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生产年度总结

2024-06-26

家庭农场生产年度总结(精选8篇)

篇1:家庭农场生产年度总结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总结

是最新发布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篇一:2014年家庭农场工作小结

2014年兴庭家庭农场工作小结

2014年是丰收的一年,总的讲有说不尽的喜悦,道不尽的艰辛,虽然对政府政策解读不透,存在一定的困惑,但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一、惠农政策给树立信心。近几年,国家为了家庭农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掌握科学种田技术,懂得管理,新型农民指明了方向,有用武之地,为农业发展铺平了道路,从一家一户分散管理走向家庭农场集约化管理。

二、农场规模生产,带来增长增收。以前我承包田亩少,工作时间短,干三歇五,不能稳定劳动人员,缺少劳力,耽误农时,影响产量。现在成立家庭农场,承包236亩面积,可与劳务工签到合同,稳定劳动队伍,采用规范管理,科学种田,机械化耕作,节支增

效,今年每亩比去年节约开支约150多元,今年小麦平均亩产500多公斤。

三、艰辛与喜悦。农业生产不像其他工业化生产,工作在阴凉舒适的环境,它是把大地作工厂,田地做车间,顶烈日耕作,披着星星月亮回家。如果没有对农业农村的深厚情感,是不会从城镇回到农村到田间地头工作。当我饱尝艰辛,看到长势喜人的庄稼时,范文写作往日的辛苦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沉浸在无限丰收的喜悦之中。

四、农场带动种植户增长、增效。我的农场丰收,不光给我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成功的喜悦,同时给这一带农户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他们纷纷来访请教,我也毫不保留为当地种植户传授新技术,新

经验。每到收割时,当地种植户兑换种子万斤以上,同时我与大公司签到粮食收购协议,每百斤稻谷价格高于市场2元,帮助当地种植户销售粮食,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大片种植户增产增效。我农场植保,田间病虫害防止上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降本增效。

五、存在难题。尽管我具备较强的生产技术能力和生产实践经验,农业生产年年丰收,但由于缺少基金,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和土地流转不规范经营,经营规模大小不一样,国家补贴标准不一样,引发承包土地单价年年攀升,给家庭农场带来很大压力。

六、2015年打算。尽管在承包经营的道路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艰辛。范文TOP100但我坚信:“执着成就梦想,眼光决定未来。”我相信家庭农场前途一片光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2015年,我准备再承包100—200亩土地。

汶上县郭仓镇平秀家庭农场

2014年8月13日

篇二:2014年兴庭家庭农场工作小结

2014年兴庭家庭农场工作小结

2014年是丰收的一年,总的讲有说不尽的喜悦,道不尽的艰辛,虽然对政府政策解读不透,存在一定的困惑,但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一、惠农政策给树立信心。近几年,国家为了家庭农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掌握科学种田技术,懂得管理,新型农民指明了方向,有用武之地,为农业发展铺平了道路,从一家一户分散管理走向家庭农场集约化管理。

二、农场规模生产,带来增长增收。以前我承包田亩少,工作时间短,干三歇五,不能稳定劳动人员,缺少劳力,耽误农时,影响产量。现在成立家庭农场,承包407亩面积,可与劳务工签到

合同,稳定劳动队伍,采用规范管理,科学种田,机械化耕作,节支增效,今年每亩比去年节约开支约150多元,今年水稻平均亩产600多公斤。

三、艰辛与喜悦。农业生产不像其他工业化生产,工作在阴凉舒适的环境,它是把大地作工厂,田地做车间,顶烈日耕作,披着星星月亮回家。如果没有对农业农村的深厚情感,是不会从城镇回到农村到田间地头工作。当我饱尝艰辛,看到长势喜人的庄稼时,往日的辛苦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沉浸在无限丰收的喜悦之中。

四、农场带动种植户增长、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增效。我的农场丰收,不光给我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成功的喜悦,同时给这一带农户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他们纷纷来访请教,我也毫不保留为当地种植户传授新技术,新

