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园的作文

2024-06-28

关于生态园的作文(精选8篇)

篇1:关于生态园的作文

也许你们学校的操场,是你们玩耍的乐园,也许你们学校的教学楼是你们学习的圣地,然而我们学校却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态园,它在鸟语花香,鲜花盛开的春天最美。

放眼望去生态园如诗如画,生意盎然。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丛丛的冬青围成各种形状,远远望去,它是那么有精神。

走进生态园,踏着方砖就可以看到生态园里有许多花草,放眼望去,全部是三叶草,三叶草全长出来的时候,像走进了绿色的海洋。再往前就是一排排,排列整齐的蔬菜,西红柿刚刚发芽,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南瓜也长出了大大的叶子,还带着幽香,黄瓜也不甘示弱,马上长出了毛茸茸的叶子,还羞答答地为了不让人摸它,叶子锋利了许多,有人要摸它,它仿佛羞羞地说:“千万别摸我,我可是淑女!”

再往里走,就轮到小树来秀风采了,一见到小树你一定会说:“这是怎么回事,光秃秃的小树怎么长“头发”了?”我来告诉你,因为夸了蔬菜们这么久了,小树们也急了,也想来个展风采。瞧!柳树妹妹的“长发”多美,松树长出了自己结实的肌肉,但众树之首是西府海棠了,它撑直了腰,仰起头,尽展王者风范,它们你挤我碰,一个比一个美,好像在举行比美大赛。有的绽开笑脸;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躲在绿叶后面;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看起来让人陶醉其中。

接下来花儿也来凑热闹了,它们一个个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大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不知干什么,好像在投票选美似的呢!花儿们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美丽极了!

这就是我们的生态园,生机勃勃,黯然生机。学校的生态园一幅美丽的画,为学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爱春天的生态园。

篇2:关于生态园的作文

生态园里,花红了。有柔软的桃花,她的美是一种不高贵的美;有甜甜的榆叶梅,看到她,可以让人想到甜甜的蜜糖﹔还有月季,她的姿态,总会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生态园里,柳绿了。有樱花树,她的花是红的,果实吃起来很甜﹔有枣树,他的叶子是卵形的,结下的枣也很甜;有花椒树,枝上有尖尖的刺,果实可以做调味料,也可以入药。

生态园里,还有许多鲜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蔬菜。有:冬瓜,白菜,黄瓜,韭菜,山药,蒜……所有的蔬菜都是因为马爷爷的辛勤培养才生长出来的,我们得感激他。

在花坛,向北望,有一条白色的长廊蜿蜒于一片树林当中,常有老师在这里漫步。在这一片绿色的树林中,铺有条条小路。老师,学生在小路上悠闲地散步。

春天,这里绿草如茵,就像一条绿色的长毯。它的两侧各有一条笔直的小道,孩子们经常在那小道上常常洒下一串串欢乐的笑声。站在生态园外部,举目四望,周围绿树环绕,繁花掩映其中,直是美不胜收。

生态园不只是植物的天地还是动物的乐园。你听”叽叽喳喳”小鸟又在唱歌了。白鸽正低着头认真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好像晚上要去参加什么宴会似的。

这里不仅有植物,而且还有各种昆虫。有美丽的蚊子小姐,活泼的蛐蛐哥哥,纺织家蜘蛛姐姐,可爱的蚂蚁小妹…我听见蛐蛐哥哥在给蚂蚁小妹唱着欢快的摇篮曲,我看见蜘蛛姐姐在纺织她漂亮的围巾…。

生态园里的景物好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画里有小昆虫在爬行,人在走动,树叶在摇晃,一派生机。

篇3:关于生态制剂的研制分析

一、微生态制剂的国内外研究和生产概况

早在本世纪初 (1907年) 著名细菌学家梅切尼科夫即提出饮用酸奶可以延年益寿的假说以来, 而微生态制剂真正用于防治疾病却是近20年的事。

日本是世界上研制开发和利用微生态制剂较早的国家之一, 其产品主要是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在70年代初, 已将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用于临床治疗腹泻。至80年代中期已有26种产品, 90年代已达到饱和状态。据报道至今在日本生产这类制剂年产值达20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已有10余家。其品种分3大类。即双歧杆菌食品 (包括双歧酸奶, 双歧杆菌乳制品、双歧杆菌面包及饼干类) 。双歧杆菌保健食品 (含双歧因子) , 以双歧杆菌促生因子为中心的特定保健食品 (包括强化寡糖类食品及双歧杆菌、乳杆菌培养物的提取物等) 和双歧杆菌药品 (包括单菌制剂和联菌制剂) , 其剂型有粉剂、颗料剂、锭剂、胶囊剂和微胶囊剂等多种。

