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

2024-06-01

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共11篇)

篇1: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室温:气压:

年级组姓名实验室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试剂及产物物理常数: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指导教师签名

篇2: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

实验目的:

1、熟悉络合物的基本知识

2、掌握合成K3[Fe(C2O4)3]·3H2O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实验以硫酸亚铁铵为原料,与草酸在酸性溶液中先制得草酸亚铁沉淀,然后再用草酸亚铁在草酸钾和草酸的存在下,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得到铁(Ⅲ)草酸配合物,主要反应为:(NH4)2Fe(SO4)2 + H2C2O4 + 2H2O

=FeC2O4·2H2O↓+(NH4)2SO4 + H2SO4

2FeC2O4·2H2O + H2O2 + 3K2C2O4 + H2C2O4

=2K3[Fe(C2O4)3]·3H2O

实验仪器及试剂:电子天平,抽滤装置,烧杯,酒精灯,水浴装置,表面皿。(NH4)2Fe(SO4)26H2O,H2C2O42H2O,H2SO4(2 mol/L),饱和K2C2O4溶液,乙醇(95%),H2O2(3%)

实验步骤:

1、草酸亚铁的制备

称取适量硫酸亚铁铵固体放在烧杯中,然后加适量蒸馏水和H2SO4,加热溶解后,再加入一定量草酸溶液,加热搅拌至沸,然后迅速搅拌片刻,防止飞溅。停止加热,静置。待黄色晶体FeC2O4·2H2O沉淀后倾析,弃去上层清液,加入适量蒸馏水洗涤晶体,搅拌并温热,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即得黄色晶体草酸亚铁。

2、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制备

往草酸亚铁沉淀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313K下水浴加热,恒温下慢慢滴加H2O2溶液,沉淀转为深棕色,加热溶液至沸以去除过量的H2O2,静置一会。

然后加入草酸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翠绿色),溶液的pH值保持在4~5,加入95%的乙醇,混匀后冷却,可以看到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翠绿色)。晶体完全析出后,抽滤,用乙醇淋洒滤饼,抽干混合液。固体产品置于一表面皿上,置暗处晾干。称重,计算产率。

篇3: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

“五严”要求体现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是“五严”要求下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这一信念只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微观系统来承载, 新课程的实施核心区域在课堂教学, 关键要素在教师。面对“五严”要求,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时间来赢得效率的方式, 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减负增效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那么, 如何减负增效呢?注重每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细节, 提高教学的有效牲。特级教师石志群这样说过:高效的教学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还需要有效地向课堂外延伸, 延伸的广度和深度将决定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怎样向课堂外延伸?向课堂外延伸有这样几种:预习、搜集资料、课题探究、复习、作业。

新课程注重的是人文内涵,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在减负增效的时代背景下, 好的预习能使学生预先了解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很多知识, 这些有意识的“生成”资源, 就有可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亮点, 它所延伸的也许就是一个生动、广阔的教学天地。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既要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预习教学方法。

根据我们的调查, 不少中学生对为什么预习, 怎样预习, 知之甚少, 做得更少。教师对预习教学方面的探索工作也不尽如人意, 这必将大大制约课堂效率的提高。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而终身学习通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来实现。其中学会求知就是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 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有探索未知的热情, 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之一句话, 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背景下的“预习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精神的四个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素养;挖掘教育的人文内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效率的课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我校全体政治教师在校长的支持和领导下, 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设计预习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布置预习提纲

布置预习提纲出发点是让学生熟悉课本, 上课能节省时间,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过程中我们先是运用填空补缺形式来让学生预习, 后来发现效果不理想, 学生主动性没有发挥。我们换了一下思路, 改为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结构并提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 并在课堂上由学生展示预习的成果,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整理并结合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教学设计, 对学生的疑点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 尽量减少对教材已有内容的陈述, 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布置预习提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应试的考核点在哪里;另一方面, 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 学会把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共同合作解决。