经验,当地种植户看中了我的优良品种,增产潜力大,都要求购买种子,我没有按市场价出售给他们,而是降低

成本,等量兑换种子给种植户,每到收割时,当地种植户兑换种子万斤以上,同时我与大公司签到粮食收购协议,每百斤稻谷价格高于市场2元,帮助当地种植户销售粮食,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大片种植户增产增效。由于我农场植保,田间病虫害防止上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降本增效。当地种植户纷纷仿效,农田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原先少有的鱼、虾、黄鳝渐渐多起来。

五、存在难题。尽管我具备较强的生产技术能力和生产实践经验,农业生产年年丰收,但由于缺少基金,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和土地流转不规范经营,经营规模大小不一样,国家补贴标准不一样,引发承包土地单价年年攀升,给家庭农场带来很大压力。

六、2015年打算。尽管在承包经营的道路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艰辛。但我坚信:“执着成就梦想,眼光决定未来。”我相信家庭农场前途一片光

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2015年,我准备再承包500—1000亩土地。

庐江县郭河镇兴庭家庭农场

2014年11月3日

篇三:家庭农场改革举措落实情况汇报

接市农工委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家庭农场改革举措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后,我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辖区内家庭农场开展了一次自查,现将调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家庭农场改革发展举措落实情况

4月7日,收到转发《通知》后,立即向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并要求将该《通知》对各镇(处)进行了转发。组织县农办、各镇(处)一把手和主管副职,召开了由主管副书记、副县长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对2015年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关于扶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进行了学习,并对该项工作检查目的、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有关要求进行了认真传达,对如何贯彻落实好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我县成立了家庭农场调查摸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办,挑选4名精干人员具体负责,制定了家庭农场调查摸底实施方案,对需自查内容、自查方式,明确目标、层层分解、确保在市要求时限内,思想汇报专题高质量、高标准报送检查工作汇报。

二、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我县现有家庭农场个数17家,其中个人独资企业8家,个体户9家;发展传统种植的15家,养殖的2家;规模流转土地100亩以下的5家,100亩以上的12家;注册资金3万-80万元的12家,200万以上的5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主要分布的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等镇。

为推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县于2014年9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暂行规定》,一是对流转农村土地100亩以上,期限5年一是的按农户6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助;二是在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对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示范农场的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的奖励;四是专门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列支150万元,对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经营主体、流转大户给予扶持、补助和奖励。

(二)存在问题。从我县现有的14家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引导管理混乱。尽管国家、省、市工作中多次提及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但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的家庭农场,由县哪个部门具体统一管理引导,没有出台相关文件,农户不知道、不明白家庭农场怎么发展运作、受谁管理引导,致使农户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后,回家

各自发展。上级要家庭农场摸底情况时候,我们也只能根据工商部门提供注册数据拼接上报,县直相关部门和镇(处)对情况根本不了解,农户也不知道将农场经营发展中存在实际问题找谁倾诉?上级出台有利扶持政策时候咨询谁?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2、缺少政策扶持。部分农户对家庭农场发展有热情、积极性高,但是,农资和流转土地占用了农民大量流动资金,而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昂贵的农机设备制约了其发展,搞土地整理无财力,有心无力。一些处于试验阶段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但却遭遇了融资难题。

3、流转不够规模。由于农户间家庭承包地细碎、零星地块的现状,家庭农场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大难题就是不能租到成方成片的耕地,其次还有租期稳定性。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明确指导和服务部门。建议省、市出台文件,明确家庭农场在登记

注册后该由县哪个部门主管,农户在家庭农场经营中怎样规范发展,捋顺工作关系,明确部门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家庭农场的培育、指导和服务,制定发展计划,完善服务措施,抓好扶持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

(二)继续落实资金扶持政策。依据我县去年制定的《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暂行规定》,积极做好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补助对象等,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确保专项扶持资金扶持到位,用于提高家庭农场生产能力建设。

(三)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完善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解决离土农民后顾之忧。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防止在土地流转过程暗箱操作,损害集体利益。

(四)探索金融信贷扶持力度。探

索融资担保机构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对家庭农场信用等级组织评定,授予相应的授信额度,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把家庭农场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象。

