届毕业生。

附:各类课程课时比例 (供参考)

每学年36周、每周30学时。除去入学教育1周, 军事训练2周, 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9周, 考试、考查18周, 机动5周。纯授课时数:30×36×5-30×35=4350。

具体课程可参照此表和学校所在地的实际设置, 学分可据所开设的课程及学生参加的教育教学活动按有关计算方法确定。

摘要: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是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拓宽普通教育课程、精选学科专业课程和加强教师教育课程的思路指引下, 基于依据、明确目标、遵循原则, 构建起了由必修、选修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 有利于高素质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篇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

摘要:全科教育是完善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有效尝试,是深化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创新之举。农村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而其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教育如何能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研究从农村小学师资所面临的现状出发,结合“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对全科教育理念下农村小学师资的培养进行课程设置探析,以期在农村小学师资培养模式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全科教育;五年一贯制;教师队伍;小学师资;师资培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以及全科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全科型小学教师将成为教师教育的一大趋势。所谓全科型小学教师,指的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备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的教学工作的教师。①全科教育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改革形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小规模教学点、小班化教学和教师包班教学等大背景下产生的,培养全科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当前所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全科型教师是当前农村小学师资的基本需求

(一)我国农村小学师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师资问题,其主要问题表现为:

1.人才流失严重

据报告,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失严重,《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指出中西部村小教师现状是“学校的教师严重不足,进不去、留不住问题突出。”对艰苦地区学校的抽样调查表明,38.7%的校长反映近3年中有教师流失情况,其中,74.6%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骨干教师,92.5%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很多农村小学只有聘请不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代课教师。②

2.师资结构不合理

《中国教育报》报到:“农村教师老龄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结构性缺编严重,已成为许多农村校长最发愁的问题。”“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学科专任教师非常紧缺,农村师资状况堪忧。”③我们在重庆巫溪县的调查也发现,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编制不足,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不合理,艺体教师严重缺乏;班级规模小,基本上是一师一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素质教育推进较难。

3.师资质量堪忧

调查统计表明,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标,但教师实际素质、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未能达标的现象还很严重。据潼南县教科所的保守估计,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师不到30%,有40%的教师只知一些新课改的术语,无法实践新课程理念,有30%既不知新理念也不会实践新课改。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在教师流动上绝大多数都是素质好的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这在数量和质量上加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本已存在的问题。

(二)全科型教师是解决农村小学师资结构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解决农村师资结构性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我们以前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师人才标准。根据国际国内教育改革情况,以及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实问题,在农村小学师资配备全科型教师应该是更能适应我国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解决农村小学教育师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推动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④。

所谓全科型教师,周德义对此做了以下界定:全科型教师是由专门的、有相应教育资质的教育机构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⑤。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的全科型教师就是能全科型教师就是指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⑥也即是说全科型教师就是小学的什么科目都拿得起,什么都能教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三)全科型教师培养是《小学教师标准(试行)》的内在要求

针对小学师资所面临的问题,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教师标准(试行)》,文件中强调小学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提出了十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⑦这些素质要求,都表明小学教师不是某一门课程的专业人员,而应该是具备多方面知识与才能的“通才”,具体来说,就是除了能胜任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主要学科的教学外,同时还要能在小学开展体育、艺术以及活动指导等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能结合工作所在地特点,挖掘多种教育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当前西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更应该符合上述工作要求。

二、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有利于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

所谓的五年一贯制,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学习,进行一贯制的培养。学业期满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此学历为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该学制多采用2+2+1、3+2、2+3等模式。五年一贯制师范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的是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

五年一贯制师范教育是在适应国家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师范专科教育实施的师范教育改革措施之一。作为三级师范制下的中等师范学校,招收的是初中优秀毕业生,采用不分专业、不分学科的全科型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宽阔的知识面,扎实的教师基本功,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师资培养上为国家小学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小学教师,也在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优秀的小学教师培养经验。但随着国家师范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迈入大众教育,但在师范教育上并没有采用全科教育的培养模式,而是采用分科培养的模式在开展,在师范院校中仍然以“XX(学科)教育专业”的模式培养小学教师,这必然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是分科型教师,不能胜任小学的全科教育要求。

