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名句积累

2024-06-25

古诗词曲名句积累(共8篇)

篇1:古诗词曲名句积累

课文古诗词曲名句分类

春天: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清 高鼎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宋朱熹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唐 杜甫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春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唐 贺知章

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唐 杜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 夏天: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宋 杨万里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秋天: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唐 王维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 杜牧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唐 张继

元曲中的秋: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元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冬天: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唐 柳宗元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唐 高适

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山:1.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宋 苏轼

水:

长江: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黄河: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唐刘禹锡

西湖: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日: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王之涣

月: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李白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白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王维

树: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孟浩然

花: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

梅花:《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草: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韦应物

云: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杜甫

2.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动物: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爱国类: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宋 陆游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汗青。《过零丁洋》元 文天祥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绝句》宋李清照

友情类: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 李白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 高适

思乡类: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 李白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节日类:1.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宋 王安石

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唐 杜牧

3.中秋: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 皮日休

4.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5.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乞巧》唐 林杰

亲情: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

心情类:

悲伤、忧愁: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宋 陆游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唐 张继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唐 杜甫

高兴: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 甫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唐 孟郊

乡村:

《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儿童、叙事: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哲理:

《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观书有感》(宋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托物言志:

《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2

篇2:古诗词曲名句积累

☆写山的诗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含海的诗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行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妙语精华

☆吟咏花木的诗句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春风流美人。——唐·李白《紫藤树》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传。——唐五代·冯延巳《鹊踏枝》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漫天春雪来,才抵梅花半。

——宋·辛弃疾《生查子》

——南宋·陆游《新夏感事》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对晚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有玉海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咏昆虫的诗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南宋·王沂孙《齐天乐·蝉》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北宋·苏轼《鹧鸪天》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唐·李商隐《蝉》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庚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南宋·姜夔《齐天乐》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二首》

——南宋·姜夔《玉梅令(高平调)》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北宋·张先《一丛花令》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唐五代·李煜《相见欢》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

·借得熏风染绿衣,国香收不起,透冰肌。

——宋·辛弃疾《小重山·茉莉》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宋·刘克庄《茉莉》

☆咏昆虫的诗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唐·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南宋·王沂孙《齐天乐·蝉》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北宋·苏轼《鹧鸪天》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唐·李商隐《蝉》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庚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南宋·姜夔《齐天乐》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妙语精华

☆与“毅力”有关的名言警句

·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将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巴斯德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论文学》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雨果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拿破仑

·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无论命运如何,承受得住就是胜利。——费兰西斯·培根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不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奥斯特洛夫斯基 妙语精华

☆有关的生命名言

·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光。——伽利略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光辉的人生中,一个忙碌的钟头,胜于无意义的人生的一世。——司各特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了在荒野中燃烧。——艾青

·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佚名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斯大林

篇3:古诗词名句积累的策略

首先, 要研究揣摩小学课本中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一般而言,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 都需遵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小学课本的选文标准一般是规范、简易, 富有童趣, 注重情感, 饱含教育意义。其实, 历代对于诗词教育都极为重视。孔子用《诗三百》作为教材, 以此激励、教育弟子。对此, 孔子的认识非常鲜明:“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现在的小学教材也是如此, 在编排中始终遵循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 年) 》的理念与要求, 注重启蒙式的教育。所以, 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韵律生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 而且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去体会古诗词中深蕴的情思, 体悟独特的语言美、悠久的文化美、兼融和善的人文精神。为此, 我们在选择、拓展课外古诗文积累材料时, 也要向这个标准靠拢, 这样, 才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 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为人生积蓄情感, 为将来积淀思想, 为作文提供素材, 让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流汇聚成情感、思想的大江大河。

