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

2024-06-13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共7篇)

篇1: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

新闻专业大学生必读书目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索绪尔 商务印书馆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心雕龙选译》刘勰 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

《诗学》(希)亚里士多德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 中华书局

《乐府诗选》余冠英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史记选》王伯祥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 甘肃人民出版社

《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国演义》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水浒传》施耐庵 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游记》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聊斋志异》张友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儒林外史》吴敬梓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红楼梦》曹雪芹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野草》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女神》郭沫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

《子夜》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家》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雷雨》曹禺 人民文学出版社

《围城》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茶馆》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 人民文学出版社 《俄狄浦斯王》(希)索福克勒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

《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 人民出版社

《浮士德》(德)歌德 复旦大学出版社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悲惨世界》(法)雨果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红与黑》(法)司汤达 上海译文出版社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 人民文学出版社

《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克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 上海译文出版社

《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 收入《荒诞派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 《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湖南人民出版社

《追忆似水年华》(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译林出版社

《尤利西斯》(爱)詹姆斯·乔伊斯译林出版社

《实践理性批判》(德)康德商务印书馆

《逻辑学》(德)黑格尔 人民出版社

《共产党宣言》(德)马克思,恩格斯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 商务印书馆

《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三联书店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德)尼采青海人民出版社

《存在与虚无》(法)让-保罗·萨特三联书店

《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商务印书馆

《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性论》(英)休谟商务印书馆

《经济学原理》(美)曼昆三联书店出版社

《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

《历史研究》(英)汤因比上海人民出版社

《时间简史》(英)斯蒂芬·霍金 湖南科技出版社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的历程》 李泽厚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符号学原理》(法)罗兰·巴特

《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新闻文化与符号》刘智 科学出版社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美)伯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列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陈力丹 人民日报出版社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政治的幻象》(美)兰斯·班尼特 当代中国出版社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丹尼斯·麦奎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消费社会》(法)让·波德里亚 南京大学出版社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英)迈克·费瑟斯通 译林出版社

《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 南京大学出版社

《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英)保罗·利文森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帝国与传播》(加)哈罗·德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史蒂文森商务印书馆

《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 中央编译出版社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马歇尔·迈克卢汉 商务印书馆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美)丹尼尔·贝尔商务印书馆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的方法》(美)罗杰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政治经济学》(加)莫斯可 华夏出版社

《娱乐至死》(美)波滋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出口》(英)威廉斯三联书店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英)汉森新华出版社

《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英)约翰·埃尔德里奇 新华出版社 《市场新闻业》(美)麦克马那斯 新华出版社

《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华夏出版社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

《表征》(英)斯图亚特·霍尔商务印书馆

《传播生态学》(美)戴维·阿什德华夏出版社

《全能记者必备》(美)凯利·莱特尔 朱利安·哈里斯 斯坦利·约翰逊《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美)罗伯特·赫利尔德 华夏出版社

《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美)康拉德·芬克新华出版社

《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 华夏出版社

《传媒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

《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

《新闻报道与写作》(美)梅尔文门彻华夏出版社

《论出版自由》(英)弥尔顿 商务印书馆

《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方法》(英)约翰·塔洛克 商务印书馆 《电视文化》(美)约翰·菲斯克 商务印书馆

《电视的真相》(英)安德鲁·古德温 中央编译出版社

《关于电视》(法)布尔迪厄辽宁教育出版社

《理解电视》(英)大卫·麦克奎恩华夏出版社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新闻通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文存》徐宝璜中国新闻出版社

《当代新闻学原理》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

《普利策奖新闻奖名篇快读》李天道四川文艺出版社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张威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媒介批评通论》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核心》李希光南方日报出版社

《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刘燕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2: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

标签:新闻 100本 必读 文化(100本能看10就不错了,干这行难啊,连实习单位都难找,都大三了,咋办捏?)

一、理论类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

5.《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

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简介:4、5、6三本书应为案头必备之书,如果你真想在中国做出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

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

简介: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都是由此而来的。.《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前朝学人的新闻学经典均收录于此,如1919年问世的中国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徐宝璜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年仅25岁)。

11.《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12.《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3.《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简介:第一部以传播学的理论重构新闻理论的著作。

14.《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15.《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梁衡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原为光明日报资深记者,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本书是他的新闻学三部曲之一。

16.《新闻论争三十年》,甘惜分,新华出版社,1988。

17.《主体与喉舌》,童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8.《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当代英美国家的新闻学经典,眼界开阔,立论独到,研习新闻学者不能不读。

19.《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

简介: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而深刻评析西方新闻理论的著作,想了解西方的新闻思想、新闻学说及新闻理论,应从本书入手。

20.《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二、历史类

2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奠基之作,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为学界所推崇,与前朝那批学人的传世之作并为20世纪的学术经典,而作者也由此成为中国新闻史学的开山鼻祖。

2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集大成之作,气势恢弘,包罗万象,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卷。

23.《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24.《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既严谨,又洒脱,虽是学术著作(系博士学位论文),但读来津津有味,作者乃我国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博士生导师。

25.《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简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勾勒了1840~1919年间,国人新闻思想的演化轨迹,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动因。

26.《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27.《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8.《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

