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

2024-06-18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精选8篇)

篇1: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

新闻传播专业必读的100本书(2009-02-19 15:08:56)

标签:新闻 100本 必读 文化(100本能看10就不错了,干这行难啊,连实习单位都难找,都大三了,咋办捏?)

一、理论类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

5.《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

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简介:4、5、6三本书应为案头必备之书,如果你真想在中国做出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

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

简介: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都是由此而来的。.《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前朝学人的新闻学经典均收录于此,如1919年问世的中国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徐宝璜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年仅25岁)。

11.《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12.《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3.《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简介:第一部以传播学的理论重构新闻理论的著作。

14.《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15.《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梁衡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原为光明日报资深记者,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本书是他的新闻学三部曲之一。

16.《新闻论争三十年》,甘惜分,新华出版社,1988。

17.《主体与喉舌》,童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8.《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当代英美国家的新闻学经典,眼界开阔,立论独到,研习新闻学者不能不读。

19.《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

简介: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而深刻评析西方新闻理论的著作,想了解西方的新闻思想、新闻学说及新闻理论,应从本书入手。

20.《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二、历史类

2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奠基之作,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为学界所推崇,与前朝那批学人的传世之作并为20世纪的学术经典,而作者也由此成为中国新闻史学的开山鼻祖。

2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集大成之作,气势恢弘,包罗万象,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卷。

23.《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24.《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既严谨,又洒脱,虽是学术著作(系博士学位论文),但读来津津有味,作者乃我国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博士生导师。

25.《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简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勾勒了1840~1919年间,国人新闻思想的演化轨迹,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动因。

26.《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27.《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8.《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

29.《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

3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31.《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32.《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33.《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一部史话体的路透社及早期通讯社发展史的书,写得生动有趣。

34.《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35.《无冕之王》,[美]哈尔伯斯坦,新华出版社,1986。

36.《权力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37.《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卡特利奇,新华出版社,1985。

38.《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三、业务类

39.《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典型的美国式新闻学著作,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然而,确实很有用,很实用。

40.《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作者是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曾任新华社总编辑,本书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之谈。

41.《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42.《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3.《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44.《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45.《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46.《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47.《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

简介:我国新闻界人才济济,然而能够在新闻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研究、实践和管理上均有作为者则寥寥无几,艾丰则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员。就实践而言,他撰写或组织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报道,如开封何时才“开封”、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就管理而言,他先做人民日报的部主任,后任经济日报的总编辑;就研究而言,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即这部《新闻采访方法论》,曾获得首届吴玉章新闻奖——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最高奖。

48.《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9.《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0.《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简介:最早同时也最好的一部对外报道的书,作者是我国外宣方面的专家,曾任外文

局局长,人称外文局大才子,这从本书里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文笔。

51.《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美国新闻报道方面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即使开始对新闻事业不了解的人,读后也会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52.《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四、传播 类

53.《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54.《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舆论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在国内外都堪称高水平。

55.《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56.《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简介:一部令人瞩目也令人困惑的奇书,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你都不得不面对它所提出的一系列骇世惊俗的思想,如媒介即信息。

57.《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58.《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59.《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60.《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 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简介:莫尔斯是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的人,麦克卢汉是20世纪中叶以一系列“奇谈怪论”骇世惊俗的人,本书即论述一个世纪中美国大众传播的演变及意义。61.《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

62.《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简介:以模式的形式而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囊括其中,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所以,必须具备相当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

6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4.《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

65.《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

66.《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对日本新兴的信息社会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开阔眼界。

67.《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简介: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译介的最好的一部传播学原著。

6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9.《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学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对这一分支做了详尽的论述。

70.《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简介:对批判学派的另一大分支即文化研究,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虽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深入浅出,思想宏博,是部难能可贵的佳作。

五、广电

71.《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2.《开拍啦》,[英]哈里斯.华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73.《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4.《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六、作品

75.《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76.《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7.《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

简介:上面三部新闻作品集,收录了中外古今几乎所有新闻报道的名篇佳作,即使没有学过多少新闻传播理论,看看这些作品,照葫芦画瓢也能收到“取法乎上,可得其中”的效果。

78.《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新闻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中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可以不朽了。

79.《邵飘萍选集》,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80.《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

《中国电视新闻奖获奖作品选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每年一本

81.《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82.《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83.《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

84.《经历》,韬奋,三联书店,1979。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新闻史上如奇峰秀拔,令后人高山仰止,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并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两大最高奖。本书是他新闻作品的精华。

