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系统项目介绍

2024-06-18

智能家居系统项目介绍(精选6篇)

篇1:智能家居系统项目介绍

海峡智能旅游项目介绍

智能旅游,是省旅游局经过长时间的规划与酝酿,于近期率先提出的全新概念,目的是要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运用,构建旅游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企业的营销手段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为此,省旅游局为推动智能技术在旅游业的实际应用,凭借务实的执行力,规划了一批智能旅游项目,如包括海峡旅游卡、海峡旅游呼叫中心、海峡旅游网上超市在内的“三个一”工程、景区二维码电子门票项目、景区自助导览系统、旅游智能互动系统以及智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系列工程。

一、先导工程

“三个一”工程和景区二维码电子门票项目作为先导工程,率先规划成熟并落地执行,其中“三个一”工程的一期建设已经顺利完成;二维码电子门票项目的相关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

(一)海峡旅游网上超市

1、项目简介。网上超市采用“淘宝商城”模式,在业内创新性的将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线路、旅游商品、交通票务、旅游保险及其他个性化服务等旅游服务产品整合,吸引实体企业入驻开店,引进在线实时交流工具及支付宝、海峡旅游卡等支付工具,采用二维码电子凭证交易方式,打造“一站式、便捷化、专业化”服务平台,从而提升实体企业的诚信经营美誉度,提高旅游者互联网旅游消费的信心。

网上超市所充当的角色就是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提供一个整合的交易平台。商家入驻开店——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行业、旅游各要素应有尽有——旅游者无障碍购买。

2、项目优势。第一,参与该项目可提高企业品牌诚信。网上超市由省旅游局主导构建的平台,具有强大的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第二,参与该项目可以共享省局的宣传资源。包括省局目前常用的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渠道以及省局对网上超市的专项宣传推介;第三,参与该项目可拓展销售渠道。前期旅游企业可免费入驻网上超市,实现线下业务在线上的延伸,更直接地接触旅游者和广阔的旅游市场。

(二)海峡旅游卡

1、项目简介。海峡旅游卡是一系列优惠卡、支付卡组成的体系,主要包括储值卡、银行卡等。海峡旅游卡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涵盖“吃、住、行、游、购、娱”领域的海峡旅游“全程优惠服务”和“电子支付服务”,是福建省旅游局着力打造的带动旅游消费的一个便捷支付平台和惠民手段。

海峡旅游卡计划在始发阶段拓展福建省内旅游商家;第二阶段,进一步扩大省内优惠商户范围,并注入台湾省的旅游资源;第三阶段,深度拓展台湾旅游商户并将海峡旅游卡与国内其它旅游卡整合资源,互通有无,持卡人在全国范围内享受旅游产品及全国银联特约商户的优惠。

2、项目优势。第一,参与该项目可享有省局宣传资源。包括省局常用的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媒介及省局对海峡旅游卡项目的专项宣传投入;第二,参与该项目可加大营销力度,增强营销效果。加盟企业可在省旅游局的统一组织下,通过海峡旅游卡这个媒介注入各自的优惠服务资源,形成合力,做大营销推广活动,引导更多的旅游者向加盟企业流动;第三,参与该项目可扩展业务领域,提升业务量。海峡旅游卡是系列卡,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如储值卡的发行将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海峡旅游系列卡的发行将以福建省为基点,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台港澳、东南亚等福建省旅游重点客源地,旅游卡发卡市场的全面开拓,将有效地带动加盟企业的业务量。

(三)海峡旅游呼叫中心

海峡旅游呼叫中心包括以公益服务为主导的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提供增值服务的客服热线。两大热线之间可以轻松转接和资源共享。

12301旅游服务热线是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全面服务于公众、开拓政府旅游公益事业的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旅游问讯、旅游投诉、旅游提示及其他旅游信息服务。

增值服务热线是为网上超市用户及海峡旅游卡持卡人提供配套客户服务、为广大游客提供产品预定等增值服务的声讯平台。

(四)景区二维码电子门票

景区二维码电子门票,即“电子二维码凭证”在景区门票的电子化应用,就是将已购买的票务信息编码成二维码图形,以短信、彩信等方式发送到客户手机上,替代实体票券的配送,游客凭手机上的二维码信息在对应的景点或旅游消费场所的专用设备加以识读验证后“通关”或享用相应的服务。“电子二维码凭证”可转赠、可拾回。

“电子二维码凭证”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票务、电子会员卡、电子优惠券、电子提货券等诸多应用领域中,其中景区电子门票是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在景区景点推广应用二维码电子门票,可通过门票的电子化管理,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效率,方便游客快捷支付,提升旅游业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整体管理水平。

二、规划项目

(一)旅游目的地数字营销平台

利用电子支付、虚拟现实、数字媒体及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发展搭建并完善旅游目的地数字营销平台,丰富和扩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形式和应用领域,开创更广阔、更生动、更实效的创新互动营销支撑,以旅游目的地营销为核心,建立旅游者和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与旅游企业的各种交互平台,为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并且不断创造新需求,也为旅游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宣传和销售渠道。主要项目包括:

1、旅游供应链网络交易系统。整合旅游产品供应链,搭建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交通、票务等在内的旅游企业间的诚信交流交易平台。

2、海峡旅游数字导游平台。创建一个集三维视觉、听觉和互动操作等多种感知于一体的全方位体验环境,展现旅游目的地的优美风光,提高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

3、旅游网络游戏平台。打造集成虚拟旅游体验、一站式旅游网络应用服务、旅游电子商务、互动娱乐社区和精选旅游资讯于一体的旅游智能化电子商务互动平台,开发内容积极向上、方式灵活多样的网游产品。

4、动漫影片。依托动漫技术、以影视剧的方式实现旅游产业与动漫文化产业的横向整合。将海峡旅游的优美风景、文化内涵与动漫的互动、娱乐等特性相结合,开发内容积极向上的以福建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原创动漫电影。

