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

2024-06-30

二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通用12篇)

篇1:二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

一年级二班古诗文诵读工作计划

我校一直重视学生古诗文的背诵与积累。古诗文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为了更好的推动与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本学期,我班将根据学校要求,利用晨会午会学生课余时间,继续组织学生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

一、活动计划: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诵读篇目,以及小学生必须背诵的古诗词篇目,一年级组选取内容主要有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20首、《弟子规》。

2、为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每天利用晨会、午会个人或小组展示。

3、每周带领学生学习一首古诗词,并鼓励学生把老师推荐的古诗词进行理解、背诵。

4、读、唱、吟、画,探究多种形式进行古诗词诵读,提高古诗词学习的效率。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二、诵读方法:

1、创设诵读环境。利用多媒体范读,创设环境。

2、建立诵读制度。

(1)人手一份要求背诵的古诗内容,由老师在课内组织学生背诵,家长协助。(2)每天充分利用好课前5分钟,用来组织学生诵读“古诗文”。(3)要求家长督促帮助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诵读。

总之,在本学期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诵读20首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篇2:二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

3.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1961年2月)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4.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5.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6.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7.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10.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1.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2.江 南 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3.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4.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5.春 游 曲韩愈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16.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7.白 云 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篇3:二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

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能“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张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音的优美。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 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课标推荐的这些古诗词, 都是历代名篇佳作, 短小精悍, 词句优美, 韵律和谐, 节奏感强, 易读易记, 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下面我就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资源, 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和学校校本教材,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谈谈做法。

一、让学生愿读, 突出一个“趣”字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 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 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自动调动全部感官,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一) 范读

教师诵读古诗, 把诗词的韵律与节奏、语调读准确, 甚至模仿古人入情入境地摇头晃脑, 把诗词饱含情感表现出来, 借以激发诵读兴趣。

(二) 讲故事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 经典古诗文中相当一部分是有故事背景的。 对这些诗文, 可以以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 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 孟郊要出远门, 夜已很深, 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 衣裳千针万线, 缝得密密的, 生怕儿子回来太晚, 衣服穿破没人补。 第二天, 孟郊上路了, 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 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一边讲故事, 一边诵读古诗, 学生觉得生动有趣。 借助讲故事进行诵读的古诗还有《锄禾》《悯农》《江上渔者》, 等等。

(三) 巧用简笔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 情景交融, 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 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的情景, 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的意思, 便于诵读和记忆。 如学习《小池》时, 我在天空中画一个圆圆的太阳, 地面上画一条弯弯的小河, 河旁边几棵小树, 水面上几支含苞欲放的荷花, 荷花上班几只蜻蜓, 让学生感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意境。 像这样的古诗教学还有《咏鹅》、《江南 》、《独坐敬亭山 》、《敕勒歌 》等, 教师在作画过程中, 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感知, 学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 由“喜爱”到“关注”, 由“关注”到“诵读”, 层层递进, 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古诗的领悟力。

二、让学生会读, 突出一个“美”字

(一) 感受文字美

古人作诗作文讲究“炼字”, 经典古诗文一般语言凝练。 如贾岛、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 又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锤炼, 都是著名的例子。 在诵读活动中或适当对古诗文的精妙字句进行点评, 或组织学生进行对比辨析, 或通过猜字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悄然领悟其精妙, 都可以让学生有“美不胜收、乐不可言”的感受, 从而增强学生语感。

(二) 把握韵律美

经典古诗文一般语言凝练、节奏和谐、旋律优美, 本身即有诱人的韵律美感。 因此, 读准节奏、把握韵律是感受经典古诗文之美的第一环。 我在诵读活动中, 注意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 选择听读、范读、领读、齐读、分部重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浓厚的诵读氛围和诗歌意境。 许多学生在反复诵读后常常欲罢不能, 感叹“怎么这么好听! ”。

