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转移

2024-06-30

材料转移(精选七篇)

材料转移 篇1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院士表示, 这项科学发现, 不仅是细菌耐药性研究领域的原创性新认识, 也是纳米材料生物安全研究领域的最新突破。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1~100纳米) 的材料。而氧化铝纳米材料因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而被不断应用于水源的净化处理。该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李君文研究员带领课题组长年从事医学微生物安全评价与检测研究, 并一直关注着纳米材料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影响。经过5年潜心研究,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 水中的纳米氧化铝可以使耐药基因从大肠杆菌转入沙门氏菌的效率提高200倍, 而大肠杆菌到粪肠球菌的效率能提高50多倍。他们还发现, 即使以往很难发生耐药基因转移的不同种类细菌, 在氧化铝纳米粒子的作用下耐药基因也发生了转移。氧化铝纳米粒子大大加快了细菌获取耐药基因的速度。

农民转移工作材料 篇2

腊口镇位于青田的西北部,毗邻丽水市,距市区仅9公里,全镇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5575亩,下辖21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有总人口2.4万人,人均耕地仅0.23亩。2007年以来完成下山脱贫整体自然村搬迁15个,523人。镇党委、政府把劳动力就业转移工作作为农民增收六项措施重要工作来抓,千方百计,培育新型农民,拓宽致富渠道,寻找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列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劳动力就业517人,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436人,其中帮助解决就业161人。完成了县下达任务指标145人的111.03%。其中异地转移120人,完成县下达任务95人的126.3 %。2009年全镇预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工业总产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比上年增长10%。

一、腊口镇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1)从第一产业(农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二年来(工业、服务业)的总人数为850人;

(2)从平斜、张庄等偏远山村转移到本镇中心村人数近86人;

(3)本乡镇外来人员人数为295人,本镇外出务工人员达5300人;

(4)滩坑水电站安臵移民二个水平年2800人。

二、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配套措施落实情况。

(1)大力推进移民安臵点建设。包括腊口、石帆、龙山头安

臵点的小区建设以及水、电、路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着力实现移民帮扶政策。根据“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全心全意做好移民安臵工作,实行片联系移民户制度,将迁入移民户落实到各片组,为移民在生产、生活上出谋划策,落实镇各职能科室、镇属各部门单位的责任联系制,有针对性地开办柑桔栽培训技术培训班,根据石塔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开办鞋服、面点制作、电脑培训班,尽快让移民融入当地社会。

(2)西部工业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我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同比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8亿元,同比增长61.16%,完成制造业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40%。工业企业从08年的93家增加到98家,增长率达到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08年的4家增加到7家,增长率达到75%。目前石塔工业功能区建设进展顺利,已入园企业14家,入园企业基本以低污染、低能耗、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14家企业中9家为五金制造企业、2家为鞋革服装企业、1家为包装企业、2家为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共有4家企业投产,投资额7300万元,年产值达到1.7亿元;1家企业试生产,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3家企业在建,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2.4亿;另6家企业已完成审批,正进行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这6家企业投资额为1.32亿,年产值达到2.5亿元。武垟、外垟工业功能区规划用地1400亩,涉及武垟、外垟等行政村,该区块是县西部区域最中心、面积最大的一个工业园区,也是现阶段腊口镇工业开发的主战场。目前,武垟、外垟工业功能区的控制性详规已完成,武垟车头区块313亩土地已获省政府批准农转用,外垟1号、2号区块440亩土地已上报省里农转用。成立了西部工业园区管委会,派遣两

个征地工作组进驻武垟、外垟村全面开展土地征用,预计完成土地征用面积800亩。

(3)开展欠发达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贫困农民为重点对象,以就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就业增收为根本目标,积极做好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工作,兼顾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培训推广项目,不断提高欠发达乡镇农民就业竞争能力和农业经营水平。全年计划使2000名农村劳动力接受素质培训。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举办绿证培训班 期,各类技术培训班 期,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 含量。

三、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党政一把手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专发了文件成立了组织,雕刻了公章,人员、办公、资金“三到位”。为劳动力就业转移工作及办理转移手续人员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培育新农民。今年通过各种途径培训517人。通过培训,他们都有一技之长,在根据之长选择行业,均收到较好的效益。