篇2:家庭农场生产年度总结

农场主职责

1、拟定本家庭农场总体发展目标和计划,负责家庭农场的全面工作。

2、负责组织召开家庭农场会议。

3、组织家庭农场开展各种工作,带动农场增收。

4、组织实施家庭农场的各项规划及时解决家庭的有关事宜。

5、负责家庭农场的财务管理。

生产技术部职责

1、落实家庭农场年度生产计划。

2、根据生产需要,组织提供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3、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经济技术协作。

4、掌握农业气象、病虫草害等各种生产灾情。

5、拟定年度生产、销售计划及落实。

6、回收各种款项。

内部管理

1、家庭与农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农场主与外签订各种,负责农场的有关事宜。

3、服从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与指导,实行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生产优质和安全的农产品。

4、农场主及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臻炜养殖家庭农场 2014年4月12日

臻炜养殖家庭农场情况介绍

臻炜养殖家庭农场位于蓬溪县回水乡洞孔村,由邓烈修出资50万元创办于2014年4月,为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利用农村空置土地进行流转,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实现“中国梦”,保证国有粮自给能力,使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制度化。

创办人邓烈修多年在外务工,向乡党委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得到大力支持,创办了家庭农场。

篇3:家庭农场生产年度总结

家庭农场自然要追求经济效益, 于是, 各农场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追求着效益的最大化, 这个最大化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大棚”生产, 以实现1a收获3季以上。

“塑料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 一般“塑料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 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农作物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 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大棚”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它克服了常规农田生产的季节局限性, 保证了各种农作物在不同季节都有新鲜物源;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它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 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黄河入海口地区具有典型的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风大的天气特点, 笔者根据这一气候特点, 想从中找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家庭农场“大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因素, 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回避灾害的农业气象方面的技术, 以使家庭农场真正达到效益最大化。

1 气象问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象农业理论明确指出,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象要素主要是气候、温度和光照条件。

1.1 气候、温度的决定作用

气候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气候条件提供的空气、水, 以及光和热等能量和物质, 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与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0~30℃, 其下线温度为0~5℃;农业生产受降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水分是农业生产必须条件之一。

黄河三角洲东临渤海湾, 紧靠大陆, 属略带海洋性的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 四季分明。春季, 干旱多风, 早春冷暖无常, 经常有倒春寒出现, 晚春回暖迅速, 少雨;夏季, 炎热多雨, 温高湿大, 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 气温下降, 雨水骤减, 天高气爽;冬季, 天气干冷, 寒风频吹, 雨雪稀少, 多刮北风、西北风。

这一带常年平均气温12.8℃。1月份最冷, 月平均气温-3.0℃;7月份最热, 月平均气温26.6℃, 年内温差为29.6℃。平均相对湿度为:春季57%、夏季73%、秋季68%、冬季63%,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5%。

黄河三角洲地区全年平均降水量555.9mm, 其中夏季降水为364.5mm;冬季降水为20.7mm, 占全年降水量的3.7%。

1.2 光照是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条件。多数农作物需要较强的光照条件, 如果光照不足就会造成农作物的植株纤细, 果实不饱满甚至无养分, 大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如果阳光微弱, 很多农作物就会出现不授粉现象, 从而绝产;光照强度对不同品质类型的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均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 不同品质类型大豆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而脂肪含量均下降, 蛋白质脂肪总含量上升, 品种间对光照强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 高蛋白品种对光照强度较迟钝, 而高脂肪品种对光照强度较敏感。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657.5h, 日均光照量7.3h, 日照率为60.8%。

2 回避灾害的农业气象技术

针对气象产生的影响,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2.1 基础建设要选好位置, 建好大棚, 选好大棚覆盖的塑料模

2.1.1 根据气候特点, 选择建棚位置

为大棚内的农作物提供优良的气温保障, 目前还是主要靠太阳辐射。因此, 建设大棚应该选在光照条件相对优良的位置。避免选择低洼地作大棚农作物田块。黄河入海口一带冬季和春季多风并且风力较大, 那么建议最好在有防护林的区域建大棚, 如果没有防护林, 农场主要自己植树造林。