(三) 体验情境美

经典诗词常常富于画面感、情境美。 这些画面情境或是浓缩的场景, 或是自然的景观, 或是简短的故事, 成为构建诗词意境的基础材料和核心意象。 诵读时采取适当方式向学生呈现这些美丽画面、美妙情景, 无疑有助于在学生潜意识中种下将诵读视为赏心乐事的种子。 如组织诵读杜甫《绝句》、王维《山居秋暝》等诗的活动时, 我用课件展现诗中描画的情景, 通过美轮美奂的图画, 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意境, 让许多学生脸上露出了会心微笑。

三、让学生乐读, 突出一个“勤”字

诵读活动真正取得成功的标志是“乐读”, 即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到审美的愉悦、成功的满足, 从而乐在其中。 让学生从诗文之美走向诵读之乐, 无疑既是康庄大道, 又是终南捷径。为此, 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 时间安排

1.早晨诵读, 养成习惯。 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 进行经典诵读。

2.课前诵读, 营造气氛。 每节课前3分钟, 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诵读。

3.课余时间诵读, 增进乐趣。 把这周要诵读的古诗写在前黑板上, 便于学生诵读。 一周还不会的, 把古诗写在后黑板上, 便于学生复习。 学生在课间游戏中都可以诵读。

4.校内互动, 师生共读。 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同一首诗, 课上与学生一起诵读。

5.校外延伸, 亲子同读。 学生把诵读内容回家背给家长听, 家长鉴赏此诗文并检查孩子的诵读情况。 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 共同进步, 共同提高, 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

(二) 激励措施要得当

首先是语音上的激励。 在诵读古诗中, 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 鼓励得准确, 鼓励得有层次, 夸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 针对那些诵读古诗准确无误、咬字清晰、节奏感强、富有感情的学生, 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做到更好, 如“哎呀, 你的诵读水平可真高, 老师和同学们都像你学习。 ”“你真是一个懂诵读的好孩子! 你读的时候可真入情入境啊, 继续努力啊! ”如果遇到声音小但还是有感情的同学, 我就说:“你的声音真好听, 你能大声诵读一遍吗? ”“如果你的声音大一些就更好更棒了。 ”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对待一些诵读得不太到位的学生也应该给予鼓励, “你的声音好响亮啊, 这遍你读得不太到位, 再读一遍好吗? 相信你第二遍一定比第一遍好。 ”用这样的语音鼓励, 学生会立刻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其次是形式上的激励。 教育的作用, 是使人天天改造, 天天进步, 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 改造学生的经验。 在诵读古诗文的活动中, 我不仅仅从语言上激励学生, 更从多种形式上让学生乐读。

1.物品小馈赠, 每背一首古诗, 奖励一颗星, 积累到一定的数量, 可以换一把火炬张贴在“星星火炬评比栏”。

2.开展诗文诵读比赛, 分个人、 小组、 集体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

3.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学生的作品, 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幅幅诗歌配画, 展示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分收获。

4.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 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如集体边跳皮筋边配乐诵读《三字经》等。

5. 每月评比一次 “ 诵读之星”, 每学期评比一次 “ 诵读冠军”, 每年评比一次“诵读楷模”, 并发给奖品, 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篇4:低年级古诗诵读方法例谈

【关键词】古诗;诵读方法;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最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其中特别注意了古诗诵读方法的研究。在古诗教学中,我时刻关注课标和教学参考用书中提出的要求与教学建议。2011版语文课标第一学段古诗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课标实施建议提到: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而教学参考用书提到的建议是: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指导朗读古诗上。

根据课标和教学参考用书中提到的要求及建议,经过长期实践,最终摸索出了一种适合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方法,那就是“低年级古诗诵读六步法”:1.借助拼音,读准诗文;2.范读引路,感染学生;3.情境渲染,读懂诗意;4.自读自悟,尊重学生;5.品读引读,读出诗情;6.多种方式,读透诗心。

多好的理论必须由实践做支撑,那就让我以二年级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为课例,具体谈谈低年级古诗诵读六步法的具体运用。

一、借助拼音,读准诗文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

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进行第一步时,主要是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朗读古诗上。鼓励学生只要敢于朗读就是好样的,争取做到读正确。

二、范读引路,感染学生

(设计意图:感受古诗韵味,朗读熏陶)

1.播放录音朗读。(要求:听时要仔细听,老师要和你们比赛读。)(教师播放录音的用意是:师生听录音,学生此时已经走进古诗,一心想读好古诗。)