三、多渠道就业。根据一技之长,通过组织、亲戚、朋友、邻居、党员等各种途径选岗择业。据初步统计饮食58人、裁缝52人、理发19人、务工、经商205人,2009年,武垟村中共党员严建妙在上海开店,通过组织介绍,帮助当地解决7位青年就业问题,较好实现了劳动力就业转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收入比原来增1倍多。北坑村上水弄蔡亚林异地转移后就业比原来增加2倍多。

四、回访“连心”。回访连心是我镇干部与村民连心工作的内容之一,每年分村回访。由驻村干部与劳动力就业转移人员采用

多种方式进行一次“回访连心”,内容是:外出地点、从事行业、生意好差、收入高低、身体生活、社会治安等等进行交谈,同时倾听他们的要求和呼声,并将“回访连心”情况实行分类登记造册,酌情落实。通过回访连心更加密切了党群间的鱼水关系。同时为下步劳动力就业转移奠定基础。同时,年初还召分村开了老板、能人座谈会,动员鼓励他们尽量解决一批当地劳动力就业转移,会议一开,效果很好。

四、当前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努力,我镇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脱贫是低水平、低层次的,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逐步实现小康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边远山村,自然条件恶劣,劳动力素质低,生产经营门路少,脱贫困难;二是交通、文化、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空壳村多,村经营收入少,大多是下拨的项目补助款;四是一些已脱贫群众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极易返贫;五是山区农村文化水平低,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材料转移 篇3

此项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的高分子材料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改性方法。采用紫外光辐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对高分子膜材料进行接枝改性研究, 即高分子膜材料在紫外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含双键的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接枝共聚物, 探索研究改性高分子膜材料的新途径和反应机理。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 具有“可控/活性”的特点, 促使紫外光引发聚合反应成为一种“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 减少单体自聚。同时借助光辐射的特殊作用提高现有常规ATRP催化体系的活性, 降低聚合体系中的催化剂用量、降低聚合反应温度, 为紫外光接枝和ATRP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该项发明的步骤为:将高分子材料按物质的量的比例1~50份溶解于100份的溶剂中, 再加入催化体系1~50份和接枝单体1~50份, 搅拌使单体、催化剂和高分子材料充分溶解, 将装有上述混合液的石英容器置入光反应器中, 打开氩气阀门, 充入氩气后, 开启紫外灯, 在温度20 ℃~100 ℃, 功率20~2 000 W, 波长200~400 nm下光照聚合2~120 min, 然后将混合液倒入过量的另一溶剂中沉淀析出, 即获得接枝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为聚合物链含有碳-氢键或碳-碳双键的能够进行光接枝改性的且带有卤素元素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为含氯聚合物、含氟聚合物、含溴聚合物的一种或若干种的混合。催化剂为氯化亚铜、氯化铜、溴化亚铜的一种或若干种的混合物。

该项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将高分子材料、接枝单体、催化剂溶解于溶剂中, 待充分溶解均匀后, 置入光接枝反应器内, 充分入氩气一定时间后, 进行紫外光辐射下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反应后, 再将混合液倒入另一溶剂中沉淀析出, 获得接枝高分子材料。其优点是反应效率远大于普通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 缩短了反应时间, 降低聚合体系中催化剂用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南大道696号

邮编:330000

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带头人典型材料 篇4

在泾阳县兴隆镇辖区内,有一位靠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引进外部资金,转移劳动就业,发展经济成为有百万加油站资产,50万资产百姓厨房,50万资产的服装超市,近五十人就业的几百万资产的年轻老板,他就是兴隆镇许庄村现任党支部副书记李卓同志,一位出了名的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带头人。