二、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与其它药物不同, 从理论上讲, 它优于抗生素, 克服了应用抗生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调、耐药菌株的增加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实践证明, 微生态制剂的优越性即健康人群使用它来增进健康素质, 提高健康水平, 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其作用机理有下列几个方面:

1、生态平衡理论

微生态学认为, 人体、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寄居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群。宿主、正常微生物群和外环境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在正常条件下, 这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一方面对宿主有利, 能辅助宿主进行某些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对寄居的微生物有利, 使之保持一定的微生物群落组合, 维持其生长与繁殖。在微生态系统内微群落水平中, 少数优势群对整个群落起着决定作用, 而在微种群内部中优势个体对整个群落起着控制作用。一旦因种种原因而失去优势种群, 则微群落就会解体。若失去优势个体, 则优势种群更替, 并改变了微生态平衡。例如, 由于抗生素、放射治疗、手术和过敏性疾患等因素引起正常菌群变化, 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即生态和菌群遭受失调, 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双重感染和免疫力降低等。利用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成员的益生菌, 制成的微生态制剂, 可以调节失调的菌群, 使宿主体内恢复正常的微生态平衡,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生物屏障理论

生物屏障理论又称生物拮抗理论, 肠道内正常菌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的屏障结构, 包括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 生物屏障是指肠内主要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乙酸、乳酸、丙酸、过氧化氢及细菌素等活性物质, 可阻止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定植。生物屏障是指定植于粘膜或皮肤上皮细胞之间的正常菌群所形成的生物膜样结构, 通过定植保护作用影响过路菌或外来致病的定植、占位、生长和繁殖。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就是这类正常菌群中的成员, 可参与生物屏障结构, 发挥生物拮抗作用。

3、生物夺氧理论

根据正常微生物群的自然定植规律, 人或动物出生时是无菌的, 出生后不久就被一系列微生物细菌定植了。定植的顺序先是需氧菌, 后是兼性厌氧菌, 随后的是厌氧菌。厌氧菌之所以不能先定植, 是因为自然生境内有过多的氧。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一段时期后, 由于氧被大量消耗, 从而提供了厌氧菌生长条件, 厌氧菌才能生长。厌氧菌虽然不能先定植, 但是整个微生态系统中其数量上占据首位, 并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利用无毒、无害、非致病性微生物 (如蜡杆芽胞杆菌等) 暂时在肠道内定植, 使局部环境中氧分子浓度降低, 氧化还原电位下降, 造成适合正常肠道优势菌生长的微环境, 促进厌氧菌大量繁殖生长, 最终达到微生态平衡。

4、三流循环学说三流循环其主要内容是能量流、物质流及基因流的循环。

能量流即能源运转, 正常微生物群的内部与其宿主保持着能源交换和运转的关系。现在已提出一个生态能源学的分支, 它们研究人类、动植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正常微生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所存在着能源的交换关系。近年已从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中发现, 人和动物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 (microvilli) 与正常细菌细胞壁上的菌毛 (pili) 极为贴近, 并发现有物质交换的现象发生。

物质流即物质交换正常生理菌群的能源与物质均依赖于宿主, 不存在宏观生态学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区别。但都存在着降解 (catabolison) 与合成 (anabolism) 的代谢。降解与合成是微生物代谢中的必然途径, 这与宿主细胞的功能是一致的。正常生理微生物菌群与宿主细胞通过降解和合成代谢进行物质交换。裂解的细胞与细胞外酶可为微生物利用, 而微生物产生的酶、维生素、刺激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的细胞成分也可为宿主细胞利用, 如此反复进行着物质交换。

基因流即基因交换在正常微生物之间有着广泛的基因 (即DNA) 交换, 例如耐药因子 (R因子) 、产毒因子等都可在正常微生物之间通过物质的传递进行交换。微生态制剂可以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 促进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 还可降解肠道的有毒物质 (如氨、酚、内毒素等) , 保证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物质流和基因流的正常运转。

三、微生态制剂的研究

医用微生态制剂, 近年来已在国内外迅速崛起, 方兴未艾, 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科学进步的结果。微生态制剂的出现, 给医学科学带来了又一次革命。

篇4:关于生态与生态课堂的解读

关键词:生态;生态课堂;解读

中图分类号:G40-0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15-03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意思是,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其与教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良性发展的动态平衡关系。

