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转移安全措施

2024-06-17

数据转移安全措施(共9篇)

篇1:数据转移安全措施

window|安全|技巧|数据

由于种种原因,您需要更换计算机,甚至增加一台计算机,这时,您希望把原有的系统迁移到新机器上,那么,您应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小经验

1. 完美的系统迁移

如果您想把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设置从一台计算机转移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使用“文件和设置转移向导”是最好的方法,您可以使用网络或者移动存储器,把文件和设置从Internet Explorer、OutlookExpress和Windows的其他部分转移到另外一台计算机的相应位置中。在新的计算机上安装该程序,然后选择“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文件和设置转移向导”,然后根据指导完成操作即可(见图)。

2. 不要忘了您的邮箱

如果您在“文件和设置转移向导”的“要转移哪些项目?”中选择了“只包括设置”,并且选择了使用一张软盘来转移设置,只有当Outlook Express中的邮件的容量不超过一张软盘,Windows才会转移邮件。如果您想把Outlook Express中的信息都转移过去,您需要准备一个容量更大的移动存储器。

3. 补充安装Windows 的所有组件

您当前使用的Windows 操作系统可能并没有安装所有的组件。打开“资源管理器”或文件夹窗口,在地址栏中键入“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在Windows98、和Me下),或者“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在Windows XP 下)。选择“Windows 设置”或“添加/ 删除Windows组件”,选中一个项目,然后点击“详细信息”(如果有必要的话)。您也许还需要再点一次“详细信息”来看到更多的子部件。在您希望安装的项目前打上标记,然后点击“确认”,接下来按照指导完成操作。在补充安装过程中,您可能需要插入Windows 光盘。

4. 更加方便的磁盘清理您可以建立一个自己指定清理方式的清理磁盘的快捷方式,选择“开始”*“运行”,键入“cleanmgr /sageset:”,后面跟一个0~65535 的数字,该数字仅仅用来确定您选择的选项,然后回车,

在“磁盘清理设置”窗口中选择您希望清理的那些项目,然后点击“确定”。接下来是建立一个快捷方式,在桌面的空白地方或文件夹窗口的空白地方点击鼠标右键然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在“请键入项目的位置处”键入“cleanmgr /sagerun:x”,把其中的x 换成您刚才指定的那个数字。然后根据提示完成快捷方式的建立就可以了。

5. 自动运行系统更新如果您想在Windows XP中自动完成系统更新,请用鼠标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然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切换到“自动更新”标签。在Windows Me 和2000(安装了SP3 或更新的升级包)中,打开“控制面板”,然后双击“自动更新”图标。在Windows 2000 和XP中,只须打开“保持我的计算机最新”项目即可。在所有的Windows版本中,都可以在3个选项中进行选择。

6. 去掉自动更新Windows 的系统还原功能会在进行更新之前自动建立一个还原点。您可以开启系统还原功能。在“选择一个还原点”界面,点击更新的日期,选中系统出现问题之前的还原点,然后点击“下一步”,最后根据提示完成还原操作即可。

7. 添加更新程序Windows98 或升级包版本早于SP3的2000都需要Windows Update Notification 软件来自动检查补丁文件。双击窗口右下角或“控制面板”中的“任务计划”图标, 如果该软件没有在任务列表里,连接windowsupdate.microsoft.com,选中“查看以寻找更新”,接下来点击“关键更新和Service Pack”,从中找到并选择该程序。

8. 手动完成升级

您也可以手动来完成Windows的升级工作,即自己去寻找可以用来升级的补丁,具体操作是,选中“开始”,或“开始”*“所有程序”*“Windows Update”,然后连接Windows 的升级站点,根据提示完成升级操作。

篇2:数据转移安全措施

1.制定了室里的安全策略,以此指导室里安全工作的实施。

2.网络结构按部门划分,对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

3.建立硬件的冗余机制,开发和运行环境,在设备的使用和备份方面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4.建立单机的安全操作系统,堵塞由于单机防护薄弱造成整个网络安全系统的破坏。

5.建立服务器的应用安全机制,系统升级更新的评估和报批机制,应用程序和信息发布检查制度,目录存取控制技术。

6.建立室开发环境的防火墙,防止外来入侵者的攻击,保护由于开发工作的开放需求给网络安全带来的损害。

7.建立网段监控点,监测整个网络的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建立网络防毒体系,从网络的层面上对mail信息进行防毒和杀毒处理。

