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

2024-06-18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通用9篇)

篇1: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实践活动。新《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除教材以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这也充分说明了阅读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中学生来说,阅读更是一个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阅读课中有学习性阅读,有信息性、交际性阅读。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根据具体阅读文章的特点,设计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重要细节,既理解字面的意思,又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在阅读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精心导读,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以《新目标》八年级(上册) unit 7 reading:“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为例:通过duty report,free talk 等活动,让学生描述机器人、谈论机器人的.用途等,激发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语言实践和思维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标题和图片猜测文章所要讲述的大概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推理,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激发学生想要阅读的欲望。

二、恰当的阅读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利保障。

1.注意看标题和文中插图或照片(the title and picture)。文章标题是文章内容最简练的概括。图片是文章的进一步说明和补充。通过标题积极思考,让学生养成图文结合起来读的习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或重要内容。

2.阅读时先略读(skimming)。关注大意,不要太重视细节。通过扫描迅速预测文章内容或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概念。克服生词造成的阅读障碍。对于不认识的生词先略过,有时它们某些对于理解全篇文章并不重要。有些当你全篇阅读后根据上下文语境自然猜出。

3.让你的眼睛学会跳读(scanning)。这样有助于你很快地抓住你所需要的细节,你可以不必阅读整篇而找到你所关注的信息。要特别关注每一段落的首句(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它一般是关键句,也就是主题句(topic sentence)。识别主题句,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可帮助了解作者的思路,搞清楚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4. 学会推断(inference)。能从文章中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境的描写,从字里行间透过文字信息去推测文章深层结构中的含义。以便对其有深刻、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要想深入地理解文章,就是通过准确地回答 who,what,where,when,why,how 等问题来学会摘要、概述全文。

5.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英语阅读就无从谈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扩大词汇量,就要多读。词汇量决定了我们的阅读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读得越多、越广,这又反过来为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我们的词汇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灵活运用朗读,让阅读更为有效的为教学服务

要想学好英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克服害羞的心理。在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如1.跟录音机复读。2. 学生或老师范读。3. 分角色朗读。4.男女比赛朗读。5分组表演朗读,能使学生发现朗读中的各自不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互相取长补短。

总的来说,阅读是教学上的难点,学生通过阅读要学习词汇、句型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因此教育学生要用眼、动脑,勤动手。要把重要的句段记录下来,例如:引起共鸣的句段;含有一些特殊结构、特殊语言现象的句段;含有地道英语表达法的句段;含有英语谚语、成语、固定表达法或词组的句子。然后反复朗读,并有意在讲、写英语时加以模仿和运用。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所有的阅读策略与方法都要围绕阅读的目的展开,把阅读材料当成是信息的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然后再把阅读材料作为知识的载体,处理词汇、语法、句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篇2: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例如: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边读边想,圈画生字,标记疑问处,阅读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字,积极思考。第二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诵读、轻声读、默读、赛读等进行充分的读书,自主的思考。讨论问题时,在关键地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渎、自悟、自明”的能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阅读,如《紫藤萝瀑布》等,可用“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的方法,《鸿门宴》等可用“读时按自己的想象加动作”的方法,学生都喜欢这样的阅读,读得有滋有味,配以动作表演时,也有板有眼。因此,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快快乐乐的学语文。第四层次的读,是指导个性化的阅读。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二、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词句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要紧的是培养起人类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然而这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因此,新大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定时定量的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我们从课文涉及的作品出发,结合当代文坛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推荐书目:一是把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品作为重点推荐对象,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结合时代特点,从当代文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中推荐,这样可以接近生活。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每年一度的高考优秀作品。把这两方面选出来的作品编成书目印发给学生,学生读起书来就不会盲目被动了。第三,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借阅一些报刊杂志,容量适中,内容丰富,又与教材保持同步,我们常常安排学生在阅览课上或业余时间选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丑,教人去恶从善、辨伪识真。从而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内涵都得到提升。

三、将课内研读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创设情境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我们特别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纳入课堂。这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语文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进行拓展时我们特别注意:课外拓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比较阅读、仿写学用、鉴赏评析、课后随感等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与课文本身找好一个切合点,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作技法上的,这要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而定。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课文以外的拓展延伸一定是在学生对课文本身进行了充分的感悟、体验、品位之后,学生只有在深入文本用自己深刻而独特的体验建构起个人深切的情感体验,才能自然的联想到个人的生活体验,因而产生进一步阅读和写作的欲望。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今天的中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往往更具有知觉性和超前性,语文老师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把新的文学观念和思想方法融进阅读教学中,才能胜任当代阅读教学的需要。