其次,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在《训蒙大意》中, 王阳明这样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必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故凡诱之歌诗者, 非但发其志意而已。”古诗词的教育功能非常丰富, 它涵盖智育、美育、德育等各个层面, 对语言表达、陶冶情感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义理与深刻的教化并非现代文而能取代, 所以, 通过教师的选择和设计, 把古诗词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各种功能开发出来, 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最后方法是教师的声情并茂。教师能够把古诗词选好、教好, 教时声情并茂, 陶醉其中, 让学生身处其境, 感同身受, 那么, 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生。只不过,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除自身的情感积淀、教授方法之外, 所选内容是否与小学生认知特点相一致, 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首先要从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入手。这样, 选择了有学味、有教劲的句篇, 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设计, 在读、析、品、诵中让古诗词句的启蒙教育等功能毕现。

第三, 分类积累, 给学生以梳理、归纳的初步方法。

古诗词句中, 写景的情景交融, 状物的借物抒怀, 抒情的袒露胸臆, 寓理的议论至深。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类积累, 形成初步的梳理、归纳印象。大体上,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积累。一是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的, 如:“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杨柳岸, 晓风残月”“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等等。二是意蕴深厚、回味无穷的, 如:“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三是情感沛然、撩人心绪的, 如:“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

篇4:古诗词名句积累的策略

首先,要研究揣摩小学课本中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一般而言,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需遵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小学课本的选文标准一般是规范、简易,富有童趣,注重情感,饱含教育意义。其实,历代对于诗词教育都极为重视。孔子用《诗三百》作为教材,以此激励、教育弟子。对此,孔子的认识非常鲜明:“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现在的小学教材也是如此,在编排中始终遵循《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的理念与要求,注重启蒙式的教育。所以,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韵律生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而且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去体会古诗词中深蕴的情思,体悟独特的语言美、悠久的文化美、兼融和善的人文精神。为此,我们在选择、拓展课外古诗文积累材料时,也要向这个标准靠拢,这样,才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积累更多的古诗词,为人生积蓄情感,为将来积淀思想,为作文提供素材,让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流汇聚成情感、思想的大江大河。

其次,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在《训蒙大意》中,王阳明这样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必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古诗词的教育功能非常丰富,它涵盖智育、美育、德育等各个层面,对语言表达、陶冶情感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义理与深刻的教化并非现代文而能取代,所以,通过教师的选择和设计,把古诗词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各种功能开发出来,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最后方法是教师的声情并茂。教师能够把古诗词选好、教好,教时声情并茂,陶醉其中,让学生身处其境,感同身受,那么,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生。只不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除自身的情感积淀、教授方法之外,所选内容是否与小学生认知特点相一致,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首先要从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入手。这样,选择了有学味、有教劲的句篇,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设计,在读、析、品、诵中让古诗词句的启蒙教育等功能毕现。

第三,分类积累,给学生以梳理、归纳的初步方法。

古诗词句中,写景的情景交融,状物的借物抒怀,抒情的袒露胸臆,寓理的议论至深。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类积累,形成初步的梳理、归纳印象。大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积累。一是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杨柳岸,晓风残月”“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等。二是意蕴深厚、回味无穷的,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三是情感沛然、撩人心绪的,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学习就是这样,积累的多了,知识就会像源源不断的活水,就会使人的心境像池塘那样明亮,富于智慧。之所以说在小学阶段重视古诗词句的积累,原因也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厚厚地积。学生积累的多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厚积而薄发,无论说话、写作或是工作,喷涌而出的快意才会多呢。

篇5:课外古诗词名句积累

爱国

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九歌·国殇》)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4、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甫《吾宗》)

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唐·韩愈《上李尚书书》)

6、为国者终不顾家。(宋·苏轼《陈公弼传》)

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11、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趼人《痛史》)志向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

1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8、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藤王阁饯别序》)

1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20、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2、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扎子》)品德

2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7、自环者为之私,背私为之公。(《韩非子·五蠹》)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9、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3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藤文公下》)

3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战国·屈原《渔父》)

3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5、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3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3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8、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清·曹雪芹《红楼梦》)

3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4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修养

4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鱼谟》)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学而》)

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4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5、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主述训》)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戒子书》)

4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48、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5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学习