9.建立安全的网络工作模式,采用数据加密,安全认证,VPN等技术。

10.实施IP和MAC地址绑定技术,限制人为地址盗用。

11.建立漏洞扫描机制,防患于未然。

篇3:数据转移安全措施

1 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不断地发展至今, 已不仅仅是指数据本身的庞大数据量和形式多样了, 其范围逐渐包括采集数据的工具, 存储设备以及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和衍生价值估算等相关体系。大数据的特征主要包括数据海量、形式多样、运算速度高以及产生有效价值这四点。在大数据时代的环境下, 各种形式的移动性设备、互联网社会、传感系统以及智能终极端都在不停地进行数据生产, 其数量的级别已经逐渐向ZB级别甚至是更好级别发展了。伴随着数据数量的大量增长, 其数据多样性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扩大。最开始的数据形式大都是二维结构, 但是在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的情况下, 传感器, 音乐, 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数据在不断产生非结构化的数据, 逐渐占领数据总量的百分之八十, 并且依旧在逐年进行增加。另外, 数据使用分布式的运行体系, 在云计算的大数据的条框的基础上, 运用集群方式对数据进行储存和计算, 流形式为数据访问的实现保证了传输率的高效性, 与大数据的程序相匹配。同时, 通过数据采取技术, 语言引擎技术以及可视化的分析技术等的发展, 又为数据的分析, 信息的提取等提供了高效加速器。

与此同时, 大数据还是具有很大的发掘空间的, 大数据相互融合的过程可能会发掘出不少有效信息。在商业竞争领域中, 最大化利用数据的价值是实现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 在大数据中, 其价值具有密度较低的特征, 只有对数据进行充分全面的挖掘, 才可能会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失窃店铺进行监控的调取, 可能查阅的监控非常之多, 但是真正有用的片段就只有几秒而已。

2 数据库面临的安全问题

互联网社会到来, 为各领域的数据的共享互通以及大融合提供交流平台, 在云计算的作用下, 大数据环境呈现开放状态, 不同区域的数据信息都可以进行快速地整理与合并, 同时进行动态化配置, 让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然而正是由于资源平台的公开化, 大数据又包含了大量数据信息以及数据价值, 较低的攻击成本使黑客利益空间更大, 所以网络黑客更加喜欢选择大数据攻击。现在经常出现的网络上的客户信息丢失就是这类后果, 并且, 在大数据遭受攻击的时候, 数据量丢失十分巨大。大数据环境的形成, 使原本只存在文件服务器与关系数据库的两种储存形式可以应对的数据迅速增加, 并发展成为多种类型。虽然NOSQL存储方式的出现对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但是其存储的形式依旧存在许多未曾解决的问题。

首先, 其存储模式还不够成熟, 并且没有办法使用对访问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的SQL的模式。其次, 由于该技术是使用全新代码, 所以漏洞还来不及解决。除此之外, 由于该软件的内部没有相应的安全设置, 所以需要服务器通过验证和授权重新安装安全设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使安全性能降低。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中, 各种网络设备如防火墙和路由器等被越来越多地应用起来, 加快了数据的收集效率。但是, 这也导致了安全风险的逐步增加。其一, 大数据作为容易遭受攻击的载体形式, 其本身存在的病毒和恶意软件不容易被发现, 容易形成长久持续攻击。其二, 大数据在云计算的基础上虽然得到便利, 但云计算的安全防护却做得并不完善, 再加上本身的数据库安全依旧存在漏洞, 所以在网络访问权限中以及密码生成以及管理方面都容易对数据库造成信息泄露。其三就是大数据技术在不断进步, 黑客的攻击力也在不断上升, 新技术对于大数据的攻击防不胜防。

3 保证数据库安全的措施

3.1 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

网络环境对于大数据的数据库来说是基本的运行基础, 其保证了数据库的安全性能, 所以要想加深数据安全性能的保证, 首先要保证数据库的运行拥有一个绝对安全的网络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可以将网络资源进行更加合理化的分配, 通过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更加集中性的管理模式, 调度方法以及分配原则, 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库所在的网络环境更加具有安全性。其次可以对防火墙着重建设, 将安全风险抵御在第一道屏障之外, 保证网络与数据库连接之间的安全。最后在数据库内部设置入侵检测, 这是由于防火墙只能对外来攻击进行抵御, 对内部网络本身存在的问题难以防范。所以设置入侵检测的系统可以及时确定入侵行为并且予以阻止。利用防火墙与入侵系统的双重管理模式, 更加有利于数据库的安全。