教师本身所蕴涵的人文素养、人生态度、理想情操,总能通过他自身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语文教师,更是一个有情愫,有理想,道德高尚,修养深厚,正直秉诚的“人”师。教师的审美品味应该是和谐而又优雅的。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幽雅,让学生崇敬、向往。这种审美应成为一种意象、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一种磁场,体现于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体现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以美激智、以美发辞、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自己不懈怠,要走在前头,要有广泛的阅读,要在阅读中开挖不竭的精神源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

我的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一、培养兴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利用直观教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必须对学生情感诱导,给予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蝙蝠与雷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我在上《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先简单介绍本文的语文常识,提问“找一找你们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再让学生质疑看到“打扫”这个词你有什么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打扫本是好事,但作者为什么要加引号啊;而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研讨课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

二、读思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语文教学,读要重“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中,我先短片展示了《战火中的儿童》,以“情”入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在独学的时候播放朗读带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朗读者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让孩子们带着难以压抑的感情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语文教学,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这都是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

二、强化自身素质,准备充分,使学生乐学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是教师,主阵地是课堂。学生大多时间是学习,首先每位教师必须切实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艺术,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关于准备充分,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学生的准备,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气,发言的资本。

二是教师的准备。上课之前老师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

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要多关注学困生、退步生,找原因,找办法,多鼓励,多引导。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过程不是齐步走,学生即使退步了,我们的责任是让他有信心再进步。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肯定,抓住机会进行指导。要用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暂时的挫折,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平稳心态对待学习。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做学生思想工作应以表扬为主。大声表扬,悄悄批评(也因人而易)。勤开导,多鼓励。用“表扬”“肯定”来激活学生的上进心,一定不去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教师工作不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篇3: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

1大胆放手,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从而获取信息。由此可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放手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深入文章, 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分析。

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实践证明, 过于严肃或单调的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抑制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而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产生主动质疑的内在动机, 认真地思考探究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同时, 对学生的提问应持肯定态度, 在教学中多一些允许, 少一些否定。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才敢想、敢问、敢说, 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2启发引导, 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常常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去“读”教材。很多时候, 他们并没有理解文章的意思, 没有真正地阅读教材。因此, 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 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内在兴趣和探究欲望。一旦学生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 他们就会对文章产生兴趣, 有一种想要阅读的心理倾向。

在教学中对紧贴文章中心的关键提出疑问, 可以拓宽思维范围, 使思维更加深入。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顺势点拨, 能促进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文章。如:教学Book 8 Unit2 Part B Let’s read时, 文章中提到:

When the ball flies into John’s face, John is a little angry.But then he is so happy.学生会提出为什么John被球撞到了却很快由生气变成开心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了?教师顺势点拨,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而合作与交流更是常用的探究方法。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 目的是给每位学生创造语言练习和应用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分组学习, 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之间有分工、有合作, 他们积极主动运用英语完成任务, 并获取、分析、处理信息, 最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探究潜能, 把探究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探究的欲望, 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探究的机会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的体验是潜能开发的催化剂。”教师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指导学生展开合作, 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自主的创造性学习, 并在合作、竞争中获得成功感, 从而提高学生个体学习的潜能, 促进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

4注重评价, 推动学生自主探究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 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能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应该是学会知识这个层面上, 而应该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这些方面。因此,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更重要的是要对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总结和应用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们教师要明确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 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采取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和阅读模式, 将听说读写活动更好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潜能将得到充分的挖掘,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摘要: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为此, 本文提出让问题带动学生、让探究激活课堂的教学策略, 力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下,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激发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改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篇4: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还要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新精神,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使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适应各类语言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协助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喜欢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

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传统的英语教学仅限于课本知识,学生难免会对其产生厌倦心理,但是通过建立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識面。其次,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采取“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在上课的时候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放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讨论无果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同时还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获取知识。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太死板,要学会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如创设语境,在语境下增强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多看英文报纸、英文故事等,为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篇5: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我们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深隧而独到的诠释正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阶梯。文本解读应着眼于阅读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原文,更要着眼于学生。只有这样文本内容在教师心中才是立体的、鲜活的。