二、布置默写任务

布置默写任务其目标是让学生牢固掌握已讲知识, 为新教学打下铺垫。实践过程中我们设计出:课代表课前布置, 上课前五分钟读书, 读完即组织默写。组长、班干部协助督促检查, 教师抽查。这一流程发挥了课代表和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高中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细节繁、任务重。预习就显得格外必要, 也格外重要。在课前把大部分知识细嚼慢咽, 逐渐消化, 上课的任务就是把那些预习时难理解的知识理解了、记住了, 就可以了。整节课下来, 学生对该节的内容便可烂熟于心、脱口而出, 课后根本不用花很大力气去复习。学习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学习变得更有效率了, 同时学生为完成任务在课前读书, 既营造了课前书声琅琅的氛围, 又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以便自觉地听好课, 积极主动地学习, 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三、设计引导学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引导学案主要是把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相融合, 是把教师下一阶段要教的新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掌握的知识内容、精选练习题等提前让学生了解, 引导学生预习,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再通过教前测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确定课堂的教学思路, 结合本班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堂, 与教师一起探讨。争取让学生当堂掌握, 当堂练习, 当堂消化。课后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对后进生进行查缺补漏。

引导学案有利于建立全面而有个性的新的育人导向机制, 生成高效且有人性化的教学, 建立起校本研究机制, 搭建起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

引导学案既是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志、健康的体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主动积极、健康的选择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情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种有效的预习方法。

经过我校全体政治教师的努力, 学生也认识到:课前不预习, 上课听不懂, 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 整天忙得晕头转向, 学习效率还极差。学生已养成了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的学习习惯, 做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还形成了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 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的习惯。从长远的角度看, 这种预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益。当然如果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分别构建科学、有趣的预习方法, 教师就必须做好帮助学生预习的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看似繁琐, 但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继续深入地学习。使学生在预习活动中有所发现, 在探索中得到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只有这样, 才会使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迸发智慧的火花, 流淌人文的情怀, 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真正促进教与学的和谐持续发展。

篇4: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建议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2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基于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曾有不少同仁对当地的实验教学进行过一些调查,也曾撰写过相关的调查报告。我们在研究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问卷的内容更加充实,参与面更加广泛,被调查者更具有代表性。同时,我们还力图以教材编写的特点为突破口,结合调研的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教材的下一步改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1 调查背景

重庆市从2010年9月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我市现行人教版、苏教版两种高中教材,其中化学实验的内容都比原教材丰富。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不少学校在实验教学时尚存诸多困惑,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加强新课程在重庆的推进,全面了解重庆市实验教学的实施现状,特面向全市大多数区县和学校开展了题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开设情况调查》的问卷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比较客观地了解我市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实施的现状。重庆地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游,教育发展现状也居于全国中等水平。所以,我市实验教学的现状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验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的研究成果也能在一定程度对其他省市的化学教育、教学的开展和决策提供参考。

2 调查过程

调查内容涉及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实验的认识、实验室规模、药品和器材配置、实验人员数量及其待遇、实验管理、实验课开设、重难点实验搜集等23个题目。问卷由区县教研员、直属学校教研组长组织教师独立匿名填写,调查组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19份。参与本次调查的学校有市直属中学、市级重点中学、区县级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等。因此本次问卷调查覆盖面广、回收问卷样本丰富、数据真实可靠。在认真统计的基础上形成了较详实的统计数据,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3 调查结果

为了增强本次调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精心设置。现将所设置的问题按其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并试图呈现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1 实验开设现状

实验开设现状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可知,现行教材规定的实验开设率小于50%的学校近40%;学生实验开设得很少或完全没有开设的学校占1/3;70%左右的教师反映很少开设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开设状况不佳不是因为学校的实验条件,而是教师觉得教学时间不够、嫌麻烦,反映出这两种情况的教师共占80%。

