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2024-06-17

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通用8篇)

篇1: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结构

2001年,根据上海市民政部规定,研究会经整顿后,按原新四军部队的建制和当年的活动地域,设立了军直分会、文化教育分会、后勤分会、一师(苏中)分会、二师(淮南)分会、三师(苏北)分会、四师(淮北)分会、五师(鄂豫皖)分会、六师(苏南)分会、七师(皖江)分会、浙东浙南分会和大专院校委员会等分支机构。

篇2: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军老战士启动仪式”,1月28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满头白发胸戴军功章精神矍铄的新四军老战士和各方代表相聚一堂,互贺新春。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泰阳,介绍了北京新四军研究会2015年计划开展的8项“系列纪念活动”:全面慰问新四军老战士;编辑出版纪念抗战书籍、文章和纪念册;举办“新四军抗战与铁军精神传承”研讨会;举办“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举办宣传新四军音乐会;协助创作和观看抗战影视作品;举办“铁军魂?中华情”图片摄影展;在铁军纪念园举行特殊纪念仪式。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昊苏会长发表了激情讲话,并在讲话结束时献给大家一首新作《新四军颂》:

丹心青史两辉煌,抗战春秋日月长;

叶项刘陈宏略展,江淮河汉胜旗扬。

铁军勋业传中外,烈士威名动四方;

篇3: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1.数字化时代市级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 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

1.1从党校图书馆的定位来看,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情报中心, 在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新形势下, 党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党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 把图书馆工作主动融入教学科研之中, 是党校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然途径。强化图书馆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学服务、为理论研究服务和为领导决策服务等功能, 传统图书馆馆藏载体以纸质文献为主要形式, 如书、刊、报等纸质文献是传统图书馆文献收藏的主要特征。数字化时代, 虚拟图书馆存贮了海量文献信息, 集图像、声音、语言、文本为一体。多媒体文献资源通过数字化形式加以保存和利用, 使之快捷、便利, 不受任何限制地传输, 促使图书馆文献收藏范围、信息载体发生重大变化。各种视听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各类大型信息数据库等占据了实体馆藏和服务的重要位置, 为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方便的流通渠道, 并在文化传承、知识信息传播、社会公民教育、读者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使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有机融合, 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利用网络工具建设各种数据库, 拓展服务空间, 推动图书馆转型发展与变革的历史进程。

1.2从上级党校对基层党校的要求来看, 中共中央印发的《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 要持续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 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新形势下, 党校系统作为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 肩负着更重大的历史责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 迫切要求党校实现教育培训方式和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数字化, 迫切需要党校图书馆建设丰富的数字资源作为信息支撑和智力支持。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党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发展方向, 中央党校要求各地党校图书馆要发挥地方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加快地方党史、地方志和省 (区、市) 情数字资源建设, 并以“三大文库”建设为中心, 有计划地把现有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

1.3从基层党校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来看, 党校图书馆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培训基地, 各种专题特色数据库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供特色资源和学科化服务, 满足教学、科研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通过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 将党校、新四军纪念馆、档案馆、党史办及相关县 (市) 党校的特色资源进行整合与加工, 有效利用起来, 为教学、科研提供特色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 盐城市委党校在主体班开设了新四军“铁军精神”教学模块, 建立了一批新四军传统教育教学基地, 新四军传统教育教学在党校主体班已经实施。近期, 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多次召开“铁军精神”干部教育培训开发专题研讨会, 省、市委党校的领导、市里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强调开发新四军教学基地和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市委组织部、党校领导还带教务处、新四军研究中心、图书馆的同志到山东临沂、安徽径县实地考察, 这充分说明领导非常重视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给党校图书馆做好“新四军研究数据库”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加快了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步伐。

2.市级党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模式上存在的制约因素

中央党校指出:各地党校图书馆要发挥地方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加快地方党史、地方志和省 (区、市) 情数字资源建设, 并以“三大文库”建设为中心, 有计划地把现有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存储、检索信息的图书馆形态[2]。其基本要素或者特征是: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式管理, 数字化图书馆实际上是数据库群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现代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但是, 由于各级党校自身的原因, 其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存在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党校领导重视程度和图书馆员队伍素质不佳。相比教学科研工作, 大多数党校领导不够重视图书馆工作, 特别对数据库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从党校图书馆的人员现状来看, 党校图书馆馆员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但拥有计算机网络维护知识的人员数量偏少, 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还有一些地市级党校没有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 这种状况很难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及信息化社会职责, 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存在严重不足, 能力水平偏低。