29.《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

3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31.《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32.《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33.《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一部史话体的路透社及早期通讯社发展史的书,写得生动有趣。

34.《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35.《无冕之王》,[美]哈尔伯斯坦,新华出版社,1986。

36.《权力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37.《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卡特利奇,新华出版社,1985。

38.《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三、业务类

39.《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典型的美国式新闻学著作,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然而,确实很有用,很实用。

40.《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作者是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曾任新华社总编辑,本书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之谈。

41.《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42.《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3.《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44.《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45.《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46.《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47.《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

简介:我国新闻界人才济济,然而能够在新闻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研究、实践和管理上均有作为者则寥寥无几,艾丰则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员。就实践而言,他撰写或组织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报道,如开封何时才“开封”、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就管理而言,他先做人民日报的部主任,后任经济日报的总编辑;就研究而言,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即这部《新闻采访方法论》,曾获得首届吴玉章新闻奖——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最高奖。

48.《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9.《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0.《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简介:最早同时也最好的一部对外报道的书,作者是我国外宣方面的专家,曾任外文

局局长,人称外文局大才子,这从本书里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文笔。

51.《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美国新闻报道方面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即使开始对新闻事业不了解的人,读后也会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52.《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四、传播 类

53.《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54.《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舆论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在国内外都堪称高水平。

55.《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56.《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简介:一部令人瞩目也令人困惑的奇书,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你都不得不面对它所提出的一系列骇世惊俗的思想,如媒介即信息。

57.《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58.《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59.《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60.《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 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简介:莫尔斯是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的人,麦克卢汉是20世纪中叶以一系列“奇谈怪论”骇世惊俗的人,本书即论述一个世纪中美国大众传播的演变及意义。61.《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

62.《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简介:以模式的形式而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囊括其中,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所以,必须具备相当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

6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4.《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

65.《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

66.《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对日本新兴的信息社会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开阔眼界。

67.《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简介: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译介的最好的一部传播学原著。

6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9.《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学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对这一分支做了详尽的论述。

70.《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简介:对批判学派的另一大分支即文化研究,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虽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深入浅出,思想宏博,是部难能可贵的佳作。

五、广电

71.《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2.《开拍啦》,[英]哈里斯.华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73.《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4.《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六、作品

75.《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76.《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7.《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

简介:上面三部新闻作品集,收录了中外古今几乎所有新闻报道的名篇佳作,即使没有学过多少新闻传播理论,看看这些作品,照葫芦画瓢也能收到“取法乎上,可得其中”的效果。

78.《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新闻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中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可以不朽了。

79.《邵飘萍选集》,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80.《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

《中国电视新闻奖获奖作品选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每年一本

81.《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82.《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83.《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

84.《经历》,韬奋,三联书店,1979。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新闻史上如奇峰秀拔,令后人高山仰止,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并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两大最高奖。本书是他新闻作品的精华。

七、其他

85.《新闻职业道德》,董炜,新华出版社,1996。

86.《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简介: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这场努力与奋争的一个里程碑,也可以看出西方的专家们对中国的看法有多么可笑。

87.《网络文化论纲》,孟建、祁林,新华出版社,2002。

《电视文化学》,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网络文学论纲》,欧阳友权 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88.《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89.《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

90.《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简介: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一部力作,见解独到,思想犀利,材料翔实,发人深省。91.《媒体轰炸与洗脑》,李希光、刘康,江苏人民出版社。

92.《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在国外,媒介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目前对此问题还比较隔膜。本书作者以此为题所做的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关注。

八、工具类

93.《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94.《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95.《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

96.《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编。

97.《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98.《中国文化经典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99.《西方思想文化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篇3: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与此同时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势如破竹,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08年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877个, 平均每年增加108个 (1) , 其中我国中东部13个省市158家独立学院中, 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校为58家, 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 而且半数以上独立学院的新闻类学生招生规模与母体大学相当 (2) 。独立学院, 是指由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3) 。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 “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 (4) 。

新闻传播学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学科, 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不但课程要有理论高度,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有用的技能, 无论是从培养人才还是从就业质量来看, 实习已成为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何组织新闻实习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这是各新闻院系面临的共同问题, 如何建立起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实习模式, 是独立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单位必须重视的课题。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 研究者多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上述问题, 普遍忽视了实习单位对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影响。本文从学生及实习单位两方面分析影响新闻专业实习效果的因素, 探讨比较合理的实习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形式, 共设计出两套自编问卷。问卷A调查实习者对实习效果的评价及影响, 发放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大四本科生, 共发出问卷105份, 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问卷B调查实习单位对实习效果的评价及影响, 由学生交与其实习单位填写, 共发出问卷105份, 有效问卷89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 调查的单位中大多为包括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传媒类公司在内的直接从事传媒业务的单位。本文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三.研究发现

1.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知

88%的受访者认为在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专业实习确有必要, 有一半的受访者对专业实习对顺利就业的保证作用持保留意见, 这与目前就业形势的激烈性与复杂行有关。在调查对象中, 参加过实习的占76%, 24%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实习, 他们反映“自己想去实习, 但没有找到相应的实习机会”, “学校没有提供相应的实习基地”。