5、动漫主题公园。建立以动漫为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种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旅游休闲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主题公园,打造成为动漫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生产方式。

6、旅游智能示范酒店。应用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酒店自身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主要包括智能个性化服务、酒店智能系统管理以及酒店的智慧营销等。

7、旅游创意文化产业园。包括海峡文化旅游产业的集中展示区、对台先行先试实验区、名人一条街、非物质文化高科技体验博物馆、文化商业街、动漫工厂、游客集散区等功能区域配套服务和增值区。以提升海峡旅游的整体层次和影响力,促进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跨行业发展模式的形成。

8、智能旅游实验室。聚集人才,吸收、消化、研发、创新集成先进技术,进行初期试验、中间试验,提出产业化方案,供企业承接、建设和运营。

(二)智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工程

应用二维码、物联网、三网融合、GPS等高新技术手段,推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促使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最终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及时详尽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行业产品结构与资源优化,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主要项目包括:

1、旅游智能互动系统。基于物联网、三网融合技术,在福建全省的景区、酒店、机场、车站、旅游集散中心等网点建设旅游信息化智能终端,并逐步扩展到以3G手机为代表的个人终端和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家庭终端。

2、景区导览系统。应用GPS技术、物联网技术、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实现全方位的景区虚拟导览功能。既可以为团队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无线讲解、团队管理服务,也能为散客提供自主导游,可以涵盖景区地图、多语种自动解说、自动获取位置信息、随行娱乐游戏等服务。而旅游业者也能通过该系统获取景区服务信息与游客数量统计,从而更便捷地实现景区管理。

3、手机短信平台。建立面向移动终端的信息发布、接受、管理的综合性短信服务平台,方便游客随时随地轻松收取旅游短信,方便快捷地了解旅游信息。

4、WAP手机网站。通过移动信息化的应用,建立WAP手机网站平台,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及时有效地为游客提供全面的目的地资讯,为其提供目的地预览和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5、旅游基础设施。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面突破,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基本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旅游集散中心示范工程、海峡旅游信息港大厦等。

三、组织保障

为保障海峡智能旅游项目落到实处,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成立海峡智能旅游发展工作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牵头,明确工作执行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建立促进政、企、研信息互动与经验交流的海峡智能旅游联盟。

海峡智能旅游联盟,将整合、吸收与智能旅游服务相关的旅游、IT企业和媒体,充分应用研究团队的试验研发成果,进行智能旅游相关技术、业务、管理标准的建设、运营、应用、发布与推广。

通过海峡智能旅游联盟,会员企业可以共享“海峡旅游”品牌资源,使用统一的形象识别系统;共享省局的宣传资源,包括现有的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共享联盟的客户资源,包括省局所掌握的省内客户资源、台湾旅游商家联盟及兄弟省旅游商家联盟的客户资源;共享系列平台支撑服务,在包括海峡旅游卡、海峡旅游网上超市、海峡旅游呼叫中心、二维码电子门票等项目的“智能旅游产品包”中自主选择所需要的服务和产品;享有应用最新技术的先机,会员企业可率先应用适用于旅游业的智能技术,如物联网、智能卡、移动互联、虚拟景观等技术;获得政府项目申报的支持,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将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项目申报并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和应用成果奖励。

篇2:智能家居系统项目介绍

摘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 楼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工程设计与安装调试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并且是一个技术复杂、规模庞大的系统,它是工程理论与工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楼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等方面的诸多课题。

设计是工程的成败之本,是一项十分重要并充满挑战性能的工作,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社会的进步在进入光彩夺目的二十一世纪以来,导致具有楼宇管理自动化——Build 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办公室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等诸多功能的智能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蓬勃掀起。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化,都市中的住宅与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地耸立起来。为确保住宅和大楼内生活、工作的舒适、安全和楼内外的信息处理,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因此而诞生了……

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主要应用于楼宇内住户与外来访客之间提供双向通话,同时通过门口安装的摄像机为住户显示外来访客的图像,为住户是否让来访客人进入做出判断。由于住户遥控防盗门的开关及向保安管理中心进行紧急报警是一种安全防范系统,能阻止不法分子非法进入,达到防盗的目的。因为这种系统采用的是密码开锁或刷卡锁,使住户能方便地利用自己家的`密码或卡片开锁,保证了密码开锁或刷卡锁的保密性能与唯一性(密码能按住户的要求随时改变——从而保证了密码不被他人发现)。

这种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还集成了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当有一个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时,它通过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传输线路传递到管理中心,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声光信号,并在管理中心的主机上显示几号楼、几号单元、几号住户出现安全事故。因管理中心的主机与电脑联网,所以实现了与安防中心联网的功能。由此,安防监控中心可及时掌握和控制所管辖区域内的安全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安全、舒适和先进的居住环境已成为现代化住宅小区(或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基础,而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是营造这一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系统将楼宇的入口、住户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三方面的通讯集成在同一网络中,组成防止住宅受非法侵入的重要防线,有效地保护了住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系 统 原 理

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是应用了单片机编程技术,双工对讲技术、CCD摄像及视频显示技术而设计的一种访客识别电控信息管理的智能系统。住户楼门平时总是处于闭锁状态,避免非本楼人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楼内。本楼内的住户可以用钥匙或密码开门自由出入。当有客人来访时,客人需在楼门外的对讲主机键盘按被访问的住户房号,同主人进行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通过对话或图像确认来访者的身份后,如住户主人允许来访者进入,就用对讲分机上的开锁按钮键打开大楼入口门上的电控门锁,来访客人便可进入楼内,来访客人进入后,楼门自动闭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小区对讲管理主机,对小区内各住宅楼宇对讲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监视。若有住宅楼入口门被非法打开,对讲系统出现故障,小区对讲管理主机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出报警的内容及地点。