3.2 加强数据库的安全建设

要做到对于数据库的安全保证, 首先要从内部做起, 加强数据库本身的建设。首先应当选用足够安全的文件系统, 这才是保证数据文件安全的关键。例如数据库的操作系统, 在选择时应当尽可能的选择Unix, 而储存数据信息文件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NTFS系统来进行储存。另外对数据库中的文件可以采取加密的方式来将数据信息转变为不能直接获取的数据形式, 以此来避免数据信息被非法盗用。一般来说, 常见的加密方法是包括库内加密以及库外加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加密方法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另外, 可以利用数据库的视图功能来限制用户对于数据库的访问权利以及范围。例如可以视图功能对一部分机密的数据进行隐藏, 这样没有相关查阅权限的用户将不能对该部分内容可见。另外, 在编写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时, 应根据黑客的攻击心理来对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分类, 找出数据库存在的用隐藏性的风险, 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数据库的运用程序的设计与安全控制性能相结合。

3.3 完善数据库管理体系

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是数据库抵御外来攻击的最后防守, 所以一定要注重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安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首先可以在最外端的防守中进行用户口令的设置, 同时为了抵御黑客对于用户口令的盗用, 可以采用口令设置技巧来进行设置, 例如对用户口令实行更加复杂的验证方法和验证口令, 从增加黑客攻击与盗取的难度上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另外,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也可以在数据库中建立角色管理体系, 利用角色对数据库的访问权利进行控制。运用角色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权限管理体制的高效运行, 进而增加数据库的安全性能。

3.4 对数据进行定期审计

对于一切系统来说, 安全都不可以仅仅依靠安全防护措施来进行实现, 因为任何防御措施都有可能被黑客破坏。所以为保证数据库的安全, 有必要运用审计的方法来对安全风险进行预防。审计措施主要是针对数据库内的各种安全性策略、防护措施以及故障修复系统进行审核。对用户的操作进行监视, 及时发现针对数据库的安全风险并予以阻止。对操作数据进行统计并利用统计信息在风险发生时发现风险因素的产生原因, 及时进行数据的恢复处理。对于数据库来说, 审计系统对于安全的防护是相对于主动性的。积极进行数据的监控与分析, 将入侵安全因素及时阻止和防治, 将这种方法与入侵检测的技术相融合, 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安全防护作用。

3.5 注意数据备份

数据文件对于整个数据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每个数据库都难以避免所有的安全故障, 从而对数据文件造成严重的破坏, 所以对其进行数据的备份处理是避免损失过大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以便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依靠备份好的数据来对相应的数据库进行修复。所以对于数据库进行合理的管理来说, 首先要及时对数据库中现有的数据文件进行备份, 数据库在一开始创立的时候就应当根据当前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备份方式, 主要备份方式是联机和脱机两种方式。其一是在联机状态下, 数据库内部的关于操作的记录并以循环形式进行保存;其二是将数据库已经完全关闭的时候才实行的备份形式。利用对数据进行备份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数据文件的损失下降至最低。另外, 数据库在操作失误或者硬件损坏的情况下, 也会造成储存设备的破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导致数据丢失进而造成损失, 可以运用后端储存系统来进行安全防护。具体可以运用到异地备份的方式, 这是对数据进行保护时最为保险的方法。即使数据库受到了不可抗自然因素的损坏, 异地备份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这种方法在实施时速度缓慢, 并且成本投入较高, 并且对网络以及复制软件有较高的要求。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到来, 数据本身已变成了一种有价值的资产, 对于数据库的安全保证也变得更加重要了。加强对大数据的数据库安全性能建设, 首先要从数据库的安全因素的造成原因进行分析, 进而实现有目的地对数据安全进行合理建设。另外, 在数据库的安全建设上, 要以安全防治措施为重点研究目标, 以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作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有效防护。此外在建设数据库和在管理数据库以及运用数据库的这一整个数据库应用过程当中, 加强对于保护数据库安全的方法, 使数据库的安全性能保护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大数据一定可以成为时代进步的驱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勤群.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软件导刊, 2013 (1) :156-158.