2.2市级党校图书馆自身文献资源拥有量不足。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收藏的文献资源量较小, 除省级党校因得天独厚的条件, 拥有较多和较完备的文献资料外, 大部分党校, 特别是地市级以下党校受购书经费的限制, 文献资料保存和收藏极为困难, 因此, 以党校为单位建立的特色数据库, 数据量往往较少, 文献资源不够系统。例如, 我们在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时就感到, 市级党校图书馆系统馆藏新四军的文献资料极其有限, 特别新四军在盐城的资料更为稀缺, 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要建好特色数据库, 必须与新四军纪念馆、档案馆、党史办、新四军研究会建立合作关系, 共建共享资源。

2.3市级党校图书馆专业技术力量单薄,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仅仅局限于把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 有的特色数据库只能提供目录、题录或者提要检索, 缺乏全文数据库, 且检索途径单一, 缺少丰富的检索词查找和功能选择。

目前, CALIS虽然制定了《CALIS技术标准和规范》, 但这些技术标准和规范仅仅针对CALIS在建的子项目, 大部分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并没有进入CALIS项目, 因此, 各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都是依托各自系统平台自行开发的, 各馆数据库建设标准不统一, 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和质量控制规范, 数据格式不一致, 字段不一, 数据的标引、分编、检索点不统一等, 上述原因造成数据库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 数据接收和二次开发十分困难。

2.4市级党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意识不强, 特色数据库共享性较差。国家为了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早在1957年就出台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 以确保文献资源共建共享[3]。但是, 由于各级党校资源所有制的影响,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具体实践中困难重重, 现在各地党校特色数据库建成的和在建的很多, 但是通过外网可以浏览的比例很少, 大部分数据库都通过IP网址限制外网访问, 如安徽省委党校的安徽新四军研究文库, 只对安徽省内各级党校开放, 而盐城想利用这个数据库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2.5数据化建设标准不一致, 给数据库后期使用带来不便。建库标准的多样性与数据库使用的便捷性和后续的可扩展性存在矛盾, 各级党校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后, 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为将来发展、升级留有足够的空间。但是, 全国各地党校各自为政, 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模式, 大多采取封闭的建设模式, 所谓封闭式建设模式, 就是指各地图书馆在馆藏文献数字化过程中, 尤其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 以“单打独斗”为主, 馆与馆之间合作建设、联合开发的情形几乎没有。封闭式服务模式指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的服务范围多以校园网为限, 外网访问受到较多限制。在封闭式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下, 自建特色数据库存在众多先天性不足。

3.构建具有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的转型发展保障机制

数字化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技术手段上的进一步进化和发展。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畅通, 以及存储手段的不断进步, 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等传统模式, 并未发生改变, 改变的是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提升, 因而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前提和基础。将现代信息技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完美地融合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方向。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要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和服务创新。

3.1组织领导保障机制。领导重视图书馆工作, 加大经费投入, 建设一支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 是建设特色数据库群的关键所在, 在图书馆工作手段日益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 图书馆员正经历角色转换, 许多馆员扮演多重角色。正如著名的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说:一个图书馆成功的关键是图书馆的工作者。图书馆的改革、建设和服务创新都离不开图书馆员, 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4]。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 是图书馆实现其功能的主要践行者, 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发挥。因此, 图书馆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提高馆员的能力,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馆员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培养和造就读者满意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的长期任务。例如, 我们在建设盐城“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时, 党校领导非常重视图书馆工作, 在党校内部成立由图书馆、党史党建教研室、新四军传统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处、信息中心等部门人员参加的专家组, 负责特色文献建设的选题、资料推荐和文献质量监督等专业知识咨询工作, 为“新四军在盐城”特色文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教研保障。

3.2特色资源保障机制。合理利用本地文献资源, 建设具有党校特色的数据库群。《中国共产党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规定,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党校教学科研和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机构。建设具有党校特色的数据库群, 就是围绕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党的干部教育服务、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和为党政领导机关决策服务的要求来建设。党校图书馆通过外购、交换等多种方式丰富数字资源的同时, 必须根据党校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特殊性, 投入必要力量自建数据库, 并将此作为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点。