小区楼宇对讲系统的主要设备是对讲管理主机、楼宇大门入口主机、用户分机、电控门锁、多(单)路保护器、电源等相关设备。对讲管理主机设置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安全保卫值班室内,门口主机设置安装在各住户大门内附近的墙壁上或台上,系统可按用户要求进行不同的配置,如在同一幢大楼中可视与非可视系统可同时共用等等。系统的主要类别有如下几种:

1、 单户型——具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遥控开锁、主动监控,使住宅内的电话(与市话连接)、电视与单元型可视对讲主机组成单元系统等功能。

2、 单元型——单元型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主机分直按式和拨号式。

直按式容量较小,分为15、18、21、27等户型类别,主要适应于十层以下的住宅。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按就应,操作简便。

而拨号式对讲系统的设计容量就大得多了,多为256户型类别,主要适应于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它的特点是:操作方式与拨号电话一样,界面豪华。

这两种系统都采用总线方式布线,它的解码类别分为楼层解码和室内机解码两种方式。这种室内机常规与单户型的室内机兼容,均能实现可视与非可视对讲,遥控开锁等等诸多功能,并能挂接管理中心。

3、 小区联网型——采用区域集中化管理(多功能)。它不仅具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遥控开锁等多种功能,并能接收住宅小区内各种技防探测器的报警信息与紧急援助,主动呼叫辖区内任何一个住户或群呼所有住户实施广播功能。

功能扩展联网型系统实现了三表(水、电、煤)抄送、IC卡门禁系统与其他系统组成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上述三种方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整体逐步发展而成的。小区联网型系统是现代化住宅小区管理的一种标志,是实现可视与非可视楼宇对讲系统的最高级形式。

完美的系统技术性能

如若是单元型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常规采用如下措施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

1、 应用人体红外检测技术:人来自动上电——节约能源、延长寿命、增加可靠性。

2、 系统配置夜视功能:当外部光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调节起控点,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系统自动启动红外辅助光源照明(人眼无法见),帮助摄像机拾取清晰图像,同时启动键盘操作照明系统的设置——常规是以LED或白光灯以及荧光方式点亮键盘,方便夜间操作。

3、 低功耗待机功能:待机时CCD对讲电路系统均处于休眠状态,电路系统功耗小于20mA,大大延长了系统的工作寿命。

4、 双工对讲功能:语音清晰宏亮连贯,如若应用专用电路,双工对讲系统电路在工作时,声像串扰小、不自激、不失真。

5、 全面提高了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的技术特性:由于采用了总线式布线,信号线的使用大大减少,全方位提高了标准化模式的施工,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量。另一方面,分户线上的隔离和保护装置,在总线未被破坏的状况下,即使系统中有一用户分机出了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使用。

6、 醒目的全新技术:采用最新的数码语音技术,完美地提示语音应用帮助与系统应用操作问候,真优美的人性化产品,可按需要随时更换语音的内容。

7、 全方位系统升级扩展功能:

A——可与管理中心实施连接,组成小区区域联防系统;

B——能方便地设置火灾、匪警、紧急求救等自动报警功能等。

系统的开发设计规则

1、 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必须具备集中、统一的管理能力,为住宅建筑物业管理提供方便。根据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公共安全是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多级集中的统一管理中心,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使安全防范技术发挥最佳效果。

2、 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必须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系统本身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必须具备很强的防破坏能力。设备的可靠性是个极重要的指标。另因用户的层次不同及素质的不一致将导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所以要求系统有较强的容错性能和自检功能。

3、 系统的设计和产品的选择应选择标准化、规范化——与国际接轨。

4、 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可扩性、兼容性和灵活性。系统具有结构开放、信息传输兼容性强、终端互换性高、系统网络清晰和组网简单等特点。

5、 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的安全防范技术发展上说已相当成熟。若进一步开发,在技术上应追求先进,使用上更简便实用。

后 语:楼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监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全新控制系统,它能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监控技术连接起来,把两个独立的系统走向融合,实现了真正的三网合一——数据、语音和图像。在理念和方式取得重大突破。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数字化监控信息传递到网络上,与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融为一体。可以说,楼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所涉及的各项技术的背景均是成熟的,其技术发展符合现代数字技术的潮流,它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3:智能家居系统项目介绍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文化中心,简称: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作为世博园区的四大永久建筑之一,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拥有一个1.8万座的主场馆、音乐俱乐部、电影院、溜冰场、餐厅和零售区域,建筑面积16万m2,是世博园区内主要的娱乐集聚区。文化中心作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焦点,承担了世博会的开、闭幕式的主会场,成为世博会期间展示、交流中外文化艺术的理想场所。

世博文化中心以其穿梭腾飞的姿态、极具未来感的独特外形,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其文化娱乐集聚区的定位,使其成为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精彩展示和延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世博会后,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体育竞技和时尚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娱乐集聚区,在引领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针对世博文化中心多功能、高规格、现代化文化娱乐的综合服务需求,我们将建筑艺术与智能信息技术紧密而完美结合,建立了先进、完美,而节能的“未来综合业务应用”的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电视制作系统、电视转播管网系统及体育扩声系统。

本工程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并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智能化建筑项目二等奖。

2 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

为配合世博文化中心“时空飞梭”的设计理念,其外立面投影显示系统是建筑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晚上,在各类亮化工程的衬托下,整个建筑物宛如一个即将腾空的飞碟。其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更是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使世博文化中心体现了其时代性与高科技性的完美结合。

针对世博文化中心建筑外型简洁的特点,建筑外立面铝板上不能进行LED显示模块的安装,而超高亮投影机安装在二层室外平台上既能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又不破坏建筑的整体形象。因而世博文化中心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采用高亮度投影DLP技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设计中,在对许多具体的难题进行了攻破后,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在世博文化中心得以应用,其技术要求及功能特点如下:

