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苹果树美术教案

2024-06-28

中班苹果树美术教案(精选6篇)

篇1:中班苹果树美术教案

资兴市幼儿园尹丽萍

设计意图:

我班的小朋友很喜欢《种豆豆》这首歌,对种豆子的过程也很感兴趣,刚好伴随阅读教材中的《苹果树》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将采用排序式导读法引导幼儿阅读故事内容并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明白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时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能根据画面理清故事情节的线索,并用语言连贯地叙述。

3、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教会幼儿歌曲《种豆豆》,熟悉种豆豆的过程。

2、教学挂图7张。

3、小熊、小羊、小狗、小鹿、啄木鸟头饰各若干个。

4、布娃娃小熊一个、苹果卡片若干张。

活动重点:

1、用排序式导读法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故事内容。

2、让幼儿初步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能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排序。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跟客人老师问好。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客人老师,先打个招呼吧:客人老师上午好!

2、幼儿演唱歌曲《种豆豆》。

师:我们一起给客人老师唱首歌好吗?

3、师:我们刚刚唱的是什么歌?(《种豆豆》)那小朋友想一想,种豆豆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然后做什么?

4、师:今天呀,我们班上还来了一个小客人,它是谁呢?(出示布娃娃)它也想学小朋友种东西,那它会种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用排序式导读法引导幼儿阅读故事内容。

1、教师打乱顺序出示大书挂图1—4页,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内容。

教师提问:“这是在哪儿?”“图画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看看苹果树有什么变化?”“小熊说了什么?”

2、引导幼儿排列画面的顺序,并说出理由。

3、教师给每张图标注相应的页码,引导幼儿讨论图画内容,师生共读文字部分。

三、引导幼儿猜故事的结局。

1、师:小朋友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结果。

3、出示挂图5—7页,师生共读画面文字内容。

4、引导幼儿想一想:苹果树为什么会长的这么好?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教师举例说明:看到小朋友摔跤了你会怎么做?小朋友想妈妈哭脸了你又会怎么做?

五、情景剧表演。

给每个幼儿戴上头饰,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

篇2:中班苹果树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乐于表达,学习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

2、能够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3、在猜测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体验观察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

1、课件《母鸡和苹果树》。

2、自制一棵苹果树。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画面上有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房子里住的是谁。

师:哎呀,原来房子里住的是母鸡妈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学习主要角色间的对话。

(1)师:一天早晨,母鸡醒来,推开窗户…… 咦,鸡妈妈怎么了,是什么表情?(幼儿回答)

师:母鸡妈妈瞪大了眼睛,好象看到了什么感觉很惊讶,那你猜猜看它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那母鸡妈妈到底看到了什么?(点击课件:苹果树)

母鸡说:“这棵苹果树哪儿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那你们来猜猜看这棵苹果树是哪里来的呢?

那我们带着问题接着往下看。

(2)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看看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

苹果树怎么会长耳朵呢,你们觉得怎么样?

母鸡妈妈也觉得很奇怪,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哎,你们听苹果树也说话了:“我们苹果树有时候是这样的。”

那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呢?

(3)师: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又出现了红红的什么?

那鸡妈妈看到红红的舌头会怎样?

它会怎么说?苹果树又怎么说呢?

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呢?

(4)师: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

鸡妈妈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尾巴又会怎么说呢?

苹果树怎么回答的?

(5)师:你认为这是一棵真的苹果树吗?你觉得是谁假扮的?

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现出原形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鸡妈妈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鸡妈妈让苹果树学大树摇,苹果树摇啊摇,树上的叶子都掉下来了,看,到底是谁假扮的呀?”(点击课件:啊,原来是一只大灰狼假扮的。)

那它为什么要装成苹果树呢?

(6)师:原来大灰狼装扮成苹果树是想来吃母鸡妈妈的,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母鸡妈妈对付大灰狼?(幼儿自由讨论)

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那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是怎么做的?