2.教师先配乐范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读的兴趣,才能产生读的愿望,这时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

3.师生再赛读:先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师生再配乐赛读古诗。

进行到第二步时,学生朗读古诗的积极性已经很高了,都想大显身手,放声朗读。

三、情境渲染,读懂诗意

(设计意图:学生与作者对话,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1.学生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播放图片。

【师: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边,看到这繁花盛开的景象之时,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高兴的、喜悦的、赞叹的)是呀,那你就应该带着这种感觉去读呀!读前两句诗。】

2.学生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播放图片。

【师:鲜艳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黄莺,也留了诗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读后两句诗。】

(活动设计依据:课标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课标实施建议: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进行到第三步时,先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再想象画面,观看画面。活动循序渐进,感情步步深入,学生朗读古诗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四、自读自悟,尊重学生

【师:多么美的春色图呀,她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来用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加上动作、语气读读这首诗,来表现我们的陶醉吧。】

进行到第四步时,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加上动作、语气读读这首古诗。此时学生的感情自然流露,完全放松,挥舞着双臂在学习蝴蝶翩翩飞舞,张开嘴巴,加上手部动作学黄莺唱歌的样子。

五、品读引读,读出诗情

(设计意图:朗读深化,体会诗情。)

【师:我们高兴,诗人比我们还高兴呢。听我给你说。

介绍写作背景

760年杜甫定居成都西郊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是不是该把诗再读读,替诗人读,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哪位同学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进行到第五步时,情随景生,学生深化了朗读,深切地体会了诗情。

六、多种方式,读透诗心。

【师: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吧。】

一唱一和(老师与一名学生接读,可以几个字接读,可以一句话接读。)

一唱百和(老师与全体学生接读,可以几个字接读,可以一句话接读。)

古诗新唱(设计意图:换一种角度阅读,学唱古诗,感受古诗韵味,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语言,更增添他们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热爱。)

进行到第六步时,学生朗读古诗声音洪亮,此起彼伏,此时学生朗读古诗的积极性达到了高潮。

古诗诵读方法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更适合之说。只有适合整个班级发展,适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古诗诵读方法才能走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也只有真正了解了诵读方法,学会了欣赏,才能热爱古诗诵读。

篇5:五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

一、实施目的: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自我校创建“书香校园”以来,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按学校计划,五年级决定继续开展全校古诗文诵读系列活动。

二、活动内容:

1、继续做好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的诵读工作。全组语文教师要以方案中要求严格履行相关职责,充分利用晨读及语文课时间做好古诗词诵读安排。

2、营造班级氛围,体现古诗词文化特色。古诗词吟诵活动的开展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识记上,更重要的一点是营造班级氛围,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古诗词。如:在班级黑板一角,开辟一个“古诗词园地”,每周有计划的精挑细选几首古诗词,让学生共同诵读,直到熟读成诵为止。

3、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共同负责引导学生诵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诵读环境。激发他们诵读兴趣,并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4、活动启动后,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应全程参与,即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三﹑诵读内容

1.有约

赵师秀 2.3.4.5.6.7.8.9.春 望

杜 甫 泊秦淮

杜 牧 望

杜 甫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论

赵 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秋词

刘禹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虞世南

水调歌头

苏轼 如梦令

李清照

十五夜望月

王建

虞美人

李煜

村居

高鼎

爱莲说

周敦颐

篇6:一年级古诗文诵读计划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推动与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本学

期,我班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一、诵读内容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准,背诵十首古诗。

二、诵读安排和措施利用每周古诗文诵读课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

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5分钟,充

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

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读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

课外生活的一件好事。

1、每日诵读成为常规,推选班内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

诵的小老师。

2、每周五活动时间,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

背、接龙背、默背等学校游戏活动。

3、利用黑板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

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评价分别由教师、自评和小组四

个部分组成,形成习惯,持久地进行。

5、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

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或读书节。

7、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目的,意义及目前取得的初

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

传身教,当好孩子的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榜样。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本学期,我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热情开展此项活动。通过中华经典文化的诵读,去领略经典的魅力,养成高尚的德性!