5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唐·韩愈《师说》)

5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5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韩愈《师说》)

54、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5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5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5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荀子·劝学》)

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下纪·用众》)60、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宋·苏洵《明论》)6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杂说·送张琥》)62、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庸言》)

63、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6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6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67、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68、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宋·欧阳修《赐翰林学士吴奎乞知青州不允诏》)69、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7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读书

7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7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7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75、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76、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宋·朱熹《性理精义》)7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惜时

7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79、老冉冉之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屈原《离骚》)8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81、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汉·乐府古辞《西门行》)8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83、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8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85、来日苦短,去日苦长。(晋·陆机《短歌行》)

8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87、尺璧非宝,寸阴可惜。(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上》)8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89、莫道韶华镇常在,发白面皱传相待。(唐·李贺《嘲少年》)90、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唐·卢仝《叹昨日》)9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写怀》)92、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琵琶记》)93、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言行

9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95、一言而可以兴邦。(《论语·子路》)

9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97、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98、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99、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100、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吕氏春秋·有始览·听言》)10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102、恶言不出口,苟言不留耳。(《邓析子·转辞篇》)10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104、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宋·欧阳修《六经简要说》)10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大序》)10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宋·苏洵《远虑》)10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108、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109、忠言逆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六行》)

110、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汉书·枚乘传》)社交

1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11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一》)11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11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115、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元·孟汉卿《魔合罗》)11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醒世恒言》)11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118、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11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120、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121、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古辞《古艳歌》)122、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燕策二》)123、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124、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唐·孟郊《送沈秀才下第东归》)125、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处事

12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127、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12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12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13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13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三国·曹植《君子行》)132、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宋·苏洵《上文丞相书》)

13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134、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大戴礼记·曾子立事》)135、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文学

1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13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138、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139、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140、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14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42、惟陈言之务去。(唐·韩愈《答李翊书》)143、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14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145、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魏书·祖莹传》)

14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诗品·含蓄》)14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4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4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50、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自然

15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152、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管子·形势》)153、寒往暑来,秋收冬藏。(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154、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155、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唐·元稹《苦雨》)1565、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宋·文天祥《正气歌》)景色 157、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158、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159、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160、明月隐高树,长河没小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16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6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6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164、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165、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166、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16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168、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来秋千影。(宋·张先《菩萨蛮》)

169、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送春》)170、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宋·辛弃疾《太常引》)17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172、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唐·柳宗元《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173、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17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175、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17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六首》)17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17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179、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180、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宋·林逋《相思令》)18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唐·李白《公无渡河》)182、欲把西湖当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8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4、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白居易《长相思》)185、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南唐·冯延巳《谒金门》)18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刃岳上摩天。(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他

18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8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行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189、众口铄金,三人成虎。(《邓析子·转辞篇》)19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191、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19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19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9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19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19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19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太甲中》)19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赞》)1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斯子聿》)

200、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篇》)

(潘克勤

篇6:中考素材积累:长江的古诗名句

李白描写赞美长江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别》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金陵歌,送别范宣》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杜甫描写赞美长江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白沙渡》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越王楼歌》

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雨二首》

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王兵马使二角鹰》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梅雨》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其他人写长江的古诗名句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续巴东三峡歌》 年代:宋 作者: 曹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 李之仪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年代:明 作者: 高启

篇7:古诗词名句赏析及分类积累

(一)古诗文名句欣赏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简析: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告诉我们在绝境中不能灰心,只要有希望,就会有新境界。

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诗人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1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告诉人们要不畏困难,坚定信心。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表达作者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17、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18、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1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简析: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简析:此诗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不断寻找追求的理趣。

2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简析:人,一生事业与抱负都为天下,必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简析: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之理趣。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古诗词分类积累汇集 诗中雄心壮志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中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诗中夕阳(落日)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诗中忧愁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诗中树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诗中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诗中塞外风景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诗中鸟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6、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中山河(江山)

