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结

2024-06-16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结(共9篇)

篇1: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结

马长巷村2012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结

2012我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组织协调,学校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我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部完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协调,加强领导

我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和政府关心农民文体生活的具体举措,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学校、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马长巷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专题会议,按照村、校的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职责、明确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的基础。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涉及项目选址、土地、资金等多方因素,为做好这项工作,马长巷村委会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从项目申报、场地施工到器材安装进行全程督查;村委会随时了解建设情况,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规范实施,确保工程质量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惠民工程,质量好直接影响政府形象、体育部门的形象和农民健身工程本身。在推进这项工作时,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该工程在村民中的意愿,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重点环节。

1、在选址时做到统筹兼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布局科学合理,场地产权清晰。首先充分尊重民意,先由村委会自己申报,政府组织考察审核,再由村委会进一步核准并汇总上报上级相关部门。选址时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选择在人口集中、有体育锻炼传统、管理方便、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地方。工程建设在学校的,要求学校必须向周边村民免费开放。

2、抓好场地建设质量。2012我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坚持质量标准不降低,既要进度,更要质量,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好。在施工前,村委会和学校按照场地规格设计好场地图纸,方便群众观看或开展其他文体活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审查施工队伍资质和施工人员素质,把好材料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和偷工减料行为,从硬件上保证场地质量。

3、加强检查指导。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对场地尺寸、用料等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并逐一深入到工程现场,督促建设进度,检查建设质量,确保按照标准实施,不出现质量问题。

4、在器材安装上,时刻提醒和监督安装人员做到安全统一,严格按照安装操作流程,安全施工。由于措施得力,操作规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在体育健身器材下发后,我们及时安装到位,为农民群众体育健身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将有力地推动我村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马长巷村委会

2012.9.28

篇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结

工 作 总 结

项城市教育体育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四日

项城市“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项城市总人口118万,15个乡镇、6个办事处,468个行政村,河南省6个扩权市之一,是全国体育先进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和周口市体育局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和《河南省全民健身发展条例》,以市、乡、村体育设施建设为主抓手,以体育场馆建设为中心,推进了全市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随着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劳动强度不断减弱,致使部分农民农闲时无事可做。喝酒闹事,打架斗殴,打牌赌博等现象时有发生。该项目的建设,为农村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体育运动和健身场所,不仅能稳定社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能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体育服务功能和活动环境条件,加强了体育锻炼,提高了农民的身体素质,促进了社会和谐,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农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关心农民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建设工程措施: 根据《“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及省发改委、省体育局文件精神,我局召开了各乡镇、办事处负责人参加的农民健身工程实施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要求,结合项城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原则,确定建设规模和内容,形成了一定的群众体育设施网络,并辐射到周边的行政村,促进了当地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

为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向管理要效益。节约建设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保质保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我们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1、项城市体育局与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协议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2、场地建设资金采取先建后补,先由施工方垫资,场地建成经市农民健身工程领导组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工程款。

3、明确项目主体,落实哦工程项目主责任制,履行合作管理

4、推行了施工招标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科学、择优”的原则,选择良好的施工队伍。

5、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在施工中,请有资质的监理人员对项目全过程监理,抓好了工程进展,提高了工程质量。

6、各县、区抽调了有关人员,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定期深入实地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了工程质量。

7、加强资金管理,建立专用账户,明确专人管理,严防资金的滞留,挪用、占用和流失。保证工程顺利开展。

二、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完成情况及工程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我市共有468个行政村,行政村人口102万人,“十一五”期间国家规定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3个,07-09年完成了55个,28个正在建设当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共投资16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万元,省级投资85.25万元,地方投资24.75万元,受益行政村人口达12.1万元。

三、选址位臵及使用情况

按照国家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场地建筑标准》要求进行实施,场地硬化标准为沙石、水泥混凝土,厚度为10至15公分。根据乡镇、办事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利用废闲地,选址行政村附近27个,学校附近28个。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280平方米,人均面积为0.40平方米。

四、建成后的使用效果、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强身健体的群众越来越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在农闲时间去掉一些歪风邪气、不正之风,大大改善了体闲娱乐的环境,加强了体育锻炼,提高了体育素质,促进了社会和谐。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后,行政村专人管理,地方财政每年下拨1000元的维修费,每星期都有活动,行政村于行政村之间互相交流比赛,特别在农闲时搞一些小型多样的体育运动会,提高场地实用率和良好的效果。