作为五年一贯制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非常符合“低龄培养、全科培养、定向培养、专门培养”的教师培养规律。⑧初中毕业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适应能力强,从以前的三级师范来看,初中毕业生经过师范教育后,完全能胜任小学教育,又由于在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年龄阶段就开始接触和了解教师职业,对稳定职业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5年一贯制的培养,从培养时间上完全能做到“重师德、宽知识、强技能”的培养目标。因此,这种培养模式完全能满足农村小学教师“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要求。

其实,对于农村小学对教师的要求,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留得住”,在实践中发现,专科毕业的学生在农村小学的稳定率的相对于本科毕业生的稳定率要高,所以很多区县在农村小学教师招聘中还是比较倾向于专科。比如在重庆市2016年特岗教师招聘中,60%以上的岗位接受专科毕业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年一贯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更适合农村教育实际。

三、五年一贯制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

既然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依据全科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和落实《小学教师标准》提出的“四大基本理念,十三个基本素质”,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综合性、全科性、实践性”。

(一)课程总体目标设置

课程总体目标设置:培养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主要面向农村地区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

(二)课程指导思想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其课程设置总体指导思想为“提升思政教育,夯实文化课教学,整合艺体课程,强化教育理论课程,加强专业技能课以及实作实训教学”,具体体现为:学制五年,其中实习期为一年,见习期2-3周,实作实训试教期为7-8周,分散到7-8期完成,思政师德课程分散每期进行,基础文化课集中在1-5期基本完成,教育理论课程在6—8期开展,专业技能课在第1—6期主要开展专业基础知识技能教学,7-8期集中开展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

(三)课程结构设置

课程结构设置包含:思政师德课、通识教育课、文化教育课、艺体综合课、教师教育课、教育实践课六大板块,在课程性质上以“必修课+必选课+任选课”的方式开展。

1.思政师德课程

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师德为先,学生为主”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理想,真正做到“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因此,在教师培养课程中必须加强未来的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中,除了按照中组部要求开齐“两课”课程外,还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课程、师德修养课程。含政治、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含教育政策法规)、师德修养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这类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通识教育课程

作为一位小学全科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⑨因此,通识教育课程就包括历史(含古代、近代及世界史)、地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科学(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这类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3.文化教育课程

作为全科教师,必须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要求,掌握多学科知识及其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⑩具体说来就主要是指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及体系,在课程上就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含普通话)、现代文学(含文学欣赏)、写作、文学概论、代数、数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英语语音、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语听说。这里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配合的方式开展。

4.艺体综合课程

作为农村全科型教师,对学生开展艺体类教育是非常符合现实国情的,即使是在当前分科型教师配置上,很多农村小学都没有专门配备艺体老师。因此,在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中,必须要开设艺体类课程,含体育、音乐、美术三大类。这类课程在必修课中开设基本知识课程外,通过学生必选1门,任选2门的方式开展。

5.教师教育课程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教育科研的组织与实施是必备的理论知识。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应开设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班队活动指导等课程。这类课程以必修的形式开展。

同时,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师资培养中必须要强化学生教育技能的培训,主要开设说话课、写字课、课堂教学技能课、简笔画、学科教学法等课程。其中说话课、写字课除了通过开设基本理论课外,还要求每天固定时间和地点,在教师监督下训练。

6.教育实践课

第一学年主要开展军事训练2周;第二——三学年到小学见习观摩2—4次,主要了解小学教育现状,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理想;第四学年集中观摩见习一个月,主要观摩小学课堂教学,开展试教活动,实习班级管理及组织班队活动,以了解和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班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五学年定岗实习。

总而言之,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为了提升我国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首先应注重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应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积极探索新的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从而使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师资水平均衡化,缩小差距,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郭飞君,刘春明,马永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全科型小学教师素质培养的关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1):1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14/201001/81660.html.2008-12/2016-5.