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春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诗中夏景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2、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诗中秋景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这》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这》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诗中冬景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山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京》)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诗中雪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年羊。(敕勒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4、5、6、诗中柳 1、2、3、4、诗中云 1、2、3、4、5、诗中湖 1、2、3、4、诗中海 1、2、3、4、5、诗中舟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村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酒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维》)

5、浊酒一杯千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中乡情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豁达对待离别的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诗中不明送别但意味深长的诗句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篇8:古诗词曲用韵研究四题

一、《诗经》的韵例研究应该继承和发扬“符号标示法”

《诗经》的韵例是古韵研究和古代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古汉语教学领域内,王力的《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权威性教材,该书的通论(十五) “《诗经》的用韵”就专节讲述这个问题,其他的《古代汉语》教材亦多设类似内容,可见一斑。

根据王力的《古代汉语》一书所述,所谓 《诗经》的韵例,指的就是《诗经》用韵的格律, 即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诗经》的韵例,具体包括下列三项内容:第一, 韵位。指韵在句中的位置,有句中韵和句尾韵两种,其中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第二,韵数。 指《诗经》一章中用韵的数量,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原注:交韵例外,不算换韵)。第三,韵距。 指《诗经》一章中韵脚相互的距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 句句押韵。(2) 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3) 交韵(就是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这里“韵位、韵数、韵距”这三个名词均是笔者所创(“韵位”一词我们曾在文献中见过,但非音韵学著作,未详出处),王力在《古代汉语》中对这三条只是一种叙述性文字说明,我把它概括为6个字,使之成为三个专有名词,确好记忆,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 我觉得讲《诗经》的韵例,光有这三条还不够, 还应该加上第四条“韵式”,即《诗经》中每章的用韵格式,此为王显(2013)所用术语。韵位、 韵数和韵距应只是韵式的构成要件,王显(2013) 说:韵式的构成有这样三要素:(一)韵脚的多少; (二)韵脚的奇正;(三)韵脚的繁简。这三个要素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各种韵式。在我们看来,王显的这三个要素大致对应于王力的韵位、 韵数和韵距,只是用语不同而已。所以完整的 《诗经》韵例应该是“韵位、韵数、韵距、韵式” 四条,举例说明见下。

《诗经》的韵例研究,从方法上看,目前有文字说明法和符号标示法两种方法。前者主要用文字说明《诗经》的韵例,可以王力的《诗经韵读》为代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有关内容同此;后者用英文大写字母标示,可以陆志韦的《诗韵谱》和王显的《诗经韵谱》为代表。在古汉语教学领域,目前普遍采用的都是文字说明法,在《诗经》韵的研究领域,似乎也是文字说明法居多。我们则认为,无论是在《诗经》韵的研究领域还是教学领域,都应该继承符号标示法的研究方法,因为该法简明、 清楚,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诗经》的韵例。下面,我们举《诗经·周南·关雎》为例加以说明(下加黑点的字为入韵字;韵部名称标注采用王力的上古三十韵部说)。

《诗经·周南·关雎》

A关关雎鸠,

A在河之洲。

〇 窈窕淑女,

A君子好逑 。(幽部)

〇 参差荇菜,

A左右流之。

〇 窈窕淑女,

A寤寐求之。(幽部)

B求之不得,

B寤寐思服。

〇 悠哉悠哉,

B辗转反侧。(职部)

〇 参差荇菜,

A左右采之。

〇 窈窕淑女,

A琴瑟友之。(之部)

〇 参差荇菜,

B左右芼之。

〇 窈窕淑女,

B钟鼓乐之。(宵药合韵)

为了说明韵例,须先说明一下《诗经·关雎》 篇的分章问题,对此古人就有分歧。毛诗尾题: “《关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 二章章八句。”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五章是郑所分,‘故言’以下是毛公本意。”按照陆德明的说法,《关雎》分五章,是郑玄分的,毛公本来是分三章的。此后,朱熹《诗集传》、陈奂 《诗毛氏传疏》都接受了陆德明的说法,分《关雎》 为三章。究竟最初《关雎》分三章还是分五章, 已难于考证,这里不讨论这个问题。只是说,如认为《关雎》是五章,则各章都是一韵到底;若认为《关雎》是三章,则第一章四句,第二、三章各八句,那么第二、三章就算换韵了。上文所列的《关雎》篇是按照三章排列的。

