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0才开始》读书笔记

2024-06-21

《人生40才开始》读书笔记(通用4篇)

篇1:《人生40才开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沃尔特·皮特金《人生40才开始》

人生40,我们已不知不觉地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来讲,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他们面对的巨大挑战。

作者对步入40岁的人生,构筑了一个不以青年人为中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40岁,依然是生活的主宰,经历过,才有了自己更明确的目标,也懂得如何去平衡和实现这些目标,他们已然能够触碰到命运的走向,适度掌舵着自己多重的`命运,不断踏实地生活体味,让人发散出前所未有的淡然与随意。

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精彩或是经历,每个人有不同的观念和理解,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始终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生到了40这个阶段,各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经历丰富、思想成熟、人脉更广等等,如果能认识到这些优势并且好好利用,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高起点。

人到四十会有许多的力不从心,也会有些因为经验和积累而做起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身体上的衰退和心智上的成熟对每一个人来说虽不能成正比,但不可否认的是世事难以完美,本书中40岁才开始的人生是有前提的,至少你积累了无论是金钱和人脉,知识和经验。

这样你才能自信地说你可以开始你40岁后的人生。人常常在四十岁不惑的年纪里迷失和彷徨,这本书给出了一些你可以慢下来静下来开始做的理由。让你对今后可以不慌不忙。

生活对人很公平,我们投入多少,它就会给予我们多少回报。脚踏实地的向前生活,人生会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进入重新开启模式,随时向人打开一个全新世界,只要拥有一个单纯向上的心。

四十开始,应更科学高效:把阅读当成习惯;珍惜自己的朋友,固定几个爱好,需有一个人生规划,近期,中期,远期;远离与人生无关的事情;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敢于打破框框。

本书给了大龄青年很好的鼓励,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你有目标且用对方法,努力的用心去做,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40岁已不再年轻,但也不要焦虑,你还是有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你辛勤的付出,就会有所得。

荣格说的:“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从四十岁开始。”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四十岁只是行程的一半,我们用前一半来积累经验,用剩下的一半来创造新的人生。

对于自己的人生,不管过去,当下还是未来,都要学着给自己规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生活,脚下走的每一步便可安心,因为知道有个目的地,就在前方。自己就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不要惧怕慢慢老去,当年龄不再成为我们束手束脚的障碍,那么人生,每一天都会如初生一般,充满活力和新鲜感,充满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持续为之奋斗的动力。

希望我们的四十岁,就像少年在风中奔跑,就像花朵刚刚绽放,就像帆船刚刚启航。

篇2:《人生40才开始》读书笔记

人生即如此,我应该多一份努力沉着。一开始可能会失败,但没关系,重拾信心,风雨后的彩虹会更绚丽,一切才刚刚开始。——题记

八天长假是踩着试卷上刺眼的分数来的。

国庆前,进行了步入初一以来的第一次独立作业,对于自己的成绩,我还是抱有一定的自信的,虽然不是数一数二,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吧。但出来的成绩,却把我原先的臆想无情击碎,不留一点残渣。三门没有一门超过九十,英语的“差一点”,数学的“最边缘”,语文的“一般般”,让妈妈眼中的失落浓郁地弥漫开来。接着,就是飞扑而来的习题,我没有埋怨,也没资格埋怨,只能接受,以表达我的内疚。公式死死地封住了生活,我仿佛看到那些鲜红的数字跳跃着,肆意地嘲讽我,击退我,一步步把我逼入死角……

国庆第二天,爷爷问去不去乡下姑奶奶家,我想起记忆里那张慈祥却快要遗忘的脸,点了点头。说是看望,倒也能让自己心情放松一下。乡下,是那么的清新,空气中嗅不出丝毫尘土飞扬的味道;一望无际的田野种植着各种农作物,茄子用绿油油的叶片蒙面;丝瓜藤依靠着竹竿打盹,充满着和谐与生意;迎面拂来的风还没有接受秋日的凉意,仍携着夏日的.暖意,令人萌生困意。