李卓同志自从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他抱着年青人的梦想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好学爱动脑子的他看到农村大部分青年以种地为生,一年到头得不到多少收入,他就以团支部副书记的身份组织一大批年青人到城里去打工,先后干过苦力,到建筑工地当过小工头,到商场当过推销员,他干工作肯吃苦,一帮年青人都爱跟他干,干了几年后,他挣了几万元,他想在外打工代领年青人出去打工十分重要,一是年青人开拓眼界,学到了不少的技术和知识;二是挣到了不少钱。但是他和其它的年青人的想法不一样,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回家创业转移更多的年青人劳动就业,他用挣回来的几万元购回几头奶牛,发展奶牛事业,在奶牛发展中,他刻苦学习奶牛科学饲养技术,购回大批饲养技术书和有关奶牛养殖的材料,不断扩大奶牛规模,将原来的几头奶牛扩大到20多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奶牛养殖专业户,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在几年时间内,将自己的资产扩大到20多万元,成为兴隆辖区内有名气的年青创业致富带头人,得到了广大的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他致富不忘党的好政策,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创出了由贫困到富裕的创业带头人,他积极向组织靠拢,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向党支部交了入党申请书,他时刻按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时刻想着如何带领年轻人创业,几年来利用自己在外打工时的老关系,帮助当地五十多人在外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对当地的劳务输出多做出了很大贡献,得到了广大群众干部及党支部的认可和赞扬,先后输出人员达100多人,经过党组织的培养,他被光荣的接收为共产党员,并在当选为后备干部的支部副书记。

他从2003年起把自己20多头奶牛交给父母亲饲养,利用在外的关系,引进资金投资百万元在泾石路旁建起了解决10多人就业的大型虹桥加油站,加油站的建起,使兴隆地区车辆多,加油跑路远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并解决了部分年青人就业无门的问题,也给自己创下了一片天地,盘活了自己的经济,对兴隆辖区的经济腾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加油站建起的两年时间,他用滚雪球的办法不断扩大自己的资产,并在兴隆街道办起了大型的服装超市,服装超市投资30多万元,解决就业女青年10多人。

他在以科学的办法经营如:加油站和服装超市的同时,看到兴隆的地多,他就地兴隆街道又投资了50多万元办起了兴隆地区第一个大型的老百姓喜欢的百姓厨房。酒店办起来后,他又解决了该地区20多名青年的就业,特别是招了10几名家庭贫困的青年就业,即解决了贫困青年就业的问题,又给年青人创业创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

材料转移 篇5

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1.1 ATRP的概述

ATRP聚合是由华人科学家王锦山和他的导师Matyjaszewski教授于1995年共同报道的,ATRP聚合的体系主要是由单体、引发剂、催化剂、配体组成的,其中过渡态金属卤化物的催化剂和合适的含氮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是控制ATRP聚合可控的主要因素。在ATRP的催化过程中,由过渡金属和含氮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在活性种和休眠种之间建立一个可逆的氧化还原平衡,当反应体系中可增长的活性种的浓度相比休眠种足够低时,反应体系中的链终止、链转移等副反应就可以忽略(<5%)。因此通过保持保持体系中可增长的活性种或活性自由基的浓度足够低,就可以有效的抑制反应过程中的副反应,从而实现可控的制备自由基聚合物。

1.2 ATRP的组成

1.2.1 单体

只要是在ATRP聚合中对于增长的自由基是稳定的单体都可以在ATRP聚合体系中反应,目前在ATRP系统中可以聚合的单体主要有苯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丙烯酰胺等等。在众多ATRP可聚合的单体中,各单体的反应活性是不同的,即使是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各单体都有特定的由活性种和休眠种决定的原子转移平衡常数。

1.2.2 引发剂

在ATRP聚合体系中,当单体完全转化时引发剂的用量就决定了合成聚合的分子量,ATRP的引发剂通常是一个卤代烷(溴代烷或氯代烷),并且该卤代烷中通常具有能稳定自由基的羰酰基、氰基、苯基等。这些活泼的基团能稳定引发过程中生成的自由基,提高引发效率。引发剂往往选择和聚合单体类似的结构,这样引发剂的生成的自由基的链增长速率和活性聚合物的增长速率一致,有利于聚合的控制,制备分散度更低的聚合物。

1.2.3 催化剂

ATRP的催化剂是由过渡金属和卤原子组成的,金属可以是铜、镍、钌、钯、铑、铁等,卤原子可以是溴代烷、氯代烷、准卤代烷等。因为在ATRP聚合过程中,为了产生活性可增长的自由基,金属中心要发生一个电子转移的反应,同时伴随着金属和卤原子络合后配位状态的改变。另外,金属的氧化态应该能快速的去活化增长的自由基链使其成为休眠种,以保证聚合的可控。

