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2024-06-27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精选11篇)

篇1:《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色彩是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是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因素。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

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以及色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讲授要点: 第一单元:

1、色彩的物理性质:

2、色的分类与特性;

3、色的混合:

4、色立体介绍:

5、色彩对比理论;

6、色彩调和理论。第二单元:

1、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2、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意义;

3、色彩的心理感应;

4、色彩设计的创意与运用。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并由系及各教研室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检查,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认识水彩》蒋智南著人民美术出版社《色彩构成》辛华泉

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篇2:《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建设总结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性质:动画专业基础必修课

授课对象:动画XXX

讲授人:XXX

课时:《色彩语言》共计68课时

学生人数:35人。

教材:《动画色彩构成》XX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是动画专业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案:内容规范完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详细阐述课程内容,有大量范图,课程设计新颖。

二、主要建设成绩

(一)教学改革情况

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动画色彩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动画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能合理有序选择和运用色彩;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动画色彩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

在学习态度上,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于相关专业知识能够主动摄取。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了鉴赏能力。

在讲授过程中,利用过媒体,增强直观教学,大量进行技法演示,观赏优秀动画片,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考试等

教学内容调整:

1.根据学生学习兴趣适当增减内容;

2.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料。

教学方式方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设计任务时,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突出了角色转变。角色转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成较难的任务。

3、适时指导。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逐步理清思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指导,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去完成任务。

4、反馈纠错。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对任务进行检查、测评。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示范操作,给学生演示规范的设计过程,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5、组织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焦点和高潮,是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这一阶段重视的是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改变角色,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促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经互动可以得到来自教师及其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培养自身的表达和沟通、反省和批判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见的态度。

6、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原则:

针对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针对教学目的,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启发性原则。案例中应包含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因此,应从与教学的角度选取最佳事例。

典型性原则。动画教学案例十分多,只有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有普遍意义的操作方法和技能。

趣味性原则。在选择案例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促使他们不断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

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加强实践教学指导,课后进行规定数量的作业练习,结合实习周的认识实习,完成了数量较多的实训项目,如组织参加动漫节活动、大

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长春动植物园采风,参观展会、开展专业讲座等活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考核方法:该门课是考查课,是动画专业基础必修课中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取无试卷考核方式,即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占40%,其余60%是在本学期所有作业中选出几次较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专业水平评定,以上两次成绩评定综合后计算出期末的总成绩,最终评出了考查课评分比率:优秀比例是5%-10%,良好不超过20%,60分以下不及格的比例是5%-10%。

(二)教学队伍建设情况

本人先后考察了中国传媒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多家高校。课题主成员科研立项4项,指导获奖省级奖励15项,组织和参与教研活动。

(三)教学资源及教材建设情况

购置部分教学参考资料,同时利用原有三维素材库网络资源,搜集大量资料,为学生在网上提供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料,通过QQ、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

(四)管理及评价机制建设情况

建立和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实施了学生作业互评。

三、课程建设效果

完善了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教学课件内容丰富,文字、视频、范图齐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完成后,都要上交作品作业,并将较好作业展示给学生。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找到课堂同学间的差距,进而更深入掌握这一技能。

由于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去,同时,不但教育学生课堂知识,还要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爱上学习。严格平时考查,是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紧张起来。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保证作业质量。具体措施:

1、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可更细化;

2、教学方法需进一步完善;

3、完善课程内容和网上资源建设。

《色彩语言》课程组

篇3:《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色彩构成概念

色彩构成 (Interaction of Color) , 即色彩的相互作用,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 用科学分析的方法, 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 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 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 它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一起被称为“三大构成”, 它是继素描、色彩基础、绘画造型课程之后比较系统、完整地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设计意识, 掌握色彩形式美法则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高职院校色彩构成教学的意义

色彩构成课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色彩的概念及基本的表现技法, 并将其有机地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在色彩构成教学里, 探索新的完整的色彩构成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色彩存在于我们的生活, 充斥着我们的视野, 随目所及, 随处可见, 不同的色彩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不同的寓意, 不同的氛围。在设计领域, 色彩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它结合造型, 强化造型的寓意并解释信息增强图像的表现力, 会赋予我们的设计事物不一样的设计感, 可以诱发观者进一步体察设计用意, 烘托出特有的情感氛围。因此色彩是设计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不可缺少的角色, 色彩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作为设计者必须熟悉色彩、了解色彩、把握色彩, 为设计所用。

三、高职院校色彩构成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一) 教学方法单一。

相对于普通本科生而言, 高职学生美术功底相对薄弱, 造型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弱、审美水平低, 由此造成高职学生对理论理解能力差, 所以对色彩构成法则和色彩构成规律的掌握相对弱一些。学生在作业过程当中, 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作业的表现形式上, 想要获得比较好的画面效果, 会选择效仿其他优秀作品来完成作业, 忽略了创造性表达。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局限。

(二) 教学模式老旧。

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对作业的临摹和对颜料的调和上, 从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色彩构成最终的培养目标———对色彩的认识、审美、综合、概括的创新能力, 缺乏了创造性。

(三) 教学目标不明确。

色彩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程, 其目的就是为专业主干课程打好基础,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就目前高职教育来看, 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与主干专业课严重脱节, 课程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和贯通, 以致于基础课不能为专业课提供支撑和依托, 不能形成系统的学习模式。

四、高职院校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 以色彩研究为手段, 以培养创造思维为目的。

艺术设计学科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的专业人才, 那么, 色彩构成课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创新目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里程碑。要注重对已有优秀色彩案例的分析和审美, 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 以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我们学习色彩构成, 应该着重于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通过这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开发, 使色彩构成的作用呈现崭新的面貌, 为以后的色彩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加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对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也就是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 我们就能更好理解色彩构成研究的目标, 就不会拘泥于颜料与电脑的介质以及传统图案与三大构成的主次之争, 也便于我们解放思想, 大胆地去研究色彩, 挖掘色彩构成课的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二) 以材质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颜料是色彩构成作品练习的常用媒介, 但不是表达色彩构成作品的唯一媒介, 色彩构成并不是一味地对颜料调色和涂抹来寻找色彩关系, 还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其他多元介质来探索色彩构成规律和法则。比如:木材、布、塑料、金属原件、皮质、毛质、玻璃陶瓷等各种元素都有不同的纹理、色彩、质感, 将其综合运用到色彩构成作品中, 将创造出不一样的设计造型, 学生在认识各种材料媒介的同时,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让色彩构成课程生动起来, 丰富起来。

(三) 主题性设计多元化和创造力的培养。

色彩构成作为专业基础课, 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色彩构成的规律, 色彩构成美的法则, 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做铺垫, 为了使该课程与后续课程更好地衔接, 故在色彩构成课程中应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主题设计练习。比如, 对于室内设计的学生来讲, 可以把色彩构成练习与室内陈设相结合:墙面处理、室内空间色彩布局、儿童房色彩搭配等等都将是很好的与专业相关的色彩构成练习。

(四) 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色彩构成教学中。

在信息化、多元化的高科技时代, 电脑辅助设计的日益普及, 数字化色彩的建立及网络的出现, 使我们要重新拟定教学目标, 增添新的教学内容, 不断在教学上推陈出新, 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研究为主的互动的教学新秩序。因此, 电脑时代新技术新观念是催化剂。教学中, 可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媒体更加直观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 充实课堂的学习内容, 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色彩规律。对于学生而言, 表现的手法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手绘训练上, 避免了因把精力放在画面的精工细做上、技法的表现上, 而忽略了对色彩关系的研究与探讨, 从而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提高等不良倾向。因此, 可以借助一些绘图软件, 如Adobe Photoshop, 把它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的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 轻松掌握了色彩搭配规律, 在作业的制作上, 可免去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 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 便于比较, 扩大练习范围。

总而言之, 色彩构成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教师要勤于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 更新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摘要: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在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高职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设计意识。本文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并进一步探讨色彩构成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成朝晖.平面港一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2].盛键.从表达色彩介质的转变反思色彩构成教学改革[J].发展, 2008, 2

[3].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4].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美术大观, 2006, 3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 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6].顾永之.美学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7].窦维平, 马英俊编著.视觉设计色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8].吴卫.从表达色彩介质的转变反思色彩构成教学改革[J].株州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学报, 2004, 9

篇4:《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关键词:东南亚风格;色彩构成;教学实践;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时代审美需求下的艺术设计学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GB427

“东南亚风格”主要指的是室内设计中的一种风格流派,也是近几年大热的一种家装风格,不论是餐厅、工作室、家庭住宅都很喜欢采用东南亚风格来进行室内装修。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设计风格呢?这样一种室内设计风格又应该如何运用于色彩构成课程之中呢?这些问题将是笔者在下文中要展开讨论的内容。

一、东南亚地区概述

(一)地理位置。东南亚(Southeast Asia)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新加坡,面积约457万平方千米。

(二)气候特点。东南亚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是 92°E-140°E ,10°S-23°26N,绝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至南纬10°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10°至北纬20°之间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中南半岛北部有小面积的高山高原气候。

(三)经济发展。东南亚各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以季风水田农业和热带种植园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地区除新加坡外其余国家经济均落后,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就与中国有友好往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关系密切。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双边和多边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将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更加密切的历史时期。

二、东南亚风格的特点

“东南亚风格”一直以来主要指的是室内设计中的一种风格流派,因此笔者在此主要总结其在室内设计中的风格特点。

(一)轮廓与材质。东南亚风格是一种结合了东南亚民族风情岛屿特色及精致文化品位的家居设计方式,家具的外轮廓简洁圆润,线条流畅生动,家具的材质大都就地取材,广泛地运用木材和其他的天然原材料,如室内常见如藤条、竹子、石材、青铜和黄铜和木制的家具。

(二)色彩特征。东南亚风格的室内设计注重手工艺、重视细节设计和软装饰,室内设计多以暖色调为主。家具材质因多用木材和其他天然材质,所以深棕色、土黄色、咖啡色、浅米色等回归自然的大地色系构成东南亚家居的特色。斑斓的色彩其实就是大自然的色彩,明黄、果绿、粉红、粉紫、孔雀蓝等等香艳的色彩化作精巧的靠垫或抱枕,跟原木色系的家具相衬,香艳的愈发香艳,沧桑的愈加沧桑。同时,东南亚地区因多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金色、白色、紫色、暗红、墨绿等色也是室内设计中常用的色彩。

(三)图案元素。东南亚风格的装饰图案常采用自然元素的动植物,阔叶类植物、大朵的花卉、吉祥的大象、骆驼、蒙面纱的美女及椰子壳、香蕉、咖啡豆等植物果实都是家居装饰图案中常用的元素。也因为东南亚地区的民众多信奉佛教的关系,常常出现佛教相关的莲花、佛手、忍冬花纹、飞鸟、鱼等元素作为家居的装饰元素。