党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专业图书馆, 要本着实用性原则, 从党校教研人员和党政领导干部角度出发, 建设高质量专题文献数据库, 提供诸如学员数据库、案例教学数据库、本地市情数据库、社会热点问题数据库、教师科研数据库, 学员调研报告数据库等。其中, 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服务的、反映地方历史和现实情况及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适用性强的地方特色信息是党校教学科研必备的, 因此收集和组织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建设党校特色资源的数据库, 不仅能更好地为党校的教学科研、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还能成为互联网上有影响的信息节点, 产生吸引用户和吸附资源的作用。建设具有党校特色的数据库群, 是数字时代党校图书馆的“品牌”建设。走共建共享的道路, 尽快建成高质量的有党校特色的数据库群, 即形成虚拟特色馆藏, 是党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条件下实现转型发展与变革的必然结果。例如: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就是立足新四军的历史, 重点打造“新四军在盐城”这个特色, 对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青少年勿忘历史, 牢记革命传统,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热爱盐城、建设家乡的理想, 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3.3规范管理保障机制。保证全省党校系统数字化建设规范与标准统一, 保证特色专题数据库共建共享, 需要全省党校系统选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目前, 江苏省党校系统选用清华同方开发的TPI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作为统一使用的数据库平台。清华同方TPI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而开发的大型智能内容管理系统, 该系统以FTS全文检索数据库为核心, 采用流行的B/S浏览器检索方式和先进的三层C/S架构, 能够同时管理文字、图片、多媒体等信息, 并提供全文检索服务, 支持网页的动态发布。因此, 我校选择清华同方TPI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作为新四军研究数据库的建设平台。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对系统进行访问, 应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部分内容需授权才能访问。

标准化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生命, 是建设高质量特色数据库的根本保证。标准化原则是确保数据库质量、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工作, 数据加工应参照中央党校和江苏省党校系统特色专题资源库项目技术规范, 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全省党校系统实行“统一平台、统一界面、统一标准、统一规则”的模式, 不仅可以避免各自为政、自建自用状况, 还可以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实现资源共享。

3.4产权利用保障机制。数字化建设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特色数据库会面临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它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范围。数据库取得著作权的首要条件就是具备原创性, 不具备原创性则必须向作者和出版社支付版权费, 否则所建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使用。特色数据库及网站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没有商业目的, 在校内网络传播时不涉及版权问题。但我们建设特色数据库及其网站的终极目标不仅为本校服务, 而且为全省以至于全国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投入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建起的特色数据库如果仅限于校内流通, 则势必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 所以向全国党校系统开放特色数据库应是各地党校图书馆的终极目标。因此, 只有妥善处理好版权问题, 数据库才能走向社会, 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3.5动态跟踪保障机制。对数据库要及时更新、长期维护管理, 使数据处于动态的更新变化之中, 这是保证数据质量和长久生命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在使用已经建成的数据库的过程中, 如发现其内容有误差要及时更正;对反映文献特征不准确、不全面的数据应及时补充;随时注意本专题的研究动态, 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问世, 及时补充新的文献资料数据, 保持数据常新, 增强利用效果。例如:盐城市委党校建设的“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是一项时间、人员、物力各方面投入都较大的工作。从选题、论证、确定到具体数据录入, 要经过一个跨度较长的建库周期, 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视数据库建成后的后续服务, 使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始终处于快速高效的状态之中。

摘要: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实际上是将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党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是数字化时代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目标所在, 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数字化, 开发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 说明数字化是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 市级党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要通过加大投入, 发展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积极利用本地特色资源, 实行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保障机制, 确保数字化时代党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取得应有的成效。

关键词:数字化,党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满良.关于党校图书馆发展战略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 (1) :70-72.

[2]曹铁娃, 刘家新.地域文化资源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以天津大学图书馆中国建筑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为例.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5) .

[3]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57 (45) .