1.2.4 配体

ATRP反应中,配体的主要作用是把过渡金属盐配位后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使配合物具有合适的氧化还原电势能有效的完成聚合中的电子转移,对聚合可控。常用的配体为PMDETA、Me6TREN等含氮多齿化合物。配体不仅要能够使引发剂快速定量的引发以保证所以的聚合物链能够同时增长,而且应能够使原子转移平衡移动向休眠物种一端以保持反应体系中活性自由基的浓度比较低,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对自由基聚合过程的可控。

1.2.5 其他

通常,溶剂的加入可以增加催化剂/配体的溶解性,并降低高转化率时反应体系的粘度,减少自由基链的副反应;温度升高也会增加催化剂的溶解性,但是同样会加快催化剂的分解等副反应的发生。因此,ATRP的最佳聚合温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单体、催化剂、目标聚合的分子量等因素。

2 ATRP在制备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2.1 药物传输

在目前的疾病治疗研究领域,药物传输的研究越来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一种载体把药物靶向传输到待治疗部位后,利用特定的刺激作用释放药物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为了实现对药物的靶向传输和控制释放,需要合成结构可控的刺激响应聚合物,ATRP独特的优势使其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在人体内存在着不同的pH环境和温度梯度,所以,pH响应聚合物和温度响应聚合物被广泛的用作药物传输的研究载体,其在药物传输控制释放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orsali[3]和Armes[4]等分别制备了pH响应聚合物和温度响应聚合物,并且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形成胶束结构,利用这些响应聚合物为载体对在药物传输控制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均表现出很好的控释行为。

2.2 基因传递

对于目前常见的各种基因疾病、癌症、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来说,基因疗法都有很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能够负载带有负电荷的核酸的高效的基因载体。在载体的辅助下,基因可以顺利的穿过细胞膜到达要治疗的部位。在众多的基因载体材料中,阳离子聚合物展现出了很好的负载性能。通过与负电荷的核酸紧密的结合作用,它可以负载核酸使其顺利的穿过带负电的细胞膜。其中,基于ATRP技术制备的结构精确可控的阳离子聚合物在基因传递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Yu教授等[5]首先运用ATRP技术制备了PEG-a-PDMAEMA嵌段聚合物,并在其PEG链段和PDMAEMA链段间修饰了一个可水解的环酯基团,利用该环酯键在pH=5.0时会发生水解而在pH为7.4时结构稳定的特点,可以顺利的在高pH时负载核酸,在低PH值时释放出核酸,从而完成基因传输和基因治疗的过程。

2.3 可降解聚合物

虽然ATRP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制备了很多新型的材料,然而,通常ATRP是合成由乙烯类单体构成聚合物的方法,在有些应用领域,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这些材料难以降解,这一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ATRP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应用。因此,科研人员努力研究将开环聚合引入ATRP聚合[6]、用二硫键单体桥连单体[7]、用可降解聚合物引发ATRP聚合[8]等方法,在利用ATRP技术制备可降解的聚合物领域取得了突破。而研究可以直接用ATRP合成的可降解单体将是将来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2.4 防污表面

通常,非特异吸附是指发生在没有特异性结合位点时蛋白或细胞同样具有吸附在表面上的趋势。在当今的医疗过程中,外界植入的医疗设备在生理环境中,其表面上非常容易发生非特异性吸附现象。研究表明,血浆蛋白的吸附往往会导致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细菌感染、巨噬细胞粘附等许多不可预期的情况的发生[9], 因此,为了减少医疗过程中类似的具有不良影响的非特异性吸附的发生,通常在待植入设备的表面上进行防污处理,通过修饰一层防污材料来阻止非特异性吸附的发生。而以低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二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和一些两亲性的单体为单体,以ATRP为技术手段合成的很多聚合物材料均表现出了很好的防污能力[10]。

2.5 医疗成像

因为无机纳米晶其独特的性质,研究人员在纳米晶在医疗成像领域的应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例如超顺磁氧化铁纳米晶、金纳米棒、CdSe量子点等都被合成出来应用于医疗成像领域的研究[11]。然而,此类粒子的低水溶性极大的限制了进一步在生物临床上的应用。在纳米晶水溶性的改进研究过程中,基于ATRP技术,利用聚合物修饰纳米晶改进其水溶性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成果。例如,Winnik教授等[12]利用P(EG-b-DMAEMA)嵌段聚合物以表面修订的方法成功的增加了CdSe/ZnS量子点的水溶性。因为聚合物的多齿的链段结构,它们对量子点的稳定能力远比小分子配体强,进而可以通过水溶性聚合物与量子点的配位结合增加量子点的水溶性。