1)图形变形修整技术:由于世博文化中心外型呈飞状,外型呈多重弧型,采用图像变形修整技术有助于在多重弧型表面上进行投影显示。通过自定义的网格、方向、分辨率、显示区和图像映射,对变形状态进行控制,达到修整还原的技术。

2)边缘融合技术:由于世博文化中心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投影机来显示一个图像信源,由每个投影机投影最终图像的一个部分。这样可以实现高亮度、高分辨率的投影显示,通过边缘融合技术达到无缝拼接的显示效果。

3)视频复合投影机联网技术:由于世博文化中心需要将内场转播信号在建筑外立面多个投影机进行投影显示,每个投影机设定IP地址,通过以太网电缆及网络交换机,集中在网上管理和控制每个投影机。在控制室内采用视频控制主机,可以接收输入的视频信号(包括内场演出的直播电视信号),也可以播放存储的视频内容,通过视频控制主机对每路视频信号进行复合分配,并通过网络交换传输至每个投影机。考虑到投影机离控制室比较远,在控制室内配了视频光端机,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每个投影机,投影机采用30000lx DLP技术超高亮投影机,建筑外立面投影显示系统如图1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利用DLP技术投影系统是解决建筑外立面显示的最好解决方案。利用30000lx投影机将视频图像投射到外立面铝板上,每块投影区20m×12m,会给人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再利用画面拼接成40m×12m或80m×12m投影区,配合有创意的信号,让人过目不忘,也体现了其时代性与高科技性的完美结合。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已成为世博文化中心的一大亮点,建筑外立面投影全覆盖显示系统效果如图2所示。

为更好地体现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在世博文化中心的表现效果,在现场主体结构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我们模拟现场实景搭台在夜间进行了投影实验。采用30000lx DLP技术超高亮投影机将视频图像投射到外立面铝板上,每块投影区20m×12m。图3为模拟现场实景进行投影实验所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显示效果非常理想。实验中也对系统的图形变形修整技术、边缘融合技术、视频复合投影机联网技术进行了测试,均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实验中无论是近观,还是远眺,都给人以非常强烈地冲击和震撼。

当然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白天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夜间进行的投影实验中,我们也模拟了建筑周边的道路照明、景观照明、泛光照明,当环境照度较强烈时,会对显示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当环境照度降低时,又能产生非常好的显示效果。故此我们将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与泛光照明系统、景观照明系统进行了集成联动,当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启动时,关闭泛光照明系统,降低景观照明系统的照度,从而使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更好地发挥它的显示效果。通过投影实验可以看出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的使用,给世博文化中心乃至整个世博园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非常欢快的节日氛围。

3 建筑智能化系统

3.1 通信系统

本系统主要围绕世博文化中心的语音通话需求,涵盖程控交换机、无绳电话、无线对讲、移动信号覆盖4个子系统。

●程控交换机子系统:

程控电话交换机支持电信提供的DID业务,功能上除了满足文化中心的日常通话外,还另划分一个区域,专用于接听外来有关剧院演出节目的咨询呼叫及订票呼叫。

●无绳电话子系统:

无绳电话功能是集成于程控交换机系统的,为世博文化中心提供功能强大的具有无线交换能力的办公移动通信,以满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物业人员移动时的呼叫。通过现场测试定位,将电话天线收发基站安装在各层的最佳使用点。

●无线对讲子系统:

无线对讲通讯系统主要用于世博文化中心内部安保人员通讯、工程报修等使用要求,通过基站天线发出高频寻呼信号,方便文化中心内部管理和维护人员之间建立双方或多方通信或实现数字信息传输之功能。

●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子系统:

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不仅仅是对室内盲区的改善,同时也包括对室内无线通信质量、网络质量及系统容量的改善。对于高话务量的文化中心,移动无线信号的覆盖,除了对诸如地下室、1层、电梯轿厢等屏蔽性地方信号的引入外,同时也应考虑因接收到来自多个方向的杂乱不稳定信号而容易掉话、断线、切换不成功等方面因素,解决室内话务及拥塞问题。

3.2 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系统是涉及整个世博文化中心的业务及办公信息系统,它需要在世博文化中心不同部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实现世博文化中心的对外和对内业务,其网络结构如图4所示。

3.3 综合布线系统

本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区子系统和设备区子系统五个部分。

话音主干采用3类50对或100对大对数电缆,数据主干采用2根室内6芯多模光纤线缆,互为冗余备用。

本综合布线系统共设信息点1289个。话音电缆和数据电缆全部采用六类4对UTP双绞线,信息插座采用六类模块。话音及数据主配线架在地下1层电话网络信息机房内,每层设立若干个单独的分配线间及配置相应端接设备。

3.4 卫星接收及电缆电视传输系统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大楼的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用于接收国内及国际的经济、金融信息及娱乐节目。本系统用于接收市内有线电视系统的传输电视信号,同时具备卫星电视节目接收、自办节目及现场转播等功能要求。

本系统卫星电视接收部分设计为可同时接收8套卫星电视节目。

电缆传输系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回路进行设计,三个不同回路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节目源的播放。分别为:

A回路:为溜冰场、各层开放式商业区、各类值班室等普通区域使用,不能收看卫星电视节目;

B回路:为VIP区域和办公室等部位使用,能收看所有频道的电视节目;

C回路:为演出及比赛的后场区域使用,平时能收看到所有的电视节目源,在赛事或演出时仅能收看到比赛或演出实况的现场电视信号,便于演职人员或运动员、教练员等对前场信息的掌控。

3.5 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本系统具有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除了进行正常的日常背景音乐和业务广播外,出现火灾等紧急事件时可接收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信号,自动切换成火灾事故广播,并可随时转为人工指挥。