文本解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素养。其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教材处理否恰当,对文章的关键点是否敏感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成为一终身学习的典范,坚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并且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具有了丰富而常新的知识,教师的文本解读才会有新内容新思想。另外,除了具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知识底蕴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小学语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实则意味颇深。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将课文深入浅出的理解到位,结果把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分析文章写法。例如,描写景物的文章,既要体会景物的美好,还要品味如何借景抒情;记事的文章,要思考作者是如何记事传情的;写人的文章,要构建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熟稔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点,精彩语言。精彩语言是指课文中某些表达准确、生动而又含蕴丰富的语言。对精彩语言的解读,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句子或某个片段。通过评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是抓住文章概貌的突破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深挖这些词、句。

第二点,写作规律。写作规律是指同类型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所具有的共性特点。既然是规律,就有一定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的表现形式,对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应抓住教材的写作规律,在这方面有所积累。

第三点,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指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文中作者要讲述的道理,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读一读。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能是偏激的、消极的、错误的。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与文本中心思想间的偏差,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就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可能想出的回答,备足相应的评价语和指导语。教师首先对课文有所感受才会让学生有所感受。

第四点,嵌入课外知识。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加入介绍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来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一定要注意加入课外知识的深度、广度、长度及讲到哪里需要加入。这些都是教师在加入课外知识前都要明确的问题。

指导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基石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有效策略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们要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①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②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篇6: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

【摘 要】 词汇和语法,两者就好比语言的左右手,缺一不可。教师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上,但收效甚微。本文针对初中英语词汇与语法教学所存在的低效问题,根据本人的日常教学实践提出利用话题、篇章,结合任务、交互探究和文化差异意识在活动语境中内化词汇和语法,使得初中英语词汇与语法教学生动灵活,富有生活气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实现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词汇和语法有效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英语词汇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通过语法而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wis认为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听、说、读、写、译没有哪一项语言技能能够脱离对词汇的依赖。学者Hymes 在谈到外语学习时曾经说过,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而学习者所要具备的交际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四方面,即语法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语法能力是其他诸能力的基础,对于准确表达、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习一门外语,首先必须掌握的就是它的词汇和语法,两者就好比语言的左右手,缺一不可。然而外语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恰恰是:语法难以理解,灵活运用更难;单词记忆困难,词汇量不够,用词不能举一反三,导致阅读能力差。所以教师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上,但收效甚微。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学习新课标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与语法教学谈一些浅薄体会。

一、利用话题导入词汇与语法教学

单纯利用拼读法孤立的教授、记忆词汇和单纯使用演绎法、翻译法讲练语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纷繁的世界当中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学生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学生日常生活离不开谈天说地,所以把话题用作词汇和语法的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究,可帮我们解决这个教学难题。

就这样利用话题导入词汇、语法教学可以将词汇和语法学习融入现实生活中,而不是让学生死记词汇和语法规则,是让学生在语言交际中运用有关词汇和语法规则。话题提出之后,学生们经过了思考、组织及表达的过程,对其中所包含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有了充分地感性体验。之后,让学生们找规律,加以总结。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将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了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兴趣,他们觉得英语词汇和语法不再是那么枯燥抽象。正如本杰明·弗兰克林所说:“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这样一个过程,与传统的先讲解后举例的方法相比,前者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更牢固!而且整个过程学生们都处于快乐的情绪之中,快乐地学习正是他们所盼望的。

二、利用情景生动词汇与语法教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用情景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情景来感知和运用语法知识。情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之中自主的去发现探究并实践运用习得的语言。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语法教学,我们可以设置多样化、多功能的语法情景化教学方式。

2.1利用真实的环境或创设模拟的情境教词汇和语法

在讲授新的词汇和语法时,教师可以尽量利用实物图片、真实的语境、体态语言以及多媒体等手段设置情景,再依次将新的语言材料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从中领会新的语法规则,然后教师给学生大量的口、笔实践机会,如两两对话、表演等。在多次语言实践后,归纳和小结有关的语法规则。

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态时,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含有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教师一边关门一边说:“I am closing the door.”打开窗子时一边说“I am opening the window.”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说:“I am walking.”在黑板上写字说:“I am writing.”再叫一个学生读书,教师说:“He is reading.”叫几个学生唱歌,教师说:“They are singing.”利用动画课件,教师用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回答出动画中正在作的动作。这样一直练下去,学生就会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词汇、句型、会话,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进行时态的构成及用法,使学生能从成功中获得喜悦。