往前走过一条小路,便见一个白发老人坐在阳光下剥着豆荚,身后是一颗繁花已逝、却依然茂密的桂花树。走到老人跟前,我乖巧地唤一声“姑奶奶”。老人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皱纹纵横的岁月痕迹。九十多岁了,姑奶奶已不太认得清我,迟迟凝了半晌:“是黄炎啊,长这么高了啊,哎吆,真快……”我只是淡淡地笑着,心中却在极力回避一个问题。

姑奶奶依然没有停下机械而娴熟的剥豆动作。“上初一了吧,最近学习怎么样?”该来的终于来了。我抿了抿嘴,极其艰难地挤出一句连自己都听不清的话:“不好,月考考砸了。”“是啊。”老人依旧没有抬头,还是专心剥豆,我皱了皱眉,不知是姑奶奶听力不好,还是一种敷衍。“啧,坏豆真多。”老人嘟哝一句。我低头一看,还真是,便劝道:“扔了吧,都被虫蛀了。”姑奶奶摇摇头,用指甲划开下一个:“这可不行,才刚刚开始呐。剥了几个坏的就放弃,那前些日子播种、灌溉、收割不都白忙活了嘛?”老人笑着望向我,长满红翳的双眼竟没有年老的浑浊,我分明地看到了一种奇妙的色彩。

“刚刚,开始?”失落的心仿佛被电击般苏醒过来。是啊,才刚刚开始啊,碰到困难不能轻易逃避,机会还很多。有不足,填补它;有缺点,改正它;有优势,升华它……不要再轻易否定自己了,没有什么天注定,只要自己够坚定,还有什么会成为绊脚石?BOSS不会仅仅出现一次,只要慢慢地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放弃,你就能攀上人生巅峰!无意识地低头,姑奶奶手中出现了一颗颗丝毫没有虫蛀痕迹的鲜亮绿色。

篇3:妙红 艺术人生才开始

妙红大学学的是理工科,毕业后捧过“铁饭碗”,然后毅然决然地下海,据说被淹得挺惨,而后投身媒体行业,一干就是十年。他说本来不想聊自己的“艺术人生”,但是猛一回头,这路虽然走得歪歪扭扭,却也丰富多彩。

记者对妙红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他曾经担任出品人、策划人兼主持人的四川电视台星空城市频道节目《妙哥说事》,这档节目主要是和观众分享报纸上的新闻,将热门话题一网打尽,同时还会搜罗有趣的网络视频。妙红用椒盐味十足的四川话主持节目,平民化的节目内容为他赢得了不少粉丝,使得他“邻家大哥”的形象深入人心。

作为媒体人的十年,妙红很长一段时间都与体育新闻撇不开干系,他笑说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看足球的时候有啤酒畅饮而且不需要码字,最不喜欢的事是看足球的时候没有啤酒却需要搅尽脑汁码字。“喜爱阿根廷队有两个原因,一是阿根廷以前出了一个马拉多纳,现在出了一个梅西。另一个原因则是,那首叫作《阿根廷,请别为我哭泣》的歌曲为阿根廷涂上了一些婉约的、优雅的色彩。当球队赢了的时候,我们一起嘶喊Argentina(阿根廷),当球队遇到坎坷时,我们则一起作出忧郁的样子,哀怨地吟唱: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这是妙红在去年世界杯期间受某刊物邀请写下的评论。他说自己酷爱写体育评论,是因为年少时在体校上学,喜欢许多体育项目,也曾幻想过自己成为一名职业体育运动员。如今,体格有些消瘦的妙红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艺术家,实际上,他已经投身艺术领域。