2.1.2 建牢大棚, 防止风霜雨雪

黄河三角洲地区冬、春季风力较大, 因此, 建设大棚一定要牢固, 要能抵御大风对大棚的破坏, 防止倒棚和烂膜。建大棚的材料要坚固, 质量要好;用压膜绳拉紧。

2.1.3 深挖水渠、防涝防病

黄河入海口地区以沙土为主, 容易造成流失, 土质偏碱, 容易出现涝灾和病虫害发生。因此, 应特别注意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实行深耕施肥改土;要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雨后田间沟中没有积水。2013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大部分家庭农场夏秋季绝产, 其根本原因就是今年夏季降水量太大, 40d的时间内下了11场大到暴雨, 还有6场中雨。而大多数家庭农场没有做好深沟排水, 所以就受到了极大的灾害。

2.1.4 努力调节好大棚内的光照条件

在同一地点的大棚座向不同, 对光照的利用率也不同。冬季白昼短, 阳光照射时间也就短。黄河入海口地区的大棚最好选择南北方向, 这样可以很好地获取阳光照射。另外, 要严格控制大棚铺盖的塑料膜的年限。塑料膜在使用过程中是要“老化”的, 老化的塑料膜会大大减少透光性能。按照光学理论, 使用3a以上的老化塑料膜, 要降低30%多的透光性能, 从而会严重影响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因此, 大棚覆盖的塑料膜最多使用2a;还要经常洗刷塑料膜。膜上的灰尘以及凝结的冰霜, 也会降低20%左右的光照, 必须及时洗刷。

2.2 保花保苗保果是丰收的关键所在

2.2.1 夏季遇到暴雨天气, 一定要把大棚覆盖塑料膜盖好, 防止涝灾、保住肥料

夏季, 黄河入海口地区降水集中, 有时还要连续下几天的大到暴雨, 这会给农作物生产带来毁灭性病害, 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根系, 冲走所施的氮肥。因此, 大棚农作物生产在春季过后, 不要过早地拆除棚架, 遇大到暴雨或连续阴雨时, 要及时地盖好大棚覆盖塑料膜, 以达到避雨的效果, 防止涝灾的发生, 同时还保住了氮肥流失。

2.2.2 盛夏季节, 覆盖遮阳网, 以降低大棚内温度和湿度, 保花保果

每到7~8月, 盛夏高温, 阳光毒辣, 温度达到35℃以上, 蒸发量大, 空气湿度大, 每到10月还会出现一些苗木开2次花, 呈现出好似春3月的天气。而大多数农作物品种又不耐高温, 这个季节里, 农作物生长缓慢, 开花坐果少。给大棚覆盖遮阳网, 可以大大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减少水分蒸发, 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当然, 只是在追求遮阳作用, 所以可以使用遮阳网, 也可以覆盖废旧薄膜, 使用遮阳网为最好。

2.2.3 把握好施肥、喷药的质量、用量和次数, 避免造成大棚的“温室效应”

在大棚内施肥、喷药, 如果不把握好质量和用量, 很容易造成大棚内二氧化碳严重超标的“温室效应”现象。如果此时人来到大棚内, 很容易导致中毒, 农作物生长也会受到损害。因此, 大棚内施肥要以基肥为主, 并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施用低浓度化肥, 每次都要少量施肥, 可以增加施肥次数, 防止肥料产生有害气体。

因为大棚内温度相对高、湿度也大, 这就给了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空间和速度, 必须及时做好防治。大棚内喷洒的农药必须低毒、残留期短, 施用除草剂也必须注意药害的问题, 否则会造成棚内有害气体浓度高, 造成对人和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总之, 气象条件对家庭农场的“大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必须要充分发挥其优点, 克服其弱点, 努力使家庭农场真正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彭致功.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小气候变化和植株蒸腾规律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2.

篇4:家庭农场生产年度总结

关键词:农业经营体制 家庭农场 合作社

一、引言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本稳定的框架下,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创新,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客观需要。然而,在农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如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什么样的适度规模经营之路?这些是理论和实践都需回答的重大课题[1]。学界相关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主张资本下乡,大力发展涉农龙头企业,走“资本雇佣劳动”与“企业整合小农”的发展道路,其发展的典型即是“企业+农户”模式;二是主张农民联合,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走“劳动控制资本”[2]与“农民联合共赢”的发展道路。然而,上述两种模式在实践中都遭遇到了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挑战。一方面,根据农业部资料显示,“企业+农户”模式很不完善,双方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资本与农户争利的现象广泛存在,订单农业约有80%不能兑现[3]。另一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虽然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12年6月底已经达到60.01万户,但是受日益分化的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4],合作社社员结构的异质性特征明显[5],这使得合作社难以构建起符合合作社特质与现代法律规定的运作机制,其产权制度、管理机制与治理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背离合作社基本原则的制度异化现象。