建议各学校可增加高一上学期的课时以保证实验的开设;定期开放实验室,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2 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学校相关领导对实验管理的重视程度、学校实验室硬件建设及师资等情况、教师对教学的主观看法、教材的编写体例及难度等因素将直接决定客观教学行为,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设置了相应的问题。

3.2.1 学校对实验教学的管理

有关学校对实验教学管理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认为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重视且规范到位的比例不到30%,说明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这是导致实验教学难以落实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3.2.2 实验设备配置及师资状况

学校实验室硬件建设及师资状况如表3所示。近一半的学校实验室只有2~3间,实验员也多为2人;虽然专职实验人员的工作计算工作量,但84%的被调查者反映任课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基本没有计入工作量,2/3的教师认为实验条件、药品、仪器配置正常。按《重庆市普遍高中化学实验开设要求》的规定:19个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2间化学实验室和2间实验准备室及2位实验员;36个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3间实验室和3间实验保管室及3位实验员(大规模的学校可以按每12个班多1间实验室的比例增加实验室和实验保管室)。而被调查的学校其各种实验条件及人员配备还没有完全达到此要求。

因此,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中学实验室配备标准,增加实验员人数及提高其收入都是当务之急。有条件的学校应多开展数字化实验。

3.2.3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主观看法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主观看法如表4所示。大多数教师认同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但仍有39%的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限。近90%的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有兴趣。在做演示实验前,35%的教师上课前只用心准备重难点实验;58%的教师认为“已有实验经验,把药品凑齐就可,不需课前详细准备”,即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上课时有34%的教师完全自己做演示实验;55%的教师邀请学生一起做实验。由此可见,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所花心思不够,多为应付、交差了事;55%的教师觉得学校开放实验室最大的障碍在于教学管理的困难。

3.2.4 教材编写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为了从教学层面更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一线教师对教材研究的水准、了解当前教材实验设置的科学性、层次性是否合理等情况,我们还设置了以下问题:现行教材的实验内容设计和安排是否合理?现行高中教材中的疑难实验有哪些?您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在回答上述问题时,教师们普遍反映:

现行教材对实验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比较合理。教师们总结出现行教材中的疑难实验共28个,如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石蜡油的分解实验等。主要意见和建议为:①应该把“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分开,规定必须做的学生实验,设置相应课时,保障学生实验能够落实到位,避免学生实验只由教师演示的现状。②由于我市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选修六《实验化学》,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或开设部分选修六内容,因该教材实验内容设置和安排更完整、系统、科学;建议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在每个模块教学中都安排几个重点学生实验让学生来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否则会出现新教材实验增多,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反而减少的窘局。适当增加“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强化实验设计,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 结论与建议

明确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从而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整体质量。

4.1 结论

第一,普通高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基本能够保障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因近几年各区县通过调整高中布局、申报重点高中等途径,加强了普通高中的硬件建设,实验设备得到充实。94%的教师都认为学校现有实验设施及药品配置能够开设绝大多数的高中实验,只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再稍增加一些仪器药品就可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第二,学校对实验的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及教师参与实验管理等制度还有待加强。部分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到位,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且实验人员的待遇还有待改善、任课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等工作量还有待进一步认定。同时,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还亟待加强。

第三,当前实验教学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部分地区实验教学开展的情况甚至不如课改前。究其原因:唯分数论的思想在教师中根深蒂固,导致教师的意识不到位;通过播放实验视频来代替现场实验的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4.2 建议

第一,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教师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改变当前分数至上的不良导向,进而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角度、全方位来评价教师,如把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切实减轻教师和学生过重负担,使教师有精力将其重心放在实验教学研究与应用上,使学生有意愿参与更多的实验体验。

第二,建议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高中化学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实验培训,以提升其素质和能力。部分相关人员虽然已经参加过市、区和校级培训,在理念上已认同新课程的体系和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甚至把实验当成负担和麻烦,而淡化和削弱实验教学。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更多相关人员乐意从事实验教学和研究,开全、开好化学实验,从根本上促进教学。并建立建全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机制,真正做到让培训者学有所获、获能致用,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建议在考核时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考查培训效果。