一、关于“生态”的解读

(一)生态

从汉语字面看,生态含有生物自然状态的意思,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生态”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正如自然界的“生态”所追求的物种多样性一样,以此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是对生态价值问题作的深刻而明确的揭示。坚持生态标准原则,就是坚持以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统一为主题,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生态学

1.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的产生最早是从研究生物个体开始。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在其所著的《普通生物形态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概念,它是研究动植物及其环境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此后,由于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不同学者对生态学提出了不同定义。英国生态学家Elton(1927)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指出生态学是“科学的自然历史”。澳大利亚生态学家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科学。美国生态学家E?P?Odum(1956,1997)采用了新的定义。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中国生态学会创始人马世骏(1980)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生态学的定义颇多,相比较而言,海克尔的定义比较适宜,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里,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本身,即不同的生物系统,而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

2.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生态学三定律。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这一定律是哈定提出的,可称为多效应原理。第二定律,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又称相互联系原理。第三定律,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可称为勿干扰原理。

(三)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到了5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承认,到了60年代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不可分割的动态平衡整体。

2.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外来干扰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始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始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物质、能量输入输出的稳定。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经常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而不是静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都在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变化着,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断地循环,整个系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

3.生态系统的特性。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下列共同特性:(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构越复杂,物种数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4)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因生产者固定能值所限及能流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一般不超过5至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二、关于“生态课堂”的解读

一般生态学是以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探求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和规律。生态课堂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考察课堂教学,从学生、教师及其课堂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探索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生态课堂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标准。

(一)生态课堂的产生与发展

当前生态危机导致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生态作为一个环境的概念,逐渐被社会科学广泛引用。生态课堂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现象及其规律,它将课堂教学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来剖析课堂教学的内外部系统,从而分析课堂教学生态功能并揭示生态教学基本规律,是课堂教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在教育内部。受国内外教育影响,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从此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学及其

分支学科。我国学者从80年代开始进行教育生态学的研究,1990年吴鼎福、诸文蔚的《教育生态学》是我国第一部教育生态学著作。几十年来从简单借用生态学概念到消化、吸收、发展,逐渐形成了学科雏型,开始能够以教育生态学自身的概念和方法与传统教育学初步结合,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教育学研究视角和学术工具。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的思想精华、孟子中的《孟母三迁》典故中,都体现了教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功能的系统,它除了人的影响因素外,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都有着相互密切的关联,在关注以人为本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影响因素。课堂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是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关于生态课堂的研究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就研究进展而言,国外在20世纪30年代便偶有研究,60年代以来已经对生态课堂展开了诸多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但已有的研究成果还缺少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国内研究起步较迟,近5年来才逐步展开。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推进,近两年来,在教育生态学的影响下,国内其他学者开始主张学校教育要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生态教育的出现换醒了一种思维方式,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课堂生态正成为课堂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呈现了若干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国内关于生态课堂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学科研究阶段,呈现松散的研究状态,还缺少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同时也存在着研究的简单化和趋同化倾向。

(二)生态课堂的内涵

生态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生态。课堂生态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生态”的基本内涵为“生命”和“关联”,当这种“生命”和“关联”体现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时,课堂生态必然体现为课堂时空内生命体之间及其同环境之间的关联。由此,生态课堂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以生态的思想、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以尊重生命的价值为前提。以自然、和谐、效率、互动、尊严的课堂环境为平台,以师生富有个性、自主、创新、协调、发展为方向,以追求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为目标,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课堂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教学,生态责任是生态教学的突出特点。生态课堂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价值核心,认为凡是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最终也一定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

生态课堂是“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这个定义为广大课堂生态研究者们所普遍接受。

生态课堂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它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心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多种因素同时并存并相互制约。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流通,课堂生态各要素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各自在维护课堂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生态因子之间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各生态要素环环相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给课堂带来某种变化,把握这种种的变化,寻找其内外原因,促进生态课堂系统的持续发展。生态课堂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回归自然是生态教学永恒的主题和梦想,生态课堂是教育的追求。

(三)生态课堂的基本要素

生态课堂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现多向互动作用的关系。课堂生态各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给课堂带来某种变化,通过课堂各要素彼此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互动,使课堂生态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

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影响课堂教学的主体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教学活动是一个由师生构成的双边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其为教学。师生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凭借教育教学媒体,共同遵守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活动,双方中若有一方打破这种共存关系,就会使教学秩序无法得以保持。生态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每一天都在成长和进步,可以说学生每天都站在一个新的增长点上,教师也在学生的促进下,不断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师生互为前提,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悉心培养和自身努力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越高,学生的成长也越快,反之,教师的成长程度在一定领域、一定范围内也相应地受到学生的影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共同进步、发展和提高。