七、其他

85.《新闻职业道德》,董炜,新华出版社,1996。

86.《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简介: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这场努力与奋争的一个里程碑,也可以看出西方的专家们对中国的看法有多么可笑。

87.《网络文化论纲》,孟建、祁林,新华出版社,2002。

《电视文化学》,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网络文学论纲》,欧阳友权 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88.《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89.《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

90.《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简介: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一部力作,见解独到,思想犀利,材料翔实,发人深省。91.《媒体轰炸与洗脑》,李希光、刘康,江苏人民出版社。

92.《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在国外,媒介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目前对此问题还比较隔膜。本书作者以此为题所做的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关注。

八、工具类

93.《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94.《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95.《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

96.《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编。

97.《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98.《中国文化经典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99.《西方思想文化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00.《20世纪的电影——世界经典电影》,吴冠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篇2: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

从武汉大学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考试都比较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面。这就要求考生们更加重视专业课复习,根据考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制定出学习计划,并安排好学习任务。以下是凯程老师得出一些复习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好好掌控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效率。

一、整体把握教材,归纳总结重难点

在对专业课进行基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通读

与传播硕士辅导,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计划招收43人,北京研究生班招生30人。总体来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武汉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武汉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武汉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武汉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武汉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与学费介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总额为5万元,学制两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方向为: 01新闻学 02广播电视

考试科目具体是: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您直接问一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

研辅导资料,考上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新闻与传播硕士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2014年凯程学员考入武汉大学18人,2015年考入武汉大学达到25人,新闻与传播硕士状元也来自凯程。凯程有系统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讲义》《新闻与传播硕士题库》《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红宝书》,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深入的理解,在武汉大学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五、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新闻与传播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网络传播概论》,屠忠俊,武汉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学》,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学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学概论新编》,张海鹰,复旦大学出版社

《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与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童兵,复旦大学出版社

《广告传播学》,舒咏平,武汉大学出版社

《网络广告学》,涂伟、白雪,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编广告学概论》,张金海,武汉大学出版社 《凯程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讲义、模拟卷》 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传播学引论》.,李彬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 《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单向度》,石义彬

《凯程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讲义、模拟卷》

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六、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各方向复试分数线是365分,北京研究生班复试分数线315分,单科最低分45分。对复试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测试。综合素质面试包括考察其综合分析、表达能力,了解其对专业课以外的其他知识的掌握,考察其科研能力和水平,了解其科研成果,如已发表的文章、论文等;还包括对考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考察,对考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情况的了解。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广播电视概论②新闻学概论。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老师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复习方法解读

(一)总结归纳知识

整理笔记对一个三跨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报考院校近10年的真题找出最爱考的知识点,然后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样有两个好处,想这是身体的需要的,所以从来也不刻意强制自己每天都准时起来,这是我的想法,还有就是当你坐在桌前感觉学不动的时候,出去听听歌或者看看新闻啥的放松放松。

坚定的意志:考研是个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在这场战争中,你要时刻警醒,不然随时都会有倒下的可能。而且,它不像高考那样,每天都有老师催着,每个月都会有模拟考试检验着。所以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退步、自己的综合水平是在提高还是下降。而且,和你一起的研友基本都没有跟你考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你也不知道你的对手是什么水平。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可能你某年的真题做了130多分,然后你觉得自己的水平很高了,但你要知道,也有很多人做了135多分,甚至140,所以这是考研期间很大的一个障碍。而且,应该在自己的手机音乐播放器里存一些特别励志的歌曲,休息期间可以听听,让自己疲惫下来的心理瞬间又满血复活。在凯程,不断有测试,有排名,你就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找到差距,就能充足能量继续复习。

篇3: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

一、我国新闻专业主义存在的问题

1. 不利于现代社会的整合

新闻媒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代表行政部门以及其他利益主体进行发声。但是由于现在的社会关系权力不再集中化, 而是呈现权力利益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新闻媒体仅仅代表利益主体进行发声的特点很难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 我国新闻专业主义中存在的片面性对社会的整合存在一定的影响, 从而导致近几年报刊的销量不断下降。

2. 不利于国际交流与对外宣传

在现在的新闻媒体行业中, 新闻媒体主要是作为官方的发声器进行交流宣传, 但是在国际交流中, 除了政府之间进行官方的政策交流之外, 来自民间的基本交流也很重要, 甚至能起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作用。但是新闻媒体行业严重影响了民间的国际交流, 导致许多重大问题缺少关注度, 不利于国家的对外宣传交流活动的开展。