2.实习者对实习单位性质的选择

同学们选择的实习单位主要是电视台, 其次是电台, 然后是报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或广告公司, 还有部分同学到非媒体部门实习, 如培训机构、销售公司, 中小学等, 到杂志社和影视制作公司实习的人寥寥无几。

3.实习地点

在学校所在城市外实习的同学略多于在学校所在城市内实习的同学, 大多数同学选择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实习, 在中小城市实习的同学不多。

4.联系实习的途径

学生实习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同学、朋友或家人托关系联系单位, 其次是自己主动上门与媒体洽谈或者公开应聘, 通过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的仅占少数。实习单位挑选实习生的主要渠道是单位工作人员的亲朋好友推荐介绍, 其次是与部分高校建立实习项目选择实习生, 然后是在各高校进行公开的面试选拔。

5.实习质量及影响因素

绝大多数实习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在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与人交往的能力、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品德上给出了“非常好”或“比较好”的评价。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是独立学院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 18.2%的单位给出了“一般”的评价。

在同学们看来, 实习单位的业务水平、综合实力以及实习单位老师的指导程度是影响实习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是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管理考核力度以及学院对实习活动的重视程度, 而实习单位距离中心城区的远近并不重要。就学院老师的指导程度对实习质量的影响而言, 38%的受访者认为重要, 33%认为一般。

6.实习条件

在参加过实习的同学中, 67.1%没有得到过自己学校学院老师的指导, 21.1%平均一周能够得到自己学校学院老师1次指导, 另有10.5%的同学表示老师指导少于一周1次。同学们认为, 所在学校及学院为实习所做的工作集中在与校内媒体联系, 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和与校外各类媒体、公司协定实习协议, 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机会, 而在将校外媒体、公司等引入校内, 组建校内实习基地方面所做工作甚少。而就校内现有的实习实验条件及设备而言, 大约六成的调查者认为“一般”或“不好”。

在与校外单位组建校内实习基地上, 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如有机会就会参加, 参加的最重要原因是在学校内实习比较方便、安全、花费小, 而多数实习单位也表达了与高校合作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的意愿, “可以有效利用学校资源、节约成本”是他们最看重的方面, 不愿意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的单位认为, “学校与本单位距离较远, 办事比较繁琐”以及“在高校内投入大量资金, 可能回报较少”是他们顾虑的因素。

四.结论与讨论

1.独立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实习积极性高, 但实习机会相对欠缺

绝大多数同学对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认识, 不少同学还有过不止一次实习的经历, 实习意愿强烈, 表现出主动实习的倾向。这与一本、二本高校学生明显不同, 有研究者曾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过调查, 他们“对专业实习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很清楚”, “当专业实习与暑期双学位课程、考研补习班相冲突时, 一些学生选择缺席实习, 或要求减少实习任务, 想办法凑足稿件数量, 早早结束专业实习” (5) 。

然而并不是所有有实习意愿的学生都能如愿以偿, 随着新闻院系猛增, 实习岗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多数是通过同学、朋友或家人托关系帮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而实习单位挑选实习生也大多依靠单位工作人员的亲朋好友推荐介绍, 在这种情况下, 无法托到关系搭上人情的学生只好无奈放弃, 缺乏合适的实习机会与途径成为他们未能实习的最大因素。为了解决实习难的问题, 学校与校内媒体联系, 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 同时与校外各类媒体和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 然而这些实习机会相对于学生人数仍显紧张, 并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得到, 部分大三同学也反映学校集中实习只针对大四毕业生, 希望增加平时实习机会。

(2) 学生实习表现良好, 但实习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在实习表现上, 独立学院学生工作态度端正, 积极性高, 与人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突出, 个人品德良好, 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也基本能符合实习单位的要求, 在同学们看来, 实习单位的业务水平、综合实力以及实习单位老师的指导程度对于实习质量至关重要。然而以上三方面在实际中都不能得到很好保障, 学生普遍反映, 实习单位层次不高, 不对口, 实习单位老师缺乏带实习生的热情, “很多学生所谓的去实习就是在办公室看报纸, 扫地擦桌子的, 除此之外什么事情都没有”, 缺乏学院老师的指导, 缺少向学校及时反馈实习情况的途径, 一些实习单位也反映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渠道。

(3) 实习实训设备精良, 但未得到充分利用

调查显示, 多数同学认为校内现有的实习实验条件及设备“一般”或“不好”。然而据笔者所知, 调查者所在的院校现有及在建的实验室面积达2000平米, 其功能涵盖平面媒体、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前后期等各个环节, 设施规模和层次在全国同类院系中位于前列, 甚至优于部分重点院校, 调查者评估过低, 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现有课程实验开出率不高, 校内实习机会不多, 设备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设备规模相对于学生人数仍显滞后, 单个学生的动手机会显得相对不足。

鉴于以上情况, 基于独立学院办学实际本研究提出一个较理想也易于实现的实习模式。

2.独立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实习模式探讨

(1) 在实习体系上建立梯级实习体系

从新闻的职业规律看, 新闻职业能力的提高重在平时的积累。针对同学们在问卷中反映实习机会“吃不饱”, “不均衡”甚至无处可去的情况, 有必要建立起校内实习——假期实习——毕业实习, “小实习”与“大实习”相结合的梯级实习体系, 大一主要进行认知实习, 了解新闻工作的基本流程, 大二开始与课程配套的针对性的实践与实习, 大三开展专业强化实习,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大四上学期进行为期3至4个月的毕业实习, 检验专业能力, 增加就业砝码。四年中穿插学生的自主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坚持大学四年实习纵贯全程不断线, 从而解决目前学生“自寻门路、返乡实习”现状、改变目前“仅仅在毕业时才实习”的状况。