2.2结合语篇教词汇和语法

在教学中,如果仅用孤立的句子去理解和说明语法规则,有时就很不严密。比如讲授often,usually,always等词时,教师一般会讲:这些词语用于一般现在时的句子里,是一般现在时态的标志。因此,当学生看到He said he often went to school at seven in the morning.时,就认为这是一个错句子,以为应将went改成goes。

如果把目标词汇和语法结构融入到生活中的对话和短文等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话语和篇章中去,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超越句子的层面上感知和进一步认知英语词汇与语法。举一个把语法放在背景文章中去感知的例子。在教情态动词的用法时,为了使学生明确情态动词表示推测的用法。正如本杰明·弗兰克林所说:“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

例如,They are flying planes.,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它们是飞着的飞机”还是“他们正在驾驶飞机”呢?如果这个句子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它的意思就不会混淆。如果谈话的主题是飞机,句意是“它们是飞着的飞机”。如果谈话的主题是飞行员,句意就是“他们正在驾驶飞机”。

三、利用任务灵活词汇和语法教学

英语词汇和语法的熟练掌握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实践。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进行有意义的言语训练,可以实现语言知识运用的自动化。新课标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讲的任务比一般活动更接近实际生活,更接近真实交际,并且需要在任务完成后有一个具体成果的大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一定要让学生去做事、要求更高一些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去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运用中学习掌握语言形式、语言规则,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任务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在语言技能方面,先输入后输出。根据所教词汇与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将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将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结合起来,在任务活动语境中,通过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真正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活学活用,立竿见影。

3.1设计真实的填补信息差任务,灵活运用词汇与语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设计一系列的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任务,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注意有意义的语言训练,逐步地由语言形式向语言内容过渡。因此任务的真实性相当重要,只有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才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习兴趣,为开展词汇和语法技能训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

3.2设计真实的解决问题、辩论、合作写作等任务,灵活运用词汇与语法

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为获取知识或为得出的结论而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主动的认知体验,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使自己的语言在准确、流畅和复杂性等方面平衡发展。这一层次的活动可以有解决问题、辩论及合作写作等。例如在学习祈使句时,可让学生共同为本班制定班规(school rules):

Don’t talk in class.Don’t read cartoon in class.四、利用交互探究落实词汇和语法教学

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主要是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分小组交互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它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和探索,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营造探索氛围,评价探究得失。新课改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采用这种方法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相互探讨中落实好各项知识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五、利用文化意识强化词汇和语法教学

一种语言的语法有其逻辑形式、结构,它们是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必然受到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领悟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例如,汉语说“我想明天不会下雨”,英语中要说“I don’t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而不能说“I think it won’t rain tomorrow”再如,有人问你“You didn’t win the football game yesterday,did you?(你们昨天没有赢那场足球比赛,是吗?)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你要回答“Yes we did.”(不,我们赢了)而不是“No,we didn’t.”(是的,我们没赢)。英语的这种否定表达方式与汉语截然不同。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学生对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异十分的感兴趣,乐意了解、愿意领悟,在领悟的同时深刻理解了目标词汇和语法,强化了目标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六、结束语

强调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和培养,在活动语境中内化词汇和语法知识正是新课标下词汇与语法教学目标要求的精髓所在。英语词汇与语法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地予以淡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优化而不是淡化词汇与语法教学”的原则。初中英语词汇与语法教学应采用“归纳为主,演绎为辅”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获得词汇与语法知识,借助语篇、语境,注意文化内涵的渗透,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实施新课改下的词汇与语法教学,必须体现“发现探究,实践运用,任务型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理念,才能牢牢把握教学的正确方向,使知识理论与生活运用趋向统一,实现新课改下英语词汇和语法有效教学的真正目的。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周祁林.语境理论在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1(07).阅读相关报告总结文档:为什么被孤立的人总是你 过年的味道 致货币先生 梁振英 从平民家庭中走出的香港特首徐忠友 实数考点“直播间”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阅读训练 感悟实数中的数学思想 在自己的高地插上旗子 雅与俗的追求 骗人终骗己 鲜花与位置 以缤纷词句展自我才情 喜迎“2013”新年趣题 “人人都是优等生”等三则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和策略探索 语言的温度 莫名其妙的交叉 整体考虑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提高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之我见 整式乘除中的数学思想 突破中小学英语衔接瓶颈,加强中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考英语取消听力测试的利弊 英语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篇7: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