[2]谭鹤毅.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库安全保障体系浅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5) :132.

[3]张哲.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1) :107.

[4]张耀峰.大数据背景下云数据安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11) :102-103.

篇4:数据转移安全措施

目前,存储资源的使用方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趋向网络化的存储和数据的地区性分散(这源于企业对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共享的需要),要合并联网环境中的存储资源,原有的、基于某个层面的数据保护措施(像防火墙、网络防毒等)就难以应对了。怎么办呢?最近,我们采访了HDS公司首席安全官Art Edmonds,他指出,必须将存储与安全技术有机融合。

安全必备3利器

在过去,存储设备几乎无一例外地通过SCSI连接技术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进入数据存储库只有一个途径:通过应用服务器。如果该服务器是安全的,那么数据也是安全的。但通过网络把存储资源连接起来改变了这种简单模式,它为访问共享资源上的数据提供了多条传输途径,进而带来多方面的安全隐患。用户应用时特别要小心。这里有3种方法可助您一臂之力。

利器1:慎重授权

为了方便管理,大多数网络单元(如交换机和阵列)都为用户提供了带外访问功能,管理员在更改网络配置及许可权时要分外小心,慎重授权,否则数据会丢失或被盗用。

利器2:专线传输

无论是为了数据共享、业务连续性,还是保护数据,用户应该考虑与数据地区分布有关的问题。出于客户支持和产品设计的目的,许多企业需要共享数据,于是通过网关连接SAN的概念日渐盛行。虽然某些安全措施内置在网关当中,但用户仍要注意:如果不使用专线,传输网络将不在自己保护范围之内。

由于提供相对廉价的数据复制功能,特别是美国9.11事件之后,远程复制技术开始流行。需要提醒用户的是,一定要保证传输期间所复制数据的安全。

利器3:加密数据

不管用哪种存储基础设施保护数据,因多半静态数据没有经过加密,故易受到攻击。虽然用户可以把数据备份到磁带上用于恢复,或者找个安全地方保管起来,但只要有人拿走了这盘磁带,或读取到磁带信息,他就等于拥有了数据。

有的备份方案提供了加密,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在用这项功能。这归因于一系列问题:性能衰退、应用响应延时,还有数据备份、恢复和管理的高复杂度。

硬盘上的数据同样岌岌可危。许多用户认为:硬盘上的数据是安全的,因为应用程序在与客户机通信时会对数据进行加密,网络在传输期间也会对数据进行加密。但如果数据存放到网络应用的后端(存储端),这些几乎是相当原始的数据(除非企业像有些政府部门那样,采用程序对静态数据进行加密)很容易被别人获取(如撤走硬盘),并用合适工具就能读取硬盘上的数据。用户千万要注意静态数据问题,不管用哪种存储基础设施。

细数存储3隐患

1.SAN隐患

光纤通道SAN(Fabric SAN,又称FC SAN)主要部署在数据中心,在FC SAN上的存储资源往往是关键任务数据。也因此,安全一直是FC SAN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人们采用分区和LUN屏蔽技术,保护对存储资源的安全访问。问题是,这2种技术无法提供介质安全,也无法提供加密静态数据的功能。

(1)分区技术的安全漏洞

FC SAN结构包括磁盘阵列、交换机和主机总线适配器(HBA)等多个单元,这些单元允许主机通过光纤通道网络进行通信。分区能够把这些单元配置成几个逻辑组,确保只有该组成员才能通信及访问特定的存储资源。

常用的分区方法有2种:硬分区(Hard Zoning)和软分区(Soft Zoning)。硬分区能够按照端口级别来进行分组,譬如只有连接到某端口的主机适配器才能与连接到该端口的阵列进行通信。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如果网络结构发生变化,需要重新配置时缺乏灵活性。

软分区通常叫做全局名(WWN)分区。光纤通道结构里面的每个单元都由WWN加以标识。WWN分区用交换机里面的简单名字服务器(SNS)来确定某个区中的哪个WWN可以进行通信。这种分区法比较灵活,因为如果重新配置网络,不必改变分区。不过,WWN容易被欺骗,所以安全性不如硬分区。