[3]易鑫.《农村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何以为继》[N].中国教育报,2013.12 -11:(9).

[4]陶青,卢俊勇.《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14.11 26卷第6期.

[5]周德义等《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55.

[6]徐雁.《全科型本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8):9.

[7][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教师标准(试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6.html.2011-12/2016-5.

篇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

2010年是我县“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验收年,通过五年的继教培训学习,我校教师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统一认识、整合资源,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现将五年来我校“中继教”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建立领导小组、健全中继教制度。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中继教”工作,重视全体教职员工的师德、业务水平的提高培训工作。每年学校都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把学校“中继教”工作、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范畴。成立了“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任成员。形成学校主要领导主管,分管领导主抓,相关人员具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筹集经费、保障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办学经费预算范围,列出专项经费,为学校教师培训教育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每年,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学校出资为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的老师报销,教师个人则出资统一购买第二轮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三、主要实施途径

1、制定并逐步完善工作方案、计划。

根据省、州、县各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把“中继教”工作纳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制定了《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2006-2010中继教校本研修培训计划》、《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十一五”期间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2006—2010校本培训制度》、《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2006-2010中继教奖惩制度》《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2006-2010、中继教管理细则》、《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继教全员培训实施细则》、《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专项培训实施细则》、《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师学科业务培训考核细则》、《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细则》、《三穗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2006-2010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等工作方案、计划,有效地指导学校中继教工作的开展。

2、整合资源、共同推进

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新课程、新技术和新理念培训学习工作方面,学校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师德教材《新时期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008年修订)》、新课程教材《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新理念《校本研修面对面》、新技术教材《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以及班主任培训教材《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创新》,结合远程资源,利用天网(卫星收视系统)、地网(互联网)等服务平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推进学校“中继教“工作进程。具体做法是:一是学校坚持每周例会时间的教职员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认识,增强政治觉悟。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作用。学校统一调配时间,保证每个教研组每周至少半天时间的教育活动时间,各教研组按照教务处工作计划,每年开展如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教学基本技能大练兵活动以及每个学科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三

是开展向师德楷模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师德楷模的感人精神。开展“学师德楷模”写心得体会活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四是加强学校中继教工作档案建设工作。学校中继教办公室人员加强信息采集、资料收集、整理,强化责任,逐步完善学校中继教工程的档案建设。办公室加强了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及时以学校简报的形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四、中继教培训学习成果。

(一)师德教育培训学习方面。

师德教育我们主要由校长、工会主席、副校长、教务主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党支部组织委员担任培训,主要从《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开始,到每年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五年共计完成师德教育全员培训,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分别撰写师德学习心得体会。使教师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二)新课程理念学习方面。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新课改,首先要改的是观念,从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到新教材和教学内容,都体现着新的教育理念。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实头脑。

我们充分利用《校本研修面对面》,由两位老师担任培训者,完成了规定学时的新理念培训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大力宣传、积极倡导和鞭策全校教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从教学目标入手,把教育的“育人”和“教书”两方面都抓起来。因为,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完善人格,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让教学活动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上来。

在这一块工作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积极倡导教师多读书,读整本的教育论著。在进行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每个老师每个学期都做好读书笔记,对自己感悟较深的还要写出个人心得,即使是一两句话,积少成多,五年下来就有很大体会,对自己的成长也就非常有益。

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计划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活动。集体备课,能够把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在集体备课探讨会上,大家针对自己对教材,教法的理解,根据自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在备课、听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中得到提高。五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成绩逐年提高,这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我校切实开展了中继教活动。

3、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学习。五年来,我校分别选派各个教研组中骨干教师参加州级、省级新课程学科培训,培训者回到学校,不仅要写出个人培训心得体会上交学校继教办公室存档,同时,还把自己的学习讲稿进行整理,对其他成员进行二级培训,使我校所有教师都能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4、积极开展校级交流学习活动。教育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人如果没有外界资源的碰撞,就绝对不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就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多年来,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一条惯例,每个学期都有一两个教研组到本县兄