文化中心具有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入场区域、赛事后勤区域、影视娱乐区域、餐饮休闲区域等,对背景音乐的内容、音量、播放控制等都会有不同需求。由于和赛事相关的部分有后台区域、训练区域、媒体区域等,因此会有内部业务呼叫的需求。

3.6 综合安保系统

综合安保系统是现代智能化大楼基础性的系统,作为开闭幕式及各类大型演出和活动场馆的世博文化中心,人员流动性大,人数众多,来往人员复杂,容易滋生安全问题,故对安全级别要求特别高。本系统是将视频监控安防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及安全检测系统组合而成的综合安保系统,是将各个子系统集成形成的综合安保管理平台,可实现各个子系统的联动控制,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统一。本系统具备与市110报警联网功能。

3.7 电子信息公告系统

电子公告显示系统是一套全新的公众信息发布平台,每个控制显示终端(PDP、LED、LCD、触摸屏等)相当于一个IP地址终端,可以实现群组控制,也可以实现单点控制。管理人员在信息中心就可以将制作好的各种材料(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通过网络传递到任意地点,通过安装的各类显示终端,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播放出来。

3.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世博文化中心作为三星绿色建筑,BA系统的设计更应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良好的灵活性、开放性,使之能在充分满足世博文化中心运行需要的同时达到科学节能的效果。系统的管理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同时要求具备方便的升级能力,保护用户的投资。

3.9 机房工程

机房是计算机系统和其他弱电设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安全、稳定、标准的机房环境并实施科学的机房管理手段,是计算机及通信行业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

对于电话网络信息机房、消防安保中心机房、传播、应急等专业机房的设计,尽可能地减少计算机及各种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极大减弱外部电磁场对计算机系统和其他弱电系统的干扰,为系统提供可靠的环境及所需的各种条件,保证计算机系统及其他弱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3.1 0 智能化系统平台

着眼于绿色智能建筑的各类基本功能,我们将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BMS)作为建筑内所有设备运行信息的汇集与处理中心(平台),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和处理。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和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调一致的运行状态;在此前提下,合理降低造价,最大限度地节省能耗和日常运行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各系统能得到充分、高效、可靠的运行。

4 体育场馆工艺设计

4.1 电视转播管网系统

为满足世博文化中心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或其他活动时电视现场实况的转播和评论、现场实况的广播等需要,场馆为电视转播提供相应条件预留。包含场馆为电视转播机构、广播机构、平面媒体机构等提供符合专业要求的媒体设施及为媒体服务的广播、摄像和信息等基础条件。通常对一个体育场馆来说,其场馆可以根据其所举办的体育赛事的等级(国家级、洲际性比赛、世界性比赛)来进行不同规模的电视转播的条件预留。

由于转播一个NBA篮球比赛的摄像机位设置为10!20多个,机位的多少、角度、位置均能直接影响到转播赛事的精彩程度。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视转播的机位,如无预埋线路,几乎不可能保证每个必要的机位可以放置摄像机并布线。而高水平的电视转播和节目制作能力,无疑将会增加场馆的市场开发机会、提高场馆利用率和增加营运收入。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首先要求摄像机在体育场馆内必需有一个合理的分布。从近景手执摄像机,到中景、全景摄像机,以及特殊的无人值守的遥控摄像机等,针对不同的比赛,须按照电视转播机构的要求,在比赛场内架设。

4.2 电视制作系统

世博文化中心电视制作系统主要用于演出或比赛现场图像的摄取和切换,类似于电视演播室视频制作系统。通过系统配备的摄像机,将摄取的图像送导控,经导演切换后,送场内安装的大屏幕现实系统。视频制作系统可以完成简单的切换,制作系统需要配备必要的技术控制手段,确保输出图像的技术质量。制作系统只考虑简单音频处理系统,目的是在演出需要播放预先录制好的节目时,可以将音频信号送到扩声系统中。系统配备简单的节目录制手段,可以播放或将经切换后的视频和来自扩声系统的声音录制到硬盘录像机和DVD刻录机上。

世博文化中心电视制作系统配备6台演播室配置的摄像机,用于场内摄像。另外配备3台固定安装式带云台摄像机,安装在球架和视频吊仓下。摄像机采用标清数字标准,传输系统采用光缆。整个制作系统为标清系统。外送信号的传输由接收信号的部门解决。视频格式采用SDI(串行数字信号)和模拟视频信号,符合625行50场、图像宽高比为16:9和4:3两种模式。

4.3 场馆扩声系统

根据体育馆观众席扩声系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中一级指标,设计标准如下表所示:

世博文化中心体育馆扩声系统,除传统意义上的扩声系统外,还包括信号传输网络和监控网络。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如下:

●扩声系统:负责体育赛事的语音扩声,支持分区的扩声模式;文艺演出时,兼作为外来演出系统的热备份或基本组成之一;

●信号传输网络:完成文化中心各技术用房之间的信号交互;完成与本地相关系统、与电台电视台以及记者媒体等之间的信号交互;支持外来演出系统的灵活接入。同时,通过合理的信号传输设计,有效保证文化中心这么大建筑空间内扩声系统的信号传输质量;

●监控网络:把放置于异处的数字设备,如数字音频处理器、功放和数字调音台等集成于同一监控网络上,从而打破设备放置空间的限制。在软件监控平台上集中管理控制监视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实现简化系统维护管理、提高故障干预及时性的目标。

5 结束语

世博文化中心充满活力的建筑形态,融合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将成为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将更好地诠释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科技—让世博更精彩”的主题!