(2)LUN屏蔽的不足

光纤通道设备以逻辑单元号(LUN)的形式提供数据资源。LUN屏蔽是把某存储资源上的多个LUN分给特定服务器。当众多服务器共享同一存储资源(比如某磁盘阵列)、却因某种原因不允许用户访问该阵列上的同一磁盘时,需要用到屏蔽技术。举例说,网络上有一容量为1TB的磁盘阵列,由Unix和Windows NT服务器共享。因为Windows NT服务器会为它看到的任何LUN分配识别标号,所以就要屏蔽Unix LUN,让Windows NT服务器看不到。有了屏蔽机制,管理员就可以决定每台服务器可以访问哪些LUN。

屏蔽可通过主机、HBA、交换机或磁盘阵列来实现,具体取决于软件支持以及用户如何来管理屏蔽方法。HBA和基于控制器的屏蔽技术相结合,使用WWN和LUN信息,以确保安全访问(譬如说,只可以访问该阵列上带有该WWN名的某个LUN)。

从限定哪个节点可以访问哪些资源的角度来看,分区和LUN屏蔽技术确实提供了一层安全保护。然而,您应该看到:它们没有采用验证或授权措施。虽然许多交换机厂商提供有如口令控制、访问控制列表(ACL)及基于验证的公钥基础设施(PKI)的保护技术。但是,每家厂商的安全级别各不相同,如果同一结构里面的交换机来自多家厂商,实施安全的方法互不兼容,交换机设备的安全控制难以发挥作用。

2.iSCSI隐患

iSCSI的安全防范主要是通过利用IP网络安全技术来实现,尤其是IPSec。IPSec标准为IP网络上传输数据定义了多个级别的安全。iSCSI将会利用IPSec的重要标准,包括验证报头(AH),用来验证初始连接;因特网密钥交换(IKE),用于在连接期间可以不断进行相互验证;封装安全协议(ESP),用于对第4层及更高层的数据进行加密(iSCSI协议位于第4层)。但这一层保护只针对传输中的数据,加密功能并不作用于静态数据。

此外,IP网络上传输iSCSI数据包能够利用其他各种网络安全措施,譬如VPN和防火墙。不过,IP网络上传输的iSCSI数据包是重要信息,因为它里面有数据块的实际位置,所以应当考虑采用另外的安全措施。

3.NAS隐患

NAS方案和充当文件服务器的通用服务器之间有两大区别。首先,NAS设备是经过优化的文件服务器,性能高得多,数据存储容量也大得多,又不会带来任何传输瓶颈问题;其次,NAS能够实现不同文件的共享,这样Unix和Windows等就能共享同一数据。所以,虽然部署NAS根本不会改变网络基础设施,但大规模数据共享和各种访问机制更有可能将数据置于危险境地。

NAS方案的默认设置允许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各种资源。所以,管理员应当赶紧设置许可权、ACL及管理权限。管理员要注意一个重要方面:NAS服务器上的安全特性可能会由NAS设备上的操作系统来确定。譬如说,如果NAS方案使用基于Windows NT版本之一的软件,那么其安全类似于Windows NT服务器的安全。这些NAS设备允许Unix服务器访问数据。不过,管理员可能也需要使用本地Unix命令为Unix文件设置安全。另一方面,有些NAS方案能在本地同时支持NFS和CIFS文件许可权,所以要注意NAS方案将提供什么以及每台服务器上需要完成什么。

唾手可得3方案

在美国等市场,已经开始涌现相关存储安全技术,通过利用多种手段来保护数据。不过,这些方法有待改善,特别是在标准方面,只有产品标准化,用户应用才更方便。据悉,现在有多家标准组织和行业协会(如SNIA)在致力于加强存储安全。

近来,一些专注存储技术的公司开始推广存储安全解决方案,比如HDS,它的解决方案涉及从HBA到光纤交换机再到存储设备的端到端整体安全保护,并且作为SINA成员,其方案将率先遵循各种新推标准协议。另外,在存储安全市场,新增诸多新兴企业,并已开始交付各种存储安全方案,主要是加密方案。它们能够分析数据流量,加密数据,并把加密数据传送到存储资源上。由于其加密功能被集成在专用设备上,所以加密起来不会像基于软件的加密技术那样占用宝贵的CPU时间。此外,这类方案还提供了集中管理及实施保密策略的功能,可同时保护主/辅助存储资源上的数据(如下所示)。国内在这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方案推出。