五、存在问题

1、有些边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用率不高。

2、有些器材达不到使用年限。

项城市教育体育局

篇3: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研究

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内涵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就是针对农民体育进行改造、开拓与发展的体育。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 广大农民为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在农闲或劳作休息时所开展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体育娱乐活动。它也是以提高农民身心健康水平,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发展为主要目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本特征

1、体育服务制度化

实行“依法治体”, 健全体育法律法规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的保证。农村体育既然属于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其健康发展必然要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进行。

2、体育服务公益化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特别明确了文化事业的公益性,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 其必然带有明显的社会公益特色。

3、体育服务持久化

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宏大而又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一样, 农村体育的建设和发展, 也具有可持久性的的特点。

4、体育服务科学化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需要大批基层体育管理人才、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 满足农村体育发展对各种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 具有科学化的特点。

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构成要素

1、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体系

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对已有的政策落实情况的研究,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的研究。此外, 也包括提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关于质量标准、评估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的相关理论。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制定有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是动员广大居民参加健身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帮助农村农民实现健身目标, 进而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2、人力资源体系

由参与体育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业余队伍和支撑体育服务体系的管理人员、辅助人员等组成, 是保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立、发展和运营的中坚力量。

3、物质、资金保障体系

物质主要包括: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体育基础设施配备标准;体育基础设施的日常使用、维护与管理。只有形成起一个遍及全省各地农村, 合理布局、公平准入的体育设施网络, 才能实现构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目的。资金包括政府的拨款、贴息贷款及融资、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等。一个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农村体育的血脉。

4、内容形式体系

丰富农村体育活动的内容, 寓练于乐, 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河北省农村体育要充分利用体育活动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一些跨行业、跨区域、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四、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

1、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服务对象的现状

在“是否参加室内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中, 56.1%的农民回答不参加, 43.9%的农民回答参加。在参加的农民中, 仅按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标准, 还没有考虑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占调查人数的7.1%, 也才与1998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公布的7.13%的结果相近, 低于2002年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的8.4%的比例。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很低, 基本上是以个人与自发的形式为主。活动的场所和地点, 大多数是在自家庭院、田头路边及空地以及树林、河边等场所, 与个人、自发锻炼为主的形式吻合, 说明农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缺乏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和有效的组织活动。被调查农民近2年没有参加村委会组织的体育活动的比例有72.3%。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所选择的大多是简单易行、便于开展的项目和内容, 其中, 散步、跑步排在第1位;打麻将、扑克牌、下棋也以高频率排在第2位, 与农民休闲时间的安排排在第2位的项目相吻合, 说明这类活动在农民闲暇时间的支配及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农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原因主要是兴趣、爱好和需要。而农民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排在前6位的除了有缺乏场地、器材、没有精力和时间、无人指导、对体育不感兴趣外, 其中劳动能代替体育锻炼的因素排在第3位, 说明农民中有这种认识和观点的人还不少。所以, 农民的体育意识还有待于加强和提高。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愿望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一般愿望”、“可有可无”、“没有愿望”和“较强愿望”的分别为41.1%、26.6%、16.5%和15.8%。如果将“可有可无”和“没有愿望”两项相加, 达到43.1%, 即靠近半数的农民几乎是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说明较多的农民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和意识, 参与性不强。关于农民对体育科普知识和体育文化信息的需要程度和态度的调查示, 如果村里的报刊阅览室和宣传橱窗内有体育文化信息和科普知识的宣传, 回答需要并经常去的只占27.9%, 偶尔去的人占45.8%, 不去的人占26.3%。不去的原因, 排序分别为无时间、无兴趣、无文化。如果将偶尔去和不去的人数比例相加, 占72.1%, 说明大部分农民对体育科普知识和体育文化信息的需求程度不高, 态度也不是很积极。

2、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体系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对社会体育方面内容的规定较为薄弱。《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其他有关全民健身的规章和文件中, 对农村体育一般也都是原则性的规定, 对行政村农民体育的内容也只是极少的抽象条款。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关于全民健身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文件中, 也很少涉及为农民提供基本体育服务的内容及相应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加之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层级较低, 法律效力不高, 实施力度自然不可能大, 这就使得河北省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 农民的基本体育权利得不到保障。如果没有法律制度上的切实保障与支持, 其他各方面的服务保障就难以实现, 无法落到实处, 农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就只能落空。