3. 不利于媒体及其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建设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原因, 对新闻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 特别是在整个新闻采集以及撰写过程中, 着重强调对人民群众负责。在过分强调对社会负责的情况下, 往往会忽视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导致现在很多新闻工作者依旧为了自身利益, 歪曲新闻事实, 编撰虚假新闻。甚至导致, 一些新闻记者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取得一些公众人物的隐私时, 向相关涉及人员索要封口费,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4. 依附行政权力的媒体容易产生“权力寻租”

在我国, 权力寻租就是利用自身的权力为自身谋取一定利益的过程, 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 权力寻租的对象已经由一般的编辑、记者等变成了有一定行政特权以及经济权利的新闻媒体行业干部。其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媒体行业领导阶层利用自身的经济特权开设官办商业传媒, 利用自身特权对传媒产品进行控制, 从而获得一定的利润或者通过自身的新闻引导得到一定的舆论效应。

5. 新闻媒体仅作为党政权力的延伸具有片面性

在我国, 宪法有专门的条例对公民的言论自由进行保障,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也得到了自由实施。但是我国的新闻媒体作为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利益单位的发声代表组织, 在进行新闻出版时必须要考虑自身言论是否得当、是否会对某些政府部门产生不利影响, 一些新闻工作者甚至在发表某些影响公众形象的新闻后遭到了严厉的打击报复, 这就造成新闻媒体遇事不敢自由发表言论, 无法切实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二、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践

1. 规范新闻专业主义的其他成分的传播

我国的新闻专业主义概括来说就是一套在新闻行业中运用的专业理念和操守原则。虽然在新闻专业的传播中, 应当将其专业理念以及表现技能作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传播, 但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其他成分, 特别是涉及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以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部分也不能忽视。从而导致现在社会甚至出现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进行扭曲的现象, 十分不利于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健康传播, 因此为了推进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传播时间进程, 必须规范新闻专业主义中的其他组成部分的传播, 加强新闻媒体对自身责任的认识, 规范新闻工作者的行为道德。

2. 加强新闻专业主义中言论自由的施行

虽然近几年, 我国的新闻媒体行业发展迅速, 但是由于新闻媒体仅代表有关的政府行政部门以及有涉及的利益部门进行发声, 因此其言论自由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真正地做到完全的言论自由, 全心全意地为群众发声。一些新闻工作者因为惧怕遭受到打击报复, 对一些违法现象选择从轻报道甚至忽视, 从而使违法人员没有得到应得的惩罚甚至逍遥法外。因此在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传播中, 必须做好言论自由的宣传, 向新闻工作者普及言论自由的法律依据, 减轻新闻记者的压力, 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推进新闻专业主义的传播进程。

3. 在传播中, 丰富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根据近几年的实际新闻专业主义传播调查数据可看出, 即使在新闻媒体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 新闻专业主义的传播依旧没有取得突出的进展。但是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评价调查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在新闻记者自主的工作情况下, 人们对其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因此在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传播实践过程中, 应该适当地融入新闻媒体专业知识分子的新型理论内容丰富新闻专业主义内涵, 并且采取鼓励群众关注新闻工作者实际工作的方式, 推动专业主义的传播。

篇4: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

一、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规划是指运用职业评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择业者的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的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则是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教学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具体条件进行升学或就业分流选择,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全面素质,主动增强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施受过程。

但是在我国的新闻教育中,职业规划教育却被忽视了。近几年来,新闻传播类专业院系在各大学快速增长,在招生方面大规模扩招,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各大院校新闻类专业点数量总计661个,比2004年增加200个,是2003年的2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的在校生人数在130,000以上,每年平均毕业32000人。那么,这些新闻学子毕业后将要就职的传媒市场的情况又如何呢?