在实习资源方面在开掘社会资源的同时, 要特别重视立足校内资源, 提高实验开出率, 与校内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 作为低年级学生进入正规媒体实习前的“练兵”阵地, 支持学生创办自己的刊物, 在硬件和设备上为学生提供全面支持。

(2) 在实习战略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学校和老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 与校外各类媒体、公司签订实习协议, 组建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不能停留在“挂牌子”, “充面子”的思想上, 而要开展长效合作交流机制, 在合作协议中, 要全面细致的规定媒体、学校、学生各自的义务和权利, 具体到学校每年要向媒体缴纳多少实习费, 媒体每年至少要接收多少实习生、保证学生有多少发稿量、达到何种条件实习生能够留下聘用等等。

校内实习基地因其方便、安全、花费小受到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欢迎, 学校方面要尝试将校外企业、媒体“请进“校内, 组建校内实习基地, 由企业提供项目, 学校提供设备、资金和人员, 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便利。笔者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已取得初步成效, 2009年该校成功地引进了湖北电视台三十集室内轻喜剧《潮男宿舍》项目, 将其拍摄基地放在校内, 参与项目的同学还独立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了三集室内轻喜剧《后舍女生》, 即将向市场推介。实际情况表明, 校方与行业单位组建校内实习基地, 能达到学校培养人才、企业节省资源、学生提高能力的”的“三赢”效果。

(3) 在实习制度上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

实习效果的取得和实习质量的提高需要健全的实习制度, 在前期, 学校和老师要做好动员工作, 使学生端正工作态度, 明确实习目的, 在了解学生实习意向的基础上帮助他们选择实习单位, 由校内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做好完善的实习计划。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 派专人到实习基地去联络、探望有关负责人, 在派出学生之前, 可以向每一个实习单位发出一份介绍信向实习单位致谢, 开列学生的基本情况, 有利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了解和管理。

中期, 学校应组织一些老师走访实习单位, 检查学生的实习表现, 听取实习单位或指导记者对学生的评价, 由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上和业务上的问题, 督促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在实习后学校方面要及时开展效果评估, 统计学生的实习成果, 开展实习经验交流会, 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并对教师指导实习的情况进行考核, 作为提升、晋级、评优的一项指标。学校还应主动到媒体缴纳实习费, 做好学生发稿情况的统计工作, 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了解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 并向他们推荐表现优秀的实习生, 将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

从本调查来看, 目前独立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实习模式,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改进, 真正发挥实习在独立学院普遍定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注释

1 吴廷俊.问题与成绩同行:1978-2008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研究[J], 新闻大学, 2009 (2) :33-42.

2 覃哲.试论独立学院如何加强新闻专业实践教学[J], 新闻知识, 2010 (2) :89-9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Z].2008-02-2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研究课题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第六稿) [Z].2007-03-25.

篇4: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

本期所涉及专业在就业方面的共性是就业面广,多数就业领域相互有交集。它们对口的领域主要有五块:

第一,新闻媒体。包括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站等。主要就业岗位有记者、主持人、编辑、摄像、策划等。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重视文笔水平,报纸尤其是都市报工作记者比较辛苦,因为信息要求时效性强,需要每天不定时段地采集更新,工作时间比较不固定。电视媒体待遇较好,但竞争激烈,如今门槛基本上提高到研究生以上,或是有足够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

比起电视台、报社的高门槛,众多门户网站是吸纳大量编辑、记者的好去处。各类门户网站虽然没有正式的新闻采访权,但有一些非正式性的采访,也需要派出记者亲自采访。多数编辑干的工作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他们要学会整合信息、制作专题,重新梳理文字内容等。例如起标题就是一项技术活,网站对标题的长度有一定标准,一般短标题不超过7个字,长标题不超过14个字(也根据网页页面设计安排),多了折行少了留白都影响美观。所以要做好网络编辑也是需要磨砺的。相比大型媒体的高收入,网络编辑、记者的收入就缩水了一大截,但是作为新人就业积累阶段的锻炼还是不错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导演、编剧、灯光、主持、服装等岗位多招艺术类专业人才,对口专业为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照明设计、灯光舞美设计等专业,感兴趣的同学需要提前考虑艺术类专业的报考。

第二,广告媒体。广告的覆盖领域之广超乎大家的想象,它的渠道不仅有电视、报纸、广播,还延伸到网站、手机短信、公车和户外屏幕等,几乎你能接触到的所有物品,都能成为广告的载体,只看广告人如何应用,所以广告的发挥空间非常大。

广告媒体对广告人才的需求不仅限于设计类的专业。广告重在创意,所以目前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都对负责创意构思工作的广告文案工作者求贤若渴。广告创意可以说是一项近乎“残酷”的脑力压榨劳动。广告界有句名言:“没有好创意?那就去死吧!”有些偏激,却也是竞争激烈的广告行业的生动写照。