在被调查的乡镇中, 乡镇政府没有全民健身体育领导机构, 没有乡镇干部分管体育工作, 没有农民体协及其他农民体育组织的分别占52.3%、47.63%。在被调查的行政村中, 没有村级体育领导机构、没有村干部分管体育及没有村农民体育组织的分别达到84.3%, 74.8%和86.9%, 个别地区这几项“没有”的比例甚至超过9O%。乡镇文体站、体质测试站 (点) 和村体育指导室、健身点情况在被调查的乡镇中, 没有文化体育工作站的乡镇占46.1%, 没有体质测试站 (点) 的乡镇占61.7%。村体育指导室和体育健身活动点的数量也很少, 没有的比例分别高达85.6%和65.9%。

3、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人力资源体系的现状

在被调查的大部分地区体育服务人才数量不足, 体育指导员从数量到质量与农村需要的差距较大, 文化程度偏低, 从事体育工作年限不长, 数量少, 指导力量很薄弱等。经过体育指导员培, 有体育指导员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很少, 社会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是以兼职为主, 服务效率不高, 且指导员的人数太少, 导致对农村体育锻炼者指导率偏低, 参加体育活动的农民大部分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农村体育组织的指导大多依靠志愿人员.此外, 指导对象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这样远远不能满足不同行业, 不同年龄, 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 也是导致服务效率不高的原因。

4、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物质保障体系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近2年31.6%的乡镇和48.4%的行政村没有体育经费添置体育设施和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在有体育经费使用的乡镇和行政村中, 其经费来源的渠道都是以本乡镇和本村财政支出为主, 列在第一位, 辅之以村及村民的层层摊派。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虽也有一定的捐赠和赞助, 但比例不高, 而县财政拨给乡镇的体育经费在经费来源的因素中所占比例更小。

5、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内容形式体系的现状

在被调查的乡镇中, 半数以上的乡镇没有举办过综合性农民运动会, 在已举办的乡镇中, 绝大部分都是不定期举办。近2年行政村没有组队参加乡镇活动或没有组织本村开展体育活动的比例分别高达63%和65.6%。农民劳动之余闲暇时间的安排以高频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看电视、打麻将和扑克牌与做家务, 而参加体育锻炼则以较低频数排在第7位, 说明农民闲暇时间的安排以室内休闲性娱乐活动和家务劳动为主。

6、当前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具体措施, 使农民的基本体育权利得不到保障;基层农民体育组织不健全, 使乡镇和行政村难以承担起在农村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标的领导与组织管理重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奇缺, 很难实现对农民进行实质性的健身指导;农村体育经费严重不足或经费不能及时到位, 使得场地设施不健全或场地设施存在质量问题;农民广泛参与有组织的体育竞赛与活动偏少;农民健身意识淡薄, 场地使用率不高。上述问题成为影响河北省农民健身工程顺利实施和开展的主要因素。

五、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改革发展对策

1、加强法律制度的保障, 要使农民能充分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 从多方面给予保障, 但法律制度的保障是前提, 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其他各项保障措施才能得到具体的落实。

2、强化政府职能, 提高领导认识, 加大资金投入, 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体育协会, 单项体育协会等。

3、加强体育管理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体育专业人才, 特别要加强村一级农民体育组织与体育骨干队伍建设, 使真正懂体育, 爱体育的人才充实到农村体育管理队伍中去, 保证村、镇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正常开展。这既是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保障, 也是体育组织管理与体育骨干队伍建设的保障。

4、大力开展以特色体育, 传统体育为龙头的群众体育活动, 要积极组织开展因地制宜、简单易行、喜闻乐见、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坚持体育活动经常化、普遍化、社会化和多样化, 体现民族性、传统性、趣味性和健身性。只有抓住特色项目, 依靠广大群众在特色项目上的兴趣爱好, 才能掀起体育活动的热潮, 并以次提高农民体育意识。

5、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基层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动员各行业、各系统、各部门与体育部门合资或联办各种形式的基层体育组织。鼓励社会各界或个人对体育事业进行捐赠和赞助, 或在场地、设施、人员、教育等方面提供帮助和便利条件。

6、在建设河北省农民健身工程的过程中, 必须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地域、农民生活来进行。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困难地区可以建设简易场地, 简易器材, 利用自然条件开展爬山, 越野跑等活动。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全面研究与分析, 并找到影响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相应的改革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研究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李守经:《农村社会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陆学艺:《三农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4]王健、胡庆山:《以人为本-农村体育“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5]王园园:《贵州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6]袁广锋、张水顺:《以小城镇社区体育为中心发展农民体育》, 体育学刊2006、9。