3、完整讲述故事。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这个好听的故事的名字叫《母鸡和苹果树》,那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4、表演故事。

师: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现在我们来表演故事,你可以选择当鸡妈妈,也可以选择当苹果树。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篇3:美术课从“画苹果”开始

一上课, 简单的自我介绍过后, 我便组织学生进行“画苹果”的绘画游戏。学生初听到题目时很纳闷, 觉得教师怎么会出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然后都信心满满的在纸上图画着。我随机找了五名学生在黑板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完成后, 我让所有的学生找黑板上的“五个苹果”的共同点。学生很好奇, 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黑板上的苹果, 不时夹杂着疑问声:“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心里窃喜, 学生看出问题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一会儿, 有的学生发现了, 所有的苹果都带“把”。在我的引导下, 他们又发现所有的苹果“把”全部朝右倾斜。我打趣地说:“昨天我给五名同学托梦了, 让他们都画一样的苹果。”这时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紧接着, 我又让学生看周围同学画的苹果, 竟然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画的苹果都带“把”, 而且苹果“把”都朝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 从简笔画的角度来说, 我肯定了大家的画法, 赞许他们都有作为优秀幼儿美术教师的潜质, 因为他们没有把苹果的基本形象画错, 让幼儿一看就是一个苹果。但是,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不是我想看到的结果。我给学生举了几个例子:我们从小接触苹果可能是从识图卡片开始的;小学教师在讲数学加减法时会画苹果做图例说明;小学美术课上也会偶尔画到苹果;初中以后除了吃苹果, 很少有画苹果的机会了。学生听了纷纷点头, 引起了共鸣。“苹果”这个物体已经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固定的形象, 或者说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一说到“画苹果”就会是那个简单的造型。随即,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切开的苹果, 学生茅塞顿开, 似乎知道了我的用意, 在他们的画纸上出现了被虫子咬过的苹果、吃剩的苹果壳、苹果手机标志等各种新奇的苹果造型。

最后, 我向学生阐明了我的意图。各行各业都要有创新能力,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 这种能力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肩负着儿童启蒙教育的重任, 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 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 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 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 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又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触动学生好奇心, 培养创造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若自己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 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性。”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求构思新颖, 趣味性强, 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幼师班第一阶段学习任务是素描, 对于多半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 素描学习是枯燥乏味的, 讲不好学生就画不好, 画不好学生就不爱画, 失去信心, 不感兴趣。所以, 我在讲素描中的透视时, 先展示了运用透视原理画出的楼梯、房屋、桌椅等学;讲球体时, 拿出自己用彩铅画的苹果, 告诉学生学会画素描球体就可以画出和教师一样精彩的画面。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他们对原本难于理解的知识一下子变得好奇了, 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积极主动地学习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要给学生足够的信心

幼师班很多学生没有专门学过绘画, 很多人甚至不喜欢绘画。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 没有兴趣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学生缺乏自信心。通常情况下, 他们的表现为在课堂上不敢或极少发言, 很少与教师交流, 不敢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自己的作业总觉得不好, 上课害怕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下笔时不敢肯定落笔, 教师在旁边时常用手挡住作业或将作业藏起来等等。在这点上, 教师应给予多多的鼓励和帮助。刘璐是2011级幼师班的女生, 她性格豪爽, 喜欢体育运动, 但学习成绩不理想, 对待幼师专业课不屑一顾的样子, 一上美术课其他学生画画时, 她就坐在位子上四处张望。与她的交谈中, 我了解到她不是不想画, 而是觉得现在所画的东西太难, 而且不是她想画的。针对她的特点, 我并未批评她。再画画的时候, 我找来了和我讲的内容相近而且是她喜欢的题材。慢慢地, 我发现美术课上她能和所有学生同步进行绘画了。在作业讲评时, 她的作品很有新意, 所以我特意表扬了她有绘画天赋。最后, 我热情地鼓励她继续努力, 相信她的绘画水平能进一步提高。课后, 她对我说:“老师, 谢谢你, 因为从来没有人表扬过我。”在以后的美术课中, 她特别认真, 作业也得到同学们的赞赏, 这大大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从此, 美术课成为她喜欢的一门学科。

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进步,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可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态度, 促使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意识到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还应促进学生主体性品格的形成。

三、在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篇4:综合实践《家乡的果树》教案设计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我设计了《家乡的果树》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们肯定会有兴趣和收获。

具体实施

活动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社会调查能力,提高搜集与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密切学生与自己周边生活的联系。

2.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过程

1.进行分工,制定方案

我们确立了调查地点和对象后,根据学生居住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1名小组长,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的任务。

2.实地调查

调查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本组所确定的调查对象和地点开展活动,分工合作,通过与家长谈话、对老果农访问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各种果树,填好记录表,同时注意采集资料。

3.分析调查结果

①汇总调查结果

实地调查结束后,学生们将自己小组连日来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并进行讨论分析,大家资源共享,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环组:调查得知,青香蕉、小国光、海棠等多种苹果,都是老品牌,营养价值很高。其中青香蕉还受到中南海周总理的赞誉,但是,现在这些苹果几乎都没有了,说明农民的品牌意识、发展意识还需要提高。