先进、成熟、可靠的智能化设计,使得世博文化中心拥有了一套高度集成、高效运转、高新实用的智能化系统。现代化和便捷的通信手段,创建高效、先进的运营、管理体制,将使文化中心成为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

对于一个集体育场馆、综合文化、艺术展示、时尚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娱乐集聚区,电视制作系统、电视转播管网、体育扩声系统、舞台机械工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精心的规划和实施,能为高水平演出及比赛的进行、电视转播提供保证。

摘要:本文对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的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及涉及体育场馆的电视转播管网系统、体育扩声系统等进行了介绍。

篇4:智能家居系统项目介绍

来自第三方机构fSurlMicrosystems/Gartner的关于引起网络宕机的原因的统计数据,如上图1-1所示。其结论是:引起网络宕机的根本原因中,72%的部分与基础设施相关,这72%中,硬件设备原因占10%,软件原因占18%,剩下的71%的原因是网络布线所引起。

由此可见网络布线的管理和网络的可靠性运行非常重要,由机房或前端交换机柜中的任何布线或网络设备故障而引发的网络中断都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管理、维护效率至关重要。除了在系统的可靠性上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外,还要求能够在问题发生时快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效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充分考虑性能和价格因素的情况下,采用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系统可以避免以往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跳线改变等原因而引起的布线资料陈旧、不易维护和管理的问题,而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系统和相关技术也是结构化布线文档和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青睐。

目前,随着IP融合网络、数据中心和虚拟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IT基础设施的智能管理提出了进一步需求。

1.1IP融合网络可视化需求

IP网络发展的趋势是通过应用的融合,达到高效的集成和高性价比的智能通讯系统和服务,以节省生产成本和提高初期投资利用率。综合布线系统正是将各种各样的基于IP架构的智能化终端、IP控制终端集成融合在一套基础架构网络上的物理传输平台。融合IP网络技术应用,是利用一套基于IP的数据网络来支持基于IP的多种应用系统的运行,而不必每一套应用系统均单独采用独立的布线系统。

在管理运行上采用基于IP的终端,再结合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这些基于IP的终端,都能在图形化的管理界面显示及管理,将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能。

1.2基础设施智能管理是发展趋势

数据中心,无疑是IT业界目前最热的概念,其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也是其中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国标《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A类机房标准要求:宜采用实时智能管理系统,如下表1-1所示。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作为基础设施的管理系统,通过对于配线架端口状态有效监控,再结合网管软件,做全面网络运维管理,布线可视化,布线运维流程化,布线管理数据库化,提高故障响应和故障定位时间,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提高运维效能。

目前,由于智能化基础架构管理系统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最新的国际标准TIA-606-A(LabeHng)草案中,即我们常用的布线管理标准中,新增了一项“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AUTOMATED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SYSTEMS)。下面简单摘录几条描述说明:

★自动发现和追踪连接到基础设施的终端的物理位置;

★集成楼层平面CAD或其他类型图纸,易于交互管理和归档管理;

★对于MAC(移动、添加、变更跳线)应用,支持电子工作单流程管理;从上面描述可以看出,所谓“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就是今天业界在推广的“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也可以称之为“智能配线管理系统”,当然以上几个概念随着技术不断的革新,市场对于这一概念的逐渐认识、认同的不断发展,将会逐渐趋于统一。

1.3什么是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组成原理如图1-2所示。系统前端通过安装在综合布线配线架端口内的传感设备,将端口的连接状态采集到区域监控单元,一个区域监控单元通过监控连接到其的配线架的端口通断情况,进而监控到该区域中连接IP设别的情况,中心管理系统软件通过IP网络和遍布在大区域中的各个区域监控单元的通讯同步,将所有的连接状态信息汇总起来,在通过图形化的用户界面呈现出来,使管理者对于整个系统一目了然。

进而这个系统通过软硬件平台,一方面进行实时信号的采集,不断实时更新系统状态信息,使得后台数据库与前端的连接传感器状态保持一致,免去管理者手工维护数据库系统的复杂性,另外,中心软件平台可以发送现场造作指令系统以实现自动流程化的操作。

通过智能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软硬件平台工作在物理层和网络层。与网管软件不同,网管软件工作在网络层,能告诉网管员逻辑链路的故障,但不能告诉网管员该故障的物理位置,而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做到,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方便、图形化的提供综合布线系统端到端的链路连接情况,并且实时监控其状态,提供电子化流程操作,自动更新和记录所有的信息到数据库中,节省维护操作的复杂性,提高维护的效能。可以说该系统是网络管理软件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传统基础设施管理和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的对比情况表1-2所示。

对比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与传统基础设施管理在功能上的改进,可以看出,在基础设施系统中部署智能系统,将可有效改进运维管理的效能。

2.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特点和优势

SYSTIMAX iPatch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对基础设施实时准确的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进而可以实现许多和基础设施相关的功能,解决以往对于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缺失,帮助用户提升基础设施管理效能,提高用户投资回报。

2.1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功能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做到以下的主要功能:

检测——标准的光和铜缆跳线——实时跳线归档管理

实时更新——所有的基础设施记录——实时整体布线设施管理

自动发现——网络上端到端的连接——集成数据网络

物理位置定位——跟踪所有具有网络连接的设备——集成数据网络追踪

告警——所有未授权和非计划的行为——集成数据网络监测

事件通告——具有先进的处理过程——实时网络处理能力

自动化——变更和故障管理的流程——内嵌先进的工作流程

2.2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特点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易于管理和维护——提高管理效能

提供工作流程和电子任务单——对于跳线移动、添加和变更提供流程化管理方式

符合相关标准——ITIL,IS017799,BS7799,ISO 27000 Securit,

2.3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最为核心的需求应该是体现在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以及降低网络宕机的人为因素三方面:

2.3.1提升管理效率

提升管理效率方面:综合布线本身就是IT基础设施的基础支撑平台,其存在的意义远远的超过了普通弱电和智能化应用的范畴。

相对于布线本身传输技术和所能支持的网络应用标准迅猛的发展速度来说,传统的综合布线管理手段还大多停留在纯人工管理、流水帐记录的原始阶段,从这方面看与网络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智能型实时布线管理系统的流程化管理可以完全通过电子工单来完成,比如配线系统的每次操作,都是由管理员在服务器软件上生成一份工作单,如完成一次跳线、改变一次跳线等,该工单自动传送到需操作的管理单元的屏幕上,通过现场的导航提示,操作人员可以简单、方便、快速、准确地完成这一次任务,确保不会出现任何影响生产线运行的人为故障发生。