2.6 抗菌表面

尽管当今社会医疗保健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如何减小由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仍然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细菌感染往往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的苦难、长期的住院观察、移植器官排异等,甚至会引起人的死亡,因此,在工业、医疗、社区、私人场合等不同领域和场合都广泛的使用抗菌表面材料来预防细菌感染。其中,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化学手段在设备的表明共价修饰一层具有杀菌作用的材料,这样不仅能提高杀菌材料的利用率,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可以使设备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13]。Matyjaszewski教授等[14]首次利用ATRP技术通过表面引发聚合的方法实现了抗菌表面的修饰。随后,利用类似的方法,科研人员对滤纸、钛、金、玻璃、硅、聚烯烃、光纤、聚合物微球等更多的表面实现了的抗菌修饰[10]。

2.7 聚合物-蛋白杂合物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大分子,聚合物蛋白杂合物通过共价键的方式把天然的或合成的聚合物连接到蛋白分子上。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其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方面有些新的不同的性质,如改善蛋白的溶解性、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等。此外,合成的聚合往往还能赋予蛋白自组装的行为、刺激响应行为等新的性质。目前,在医疗和生物技术领域,聚合物蛋白杂合体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15,16]。 而运用预处理的方法在蛋白上修饰上 ATRP引发基团,用蛋白做大分子引发剂引发ATRP聚合来制备聚合物蛋白杂合物的方法得到很多研究人员的采纳。目前,科研人员运用ATRP技术,通过“grafting from”的方式已经制备了很多优秀的聚合物蛋白杂合物[17,18]。

3 结 语

材料转移 篇6

近几年来,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质,在催化、传感、光电子器件以及电极材料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继碳纳米管之后纳米材料的又一个研究热点。

石墨烯具有类二维平面结构,理想的石墨烯单层应包含有100%的sp2杂化碳原子,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电子传导性。低维的石墨烯量子点展示出分子水平的活性,具有单线态和三线态性质[1,2]。直接从石墨片上剥离的面积较大的石墨烯层是一种零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并未显示光电活性,但通过激发其功能化,可以诱生半导体的性质,并在其系统中实现能量和电子转移,也使得石墨烯可以作为理想的二维载体去设计能量和电子转移的杂化排列。

石墨烯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相对低的生产成本,非常适合于开发高性能的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将纳米材料分散于石墨烯表面制得的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石墨烯层片间的距离,大大减弱石墨烯片层间的相互作用,使石墨烯的独特性质得以保留,为阻止石墨烯片团聚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不但可以同时保持石墨烯和纳米材料的固有性质,而且能够产生新颖的协同效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4]。

1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策略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常有3种制备途径:金属纳米粒子的分散、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结合以及光电活性分子的功能化[5]。

石墨烯层首先可以作为稳定剂去结合Ag、Au等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的尺寸可以通过调整氧化石墨烯(GO)的比率来控制[6,7]。在化学还原法中,GO和金属离子被同时还原产生纳米复合结构。例如,超声化学还原法既保持了还原氧化石墨烯层(RGO)的分离,又可以促使金属离子在RGO表面上的还原,表现为还原的双重性。其他方法如激光或微波照射也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分散性的RGO-金属纳米复合物[8]。

设计和制备RGO-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半导体胶体和GO分散液直接混合,在光电作用下,半导体纳米粒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可以部分还原GO。而GO的-COOH等功能基团既可以有效地结合氧化物粒子,又有助于RGO层的分散,阻止其在还原过程中的团聚[9]。通过引入其他功能基团(如-NH2),也有可能去结合半导体纳米晶,如CdS和CdSe。这些复合纳米结构可以进一步修饰在电极表面去设计光电化学池。