篇4: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抗日战争时期,叶飞在华中敌后战场叱咤风云,屡建功勋。他任新四军第六团团长,曾率部突破国民党的限制,挺进苏南东路地区,首战黄土塘,炸浒墅关车站,挥兵上海近郊虹桥机场;北渡长江后,率部紧急支援半塔保卫战,指挥郭村保卫战,鏖战黄桥歼韩顽;率部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清乡,他是车桥战役的前线指挥员,是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参与领导建立苏浙敌后新区和指挥浙西天目山第三次反顽自卫战,为创建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夺取华中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飞同志是唯一一位由海外归国的高级将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国家交通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德高望重的第一任会长。叶飞晩年以80高龄出任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一任会长。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从1980年4月成立后的14年多的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会长这个位置一直空缺,这不利于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的广泛开展和研究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广大新四军老战士的推荐和邀请,1994年叶飞担负这一重任,成为新四军研究会的掌舵人,使新四军研究会有了一个完整的领导班子。叶飞担任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是众望所归。首先他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全过程的参加者,是新四军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其次他在这三场战争中,都是我军战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员,新中国成立后又担任了国家领导人,有很高的威望;再次,他主持编纂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这两部历史资料丛书,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深入的研究、正确的把握。叶飞同志担任会长以后,对研究和宣传新四军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他确定要编纂《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史》等四部专著;他倡议创办宣传新四军的刊物,并为刊物定名《铁军》,为《铁军》题写了刊名,要求刊物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得使老同志和年轻人都爱看;他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拍摄的第一部文献纪录片《铁的新四军》的总顾问。他要求电视片全面、系统、不能漏掉哪个游击区,更不能漏掉哪一个师。电视片要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对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指明方向,使新四军研究会各项活动步上正规,使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和宣传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叶飞老会长倡导要大力研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1996年6月在各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碰头会上,叶飞说,新四军及其根据地的历史很值得研究,更应该很好地宣传。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一部分。由于新四军的组成和所处环境等的特殊性,华中抗日根据地所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在抗日反顽斗争和根据地建没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这些都值得研究和宣传。没有新四军抗日反顽斗争的胜利,就不可能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这就是毛泽东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新四军就没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这就是刘少奇说的根据地是新四军的“家”。叶飞指出:一是华中是平原水网地区,交通特别发达,没有大山,这里又是敌人的心脏地区,新四军能够在这里打游击,建立根据地,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发展,跟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不同,这很不容易;二是新四军和八路军不一样,八路军是由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的,而新四军则是由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游击队改编的,力量较小,武器装备较简陋,所以不能打像八路军打平型关那样的大仗,只能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三是新四军反顽与八路军也不一样,华北沦陷时,国民党部队全撤走了,八路军在华北反顽,主要打的不是国民党军主力;而在华中沦陷时,国民党留下大量正规军,新四军要对付的,多是顽固派的正规部队。那时,新四军如果不解决反顽这个问题,就不能生存,不能发展。因为顽固派不让我们抗日,反顽是顽固派逼出来的,反顽是为了抗日。把这些问题研究透了,就能理直气壮地回答那些所谓新四军“游而不击”等谎言。

叶飞老会长提出要全面系统研究新四军。1996年6月叶飞在各省市新四军研究会负责人座谈会上提出:“研究新四军的历史,不能不研究三年游击战争。”他在接见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同志时说:“研究新四军要从三年游击战争开始,并延伸到解放战争,才能弄清新四军的来龙去脉。”他说:“新四军就是因为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编成的,有游击战争的经验,所以能够在大江南北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这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关于新四军与解放战争的关系,叶飞说:“在解放战争中,新四军成为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担任了重要任务。”“开始时,蒋介石轻视新四军,以为新四军是游击队,可以消灭。在淮海战役中,第三野战军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三个半兵团,把国民党的主力都消灭了,这样蒋介石就垮台了。所以,要研究新四军的历史,还要研究解放战争的历史。”叶飞老会长这个见解是很正确的,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优良作风、战斗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将组织“南方红军游击队与新四军”的学术研讨会,正是为了探讨两者传承和发扬的问题。

叶飞老会长强调研究历史要服务现实。1997年10月,在南昌举行的新四军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叶飞号召:“现在我们研究总结在战争年代、革命年代走过的道路,就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承前启后。”“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它作为教育下一代的精神武器,力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多年来,我们正努力这样做。我们组织了“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大讨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征途中同样要弘扬铁军精神;组织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学术研讨会,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改善和加强政权建设的问题;组织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学术研讨会,总结我党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以作今天我党开展反腐倡廉活动的借鉴。

叶飞老会长提倡学术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他多次讲到,对历史问题有不同的意见,不强求一致,但都要有根据。写历史,要反复考证,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最后让历史作结论。这是科学的态度,历史的态度。我们的《铁军》杂志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的文章。1998年11月12日,为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在南京召开“刘少奇同志在华中”学术座谈会,叶飞在会上发表长篇讲话,就刘少奇、项英的评价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赞同。

叶飞老会长明确了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与各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的关系。叶飞担任会长以后,首先明确了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与各省市自治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是各自独立的研究组织。他说,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不是总会,如果叫总会,这个会长我就担当不起了。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与各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之间是平等的,可以有横向的联系,互助合作的关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可以起个联络协调的作用。各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要依靠各省市委、政府领导,争取他们重视和支持,这样才能做好工作,解决问题。希望中国新四军研究会能主动地、热情地和全国各地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搞好团结,共同努力把研究会搞得更好,使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从叶飞担任会长后,新四军研究会的队伍扩大了,各新四军研究会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研究会的各项工作更活跃了。