第三,建议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对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类,并明确开设要求。高中新课标[1]没有明确对学生实验进行分类,本意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探究。但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课标和教材没有明确分类(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而造成学生实验开设率比原来还少。针对这种现状,建议相关部门,对现行各本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类,明确要求,甚至可以像化学1和化学2那样明确规定哪些实验为学生实验,哪些为演示实验。同时,各省市(或地区)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经济条件、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要求,并印发到一线教师手中,人手一册,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基于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建议在制定教学要求时应本着教学难度适中、实验数量合理、实验原料环保、突出重难点实验等原则。总之应以扭转当前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利局面作为制定教学要求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才能准确定位,才能确保和促进高中化学实验保质、保量的开设,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

此外,建议一线教师加强对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些适合大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化学校本教研,特别应做好化学课外实验,从而对实验教学进行有益补充,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同时,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加强对重难点实验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5:实验预习报告及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图

三.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三.实验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和处理

篇6:声速测量实验预习报告

1. 用极值法和位相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2. 掌握用电声换能器进行电声转换的测量方法

3.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4. 进一步学习示波器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

SV6型超声速测量组合仪,SV5型声速测定专用信号源,双踪示波器

三: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1. 确定仪器组最佳工作频率f

2.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方式,观察示波器,移动S2找出接受波形的最大值,记录幅度为最大值时的距离;记下S2位置x0,调节S2,逐次记下振幅最大的x1,x2„„x12共12个点,2xi1xi,用逐差法处理12个数据即可得到接受波长,而声速vf,得到声速v。

篇7: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

1.进入实验室前要写出实验预习报告。(20分)

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实验简要步骤及预习思考题解答。

2.按指导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内容,经指导教师检查数据合格后,给出实验操作成绩,方可离开实验室。(40分)

3.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实验数据处理20分;

实验误差计算及分析5分;

实验结论分析5分;

篇8: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报告,质量

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有一半的学时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 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 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训练至关重要。训练的初期主要是在相关实验课中进行, 以后在进入临床实习来加强。因此, 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是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为进入临床打下牢固的基础。而实验报告书写是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是实验效果的重要衡量依据, 也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但在实验教学中却发现, 学生虽然能够及时上交实验报告, 但撰写的质量并不高, 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提升学生实验报告书写质量显得格外重要。许多学者经多年的教学经验, 提出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实验报告书写质量的策略, 现归纳如下:

1 实验报告书写的重要性

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了学生主管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归纳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也加强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为今后科研论文的撰写打下了坚定的基础。通过学生实验报告的反馈, 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 更好地完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对教学改革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1,2]。

2 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存在的普遍问题

不重视实验前的预习, 书写时不加思考, 互相抄袭, 实验报告内容雷同;态度不严谨, 不是按照实际操作书写, 而是照抄实验指导, 使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大多数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当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时, 就无从下手, 不知原因出在哪里, 不能客观全面地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内容方面, 书写不完整, 往往缺少实验方法评价、分析讨论、结果应用、注意事项等重要内容[3,4,5]。

3 如何提升实验报告书写质量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通过加强学生实验报告书写, 促进实验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识

首先加强教师对实验报告的重视度, 来提高学生对实验报告书写重要性的认识[6]。

3.2 加强实验课前的预习

重视学生对实验课的预习, 教师应将实验课预习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明确预习提纲和预习内容, 强调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通过预习知晓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并做好预习报告;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预习或预习的效果[7,8]。

3.3 加强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指导、批阅

教师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指导学生书写实验报告, 并指导书写什么内容, 解决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报告中的每一项内容, 并将分析结果写入实验报告;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时, 要善于发现报告书写中的闪光点, 做到及时讲评、积极肯定, 以此来提高学生写好实验报告的积极性[9,10]。