火炬组:调查得出,在集体时,农民的积极性受到限制,村中主要是苹果和樱桃,实行改革后,一部分有头脑的人利用村中果树资源,开办了小工厂,集吸收、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搞活了村中的农业和种植业。

奥运之星组: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种植果树的人多数是中老年人。他们岁数大,出去打工很困难,但由于素质较低,科学知识掌握的少,近几年果树方面没有什么发展,有时自然天气损害果树。因此,果树收入没有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多少改善。

②查阅资料分析

学生们在调查的同时,也注意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

4.形成结题报告

在进行了调查结果的交流和资料的共享后,各小组结合自己调查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本组的结题报告,参与交流时,学生结合自己调查的所见所闻,谈出了自己的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实施效果与思考

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不俗的表现也让我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就看你如何去发掘,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提出了许多建议,虽然有些建议并不合理、科学、有效,但从中却能看到学生的一份活动热情和为社会做一份贡献的真心。

篇5:苹果树生病了的中班故事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故事能初步了解一些鸟类的作用。

2、知道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懂得要保护鸟类。

3、产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挂图。

2、配乐故事《苹果树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1、在草地上,有两棵苹果树,一棵年纪大了,是老婆婆,一棵刚长出来,是小苹果树,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可是,你们看,老婆婆她怎么了?

(二)引导幼儿想办法为苹果树婆婆治病。

师:苹果树婆婆生病了,小苹果树可真着急,它赶紧去请医生给婆婆看病,它请了谁?

孩子安静听配乐故事《苹果树生病了》提问:

1、喜鹊会给老婆婆看病吗?为什么?

2、小苹果树又请了谁呢?

3、它会给婆婆看病吗?为什么?

4、咦,你看,这是谁来了?它在干什么呢?

(对了,啄木鸟正在给老婆婆治病呢,它呀,把老婆婆身子里的虫子给捉光了,你看苹果树婆婆现在怎么样了呀?

5、你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6、你喜欢喜鹊吗?为什么?

7、喜欢猫头鹰吗?为什么?

8、小结:原来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虫子,喜鹊会捉树叶上的虫子,猫头鹰会捉田鼠,它们的本领可真大!所以你们才喜欢它们;同时让孩子明白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介绍一些常见的鸟类及它们的作用。

大自然中的鸟类多着呢,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都是益鸟。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些鸟客人呢,想看看吗?

1、出示鸟类挂图,幼儿认识。

2、除了这些鸟,你还知道有哪些鸟类?它有什么本领?

(四)教育幼儿要爱鸟、护鸟。

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每天都在辛勤的劳动,有的捉虫,有的捉田鼠,有的传播种子……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做个爱鸟小卫士。

(五)讨论怎样当爱鸟小卫士。

1、那我们怎样来当个爱鸟小卫士呢?

2、幼儿讨论。

活动延伸:

你们喜欢这些鸟吗?请你挑一只你最喜欢的鸟学它的样子到院子里自由活动吧,活动结束。

篇6:中班教案:苹果树下

1.在充分感受旋律的基础上,能用动作表现乐句。

2.初步学习默唱歌曲,体验默唱的乐趣。

准备:

歌曲录音《苹果树下》。图片一幅:苹果树(几个个粘贴的苹果)

过程:

一、感受旋律,用动作表现:

1.出示苹果树挂图:“这是一棵什么树?”“这棵树给你什么感觉?”

2.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自由想象苹果树的各种造型。

3.幼儿讨论苹果树的生长过程,随乐曲用动作表现渐渐长大的苹果树。(低到高,收缩到伸展。)

“苹果树的种子是谁呢?它是怎么慢慢长成大树的呢?”(小种子到树苗到大树到结果子。)

二、学习节奏律动,熟悉歌曲:

在音乐伴奏下,树上的苹果也越长越多,一只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落下,请你看看,我这棵果树共掉下了几只苹果?

1.幼儿随乐曲学习节奏律动

2.教师边做节奏律动边示范演唱歌曲。

3.幼儿在做做唱唱中学习歌曲。

4.自由结伴,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唱和做。

三、默唱游戏

1.幼儿自主选择乐句中任何一个动作默唱,原动作仍旧照做。

2.如:摸头-——每个乐句做摸头动作时唱的歌词在心中默唱,其动作照做。

上一篇:最新危险品运输合同下一篇:考场纪律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