叶飞老会长指出研究新四军、宣传新四军将是长期的、光荣的重要任务。自叶飞第一任会长之后,第二任会长彭冲、第三任会长周克玉,在研究和宣传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但还不能说我们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这是因为传承新四军的优良传统和铁军精神这一任务是长期的,就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工作还有待继续深入和拓展。

篇5: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事迹材料

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事迹材料

退而不休 再做贡献

**,男,1931年生,中共党员,原任**行署副专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志退休后先后担任了老干部协会、老促会、慈善总会副会长,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年12月担任**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后,他紧紧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体会员深入进行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和对外交流,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寻根联谊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的知名度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他本人荣获“首届全国保护和发掘姓氏文化十大功勋人物”奖,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认识。姓氏文化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型的学科,社会上对这一学科了解得不多,研究者更少,有的人受极“左”思潮影响,还对它有一种误解,这些都直接制约着这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姓氏作为经济交流的重要纽带,越来越显示出研究工作的重要价值。为了让世人理解支持这项事业,他便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宣传,并多次指示研究会积极利用姓氏会刊、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横幅标语、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在他和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增强了社会各界对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认识。

二、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同志积几十年工作经验,深知健全组织网络对开展好工作的重要性,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后,他积极倡导完善组织机构,为研究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与此同时,狠抓各县市区研究会的组织建设,使全市8县一市一区先后建立了姓氏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川汇区、沈丘县已落实“三个二”目标,解决了办公场所、活动经费和专职人员问题)。有的县市区还建立了陈、李、符、柴、杨、完颜、窦等专姓研究会。目前,全市会员加上名誉职务和顾问,总人数近2000人;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一支初具规模的队伍,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我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三、圆满完成全市姓氏、人口的普查和复核工作。为配合首届姓氏文化节,2004年他组织人员开展了全市姓氏人口大普查,在人员少、经费少的情况下,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办法,找路子,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预定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鉴于2004年姓氏普查存在的一些问题,**年他组织安排了对全市姓氏人口普查结果的复核工作。要求各县市区:一是要把当地大姓的情况搞清楚,比如,族源与支系、迁入与迁出、名人与业绩等等,从中找出其与外地(尤其海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二是要把一些稀有姓氏的来源及有关情况搞清楚。三是要核实简写、错写、误写的姓氏。四是要搞清楚小姓和单人姓氏的出处及有关问题。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于该年10月前完成了姓氏人口普查的复核工作,为10月29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献上了一份厚礼。据统计,止于**年6月底,全市共有10691620人,1084姓,较2004年普查,增加37866人,减少93姓。

四、启动并出版《**姓氏文化丛书》系列工程。为配合举办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皇甫会长采取我市专家研究人员与有关专家相结合的办法,组织编写《**姓氏文化丛书》。他成立《丛书》编辑委员会;邀请省姓氏研究专家刘翔南等人莅周召开座谈会;组织我市参加编写人员不辞劳苦,认真负责,按时提供了高质量的材料;积极联系专家,完成六本丛书的审稿工作;又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了首批《丛书》1-6册在文化节前的出版发行。目前《夏姓》、《吴姓》、《窦姓》、《符姓》、《柴姓》已出版,《完颜姓》正在印刷。

五、创办会刊《**姓氏》。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学术团体,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发表学术意见的场所,方便指导工作和对外交流,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于2004年10月创办了会刊,现已编发17期(增刊《中国窦氏文化研讨会文集》1期),受到广泛好评,扩大了影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年完成了会刊《**姓氏》河南省连续性内部资料的申报工作,目前正在审批中。西华县姓氏研究会**年也开始不定期编印发行《西华姓氏文化》会刊。