就惦记着那些白墙

妙红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很多年前,我其实也是一位艺术家,啊,现在不算了。”配图是一幅抽象派的素描作品。“我有空时也爱涂涂画画,但那些绝对算不上是艺术品,也绝对不可能进入我们的艺术品平台”,妙红在介绍自己正在筹建的艺术-能见度移动互联创投平台时说:“我想要创建的是一个艺术品展示和销售的网络平台,我觉得艺术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为大众服务。我想通过这个平台培养个体审美素养,提供大众消费得起的艺术品。”妙红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推介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为艺术品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购买渠道。妙红和团队到大学校园去寻觅优秀的艺术作品,还会聘请专业的艺术评估师来评估艺术品的价值,拟定出合理的价格。“我惦记着的是干家万户家里的白墙,我想让艺术品进入普通工薪族的家里,装点他们空白的墙,用原创艺术品提高他们的居家审美品位。”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日前发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为人民币287亿元,同比下降14%,创5年以来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受文化产业大发展契机的影响,艺术品电子商务与艺术品的全产业链服务正逐渐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主线。值得关注的是,定价在人民币10万元至50万元的作品在国内拥有极高的市场空间,成交数量占拍卖成交数量的73%,显示出艺术品市场初级购买群体的扩大。在艺术品电子商务化愈演愈烈的当下,妙红没有抛出花样百出的营销噱头,也没有迎合艺术品藏家们对新兴事物的收藏热情,而是脚踏实地地选择了大众艺术品消费领域,这或许来源于他人生中多次转行磨练出的敏锐商业嗅觉。

妙红不是一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惦记着外面饭馆里的人,他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十分专注。他说转行是为了寻找人生的更多种可能。也许在将来,曾经出版过长篇小说的妙红会开启另外一种人生,谁知道呢?

Q=《成都女报》 A=妙红

学会讲故事

Q:媒体生涯给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A:这十年让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也让眼界更宽广。我还学会了如何讲故事,如何用语言去生动地描述一件事,如何更有效地与人沟通。

Q:每一次在转行时,内心是否有过恐惧?

A:完全没有,每一次转行都是自然而然的,时机对了,我自己也准备得足够好了,于是转身一试。

Q:不工作时会做什么?

篇4:破裂之时才真正开始哲理人生文章

收音机也好,皮包也好,自行车也好,世上没有不会坏的东西。

“反正已经用了很久,换个新的更划得来。”或许这就是当今的世道。把东西直接丢了比较省事,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不过对我来说,还是更倾向于把坏的东西修好了之后继续使用。东西总有用坏的那一刻,有了这个大前提,我认为东西坏掉的那一刻正是开始的时候。东西坏了,不丢弃、不添购新的,下决心修好它,并花时间修缮,我认为直到那一刻,它才真正成为你的东西。

与人交往也一样,经过冲撞、摩擦、破裂、产生嫌隙,然后关系才正式开始。

始终保持和睦气氛的交往很肤浅,一直要到产生纠葛,彻底发泄,互相伤害,一直以来的情谊破裂的那一刻起,你才算与那个人产生关系。

人心比物品更脆弱,而且可能会破裂好多次。每一个这样的关头,我们都像是站在分岔路口。

是選择从纷争中脱身,甚至不惜舍弃与那人的关系,还是选择不退却,袒露真心,努力地、用心地修补彼此的关系?

我总是选择后者。这就跟修理东西一样,不,应该说是更胜于它的考验。它需要你放下身段、不惜颜面,将说不出口的、羞于告人的事化作言语,甚至有时像个孩子般号啕大哭,绝不容许对心情有一丝敷衍。

尽管过程痛苦,但是当伤口和裂痕被细心修补之后,双方的关系一定会更加深入、丰富,从而体会到平静与满足的心境。

所谓丰富,指的并不是眼睛看得到的表象,而是隐藏在其中的故事。

就像不断修修补补之下穿了十年的鞋,对我而言,它已不再是一双寻常的鞋。对最初磨坏鞋跟的那趟旅程的回忆、几年后使得鞋尖绽线的那场意外,以及每次都细心替我修补鞋子的`修鞋师傅的心意,使得那双鞋成了一个凝聚心意的宝贝。就算别人不知晓,但其中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就比任何昂贵的新品都更有价值。

与人交往也是一样,“我们曾碰上那种事,不过一起克服了”,有越多共同的回忆,双方的友情也会变得越真挚。

听到有些夫妇自从交往以后没吵过一次架,总让我觉得落寞、难以理解。难道有这种感觉的只有我一个人吗?

物品经过长年耗损会逐渐消磨,与人相处,熟悉之后如果不起摩擦反而危险。

上一篇:红枣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下一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小足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