篇4: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优化策略

摘 要 对湖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进行调查与分析,从器材与资金分配、工程施工与验收、场地规格、器材质量与存留、场地使用率等方面分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关优化策略。

关键词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优化策略

一、引言

2006年,国家正式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战略,其基本建设内容为“一场两台”,即建设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和安置两个乒乓球台的场地,并且场地必须有安全或缓冲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战略对促进农村体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政策执行10年以来,其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凭借湖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及普查期间针对各级体育系统领导的访谈,并结合对基层的实地调研情况,对湖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行研究。

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器材及资金分配情况

从上表不难发现:湖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未能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人口、地域特点等因素进行分配。各市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数量和资金分配不均匀。主要原因:各市州農村体育发展悬殊较大,特别是篮球运动的开展差异大,当地体育部门向省局申请工程的数量不同;工程从市州向县、乡下拨的过程中,存在关系户现象。也有部分建设有工程场地的学校反映拨款没有给付学校,给器材后期维护与修理带来影响。

(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施工与验收情况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由有需求的基层村部向当地体育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省体育局汇总招标配备。其器材、资金到位时间长,以至于预留的场地往往改为他用;往往是器材先到,经费晚到,影响工程进度;工程验收工作量大,验收方式简单(拍摄建好场地的照片备档就算验收完毕),导致场地的质量不高。

(三)场地建设规格情况

部分工程场地建设不合规格,场地面积不达标,安全区与缓冲区狭小。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情况不同,直接影响场地的建设,在湘西自治州等多山区建设球场场地地面不平整,安全隐患多;不少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多建成三人制篮球场。

(三)场地器材质量、维护及存留情况

调查发现,工程器材寿命短,场地器材质量有待提高。主要原因:器材招標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到位;器材设计缺陷,如篮球架底部地栓太短容易造成开裂,乒乓球台木质板面容易腐朽。器材维护工作薄弱,工程建设地点多,发送过程中就可能造成器具磨损;缺少维护机制等。

(五)场地器材的使用率情况

场地器材的使用率不高。许多场地一周使用三次以上不到1%,其主要原因有:青壮年外出务工,老龄人和青少年不懂运动技能;当地政府与村部很少组织体育运动。

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主要优化策略

(一)建立工程信息公开机制

互联网信息公开为工程优化提供重要保障,信息公开就是要做到投放计划、申报信息、招标信息、具体的器材投放数量及款项经费公开。所有信息要求网上公布,接受全民监督,这不仅有益于提供体育彩票公益金投放全民健身的公信度,也有利于监督体育行政部门,老百姓对器材使用的反馈信息公开对器材供应商也是一种监督,也能有效防止申报者弄虚作假。

(二)制订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

要加强对省体育局器材招标环节的监督;相关部门要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审计监督;各市州县要加强对使用方的监督,做好现场登记与考核,对盲目申请,器材到位后拖延安装的严加惩治;对中标公司也要监督到位;发挥群众监督的巨大力量。要与领导及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

(三)加强宣传力度

针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使用率不高的现状,要加强宣传的力度,让老百姓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并掌握运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适宜的宣传渠道,在农村开展健身与健康的讲座,要组织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宣传,要营造农民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四)大力发展与组织体育活动

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农民体育骨干力量,组建篮球队与乒乓球队伍;组织农民在闲余时间开展体育训练比赛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风土人情等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要加强村级、乡镇之间的交流,以赛事带动与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五)增加器材设备的投放类型

要做好与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综合交叉投放的工作。老年人和青少年是农村体育健身的重要人群,他们更喜欢使用一些全民健身路径的器械,如太空漫步机、晃板、伸背架、平步机、跑步机,省体育局在器材的投放上不应局限于“一场两台”,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解决农民体育健身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周健生,马勇等.从村落体育透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

篇5: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申请书

敬的各级领导:

根据xxx及文体局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村实际,我村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办公室搬到xxxxx旁边,占地大约一千个平方面,建一个办公室,卫生室,娱乐场所于一体的办公大楼。拟定项目:乒乓球、篮球场地、健身操等。方便全村村民休闲锻炼、养身健体。体育器材统一由村委会管理,呈请各级领导审批!