三、色彩构成课程定义及其在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指的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元素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元素。构成课程的学习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的基础课程,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课程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学生去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为今后的设计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构成课程一共三门,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统称为“三大构成”。色彩构成是“三大构成”课程学习中的第二门课程,在上一门的平面构成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在二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的形式来描绘物体形象,通过探索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设计出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色彩构成课程则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知识,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而立体构成是建立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在三维空间中遵循美的原则,使用各种材料将元素组合成新立体造型的过程。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因此,色彩构成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在整个设计类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及其重要。

四、东南亚风格引入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探索背景

笔者之所以想到要把东南亚风格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是基于所处的区域及所在学院的发展方针和东南亚风格未来持续热门的发展前景这几个方面因素来考虑的。

笔者所居住的城市是广西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广西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十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从2004年11月以来至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促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境内唯一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一地举办的展会。其以展览为中心,同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搭建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东盟博览会举办的这十年里,南宁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最有的特色的便是东南亚各国的文化艺术都在这座城市里遍地开花,街上随处可见的东南亚风味餐馆、东南亚服饰品店、东南亚风格建筑等等,这些都受到了南宁市民的喜爱,东南亚风格在这个区域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

尽管东南亚风格在本区域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设计行业对精通东南亚风格的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本区域现有的高校中还未有一所高校的设计专业把这样一种极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因此笔者在对东南亚风格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之后,决定把这种风格引入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之中。

五、色彩构成课程实践的教学创新

项目式教学是我国高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通过把企业或公司的实际设计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去完成某个具体的设计项目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笔者也会在后期让学生做一些设计项目,虽然学生的作品中不乏优秀的设计作品,有创意但却不具备特色。经过笔者这几年的教学探索,笔者便决定在运用项目式的教学模式中,把东南亚风格引入色彩构成的教学课堂。色彩构成课堂学习中,在带领学生学完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之后,便给出了学生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自组3-5人的小团队共同合作来完成设计项目。笔者给出的这个设计项目的主题及内容要求都是与东南亚风格有关的,因此也就引导了学生开始自主去调研东南亚风格的特征,及其运用到设计中的方式,并把收集到的资料与设计元素运用到了自己的设计之中。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课程训练,学生不但对东南亚风格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设计出了兼具创意与地域特色的设计作品。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只有引导学生把作业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笔者把东南亚风格引入到了色彩构成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后,学生对这种平时极少接触到的风格非常新奇,因此也就有了极大的热忱去调查研究这种风格,并把所了解到的设计元素与个人的创意结合后运用到了自己的设计之中,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区域特色又不失新颖创意的设计作品。

虽然东南亚风格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盛行,但是在平面设计中却及其少见。笔者认为东南亚风格是一种极具魅力与区域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其包含的色彩特征、图案元素若能运用到平面设计作品中,将会是一种新颖而又充满地域风情的设计风格。在今后的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把东南亚风格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四年的设计专业学习中学到有特色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

六、结语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了一些教学经验及体会,于是有了上述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路,这也是笔者对教学创新的一次思索,期望笔者的探索能为我校设计类专业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提供些许参考,也期望自己的研究能为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做出一份贡献。

本文也是笔者所参与的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时代审美需求下的艺术设计学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期望通过自己的这些教学探索,能为课题的完满结题尽一份力。

在此,谨向那些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用双手创造美、追求美的散落在民间的艺人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他们的存在,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激发了无穷无尽的灵感,也向那些在教学生涯中,推动教学事业不断前进的优秀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郎天咏.东南亚艺术(世界艺术宝库)[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吴虚领.东南亚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澳]奥斯本.东南亚史[M].郭继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秦菊英.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 王卫军.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篇5:色彩构成基础教学

1.概念

加法三原色:即色光三原色。分别为:红、绿、蓝。他们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即补色,分别为: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而红绿蓝等量相混合则会变成白色。即RGB模式。如图10-1所示。

减法三原色:即颜料三原色。也就是加法三原色的补色,即:青、品红、黄。也是人们常说的绘画三原色。即通常的CMYK模式。

补色:补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种颜色,红和绿混合成黄色,因为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就是蓝色的补色。如图10-2所示。

区别:

加法三原色即RGB两两相加,他们会将光线叠加,得到一个更亮的颜色,而减法三原色即补色两两相加他们会吸收光线。比如黄色加青色这两个补色相混合,黄色吸收了蓝色,青色吸收了红色,所以我们看到的黄色加青色就形成了绿色。

图10-1

图10-2 其实色环以前都很熟悉了,它存在于PS中所有有关于颜色的地方。了解到这里就会有规律可寻。

在下图色环在拾色器中。如图10-3所示。

10-3 在色彩平衡中,如图10-4所示。

图10-4 在色相饱和度中,如图10-5所示。

图10-5 通过上面的图示,发现色环就是围绕着加色“红绿蓝”和减色的“黄品青”,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世界上的光只有两种来源,一个是发光一个反光,发光体的色彩是通过加色法得到的,反光的物体颜色可以通过减色法得到的。这两个颜色混合的方法中的三个原色是典型的颜色,通过他们可以混合成千变万化的颜色。我们是不是应该牢牢的抓住三原色,PS里已经很清楚了。所以颜色变化的秩序都在围绕着色环,在PS调色工具中颜色变化也会在色环的轨迹中做相应的变化,所有的颜色起始于色环又变化于色环!

篇6:浅谈设计基础教学--色彩构成

禹城市第一中学 朱兴亮 2010年7月21日 22:50 设计有别于其他的美术门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所以设计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基础课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构成设计,它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类。但是,高中设计基础的教学,又必须从高中教学的实际出发。高中设计模块时间短,学生基础低,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在开设基础课程时要考虑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在构成的三大类中,选择一类学习。考虑到应用的广泛性和课程的难易度,建议在平面构成或色彩构成两者中,选择一个开设。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色彩构成的主要知识点。

色彩构成

1、概念: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2、色彩与光的关系。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物体吸收光线中的部分色光,反射不能吸收的光线,这就是物体呈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3、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1)色相:每种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黄、绿、蓝,青等。

(2)明度:明度即色彩的明暗差别,也即深浅差别。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某一色相的深浅变化,如粉红、大红、深红,都是红,但一种比一种深。二是指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如六标准色中黄最浅,紫最深,橙和绿、红和蓝处于相近的明度之间。

(3)纯度:纯度即各色彩中包含的单种标准色成分的多少。

4、三原色:不能用其它颜色调配出来的,红、黄、蓝。三间色:三原色两两调配而产生的颜色叫间色,橙、绿、紫。

还有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

4、色彩的性格: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

(1)红色,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2)橙色,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福,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3)黄色,所有色相中明度很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4)绿色,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

(5)蓝色 与红、橙色相反,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

(6)紫色 具有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行的气质,有时也感孤寂、消极。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

(7)黑色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

(8)白色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之感。

5、色彩的冷暖:冷色和暖色是一种色彩感觉,冷色和暖色没有绝对,色彩在比较中生存。但通常情况下,红黄橙被认为暖色,蓝绿紫被认为冷色。

6、色调的变化: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不同的色调给人的感觉不同。

以上就是我对于设计基础课程——色彩构成部分知识点的总结,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篇7:广告设计中色彩构成的教学反思

广告设计中色彩构成的教学反思

文何 伟

摘 要:色彩构成是一门以色彩为视觉基本元素构成的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对广告设计教学中的色彩构成进行了反思。

篇8:《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关键词:教学改革,有效课程设计,色彩构成

近几年来, 在国家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的促进下,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等都在各高职院校各课程教学改革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实践。但不管用哪一种教学方法, 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自觉地参与教学, 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是有效课程设计的前提

我们知道, 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是“灌输式”和“填鸭式”, 存在很多弊端。它只注重对学生色彩知识的灌输, 忽视对学生色彩构成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是学生色彩构成空有理论, 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那么, 现代色彩构成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 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要真正地解放自己, 走下“讲”坛, 走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 还时间于学生, 学生会的不讲, 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 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出来, 真正地融洽师生关系。并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 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 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进行教学。

充分地调动学生在色彩构成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与学是一个共同体, 缺一不可, 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学”重于“教”, 无论教师有多么优秀, 如果学生不学, 结果等于零, 而当学生自己想学的时候, 则可以自学成才, 同样为教学, 但结果截然不同。

2 教师的教学技术和能力是实施有效课程设计的保障

教育学家曾说:“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要有一桶水”这说明教师的知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技术水平都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 要想在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各种方法和设计, 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2.1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

在这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是尤为重要的, 这关系到课堂纪律, 更关系到教学效果的达成, 教学任务的完成。特别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更高。一个是教师必须具备课堂把握能力, 能够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稳定教学节奏、控制教学结构。把握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整体、全局, 适时适情地掌控课堂, 并随时监控自己的掌控是否有助于掌控目标的实现。另一个是教师必须具备课堂及时反馈能力, 对课堂上的各种信息迅速及时地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判断、推理和反映。如果对来自学生、环境的信息迟迟不做出反馈, 课堂教学就不能很好的控制, 也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要求教师具有课堂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重组课堂信息能力, 并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反馈和调控。

2.2 教师必须具备把控课堂评价的能力

色彩构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没有及时地对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就很难了解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教师也就很难知道教学任务设计的完成情况和效果, 这对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安排和设计的有效性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而且, 评价应该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化, 主动活泼, 寓评于乐, 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 建立了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 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别强调评价的意义是在于以鼓励为主促进学生学习改进。这要求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要认真地做好记录, 并在做反馈点评的时候以鼓励为主, 提问为辅, 这样可以使学习评价更有效果。

3 如何在色彩构成课程中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

色彩构成课堂设计就如一道菜谱, 要考虑不同人的口味, 而味道如何就要看师傅了, 同样做一个蛋糕, 在里面加入不同的东西就可以得到不同口味的蛋糕, 因此, 要使客人满意, 师傅就必须先了解客人的口味, 才能做出让客人满意的蛋糕。色彩构成课堂设计也是如此, 教师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及色彩构成课程目标 (核心技能) 要求, 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等情况, 进行综合考究, 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色彩构成课堂设计。

3.1 做好课前教学准备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教师在每一节课之前必须准备好上课的各种道具和课堂组织过程设计, 以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例如:在教授“色彩心理”时, 我就根据学生课堂上喜欢实践活动不爱听理论讲授的特点, 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设计了课堂分组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 做好相关道具准备, 如:分组用的纸牌、评价用的彩纸和小纸贴等, 以及活动的实施要求。只要课前做好了各种准备, 教师授课过程中只需控制好课堂纪律, 并观察各小组中学生的参与度和配合情况, 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引导, 同时做好记录, 以便后面进行任务评价, 能给予准确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知识。

因此, 为了学生能学到东西, 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和评价都是很有意义的, 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3.2 制定课程学习评价标准

对学生所完成的学习活动制定评价标准, 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基于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 满足于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 学生能自我建构知识, 深化教学过程,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在制定学习评价标准时应重点考虑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帮他们学会、怎么知道他们学会了。另外, 还要注意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评价形式, 要尽量的做到准确、公正、可靠、重点突出、有连续性。同时要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科学探究情况、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因此, 制定课程的学习评价标准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程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综上所述, 教师要想在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 并不断研究教育规律, 在继承中改革, 在改革学习中创新。同时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才能更好地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好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探讨[J].时代经贸 (下旬刊) , 2008 (S6) .