目前,我国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新闻媒体总量约13000多家,而且近几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将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基本未审批创办新的媒体。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内传统新闻媒体将维持现有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因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将是有限的。从媒体来说,中央和各省市的大多数传媒已经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对记者、编辑工作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已接近饱和。而且媒体的报道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因此为了提高报道质量,在招聘人才方面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多元化,新闻专业毕业生不再是媒体招聘的主要方向。

另外,目前新闻院校背离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使得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媒体不需要,而媒体需要的毕业生新闻院校又培养不了。当今的新闻媒体对于相对单一的采、编、播为主的人才逐渐失去兴趣,而越来越倾向于兼备节目策划经营、宣传销售、制片管理、市场运作为主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恰恰是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所欠缺的,这无疑加大了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二、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

一个完备的、科学的、富于发展眼光的新闻教育体系应当有义务向学生告知有关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起职业规划的意识,帮助其了解新闻传媒具体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将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关联、相契合的新闻规划教育。

1.高校要提高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另外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指导,也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分阶段进行。有关专家认為,对于大一新生,要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上大学的目的,树立规范意识;大二学生则要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培养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大三学生面临选择,就该进行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及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大四学生的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法律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等应该成为这个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2.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高校新闻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个人学习、个人发展与新闻传媒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新闻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把学生的志向、兴趣、自我概念与传媒事业发展所提供的机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新闻传播专业学习与传媒市场发展的契合点。就新闻人才成长而言,职业规划就是通过人才自身的自我变革,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并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达到人才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双重目标。

第一,教育学生树立全面的职业认识,尤其是树立正确的新闻职业观。新闻工作者是时代风气、时代精神的传递者与塑造者,同时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守望者与监督者,还是社会生活和大众的沟通者与服务者。新闻职业规划教育,要分析与摒弃社会上对新闻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职业的错误性认识,避免对新闻职业进行所谓“无冕之王”的夸大其词的宣传,通过学习我国新闻史上如王远生、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老一代著名新闻人的事例,使学生树立新闻职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想。通过新闻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新闻职业背后所肩负的民族大义和社会责任,所必需的付出、风险甚至牺牲。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准确判断新闻职业,抱定正确远大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

第二,帮助学生进行认真的自我剖析。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对自我有一个实事求是地剖析、判断和准确的定位,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未来从事的新闻职业交叉的可能性有多大?交叉点在哪里?如喜欢做战地记者,但是自己身体不好,或是性格内向,就未必能胜任战地记者的工作;喜欢做传媒管理,但是性格太过直率,容易冲动,可能无法从事理性的指挥与策划。职业规划教育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在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的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既符合自己的兴趣,又符合社会的需要。

篇5: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

一、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科出版社。《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董璐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关键概念》,(美)约翰 费斯克等编撰,李彬译注,新华出版社。

二、新闻理论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转型中的新闻学》,李希光著,南方日报出版社。《新闻学前沿》,刘建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媒介研究 《权力的媒介》,(美)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理解媒介》,(加拿大)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媒介研究的进路》,(英)奥利弗 博伊特—巴雷特 编,新华出版社。

四、新闻传播史与新闻传播思想史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商务印书馆。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五、媒介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与传媒》,(中)陆扬等,上海三联书店。《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史蒂文,商务印书馆。《文化研究读本》,罗钢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六、新闻采写研究 《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新闻写作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华出版社。

七、新闻编辑评论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 陈仁风 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评论教程》,胡文龙秦圭涂光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网络新闻编辑学》,蒋晓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实证研究及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方法论》,[德]马克斯.韦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九、舆论宣传学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舆论学》,[美]李普曼著,华夏出版社。《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孟小平著,中国新闻出版社。

十、广告研究

《整合营销传播》,(英)大卫﹒佩克顿等著,经济管理出版社。《广告的艺术》乔治·路易斯译者:高志宏 徐智明译,海南出版社。《喷嚏营销》,(美)塞思

戈丁著,中信出版社。

十一、相关学科知识

1、西方文论

《艺术的起源》,[德]格罗塞著,商务印书馆。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张首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接受理论》,张廷琛编,四川文艺出版社。

《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盛宁著,三联书店。

2、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

《现代社会学》(上下册),[日]北川隆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语言学》,郭熙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语言学论纲》,申小龙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3、法学、政治学

《论法的精神》(上下册),[法]孟德斯鸠著,商务印书馆中文版。

《法学概论》,吴祖谋主编,法律出版社。

《自由民主与政治学》,[美]詹姆斯.西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文版。

4、逻辑学

《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

5、思维学

《思维发生学》,张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信息与思维》,田运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思维形态》,吾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6、人类学

《结构人类学》,[法]列维-斯特劳斯著,文化艺术出版社中文版。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日]绫部恒雄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中文版。