xxxxxxxxx

篇6:农民健身工程典型发言

为了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增强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张格庄镇自2006年开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的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从镇村两个层面上,以27个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经济、实用的小型体育健身场地及设施建设为重点,把体育场所建到农民身边。同时,依托镇村两级体育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在开展市级星级示范村创建和晋级加星工作中,台上、黄连墅达到五星级标准,杜家崖、院口、下官达到四星级标准,冯家、东风、马蹄夼、文家达到三星级标准,张格庄镇在体育文化事业的推动下,新农村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完善硬件配套,高标准打造文化体育阵地。张格庄镇党委政府先后投资700余万元,用于镇村两级体育健身阵地建设。镇级层面上,投资3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张格庄镇综合文化站及文化体育健身广场,项目总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综合文化站包括文化资源共享中心、游艺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厅、管理用房等6个功能厅;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包括标准运动场1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文化广场1个,并配有相应的体育健身设施。该场所已经成为党委政府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阵地。村级层面上,镇党委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截至目前,已补贴20万元,鼓励各村购置文化娱乐设施,打造文化广场。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建立村级体育文化大院25个,体育健身广场15处,老年活动室22个,并为23个村配套了乒乓球、篮球等农民健身工程器材,体育场所覆盖率达到93%,健身器材覆盖率达到85%。

篇7: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结

建设竣工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白雉村是一个大的行政村,总人口约4千多口,自2012年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项目实施以来,我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把建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德政工程来抓,依托上级扶持,坚持支部推动,强化全民参与,加大资金投入,我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年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截至2013年6月全部完工。

一、坚持把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惠民工程,高度重视,全民推进

兴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完善农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工程规划和建设中,一是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小学校长、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工程建设工作。二是定期都要组织召开有各村组、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全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动员会,安排当年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三是将兴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村级年终目标考核,并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了村民建设的积极性。

为切实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惠民工程,在场地选址上,我们本着“亲民、便民、利民”和“资源共享”、“不占用耕地”的原则,建议将场地建在村委院内、学校院内、文化大院、道路两侧宽阔地带等位置。

二、坚持把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放心工程,严格审核,加强监管

体育健身工程质量是保障群众健身安全的前提。我们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专门成立了督导工作组,实行普遍指导、重点督办的督导工作机制。一是严格审核。对健身工程方案进行审核,做到先审核认可后再进行建设。二是认真组织施工培训。指导场地选址、基层铺垫及器材安装。三是严格施工管理。建设前严格审查施工队伍资质,建设中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和返水系数,对配备的器材严把安装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检验。四是严把工程验收关。

三、坚持把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健康工程,健全机制,发挥效用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民开展健身活动提供了阵地,工程伊始,我们就着手考虑工程的使用和管理,通过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使健身工程充分发挥作用。一是与场地管理员签订责任书,制订了管理人员职责和场地使用注意事项,将场地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场地器材的维护保养;二是以体育健身工程为阵地,组织开展各类健身活动、群众性体育比赛,凝聚人气,在我村形成了日常体育健身基本队伍。三是组织专人负责体育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与管理。通过落实以上措施,真正实现了“场地坏了有人补、器材坏了有人修、场地脏了有人清、比赛活动有人组织”的“四有”目标,我村的体育健身工程都成了群众的健身中心、休闲中心、活动中心。

篇8: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研究

一、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的社会背景

1.河南省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开了长期束缚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 河南省经济快速腾飞,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0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524元, 比2009年增加717元,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已经连续实现较快增长, 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 农民家庭性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有所增加。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10年的37.2%。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河南省农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伴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农民消费领域不断扩大, 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据国家统计局河南省调查总队统计, 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7元,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24元, 实际增长14.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1.57元, 实际增长10.9%。农民恩格尔系数呈相对稳定, 并有大幅度下降的发展趋势。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10年的37.2%, 农民基本上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人们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才有精力考虑体育休闲, 过上小康生活后的农民, 体育保健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3.教育事业不断提高。