篇9:《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关键词】高职 建筑装饰专业 色彩构成 教学改革

引言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空间、量和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作为建筑学的一个分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虽需要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但在从事专业技能展示的时候,还需要不少的艺术基础知识。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掌握。

1 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背景

色彩构成课程是色彩知识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不像纯艺术中的色彩可以作为隐喻和晦涩的表达手段出现,对于设计色彩而言,它是说得清道得明的设计元素,是物理色彩与美学色彩相结合后孕育而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横跨人文和自然两大综合学科,涵盖的知识面极其广泛。

色彩构成源于20世纪初,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类课程基础教学中,它是一个比较完整而又系统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基础科目。通过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调整色彩关系(对比、调和、统一等)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形成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构成体系之一。

2 色彩构成课程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经过三十余年来的研究,现在对于构成课程的认识很多院校都有很大的进步,关于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研究不断增多,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对传统教学模式仍有较强的依赖性;针对高职类学生基础的色彩构成教学资源较少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高职院校对色彩构成课程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的基础与发展水平不一致,对于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如有些院校认为色彩构成与色彩课程内容具有重复性,因而减少色彩构成的授课学时,有些院校甚至是把色彩课程当作色彩构成课程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会严重减弱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分析、概括等能力,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色彩的真正理解。

课程设置方面,色彩构成作为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的一部分,在理论方面色彩构成与其它两大构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少院校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内容往往较独立,与前后两大构成连贯性不强,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在色彩构成的练习中忽略对形的考虑,没有充分了解形、色之间的关系,不懂得如何去创新形体,把握色彩。课程起不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2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

传统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教师教授色彩的理论知识,学生完成相关练习。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往往学生在完成固定的几种构成形式后对衍生作业比较木然,起不到开发学生操作性思维的能力,学生对课程知识也感到枯燥、乏味。

教学成果表现手段少,使用材料单一。色彩构成中的“构成”二字具有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因而色彩构成在表现手段上也不能过于单一。目前,大多数构成作业都采用纸和颜料绘制完成,学生们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制作精美的图案,而忽视了构思上的创新。这种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色彩构成知识的拓展。

2.3专业特色融入较浅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便于在毕业之后最短时间里上岗。在以往的教学成果展现中,课题训练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再现,一味使用已有的简单命题,忽视色彩创新和色彩分析表现。为了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作为专业基础课的色彩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专业技能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课题的选择上突破传统命题,结合专业实际项目进行命题。

3 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思考

结合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发展趋势,针对色彩构成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选取及课程设置架构上,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探析。

3.1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创新能力及素质培养

高职教育应针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现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对自己的授课内容和讲课方式进行思考,尽量减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授一定传统理论知识外,通过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审美感觉,最终达到在专业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特定条件下的色彩设计,并在今后的专业实践中做到融会贯通。总之,专业内涵的学习,除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外,需要多看、多思考,因为设计没有固定公式可遵循。

3.2与时俱进,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仪器相结合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有别于艺术设计类学生,他们在入校之前大多没有接触过色彩训练,虽在色彩构成课程之前不少院校会开设色彩课,让学生通过水粉颜料了解色彩,但仅有的几堂课程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色彩感觉的提升。因此,在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对色彩的调配、组合、表现以及造型等方面的知识训练,仍然是该课程学习的重点。为了增加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同时也有别于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有必要将传统的训练模式与现代化仪器相结合,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色彩构成突破传统水粉技法训练外,可尝试用别的画材、不同材质纸张来操作;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可用不同软件调配色彩,进行装饰图案的创作;学生通过用智能手机中下载的软件进行色彩训练,上传至QQ或微信供教师及同学点评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构成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升华。

3.3结合专业特征,设计情境教学

色彩构成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应用知识是色彩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专业所处行业的特点,设计出实际情境命题用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了解。在建筑装饰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给定一个简单的户型图,将一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明确某一风格的某一设计方向,让学生结合平面构成知识,运用色彩构成方法,设计顶棚、墙面、地面的装饰图案及其空间色彩搭配。总之,让学生在学习色彩构成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结语

培养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从基础抓起。色彩构成的教学模式应立足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根据学生及专业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学志.高等职业院校《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张艳.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4(1).

篇10: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 大小 色彩 位置 方向 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骼以及空间 空心 虚实 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见的,其他如空间,则是以感觉去体现。上面是平面构成的简单概念和介绍但是平面设计中除了平面构成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就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也是平面设计的必须基本知识之一,其实配色方面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有人会认为色彩的话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了,我个人觉得舒服其实只是感觉中的一种,而色彩可以传达的不单单是让人舒服而已,简单来说色彩是一种语言 是一种信息 是一种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到人脑中直接刺激人的大脑而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对作品的共鸣。

色彩有冷暖 有远近有大小 甚至是可以直接传达信号给观看者。

就象是埃及的图腾中红色就是太阳,生活中紫色的花朵看了就有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土黄色一看就很古典等等等~~

但同时在色彩构成中不同的行业对色彩运用也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就是不同的行业对色彩使用的要求也有不同想网页设计和书报设计是不同的,网页设计在网页上的色彩除了符合自己风格以外还有就是不用考虑印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书报设计中要考虑印刷方法,和印刷出来的效果。

色彩是很微妙的东西,它们本身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用来产生出一种刺激人们大脑中对某种形式存在的物体的共鸣,展现出其对待生活中的新的看法与态度,扩大了我们创作的想象空间,赋予了创作的新的不定性。

篇11:色彩构成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二>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 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决于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明度区,8——10划为高明度区,4——7划为中明度区。(图)在选择色彩进行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长(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短(弱)对比。据此可划分为九种明度对比基本类型

(1)高长调 如10:8:1等,其中10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8为浅配合色,面积也较大,1 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2)高中调 如10:8:5等,该调明暗反差适中,感觉明亮、愉快、清晰、鲜明、安定。

(3)高短调 如10:8:7等,该调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辩,感觉优雅、少淡、柔和、高贵、软弱、朦胧、女性化。

(4)中长调 如4:6:10或7:6:1等,该调以中明度色作基调、配合色,用浅色或深色进行对比,感觉强 硬、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该调为中对比,感觉较丰富。

(6)中短调 如4:5:6等,该调为中明度弱对比,感觉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长调 如1:3:10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强烈,感觉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

(8)低中调 如1:3:6等,该调深暗而对比适中,感觉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

(9)低短调 如1:3:4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微弱,感觉沉闷、忧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还有一种最强对比的1:10最长调,感觉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眩目等。

<三>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纯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但因其较为隐蔽、内在,故易被。在色彩设计中,纯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彩在纯度等差色标上的距离,距离越长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如将灰色至纯鲜色分成10个等差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纯度区,8——10划为高纯度区,4——7划为中纯度区(图)。在选择色彩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弱对比。据此可划分出九种纯度对比基本类型。

(1)鲜强调 如10:8:1等,感觉鲜艳、生动、活泼、华丽、强烈。

(2)鲜中调 如10:8:5等,感觉较刺激,较生动。(3)鲜弱调 如10:8:7等,由于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对比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觉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离离大,这种效果将更为明显、强烈。

(4)中强调 如4:6:10或7:5:1等,感觉适当、大众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6)中弱调 如4:5:6等,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7)灰强调 如1:3:10等,感觉大方、高雅而又活泼。

(8)灰中调 如1:3:6等,感觉相互、沉静、较大方。

(9)灰弱调 如1:3:4等,感觉雅致、细腻、耐看、含蓄、朦胧、较弱。

另外,还有一种最弱的无彩色对比,如白:黑、深灰:浅灰等,由于对比各色纯度均为零,故感觉非常大方,庄重,高雅,朴素。

<四>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

形态作为视觉色彩的载体,总有其一定的面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积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艺术设计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色彩选择比较适合,但由于面积、位置控制不当而导致失误的情况。

1.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1)色调组合,只有相同面积的色彩才能比较出实际的差别,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相对强烈。

(2)对比双方的属性不变,一方增大面积,取得面积优势,而另一方缩小面积,将会削弱色彩的对比。

(3)色彩属性不变,随着面积的增大,对视觉的刺激力量加强,反之则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积对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般建筑外墙、室内墙壁等都选用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以减低对比的强度,造成明快、舒适的效果。

(4)大面积色稳定性较高,在对比中,对它色的错视影响大;相反,受它色的错视影响小。

(5)相同性质与面积的色彩,与形的聚、散状态关系很大的是其稳定性,形状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响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则相反。如户外广告及宣传画等,一般色彩都较集中,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

(1)对比双方的色彩距离越近,对比效果越虽,反之则越弱。

(2)双方互相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

(3)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的效果最强。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将重点色彩设置在视觉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构图的4个交叉点。

<五>色彩的肌理对比

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为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及视觉 感受。

(1)对比双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则对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类色或同种色相配,可选用异质的肌理材料变化来弥补单调感。如将同样的红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龙沙窗及粗厚的沙发织物上,它们所组成的装饰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质变化色彩魅力。

(3)绘画及色彩表现中,应用各种色料及绘具可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烯等各色颜料及蜡笔、麦当劳、钢笔、毛笔等各类画笔。

(4)同样的颜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强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调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喷、扎、淌、刷、括、点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连续对比

(1)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之内色彩对比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这种情况 下,色彩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黄色纸张上涂一小块灰色,这种感觉越强,出现所谓的补色错视。再如在黑纸上涂一灰色小方块,白纸上涂一同样面积及深浅的灰色小方块,同时对比的视觉感受是黑纸上的灰色更显明亮,形成所谓的明度错视。

(2)色彩对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视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时间连续性,自然数为色彩的连续对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时,第二色会发生错视。第一色看的时候越长,影响越大。第二色的错视倾向于前得的补色。这种现象是视觉残像及视觉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医院中手术室环境及开刀医、护人员工作服都选用蓝绿色,显然是为了“中和”血液 红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连续对比,使医生注视了蓝绿色后,不但可减少、恢复视觉的疲劳,同时更易看清细小的血管、神经等,从而有利于保证手术进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色彩推移

<一>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1、色相推移 将色彩按色相环的顺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为了使画面丰富多彩、变化有序,色彩可选用色相环(似地球赤道),也可选用含白色或浅灰的色相环(似地球北半球的纬线),亦可选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环(似地球南半 球的纬度)。

2、明度推移 将色彩按明度等差级系列的顺序,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一般都选用单色系列组合,也可选用两个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择用太多,否则易乱易花,效果适得其反。

3、纯度推移 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互补推移是处于色相环通过圆心180度两端位置上一对色相的纯度组合推移形式。

4、综合推移 将色彩将色相、明度、纯度推移进行综合排列、组合的渐变形式,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其效果当然要比单项推移复杂、丰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亦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1.平行推移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处理。

2.放射推移

(1)定点放射 又称日光放射、离心放射、画面应确定 一个或多个放射点,然后将色彩围绕入射点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组合。

(2)同心放射 又称电波放射,画面有一个或多个放射中心,将色彩从放射中心作同心圆、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边、同心不规则等形象,向外扩散处理、安排。