7、中国古代著作和文论

《古文观止》(白话对照),吴兆基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

《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历代笔记选注》,周续赓、马啸风、卢今编,北京出版社。

8、现实焦点著作

《交锋》,马立诚、凌志军著,今日中国出版社。

篇6:新闻传播学专业

新闻传播学类中国目前包括四个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韩国新闻传播学没有更进一步的细分,大专业之内,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修课学习。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日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专业评价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就业相对好一些。毕业后既可去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又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管理工作。对新闻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他们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将会快速蓬勃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大量涌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本科专业

新闻学 新闻学专业担负着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任,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媒学等。我的专业课程中有:新闻放送学概论,新闻论,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放送论即传播学,都在新闻学的范畴之内。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客观规律为研究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传统上以哲学、文学为基础,离不开撰稿和文字编辑,所以考生应该具备广泛的社会人文知识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电视摄像等。广播电视新闻方面,我的专业课程没有涉及。

广告学

广告学在我国刚刚萌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品流通日趋频繁,促进了中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很多高校在中文或新闻系设立广告专业,还有少数高校设立了广告学院。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等。我的专业课程中广告学概论,广告宣传计划论(PR), Copywriting等都属于广告学的课程。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学习的主要课程分五大类:1.文学文化类;2.写作类;3.编辑类;4.出版及文化经营类;5.现代传播技术类。韩国的新闻传播学专业里没有此板块,韩国的编辑出版归入了国语国文专业之内,因此暂无涉及。就业前景

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新闻单位,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或省、市级新闻单位,也可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公关、信息咨询或文秘工作。

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看好,收入也比较可观。新闻是年轻人的事业,是锻炼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富有刺激性与挑战性的事业。如果你对时事政治很有兴趣,对新闻热点也比较敏感,同时文笔较好,又善于和人交际,可以考虑选报本专业,相信记者生涯会让你受益终生。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为全国各级各类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培养电视新闻、电视编辑、记者及电视栏目策划等方面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系统和其他新闻单位从事编辑、记者、新闻评论等工作。

广告学

广告学专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紧密,本行业的收入颇丰,因为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难度很小。国内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及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广告部门都缺少从事广告策划、制作、设计、经营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广告专门人才。广告学属于热门专业,竞争比较激烈,录取分数较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毕业生可以到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也可以选择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或是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目前政府对出版发行支持力度很大,一是沿袭了历来重视文化的传统,二是目前国—内人均购书额较低,市场潜力很大,还需要政府和出版界进一步挖掘。

成绩证明书 说明如下: 首先,2010.0 1 편입학 인정학점为编入学认证学分 30分。

其次,2010.0 8 편입학 인정학점为编入学认证学分 35分。

最后,剩下的全部为课程名称.依次为

2010.1 4 신문방송학개론新闻放送学概论 2010.1 4신문론新闻论

2010.1 4인간커뮤니케이션(Human Communication)人类的通讯2010.1 4대중문화와 문화산업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 2010.1 4광고학원론广告学概论 2010.1 4영상커뮤니게이션(Visual Communication)映像的通讯 2010.2 1 실용한자实用汉字 2010.2 1 Academic Korean Writing韩国语写作 2010.2 1 Academic Korean Reading韩国语阅读 2010.2 4 방송론放送学

2010.2 4 언론윤리법제론言论论理法制论 2010.2 4 동서언론사상东西洋言论思想 2011.1 1 Practical Korean Writing实用韩国语写作 2011.1 1 Practical Korean Listening实用韩国语听力

2011.1 4 조직커뮤니케이션组织的通讯 2011.1 4

2011.1 4

2011.2 1

2011.2 4 광고홍보기획론广告宣传计划论(PR)카피라이팅(Copywriting)文案철학의 이해哲学的理解 언론의 역사言论的历史 2011.2 4 매스컴통계학新媒体统计学 2011.2 4 뉴미디어론(New Media)新媒体论 2011.2 4 방송편성기획론放送编程计划论