公民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教育来实现。教育可以提高全体公民对科学技术、文化和健康的认识, 教育可以使公民增强科学体育健身的观念, 具备体育健身的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河南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形成了与现代化建设事业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优先安排教育发展, 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 完善体制和政策,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使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轨道,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4.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稳步推进。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颁布实施, 十多年来, 河南省群众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在青少年体育、社区体育及群众体育等各个方面都硕果累累, 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像焦作的太极拳年会、豫西的农民篮球赛、郑州的少林武术节等。其中河南省济源市济水健身园和漯河市“淘气猫” 乐园还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样板工程”。此外, 河南省的新县、光山县、桐柏县等还先后被批准实施“雪炭工程”, 由政府资助建成一批经济实用的公共体育设施, 给革命老区的人民送去了健康和快乐。十一五期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国家组织开展的一项有史以来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面最广、受益面最宽的农民体育健身系统, 是群众体育工作的一次巨大突破。五年来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经投入60多亿元, 全国建设了20万个行政村 (近1/3) 惠及农民近3亿, 河南省建设了一万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 使河南省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农村体育工作和场地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现状

1.农民体育健身观念落后。

造成农民健身观念落后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农民自身观念。农村多数地方交通不便, 地理环境偏僻, 与外界的交往非常困难, 使得农村的封建思想及观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纠正。农民的文化教育机会少、文化素质比较低, 缺乏对科学文明生活及健康知识的了解, 使得他们“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淡漠, 多数农民都认为“田间劳作可以代替体育锻炼”, 仍深深积淀在农民的观念里。另一方面是行政部门对待农村体育的观念。部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领导对体育不重视。

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使得体育经费投入较少, 体育设施显得非常不足, 这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2004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 河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低于1.03平方米的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只有0.52平方米, 而全省农村人口人均体育场面积, 仅有0.014平方米, 远远低于河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目前国家投资计划是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标准水泥篮球场地, 两个室外乒乓球场地为主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将根本上改变河南省农村体育场地器材的落后面貌和资金投入不足的具体情况, 让更多想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参与进来。这是刺激农村体育活力的必要条件。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

作为沟通各级农村体育领导机构和农民之间的乡镇文体站、村干部是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 乡镇文体站和村干部的工作力度直接影响着农村体育的发展。目前, 有许多乡镇、村没有配备作为基本管理和组织文体活动的专干。所以, 乡镇、村的体育管理机制建设的滞后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4.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健身指导员缺乏。

随着河南省对外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村劳动力大量的向城市流动。近年, 发现农村常住居民中老人和少年儿童比例显著提高, 而这一人群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 科学健身的知识缺乏, 需要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告显示, 河南省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499万人。若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的每千人配备2~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标准, 河南省农村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数至少为13万。所以, 缺乏体育指导员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每年都会有大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走向社会, 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上缺乏对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相关优惠政策, 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编制, 影响了现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同时影响到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三、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对策

1.大力培养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会体育指导员。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体育人才匮乏, 体育指导员的严重不足是影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要加快培训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和发挥体育志愿者的作用, 培养体育骨干, 组织农村体育活动。加大对体育机构管理者的体育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聘请专职体育人才进行指导, 并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促进河南省群众体育更好地开展。

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体质监测提倡科学健身。

各级组织机构需要建立农民体质监测的规章制度。采取积极的手段, 对农民的体质健康进行个体评价, 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切实把健康服务送到农村的家家户户。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对农民的测试工作加大投入力度, 给予经费保障, 做到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体质监测网络系统可以先由市、区体质监测中心开展, 然后逐步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延伸, 各级部门要对测试设备、测试经费、测试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确保有计划、按步骤的测试, 并且定期对体质监测发布监测信息, 切实为农民提供健身咨询服务, 实施有效的健身指导和医学科普知识咨询服务及心理咨询等活动, 以期实现全民健身的科学化、大众化并最终实现农民终身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长远目标。

3.加强宣传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有良好的舆论氛围。

政府和体育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 以农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 宣传和普及全民健身知识, 报道农民健身新闻, 营造良好的农民健身氛围。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农民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影响生产劳动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使农民群众逐步树立“多流汗才能少吃药, 多运动才能保健康, 多保健才能寿命长”“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讲究科学”“请我吃饭不如到体育场转转, 请我喝酒不如到体育场扭扭”的体育观念, 使体育锻炼成为农民的真正的需要, 从而掀起农民健身热潮。

四、建议

1.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防止全国全省一刀切。

虽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了篮球、乒乓球场地, 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有所改善, 但反映出的基础设施匾乏, 公共体育设施少等现象, 是影响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农民体育健身活动, 积极倡导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 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建设的新格局和新面貌。

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由于农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社会经济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各地区的民俗习惯不同, 传统锻炼的意识也不同, 所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 不同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组织实施。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应根据农村的生产、生活特点, 在农闲以及节假日组织比较大型或中型的活动, 以提高农民体育活动的参与率, 增强农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3.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自组织”创新建设。