弟学校或者毗邻州县进行学习交流。同时,我们也欢迎其他兄弟学校到我们指导工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三)新课程培训学习方面。

教师在培训中转变了教育观念,注入了崭新的教育理念。从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到以训练为主。从教师的知识传播为主转变到学生的成果展示为主;从教师的成就感转变为学生的成就感。使我校课堂教学活动在和谐、民主、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使师生相互活动达到“教师从教到导,学生从学到展示”的有机统一。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从理论上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通过继续教育,通过培训,通过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新认识。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体会,更多的尝试,更多的提高。同时,我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四)新技术培训学习方面。

信息技术是教学效果落实的第二发动机: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面对学习者个性越来越彰显淋漓尽致的年头,我们如何有效的实施学科教学内容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课题:“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我们知道,未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育将永远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导致教与学的深刻变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了让我们尽快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需求,本阶段中继教培训,我们学校安排了足够学时的校本研修培训计划。现在,我校全体教师都能独立运用电子文档撰写个人计划、总结、反思、论文,都能独立运用电子表格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运用幻灯片进行课件制作,部分教师还能制作电子动画、纪录片等,另外,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我校老师都能从网络上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篇6: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

大方县第五小学 杨晋

一、指导思想

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计划目标:

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结合本校小继教培训计划和方案,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

(3)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4)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5)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6)参加《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师德及学科校本培训

三、措施及方法: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

2)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3)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4)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5)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考核登记。2011年度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大方县第五小学 杨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历补偿教育,提高素质。我校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补尝函授进修学习。凡参加学习,学校可以调课,所需学习资料学校尽力给予支持。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部门、各层次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学习《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师德及学科校本培训,认真做好笔记,并写心得体会。

篇7: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五年实施规划

(2014-2018)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学校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根据水城县教育局要求,围绕《新街乡中小学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新街乡二台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五年实施规划。

一、新街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二台小学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逐年递增趋势明显,从2009秋学校均分21分上升到如今的50分,从前些年的全乡倒数上升到现在和完小基本持平,无不证明了二台小学全体教师的努力工作。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教师责任意识、教师学识水平、学校硬件软件条件限制等等因素相互作用,二台小学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与城区及农村优秀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从每年县教育局梳理的全县小学期末成绩统计表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今年,二台小学一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1.5分,及格率为42.8%,优分率为14.3%,数学平均分为51.6分,及格率为42.8%,优分率为28.6%,语数双科及格率为42.8%,全科合格率为42.8%;二年级语文平均分为39.1分,及格率为7.7 %,优分率为0%,数学平均分为50.7分,及格率为46.2%,优分率为0%,语数双科及格率为7.7 %,全科合格率为7.7%;三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4.3分,及格率为25%,优分率为0%,数学平均分为58.3分,及格率为62.5%,优分率为12.5%,语数双科及格率为25%,全科合格率为25%;四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0分,及格率为40%,优分率为6.7%,数学平均分为45.7分,及格率为33.3%,优分率为13.3 %,语数双科及格率为26.7%,全科合格率为26.7%;五年级语文平均分为63.4分,及格率为64%,优分率为36%,数学平均分为45分,及格率为32%,优分率为8%,语数双科及格率为28%,全科合格率为28%。截止2013年秋季学期,全校共有留守儿童20人,留守儿童

42、召开“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重大意义,动员全校教师积极投身到活动之中。

3、各学科结合实际,研究拟定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活动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2017年)

1、分析不足,找准原因

全体老师要认真依照《新街乡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照二台小学实际,全面客观地分析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管理形式、教学质量的现状,摸清问题、分析不足、找准原因,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2、完善制度