这里每句首字前所标的英文大写字母,即符号标示法,这里的符号:A表示入韵,O表示不入韵,B表示换韵,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韵位、 韵数和韵距,一目了然。此外,还可看到各章的韵式,更非用符号不可。所以,《关雎》篇的韵式,如依三章说,则第一章是AAOA,第二章是OAOABBOB,第三章是OAOAOBOB; 如依五章说,则第一、第三章都是AAOA, 第二、第四、 第五章都是OAOA。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符号标示韵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诗经》的韵例采用符号标示法,亦有多家,如符号有用英文字母大写小写夹杂,甚为复杂,目前,以陆志韦、 王显二先生的符号标示法最为妥当,因为正如王显(2011 :10)所说,陆志韦先生“首先使用零的符号来标示不入韵的字,更是很有价值的创见”。上例如果用文字说明,就显得繁冗多了,而且不利于研究韵式(王显认为《诗经》中共有249个韵式)。 所以应该重视在《诗经》韵例的研究与教学中继承和发扬符号标示法的传统。现在很多古代汉语教材在讲述《诗经》的韵例时几乎都是文字说明法,建议采用符号标示法。

二、宋词的用韵原则是:舒促不通押,入声独立;平仄不通押,仄声指上、去声;上、去声通押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和《〈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书》二书在介绍宋词韵部时都说了下面一段话: “宋词押自然韵。当代学者对全部宋词作品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实际的韵部数目比唐代古体诗的韵部又少了很多。因为宋词有很多词牌是平、上、去通押而不是单押一个声调,所以宋词韵部一般只区分舒声韵部(平上去合在一起)和入声韵部。舒声韵部有14个,入声韵部有4个。”(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这段话可以代表目前很多古代汉语教科书对宋词用韵的看法。我们认为这个介绍有欠准确。宋词用韵的基本规则是:舒促不通押、入声独立;平仄不通押,仄声指上、去声;上、 去声通押。而不是平、上、去通押。

古人填词并没有特别规定的词韵。清人戈载的《词林正韵》把词韵分为十九部,其中平、上、 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这十九部是“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的,学界公认这十九部基本上适合宋词用韵的多数情况。至于在宋词中出现的某些不同韵部的字通押,当是当时方音的反映。