三、诵读内容

1、《春 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2、《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请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阳光》阳光像金子,比金子更宝贵。

4、《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影子》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就像我的好朋友。7、7《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8、《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悯农》【唐.李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篇7:二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经典诵读以古诗为主,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言语感知与领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古诗诵读内容

古诗诵读内容:《望天门山》、《别董大》、《春夜喜雨》、《绝句》、《枫桥夜泊》、《游子吟》、《江雪》、《渔歌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具体要求:

1.从整体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水平,进行分段诵读。

2.时间安排,诵读时间为每周早读时间和午读时间。

3.采用家长与学校相结合的办法,家长督促学生每天在家利用5分钟的时间诵读一首古诗。

4.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古诗诵读的兴趣。

五、具体实施办法

1.每日课前、午间诵读形成常规,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每天早读时间为古诗诵读时间,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诗文学习游戏活动。

3.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年级 “诵读能手”,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4.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5.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六、评价方法

1.教师每天利用一分钟时间检查一至两名学生,在评价表上做好检查记录。

2.小组长每天检查组员背诵,背过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2.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七、进度计划

篇8:二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解读

一、主要内容与编排特点

二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全册教材分为上篇和下篇, 分别对应一个学年上学期和下学期的教学。每学期按16周设定章节, 每周编排了三个固定版块引导教学, 即“每日一诵读”、“每周一大家”和“每月一名著”。

1. 每日一诵读。

二年级诵读成语,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由浅入深, 如上篇依次安排了“含数字”、“含动物”和“含植物”等16类的成语, 下篇则安排“ABAC”和“AABC”等16类的成语。每周分类积累16个成语。为了分散难点, 教材编排了“每日一诵读”版块, 即周一到周四每天积累四个成语。周五“分享会”, 设计了“一周大回放”, 通过“填一填”、“连一连”和“读一读”等形式, 巩固运用成语。我们还编排了“成语小故事”, 在给予孩子成语学习方法引导的同时, 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成语的兴趣。

2. 每周一大家。

在“每周一大家”这个版块里, 二年级先介绍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6位书法家, 再介绍从贺知章到罗隐等26位大家。根据二年级孩子的阅读特点, 教材简洁通俗、重点突出地介绍了这些名家的成就, 推荐他们的书法或文学作品, 还匠心独运地编排了和这个大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如“入木三分”、“持之以恒”等, 在增长孩子见闻的同时, 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

3. 每月一名著。

根据学生年段特点, 结合课标要求, 二年级在上下篇第一、五、九、十三周分别推荐了《格林童话》《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8本经典文学作品, 供亲子、师生共读, 也为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及交流分享创造了条件。

二、具体措施与学习效果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让孩子乐学会学。

1.“争当小老师”。

教材的编排目标指向非常明确, “每日一诵读”周一至周四每天四个成语, 每天都有“我能背给爸爸妈妈听”的家长评。孩子在家诵读时, 我们会给孩子学习的目标:争当小老师!国学课上, 我们首先了解孩子们对本周内容的诵读情况, 然后选出本周“小老师”教读。在示范引领的作用下, 孩子、家长都不甘落后, 都会主动地在家里下足功夫, 有的孩子甚至提前一周就已背完。

2.“蒙眼猜成语”。

在多形式的诵读后, 安排“蒙眼猜成语”的游戏, 既可以缓解读背的枯燥和疲乏, 又是对成语识记的再次巩固。游戏规则是:将每天的四个成语分别写在四张小纸条上装在一个信封里, 老师做考官, 请一个孩子上台猜一猜, 其他孩子做评委。被请上台的孩子蒙着眼背对着老师, 老师任意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纸条, 说:“请你猜猜它是谁。”孩子说:“我猜它是……”如果猜对了, “评委们”就会说:“对了, 对了, 你真棒!”如果没对, “评委们”就会说:“错了, 错了, 继续努力!”二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 自从有了这个游戏, 他们总是早早地就记熟了成语, 课堂上的检测自然事半功倍。