学校要根据方案要求,建立完善教师学期学年考核管理、考试管理、学生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3、具体工作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①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切实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②积极开展师德楷模先进评选活动,树立典型,以一线教师的先进事迹和良好师德品质感染、熏陶、引导广大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专家型校长队伍建设,抓住校长的选拔、使用、管理和培训等关键环节,开展全员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校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确立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的思想。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提高培训,举办创新工作论坛等,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在思想上要保持高度的组织观念。

加大选拔干部力度,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考察年轻干部。

改进用人方法,真正将素质好、业务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同志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

6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校本培训为主阵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创新意识,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确定重点培养目标。

②、推进“教师成长六个一工程”。

交一篇典型教学案例。案例要符合课改精神,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有个人鲜明的特色。

上一节展示课。各教研组要组织好公开课的听课环节,加强听课考勤,提倡全员参与,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达到全勤听课评课的要求,各科老师必须按照要求和安排,自觉主动地参加听课活动,做好听课记录。课后要组织集体评议活动,要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

出一份完整的试卷。命题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学科教学改革,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应围绕各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要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回顾和反思,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客观分析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改进的办法。

当一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要抓好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主要实行校长负责制,由各组长负责实施,按照“五定四有”(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案、定中心发言人;有较好的教案、有生动的讲解、有热烈的讨论、有概括性的总结)的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智慧,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好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订阅一份所教学科的专业刊物。把握教育发展脉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品位。

8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广泛开展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的的体育锻炼。

2、全面启动“书香校园”创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开设师生共读课,积极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努力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积极倡导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的书香理念,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

开展古诗考级、读书小神童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开设以书法教学为主的校本课程,让校园散发幽幽墨香。

明确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课外读书活动机制。

3、深入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加强德育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好升旗仪式,重大节日主题活动等德育阵地,营造健康生动、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搭建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

积极开展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特别是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努力创设一个“我成长、我快乐”的成长环境。

继续积极开展传统美德传承与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实践探索活动,进一步推进“让学生在道德细节的体验中成长”这一德育模式的尝试与研究。

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抓手,以创建走廊文化、班级文化为依托,以少先队活动、心理辅导平台、“阳光少年”——健康成长俱乐部、校园广播站、德育成长导师制、班队课等为主要活动形式,着力构建和谐、人文、书香的育人环境。

0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掌握课标。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篇8: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总结

一、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教师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当前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这一活动,不仅是全面培养幼师人才的物质前提,也直接关系到其专业自身的未来发展走向。当前阶段,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为德、智、体、美等,自身具有比较高的文化性及职业性[1]。通过不断训练,逐渐掌握学前教育的相关工作流程与要求,进而具备熟练操作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1)强烈的爱国情怀,热爱社会主义;尽自身最大限度的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深入认知科学发展观;树立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规;一生忠臣于党国;对幼儿关怀备至;具备很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等。

(2)基本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基础的教学技巧等;

可以独自完成幼儿的教育管理工作;依据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设置相应的教学计划;全面解析国内外最新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成果;

(3)具备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课件;流利的运用英语进行沟通。

(4)强健的体魄;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二、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依据我国现有教育部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从中得知,由于经济社会和格局的不断变化,教学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激增,及欧洲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先进化、合理化与现实化的发展趋向,我们必须要进行学前教育教学课程及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以此来全面迎合当前阶段学前教育对于幼师这一职业的发展需求。

三、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与综合涵养的培养

当前阶段,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主要体现于政治立场与职业道德涵养、教学能力、专业理论储备量、文化涵养、心理健康等。学前教育毕业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比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而逐渐实现其教学目标。教育院校可以通过全面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制定基础训练内容与考核内容、教学、实践内容、定期见习等活动,来进一步的培养教育基本功十分扎实、较高教学素养的教师队伍。需要针对当地幼儿园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发展需求的不同,结合幼儿成长需求和学习兴趣进行细化和挑选,进而全面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