(3)综合放射 将定点放射和同心放射综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组织、处理。

3.综合推移 将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时出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使作品的形态形成曲、直、宽、窄、粗、细等对比,构图复杂、多变、效果更为丰富、有趣。但为防止产生散、乱、花、杂的弊病,画面一般只应有一个中心或主体,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体。

4.错位、透叠及变形

(1)错位 有整体错位和局部错位两种情况。整体错位是为了进行色相的冷暖对比、明度的明暗对比、纯度的鲜灰对比,将底、图的色彩作整体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则图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则图色暗到明,底色鲜 到灰,图色灰到鲜。

局部错位是处理有规则块状色彩排列时采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第二排用2、3、4、5号色,第三排用3、4、5、6号色等,每排错开一级或多级。有时,为了某种光感及立体感处理需要,也可同时向左右两边错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左右第二排同时都用2、3、4、5号色作对称式错位。

(2)透叠 是一种当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处理成两者都能显现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法。色彩透叠可产和透明、轻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现代感很强。当底形和面形重叠时,如果设色相差级数小,则两者小有紧贴感。当色彩级数差增大时,则两者的空间感也随之增大而有远离感。

(3)变形 色彩推移的可变性及创造性开发余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构图形式、凤色规律后进行种种变化,充分发挥个人的构思想象,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佳作。

变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点放射的放射线一般都处理成直线,可作弧线变形处理,成有单向转动感的风车状,也可作双向交叉处理,则效果更复杂丰富等等。

综合对比及色调变化

<一>综合对比

多种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差别,所产生的总体效果称为综合对比。这种多属性、多差别对比的效果,显然要比单项对比丰富、复杂得多。事实上,色彩单项对比的情况 很难成立,它们不过是色彩对比中一个侧面,因此,在创作和设计实践中都较少应用。设计师在进行多种色彩综合对比时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纯度为主,使某一主面处于主要地位,强调对比的某一侧面。从色相角度可分为浅、、深等色调倾向。从明度角度可分浅、中、灰等色调倾向。从感情角度可分冷、暖、华丽、古朴、高雅、轻快等色调倾向。

<二>色调倾向的种类及处理 综上所述,色调倾向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

1.鲜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对比时,必须与无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银等光泽色相配,在高纯度、强对比的各色相之间起到间隔、缓冲、调节的作用,以达到既鲜艳又直辖市、既变化又统一的积极效果。感觉生动、华丽、兴奋、自由、积极、健康等。

2.灰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之中调入不同程度、不等数量的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向低纯度方向发展,为了加强这种灰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特别是灰色组配作用。感觉高雅、大方、沉着、古朴、柔弱等。

3、深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先考虑多选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蓝、紫、蓝绿、蓝紫、红紫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深色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黑色组配使用感觉老练、充实、古雅、朴实、强硬、稳重、男性化等。

4、浅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无考虑多选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黄、桔、桔黄、黄绿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白色或浅灰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粉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白色组配使用。

5、中色调

是一种使用最普遍、数量最众多的配色倾向,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数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呈现不太浅也不太深,不太鲜也不太灰的中间状态。感觉随和、朴实、大方、稳定等。

在优化或变化整体色调时,最主要的是先确立基调色的面积统治优势。一幅多色组合的作品,大面积、多数量使用鲜色,热必成为鲜调,大面积、多数量使用灰色,势必成为灰调,其他色调依此类推。这种优势在整体的变化中能使色调产生明显的统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调色而没有感到单调、乏味。如果设置了小面积对比强烈的点缀色、强调色、醒目色,由于其不同色感和色质的作用,会使整个色彩气氛丰富。活跃起来。但是整体与对比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对比、变化过多或面积过大,易破坏整体,失去统一效果而显得杂乱无章。反之,若面积太小则易被四周包围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预期的作用。

<三>色调变化及类型

变调即色调的转换,是艺术设计中色彩选择多方案考虑及同品种多花色系列设计的重要课题,变调的形式一般有定形变调、定色变调、定形定色变调等。

1、定形变调

实质为保持形态(图案、花形、款式等)不变的前提下,只变化色彩而达到改变色调倾向的目的,是纺织、服装、装潢、包装、装帧、环艺等多种实用美术中,经常采用的产品同品种、同花形、多色调的设计构思方法。

定形变调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同明度、同纯度、异色相变调 即根据原有设计色调,保持明度、纯度不弯,只变化色相(原有色相对比距离不变)而改变色调的倾向。其色彩选择与组合的关键实质,在于要将原有整组色彩的结构保持不变,然后在色立体中围绕中心N轴,沿色相环作水平移动,基调色移到某一色相区,就形成某一色调。如移至红色相区组成红色调,移至蓝色相区且成蓝色调等。

(2)异色相、异明度、异纯度变调 根据原有色调将色相、明度、纯度做全面改变,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调类型。如鲜调…灰调(…表示左右箭头)、浅调…深调、中调…鲜调、中调…浅调、深调…中调、灰调…中调、灰调…浅调、浅调…鲜调、深调…灰调、鲜调…深调等。

2、定色变调

定色变调实质是保持色彩不变,变化图案、花形、款式等,即变化色彩的面积、形态、位置、肌理等因素,达到改变总体色调倾向之目的,是实用美术中产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种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色调转变的关键最 要在于大面积基调色的变化,其次是将色彩作小面积点、线、面形态的交叉、穿插、并置组合,利用色彩的空间混合效应,少色产生多色的效果,鲜色产生含灰色的感觉,使色彩之间互相呼应、取代、置换、反转与交织,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调既有变化又很统一,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从而增强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变调

在各色调的花形与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虑大小、位置、布局进行适当变化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色彩混合

将两种或多种色彩互相进行混合,造成与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它们可归纳成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空间混合、空间混合等三种类型。

<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称第一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并随着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会逐渐提高将红(橙)、绿、蓝(紫)三种色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无法混出这三种色光来,故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它们相加后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纯度不并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广泛 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

<二>减色法混合

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称第二混合。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或多种色料混合后所产生 新色料,其反射光相当于白光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会降低。故与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发生变化,而且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所以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浊,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状态。

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

<三>空间混合 亦称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称空间混合。其实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 合,它们不是发光体,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与减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于参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减也不加。

由于 它实际比减色法混合明度显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显得丰富、响亮,有一种空间的颤动感,表现自然、物体的光感,更为闪耀。

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1)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

(2)色彩的面积较小,形态为小色点、小色块、细色线等,并成密集状。

(3)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

强刺激调及形式美手法

<一>色彩刺激调和

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给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们都按照自己的偏好与习惯去选择乐于接受的色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从狭义的色彩调和标准而言,是要求提供不带尖锐的刺激感的色彩组合群体,但这种含义仅提供视觉舒适的一方面。因为过分调和的色彩组配,效果会显得模糊、平板、乏味、单调,视觉可辩度差,多看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疲劳的不适应等。

但是色相环上大角度色相对比的配色类型,对人眼的刺激强烈,过分眩目的效果,更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极不舒服的不适应感,使人心理随着失去平衡而显得焦躁、紧张、不安,情绪无法稳定。

因此,在很多场合中,为了改善由于色彩对比过于强烈而造成的不和谐局面,达到一种广义的色彩调和境界,即色调既鲜艳夺目、强烈对比、生机勃勃、而又不过于刺激、尖锐、眩目,这就必须运用强刺激调和的手法。

1.面积法

将色彩对比特点是色相对比强烈的双方面积反差拉大,使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大面积状态,造成其稳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则为小面积的从属性质。如中国古诗词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2.阻隔法

又称色彩间隔法、分离法等。

(1)强对比 阻隔 在组织鲜色调时,将色相对比强烈的各高纯度色之间,嵌入金、银、黑、白、灰等分离色彩的线条或块面,以调节色彩的强度,使原配色有所缓冲,产生新的优良色彩效果。

(2)弱对比阻隔 为了补救因色彩间色相、明度、纯度各要素对比过于类似而产生的软弱、模糊感觉,也常采用此法。如浅灰绿、浅蓝灰、浅咖啡等较接近的色彩组合时,用深灰色线条作勾勒阻隔处理,能求得多方形态清晰、明朗、有生气,而又不对比色调柔和、优雅、含蓄的色彩美感。

3.统调法

在多种色相对比强烈色彩进行组合的情况 下,为使其达到整体统一、和谐协调之目的,往往用加入某个共同要素而让统一色调去支配全体色彩的手法,称为色彩统调,一般有三种类型。

(1)色相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同时都含有某一共同的色相,以使配色取得既有对比又显调和的效果。如黄绿、橙、黄橙、黄等色彩组合,其中由黄色相统调。

(2)明度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白色或黟 以,以求得整体色调在明度方面的近似。如粉绿、血牙、粉红、浅雪青、天蓝、浅灰等色的组合,由白色统一成明快、优美的“粉彩”色调。

(3)纯度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灰色,以求得整体色调在纯度方面的近似。如蓝灰、绿灰、灰红、紫灰、灰等色彩组合,由灰色统一成雅致、细腻、含蓄、耐看的灰色调。

4、削弱法

使原来色相对比强烈的多方,从明度及纯度方面拉开距离,减少色彩同时对比下越看越显眼、生硬、火爆的弊端,起到减弱矛盾、冲突的作用,增强画面的成熟感和调和感。如红与绿的组合,因色相对比距离大,明度、纯度反差小,感觉粗俗、烦燥、不安。但分别加入明度及纯度因素后,情况会改观。如红+白=粉红、绿+黑=墨绿,它们组合后好比红花绿叶的牡丹,感觉变得自然生动美丽。

5、综合法

将两种以上方法综合使用。如黄与紫色组合时,用面积法使黄面小,紫 面大,同时使黄中调入白色,紫中混入灰色,则变成淡黄与紫灰的组合,感觉既有力又调和,这就是同时运用了面积法和削弱法的结果。

<二>色彩形式美手法

1.色彩平衡

(1)色彩对称 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构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在中心对称轴左右两边所有的色彩形态对应点都处于相等距离的形式,称为色彩的左右对称,其色彩且合形象如通过镜子反映出来的效果一样如对称点为中心,两边所有的色彩对应点都等距,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原形置于点的周围配置排列的形式,称为色彩的放射对称。回转角作180度处理时,两翼成螺旋桨似形态称为色彩的回旋对称。

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色彩的对称给人以庄重、大方、稳重、严肃、安定、平静等感觉,但也易产生平淡、呆板、单调、缺少活力等不良印象。

(2)色彩均衡 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虽非对称状态,但由于力学上支点左右显示异形同量、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及色彩的强弱、轻重等性质差异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视觉生理、心理感受。这种形式既有活泼、丰富、多变、自由、生动、有趣等特点,又有良好的平衡状态,因此,最能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与方案。色彩的平衡还有上下平衡及前后均衡等,都要注意从一定的空间、立场、出发作好适当的布局调整。