RGO层功能化的另一条途径是结合光电功能分子,通常是以共价或以π-π堆积、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等非共价形式将平面有机分子结合于石墨烯表面,并相应增加石墨烯层的分散性[10]。RGO和罗丹明6G、卟啉、噻吩衍生物等染料分子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使有机分子的荧光发生猝灭,表明石墨烯和有机分子之间发生了电荷传递,这为研究石墨烯和有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11,12,13,14,15,16]。

2 石墨烯与激发态分子或半导体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石墨烯碳纳米材料与激发态分子和半导体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这种相互作用涉及了能量和电子转移(图1)。一般以激发态分子(或半导体纳米粒子)荧光发射的猝灭去监控相互作用。Brus等[17]证明从CdS/ZnS纳米晶到单层和少数几层石墨烯发生了有效的能量转移,纳米单晶的荧光强度被单层石墨烯猝灭了近70%,且猝灭效率随石墨烯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GO和RGO层分散于溶液介质可以与激发态ZnO纳米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并伴随电子传递,ZnO纳米粒子的带隙为3.37eV,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表现出光催化活性,其荧光发射(λmax=530nm)常作为探针去监控界面电子传递过程[18]。而且,石墨烯与半导体纳米粒子激发态的相互作用也常被用来研究体系的能量转移。

应用相似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系统的荧光衰减考察了激发态分子和RGO之间的相互作用[19]。例如,卟啉衍生物TMPyP吸附于RGO上,其荧光发生衰减,但荧光发射带的形状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TMPyP在RGO存在下的荧光发射衰减表明TMPyP激发态将电子传递给RGO,即TMPyP的激发单线态与RGO发生了相互作用。较长的衰减时间表明TMPyP激发态失去电子转变为卟啉激发阳离子态。

undefined(e)

从TMPyP激发单线态到RGO膜电子结的能级,可以从1(TMPyP)*的氧化电势来估计(-0.29V vs NHE),其比RGO(0V vs NHE)的费米能级要低,电子给体和受体间的能级差异可以驱动电子从卟啉光激发态传递到RGO。金属酞菁(TSCuPc)以及电子受体RGO也被成功地结合于光电装置中[20]。相比于RGO膜,RGO/TSCuPc复合膜在暗处有较低的电子传导性,但其在光照射条件下传导性显著提高,这种光电响应归于RGO/TSCuPc复合膜存在较大的D/A界面,并诱使电荷产生。

3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的电子储存与传递

RGO作为良好的电子受体,其储存电子的能力也被应用于研发半导体-石墨烯以及金属-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21,22]。研究发现,作为二维纳米结构催化的杂化排列,特别是两种或更多种催化剂组合分散在石墨烯或GO层上,在选择性催化或传感过程中,分离的催化位点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性。最近,研究者证明了发生在二维石墨烯催化载体上的一种逐级电子传递过程[23]。在光照条件下,TiO2的光生电子首先传递给GO,部分GO被还原,其余的电子则储存于碳纳米材料中。当引入AgNO3时,储存的电子用于去还原Ag+-Ag0。随着AgNO3加入量的增加,Ag+在RGO层上形成的晶种不断生长,Ag纳米粒子在石墨烯表面的生成证实了在远离TiO2的空间位置上,RGO层具有储存及传递电子驱使Ag+还原的作用(图2)。这种方法也可以拓展其他金属催化剂如Pt或Au纳米粒子在石墨烯层上的沉积。而且,通过调节石墨烯表面TiO2的浓度以及加入金属盐的量,也有可能去控制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显然,这种基于RGO的杂化排列显著影响了催化剂的性质[24,25]。

4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应用

RGO-TiO2复合光催化剂应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道[26,27]。与TiO2相比,RGO-TiO2的光降解效率更高,这是由于RGO间接吸收所致。石墨烯二维碳纳米结构有利于催化剂颗粒的分散,促进了RGO-TiO2复合材料的电荷分离,增加了催化剂表面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图3),同时也克服了污染物扩散传递的影响。

将Pt纳米粒子沉积于RGO表面,Min等[28]研究了以曙红EY敏化RGO的自降解过程,在可见光激发下,其量子产率达到9.3%。相似的反应是将Au纳米粒子沉积于RGO表面,以罗丹明B敏化RGO,研究者提出了在可见光照射下GOR-金属纳米复合物降解有机污染物(Dye)的机制:染料分子首先被激发为Dye*,然后电子从Dye*传递给石墨烯,石墨烯作为电子转移的通道将电子传递给金属纳米粒子,并且被捕获的O2产生各种ROSs,Dye·+最终自降解或/和被ROSs降解[29]。