2.3.2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采用电子工单管理,使得每一次改变的数据都能得到实时响应,及时修正目前的端口连接方式和网络拓扑接口;也由于电子工单的自动结果记录和系统事件自动记录的功能,使智能型实时布线管理系统随时可以回溯以往历史事件,并且可以对其恢复重建,使每一次的故障发生和维护节点都可以追根溯源,在不断改进中,企业经济效益才可能不断提高效能。

智能型实时布线管理系统正是通过流程化操作,避免人为的失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管理效能,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智能型实时布线管理系统通过对主干链路或重要物理连接实时监控,避免由于信息网络物理断线或错误跳线造成生产品控系统宕机,使管理员能够更快的发现和解决网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作为网管软件的有效补充,通过链路的虚拟拓扑,帮助用户及时准确定位错误跳线的物理位置并提供修复向导,使得管理员可以尽快解决故障,同时也切实地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3降低网络宕机人为因素

降低影响生产线运行的人为因素方面:智能型实时布线管理系统能够将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的流动性和主观性影响降至最低。无论普通的综合布线方式还是智能布线方式,文档资料都是布线工程和日后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5:智能家居系统项目介绍

宋加夫

大庆油田电力集团

摘 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数字化电厂建设中,运用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技术实时地采集电厂生产管理信息,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传输到服务器中,与现有的生产信息系统相融合,实现对电厂现场生产过程中运行巡检、设备、安全及文明生产的动态管理,有效地提高电厂管理效率和管理品质。关键词:物联网;电厂生产管理;智能终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电力行业自动化和生产管理系统的传统思维。在传统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是用户与系统交换数据的唯一终端,因其功能单一,携带不便,不能满足生产管理现场化、实时化的需要。它无法实现人与现场设备和功能位置的互动,也不能将生产指令通过这些系统进行实时传达与反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生产数据和设备监测数据,与现场生产管理数据集成的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成为电厂信息化发展新方向。物联网技术为建立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厂复杂环境下生产现场的人员和设备进行实时互动和协同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1 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功能描述

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是数字化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能代替DCS、PLC等生产控制系统,也不应该包含财务、OA、ERP等大庆油田和电力集团统一实施的应用系统,它的侧重点应在现场设备的管理、巡视、检修及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方面的生产智能管理。1.1 运行巡检管理。

自动记录运行巡检人员的巡视路径、停留位置、停留时间;运行人员可用智能终端在生产现场查看运行异常的设备运行参数,调取异常设备的历史运行参数,对设备故障点进行录像、拍照、填写缺陷记录,查看设备检修进度,自动接收交班运行人员对设备的关注信息,并将关注的设备信息自动关联到班长日志,提高巡视信息的可读性、共享性和可扩充性。1.2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检修人员可根据智能终端提示的设备缺陷信息,查询设备缺陷记录,办理工作票,在生产现场调取待检修设备生产厂家、产品型号、安装时间等信息,对故障部位拍照、录像,并记录故障原因存档。记录新安装配件的生产厂家、产品型号、安装时间等信息存档,消除缺陷记录,提高对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1.3 安全生产管理。

自动记录检查人员的巡视路径、停留位置、停留时间;检查人员可以用智能终端拍照、录像、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设备安全隐患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系统自动提示相关分厂管理人员查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安全隐患记录,上传处理意见、处理进度和处理结果;当有新的内容时,自动提示此记录的发起人和参与人查看相关信息。可查阅相关设备及责任人的历史操作记录。1.4 文明生产管理。

自动记录检查人员的巡视路径、停留位置、停留时间,检查人员用智能终端拍照、录像、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影响文明生产的行为和设备状态;系统自动提示相关分厂管理人员查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记录,上传处理意见、处理进度和处理结果;当有新的内容时,自动提示此记录的发起人和参与人查看相关信息。可查阅相关设备及责任人的历史操作记录。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数字化电厂建设中,可有效地扩充电厂生产管理数据采集范围,提升数据采集的品质,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实现对电厂生产现场的动态管理,有效地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管理品质。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简称为IOT(Internet of Things),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物品。它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形成智能网络,物品间可自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使用者通过电脑或智能终端,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以感知为核心,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交融的综合信息系统,能极大地提升对物理世界的综合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反馈控制,为人类社会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环境、安监、电力、物流等各行各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图1 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

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的“物”要具备以下条件:①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②数据传输通路;③一定的存储功能;④CPU;⑤操作系统;⑥专门的应用程序;⑦数据发送器;⑧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⑨在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的感知层包括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识别技术主要实现物联网中物体标识与位置信息的识别;网络层包括各种无线、有线网关,接入网和核心网,主要实现感知层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路由和控制,互联网属于网络层的一种接入方式;应用层包括各种具体的物联网应用。

图2 原有的数字化电厂架构

通过对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与原有的数字化电厂体系架构对比研究,我们看出:物联网的应用层与数字化电厂的数据层相对应,为组件层提供基础数据; 物联网的网络层和感知层与数字化电厂的环境层相对应。

把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数字化电厂的建设中,在补充和完善数字化电厂的数据采集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同时,丰富数字化电厂架构中环境层的建设内容,为建立智能实用的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进一步满足数字化电厂建设的需要,实现在电厂复杂的生产现场环境下人员和设备的实时互动和协同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电厂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以完善后的数字化电厂架构为指导,不断提高电厂的生产智能管理。