2.物质因素。物质因素是指影响课堂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课堂的自然因素、时空因素和教学设施因素等。课堂的自然因素是指课堂教室的大小、亮度、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时空因素是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安排、桌椅以及编排方式等,它们构成了课堂教学客观的时空环境和学生所知觉到的“主观空间”。教学设施包括课堂上所使用的各种教学媒介和学生使用的学习工具。教学媒介有传统的黑板、粉笔,有现代的录音机、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有关实验器材等。学习工具包括教材、教辅书、纸、笔、计算器、电脑等。

3.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制度因素是指影响课堂教学的有关制度。有来自社会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也有来自教师和班级的相关制度。因为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被打上了很深的社会制度和学校制度的烙印;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会对学生提出各个方面的要求,就形成了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的课堂制度,同时,班级是学生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存在着一个由学生组成的社会组织结构,也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议,或者由学生协商形成的相关约定。

文化因素是指影响课堂教学的包括信仰、价值、观念、习俗和师生作为课堂教与学行为者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因素。文化因素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是潜移默化存在的,在师生教学生活的所有层面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课堂教室的布置是一种隐性课程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具有相对性,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价值观念和习俗等文化倾向。第三,具有普遍性,指所有的课堂教学共同的教育价值追求,如课堂教学的认知追求是所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教科书中所蕴含的文化观念等也充分体现了社会文化的认同痕迹。

心理因素是指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教师的教学心理主要指教师的心理意识、角色意识,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时的仪表状态、情绪情感、言行举止、专业素养、教学智慧、人格魅力等。学生学习心理。包括认知、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观念、学习的自我调控等。

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课堂教学中的人的因素及其影响课堂教学的物质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组成了复杂的生态课堂要素。课堂教学正是教师与学生在这些因素的综合、联系、平衡过程中实现其教学功能的良性发展。生态课堂强调把课堂看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系统内部各个因素、各个部分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同时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强调一种动态平衡的观点。强调内部各个因素的协调,是用一种生态观点、方法来认识课堂教学问题的。建构生态课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环境,追求生命共生、多样化发展,实现课堂教学良性动态的平衡发展,使课堂建设走向生命化过程。

篇5:关于生态园的作文

春天的生态园,小草褪去了枯黄的旧衣裳,重新换上了嫩绿的新衣,一阵风吹过,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花朵也有了精神,陆陆续续地开放了。你瞧,红的、紫的、黄的,这些花芳香扑鼻,吸引来了小蜜蜂、小蝴蝶,它们在花丛中快乐的飞舞,一会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上面,一会又从那朵花飞到这朵花上面,真是太美了!花儿们似乎在争奇斗艳,似乎可以把正在观赏的你陶醉在那里。

有了小草和小花做“引导”,柳树、杨树也都苏醒了,它们打打哈欠,伸伸懒腰,调皮的柳树小嫩芽们都开始生长了,它们越长越大,越长越长,终于长成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长长的秀发,不禁让我想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年四季长满刺的松树爷爷也和小草一样,把枯黄的外衣脱掉,换上了新衣裳,像士兵一样顽强地、坚定地站岗,永远守护着自己那美丽的小花园。

啊,春天真的来了,我们的校园不就表明了这一点吗?你看:翠绿的小草出来了,可爱、美丽的花儿开了,柳树、杨树也要发芽“生儿女”了,松树也长出了新的松针……,这一切不都展现在眼前吗?

篇6:关于保护生态作文

他们那风景宜人,高高的参天大树,如同一把伞,让动物在下面嘻哈玩耍。那绵如绸缎的草,小花像一个花环镶嵌在绿油油的草堆里。梨花雪白的花朵,仿佛那经历许多沧桑的脸颊,桃花那粉嘟嘟的脸,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小鸟在林间嬉戏,马儿在林中奔跑,伴随着清脆的马蹄声。小河里的水慢慢流淌着,发出了美妙的琴声。百灵鸟也唱着歌,这声音比帕瓦罗蒂的声音还要尖,比全世界美丽的最甜的声音还要美丽。知道有一天,这美丽的画面被打破了。