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 陈丽萍

摘要:要想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状况,只能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的目的、有效性、阅读实践活动、朗读技巧、激发、阅读兴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时间增多了,阅读效率明显提高。但很多时候,老师教得很辛苦,课外也作了大量的努力,可是,课堂上学生还是收获甚微,甚至还出现了学生厌学的现象。这种现状不仅使学生失望、家长不满,教师自己也十分困惑。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任务的完成,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要改变这种状况,只能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谈小语有效的阅读教学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做什么的?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感悟、品味、揣摩语言,体会感情,认识世界,认识人生,以提高阅读能力,并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要学习语言,就得充分地深入地去读、思,在读中去理解语言的内涵,领悟语言的韵味,体会语言的情感,感悟语言的哲理,揣摩语言的规律,从而掌握语言这一表情达意的工具。阅读教学的根本,简单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当我们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教师可利用语言艺术,营造意境。教师也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将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例如:有位教师在上《秋天》一课时,先给小学生朗诵课文,“这是如诗的季节!这是如画的季节!这是收获的季节!这里有纷纷飘落的红叶……小鸟在它的怀抱中尽情地飞翔;还有那满山火红的枫叶!这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呀!”这样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秋天的意境。此外,还可利用图片、音乐、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活泼、生动、直观感,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2、在班级内开展各种阅读实践活动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曾经在他的《朗读手册》中说过,“要让儿童爱上阅读,最终归结到一点: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为孩子大声地朗读起来。”

其实,小学阶段的孩子的阅读能力通常是听力比阅读能力强。他们能够听懂并理解那些复杂、有趣的故事,却无法自己看懂故事书。

《晨读10分钟》认为:朗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传达给大脑,大脑把它转化为声音发出来,声音再传回耳朵,去指挥头脑中的储存系统。因此,朗读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每天的晨读10分钟,读故事给学生听。听故事时,除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之外,同时也将较高程度的词汇灌输到孩子们的耳朵里,包括字词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语气表现出来。最后,他们会把这些词传输到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对字词的理解力。

除了自己大声给孩子读书,老师还可以让班里一些程度比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孩子读书。

那么,大声读书,我们可以读什么?

读童诗,读经典,读科普,读各种各样对孩子有帮助的书。

除了古典的诗词,还有很多优美的童诗,故事等,在记诵的过程中,可以在孩子的心中撒播下真善美、自信乐观、满怀希望的种子。除此之外,教师要尽量的在班级内开设图书角,每个班级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建设不同风格的班级图书角。每位学生需要带最少一本图书,放于书架。以社会、家庭、学校和班级等多方共建的“班级图书角”,将图书馆搬到了教室,将图书放到了学生们的眼前,这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借阅,增加了学生接触图书的程度。

3、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现任清华附小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倡导朗读教学,以朗读贯穿全课堂,促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并从朗读中发现课文内涵,力避繁琐分析。因此,要让学生真读,“以读为本”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读”是小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凭借、一种方法、一项表现。那么,如何把握学生读的真实性呢?

从学生认识规律确定读的要求。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历6年的语文学习时间,学生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在读。但是,读的差异在哪里呢?

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是通过朗读来学习书面语和发展书面语,从而促进口语进一步朝规范化发展;而中年级则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学生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到了高年级,朗读就不是简单的读了,是在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再现文章的思想情感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篇章语感心理图式。无论哪个年级,教师要先清除自己要求学生的读,是否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是否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如果脱离了这些,变换出再多花样的读都是徒劳无功的。

4、多赞赏鼓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韧性差,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容易放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鼓励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回答精彩时,要多鼓励、赞赏。可是,学生们由于受倒年龄和学历的影响,他们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浅入深出。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洁归谬。即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推导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还有,小学生的体验水平不高,阅读兴趣差异很大。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提供阅读素材,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查发现,影响学生选择书籍的最大原因是,他们在班上看到或听说其他同学有这样的书。研究报告指出,68%的学生选书是因为老师或同伴们在讨论某一本书,这本书在班上显得很热门。所以当老师朗读给学生听时(不论是对较幼小的孩子还是大孩子),都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去找那些在班上被读过的书。