成立农民体育协会或俱乐部, 使农村体育自组织在发展演进中少走或不走弯路, 沿着自组织演进的路线正常发展。农民体育自组织有自己独特的演进方式, 有时在他组织看起来是不利的涨落其实是自组织内部演进的必然趋势, 只有这样自组织才能从无序过度到有序, 从低级有序过度到高级有序。

摘要: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提高农民体质、愉悦身心、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崛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没有落实、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滞后是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 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部分地方经济发展缓慢、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体育健身指导员缺乏等是制约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策

参考文献

[1]胡秀英.在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论新农村体育的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5 (1) :54~56.

[2]陈章玉.张志扬.我国发达省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以福建省八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15 (10) .

[3]张岚.辽宁西北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8 (4) :31~37.

[4]许月云.许红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效应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5 (3) .

[5]地方人口普查公报 (2011年05月06日) 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dfrkpcgb/index.htm

篇9: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结

【关键词】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对策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体发〔2006〕13号),正式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切实加强农村体育和全民健身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只有也必须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一契机,切实加强农村体育,才能盘活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进而实现由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的跨越。同时,由于河南在全国“三农”工作中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使得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情况,对于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成效也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的精神和相关要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场地基本配置标准是“一场两台”,即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当时国家体育总局的目标是到2010年让全国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了加快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河南启动了“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计划每年在全省实施2000个以上工程。?工程实施以来,河南省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已占全省总人口的38%,各级各类体育健身站点已达13000多个,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5万多人,体育场地设施和活动面积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利用体彩公益金和社会各项资金已建成16个雪炭工程,126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00多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6万多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增体育场地活动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1〕,有力缓解了河南农民居民无健身场所的难题。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河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52m2,远低于1.03m2的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而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更是少的可怜,仅有0.014m2。由于缺乏场地,不少农民即便有健身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工程实施以来,健身活动的场地问题得到了缓解,广大农民的健身意识明显增强了,健身需求逐渐释放出来。据对商丘、南阳、三门峡、安阳等地500名农民进行入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60.3%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强身健体,有40.6%的人认为参加锻炼能防病治病,33.2%的人认为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12.6%的人认为促进了交往。可见,工程实施后,河南农民对体育的健身功能有了较高的认识,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对增进身心健康和精神愉快的重要作用〔2〕。另据调查表明,工程建成后,有29.5%的村干部和34.1%的村民认为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比以前有明显增加;45.5%的村干部和43.2%的村民认为参与活动次数比以前有增加〔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后,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达3000多万,占总人口的35%,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体育人口比例为12.65%,大大高于全国农村体育人口7.13%的比例。据此,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某负责人认为,河南的群众体育已经走进全国先进行列〔4〕。

另外,工程实施后,河南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加强。过去,很多农民农闲时节无事可干,就聚在一起喝酒、赌博、甚至打架,不少人弄得夫妻反目邻里不和。现在,不少人都喜欢茶余饭后去体育场上活动活动筋骨。“离开牌场到球场”、“不贪酒杯爱奖杯”日渐成为年轻一代农民的新时尚,一些地方的乡村体育活动还形成了较好的品牌,产生了很大影响。

2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硬件不硬:基础设施仍然是农村体育的最大瓶颈

经过几年来的投入和建设,河南省农村体育的场地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广大农民旺盛的健身需求相比,河南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仍然显得非常匮乏,且种类非常单一,这是束缚农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一种重要因素。据董胜利等人的调查显示,19.3%的被调查者认为“无场地器材”是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5〕。一方面是体育场地资源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地方的体育场地资源闲置与占用,体育场地俨然成了个别农户的晒谷场和存放杂物的地方,资源效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如何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如何在总体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切实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的分布状况,让更多人能从中受益,是今后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引起关注的重要课题。

2.2软件太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的软件体系未能及时跟上

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可见,农村体育场地建设是该工程的重点,但决不是工程的全部。除了要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农村公共体育场地外,还要构建相应的软件系统。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很多地方都把工程片面地理解为硬件建设,即“一场两台”,好像只要建成“一场两台”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种典型的重形式、轻内涵的做法。其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目标是为农民提供周到便利的体育服务体系,场地虽然重要,但也只是工程的其中一项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体育下乡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也都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重要内容,属于工程的软件系统。在不少地方,没有农民体育社会指导员,没有农民体育协会和其他体育管理机构,自然也就没有农民体育活动,农村体育处在无人组织、无人管理、无人指导的状态,不少农民对工程本身缺乏应有了解,更谈不上参与其中了。广大农民由于得不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要么不参加体育锻炼,要么不知道怎样科学锻炼,有的甚至因为不当锻炼而使身体受损。由于长期缺乏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小病拖成大病的情况在农村地区并不鲜见。