课程之后相对应的为每门课程的学分以及成绩,平均学分分别为(100分 4.3)2010.1 :87.603.162010.2 : 94.103.81

2011.1 :93.203.722011.2 : 89.203.32

其中,2010.1 4 为专业课程,2010.2 1 为教养课程。

2010.2 4 为专业课程。

2011.1 4 为专业课程,2011.2 1 为教养课程。

2011.2 4 为专业课程。

篇7: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传播媒介的界定、传播媒介的类型、媒介的社会功能、守望与预警的功能、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娱乐与商业的功能、媒介的社会影响、媒介与政治舆论、媒介与经济发展、媒介与社会文化、媒介与国际关系、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效果与效果研究、媒介与说服、媒介与议程、媒介与教养、社会中的媒介、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口语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数字多媒体传播、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报纸及其传播特点、广播及其传播特点、电视及其传播特点、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网络中的人际传播、网络中的群体传播、网络中的组织传播、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媒介制度、媒介制度及其功能、媒介制度的类型、媒介产业、作为产业的媒介业、媒介产业的特点、媒介产业的全球化、媒介组织、媒介组织的类型、媒介组织的结构、媒介组织的管理、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报纸的生产、报纸的选题与策划、报纸的采访与编辑、报纸的版面设计、报纸的出版发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

媒介伦理知识、媒介伦理概述、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媒介伦理的失范、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媒介法规与政策、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媒介与权利、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报刊业管理规制、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新闻与传播硕士主要参考书目: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吴文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8: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分析

关键词: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快速发展。在我国, 新闻专业的本科生已经超过16万。新闻传播专业的快速发展并不能满足当今媒体实际的需要, 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正呈现逐年下降的情况。高校在进行专业定位时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新闻教育应给谁培养人才, 应培养什么样的新闻人才?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培养出更加出色的新闻人才?值得大家深思。

1. 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培养模式雷同化

高校在开设新闻专业课程时往往是照搬重点院校的经验而没有结合当地的特色, 因此即使是招来了学生, 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低, 导致最终就业率不高。

目前, 我国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都将专业定位在“为传媒业培养专业人才”, 即采、编、播一体化, 培养从事采编业务的记者、编辑以及媒体经营管理人才上, 培养复合式人才时当今高校培养的重点。对于我国目前新闻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就业情况来看, 需要结合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学生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道德规范观念的强化。在美国、英国的高等院校很少设立新闻专业, 他们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从其他学科中选取优秀的人才向传媒产业输送, 严格的选拔流程、扎实的学习功底与学习能力确保新闻人才的高素质、高质量, 但是我国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都相互效仿办学模式, 造成新闻专业的学生没有核心竞争力, 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特色。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完善

时代的快速发展, 各种新生事物连续出现。例如:微信、移动互联网的出现都对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依然沿用之前的培养模式, 这样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相对陈旧, 学生实际能力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发生脱节。相比其他专业, 新闻专业更需要前瞻性。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上人文科学类设置相对较少, 这就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新闻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知识面特别窄, 思维方式的单一在实际工作中屡遭挫折, 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脱节必然导致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脱节。

另外,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在进行实践、理论结合时直接关系着毕业生的就业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我国大部分的学校实践与理论孤立, 在社会的实践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硬件设施的落后以及对理论过分的注重最终导致本科新闻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新闻素质。

2. 改革措施

2.1 理论联系实践, 提高实践质量

新闻专业的老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渗透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针对每节教学内容应该设计模拟性训练, 以夯实技能基础。

新闻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媒体, 通过在校内一体化的新闻实践平台上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学习、实践任务, 通过校级媒体的利用,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这个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能够充分利用校园的新闻实践平台初步掌握新闻传播的业务实践技能。学校在进行实习时应该积极地联系校外的企业、电视台等单位, 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媒体, 通过真实的训练与练习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在本科阶段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此时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考核标准实行多种考核方式, 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用新闻作品取代毕业论文, 此种手段符合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培养目标。另外, 在今后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 学校应该积极探索、科学设计专业实践的教育体系, 以便其与专业理论素养教育有效融合。

2.2 提高新闻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

新闻专业所关注的焦点就是社会环境, 新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社会与个人之见的良好和谐发展。新闻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一种工作, 而是通过新闻的角度挖掘人性, 通过新闻事件陈述、报道影响受众群体。目前新闻教育强调的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学习、培养。

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走向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情怀, 在新闻工作中真正地尊重人、理解人。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学习必须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新闻工作者具备了深厚的人文素养之后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传播信息, 更好地理解社会发生的新闻事件, 报道的内容也更容易唤醒受众的某种意识。尽管媒介环境可能会发生改变, 但人文主义精神作为新闻的基本理念不能改变, 这一点, 新闻教育应该坚守。

结语: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改革课程设置、提升高校新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促进新闻人才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要, 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纪娜.我国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工会论坛, 2012年7月第4卷.

[2]汤涛, 李可彦, 苏珂.媒介融合视角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11月第14卷第6期.

上一篇:动物简介及其药用价值下一篇:牢记党史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