方案1:NeoScale解决方案

NeoScale Systems公司提供面向磁盘主存储和磁带辅助存储2种加密方案:CryptoStor FC和CryptoStor for Tape。两者均符合FIPS 140-2(联邦信息保护标准)、基于加密/压缩、状态存储处理、智能卡验证实现基于角色的管理、密钥管理(密钥生成、保护、代管及恢复)及群集操作。与完全采用软件进行加密的方案不同,此2种方案不占用主机CPU资源。

(1)CryptoStor FC

基本功能:用于加密光纤存储设备(如图1所示),可以达到千兆位吞吐量,端口到端口的时延不超过100ms。

特色:基于策略的安全和数据通路透明。

部署位置:部署在主机端、光纤通道结构内部、磁盘阵列前面或者存储网关后面。

售价:3.5万美元以上

网址:http://www.cryptostor.com

(2)CryptoStor for Tape

基本功能:用于加密、验证和数据压缩磁带库和虚拟磁带系统中的数据,兼容主流备份应用软件,配备光纤通道和SCSI两种接口模式。如图2所示。

售价:1.5万美元以上

网址:http://www.neoscale.com

方案2:Decru解决方案

Decru公司的解决方案包括 DataFort E和DataFort FC两个系列,如图3所示。

基本功能:用于加密NAS、SAN、DAS和磁带备份等环境中的数据,速率达千兆位。

特色:(1)以透明方式加密及解密在网络存储设备来回传送的数据,主要是因为采用随机数生成器(TRNG)创建密钥,多密钥加密方法确保了密钥不会以明文形式传输。

(2)采用集成智能卡,提供另一层验证。智能卡确保只有授权的管理员才能配置及管理DataFort、授予数据访问权限。

(3)采用独特的分层方案,隔离开管理存储数据和读取存储数据。

部署:DataFort FC部署如图4所示。

特色:面向NAS环境的DataFort E440为3万美元;面向SAN环境的DataFort FC440售价为3.5万美元。

网址:http://www.decru.com

方案3:Vormetric解决方案

Vormetric的解决方案是CoreGuard Core Security。

基本功能:CoreGuard Core Security集成多种安全技术。首先,CoreGuard保护了主机的完整性,通过认证、授权技术,防止未经授权的应用、软件工具及操作/文件系统以及蠕虫、特洛伊木马、未授权补丁和被篡改代码运行及访问受保护数据;其次,使用行业标准算法AES和3DES,在文件—系统层面提供基于策略的高速数据加密功能。

部署:安装在被保护主机内。

售价:未知

网址:http://www.vormetric.com

上述方案都属于加密方案,由于它们主要针对网络存储中可能存在的众多安全漏洞,所以不需要等待标准机构批准。但是,性能、时延、透明度及与现有存储方法的集成度将是用户采用这类方案的决定性问题。

篇5:数据库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论文

3结语

数据库一直是计算机发展的主要内容,随着人们法律法制知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对数据库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库的安全将会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核心问题,充分了解计算机数据库的工作原理,不断改革创新和实践,在科学严谨的理论指导下,增强用户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数据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本浩.浅谈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12(18):9-10.

[2]姜珊.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12(26):195-196.

[3]蒋昌驰.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05):44.

[4]田驰.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01):153-154.

篇6:快速转移数据的方法数据库教程

如果你要把ORACLE里的大量数据(80M以上)转移到另外的用户,另外的表空间里,可以用下面介绍的快速转移数据的方法。

一、建新表的方式

create table target_tablename tablespace target_tablespace_name nologging

pctfree 10 pctused 60

storage(initial 5M next 5M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 pctincrease 0)

as select * from username.source_tablename where 条件;

注意事项: 新建的表没有原来表的索引和默认值,

只有非空(not null)的约束素条件可以继承过来,

其它的约束条件或索引需要重新建立.