六、积极服务大型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联谊交流。中华姓氏文化节是增进华夏子孙友谊的盛会,是加强文化交流的平台和经贸合作的桥梁,也是展示**形象,让世界了解**、让**走向世界的大好机遇。为使中华姓氏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皇甫会长组织研究会同志积极参与“伏羲与中华姓氏文化研讨会”、“姓氏文化论坛”等活动,联络邀请专家学者,认真做好会议的组织和接待工作,为文化节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配合社科联举办好“族谱展”,各县市区逐村逐乡调查族谱总数,统计出族谱名称,多少套册,修谱年份,主修人员,保存人员及联系地址、电话等情况。第二届文化节期间,共展出 100个姓氏族谱2000多册,进一步完善、充实了姓氏文化资料库,为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利用姓氏文化服务经济建设。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宗旨在于提高**的知名度,增强**的凝聚力,为**发展服务。其优势在省外、国外。**年春,中科院研究员袁义达等来太康讨论由太康谢氏牵头建立阳夏姓氏文化园事宜,现已在谢堂村筹资8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70余亩的谢氏文化园。**年接待南京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原副编审蒋国祥寻觅千家姓;中国地理杂志社一行3人采编《姓氏趣谈》等。12月份接待新加坡符氏宗亲来周寻根问祖,并陪同客人到太康、淮阳等地就符氏文化进行考察研究。参加在博爱县举办的“中国皇甫氏文化研讨会”,并配合沈丘县成功举办“中国窦氏文化研讨会”,促成项目1个,引资1亿元。**年龙都朝祖会期间,仅门票收入就达2000万元,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收益2亿多元。

篇6: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40分: 西门

1.超二级结构共济网

2.视紫红质

471弄

3.S-腺苷蛋氨酸共济

4.纠维 蛋白降解产物

共济

5.RNA聚合酶院

6.上游启动子元件西门

7.端粒酶659 76674

8.离子通道受体课

二、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60分: 123站台

1.举例说明蛋白质变性与论淀的关系。

2.原核生物基因表在调控的特点及意义?

1号

3.简述三种因素对钙磷代谢的调节?659 76674

篇7:新四军军部旧址

大约十来分钟后,车子“吱”的一声停了下来。我们列好队,被教官带着,走进新四军军部旧址。

一进大厅,我向四周望了望,发现左右一边各有一条走廊。前面有一堵石壁,上面雕刻了一些新四军在战争时的景象。

我们走过右边做走廊,来到二楼。我们走进第五展厅,第五展厅里摆放了一个雕像。雕像头上戴了个帽子,身子直直的,左手放在前腰部。

我们来到第六展厅。第六展厅中有雕像、逼真的人物画、“弹药箱”、“手留弹”和“枪”。新四军用手留弹和枪射击从对面冲过来的日军。

我们走过第六展厅的门,走进了第七展厅。第七展厅中摆放了一样东西,你猜是什么?既像火箭筒,又像大机关枪吧。对了,确实对了。我先看了看这个中度的圆孔,这有可能是枪口......

二楼参观完了,我们又走到了一楼......

呃——不好意思,这是第几展可我不记得了,只记得这有一小块湖,湖上有一艘古代的船......

啊!参观完了军部旧址,就在大门合了个影,又走过洪桥,去了下一个景点——呈坎。

篇8: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内13家基层党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的调研, 着重以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为例, 在展示基层党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现状的基础上, 剖析其制约因素, 提出建好特色数据库的基本路径, 旨在促进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体现其集思想性、开放性、权威性于一体的特色, 使党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党校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 为党校的教学及科研提供智力支持[3]。

1. 江苏省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各级党校都注重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中央党校要求各级党校图书馆发挥地方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加快地方党史、地方志和省 (区、市) 情数字资源建设, 并以“三大文库”建设为中心, 有计划地把现有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4]。

本文样本采集江苏省13个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最新信息。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大省和文化强省, 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从笔者搜集到的江苏省13个省辖市党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的统计资料看, 截至2015年6月底, 全省13家基层党校图书馆共建特色数据库21个 (详见上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全省13个基层党校图书馆, 大多数图书馆都很重视特色馆藏数字资源建设, 投入力度较大, 常州、南京、无锡等图书馆通过自建或购买, 特色数据库的数量较多。但还有6个图书馆没有建特色数据库, 反映了这些馆对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重视不够, 没有对本地资源进行挖掘。

从上表可以看出:江苏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干部党性教育特色数据库。如南京的“南京历史人物及事件库”、常州市委党校的“常州三杰”数据库、盐城的“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淮安的“周恩来数据库”等, 重点反映当地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2) 馆藏特色数据库。馆藏特色数据库指根据图书馆特色馆藏有选择地将其数字化而成的数据库。如“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文库”、“党校文库”、“文摘数据库”、“干部保健”数据库等。 (3) 市情数据库。如南京的“南京市情研究全文数据库”、“宁镇扬同城化建设全文数据库”、“南京地方政府管理案例库”、“苏州市情库”、“无锡市情资料库”、“常州市情库”等, 这些数据库突出市情, 紧密结合本地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实际, 选取党校教师和学员实用的、反映当地特色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建设而成的。