与TiO2相比,GOR-金属纳米复合光催化剂主要表现出4个方面的特性[30]:对有机染料高的吸附能力;与染料分子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高效的光敏电子产生效率;缓慢的电荷重组过程。这些性质使GOR-金属纳米复合物有望成为水中光助降解染料污染物的一种先进材料。

5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

石墨烯纳米复合结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探索设计下一代的光催化剂和太阳能电池装置,以石墨烯-半导体为基础的杂化排列为促进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行为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31]。例如,将光催化剂还原GO后的石墨烯-TiO2纳米复合物应用于光电化学池中的光阴极,石墨烯主要是促进收集和传递光生电子,并通过RGO对光的吸收反过来影响TiO2纳米粒子的激发(图4)。研究表明[32],在紫外光照射下,TiO2发生了电荷分离,产生了电子和空穴,当空穴被OH-结合时,其激发态电子将被OTE电极收集并产生光电流。纯TiO2产生的光电转化效率(IPCE)为7.4%,而石墨烯-TiO2纳米复合膜产生的IPCE最高达到了13.9%。研究还表明,大多数激发TiO2发生了电荷重组,所以快速捕获电子对于增大系统光电转化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石墨烯-TiO2较高的IPCE值也证实了石墨烯作为电子收集极的作用[33]。

应用相似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拓展设计染料敏化或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早期研究已经证实石墨烯与TiO2膜的组合可以增大DSSC的能量转换效率[34,35,36]。Yan等[37]已将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和电性质应用于光-伏研究,石墨烯量子点可强烈地吸收可见光,最大吸光波长在600nm左右,这些量子点能够敏化TiO2膜并且在光电化学池中驱使光电流的产生。目前,发展新的敏化剂和功能化也是石墨烯量子点研究的重要方向。

6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在燃料电池中,碳基纳米材料如SWCNT、MWCNT以及堆叠杯状CNT已被应用于电催化载体,应用这些碳纳米结构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表面去分散金属纳米粒子[38,39]。N掺杂CNT和石墨烯最近已被证明可以作为非金属催化剂应用于PEM燃料电池,这种二维碳纳米材料作为传导平台可以结合电催化剂并且在一个可控的模式下操纵电化学反应。例如,通过滴涂和电解沉积的方法,RGO-Pt催化剂很容易沉积在碳纤维纸上,还原部分暴露的GO-Pt膜,可以增强近80%的电化学活性表面(ECSA)。研究表明,以沉积在碳纤维纸上的电催化剂作为阳极,分散在炭黑上的Pt作为阴极,RGO-Pt为基础的燃料电池可以产生更大的能量输出[40]。

7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蓄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

锂离子蓄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最近对锂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极材料的选择。金属锰和钴的氧化物以及LiFePO4常作为锂电池的阴极材料,而以石墨烯为基础的复合材料可以作为锂离子蓄电池潜在的阳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阳极材料,石墨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石墨烯是一种高传导材料,促进了电子传递;其次,石墨烯可以提供更大的带有活性位点的表面积[41]。其他碳结构纳米材料如C60、CNT等的引入可以增加石墨烯片层间的距离[42],并相应增加了系统的储电能力[43,4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锂电池研究领域中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发展以石墨烯为基础的纳米杂化结构材料,发展高密度、高容量的蓄电池。

8 未来的展望与挑战

材料转移 篇7

(一)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缺乏严格的限制

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经济落后地区或者有正外部效应的具体项目进行资助,理论上是有利于实现地区和行业之间的财力均衡。但是,目前的专项拨款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经济建设项目,补助对象也基本涵盖了所有行业,项目界限和行业界限划分不严格,由于各级政府之间财权与事权不清楚,本该由中央政府承担的例如国防、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支出中的一部分却转嫁给了地方政府,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从而导致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且不合理。