3.4 打破传统、推陈出新

实验报告的写作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 应在满足实验报告的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规范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基础上[11], 勇于创新。

3.4.1 反思式实验报告

传统实验报告的书写存在很多弊端, 学生书写实验报告不思考、不归纳、不总结、存在千篇一律的抄书现象。王晓冰等人提出将反思日记融于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书写反思式实验报告的想法。实践证明, 相比传统实验报告的书写, 书写反思式实验报告虽存在一些问题, 但这种书写方式更能促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回顾, 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 从而也提高了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 与此同时, 也有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对教师的成长和实验教学的改进有很好地促进作用[12]。

3.4.2 论文式实验报告

姚青、李江滨等对论文式实验报告的书写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指出此举使学生的科研理念得到培养;学生对实验指导的抄袭得以杜绝;教师的评分标准发生转变, 使之学生不再单单注重实验结果正常与否, 而是更注重对结果的分析是否合理, 学习态度得以纠正;于此同时, 论文式实验报告的书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查阅文献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了论文撰写能力, 为今后毕业论文和科研论文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3,14]。

3.4.3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强化实验报告的书写

杜斌等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强化实验报告的书写进行了探索, 虽然此举也存在一些不足, 但收获还是颇丰的。他们发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书写实验报告更能促使教师对实验报告书写指导的重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科学[15]。

篇9: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主动探究;应对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新课改的需要和探究性实验本身的优势,探究性实验被作为开展高中化学实验科目的首选。探究性实验不仅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要求实验者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因此好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优良的科学素养。但在具体实施时,我们会遇到许多困惑,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临汾市高一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我们对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应对性策略。

二、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一)验证性实验过多,与探究性实验的比例严重失衡

许多学校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探究性实验则是敷衍了事,根本达不到标准。

探究性实验注重以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 是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操作或实验活动。

验证性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前,通常由老师把实验的原理、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告知学生,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实验仅仅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但同时暴露了一些弊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因为预先知道了实验结果,因此会把实验结果向"正确"结果上靠。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不同的实验现象被视为是错误的,这违背了实验要求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违背的实验的意义--探求新事物、新现象,同时也扼制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

这与过去我国侧重于把实验只作为传授科学知识和训练实验技能的工具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另外一些学校,有的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甚至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由于现阶段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在考试中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生成绩未必差。尽管历年的高考题中都有化学实验部分的考核,但考核的内容都是笔试部分的,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应对纸上实验题的解答思维、步骤、技巧的强化训练,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了解学生对化学探究性实验的了解程度、兴趣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究有关化学探究性实验的一些新的活动方法,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动手。培养其主动探究的能力。方法:制定问卷调查,同时还对部分老师进行了访谈。

四、调查对象、范围及结果归纳

调查范围是临汾市高一的150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 1160份有效问卷。据调查结果显示:①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占 68%,不了解的占32%;②对化学探究性实验非常有兴趣的占 82%,兴趣一般的占7%,没有兴趣的占11%;③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中,喜欢实验的占 75%,喜欢小组讨论的占 10%,喜欢师生合作探究的占15%;④想尝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占 87%,不想的占 5% ,无所谓的占 8%;⑤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请老师指导的占 83%,自己分析解决的占 8%,忽略问题继续做的占 4 %,干脆不做的占 5%;

五、问卷调查结果的应对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中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明显的实验现象给予他们很大的喜悦,从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对化学现象的解释,可以达到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的效果,因此,我们说成功的实验教学方法往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性实验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即以生为本,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实验、完成结果分析,这样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成为实验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探究欲。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探究性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可以让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的经验,大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完成结果分析。