基于此,笔者试图立足于文献分析,结合近些年来的农村调查情况,在尝试厘清当前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并对这种新模式的功能价值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的结构性制约因素

综合来看,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的结构性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粮食安全的因素。虽然从2004年到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九连增”,但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粮食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紧平衡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粮食进口数量不减反增,从2003年的2283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6695万吨,而粮食出口数量则从2003年的2230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275万吨①。可以预测的是,这样的粮食供需状况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会挤压耕地的数量,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食品消费结构的持续转型,水果和肉禽蛋及牛奶的需求数量也会继续增加[6],这既会挤压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又会增加粮食的需求数量,如果再加上工业及能源用粮的增加数量,国内粮食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将会比较突出②。

二是青壮年农业从业人员匮乏的因素。近些年来,中国农民工的工资处于快速上涨的态势,2005年月平均工资尚为861元,到2010年增长到1690元③。相比之下,农民种粮收益的增长幅度则要小很多,表现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从36.1%上涨到41.1%,而种植业的比重则从33.7%下降到29.1%④。因此,务工与务农之间比较收益的不断拉大,已经成为农村居民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关键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报酬,纷纷走出村庄,走进城镇,导致中国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多都是老人和妇女。为了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虽然政府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留下来搞农业,但是如果不能使留守村庄的青年农民获得与外出务工农民均等或相对较多的经济收入,想要留住农业经营所必需的青年农民并非易事。

三是自然灾害的因素。最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到2012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已经超过2.5万亿元,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得到优化。但是,旱涝灾害依然威胁着正常的农业生产,农田水利等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以农田灌溉为例,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大中小泵站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少能够兼顾到支渠、毛渠及斗渠等细小工程的维护,而取消农业税费以后,随着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制度的废除,以及新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农村的沟渠工程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加重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严重程度。受此影响,农民纷纷舍弃低成本的地表水浇灌工程,选择高成本的机井抽灌工程。在关中农村,农业用水的机井已经打到了地表以下200米;在湖北荆门地区,2002年,稻田用水的机井深度尚为20米左右,到2009年则已经打到了100米左右。“下雨便涝,不下则旱”已经成为部分地区农田耕作的常规现象,自然灾害也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四是市场风险的因素。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决定中国农业必须走规模化经营道路的根本原因。对于小麦、稻谷等大宗粮食作物来说,随着国家逐年提高保护价,种粮农民在生产环节的收益逐渐有了保障,但是在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加工和运输及销售等环节,他们的权益仍会受到其他经营主体的挤压,利润空间比较小。对于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来说,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很大,果农和菜农的经济收益很不稳定。以苹果为例,从2005年到2010年,最高的一年每亩净利润达到5031元,最低的一年则只有1534元⑤。而且,由于果农与果商之间的谈判地位不对等,果商往往会利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挤压果农的利润空间,比如2012年的陕西苹果,经销商就是以1元/斤的价格从果农手中收购,以5元/斤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的⑥。因此,分散经营的小农的发展权益尚需得到更为有力的保护。

三、家庭农场在农业经营中的比较优势及其不足

在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背景下,家庭农场日渐成为中国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7]。中国农村的家庭农场应该包含三个彼此紧密相连的要素:一定的技术水平、一定的土地经营面积及其家庭成员自己经营(不用雇佣劳动工人)。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以及专家的测算,中国土地规模经营的“度”应当是人均1.67公顷(25亩)耕地。以一个家庭2—3个劳动力来计算,理想状态的家庭农场的规模可以达到50—75亩耕地之间。这样一个规模的家庭农场,在农业经营中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降低农业生产的管理与监督成本,保证单位面积的最大产量。与雇佣制大农场相比,家庭农场里的劳动者更有生产的积极性,他们不会在自己的土地上磨洋工,客观上也就不需要负担管理与监督的成本,有利于发挥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优势,在最小块的土地上获得最大的农业产出。国内外的实践也都证明,家庭农场比集体农场更优越、效率更高[8]。以陈洁等人对安徽省种粮大户的调查为例,他们发现10—100亩的种植大户每亩净收益最高,超出100亩,效益就会大幅下降[9]。同样是在安徽,王德福等人发现,村民土地耕种面积在40亩左右时,稻谷的亩均产量高达1200斤,当土地耕种面积快速扩张到300亩时,亩产量开始迅速下滑,降至800—1000斤,减产20—30%,并且出现了连年亏损的现象[10]。