有一天,米尔金娜夫妇发现了这一块宝地,他们乘着阿尔克拉姆号游轮登陆了巴尔达斯小岛。他们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伐木工程队,用着斧头和电锯。突然,那一棵大树飞快地倒下,只留下了光秃秃的树桩,没过几天,小岛上全是那“美丽“的凳子,一个月过后,原本美丽的小岛变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城市,车流不息的街道,高大雄伟的”复制版“故宫。鸟夫妇一起来,发现小岛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他们不禁痛哭起来,鲸喷出的水柱仿佛一棵树,鸟夫妇立马就冲下去想抱住水柱,结果他们也死了。

篇7: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小学生作文

当我知道了这些消息,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家的环保秩序,是我当了一次环保主人。那时环保值得前一个星期,每当我放学回家后,发现了爷爷听收音机的电池经常扔掉,这一次又被我发现了,想阻止他扔掉,便想了一个办法对他说:“电池里含有一些不好的东西,一碰到土壤就会使土坏掉;假如掉进水里的话,那后果就更严重,周围大部分水都不能喝爷爷听到这些消息,愣住了,从此以后他用完了的电池都拿给我,我便收藏起来。接着劝诫我的哥哥,他经常把看过的书不是扔掉就是烧掉,非常可惜。因为刚开始是用钱买的。我见后,劝他把书收藏起来,或者是卖掉。卖掉的书经常被收废品的伯伯捡起来,给他的儿子看。

这样,我家的;两位最难劝的人被我说服了,剩下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只要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注意些,世界上就“处处环保”了。

小学作文环保的重要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看到了一个新闻:在很远很远的一个村庄里,发生了半年多的旱灾,村子里许多村民和家中的飞禽走兽因为好久没喝到水而渴死了,庄稼地里棵粒无收。村民没喝水,没吃饭,就没力气处理动物的尸体,那些尸体在炎热干燥的天气里腐烂了,造成那个村庄内臭气熏天。看到这些使我想起了------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平潭岛旅游,我来到海边看到海水非常浑浊,不时的看到许多死鱼翻着白肚浮在水面上,臭气熏天,太阳都躲到云后边,好像它也受不了了。可听说以前那里海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欢快地玩耍。太阳照在水面上漂亮极了,像一块晶莹的水晶。可因为现在环境受到破坏,才使江河湖海被污染。

许多年轻的村民不适应生活环境而背井离乡另谋生路去了,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因为没能力离开,只能勉强在村子里生活。

据说这都是因为我们人类,对环境的需求,胡乱砍伐大自然中的树木使得一片片森林大量减少,使生态平衡招致破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天气变的恶劣,遇到了旱灾,山洪瀑发等灾害。从这些可以想到人类如果再乱砍乱伐保护环境,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不再美丽,生物(包括人类)也将灭亡。

因此无要呼吁人们,在砍伐树木时,也要多种树,因为树木可以挡住风沙,减少水土流失。如果世上没有树木,那到处都将是尘土飞扬,到处都是沙漠,到那时许多动物(包括人类)也会很难生存的。

篇8:关于建筑生态节能的探讨

1 中国建筑能耗及节能现状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主要包括建筑物、采暖、空调、热水、照明及建筑电器耗能等, 统计表明, 我国建筑能耗所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27.6%, 而且其增长空间和增长速度都相当的惊人。同时, 能源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这些都给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国政府对建筑节能非常重视, 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建筑节能的相关工作, 但主要偏重于北方地区的建筑采暖节能。

目前建筑节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公众节能意识薄弱、没有合理的施工和验收规范等, 而且由于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损失。

2 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及高新技术体系的应用

2.1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2.1.1 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 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及安全考虑, 首先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这种方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 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减少热桥的产生, 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 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 最后, 外饰面有挂件固定, 非粘结, 无坠落伤人危险。

同时注意对热桥的保温设计, 防止局部结露现象, 故在设计施工时, 应当对诸如窗洞, 阳台板, 凸出圈梁及构造柱等位置采用一定的保温方式, 将其热桥阻断, 达到较好的保温节能效果并增加舒适度。

2.1.2 门窗节能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 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 其中传热损失为1/3, 冷风渗透为1/3, 其节能措施有:

1) 控制窗墙比 (特别是住宅) 。2) 提高外窗的气密性, 减少冷空气渗透。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 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 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密闭型材料 (如聚乙烯泡沫材料) 、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3) 改善门窗的保温性能。住宅外门最好采用双面金属板内衬保温材料的防盗、隔音、保温多功能节能门;窗户最好采用断热铝合金窗和断热塑钢窗, 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低辐射玻璃等新型材料, 且有效的控制房间的窗地比。