下面把《词林正韵》的十九部韵目列举如下, 以证成我们的看法。

第一部

平声 :一东二冬三锺通用

仄声 :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三用通用

第二部

平声:四江十阳十一唐通用

仄声:上声三讲三十六养三十七荡、去声四绛四十一漾四十二宕通用

第三部

平声:五支六脂七之八微十二齐十五灰通用

仄声:上声四纸五旨六止七尾十一荠十四贿、去声五寘六至七志八未十二霁十三祭十四太(半)十八队二十废通用

第四部

平声:九鱼十虞十一模通用

仄声:上声八语九噳十姥、去声九御十遇十一暮通用

第五部

平声:十三佳( 半) 十四皆十六咍通用

仄声:上声十二蟹十三骇十五海、去声十四太( 半) 十五卦( 半) 十六怪十七夬十九代通用

第六部

平声:十七真十八谆十九臻二十文二十一欣二十三魂二十四痕通用

仄声:上声十六轸十七准十八吻十九隐二十一混二十二狠、去声二十一震二十二稕二十三问二十四焮二十六圂二十七恨通用

第七部

平声:二十二元二十五寒二十六桓二十七删二十八山一先二仙通用

仄声:上声二十阮二十三旱二十四缓二十五潸二十六产二十七铣二十八狝、去声二十五愿二十八翰二十九换三十谏三十一裥三十二霰三十三线通用

第八部

平声:三萧四宵五爻六豪通用

仄声:上声二十九篠三十小三十一巧三十二皓、去声三十四啸三十五笑三十六效三十七号通用

第九部

平声:七歌八戈通用

仄声:上声三十三哿三十四果、 去声三十八箇三十九过通用

第十部

平声:十三佳( 半) 九麻通用

仄声:上声三十五马、去声十五卦( 半) 四十祃通用

第十一部

平声:十二庚十三耕十四清十五青十六蒸十七登通用

仄声:上声三十八梗三十九耿四十静四十一迥四十二拯四十三等、去声四十三映四十四诤四十五劲四十六径四十七证四十八隥通用

第十二部

平声:十八尤十九侯二十幽

仄声:上声四十四有四十五厚四十六黝、 去声四十九宥五十候五十一幼通用

第十三部

平声:二十一侵独用

仄声 :上声四十七寝、去声五十二沁通用

第十四部

平声:二十二覃二十三谈二十四盐二十五沾二十六咸二十七衔二十八严二十九凡通用

仄声:上声四十八感四十九敢五十

五十一忝五十二俨五十三豏五十四槛五十五范、去声五十三勘五十四阚五十五豔五十六栝五十七验五十八陷五十九六十梵通用

第十五部

入声:一屋二沃三烛通用

第十六部

入声:四觉十八药十九铎通用

第十七部

入声:五质六术七栉二十陌二十一麦二十二昔二十三锡二十四职二十五德二十六缉通用

第十八部

入声:八勿九迄十月十一没十二曷十三末十四黠十五舝十六屑十七薛二十九葉三十帖通用

第十九部

入声:二十七合二十八盍三十一业三十二洽三十三狎三十四乏通用

戈载所使用的韵目是《集韵》韵目。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书后附有张珍怀辑的《词韵简编》,依《词林正韵》将词韵分为这十九部, 但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删去了生僻字,韵目改用平水韵的韵目。从实用的角度看,《词韵简编》虽然影响较大,但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看, 我们认为仍应用《集韵》这类《切韵》系韵书的韵目来考查宋词用韵的韵部分合为妥。

戈载归纳的宋词韵部大致是不错的,尤其是舒声分部。仔细观察上表,可以发现该书编撰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舒促不通押。第二, 入声独立。这里舒声十四个韵部,促声(即入声)五个韵部,两者分用划然,此点学界有共识,无烦赘论。第三,平仄不通押,仄声指上声和去声,上、去声通押。研究者往往忽略了这个重要特点。在舒声的14个韵部中,虽然表面上包括平、上、去三声,但这并不是说平、上、 去三声可以通押,实际上戈载并不是把平、上、 去三声并列,而是又进一步把它们分为平、仄两类,平指平声,仄指上声和去声(此处的仄并不包括入声)。意思是平声押平声,仄声押仄声,平、仄之间并不通押,否则就没有必要另立仄声一类了,但是同属仄声的上声和去声是通押的。舒声14部中各部所含的平声韵目和仄声韵目详见上表。我们认为,这是戈载书最重要的创见之一。《词林正韵》的这个创见所以常为学者所忽视,因为戈载本人在《发凡》中对平仄不通押这一点说得也并不明确。《词林正韵·发凡》说: “词韵与曲韵亦不同。制曲用韵可以平、上、去通叶,且无入声。”言外之意即是平声和上、去声不能通押。从《词林正韵》的韵部归类特点也可以看出。平声和仄声虽不能通押,但是同属仄声的上声和去声是通押的。最早明确指出此点的是王力的《汉语诗律学》(1958)和《诗词格律》(1963)。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说:“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某调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就不能用平韵。 除非有另一体。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 (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28页)由此可见这是宋词用韵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词林正韵》对词韵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其实,很多研究者都知道词韵的这个特点,并且把它写进了《古代汉语》教科书,如洪波(2005)。上列二书的编者忽视了这个特点, 应予更正。目前不少《音韵学辞典》和《中国语言学辞典》或未收“词韵”一条,或收“词韵” 一条而解释欠妥,亟应补正。