3.“看图猜成语”。

老师、家长或学生有针对性地找一些图片, 让孩子们看图说成语。这个游戏适合那些写景、写物或动作感强的成语, 比如:鸟语花香、花好月圆、对牛弹琴等。

4.“你做我猜”。

这个游戏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游戏有两种玩法, 一种是看到成语的同学只能用动作提示猜成语的同学, 另一种是看到成语的同学可以用动作加语言来提示, 但语言里不能出现成语里的任何一个字。孩子们往往表现得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有一次, 我出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我想它可能会难倒二年级的孩子。第一个上台的女孩子确实被难倒了, 这时有很多孩子自告奋勇, 又上来一个男生, 只见他非常自信地做了个弓箭步, 两手拉“弓”向上看, 然后收脚, 两只手臂变翅膀, 身子往下蹲。这时, 猜谜语的孩子兴奋地脱口而出——“惊弓之鸟”, 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接着孩子们个个兴趣高涨, 跃跃欲试。

5.“画成语故事”。

热闹的游戏之后, 可以让孩子们静静心, 同时, 这个活动能让每个孩子动起来。当然, 画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及时发现优秀作品, 在全班展示, 充分利用低段孩子极强的表现欲, 激发创作潜力。

6.“故事会”。

一是班级故事会: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 每天挤出晨读课的5分钟时间, 轮流请学生讲一则成语故事或名家的逸闻趣事。利用午餐后时间, 在小组内或班级开展“故事分享会”, 以这样的形式激励孩子们读好“每月一名著”, 培养阅读表达能力。二是年级故事会:各班选出讲故事的优秀选手, 参加年级讲故事比赛。三是学校国学成果展示:年级选出的优秀学生, 再参加一学期一次的学校国学展示。在这个系列活动中, 孩子们的视野不断扩大, 要求进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篇9:二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篇10:二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其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氛围

1、同学们,课外我们班一直在坚持背诵,积累古诗词,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一下,有感情地背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学生自由地依次站起来背诵)

2、刚才,我们一起背诵了许多首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读了回味无穷。

二、揭题,解题

1、今天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习,欣赏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写的江雪。

2、学生齐读题目。

3、解题:要读懂一首诗,我们先要了解诗的题目的意思,“江雪”是什么意思呢? 引:到底这首诗写什么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自由练读,请大家翻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确,读流利,可能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有的同学甚至都会背了,那么你要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读得更好。

2、指名读,随机纠错,评价。

3、齐读整首诗。

四、理解诗意,感受氛围

1、刚才我们已经读通了诗句,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2、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思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抓字眼,串词成句)碰到不理解的字词怎么办?

3、学生自学。

4、反馈:

1(1)理解字词的意思。(2)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五、意境探寻,体会孤傲

1、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们静下心来,再细细地默读这首诗,用心地去体会一下,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随便引导,点拔,并指导朗读。

引:同学们真会读书,感受真多,接着咱们再一起随着画面去感受一番。

3、课件展示独钓图。画外音:同学们,你们看,雪花一片一片地从空中飘落下来,大地、群山覆盖着茫茫白雪,江面上也飞舞着雪花,老渔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一人,默默地垂钓,好像也成了白色世界里的一座雕塑。

4、质疑:面对这样的画面,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真是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引渡:看来同学们的理解各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理解比较吻合诗人当时写诗的心境?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吧!

5、课件出示柳宗元的简介:学生快速浏览。

6、同学们,了解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后,你们现在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了什么新的看法?

7、小结:古诗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借景抒情”。这首诗正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自处逆境却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

8、再次指导朗读:现在要是你就是柳宗元,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吗?

(1)自由读。(2)指名读。

(3)全体起立,配乐齐读。

9、学法小结: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

引: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首诗,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老师希望每个小组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一起来学习。

六、课外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示:每小组请一位画得较好的同学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下来。(课件播放音乐)

2、反馈交流。

(1)我相信,现在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秋江独钓词》,谁愿意把自己的画向大家展示一下。

(2)选两组代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的画吗?

(3)(实物出示两幅学生的画)这两幅符合了你心中的那幅图吗?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吗?