(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不规范、管理不到位

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缺乏相应的依据,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法规、费用分摊标准等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和计算公式,分配方法也没有相应的因素来确定,转移金额也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计算,多是由行政谈判、粗略估算等方式大体确定项目金额,精准度差。造成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主观性强、随意性大、透明度低,甚至造成了权力的寻租,出现了资金的低效率使用和浪费等现象,很难使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规范使用、高效利用。另外,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着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互交叉重叠的问题,一些本该由地方政府负担的开支却列入了专项项目当中,例如,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本应划归到一般性转移支付范围当中,却在专项转移支付中也有涵盖,主要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界定不合理、不规范。

(三)专项转移支付管理不完善、监督不全面

1.管理不完善

专项转移支付有200 多个项目,资金规模巨大,这就需要配备专业化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管理,专业化的部门是执行制度的根本保障,但是我国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科学管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这样就造成了专项转移支付过程的欠规范和转移支付资金的低效率、不合理使用。

2.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缺乏严密的监管,当中央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下拨给地方时,一些地方政府肆意挪用、截留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或者将部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饱私囊、进行贪污。

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专项转移支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职能处于转型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职能改革的核心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初步的理顺。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应该由市场发挥职能的地方政府进行了干预,或者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却交给了市场来完成,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影响了转移支付作用的有效发挥。目前,中央政府强调简政放权,但是在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之时行政审批色彩较重,与简政放权改革的要求不符。同时,我国目前的政府部门设置交叉重复,职能分散,中央政府无法集中财力进行分配使用,也影响了转移支付的运行。

(二)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机构

要想实现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充分发挥专项转移支付在实现社会公平上的作用,必须严格的管理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各项目的内容、各个程序等各个方面。德国、日本等转移支付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都建立起了专门机构来管理转移支付资金。但是,我国现在专项转移支付没能实现规范化管理。我国没有一个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机构,这也大大限制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的实现。财政转移支付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金额也在不断地提高,要想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

(三)关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

我国实行分税制以来,并没有颁布一部专门关于转移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仅仅是依靠相关部门颁布的一些规章,甚至是临时的办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些规章、办法缺乏法律的权威性、系统性和持续性,主观性强、随意性强、规范性弱,使得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标准的法规。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决定是否进行转移支付以及转移支付的对象、金额、方式等都没有具体的规定,只是依照预算法、税法等相关法律作出主观判断,但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这极易造成资金的流失和低效使用,而在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惩罚规定之后专项转移支付金额也缺乏相应的审计监督。

(四)预算编制周期短、政策缺乏长远考虑

目前,预算的编制是以一年为周期,这就使得中长期的专项支付项目资金碎片化,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又增加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批程序。一些长期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不得不被分成规模较小、周期较短的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数量,加大了资金划拨和管理难度,而且增加的审批程序会导致腐败的滋生,与中央政府强调的压缩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不符。

三、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专项转移支付的措施

(一)降低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

由于专项转移支付性质特殊,需要地方政府配套一定资金额度。我国应该严格控制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专项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大约为1/3 比较合适,因此,对于现有的转移支付项目应该进行分类和整合,对于一些不必要的项目应该逐步取消,对于一些新增项目应加大审查力度。

(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

这里既包括使用方向的规范,也包括使用范围的规范。对于一些具有外部溢出效应的项目,中央政府需进行专项转移支付,对于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不再增加专款投入。同时中央政府还应该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专项转移支付使用的大方向和总额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没有自主权,地方政府仍然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的项目,以此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体系,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社会公众应该各自发挥各自的监督作用,保证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能够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三)加快有关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建设

财政转移支付是各级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在宪法、财政法、预算法、税法等法律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但是,我国至今都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财政转移支付法。所以,在完善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时,必须进行相关的法律建设。这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法律的建设和配套法律的完善,其中包括税法和预算法等。

(四)建立跨年度的预算平衡制度

过去编制预算,按年度考虑比较多。但是,财政收支包括收入制度和支出政策,都是中长期的政策工具。一些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是按照长期的目标制定的,项目的效果和收益也不是在短期之内可以显现出来的。受预算编制的限制将长期的专项项目切成相对较小的项目不利于项目效果的评估。因此,实行中长期规划、滚动预算、滚动规划,可以使得政策有长远考虑,论证比较科学,减少碎片化、随机性,也有利于减少专项转移支付。

参考文献

[1]盛琳.完善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1).

上一篇:通俗文化下一篇:恐怖小说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