如果你并非是妙笔生花或是创意天马行空的人才也没关系,广告营销是出售广告的重要方式——通过推广广告媒体的影响力来刺激广告客户,以增加他们的投放欲望和投放力度。懂得营销的广告人更明白客户的需求,也更容易做出客户满意的广告,他的价值在广告媒体中也举足轻重。

第三,出版行业。包括到出版社去做图书编辑,到杂志社做刊物编辑和做专栏或版面编辑等。出版专业属于新兴学科,专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在业内却有很严格的细分工,所以要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让自己的知识更专业和有针对性。

第四,影视制作。这方面工作待遇良莠不齐,有不少影视拍摄和后期加工的公司,专门接电视台的外包栏目,电视台负责出制作费,制作公司看菜吃饭,从中赚取差价。这些工作技术性强,需要多动手锻炼,熟悉各种摄录、剪辑和后期软件,手上的功夫越出色,待遇就越好。还有一些是专业的摄影、婚庆等工作,专为新人拍摄婚庆典礼等外景项目,比较辛苦。

第五,政府机构、企业、民间组织。每个政府机关都需要担任文职宣传工作的写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学生肚子里学识丰富,能说会写,也多为这些单位所青睐。所以想要安定的、不太奔波劳累而又体面的工作的同学,就需要在大学阶段锻炼好自己的笔杆子啦。

篇5: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阅读书目(第一期)

一、常读报刊与工具书:

三种报刊:《读书》月刊、《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

《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或《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

《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二、新闻理论

任何一本马、恩、列、斯的论新闻的正式出版的著作。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或任何一本中共中央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

(以下为可以快读的书)

《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新闻传播学原理》,童兵、展江、郭青春等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新闻传播学》,黄旦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现代新闻理论》,刘建明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 主编,新华版。

《新闻的价值》,[美]杰克.富勒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新闻学概论》,[苏]普罗霍洛夫著,新华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当代新闻学》,[法]瓦耶纳著,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

三、新闻史(可以快读)

任何一本综述中国新闻史,包括广播电视史的著作。

《世界新闻史》,李瞻著,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傅显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世界传播概览》,洛特菲.马赫兹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

《人类传播史》,韦尔伯.施拉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新闻传播史》,程之行著,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1995年版。

新闻法的书(如何没兴趣往此方面发展,任何一本比较全面论述的即可)

四、新闻业务(太多,采、写、编、评、摄等,任选一二种即可)

艾丰《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版

郑兴东《不要这样写……》人大版

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新华版)

黎信、蓝鸿文主编《外国新闻通讯评选》上下册(长征版)

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版

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版

林永年《新闻写作百例谈》福建人民版

安德鲁.博伊德《广播电视新闻教程》新华版

特德.怀特的《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新华版

五、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的《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戴元光、邵培仁、龚炜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未来之路》,[美]盖茨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社会调查教程》,人大版。

任何一本国内的社会学和普通心理学的介绍性著作。

任何一本社会统计学著作,或到经济系选修相关传统学课程。

阅读书目(第二期)

主要是传播学、文化学、哲学以及其他的1、西方的: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大众传播学诸论》,[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新华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

《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中文版。

《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法]罗兰.巴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美]迈克尔.罗洛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组织传播》,[美]凯瑟琳.米勒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非语言传播学概论》,宋昭勋著,天地出版社1999年版。

2、国内的:

《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网络传播的:

《信息崇拜》,[美]罗斯扎克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网络为王》,胡泳、范海燕著,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得乐园失乐园》,李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4、现实研究:

《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外加一二本报业、电视经营方面的综合性论著)

《舆论学》,[美]李普曼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中文版。

《当代舆论学》或《舆论传播》,刘建明著,陕西版、清华版。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符号学原理》,[法]巴尔特著,三联书店1999年中文版。

《叙事学导论》,罗钢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以下几本可以快读的:

《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孟小平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版。

《第三次浪潮》,[美]阿尔温.托夫勒著,三联书店1983年中文版。

《权力的转移》,[美]阿尔温.托夫勒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

《大趋势》,[美]奈斯比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当代实用公共关系》,明安香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版。(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版)

5、相关学科知识(视研究方向而定):

《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巴比著,李银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社会科学方法论》,[德]马克斯.韦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或任何一本相关的权威综合论著)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张首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现代社会学》(上下册),[日]北川隆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文版。

(或国内一本社会学综合论著)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商务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现代心理学》,张春兴,上海人民出版社。

《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心灵、自我与社会》,米德著,21世纪版。

《流动的现代性》,齐格蒙特著,三联版。

《文化语言学论纲》,申小龙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社会心理语言学》,王德春、孙汝建、姚远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文化人类学》,林惠祥著,商务版。

篇6: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

1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学基本原理 和传播学教程 是一张卷子,叫做 新闻传播史论,也就是所谓的业务一。是在考研的第二天的上午考。

2广告学教程,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教程是一张卷子,叫做新闻传播实务,就是业务2 是在下午考。

3新闻传播史论呢,不管是考新闻和考传播的都需要考,应为是历史和理论方面的东西,所以这张卷子是一模一样的,有区别的就是新闻传播实务,这张卷子上面的名词解释,简答 和论述都是双份的,就是你需要选做的,只要每个类型的题目做一半就可以。