基层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在党校图书馆建设和干部培训工作中能发挥很大作用:第一, 丰富和完善了馆藏资源, 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效率。建设特色数据库, 可以使分散零乱的特色文献资源得以系统化、有序化整理和深层次挖掘, 将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转变为数字化资源, 使其收藏、保存和利用变得更方便、安全[5]。如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所建的“新四军研究数据库”, 将多姿多彩的红色文化, 内涵丰富的“铁军”精神与主体班教学、干部党性教育、创建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既丰富和完善了馆藏资源, 又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受到了教员和学员们的普遍欢迎。第二, 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如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在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时, 多次到本市档案馆、新四军纪念馆、党史办等单位和各县 (市、区) 收集史料。特色数据库建成后, 无偿为他们提供服务, 让这些部门和单位资源共享, 既解决了特色馆藏利用率很低的问题, 使新四军红色文化在网络环境下重新体现其价值, 又有利于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全文检索、全文下载、共享信息资源得心应手。第三, 是领导决策的好“参谋”、教学科研的好“助手”。常州、无锡等市委党校的“市情资料数据库”、南京市委党校的“南京地方政府管理案例库”等, 为当地党政领导提供大量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资料, 为制定政策和规划发挥很大的作用。教学定专题, 科研出文章, 培训见成效, 成果进课堂, 都离不开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 同时对党校教研人员信息获取和成果转化提出更高要求[6]。

2. 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制约因素

从全省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看, 特色数据库的数量、水平参差不齐, 数据库名称不够规范, 共享度不高。数字化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存储、检索信息的图书馆形态。其基本要素或特征是: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式管理[7]。目前, 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上, 基层党校图书馆还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 各自为政, 以“单枪匹马”为主, 馆与馆之间的合作建设、联合开发情形几乎没有, 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平台模式。在对用户服务上, 也是封闭式的, 只能在校园网内进行, 外网访问受到较多限制, 有的几乎不可能。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约:

2.1 领导重视程度和馆员队伍状况不佳。

与抓教学、抓科研相比, 某些党校领导不太重视图书馆工作, 特别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上表可以看出, 全省13家基层党校图书馆, 有近半数图书馆没有自建特色数据库, 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领导不重视则是主要原因。实践证明, 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一个馆数据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 南京、无锡、常州、盐城等党校图书馆之所以搞得好或比较好, 与领导重视是分不开的。由于领导不够重视, 在专业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等方面, 自然差距很大。

2.2 图书馆文献资源拥有量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 基层党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依赖的馆藏文献资源量较少。除省级党校因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拥有较多和较完备的文献资料外, 基层党校图书馆受购书经费的限制, 文献资料采购和收藏极艰难, 累积量难以形成规模。因此, 以一个基层党校图书馆为单位建立特色数据库, 文献资源既少又不够系统。例如, 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在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时就感到馆藏新四军的文献资料极其有限, 特别是新四军在盐城的资料更稀缺。要建好这个特色数据库, 单靠一个馆的文献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与市新四军纪念馆、档案馆、党史办及外地新四军研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共享。

2.3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给后期使用带来不便。

馆藏文献数字化后, 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以便为将来发展、升级留有足够空间。但目前各馆数据库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建库标准五花八门, 如南京、常州、盐城用的是北京启帆开创科技有限公司的平台软件, 南通等用的是超星平台软件。从全省基层党校图书馆馆长座谈会上得知, 其他没有建特色数据库的党校图书馆, 他们仅提供目录、题录或者提要检索。

目前, 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虽然制定了《CA LIS技术标准和规范》, 但这些技术标准和规范只针对CALIS在建的子项目而制定, 而大部分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并没有进入CALIS项目, 因此, 各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都是依托各自系统平台自行开发, 五花八门。建库标准的多样性与数据库使用的便捷性和后续的可扩展性存在矛盾, 使数据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 数据接收和二次开发十分困难。

2.4 开放服务意识不强, 数据库共享性差。

为了充分发挥馆藏文献资源的作用, 我国早在1957年就出台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 以确保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8]。但是, 由于各级党校图书馆受“小农经济”思想和资源所有制桎梏的影响,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具体实施时困难重重。从全国情况来看, 现在各地党校图书馆已建和在建的特色数据库不少, 但有的没有提供系统检索功能, 用户只能逐条浏览数据库资源;通过外网浏览的却少得可怜, 大部分数据库都通过IP网址限制外网访问, 如省内各家数据库只能局限在本地利用。即使如此, 在省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平台。如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创建的安徽新四军研究数据库, 只对安徽省内各级党校开放, 而盐城想利用这个数据库却很难。