四、教学建议

其一,为了更加保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满足经济市场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初中起点五年制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院校需要进行制定与自身办学条件相贴合的、完全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内容、见习活动、音乐及舞蹈教学、英语双语教学等相关课程。以此来全面保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框架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其二,全面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衔接,及时有效的提高自身对其的重视意识。通过有效的建立心理分析角、学前儿童学习行为分析室、舞蹈训练室、琴房、美工实训室等教学场所,来进一步的优化和整合当前院校内部的教学资源,使其学生得到更为全面教学实训,进而逐渐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篇9: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五年计划

为了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坚持科学发展,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四项基本素能(师德水平、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为前提,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为着手,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以骨干教师培养为载体,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依托,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引领力度,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实现优秀教师可持续、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加快教师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高寨子镇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适应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需要,遵循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充分发挥全校教师的积极性,确定正确的政策导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优秀人才成长的竞争激励机制,创设教师成才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

二、培养目标:计划用五年时间,培养校级骨干教师25名,县级教学能手2——3名。使他们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专业知识,较新的现代教育观念、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书育人,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中成绩显著,在本校起示范带头作用。

三、范围对象:  培养对象为学校的在职一线教师。具体培养体系 第一梯队:

文科

王富全

宋桂云

周春玉

理科

李秀芳

黄翠丽

唐明勇 第二梯队:

文科 刘静静 李桂琴 姜 敏 薛

斌 理科 赵菊花 郑 凯 鲁小明 郑艳君 英语 彭建文 兰 静 第三梯队:

文科

马胜利

红 理科

赵国柱

苏清明 第四梯队: 音乐 计雅兰 美术 薛天明 科学 王军明 

四、入选条件: 

(一)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

1、热爱祖国,坚定信念,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校,依法执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具有改革创新精神。

(二)骨干教师培养人选,还应分别具备下列具体条件:

1、年龄在40周岁以下,学历合格,具有小学教师初级职务以上。

2、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熟悉教材教法,会使用电教手段或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具有上公开课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3、有较强的教研能力,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有具体研究课题,经常拟定教学论文,共事协作精神好。

4、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知识竞赛中成绩比较突出。

五、培养措施:

(一)基本措施

1、帮助培养人选讲修学习、深造提高。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选送培养人选到有关院校学习深造,参加提高学历层次和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及组织教育思想研讨会等。

2、帮助培养人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采取以教研组确立课题,促进教研能力提高。

3、帮助培养人选参加高层次的教研、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教育交流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培养人选参加高层次的教研、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职业技能,掌握学科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知识。

4、帮助培养人选撰写、出刊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论著,鼓励和支持他们不断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多出教科研成果。

5、教导处牵头,进行专题讲座,促进教师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6、依青蓝工程为依托,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二)采取特殊措施,进行重点支持。

1、强化政策导向,对培养人选在科研立项、进修提高、学术交流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给予优先考虑,并对其中特别优秀者给予重点支持。

2、努力改善培养人选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3、在教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评选和拔尖人才入选,以及各类评优、奖励中,对符合条件的培养人选给予优先考虑。

(三)明确职责任务,促进培养提高对培养人选应规定明确的职责、任务和要求。要在工作上压担子,既严格要求,又放手教学革新,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实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较大贡献。在培养期间,培养人选除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本职工作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任务: 

1、每期应在校级及以上范围至少上一堂有较高质量、较高水平的观摩课、示范课。

2、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科研论文,并争取在县级以上获奖或交流研讨。

3、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研究和继续教育任务,承担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并使指导者取得显著成绩。

(四)坚持有效活动,强化成才机制。

学校将继续开展以下有效活动,并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各项活动的滚动效应。

1、组织教师开展“说、上、评”教学大比武活动。

2、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促进基本功的提高。

3、组织开展骨干教师评比活动。

4、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5、聘请有关专家名师来我校传艺,不定期讲学。

6、举行“名师高徒”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

7、开展教科研成果交流、评选活动等等。

六、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为工作的落实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上得有效保证。组长:张强

副组长:

鲁小明

唐明勇(具体负责)成员:王富全

宋桂云

李秀芳

苏清明 由教导处集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高寨子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下一篇:《齐桓公好服紫》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