(3)色彩不均衡 色彩布局没有取得均衡的构成形式,称为色彩的不均衡。在对称轴左右或不下显示色彩的强弱、轻重、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视觉心理及心理的不稳定性。由于它有奇特、新潮、极富运动感、趣味性足等特点,在一定的环境及方案中可大胆加以应用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称为“不对称美”。但若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倾斜、偏重、怪诞、不安定、不大方的感觉,一般认为是不美的。

色彩不均衡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形态本身具有对称性,而色彩 布局不对称,如马戏团的半白半黑小丑装。另一种形态本身呈不对称状,如欧美的袒露单肩、半胸的夜礼服。再有上下不对称的手法。

2.色彩比例

色彩比例是指色彩组合设计中各部分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长度、面积大小的比例关系。它随着形态的变化、位置空间变换的不同而产生,对于色彩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和美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常用的比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波那齐数列、贝尔数列、柏拉图矩形比、平方根矩形数列、黄金分割等。

(1)黄金比例 即1:1.618为其简约比数,实用中通常将色彩比例关系处理为2:

3、3:

5、5:8等序列。

(2)非黄金比例 色彩面积有大小、主次之分的配合,都被 认为是富有对比情趣而值得采用的。因为只有一方处于大面积优势地位,一方处于小面积从属状态时,才能形成 色调的明确倾向,表现出对比美的和谐感觉。

3.色彩节奏

即明显带有时间及运动的特 征,能感知有规律的反复出现的强 弱及长短变化,是秩序性形式美的一种。通过色彩的聚散、重叠、反复、转换等,在色彩的更动、回旋中形成节奏、韵律的美感。一般有三种形式。

(1)重复性节奏 通过色彩的点、线、面等单位形态的重复出现,体现秩序性美感。简单的节奏有较短时间周期和重复达到统一的特 征,事宜 机械和理性的美感。

(2)渐变怀节奏 将色彩按某种定向规律作循序推移系列变动,它相对淡化了”节拍“意识,有较长时间的周期特 征,形成反差明显、静中见动、高潮迭起的闪色效应。渐变性节奏有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补色、面积、综合等多种推移形式。

(3)多元性节奏 由多种简单重复性节奏组成,它们在运动中的急缓、强弱、行止、起伏也受到一定规律的约束,亦可称为较复杂的韵律性节奏。其特点是色彩运动感很强,层次非常丰富,形式起伏多变。但如处理、运用不当,易出现杂乱无章的”噪色“不良效果。

4.色彩呼应

亦称色彩关联。为使用一或相关平面、空间不同位置的色彩,相互之间有所联系避免孤立状态,采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照应、相互依存、重复使用的手法,从而取得具有统一协调、情趣盎然的反复节奏美感。色彩呼应手法一般有两种:

(1)分散法 将一种或几种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画面的不同部位,使整体色调统一在某种格调中,如浅蓝、浅红、墨绿等色组合,浅色作大面积基调色,深色作小面积对比色,成为粉彩的高长调类型。此时,墨绿色最好不要仅在一处出现,相对集中以外,可适当在其他部位作些呼应,使其产生相互对照的势态。但色彩不亦过于分散,以免使画面出现平板、模糊、零乱、累赘之感。

(2)系列法 使一个或多个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产品的不同平面与空间、,组成系列设计,能产生协同,整体的感觉。

5.色彩重点

在组配色调过程中,有时为了改进整体设计单调、平淡、乏味的状况,增强活力感觉,通常在作品或产品某个部位设置强调、突出的色彩,以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为了吸引观者的注意力,重点色 一般都应选择安排在画面中心或主要地位

重点色彩的使用在适度和适量方面应注意如下几点:(1)重点色面积不宜过大,否则易与主调色发生冲突,抵消,而失去画面的整体统一感。面积过小,则易被四周的色彩所同化,不被人们注意而失去作用。只有恰当面积的重点色,才能为主调色作积极的配合和补充,使色调显得既统一又活泼,而彼此相得益彰。(2)重点色应选用比基调色更强烈或相对比的色彩。(3)重点色设置不宜过多,否则多重点既无重点,多中心的安排将成为过头设计,将会破坏主次有别、井然有序的效果,产生无序、杂乱的弊端。(4)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设置重点色彩。(5)重点色同时应注意与整体配色的平衡。

色彩感情

认识色彩除了客观方面还有主观的方面,即有关色彩的视觉心理基础理论知识。

<一>色彩视觉心理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

1.共同感受色觉 心理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 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2)色彩的轻、重感 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色彩的软、硬感 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4)色彩的前、后感 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5)色彩的大、小感 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6)色彩的华丽、质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 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化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7)色彩的活泼、庄重感 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 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最后是明度,暖以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2.色彩的心理联想

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色彩的联想有具象和抽象两种:

(1)具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2)抽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这个示意图在在前面的网址里有详细介绍。后面就不贴了。)

一般来说,儿童多具有具像 联想,成年人较多抽象联想。

<二>色彩性格

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

(1)红色 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常见于欢迎贵宾的场合。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2)橙色 橙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福竺,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含灰的橙成咖啡色,含白的橙成浅橙色,俗称血牙色,与橙色本身都是装中常用的甜美色彩也是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妇,儿童,青年喜爱的服装色彩。

(3)黄色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紧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

含白的淡黄色感觉平和、温柔,含大量淡灰的米色或本白则是很好的休闲自然色,深黄色却另有一种高贵、庄严感。由于黄色极易使人想起许多水果的表皮,因此它能引起富有酸性的食欲感。

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4)绿色 在大自然中,除了天空和江河、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黄绿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颇受儿童及年轻人的欢迎。蓝绿、深绿 是海洋、森林的色彩,有着深远、稳重、沉着、睿智等含义。含灰的绿、如土绿、橄榄绿、咸菜绿、墨绿等色彩,给人以成熟、老练、深沉的感觉,是人们广泛选用及军、警规定的服色。

(5)蓝色 与红、橙色相反,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随着人类对太空事业的不断开发,它又有了象征高科技的强烈现代感。

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为年轻人所钟爱,但也有不够成熟的感觉。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其中略带暖味的群青色,充满着动人的深邃魅力,藏青则给人以大度、庄重印象。靛蓝、普蓝因在民间广泛应用,似乎成了民族特 色的象征。当然,蓝色也有其另一面的性格,如刻板、冷漠、悲哀、恐惧等。

(6)紫色 具有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行的气质,有时也感孤寂、消极。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但含浅灰的红紫或蓝紫色,却有着类似太空、宇宙色彩的幽雅、神秘之时代感、为现代 生活所广泛采用。

(7)黑色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尽管如此,黑色的组合适应性却极广,无论什么色彩特别是鲜艳的纯色与其相配。都能取得赏心悦目的良好效果。但是不能大面积使用,否则,不但其魅力大大减弱,相反会产生压抑、阴沉的恐怖感。

(8)白色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 虚之感。

(9)灰色 灰色是中性色,其突出的性格为柔和、细致、平稳、朴素、大方、它不像黑色与白色那样会明显影响其他的色彩。因此,作为背景色彩非常理想。任何色彩都可以和灰色相混合,略有色相感的含灰色能给人以高雅、细腻、含蓄、稳重、精致、文明而有素养的高档感觉。当然滥用灰色也易暴露其乏味、寂寞、忧郁、无激情、无兴趣的一面。

(10)土褐色 含一定灰色的中、低明度各种色彩,如土红、土绿、熟褐、生褐、土黄、咖啡、咸菜、古铜、驼绒、茶褐等色,性格都显得不太强烈,其亲和性易与其他色彩配合,特别是和鲜色相伴,效果更佳。

也使人想起金秋的收获季节,故均有成熟、谦让、丰富、随和之感。

(11)光泽色 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色以外,所有色彩带上光泽后,都有其华美的特色。金色 富丽堂皇,象征荣华富贵,名誉忠诚;银色雅致高贵、象征纯洁、信仰,比金色温和。它们与其他色彩都能配合。几乎达到“万能”的程度。小面积点缀,具有醒目、提神作用,大面积使用则会产生过于眩目 负面影响,显得浮华而失去稳重感。如若巧妙使用、装饰得当、不但能起到画龙点晴作用,还可产生强烈的高科技现代美感。

九宫格配色法 一、九宫格配色法

九宫格配色法其方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进行综合性配色练习。在配色训练中,学生所考虑的重点是:色调的差别,以及在明度、纯度及色相上要有一定的跨度。题材可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这样不但有利于进行多方面的色彩练习,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要点是:在配色练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构成美的本质即对比协调来进行。其教学目的是:全面认识色彩语言,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二、九宫格配色的基本要求

1、每个格内只用两至三块颜色,要求在对比中求得和谐,使之平衡完整,并能够相对地独立存在(这一点对有绘画色彩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不难做到的)。

2、由单格向多格扩展中,要求格与格之间仍要保持色彩的对比和谐关系。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只是增加几个格子的色彩(由原来的单格三块颜色关系,增加到与此邻近几个格子,最多也只是十几块颜色连续对比关系)。但为了下一步的配色顺利实施,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作到胸有成竹。

3、将九个格子配色完成后,应保证九个格子内的颜色均不重复。因此,不但整体上要求颜色关系相一致,而且还要求局部具有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样就扩大了调配范围。简单计算,平均每个格子有三块颜色的话,完成全部九宫格作业起码需要调配出与秋天的桔黄色主题有关系的二十七种颜色。这一步能顺利地完成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认真地思考、想象、创造及烦琐的色彩比较、调配的过程,所以说这是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如图)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三、九宫格配色法的特点

1、由于九宫格配色的训练,始终是围绕着色彩的衬托、对比协调关系进行的。如从要求A的两三块色彩关系到C的二十七块配色练习的完成,自始至终都是研究色彩的对比和谐过程。所以说九宫格配色法,不但强调研究色彩构成美的规律,还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美(色彩的对比协调)的本质。

2、九宫格配色法,主要采取衬托对比的方法表现色彩的个性美。色彩美与不美是相对比较的结果,“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九宫格的配色突出了色彩对比美的主要矛盾,在色彩对比协调的训练上是比较见效的,也是其它任何训练方式所不能比的。

3、由于九宫格配色法要求色彩训练的幅度和难度均很高,加强了综合思维的训练。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多重矛盾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正确摆正色彩矛盾之间的秩序关系的能力。并能逐步有效的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提高其解决色彩关系问题的能力。为了用色彩充分表达金色的秋天,仅以单纯的明度、纯度及色相都难以表现,只有调动色彩的所有性质(包括位置移动、面积大小、形象等),综合处理于画面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综合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构思意图,按构成要求完成A、B、C的全部内容,强调D是体现整个训练难度和强度的关键。若想一丝不苟的完成并达到要求,就必须对已经完成的前三步,按要求将明度、纯度、色相的秩序与整体平衡关系做进一步严格的调整,甚至有时要将前三步作较大的改动,因此就成倍的增加了色彩对比协调配色训练的量。符合A、B、C要求的配色是千差万别的,但同时又符合D的要求,这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色彩的整体美,也就是突出抓住了构成美的色彩共性(统一调和),形成了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协调的艺术效果。