这个就涉及到了你看书怎么看,参考书有7本,除了新闻传播史论外还有4本。一般来讲 考传播的就看广告学教程 和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考新闻的看 新闻采访写作和新闻评论教程,只需要看之一就可以了,就是 总共加上史论的3本 看5本就可以了,当然了,有的人不放心,想全部看,这个在你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的,我是新闻评论教程和采访写作看都没看的,很多考新闻的也没有看广告学教程和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也有一些人是时间不允许但又不放心,就把没有看的2本书上的名词解释背诵下。

新闻传播实务上的题目就是你选择会的做就是了,大部分人还是新闻做新闻的,传播做传播的,新闻后面是写消息和评论的,传播的呢就是一个广告的分析题和一个新闻事业的分析题,这个你看到真题就会很明白的。

4此外,简单介绍下复试,我想很多同学会考虑是报考传播还是新闻关系到复试怎么刷人,怕这个方向招的少,或者说传播招的少,其实这个大可不必考虑。

复试的时候不论考传播还是考新闻的 复试内容是一模一样的,专业课笔试一样,听力,口语都一样

就是初试时候新闻传播实务有一点区别罢了

新闻和传播的 是在一起复试的,刷人也是所有人在一起根据初试成绩加复试成绩排名后决定录取名单。

考上了之后,专业是可以局部调整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专业之间微调。从新闻到传播也可以,但最好还是按自己原来的吧。

1.我想很多同学会考虑是报考传播还是新闻关系到复试怎么刷人,怕这个方向招的少,或者说传播招的少,其实这个大可不必忧虑。

复试的时候不论考传播还是考新闻的 复试内容是一模一样的,专业课笔试一样,听力,口语都一样,就是初试时候新闻传播实务的卷子是选作的,有一点区别罢了。

新闻和传播的 是在一起复试的,刷人也是所有人在一起根据初试成绩加复试成绩排名后决定录取名单。

考上了开学之后,专业是可以调整的,从新闻到传播。从传播到新闻都可以。这点很自由哦。

2.湖大的最终成绩 是初试直接加复试,这就意味着复试也很重要,特别是排名中后面的 同学变动不小,前面的同学也会在奖学金上变化很大,初试、复试成绩直接相加,就是说复试和初试各占50%,这就给了初试发挥不好的同学一个赶超的机会。同时,一些分数还可以但不很高,就是处于中等偏下一点点的同学不要掉以轻心。

3导师在复试的时候是不用考虑的,考上后开学进行双选,那个时候再确定导师。除非你跟导师很熟悉,有点关系。

4复试内容:专业课笔试100分,听力30分。口语10分,导师综合面试 60分,总分200分

口语是单独考试的,不影响其他,就是说和你未来导师交流是不涉及到口语的,口语的测试是专门的几个女老师来进行的。

口语就是自己简单介绍加上一个专业名词回答就可以了,自我介绍一百多点字就够了,那些复试老师就是听下你发音而已,随便的走一下。由于口语只有十分,没有什么差别基本上。口语回答的专业词汇,有的简单,有的就难点,比如有文化产业,知识沟,沉默的螺旋等。这个环节基本没多大影响。

导师综合面试 60分,这个环节就是抽题回答个问题再和面试官简短交流,很简单的,很快的。抽题这个环节,题目就是新闻传播传播的基本理论,过去一年发生的新闻大事,以及当年媒体发展,业务发展的情况。比如:我抽到的山西矿难,涉及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其他同学的有,关于天天向上节目的,华南虎事件的,媒体频道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生产力发展对媒体影响,还有新闻学与传播学渊源的等等,五花八门的。呵呵。抽到题目都有一些准备时间的,就是上个同学进去,你去抽题。他出来了,就轮到你了。

口语和导师综合面试是同时一个上午进行的。有的人在面试,有的人就在口语测试。

5.听力做好听不清楚蒙的准备,这个是湖大的问题,让人想不清楚为什么不把听力设备完善,每年都有一些学生砸在听力上,比如今年新闻专业一考生365分,本来是比较稳的分数了,但由于30分的听力只蒙对了6分,惨遭淘汰。比窦娥还冤枉啊,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文学院,一女生30分更是只得了4.5分,看来时命中注定今年考不上了,运气也太背了吧,闭着眼都不止只对4.5分啊,呜呼哀哉。希望你们今年考试的时候会好点。人生有时候本来就靠点运气,无可厚非。09年听力有12道题目是08年6月的6级听力考试原题。所以建议你们拿最近几年的4、6级听力当做练习材料。至于题型,08年是和六级题型一样的,有选择有填空,09年就是全部选择。

新闻专业的复试专业课笔试就是写2篇小论文,一个关于新闻理论的,一个关于当前媒体发展情况的,这个需要你多看点期刊杂志就可以了,特别推荐人民网传媒栏目多看看,理论和业务的都有。特别是初试考新闻的没有看媒介经营课本的同学更需要多看点,总之不难的,今年360分以上的有60个左右的,只有3个被淘汰,这个说明了你初试一般超过复试线15分就很稳的,初试考的不好由于湖大是复试初试 直接相加 也是有机会赶上去的。

最近2年的录取情况:

08年招生80人,除去保送的还有62人,当年报考人数是560人 所以录取比例是9:1 最低录取分是358分 08年份都相对高。这年复试线是355 英语58。

09年计划招生90人,复试时候扩招了,招生120人,除了保送的外还有98人,由于08年分高,09年是476人报考,录取比例上升到了不到5:1??今年129人参加复试,淘汰27人吧。最低录取分345 也就是今年的 复试线。英语要求50,比前年大幅下滑。

10年考试人数是600多人,我去问了教务秘书,她说发了600多份准考证!