(二)精心组织,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效率

有些老师觉得做探究性实验不但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也没能掌握到知识。其实,我们通过精心的组织是可以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效率的。例如AI(OH)3的制取,通常强调A1 (OH)3必须用铝盐与弱碱氨水反应制得,不能用强碱,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可设计两组对比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实验一:在分别盛有少量氨水与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A12(S04)3溶液至过量。实验二:在分别盛有少量A12(S04)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氨水与NaOH溶液至过量。先让学生推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之后再用实验验证。通过两组实验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用铝盐加强碱反应也可制取A1 (OH)3,但要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通过老师引导的这种对比、分析的情境,学生会比较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创设氛围,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神圣的好奇心好比一株脆弱的幼苗,它除了需要鼓励外,还要有自由,若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学生对事物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实验方案,即使学生提出的有些方案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也要找出其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的精神。例如:探究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主要试剂是0.1mol·L-1 FeCl3溶液、0.1mol·L-1 FeSO4溶液、铁粉、KSCN溶液。可以选择其它试剂。这样有的同学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基本原理,提出一些假设,以Fe2+→ Fe3+为例,同学们认为,这一转变过程中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氧化剂,可以用新制氯水或双氧水。然后让学生们大胆地按照这些思路去设计实验,并分析和评价方案。

六、结论和思考

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科学探究并不是非常了解;实验中,每当遇到问题,首先还是想让老师去指导解决,缺乏自我探究的勇气,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学会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有些学生可能因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缺乏,會出现一些错误,作为教师千万不要责怪学生,应给予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能顺利地、科学地完成实验任务。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马健生,等.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科教育,2003,(5).

[3].陈心忠.主题探究实验的实践与研究[J].化学教学,2006,(4).

[4].郝瑞锋,等.论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

篇10: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标准版

学生姓名: 院 系:机 电 工 程 系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步骤

四:数据表格

篇11:无机化学预习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是当代国际社会教育的共同趋势,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自学的愿望和能力。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愿望和能力作为终极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正是基于以上的意识,我们尝试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少慢差费”的弊端,如何克服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探索的目标更多放在课上教学,课后复习两环节上。其实,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语文教学的起始环节——预习的操作问题。我们向来很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学生一进入初一,便向他们讲清预习的重要,并指导一定的预习方法,要求他们上新课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间大多安排在课外,课上稍作检查。但总觉这种常规的预习操作效果并不好,于是我们对任教班与其它班的语文预习情况作了如下调查:的功课都要预习,语文预习也就因课余所剩时间不多而挤掉了。教师对预习方法缺乏必要的持久性指导,很多学生不知如何预习。教师因找不到省时有效的办法检查、督促预习,在繁重的教学负担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而,作为语文学习前奏曲的预习也就成了一句口号,基本上没有落到实处。

大多数学生课前不预习或被动预习。这样学生对课文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陌生。课上又忙于应付老师的“提问法”“讨论法”“启发式”。而且一篇课文往往一、二课时就讲完。这样听课,必然会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主动预习是不是一定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有效呢?不一定。首先,能做到主动预习的同学很少。其次,课外预习的时间不好控制,预习的质量不能确定。再次,这少数主动预习的同学,由于课外已认真研读了课文,在课上很容易听懂,而且对老师提出的某些问题能对答如流。可是那些占大多数的不预习或被动预习的同学可能听得似懂非懂,无从回答问题,就成了“陪读”。这对整个课堂效率的提高是不利的。

因此,把预习放在课外操作,几乎形同虚设,对课堂效率提高的作用甚微。那么,把预习放在课内操作又如何呢?针对这一想法,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预习课的教学实验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探索。

二、题的理论涵义与假说:

(一)课题的理论涵义:

1.语文预习

语文预习是学生在新授课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语文新教材或新课文作自我学习的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一般放在课外进行。

2.语文预习课

语文预习课就是把预习放在课内进行的课型,改变了预习放在课外的常规形式。

(二)理论假说

通过初中语文预习课的教学研究,探讨语文预习内容、方法以及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学愿望和能力的培养等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对象:

初二(5)为实验班,采用预习课教学。

(二)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

(三)步骤:

1.准备阶段(2000年9月---2001年2月):主要工作是学习科研理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教会预习方法,打好预习基础。

2.探索阶段(2001年3月---2002年2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进行探索性预习。在此基础上,悟出适合学生自己的预习方法,要求学生在运用时要求创新求发展。

3.总结阶段(2002年3月---2002年12月):调查研究预习课对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培养的结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结题。

(四)操作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真正发展。

2.平等性原则:教学中,师生平等,互相尊重、学习、切磋、启发、激励,共创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3.全面性原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全班学生的学习。

4.实践性原则:以实践为基础,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五)测评工具:

实验的评价工具是学业成绩测试以及有关预习情况的调查统计。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

(一)摸情况,树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学生预习情况,优秀者表扬鼓励。搜集论述预习重要的名言文章介绍给学生。选择几篇课文,进行预习与不预习,课内预习与课外预习的对比测试,并开展预

习好处多大讨论。在作业中进行预习渗透。设置预习笔记本。备好预习工具书。评选预习明星。总之,要利用各种方法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树立强烈的预习意识。

(二)培兴趣,教方法。

光有了预习的强烈意识,没有形成兴趣,预习工作可能不会持久下去,更不会形成习惯,顶多是个被动预习者。因此,实验初期还需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真正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其次预习课的形式一定要多种多样,诵读型、讨论型、表演型、练习型、上网查资料型等都可尝试。如《苏州园林》的预习可选看《苏园六记》,《在烈日和暴雨下》可观看电影《骆驼祥子》展开讨论,《变色龙》可分角色表演,《白杨礼赞》可诵读,《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可通过填写书籍演变表格练习开展预习。再次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督促,让他们也体会到预习成功的愉悦。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教时要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方法要切实可行,简便易操作。预习情况要落实到预习作业和预习笔记中,便于检查、督促、总结。

(三)重强化,求自悟。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不可能“一次性”,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预习问题。要学生在预习中反复实践,反复训练,要经常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预习方法“强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在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情境出现时,会选择最优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教会了学生预习方法,还必须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预习方法的交流。还必须帮助他们对自己的预习过程进行总结,取其合理因素,从而领悟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高效的预习方法,使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活动。

(四)讲合作,倡创新。

在预习中要注意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可发挥四人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结合,互相切磋、商讨、交流预习所得及预习经验方法。所存疑难由组长提交老师,便于老师快捷迅速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

在预习中要善于捕捉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要努力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发问。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读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创见,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的预习速度,预习效率提高之后,预习课上时间有盈余,可创造性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课前三分钟讲话、写小短文,赏名言诗句等。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业成绩测试及有关预习的调查,认为“语文预习课”的设置取得以下成效:

(一)提高学生的预习意识,养成预习习惯,形成一定预习能力,使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预习由课外刚转入课内时,学生思想上还不太愿意接受,预习课上的预习情况也不容乐观,许多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速度慢,抓不住要点,不查工具书资料,不做笔记,甚至连挑选生字词都不会,更

不用说质疑问题。但由表4的调查可看出,经过近乎两年课上预习的训练,学生的预习意识提高了,预习习惯,预习能力形成,即使有时把预习布置到课外进行,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完成。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由表5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业成绩差异不

明显,实验后,实验班学业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尤其是学有困难学生,成绩进步特别明显。这是由于预习放在课内,时间得到保证,学有困难学生能得到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优秀学生的帮助。以前由于种种原因不预习,现在预习了,对课文熟悉了,探究了,听课的效率就提高了,成绩也就逐步提高。

(三)扩大预习的具体内容,形成一套系统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不再只是读读课文,查查工具书,认认词语,想想课后练习这么简单。它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从范围上看可预习一册书,一单元,一篇课文。

一册书预习:指导学生阅读书前彩图、说明、目录,书中单元提示,书尾附录,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总体要求;各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各单元之间的关系等,指导学生掌握一册书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明确一学期的语文学习目标,也便于学生选购课外读物。