2.3农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落后,农村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差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占到了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目前,河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8.8年,但城乡之间的教育落差仍然很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依然较为落后。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不少农民体育观念淡薄,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价值,或者认为体力劳动就相当于体育锻炼,农民用不着从事体育锻炼。另据调查,农民想锻炼但未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人家笑话,这说明河南农村体育发展的舆论环境质量也有待提升。这同样也是人们体育意识和观念淡薄的一种表现。

3加快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对策与建议

3.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

经济基础是体育发展的有力保证,在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诸多要素中,农村经济是最具决定性和基础性的要素。另外,教育不足也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仅仅是体育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事业。只有切实搞活农村经济,才能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切实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文化知识、有体育观念、意识和习惯,并掌握相关锻炼技能与方法的新型农民。

3.2积极开展对农体育宣传,传播体育观念和风尚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大众传媒对农村体育和农民体育的传播弱化,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成为体育信息传播领域的一块洼地和弱势群体。目前,除部分行业性媒体外,我国几乎所有媒体都发布体育新闻,不少媒体还设有体育板块,这些板块大多被竞技体育和体育明星的逸闻趣事所垄断,对农村体育的关注极少〔6〕。这是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一个极易被忽略的重要因素。

要通过大众传媒,深入挖掘农民体育这一新闻富矿,大力宣传有利于农村和农民体育发展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动向,催生、催化农民潜在的健身意识,清除落后思想的影响;要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农民体育;要树立平民情结、以平民视角、以农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和风格,捕捉农村体育的新闻价值,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和教育农民;要把发展农村体育与农村常见病防治结合起来,挖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例,用事实案例帮助农民树立健康观念,推动农民强身健体。同时,要发挥小众传媒浅显易懂、贴近性强、便于接受的特点,积极用好黑板报、大喇叭、墙体广告、文化衫、横幅等传播形式,传播体育信息和健身知识。通过大众与小众媒体的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和声势共振。

3.3加大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河南省计划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m2,农村50%的行政村都要有体育健身站。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切实加大农村体育投入,弥补农民体育的欠账和不足。在场地建设上不应搞一刀切,而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结合各地的民风民俗、地理气候等条件,深入挖掘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价值,并安排建设、配备相应项目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选址,要综合考虑交通、周边人口等多种要素,真正做到便民利民。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要广泛动员,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形成共建、共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合力。对已建成的体育场地,要加强管理力度,提高利用效率。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开放力度。

3.4加强农村体育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无人指导和不会锻炼,是制约农民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要建立农民体育的领导机构,切实做到农民体育有人管、有人问。要积极培育,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各类体育协会,以协会组织团结、凝聚、引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要积极培养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体育开展中的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指导作用。在农村体育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立足于农村的现有条件,盘活现有“资产”,充分发挥村委会、党支部、(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体育教师、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假期返乡大学生的作用,通过他们带动更多农民参与体育锻炼。要积极开展各级体育部门、体育院校、相关企业、公益组织与农村的结对帮扶,持续开展体育下乡和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到田间地头送体育服务和技术指导。

3.5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体育竞赛与活动

体育竞赛与活动,既是体育的存在方式,也是体育扩大自身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要结合各地农村风俗,利用农闲时节和传统节日,积极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和活动。特别是要多增设趣味性、参与性强、简便易行的大众健身项目,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等,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对现有的体育活动,要加以保护和指导,引领其健康发展,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河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henantiyu.com/Item/4482.aspx.2011.

〔2〕孟广朝.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07-109.

〔3〕李天新.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分析〔D〕.河南大学,2012:25.

〔4〕余英茂.中原乡村体育的喜与忧〔N〕.郑州日报,2009-11-24(11).

〔5〕董胜利等.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研究〔J〕.少林与太极,2010(4):21-24.

〔6〕赵克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舆论路径建构〔J〕.

上一篇:西华师范大学分散实习邀请函下一篇:写一篇英语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