这种由整体构思出发,从局部入手又回到整体关系中,经过多次反复的、高频率、高难度、大剂量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构成色彩美的规律(如明度、纯度、色相、面积、位移的秩序渐变、特异点缀等)也同时被理解和掌握。经练习后,学生能够确立色彩整体大关系的概念,其作品能达到色调较明朗、变化微妙含蓄而不流于表面、艺术构思的表达充分等。在观念上,能区分艺术的认识色彩与科学的认识色彩之间的不同,并能充分理解与运用两者的辨证关系。

4、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色彩构成画面,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但却不见得百分之百地符合艺术规律。具有色彩主题性构思的九宫格训练,主要抓住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色彩构成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指美的色彩组织)。色彩的心理感受是随着作者和欣赏者的个性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伴随在其创作和欣赏过程之中。因此在色彩训练中切不可忽视心理作用,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室内色彩的组织设计中,使其协调起来,合乎自然规律,办法是很多的,如调整面积比例、调换颜色、增加协调的中间色(金、银、黑、白、灰)、避免与“燥”的色彩相遇、增加色彩之间的过度秩序(明度、纯度、色相的渐变)、色彩位置的移动等等,都能使其达到协调的目的,其中每种方法使用得当,均可恰如其分地强化与表现构思意图,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完美统一,构成了色彩美。在工作中常遇到这样事情,有些画看上去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却不美,原因在于忽视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将两者相互独立。

色彩秩序配色法

一、色彩秩序配色法

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秩序训练法更偏重于用色彩来组织层次丰富、色调统一美的秩序。

二、色彩秩序配色法的要求

按色彩构成原理,即对比协调规律,在画面内安排构成调子的主色。其次是组织与构成主色调系统相呼应的次主色(对比协调色)。再次是确定小面积起平衡冷暖作用的低纯度色补色系统,及少量的点缀对比色。这些决定秩序的几块颜色的选择,完全不受形象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面积、位置、秩序的需要,随意更换、调动、支配。重点要考虑如何把握主色调、协调色和点缀色之间的秩序安排,及相互对比关系,如何构成一个具有明显秩序的组织意识,有较强的理性、规范化的色彩秩序。所有这些训练过程,完全是随意调动或增减的,直到符合色彩对比协调规律为止,完成秩序组织训练的全过程。

要寻找构成色彩美的秩序骨架,在不破坏这几块颜色关系的情况下,再增加层次,便可使色彩构成作品丰富完美起来。可见正确地找到这几块颜色,构成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成为秩序配色法的关键所在。

网页配色小技巧

1.用一种色彩。这里是指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调整透明度或者饱和度,产生新的色彩,用于网页。这样的页面看起来色彩统一,有层次感。

2.用两种色彩。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选择它的对比色。

3.用一个色系。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感觉的色彩,例如淡蓝,淡黄,淡绿;或者土黄,土灰,土蓝。

在网页配色中,还要切记一些误区: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二>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 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决于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明度区,8——10划为高明度区,4——7划为中明度区。(图)在选择色彩进行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长(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短(弱)对比。据此可划分为九种明度对比基本类型

(1)高长调 如10:8:1等,其中10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8为浅配合色,面积也较大,1 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2)高中调 如10:8:5等,该调明暗反差适中,感觉明亮、愉快、清晰、鲜明、安定。

(3)高短调 如10:8:7等,该调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辩,感觉优雅、少淡、柔和、高贵、软弱、朦胧、女性化。

(4)中长调 如4:6:10或7:6:1等,该调以中明度色作基调、配合色,用浅色或深色进行对比,感觉强 硬、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该调为中对比,感觉较丰富。

(6)中短调 如4:5:6等,该调为中明度弱对比,感觉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长调 如1:3:10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强烈,感觉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

(8)低中调 如1:3:6等,该调深暗而对比适中,感觉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

(9)低短调 如1:3:4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微弱,感觉沉闷、忧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还有一种最强对比的1:10最长调,感觉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眩目等。

<三>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纯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但因其较为隐蔽、内在,故易被。在色彩设计中,纯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彩在纯度等差色标上的距离,距离越长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如将灰色至纯鲜色分成10个等差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纯度区,8——10划为高纯度区,4——7划为中纯度区(图)。在选择色彩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弱对比。据此可划分出九种纯度对比基本类型。

(1)鲜强调 如10:8:1等,感觉鲜艳、生动、活泼、华丽、强烈。

(2)鲜中调 如10:8:5等,感觉较刺激,较生动。

(3)鲜弱调 如10:8:7等,由于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对比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觉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离离大,这种效果将更为明显、强烈。

(4)中强调 如4:6:10或7:5:1等,感觉适当、大众化。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6)中弱调 如4:5:6等,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7)灰强调 如1:3:10等,感觉大方、高雅而又活泼。

(8)灰中调 如1:3:6等,感觉相互、沉静、较大方。

(9)灰弱调 如1:3:4等,感觉雅致、细腻、耐看、含蓄、朦胧、较弱。

另外,还有一种最弱的无彩色对比,如白:黑、深灰:浅灰等,由于对比各色纯度均为零,故感觉非常大方,庄重,高雅,朴素。

<四>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

形态作为视觉色彩的载体,总有其一定的面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积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艺术设计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色彩选择比较适合,但由于面积、位置控制不当而导致失误的情况。

1.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1)色调组合,只有相同面积的色彩才能比较出实际的差别,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相对强烈。

(2)对比双方的属性不变,一方增大面积,取得面积优势,而另一方缩小面积,将会削弱色彩的对比。

(3)色彩属性不变,随着面积的增大,对视觉的刺激力量加强,反之则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积对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般建筑外墙、室内墙壁等都选用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以减低对比的强度,造成明快、舒适的效果。

(4)大面积色稳定性较高,在对比中,对它色的错视影响大;相反,受它色的错视影响小。

(5)相同性质与面积的色彩,与形的聚、散状态关系很大的是其稳定性,形状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响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则相反。如户外广告及宣传画等,一般色彩都较集中,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

(1)对比双方的色彩距离越近,对比效果越虽,反之则越弱。

(2)双方互相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

(3)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的效果最强。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将重点色彩设置在视觉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构图的4个交叉点。

<五>色彩的肌理对比

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为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及视觉 感受。

(1)对比双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则对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类色或同种色相配,可选用异质的肌理材料变化来弥补单调感。如将同样的红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龙沙窗及粗厚的沙发织物上,它们所组成的装饰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质变化色彩魅力。

(3)绘画及色彩表现中,应用各种色料及绘具可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烯等各色颜料及蜡笔、麦当劳、钢笔、毛笔等各类画笔。

(4)同样的颜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强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调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喷、扎、淌、刷、括、点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连续对比

(1)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之内色彩对比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这种情况 下,色彩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黄色纸张上涂一小块灰色,这种感觉越强,出现所谓的补色错视。再如在黑纸上涂一灰色小方块,白纸上涂一同样面积及深浅的灰色小方块,同时对比的视觉感受是黑纸上的灰色更显明亮,形成所谓的明度错视。

(2)色彩对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视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时间连续性,自然数为色彩的连续对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时,第二色会发生错视。第一色看的时候越长,影响越大。第二色的错视倾向于前得的补色。这种现象是视觉残像及视觉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医院中手术室环境及开刀医、护人员工作服都选用蓝绿色,显然是为了“中和”血液 红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连续对比,使医生注视了蓝绿色后,不但可减少、恢复视觉的疲劳,同时更易看清细小的血管、神经等,从而有利于保证手术进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色彩推移

<一>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1、色相推移 将色彩按色相环的顺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为了使画面丰富多彩、变化有序,色彩可选用色相环(似地球赤道),也可选用含白色或浅灰的色相环(似地球北半球的纬线),亦可选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环(似地球南半 球的纬度)。

2、明度推移 将色彩按明度等差级系列的顺序,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一般都选用单色系列组合,也可选用两个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择用太多,否则易乱易花,效果适得其反。

3、纯度推移 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互补推移是处于色相环通过圆心180度两端位置上一对色相的纯度组合推移形式。

4、综合推移 将色彩将色相、明度、纯度推移进行综合排列、组合的渐变形式,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其效果当然要比单项推移复杂、丰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亦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1.平行推移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处理。

2.放射推移

(1)定点放射 又称日光放射、离心放射、画面应确定 一个或多个放射点,然后将色彩围绕入射点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组合。

(2)同心放射 又称电波放射,画面有一个或多个放射中心,将色彩从放射中心作同心圆、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边、同心不规则等形象,向外扩散处理、安排。

(3)综合放射 将定点放射和同心放射综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组织、处理。

3.综合推移 将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时出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使作品的形态形成曲、直、宽、窄、粗、细等对比,构图复杂、多变、效果更为丰富、有趣。但为防止产生散、乱、花、杂的弊病,画面一般只应有一个中心或主体,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体。

4.错位、透叠及变形

(1)错位 有整体错位和局部错位两种情况。整体错位是为了进行色相的冷暖对比、明度的明暗对比、纯度的鲜灰对比,将底、图的色彩作整体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则图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则图色暗到明,底色鲜 到灰,图色灰到鲜。

局部错位是处理有规则块状色彩排列时采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第二排用2、3、4、5号色,第三排用3、4、5、6号色等,每排错开一级或多级。有时,为了某种光感及立体感处理需要,也可同时向左右两边错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左右第二排同时都用2、3、4、5号色作对称式错位。

(2)透叠 是一种当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处理成两者都能显现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法。色彩透叠可产和透明、轻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现代感很强。当底形和面形重叠时,如果设色相差级数小,则两者小有紧贴感。当色彩级数差增大时,则两者的空间感也随之增大而有远离感。

(3)变形 色彩推移的可变性及创造性开发余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构图形式、凤色规律后进行种种变化,充分发挥个人的构思想象,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佳作。

变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点放射的放射线一般都处理成直线,可作弧线变形处理,成有单向转动感的风车状,也可作双向交叉处理,则效果更复杂丰富等等。

综合对比及色调变化

<一>综合对比

多种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差别,所产生的总体效果称为综合对比。这种多属性、多差别对比的效果,显然要比单项对比丰富、复杂得多。事实上,色彩单项对比的情况 很难成立,它们不过是色彩对比中一个侧面,因此,在创作和设计实践中都较少应用。设计师在进行多种色彩综合对比时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纯度为主,使某一主面处于主要地位,强调对比的某一侧面。从色相角度可分为浅、、深等色调倾向。从明度角度可分浅、中、灰等色调倾向。从感情角度可分冷、暖、华丽、古朴、高雅、轻快等色调倾向。

<二>色调倾向的种类及处理

综上所述,色调倾向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

1.鲜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对比时,必须与无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银等光泽色相配,在高纯度、强对比的各色相之间起到间隔、缓冲、调节的作用,以达到既鲜艳又直辖市、既变化又统一的积极效果。感觉生动、华丽、兴奋、自由、积极、健康等。

2.灰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之中调入不同程度、不等数量的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向低纯度方向发展,为了加强这种灰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特别是灰色组配作用。感觉高雅、大方、沉着、古朴、柔弱等。

3、深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先考虑多选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蓝、紫、蓝绿、蓝紫、红紫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深色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黑色组配使用感觉老练、充实、古雅、朴实、强硬、稳重、男性化等。