湖大自主划线,34所之一,不存在院线。就是过了湖大的线就可以来复试。

具体复试流程,其实到时候都有详细的复试通知的,我就先简单介绍下,09年为例: 4月6号,体检和资格审查,那是人山人海啊。自己去感受吧。

4月7号下午,专业课笔试和听力考试。

4月8号全天,口语和导师综合面试

5专业课怎么看?

湖大的新闻题目不会超纲的。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最重要的,所有题目都来自课本,考新闻的要写新闻和评论则需要课本的同时加强自己文笔的训练,选择报刊,杂志来吸取别人消息和评论的写法,这个我不怎么懂,也就不发表观点了。考传播的可以在后期的时候看下当前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比如广告业的展,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媒体传播方式的改革,广播电视发展等。可以到人民网的传媒栏目寻找,也可以到你学校图书馆去查找此类杂志。

我的建议:先把课本看1遍2遍,然后对着真题回头浏览课本,把历年的真题,不论简答还是论述所考到的题目标注到课本上,完成这个工作之后,你就会对湖大新闻所考的内容,出题的风格,题目的 难易度有个大致的了解,对专业课课本也有了眉目,这会增加你的自信,你会觉得就这5本书嘛,不怎么难啊,我要做的工作就是背好课本。适量的看些杂志扩展下知识量。新闻的就看些消息评论,传播的就看些广告和媒体的发展。

5本书虽然很明确,但是不要指望看一遍2遍就有多深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不厌其烦当成小说看。就像你认识人一样,见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知道是谁了。

中国新闻传播史这本书是最花时间的,比较难记,涉及到大量的人名,报名,和新闻事件,这个在看书的时候要分析整理,归纳,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时间顺序,每个时间段有哪些报人,哪些报纸,有什么意义,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办的,这个时间有什么新闻思想和新闻实务的发展等等

可能有些人觉得传播学教程有些知识有点抽象,这个就需要加强理解,也需要归纳,比如三个不同时间的效果研究。

新闻学基本原理是原院长吴高福主编的,所以历年这本最薄的书往往占的分值最多,个人觉得这本书最简单的。吴院长还是今年的主面试官,一个牙齿都没了的和蔼的爷爷。。哈

英语不错的同学还是多花时间到专业课上,专业课可是300分,英语再好也拉不开太大距离的。

采访写作和新闻评论教程我不发表观点,应为虽然买了却看都没又看都没看的。呵呵

广告学教程和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也是理解之后,后期背诵,不难的,这个你可以从往年真题中发现。

至于以上怎么记忆,这个我想大家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是不擅长背诵的,字写的也不好,所以专业课考的很一般,只有234分,其他人很多都是240多以上。相对来讲新闻传播实务比较容易拿分的,大都120多以上,新闻史论则相对分少点。

最近2年的录取情况:

08年招生80人,除去保送的还有62人,当年报考人数是560人 所以录取比例是9:1 最低录取分是358分 08年份都相对高。这年复试线是355 英语58

09年计划招生90人,复试时候扩招了,招生120人,除了保送的外还有98人,由于08年分高,09年是496人报考,录取比例上升到了5:1??今年129人参加复试,淘汰27人吧,这129人里还包括民族骨干的,所以名额有出入。最低录取分345 就是今年的 复试线。英语要求50,比前年大幅下滑,一些考生是惊喜了。

湖大自主划线,34所之一,但不存在院线。就是过了湖大的线就可以来复试。

篇7: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

新闻传播机构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往往是重“术”轻“学”, 而新闻传播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 则较为重“学”轻“术”。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侧重的不一致, 造成了用人机构、教育单位、专业学生“三输”的局面。为此, 改变新闻传播院校在教学中重“学”轻“术”的倾向, 构建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成为当前新闻传播教育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践性教学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 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既包括课堂上的理论教学, 也包括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而新闻传播类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考评等五大要素。

一、教学目标:能力本位

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 较为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连贯性, 是以知识为中心, 强调新旧之间的联系。以能力为本位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 其教学目标要求十分明确, 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较强。一般会通过与新闻传播机构的联合调研, 确定相关职业与岗位所需能力结构, 并将岗位新闻传播人才能力结构图转化为专业教学目标, 以满足新闻传播一线需求的岗位能力为中心, 设计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等教学内容。

教学中, 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传播实践并重, 相互配合, 共同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岗位能力服务。在理论知识传授上, 虽然离不开相关新闻传播学科知识的传授, 但会结合当前媒体融合的趋势, 调整教学内容, 会涉及多学科的整合, 而不是着眼于单一学科知识系统地讲授, 主要是按照新闻传播岗位能力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学科知识, 强调知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而在新闻传播实习实训中, 侧重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依据实际传播需求, 进行整合处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 为完成某一项实际或仿真的新闻传播任务, 需要学生具备知识的运用能力、问题的理解能力、角色的扮演能力以及任务的胜任能力, 而在这类能力的运用中, 促进学生掌握相关传播理论, 提升传播素养。