图3 完善后的数字化电厂架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可在电厂的生产管理、运行维护、信息采集、安全监控等方面体现出巨大优势。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其核心之一是信息的无损采集、流畅传输、有序应用,而这正是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电力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在生产组织和流程方面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具有以下的特征: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综合信息全面数字化,将感知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智能计算、现代控制技术等与现代电力生产技术紧密结合,构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联的网络,动态详尽地描述电力生产与管理的全过程。

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物联网技术的三个特点,即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3.1信息采集技术

在智能管理系统中,信息感知与收集是基础环节,它属于系统的感知层。感知层又称为末端设备或传感节点,每一个传感节点都包含一个微处理器、通信芯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对周围物质属性、环境状态等各种静态和动态的信息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采集,同时通过通信模块或延伸网络将物理实体连接到上面的两层,通信模块一般采用光纤通信,或者是无线通信。3.1.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的定义是:“利用能感受规定被测量的敏感元件或转换元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人类无法直接获取或识别的信息转换成可识别的信息数据的 5 技术”。传感器技术不仅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且还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控制等要求,这也是实现物联网感知技术的首要环节。

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用来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简单的加工处理,并通过固有协议将数据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终端处理。如通过RFID进行标签号码的读取很容易的回传移动设备信息(如宏伟热电厂的煤车车号识别系统中的车号识别芯片);通过GPS得到地面传感节点发射的物体位置信息(如手机);通过图像感知器得到图片或图像(如宏伟热电厂的中心机房监控摄像机);通过环境传感器取得环境温湿度(如宏伟热电厂的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通过空气压力传感器可计算出高度等参数,这些都是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日应用。3.1.2 移动智能终端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是指接入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具有操作系统、可由用户自行安装应用软件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智能终端设备支持音频、视频、数据等方面的功能,如智能手机、PDA等。智能终端的功能特点:

⑴ 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可通过Wi-Fi无线接入。⑵ 具有PDA的功能,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拍照录像。

⑶ 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拥有独立的核心处理器(CPU)和内存,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使智能终端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扩展。

⑷ 人性化,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功能。⑸ 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持多。3.2 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属于智能管理系统中的网络层,主要负责实现感知层采集的信息传递、路由和控制,在硬件架构上,以企业网为主,以无线网为辅,保证网内设备通信的数据安全性、传输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把工业无线技术应用于敷设电缆或接线非常困难的测点、分布分散区域、隔离和屏蔽区域、检修困难区域、移动或旋转设备、电缆易损坏和折断场所及电缆桥架、卡件、机柜等备用容量用完改造的场合等等。实施无线技术是在现有有线的控制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测控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达到提高工厂安全水平、设备可靠水平、运行自动化水平及工作效率的目的。3.3 信息集成技术。

信息集成技术主要由汇编、C#等语言开发的组件组成,它贯穿于数字化电厂架构设计中的数据层、组件层、服务层、集成层、用户层等各个层面。根据电厂业务流程,依据数字化电厂架构要求,完成业务组件层开发,从最小、不可分的业务元组件开始,逐级组合,形成独立功能的业务组件,供上级平台调用。加强Web Service应用,做好服务层发布。应用Web Service服务将组件层组件向上层应用发布。将BPM组件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展示和分析的通用功能,为上层的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按照电厂业务开展过程,分步梳理每类业务的工作流程,基于BPM业务组件,以简洁直观的方式,为最终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处理能力。4 结语

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依托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设施和大量应用,通过相互的渗透和融合,有效地整合基础网络设施和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可以达到提高生产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 效率的目的。电厂在实施智能管理系统的时,要依托现有的有线局域网,建立具有高可靠性,覆盖全厂重点设备、重点区域的工业无线网络。在关键设备贴上智能识别标签,生产运行、检修和管理人员用智能终端与现场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实时互动,满足生产运行、检修、安全和文明生产管理业务的需要。电厂生产智能管理系统,融合了物联网技术的新型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对软硬件相关设施进行较大程度的改进,所以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必然是需要经过一个比较艰辛的发展过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智能管理系统为生产管理人员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在构建智能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探索新理论和新技术,并且将物联网技术与当前信息系统现状相结合,开发出适合电厂生产特点的智能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篇6:智能家居系统项目介绍

北京盛世宏博科技有限公司

简述:

北京盛世宏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温/湿度对弹药储存的影响和传统弹药库温,湿度监控系统的弊端,采用HF系列本安防爆温湿度变送器设计了一套智能监控系统.对系统的结构原理和软件设计进行了分析。重要性:

国家弹药从出厂到部队作战或训练使用以前主要存放在仓库中。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弹药虽然处于宏观静止状态。但其质量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弹药主要由金属和装药组成.在长期储存过程中,由于温,湿度的影响。金属会锈蚀.从而使金属部件的强度降低。表面机械性能变坏,严重影响弹药的使用.甚至会造成重大事故。温,湿度还会使弹药装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失去应有的战技要求。因此,温,湿度是弹药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矛盾。根据我军的仓库条件、我国的气候条件和目前仓库的管理水平.通常规定最高温度不超过30℃.最大湿度不超过。70%.即通常所说的“三七”线。北京盛世宏博科技有限公司弹药库智能化管理系统概述:

采用电脑统一控制管理的办法将各个弹药库/军火库内的温度湿度数据统一采集到中控室电脑终端,管理人员无须进入弹药库库区进行实地测量即可通过宏物联电脑温湿度管理系统看到各个库房的温度湿度数据,除了管理人员主动查看数据之外,也可根据当地或者弹药库的温度湿度要求设置该弹药库的温度上限,下限,湿度上限,湿度下限,只要该弹药库库房内的温度或者湿度超标,通过北京盛世宏博科技有限公司宏物联HB-V3.0系统即可联动出发,监控室内声光报警器,以此来通知弹药库管理人员,可库房内的温湿度数据超标了,当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短信或者语音拨号的形式来远程通知弹药库的安全管理人员。

上一篇:和谐作文1500字下一篇:《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