二、直接插入的方法

INSERT /*+ APPEND */ INTO target_tablename

SELECT * FROM username.source_tablename where 条件;

COMMIT;

注意事项:

用INSERT /*+ APPEND */ 的方法会对target_tablename产生级别为6的独占锁,

如果运行此命令时还有对target_tablename的DML操作会排队在它后面,

对OLTP系统在用的表操作是不合适的,

说明:这两种方法转移数据时没有用SGA里数据缓冲区和事物处理的回滚段, 也不写联机事物日志,

就象数据库装载工具SQLLOAD一样直接把数据写到物理文件,速度是很快的。

篇7:数据转移安全措施

2012年

中央财政支出决算数为64126.31亿元。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决算数为40233.64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62.74%。

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决算数为21429.51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53.26%。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8804.13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6.74%。

专项转移支付中用于农林水事务的决算数为5247.94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27.91%。

2013年

中央财政支出决算数为68491.68亿元。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决算数为42973.18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62.74%。

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决算数为24362.72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56.69%。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8610.46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3.31%。

专项转移支付中用于农林水事务的决算数为5208.25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27.99%。

2014年

中央财政支出决算数为74161.11亿元。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决算数为46509.49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62.71%。

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决算数为27568.37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59.27%。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8941.12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0.73%。

专项转移支付中用于农林水事务的决算数为5611.89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29.63%。

2015年

中央财政支出预算数为81430亿元。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50764.71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62.34%。

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数为29230.37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57.58%。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21534.34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2.42%。

专项转移支付中用于农林水事务的预算数为5852.06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27.18%。

2012-2015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数据

中央财政支出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其中:

一般性转移支付

(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比例)

专项转移支付

(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比例)

专项转移支付中用于农林水事务的金额

(占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

2012

2013

2014

单位:亿元 2015(预算)

64126.31 68491.68 74161.11 81430 40233.64 42973.18 46509.49 50764.71

62.74% 62.71% 62.34%

53.26% 46.74% 5247.94 27.91% 中央财政支出中用于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比例 62.74%

21429.51 24362.72 27568.37 29230.37

56.69% 59.27% 57.58% 43.31% 40.73% 42.42% 5208.25 5611.89 5852.06 27.99% 29.63% 27.18%

篇8:通信数据安全防范措施研讨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从技术上来说, 主要由防病毒、防火墙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 一个单独的组件无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PKI技术等。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 (个人、企业等) 的角度来说, 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 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2)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3)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4) 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 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 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 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2]。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 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 避免机要信息泄露, 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 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 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 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 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治理的安全保护, 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 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 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 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 使用者不同, 对网络安全的熟悉和要求也就不同。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 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 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 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难、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 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 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 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 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 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 也有治理方面的问题, 两方面相互补充, 缺一不可。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受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中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使得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需要持续更新和提高的领域。目前黑客的攻击方法已超过了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而且许多攻击都是致命的。在Internet网络上, 因互联网本身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每当有一种新的攻击手段产生, 就能在一周内传遍全世界, 这些攻击手段利用网络和系统漏洞进行攻击从而造成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瘫痪。蠕虫、后门、Rootkits、DOS和Sniffer是大家熟悉的几种黑客攻击手段。但这些攻击手段却都体现了它们惊人的威力, 时至今日, 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几类攻击手段的新变种, 与以前出现的攻击方法相比, 更加智能化, 攻击目标直指互联网基础协议和操作系统层次。从Web程序的控制程序到内核级Rootlets。黑客的攻击手法不断升级翻新, 向用户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不断发起挑战。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1) 加强内部网络治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多计算机系统常用口令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这是防病毒进程中, 最轻易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网络治理员和终端操作员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 选择不同的口令, 对应用程序数据进行合法操作, 防止用户越权访问数据和使用网络资源。

在网络上, 软件的安装和治理方式是十分关键的, 它不仅关系到网络维护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涉及到网络的安全性。好的杀毒软件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地安装到组织里的每一个NT服务器上, 并可下载和散布到所有的目的机器上, 由网络治理员集中设置和治理, 它会与操作系统及其它安全措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成为网络安全治理的一部分, 并且自动提供最佳的网络病毒防御措施。当计算机病毒对网上资源的应用程序进行攻击时, 这样的病毒存在于信息共享的网络介质上, 因此就要在网关上设防, 在网络前端进行杀毒。