关于宋词用韵平仄不通押的问题,情况也相当复杂,并不是这一条规则即可以包括全部宋词用韵,还必须考虑到各个词调用韵的具体规定。这里强调四点:

(一)平仄韵通叶格。有些词调规定平仄互押,平仄互押和上去通押性质不同。上去通押, 用上用去一般是随意的;平仄互押,平声韵脚和仄声韵脚是由词调规定的。例如《西江月》 规定前后阕的第二句第三句押平韵,第四句押仄韵,所以苏轼《西江月》(野照弥弥浅浪)前阕以霄(平)骄(平)草(仄)互押;后阕以瑶(平)桥(平)晓(仄)互押。这种情况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称作“平仄韵通叶格”。主要词调有《西江月》《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哨徧》《戚氏》等。

(二)平仄韵转换格。有些词调规定平仄换韵,平仄换韵又和平仄互押性质不同。平仄互押是同韵部的字相押,例如上引苏轼《西江月》 (野照弥弥浅浪)的韵字都属于第八部;平仄换韵是由平韵换仄韵,或由仄韵换平韵,其韵部并不相同。当然,换韵的位置也是由词调规定了的。例如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的前阕, 先是细递(仄,第三部)相押,然后乌鸪(平, 第四部)相押;后阕先是薄幙阁(仄,第十六部) 相押,然后垂知(平,第三部)相押。这种情况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称作“平仄韵转换格”。 主要词调有《南乡子》《蕃女怨》《调笑令》《昭君怨》《菩萨蛮》《更漏子》《喜迁莺》《清平乐》 《忆余杭》《河渎神》《河传》《虞美人》等。

(三)平仄韵错叶格。主要词调有《荷叶杯》 《诉衷情》《定西番》《相见欢》《上行杯》《酒泉子》《定风波》《最高楼》等。情况比较复杂, 详见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兹不赘述。

(四)长调特殊平仄通押例。除以上三种情况外,还有另外一种长调平仄通押,比较罕见,参龙榆生《词曲概论》。如北宋词人贺铸(1052~1125)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 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 手寄七桐,目送归鸿。”这首词亦是平仄通押的。我们知道,《六州歌头》的定格是押平声韵的,仄声结尾的句子不一定要押韵。但贺铸这首词为了抒发感情的需要,仄声结尾的句子绝大部分都是押同部上、去声。对此我们的看法是: 第一,这种方式并不一定是音乐规定的,但由于词谱是后来所编,故有的词谱也收录此种方式作为一体。第二,因为此词题材是少年豪雄, 所以这种押韵的方式使词显得一气贯注,更好地服务于题材的表现。第三,这种方式并不普遍, 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手法,运用的人很少, 不能以此证明词是普遍平仄通押的。

以上四点,相关论述及例证分见王力1958、 1963、1981b和龙榆生1978、1980,第四点承袁瀛女士见告,谨致谢意。

关于两宋词的入声韵部,《词林正韵》归纳为五部,不确。五代两宋词的入声韵部应该是早期分七部、晚期分四部。根据哈平安的研究(哈平安1996),五代两宋词的入声用韵,可分为两个阶段:五代到宋初王诜、苏轼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韵尾-p、-t、-k并存;从王诜、苏轼开始到宋末为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除了少数人以外,韵尾-p、 -t、-k的对立已不存在。在第一阶段,入声分七部: 通摄入声为一部(屋烛部-uk), 江宕两摄入声为一部(药铎部-ɔk),梗曾两摄入声为一部(陌职部-ək),臻摄入声为一部(质物部-ət),山摄入声为一部(月薛部-at),深摄入声为一部(缉部-əp),咸摄入声为一部(葉帖部-ap)。第二阶段分四部:屋烛部(-uʔ),比第一阶段增加了德韵的“北、国、墨”三字。药铎部(-ɔʔ),范围与第一阶段相同。第一阶段的质物部、陌职部和缉部合为一部,名为质陌部(-əʔ);第一阶段的月薛部和葉帖部合为一部,名为月葉部(-aʔ)。 他既归纳韵部,更构拟了音值。笔者认为其结论可信(冯蒸2010、2011)。《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和《〈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书》以及2011年出版的《语言学名词》的“词韵”条(153页)都认为所有宋词入声韵部都是四部,宋代词韵当分十八部,只是一家之言,未为定论。