(4)齐读《题秋江独钓图》

(5)比较异同:这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6)带着愉悦的心情再次朗读《秋江独钓图》。

3、推荐钓鱼诗。(课件出示)

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资料,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教后反思]

《新课标》中对小学五、六年级古诗文的要求是这样的:“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江雪》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同时五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把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作为另一个重点。另外,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一种情感,而诗人所处的年代又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如何努力体现设计意图,力求在古诗教学中有所突破的呢?

一、尝试自学,探究学习古诗的规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始终做到让学生尝试在先教师引导在后,我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感悟情境,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另外一首诗,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性很高,收获也挺大。这说明小学生尽管年龄不大,但也有自学能力,何况他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并非“白纸”一张,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他们创建一个宽松,一个激励时机制,一个合作的氛围,一个自读自悟的机会,孩子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对古诗的理解。

二、自主感悟诗境,挖掘文章中的人文精神

关于意境,感悟地理解性的逻辑分析更加重要和管用,意境的感受必须由学习为主体 3 ——学生亲自去感受、体会,而不能请别人代替,不可能通过间接的冷漠的印象,是不能促动心灵促动情感的。而且不同的感悟的意境也是不同的,因此,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阅读,潜心感受,畅所交流,积极体验的空间。

1、反复朗读,读中想象。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2、尊重个性,多元解读。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惟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国类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节课上,在“在这么冷的天,那个老渔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尊重多元解读,又要重视价值取向。拿“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来说,学生有那么多的答案,有好有坏,我不能简单的全部肯定,而是加以引导分辨,在适当时候出示柳宗元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本文,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3、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主动经历,学生的结果要让学生自主梳理,学完《江雪》后,让学生自我小结,在小结的基础上,再学习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篇11: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经典诵读》课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三、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

每两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想方法多听多念。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背诵《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五、保障措施:

1.提高师生对开设《经典诵读》的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体验,激发对中华经典的认同感、亲近感。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六、教学进度安排:

篇12:二年级古诗词诵读计划

作业题(鄂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

2.会认“偶、鬓、衰”3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阅读、朗诵古诗及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用字的精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二、学生自读。

.学习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2.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三、范读创设情境

.学习诗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

作者辞官回家、正式人道修炼时已是86岁高龄。骤然回到久别几十年的故乡,不免有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今昔对比,感慨系之:“乡音”可以保持不改,而“鬓毛”却不能使其不“衰”。(板书:老大回鬓毛衰)

未改的“乡音”使我时时忆念故乡,难以忘怀,但不知回到故乡时,故乡还能认得我吗?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本来天真自然而无深意,但这淡淡一句问话,却重重地敲打在作者心上,引发出无限的感慨:自己非但老迈衰颓,而且反主为宾,似被故乡所忘!个中悲哀尽在平淡一问之中。全诗以此有问无答的一句结束了,但弦外之音却哀婉不绝,久久回响在读者心田,让读者各自去想象、沉思。此诗的成功,全在其真率自然的感情流露。(板书:不相识何处来)

诗题“偶书”,不但说诗是偶然而得,也隐含了其诗来自生活、发于心扉的一层意思。第一、二句似说家常,起得平淡却又自然、真挚。第三、四句笔锋一转,便别开境界,以极富于生活情趣的儿童问客的场面,于儿童天真的欢乐中见出作者的悲哀,借儿童简短无意的问话抒发作者难言的情怀。

2.古诗大意:年少时就离开了故乡,直到垂暮之年才回到日夜思念的家园,虽然乡音还没有改变,但鬓发已被秋霜染白。那些孩子从未见过“我”,好奇地笑着问“我”这个客人从什么地方来。

3.学生表演。

4.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5齐诵全诗。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贺知章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大体意思。

参考答案

.略

2.略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是:小孩子看见了我,并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老大回

鬓毛衰

不相识

何处来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初读扫清障碍,到理解诗文,再到背诵诗文,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的一首古诗。

《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回乡时所作,在朴实浅易的字里行间表达出阔别家乡十几载,而今白首方回来之时的万千感慨。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教学时,要使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

【与相关的资料介绍】

《回乡偶书》诗歌原文及白话文译文

[原文]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衰败、疏落。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译诗]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赏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该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上一篇:办公室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剖析下一篇:社区公共服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