二、教学方式:工学结合

注重理论知识讲授, 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 与新闻传播行业缺乏必要的联系纽带。学生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之间存在脱节, 是当前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方式的一个主要弊端, 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在于新闻传播类专业中双师型素质教师的缺乏。在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中, 院校教师懂传播理论不熟悉新闻操作;聘用来自行业的教师, 懂新闻操作不熟悉传播理论。虽然教育部和中宣部力推新闻传播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 实行高校与新闻单位人员互聘“千人计划”, 加大力度逐步推动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结合, 但是在人员互聘之后将新闻传播专业教师人力资源优势, 转化为教学优势, 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将学生新闻传播类知识理论的学习与新闻传播的实践实训结合起来, 结合的效果主要看能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对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认识;能否让学生在看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后, 提高他们学习新闻传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否让学生通过与新闻记者的接触, 跳出校园学习的局限, 增强对社会新闻传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体会新闻传播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否让学生在新闻传播的职业指导与职业训练中, 扩大知识面, 开阔眼界, 提高他们新闻传播工作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否让他们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 提高学生的新闻传播责任心和新闻传播判断力;能够让学生借助实践岗位锻炼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三、教学内容:项目导向

传统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学, 大多按学科架构形成教学体系, 按章节结构传授教学知识。此类教学内容主要注重的是知识理论的传授, 而不利于学生新闻传播技能的培养。因此, 有必要参照新闻传播业务实践中的工作流程, 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能力, 符合学生今后工作环境的项目, 以项目为导向, 重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内容中的项目开发, 主要以新闻传播中产品与服务为载体让学生能够学会完整的完成新闻传播工作流程。因此, 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开发, 需要做到以新闻传播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参照点, 确保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核心构建,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构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技能;另外, 需要为学生设计围绕项目运行的所需要的综合化教学情境, 以保障项目的仿真度或者真实性。

项目确立后, 对于承担项目的小组, 需要对学生的角色基于真实新闻传播岗位的不同进行分工, 并要求学生按照“明确任务、提出计划、组织实施、检验评估”等新闻传播工作流程展开项目实施。在真实或者模拟的新闻传播工作项目中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受教师的外部控制, 而是变成了一种自我控制, 学生可以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有意识的行动, 锻炼学生从多种可能性的行动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锻炼学生对新闻传播工作任务的结果预测预判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以项目为导向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构, 其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新闻传播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能力与行动能力, 特别是新闻传播行业最为看重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管理:加强反馈

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对于教学管理而言, 主要在于加强教学反馈工作。传统的新闻传播类教学, 其教学反馈较多以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中在组建中, 需要以教学反馈作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条件, 认为教学信息反馈是提高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中, 教学信息的反馈收集与传统理论讲授型有所不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 由于教学场所不固定于教师, 有时甚至是在校外, 因此, 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得具有随机性, 而这也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增派人员, 制定相应的制度, 保证实践性教学反馈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参照有关院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一般来看, 教学反馈信息的搜集, 分为三个阶段:实践活动开展前的教学策划信息搜集, 实践活动开展中的教学开展信息搜集, 实践活动结束后的教学总结信息搜集。而如果从实践性教学反馈信息的来源来分, 又可以分为实践单位的反馈信息、教师实践的反馈信息、学生实践的反馈信息。实践单位的反馈信息, 主要从行业的角度, 分析实践性教学活动, 是否符合行业新闻传播产品与服务的实际生产营销情况;教师实践的反馈信息, 主要从教学的角度, 分析实践性教学活动, 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学生实践的反馈信息, 主要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 分析个人职业能力是否在实践性教学中有所提升。

五、教学考评:行业评估

依托教学管理搜集的反馈信息, 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效果展开评估, 是判断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的考评, 肯定存在不同。新闻传播类专业原有的教学考评, 必须基于实践性教学的实际进行改革。比如, 将评价内容从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改变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又如, 将评价方法从之前的理论考试总结性评价, 改变为项目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与项目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而为了保障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评价真实反映实践教学过程, 最有必要的改革就是将之前单一的以院校、教师为主的评价, 转变为传媒院校与传媒单位的双主体评价。特别是随着国家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 不少主流媒体开始与新闻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联合培养人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团队、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 当然, 也就包括了共同制定新闻传播人才实践性教学评价标准。参照相关职业的人才培养办法, 一般来说, 新闻传播人才实践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 大多是由院校与行业联合成立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 在其领导下, 院校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融入评价标准中, 而新闻行业可以将实践的要求引入融入进来, 并有可能引入通行的职业准入考试制度, 以新闻传播专业人才通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等相应的行业准入资格考试, 作为学生结业的重要标准, 实现学生毕业时同时拥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保障。

参考文献

[1]蔡蕴琦.教育部公布就业率低专业名单时髦专业均上榜[N].扬子晚报, 2014-10-15.

[2]韩琨.新闻教育应尊重专业特点[N].中国科学报, 2015-02-05.

上一篇:职场礼仪的意义论文下一篇:9的乘法口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