三、关于所谓“曲韵密,词韵疏”的问题

古典诗词用韵的研究,学界有所谓“曲韵密, 词韵疏”的说法。曲韵与词韵比较,往往是词韵一个韵部,对应于曲韵多个相关韵部。以《中原音韵》的十九个韵部与词韵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明显的差异,如:

1. 曲韵的支思、齐微二部,词韵合为一部;

2. 曲韵的寒山、桓欢、先天三部,词韵合为一部;

3. 曲韵的家麻、车遮二部,词韵合为一部;

4. 曲韵的监咸、廉纤二部,词韵合为一部;

5. 曲韵入派三声,词韵入声独立。

最早指出这种情况的应是清人戈载,见所著《词林正韵·发凡》。

上述五条中,除了第五条外,曲韵的几个相关韵部均分用划然,而对应的词韵均合为一部。词韵反映宋代音,曲韵反映元代音,宋代音早于元代音自不必言。从汉语语音演变史的角度来看,韵部的分合演变,以合流为多,分化为少。岂有大量的早期韵部不分,而晚期的韵部均分化之理?此种现象,实在令人费解。

我们认为,目前的词韵韵部研究,考古功多,审音功浅。凡是后来元曲划分出来的韵部, 原则上应都可以在宋词韵中找到蛛丝马迹,我们需要用更加精密的方法去分析词韵,才可以使宋代音韵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目前已经有学者在此方面加以探讨,尚需更进一步。

四、关于《笠翁对韵》的用韵问题

《笠翁对韵》是前人学习写作近体诗、词, 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一本启蒙读物。作者李渔(1611 ~ 1680),浙江金华兰溪人, 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 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 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 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是当前很多国学班的必选教材。

《笠翁对韵》的卷一和卷二共三十篇,对应于“平水韵”的三十个平声韵部:上平声十五部: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 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 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部:一先,二萧, 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 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檀作文先生(2015) 撰有《用〈笠翁对韵〉一书应当慎重》一文, 他在文章中写道,“每每看见有人教小孩子念《笠翁对韵》,我就摇头。凡是有家长向我问及《笠翁对韵》一书,我都说该书不好,不如用《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的问题在于常常将一个字在平水韵的韵部归属弄错”,“若是用来进行传统诗文声韵格律方面的启蒙,则问题较大, 不得不慎重对待”,“今人往往缺乏诗词声律格律方面的常识,于这些方面等闲放过。但若尊重中国诗文传统,欲为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传统声韵观,或乃指导青少年学习古诗词创作, 在这方面则须极讲究。出于此种考虑,我建议不用《笠翁对韵》作为蒙学读本”。

檀作文先生的意见是不错的,从严格的平水韵的角度来检核其用韵,诚如檀先生所说, 谬误颇多,何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檀先生有一个解释,请看首都师范大学吟诵中心的代红燕老师在《关于〈声律启蒙〉的几个问题 》一文中的一段话,她说:“我看了檀老师的文章,很受启发,下笨功夫把《笠翁对韵》平声三十韵的韵脚字查了一遍,发现确如檀老师所说,‘归部’问题到处都是,可见《笠翁对韵》作者的平水韵不过关(当然也说明语音变化很厉害)。笠翁是李渔的号,以他的修养,大概不会犯诸多如此低级的错误。那这是为什么?我曾就此问题请教过檀老师,檀老师回复:‘疑是书贾伪托。’我觉得檀老师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上一篇:淘宝天猫店铺指标下一篇:银行岗位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