2.1.3 屋面节能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 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是屋面保温层宜选用密度较小, 导热系数、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较低的材料。现在, 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 如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等做法。这种保温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 且板为柔性制品, 可用于各种复杂的屋面, 其保温性能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其主要技术指标如挤塑聚苯板密度小, 导热系数、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低等特点, 而这正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

2.1.4 地下室外墙及地面保温节能

地下室外墙及地面的保温往往是容易被遗忘和忽略的, 但事实上它对保温节能及提高舒适度都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应当根据计算选用一定厚度的防水挤塑聚苯板对其进行保温设计。

2.2 太阳辐射的控制与改善

2.2.1 外遮阳设施

外遮阳是最有效的遮阳设施, 它直接将80%的太阳辐射热量遮挡于室外, 有效的降低了空调负荷, 节约了能量。结合建筑形式, 在南向及西向安装一定形式的可调外遮阳, 随使用情况进行调节, 这样既能满足夏季遮阳的要求, 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日照要求。并且可进一步安装光、温感元件及电动执行机构以实现智能化的全自动控制, 节约能源。

2.2.2 内遮阳设施

内遮阳设施对太阳辐射的遮挡效果相对较弱, 但对于居住建筑而言, 不论从私密性角度还是防眩光角度考虑都是必须的。同时其对于改善室内舒适度, 降低空调负荷也有一定的作用。

2.3 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

自然通风和采光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通过保证房间内及中庭顶部 (若有条件, 可依建筑形式而设) 一定的开窗面积, 既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 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 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2.4 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利用

2.4.1 太阳能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 (约为3.75×1026 W) 的1/2.2×109, 但地球拦截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目前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 500倍, 故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 开发利用有巨大的潜力。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等。

2.4.2 浅层土壤及地表水体热能

在地下30 m~100 m的范围内, 土壤、岩石及地下水的温度全年基本恒定在15 ℃左右, 形成一个较好的提取及释放热能的场所。地源热泵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工作。地源热泵可分为利用地下水的开式系统和不抽取地下水的地源耦合热泵;地源耦合热泵机组就是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 (如电能) , 通过埋藏于地下的管路系统与土壤、岩石及地下水进行热交换, 夏季, 通过对室内制冷将建筑物内的热量搬运出来, 一部分用于提供免费生活用热, 其余换热到地下储藏起来, 冬季把地下储藏的低品位热能通过热泵搬运出来, 实现对建筑物供热及提供生活热水。地源耦合热泵的能耗很低, 仅为常规系统能耗的25%~35%, 是最好的地源热泵形式。

2.4.3 风能

在一定高度的空中风速较大, 利用这一特点, 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结合建筑造型, 在角部设置风力发电设备, 对整个建筑的用电进行一定的补充。

2.5 其他高效的节能系统及再生能源的回收利用

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保意识的加强, 人们越来越注重使用高效的节能系统及再生能源的回收利用, 如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空调通风系统在现代办公的普遍应用;智能楼宇自控系统、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在某些在建的大型小区中也已开始实施等等。而在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北京麋鹿苑, 一个占地120亩的生态环保住宅研究示范基地即将动工兴建, 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师, 将带着自己的想法、技术和精心选择的建材来到这里, 为北京人建造他们心目中的生态节能建筑。

3 结语

人们对节能建筑概念的理解, 从最初的一味节省能源, 到集中关注减少热量散失, 现在则强调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显然, 目前国内乃至全球正在面临的能源危机是关系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大计。跨入21世纪, 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大力加强建筑节能和科学研究, 发展新的建筑节能技术, 除采用新的节能材料和设备外, 还应研究开发红外热反射技术、高效节能玻璃、太阳能利用技术和建筑节能计算机技术等。与此同时, 还十分注意选择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技术, 重视节能试点建筑以至节能园区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并继续修订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颁布配套的行政法规, 不断提高节能要求, 挖掘节能潜力。

摘要:着眼于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及高新技术体系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指出建筑师应注意选择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技术, 提高节能要求, 挖掘节能潜力, 21世纪建筑节能技术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城市建筑水平的标志。

关键词:能源,能耗,建筑节能,新能源

参考文献

[1]宋春华.广义建筑节能与综合节能措施[J].住宅科技, 2005 (6) :70-71.

[2]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 2005 (5) :84-85.

[3]张虎.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 2005 (6) :62-63.

[4]付祥钊.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张林峰, 李志国.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J].建筑技术, 2005 (10) :45-46.

上一篇:昌乐二中学习感受下一篇:2022公司班组建设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