4、浅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无考虑多选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黄、桔、桔黄、黄绿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白色或浅灰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粉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白色组配使用。

5、中色调

是一种使用最普遍、数量最众多的配色倾向,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数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呈现不太浅也不太深,不太鲜也不太灰的中间状态。感觉随和、朴实、大方、稳定等。

在优化或变化整体色调时,最主要的是先确立基调色的面积统治优势。一幅多色组合的作品,大面积、多数量使用鲜色,热必成为鲜调,大面积、多数量使用灰色,势必成为灰调,其他色调依此类推。这种优势在整体的变化中能使色调产生明显的统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调色而没有感到单调、乏味。如果设置了小面积对比强烈的点缀色、强调色、醒目色,由于其不同色感和色质的作用,会使整个色彩气氛丰富。活跃起来。但是整体与对比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对比、变化过多或面积过大,易破坏整体,失去统一效果而显得杂乱无章。反之,若面积太小则易被四周包围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预期的作用。

<三>色调变化及类型

变调即色调的转换,是艺术设计中色彩选择多方案考虑及同品种多花色系列设计的重要课题,变调的形式一般有定形变调、定色变调、定形定色变调等。

1、定形变调

实质为保持形态(图案、花形、款式等)不变的前提下,只变化色彩而达到改变色调倾向的目的,是纺织、服装、装潢、包装、装帧、环艺等多种实用美术中,经常采用的产品同品种、同花形、多色调的设计构思方法。

定形变调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同明度、同纯度、异色相变调 即根据原有设计色调,保持明度、纯度不弯,只变化色相(原有色相对比距离不变)而改变色调的倾向。其色彩选择与组合的关键实质,在于要将原有整组色彩的结构保持不变,然后在色立体中围绕中心N轴,沿色相环作水平移动,基调色移到某一色相区,就形成某一色调。如移至红色相区组成红色调,移至蓝色相区且成蓝色调等。

(2)异色相、异明度、异纯度变调 根据原有色调将色相、明度、纯度做全面改变,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调类型。如鲜调…灰调(…表示左右箭头)、浅调…深调、中调…鲜调、中调…浅调、深调…中调、灰调…中调、灰调…浅调、浅调…鲜调、深调…灰调、鲜调…深调等。

2、定色变调

定色变调实质是保持色彩不变,变化图案、花形、款式等,即变化色彩的面积、形态、位置、肌理等因素,达到改变总体色调倾向之目的,是实用美术中产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种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色调转变的关键最 要在于大面积基调色的变化,其次是将色彩作小面积点、线、面形态的交叉、穿插、并置组合,利用色彩的空间混合效应,少色产生多色的效果,鲜色产生含灰色的感觉,使色彩之间互相呼应、取代、置换、反转与交织,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调既有变化又很统一,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从而增强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变调

在各色调的花形与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虑大小、位置、布局进行适当变化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色彩混合

将两种或多种色彩互相进行混合,造成与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它们可归纳成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空间混合、空间混合等三种类型。

<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称第一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并随着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会逐渐提高将红(橙)、绿、蓝(紫)三种色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无法混出这三种色光来,故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它们相加后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纯度不并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广泛 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

<二>减色法混合

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称第二混合。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或多种色料混合后所产生 新色料,其反射光相当于白光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会降低。故与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发生变化,而且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所以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浊,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状态。

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

<三>空间混合

亦称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称空间混合。其实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 合,它们不是发光体,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与减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于参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减也不加。

由于 它实际比减色法混合明度显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显得丰富、响亮,有一种空间的颤动感,表现自然、物体的光感,更为闪耀。

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1)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

(2)色彩的面积较小,形态为小色点、小色块、细色线等,并成密集状。

(3)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

强刺激调及形式美手法

<一>色彩刺激调和

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给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们都按照自己的偏好与习惯去选择乐于接受的色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从狭义的色彩调和标准而言,是要求提供不带尖锐的刺激感的色彩组合群体,但这种含义仅提供视觉舒适的一方面。因为过分调和的色彩组配,效果会显得模糊、平板、乏味、单调,视觉可辩度差,多看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疲劳的不适应等。

但是色相环上大角度色相对比的配色类型,对人眼的刺激强烈,过分眩目的效果,更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极不舒服的不适应感,使人心理随着失去平衡而显得焦躁、紧张、不安,情绪无法稳定。

因此,在很多场合中,为了改善由于色彩对比过于强烈而造成的不和谐局面,达到一种广义的色彩调和境界,即色调既鲜艳夺目、强烈对比、生机勃勃、而又不过于刺激、尖锐、眩目,这就必须运用强刺激调和的手法。

1.面积法

将色彩对比特点是色相对比强烈的双方面积反差拉大,使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大面积状态,造成其稳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则为小面积的从属性质。如中国古诗词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2.阻隔法

又称色彩间隔法、分离法等。

(1)强对比 阻隔 在组织鲜色调时,将色相对比强烈的各高纯度色之间,嵌入金、银、黑、白、灰等分离色彩的线条或块面,以调节色彩的强度,使原配色有所缓冲,产生新的优良色彩效果。

(2)弱对比阻隔 为了补救因色彩间色相、明度、纯度各要素对比过于类似而产生的软弱、模糊感觉,也常采用此法。如浅灰绿、浅蓝灰、浅咖啡等较接近的色彩组合时,用深灰色线条作勾勒阻隔处理,能求得多方形态清晰、明朗、有生气,而又不对比色调柔和、优雅、含蓄的色彩美感。

3.统调法

在多种色相对比强烈色彩进行组合的情况 下,为使其达到整体统一、和谐协调之目的,往往用加入某个共同要素而让统一色调去支配全体色彩的手法,称为色彩统调,一般有三种类型。

(1)色相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同时都含有某一共同的色相,以使配色取得既有对比又显调和的效果。如黄绿、橙、黄橙、黄等色彩组合,其中由黄色相统调。

(2)明度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白色或黟 以,以求得整体色调在明度方面的近似。如粉绿、血牙、粉红、浅雪青、天蓝、浅灰等色的组合,由白色统一成明快、优美的“粉彩”色调。

(3)纯度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灰色,以求得整体色调在纯度方面的近似。如蓝灰、绿灰、灰红、紫灰、灰等色彩组合,由灰色统一成雅致、细腻、含蓄、耐看的灰色调。

4、削弱法

使原来色相对比强烈的多方,从明度及纯度方面拉开距离,减少色彩同时对比下越看越显眼、生硬、火爆的弊端,起到减弱矛盾、冲突的作用,增强画面的成熟感和调和感。如红与绿的组合,因色相对比距离大,明度、纯度反差小,感觉粗俗、烦燥、不安。但分别加入明度及纯度因素后,情况会改观。如红+白=粉红、绿+黑=墨绿,它们组合后好比红花绿叶的牡丹,感觉变得自然生动美丽。

5、综合法

将两种以上方法综合使用。如黄与紫色组合时,用面积法使黄面小,紫 面大,同时使黄中调入白色,紫中混入灰色,则变成淡黄与紫灰的组合,感觉既有力又调和,这就是同时运用了面积法和削弱法的结果。

<二>色彩形式美手法

1.色彩平衡

(1)色彩对称 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构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在中心对称轴左右两边所有的色彩形态对应点都处于相等距离的形式,称为色彩的左右对称,其色彩且合形象如通过镜子反映出来的效果一样如对称点为中心,两边所有的色彩对应点都等距,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原形置于点的周围配置排列的形式,称为色彩的放射对称。回转角作180度处理时,两翼成螺旋桨似形态称为色彩的回旋对称。

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色彩的对称给人以庄重、大方、稳重、严肃、安定、平静等感觉,但也易产生平淡、呆板、单调、缺少活力等不良印象。

(2)色彩均衡 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虽非对称状态,但由于力学上支点左右显示异形同量、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及色彩的强弱、轻重等性质差异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视觉生理、心理感受。这种形式既有活泼、丰富、多变、自由、生动、有趣等特点,又有良好的平衡状态,因此,最能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与方案。色彩的平衡还有上下平衡及前后均衡等,都要注意从一定的空间、立场、出发作好适当的布局调整。

(3)色彩不均衡 色彩布局没有取得均衡的构成形式,称为色彩的不均衡。在对称轴左右或不下显示色彩的强弱、轻重、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视觉心理及心理的不稳定性。由于它有奇特、新潮、极富运动感、趣味性足等特点,在一定的环境及方案中可大胆加以应用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称为“不对称美”。但若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倾斜、偏重、怪诞、不安定、不大方的感觉,一般认为是不美的。

色彩不均衡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形态本身具有对称性,而色彩 布局不对称,如马戏团的半白半黑小丑装。另一种形态本身呈不对称状,如欧美的袒露单肩、半胸的夜礼服。再有上下不对称的手法。

2.色彩比例

色彩比例是指色彩组合设计中各部分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长度、面积大小的比例关系。它随着形态的变化、位置空间变换的不同而产生,对于色彩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和美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常用的比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波那齐数列、贝尔数列、柏拉图矩形比、平方根矩形数列、黄金分割等。

(1)黄金比例 即1:1.618为其简约比数,实用中通常将色彩比例关系处理为2:

3、3:

5、5:8等序列。

(2)非黄金比例 色彩面积有大小、主次之分的配合,都被 认为是富有对比情趣而值得采用的。因为只有一方处于大面积优势地位,一方处于小面积从属状态时,才能形成 色调的明确倾向,表现出对比美的和谐感觉。

3.色彩节奏

即明显带有时间及运动的特 征,能感知有规律的反复出现的强 弱及长短变化,是秩序性形式美的一种。通过色彩的聚散、重叠、反复、转换等,在色彩的更动、回旋中形成节奏、韵律的美感。一般有三种形式。

(1)重复性节奏 通过色彩的点、线、面等单位形态的重复出现,体现秩序性美感。简单的节奏有较短时间周期和重复达到统一的特 征,事宜 机械和理性的美感。

(2)渐变怀节奏 将色彩按某种定向规律作循序推移系列变动,它相对淡化了”节拍“意识,有较长时间的周期特 征,形成反差明显、静中见动、高潮迭起的闪色效应。渐变性节奏有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补色、面积、综合等多种推移形式。

(3)多元性节奏 由多种简单重复性节奏组成,它们在运动中的急缓、强弱、行止、起伏也受到一定规律的约束,亦可称为较复杂的韵律性节奏。其特点是色彩运动感很强,层次非常丰富,形式起伏多变。但如处理、运用不当,易出现杂乱无章的”噪色“不良效果。

4.色彩呼应

亦称色彩关联。为使用一或相关平面、空间不同位置的色彩,相互之间有所联系避免孤立状态,采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照应、相互依存、重复使用的手法,从而取得具有统一协调、情趣盎然的反复节奏美感。色彩呼应手法一般有两种:

(1)分散法 将一种或几种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画面的不同部位,使整体色调统一在某种格调中,如浅蓝、浅红、墨绿等色组合,浅色作大面积基调色,深色作小面积对比色,成为粉彩的高长调类型。此时,墨绿色最好不要仅在一处出现,相对集中以外,可适当在其他部位作些呼应,使其产生相互对照的势态。但色彩不亦过于分散,以免使画面出现平板、模糊、零乱、累赘之感。

(2)系列法 使一个或多个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产品的不同平面与空间、,组成系列设计,能产生协同,整体的感觉。

5.色彩重点

在组配色调过程中,有时为了改进整体设计单调、平淡、乏味的状况,增强活力感觉,通常在作品或产品某个部位设置强调、突出的色彩,以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为了吸引观者的注意力,重点色 一般都应选择安排在画面中心或主要地位

重点色彩的使用在适度和适量方面应注意如下几点:(1)重点色面积不宜过大,否则易与主调色发生冲突,抵消,而失去画面的整体统一感。面积过小,则易被四周的色彩所同化,不被人们注意而失去作用。只有恰当面积的重点色,才能为主调色作积极的配合和补充,使色调显得既统一又活泼,而彼此相得益彰。(2)重点色应选用比基调色更强烈或相对比的色彩。(3)重点色设置不宜过多,否则多重点既无重点,多中心的安排将成为过头设计,将会破坏主次有别、井然有序的效果,产生无序、杂乱的弊端。(4)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设置重点色彩。(5)重点色同时应注意与整体配色的平衡。

色彩感情

认识色彩除了客观方面还有主观的方面,即有关色彩的视觉心理基础理论知识。

<一>色彩视觉心理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

1.共同感受色觉 心理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 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

(2)色彩的轻、重感 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色彩的软、硬感 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4)色彩的前、后感 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5)色彩的大、小感 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6)色彩的华丽、质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 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化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7)色彩的活泼、庄重感 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 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最后是明度,暖以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2.色彩的心理联想

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色彩的联想有具象和抽象两种:

(1)具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2)抽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这个示意图在在前面的网址里有详细介绍。后面就不贴了。)

一般来说,儿童多具有具像 联想,成年人较多抽象联想。

<二>色彩性格

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

(1)红色 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常见于欢迎贵宾的场合。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2)橙色 橙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福竺,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含灰的橙成咖啡色,含白的橙成浅橙色,俗称血牙色,与橙色本身都是装中常用的甜美色彩也是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妇,儿童,青年喜爱的服装色彩。

(3)黄色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紧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

含白的淡黄色感觉平和、温柔,含大量淡灰的米色或本白则是很好的休闲自然色,深黄色却另有一种高贵、庄严感。由于黄色极易使人想起许多水果的表皮,因此它能引起富有酸性的食欲感。

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4)绿色 在大自然中,除了天空和江河、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黄绿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颇受儿童及年轻人的欢迎。蓝绿、深绿 是海洋、森林的色彩,有着深远、稳重、沉着、睿智等含义。含灰的绿、如土绿、橄榄绿、咸菜绿、墨绿等色彩,给人以成熟、老练、深沉的感觉,是人们广泛选用及军、警规定的服色。

(5)蓝色 与红、橙色相反,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随着人类对太空事业的不断开发,它又有了象征高科技的强烈现代感。

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为年轻人所钟爱,但也有不够成熟的感觉。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其中略带暖味的群青色,充满着动人的深邃魅力,藏青则给人以大度、庄重印象。靛蓝、普蓝因在民间广泛应用,似乎成了民族特 色的象征。当然,蓝色也有其另一面的性格,如刻板、冷漠、悲哀、恐惧等。

(6)紫色 具有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行的气质,有时也感孤寂、消极。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但含浅灰的红紫或蓝紫色,却有着类似太空、宇宙色彩的幽雅、神秘之时代感、为现代 生活所广泛采用。

(7)黑色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尽管如此,黑色的组合适应性却极广,无论什么色彩特别是鲜艳的纯色与其相配。都能取得赏心悦目的良好效果。但是不能大面积使用,否则,不但其魅力大大减弱,相反会产生压抑、阴沉的恐怖感。

(8)白色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 虚之感。

(9)灰色 灰色是中性色,其突出的性格为柔和、细致、平稳、朴素、大方、它不像黑色与白色那样会明显影响其他的色彩。因此,作为背景色彩非常理想。任何色彩都可以和灰色相混合,略有色相感的含灰色能给人以高雅、细腻、含蓄、稳重、精致、文明而有素养的高档感觉。当然滥用灰色也易暴露其乏味、寂寞、忧郁、无激情、无兴趣的一面。

(10)土褐色 含一定灰色的中、低明度各种色彩,如土红、土绿、熟褐、生褐、土黄、咖啡、咸菜、古铜、驼绒、茶褐等色,性格都显得不太强烈,其亲和性易与其他色彩配合,特别是和鲜色相伴,效果更佳。

也使人想起金秋的收获季节,故均有成熟、谦让、丰富、随和之感。

(11)光泽色 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色以外,所有色彩带上光泽后,都有其华美的特色。金色 富丽堂皇,象征荣华富贵,名誉忠诚;银色雅致高贵、象征纯洁、信仰,比金色温和。它们与其他色彩都能配合。几乎达到“万能”的程度。小面积点缀,具有醒目、提神作用,大面积使用则会产生过于眩目 负面影响,显得浮华而失去稳重感。如若巧妙使用、装饰得当、不但能起到画龙点晴作用,还可产生强烈的高科技现代美感。

九宫格配色法 一、九宫格配色法

九宫格配色法其方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进行综合性配色练习。在配色训练中,学生所考虑的重点是:色调的差别,以及在明度、纯度及色相上要有一定的跨度。题材可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这样不但有利于进行多方面的色彩练习,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要点是:在配色练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构成美的本质即对比协调来进行。其教学目的是:全面认识色彩语言,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二、九宫格配色的基本要求

1、每个格内只用两至三块颜色,要求在对比中求得和谐,使之平衡完整,并能够相对地独立存在(这一点对有绘画色彩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不难做到的)。

2、由单格向多格扩展中,要求格与格之间仍要保持色彩的对比和谐关系。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只是增加几个格子的色彩(由原来的单格三块颜色关系,增加到与此邻近几个格子,最多也只是十几块颜色连续对比关系)。但为了下一步的配色顺利实施,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作到胸有成竹。

3、将九个格子配色完成后,应保证九个格子内的颜色均不重复。因此,不但整体上要求颜色关系相一致,而且还要求局部具有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样就扩大了调配范围。简单计算,平均每个格子有三块颜色的话,完成全部九宫格作业起码需要调配出与秋天的桔黄色主题有关系的二十七种颜色。这一步能顺利地完成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认真地思考、想象、创造及烦琐的色彩比较、调配的过程,所以说这是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如图)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三、九宫格配色法的特点

1、由于九宫格配色的训练,始终是围绕着色彩的衬托、对比协调关系进行的。如从要求A的两三块色彩关系到C的二十七块配色练习的完成,自始至终都是研究色彩的对比和谐过程。所以说九宫格配色法,不但强调研究色彩构成美的规律,还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美(色彩的对比协调)的本质。

2、九宫格配色法,主要采取衬托对比的方法表现色彩的个性美。色彩美与不美是相对比较的结果,“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九宫格的配色突出了色彩对比美的主要矛盾,在色彩对比协调的训练上是比较见效的,也是其它任何训练方式所不能比的。

3、由于九宫格配色法要求色彩训练的幅度和难度均很高,加强了综合思维的训练。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多重矛盾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正确摆正色彩矛盾之间的秩序关系的能力。并能逐步有效的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提高其解决色彩关系问题的能力。为了用色彩充分表达金色的秋天,仅以单纯的明度、纯度及色相都难以表现,只有调动色彩的所有性质(包括位置移动、面积大小、形象等),综合处理于画面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综合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构思意图,按构成要求完成A、B、C的全部内容,强调D是体现整个训练难度和强度的关键。若想一丝不苟的完成并达到要求,就必须对已经完成的前三步,按要求将明度、纯度、色相的秩序与整体平衡关系做进一步严格的调整,甚至有时要将前三步作较大的改动,因此就成倍的增加了色彩对比协调配色训练的量。符合A、B、C要求的配色是千差万别的,但同时又符合D的要求,这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色彩的整体美,也就是突出抓住了构成美的色彩共性(统一调和),形成了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协调的艺术效果。

这种由整体构思出发,从局部入手又回到整体关系中,经过多次反复的、高频率、高难度、大剂量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构成色彩美的规律(如明度、纯度、色相、面积、位移的秩序渐变、特异点缀等)也同时被理解和掌握。经练习后,学生能够确立色彩整体大关系的概念,其作品能达到色调较明朗、变化微妙含蓄而不流于表面、艺术构思的表达充分等。在观念上,能区分艺术的认识色彩与科学的认识色彩之间的不同,并能充分理解与运用两者的辨证关系。

4、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色彩构成画面,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但却不见得百分之百地符合艺术规律。具有色彩主题性构思的九宫格训练,主要抓住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色彩构成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指美的色彩组织)。色彩的心理感受是随着作者和欣赏者的个性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伴随在其创作和欣赏过程之中。因此在色彩训练中切不可忽视心理作用,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室内色彩的组织设计中,使其协调起来,合乎自然规律,办法是很多的,如调整面积比例、调换颜色、增加协调的中间色(金、银、黑、白、灰)、避免与“燥”的色彩相遇、增加色彩之间的过度秩序(明度、纯度、色相的渐变)、色彩位置的移动等等,都能使其达到协调的目的,其中每种方法使用得当,均可恰如其分地强化与表现构思意图,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完美统一,构成了色彩美。在工作中常遇到这样事情,有些画看上去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却不美,原因在于忽视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将两者相互独立。

色彩秩序配色法

一、色彩秩序配色法

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秩序训练法更偏重于用色彩来组织层次丰富、色调统一美的秩序。

二、色彩秩序配色法的要求

按色彩构成原理,即对比协调规律,在画面内安排构成调子的主色。其次是组织与构成主色调系统相呼应的次主色(对比协调色)。再次是确定小面积起平衡冷暖作用的低纯度色补色系统,及少量的点缀对比色。这些决定秩序的几块颜色的选择,完全不受形象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面积、位置、秩序的需要,随意更换、调动、支配。重点要考虑如何把握主色调、协调色和点缀色之间的秩序安排,及相互对比关系,如何构成一个具有明显秩序的组织意识,有较强的理性、规范化的色彩秩序。所有这些训练过程,完全是随意调动或增减的,直到符合色彩对比协调规律为止,完成秩序组织训练的全过程。

要寻找构成色彩美的秩序骨架,在不破坏这几块颜色关系的情况下,再增加层次,便可使色彩构成作品丰富完美起来。可见正确地找到这几块颜色,构成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成为秩序配色法的关键所在。

网页配色小技巧

1.用一种色彩。这里是指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调整透明度或者饱和度,产生新的色彩,用于网页。这样的页面看起来色彩统一,有层次感。

2.用两种色彩。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选择它的对比色。

3.用一个色系。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感觉的色彩,例如淡蓝,淡黄,淡绿;或者土黄,土灰,土蓝。

上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情境案例下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