(2)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 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 访问内部网络资源, 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非凡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 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答应, 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 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 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 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 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3) 安全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出现为全球电子商务提供了保证, 从而使基于Internet上的电子交易系统成为了可能, 因此完善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仍是21世纪的主流。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 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不对称加密, 即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 加密密钥公之于众, 谁都可以用, 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

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防火墙作为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并不能完全保护内部网络, 必须结合其他措施才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在防火墙之后是基于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按照级别从低到高, 分别是主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操作系统的内核安全、系统服务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和文件系统安全;同时主机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以及系统备份安全作为辅助安全措施。这些构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第二道安全防线, 主要防范部分突破防火墙以及从内部发起的攻击。系统备份是网络系统的最后防线, 用来遭受攻击之后进行系统恢复。在防火墙和主机安全措施之后, 是全局性的由系统安全审计、入侵检测和应急处理机构成的整体安全检查和反应措施。它从网络系统中的防火墙、网络主机甚至直接从网络链路层上提取网络状态信息, 作为输人提供给入侵检测子系统。入侵检测子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判定是否有入侵事件发生, 假如有入侵发生, 则启动应急处理措施, 并产生警告信息。而且, 系统的安全审计还可以作为以后对攻击行为和后果进行处理、对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改进的信息来源。

总之,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涉及了管理、技术以及使用等诸多方面, 只有综合采取多种防范措施, 才能为网络提供强大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吴锋, 刘洋.通信数据安全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 2010.

篇9:十大措施保障中小企业数据安全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一: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

对现有数据进行备份长期以来都是任何企业机构的关键性任务之一,只有愚不可及的管理员才会把这类工作当作多余的事情。然而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很多企业都没有采取额外的措施定期对备份内容进行检查。这样一来,尽管备份机制每天都在隆隆运作,但我们根本无法确定备份内容是否真的能够用于数据恢复——请大家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二:数据防灾机制

中小企业遭受损失的原因,往往是在前瞻性方面较为欠缺,无法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种常态,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不会为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制定充分的准备措施。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大家务必要把备份数据存储在与基础设施距离较远的单独位置,这样就构成了一套天然的防灾机制。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三:判断企业对数据丢失的承受能力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事无巨细悉数备份的做法肯定更为科学。但从实际操作性角度来讲,往往没有必要将所有信息严加保护。企业应该首先确定自己在业务方面能够承受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数据丢失。透彻了解自身情况之后,大家就可以着手修改备份制度,让那些企业并不急需的数据从备份列表里消失。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四:判断日常业务脱离数据支持之后能坚持多久

你的企业在不访问某些特定数据时,日常业务还能坚持多久·确定这点能够帮助企业明确自己的恢复时间目标(简称RTO)该如何制定。与此同时,它还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数据维护体系及硬件架构。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五:找到与现有资源相匹配的备份解决方案

跟大多数朋友为自己购置台式机时一样,企业在构建备份基础设施时也很容易贪大贪多,将重金浪费在看似更快更强、售价也更昂贵的顶级硬件上。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根本不可能拿出无限多的设施资源。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手头有哪些现有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备份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六:确保备份体系安全合规

备份副本应该妥善保存于特定位置,整个流程也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管理制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利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企业的业务信息。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七:确保自己的应用程序能够实时备份

这是常常被大家忽视掉的一点:许多服务器应用程序会在运行过程中令某些系统或数据库文件保持强制开放状态。然而一旦发生事故,这类关键性信息的丢失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麻烦。大家不妨利用特殊的工具对其加以实时备份,同时又不必关闭主要应用程序。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八:保护移动设备

一般来说大家都不会把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 ,是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 )现象作为日常备份的常规对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机与平板设备已经在越来越多地对关键性业务数据发起访问并加以存储。随着业务消费化进程的加剧,全世界范围内的IT部门很快将不得不将这一情况摆上议事日程。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从现在开始积极保护移动设备中的数据与文件,能够帮助我们在未来的新时代浪潮中率先站稳脚踏。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九:讨论并敲定哪种备份技术是最佳方案

备份技术多种多样,它们的效果与特性自然也有所区别;无论是磁带、在线存储还是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每种技术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缺点。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正确认知备份设备并合适对各种方案加以综合才能让自己在项目筹备阶段就占领先机。

中小企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之十:选择一家优秀的服务供应商

上一篇: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下一篇:蓝海宣传片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