篇8: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

低年级阅读理解的重点在字、词、句上,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中年级的重点是词、句、段, 培养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和预测推断的能力。高年级的重点是句、段、篇的教学,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对文本的内容、语言、人物、写法作出评价的能力。教师只有把各年段培养目标弄清楚, 才能改变一味繁琐分析的传统做法。

二、重视以“读”促“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 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 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 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受到熏陶, 自由地进行阅读。而且, 有感情地朗读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已经证实。朗读和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 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和背诵。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 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 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感情;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三、重视探究性阅读

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 而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最终形成, 离不开学生独立研究和思考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开展述、唱、画、演、问、比、思、写活动, 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读述结合、读唱结合、读画结合、读演结合、读问结合、读写结合, 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 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在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之后, 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点。对于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让他们各抒己见, 自己去寻找答案。而教师则主要担当阅读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 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篇9: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打好坚实的英语基本功

(一)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词汇提出明确要求:七级: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过好词汇关,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当然,记单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定量记忆、游戏记忆、造句运用、定期反复、阅读中重现单词、加强课外阅读量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单词记忆。

(二)训练学生的猜词技巧

阅读文章时,不懂单词含义根本谈不上理解文章,但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碰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但许多生词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猜测能力也是高考英语阅读常检测的一种能力)。

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构词法、上下文所举例子、同义词替代、并列句解释、词语之间的对等关系等来训练学生的猜词技巧。例如:根据前缀后缀猜词,如unforeseeable,其中词根为see,前缀fore-的含义是“早先、预先”的意思,前缀un-是“不”,后缀“-able”是“可以……的,能……的”。由此可以猜知,该词为“未能预见的”。

(三)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结构和语法复杂的句子,即便句子中没有生词,学生也搞不清句子的意思。因此,必须培养学生一定水平的语法基本功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1.一定的词法基础,要求学生识记单词时,利用构词法记单词,留意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记住单词的不同词性、不同词义。

2.一定的句法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五种基本句型(S+Vi,S+Vt+O,S+Vt+C,S+Vt+O+Oc,S+Vt+InO+DO);分清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找准标志词and,or,but,if,when,although等,熟悉倒装句、强调句等特殊句式。

3.复杂句子,要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句子结构、找中心词、找主谓。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一)学生养成朗读英语课文的习惯

英语句、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深刻体会。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通过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单词、词组、表达方式的记忆,而且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语感,脱离中国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式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掌握朗读时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停顿等技巧。

(二)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广泛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还可以提高记忆力。而且,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中、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词汇用法、理解句法结构及词汇的表达。教师要推荐给学生难易适中、题材新颖、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并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不要怕生词,(对不影响文章理解的生词,可以通过“自猜、问同学、问教师”等方式解决。如碰到影响文章理解的生词就必须查字典)只要天天坚持阅读,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

(三)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针对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交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1.略读法。略读法是快速阅读文章的一种,通常又称浏览。略读的关键是在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主要目的是尽快获得足够多的信息,以便准确地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问题。略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收尾两段,要学会寻找文章段落的主题句。2.查阅法。查阅法就是不必阅读整篇文章,而只需要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后加以阅读就行。查阅法主要是获得具体信息,回答具体的问题,通常是语段中的细节问题,它常常与5W和1H有关。即who,what,when,where,why,how.在使用查阅法时,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文章的结构有的按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按空间顺序排列;有的按逻辑顺序排列。只要弄清文章的排列顺序,做阅读回答问题时就能省时高效,准确无误了。

三、在教学中,注意精读与泛读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所给材料中没有生词,但学生还是搞不清句意或对句子误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句子的结构不理解,或对句中某一旧词的新义不理解。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要对该类句子或材料做精读处理。不仅要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还要让学生查词典,查清旧词新义、一词多义。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当然,不是所有的阅读材料都需要做精读处理。《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有明确要求:七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23万以上,八级:30万以上。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每天读英文报纸、杂志、书籍的习惯,必要时每周上一节阅读课来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泛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四、在教学中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所选择的读物要由易到难、字数逐步增加。在理解的程度上,要循序渐进。对同一篇读物,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对学生提出深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更高的理解程度。另外,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也要逐步训练,稳步提高。

英语阅读能力是高考英语考试要检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中必备的能力。可见,英语教学工作者的责任重大,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用心去探究和实践更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望志同道合者能提出宝贵意见与我共勉。

上一篇:苏教版四年级期中试卷下一篇:我的天使朋友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