一单元预习:指导学生阅看单元提示,课文前训练重点,预习提示,听说读写训练等内容,讨论明确单元学习要求,单元内每篇课文学习要求及与单元学习要求间的关系;单元内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间关系;单元内课文与知识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间的关系;掌握单元学习目标及训练重点,使各部分间知识串联成体系。

一篇课文的预习是预习的主要阵地,预习的内容涉及面广,常要预习的有: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阅看自读提示、注释,诵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思考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主题中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了解写作特色,欣赏品析佳句,质疑问难,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章等。预习时不必面面俱到,但应视具体文章,据文章教学要求和训练重点安排预习内容。预习内容的丰富,也就决定了预习方法的丰富。这里谈的预习方法是指一篇课文的预习方法。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常用的预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五步法:最基本最常用。具体指一看(提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二查(工具书资料),三思(课后练习、层次、段意、中心、句子、写作特色),四批(批注重点、疑点),五议(疑难)。

2.表格法:最简便易操作。把预习要求设计成表格,学生预习时填写,一般包括:课题、体裁、作者、出处、生字词、佳句、段落提纲、主要内容、主题中心、读后感受、疑难问题。

3.练习法:利用课后练习,练习册预习,或教师把知识通过一定形式编成练习题供学生预习使用。早期培养预习习惯很有效。

4.提纲法:教师把预习要求编写成提纲,为学生预习指明方向,学生在提纲“定向”作用下,独立进行翻查、分析、综合、体会。

5.笔记法:提高后用。在学生熟悉预习内容,掌握了一些预习方法的基础上,可要求学生把预习所得整理在笔记上,便于交流,检查、督促,课前上交老师,便于教师把握课上讲授重点难点。

6.质疑法:难度较大,在预习时可让学生就文章中的字、词、句、章、语、修、逻等各方面质疑,并试着讨论解疑。

7.类比法:难度更大。找一篇与预习课文同类型的文章,进行类比分析,使学生跳出一篇文章的范围,在类比分析中举一反三,获得对某方面知识的规律性认识。

8.活动法:通过举行跟预习课文有关的游戏、表演、实验、朗诵、演讲、学生试讲、观看影片等喜闻乐见的活动,来领悟体会课文的内容。

在教会学生预习法的同时,也伴随阅读方法的传授,如速读、慢读、精读、略读,圈点勾画批注,拟结构提纲,分段方法,概括段意中心方法等。两种方法传授都要有连续性、阶段性、要循序渐进。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放在课内,学生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难点、疑点,使讲课更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便于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尤其是学有困难学生,可加强巡视与个别辅导,有利师生交流,有利全班提高。

学生通过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听课针对性,减少随意性。预习中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在老师讲解时得以再理解运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作出快速反应,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师生间配合默契,因而预习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讲读课文连预习课一起用二到三课时都能上完,并不会因为预习课占用课时而影响教学进度。

(五)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通过自己独立钻研,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果说课上教师正式讲解课文是学生施展自学能力的战场,那么预习课上便是学生培养提高自学能力的练兵场。其实,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独立地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过程,是自学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

(六)有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师在预习课上,教给方法,然后启发诱导,答问释疑,或与学

生自由交谈,或相机指点,或巡回指导,或个别指导,真正体现了“导”的作用。在“导”中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案,对学生领悟了的,研究出来的,无须讲。对学生困惑处,谬误之处或想不到之处,教师有的放矢地给学生进一步指导。这进一步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除有赖于教师“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为学生学习兴趣与情感。在预习

课上,学生通过自奋其力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充满体验的快乐,老师正式讲解课文时,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印证,若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

若不甚吻合,便会思索,便会集中注意力,追求真知。正是这种快感、思索、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在预习课上,能不断地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鞭策,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毕业生自我总结1000字下一篇: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