3. 加强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路径

随着现代技术的普及和全国党校系统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方兴未艾。为了使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进入常态化, 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领导重视, 加大投入力度, 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需要的人才队伍。

领导重视图书馆工作, 加大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专业人才配备和经费投入, 是建设好特色数据库的关键。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建设“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时, 校领导非常重视, 在党校内部成立了由图书馆、党史党建教研室、新四军传统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处、信息中心等部门人员参加的专家组, 负责特色文献建设的选题、资料推荐和文献质量监督等专业知识咨询工作, 为“新四军在盐城”特色数据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特色数据库建设离不开人的因素。图书馆员是数据库建设的主力, 只有重视图书馆员的学习培训, 才能有效提升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水平和具备主动提供信息服务的本领[9]。图书馆的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保证, 其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发挥和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10]。因此, 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特色数据库建设需要的图书馆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3.2 充分利用本地文献资源, 建设具有党校图书馆特色的数据库群。

教学科研成果的产出率与转化率是体现组织学术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11]。建设具有党校图书馆特色的资源数据库群, 就是围绕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 提供诸如学员数据库、案例教学数据库、本地市情数据库、社会热点问题数据库、教师科研数据库、学员调研报告数据库等。其中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服务的、反映地方历史和现实情况及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适用性强的地方特色信息数据库是党校教学、科研所必备的。南京、无锡、常州等市委党校图书馆, 收集和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建成特色数据库群, 不仅能更好地为党校教学、科研、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而且能成为互联网上有影响的信息节点, 发挥吸引用户和吸附资源的作用。

3.3 确保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规范与标准统一, 方便共建共享。

为保证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 各馆要选用统一的数据库建设平台。目前, 江苏省党校系统图书馆选用的北京启帆开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易库 (EKU) 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作为统一使用的数据库平台。易库 (EKU) 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而开发的大型智能内容管理系统, 该系统以FTS全文检索数据库为核心, 采用流行的B/S浏览器检索方式和先进的三层C/S架构数据管理方式, 能够同时管理文字、图片、书籍、多媒体等信息, 并提供全文检索服务, 支持网页的动态发布。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自建“新四军研究数据库”, 就是用的这种数据库平台, 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对系统进行访问, 应用不受时空限制。

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就是在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技术标准下, 通过相互间的协作以提高开发和利用特色资源的综合能力, 从而实现特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12]。标准化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生命, 是建设高质量特色数据库的根本保证[13]。全省党校系统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应“统一平台, 统一界面, 统一标准, 统一规则”,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各自为政、自建自用的状况发生, 还可以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4 特色数据库建设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特色数据库会面临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范围。数据库取得著作权的首要条件就是具备原创性, 不具备原创性则必须向作者和出版社支付版权费, 否则所建数据库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特色数据库及其网站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没有商业目的, 在校内局域网传播时不涉及版权问题。但我们建设特色数据库及其网站的初衷不仅要为本校服务, 而且要为全省乃至全国党校教学、科研服务。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建起的特色数据库如果仅限于校内使用, 势必造成信息资源浪费, 所以向全国党校系统开放特色数据库应是各地党校图书馆的终极目标。为此, 只有妥善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 数据库才有生命力, 才能走向社会, 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3.5 特色数据库建设重在应用, 需做好及时维护与数据更新。

建设特色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应用, 应用的前提是通过宣传推广提高用户的认知度, 让党校师生员工从各种特色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增强自身素质[14]。为了使这种数据库不断发挥作用, 需要对数据库加强维护管理, 及时更新、使文献信息数据始终处于动态更新变化之中, 这是保证数据质量和长久生命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对已建成的数据库,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其内容有误差要及时更正;对记录的文献特征不准确、不全面的数据应进行及时补充;随时注意本专题的研究动态, 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问世, 及时补充新的文献资料数据, 以保持数据常新, 增强利用效果。任何一个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都是一项时间、人员、物力等各方面投入较大的工作, 从选题、论证、确定到具体的数据录入, 要经过一个跨度较长的建库周期, 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数据库建成后的后续服务, 使数据库维护工作始终处于快速高效状态。

摘要: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党校系统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从中央党校对各级党校图书馆的要求和党校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发展趋势看, 基层党校图书馆必须建设有自身特点的数据库。通过对江苏省13个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 在展示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剖析存在的制约因素, 提出加强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路径, 以期对全国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开展有所启迪。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报告下一篇:数据转移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