二是增加务农农民的经济效益,吸引青年农民居村就业。在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可以适量增加务农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增强他们居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如表1所示,农村居民2009年中等收入户的家庭经济总收入平均约为24532.15元,2010年则为27945.68元。如表2所示,小麦、稻谷和玉米三种粮食作物2009年的直接收益(净利润)加间接收益(家庭用工折价与自营地折租)为466.71元/亩,2010年为551.34元/亩;苹果2009年为3766.60元/亩,2010年为6110.23元/亩。因此,要想达到中等收入户家庭总收入的平均水平,种植三种粮食作物2009年需要耕地52.56亩,2010年需要耕地50.69亩;种植苹果2009年需要耕地6.51亩,2010年需要耕地4.57亩。如果将三种粮食作物的亩均现金收益分别计价,稻谷2010年为650.31元/亩,2009年为545.50元/亩,普遍高于同年度三种粮食作物的平均现金收益。但是,小麦和玉米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可以通过提高复种指数一年两收。也就是说,一个农户如果要维持家庭中等收入的水平,种植粮食作物需要耕地面积不超过50亩,种植苹果等经济作物则仅需要耕地不到10亩。如果青年农民能够依托家庭农场获得不低于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收入,他们就极有可能返乡从事农业。在河南省兰考县的胡寨村,这一点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从2010年开始,该村已有10多个原本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放弃城市生活回到村庄发展大棚蔬菜。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尝试对家庭农场的规模做出以下安排,如果是种植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应在30—100亩之间;如果是种植苹果等经济作物,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则仅需5—10亩⑨。在这样的大致区间里,各地可以结合地方上的人地关系状况因地制宜地做出必要的调整。通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一方面可以保证最大数量的亩均土地产出,为国家粮食安全添保障⑩;另一方面可以留住部分匆匆外出的青年农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吸引到高质量的农业从业人才。然而,家庭农场的规模毕竟有限,单个农户仍然无法化解农田水利等公共品供给困境,无力抵御旱涝灾害的侵袭,也难以以平等的利益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不能解决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这就在客观上需要进一步地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

四、超越家庭农场: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社的综合优势

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社“规模经济”与“聚集效应”的综合优势[11],获取单个小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所没有的“合作收益”,为务农农民争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合作社的“聚集效益”表现在将农户从空间上黏合在一起,凝聚分散小农家庭的共同利益,以自愿联合的力量解决单个家庭所无力涉足的农田水利等公共品供给领域。传统集团理论认为,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能够通过合作达成集体行动。但是,实践的经验是,由于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着普遍的搭便车行为,理性的个体一般不会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人人都想分享合作的收益,却不愿分摊合作的成本,集体的人数越多,达成集体行动的难度越大。当前中国农村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人际之间传统的信任逻辑与关联模式逐渐解体,原子化特征渐趋明显,农民将公民权利工具化运用的现象不断增多,这就必然加剧农民合作的难度。具体到农业生产领域,表现为农田水利等公共品供给中越来越难以杜绝农民的搭便车行为。早在2004年,湖北荆门地区的泵站开始进行改革,成立了泵站管理委员会,凡是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缴纳日常维护费的村民小组都可以在需要灌溉的时候,以每小时80元的成本价抽水,而没有缴纳日常维护费的村民小组里的村民在需水灌溉的时候,则必须以市场价每小时约200元的标准支付抽水费用。虽然合作的效益很明显,但是村民仍然不能就此达成协议,以致许多农户不得不开始投入数千元的成本打自家农田灌溉所专用的小机井。缘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关键是农民的信任逻辑出了问题。因为“水自田头过”,少数人就滋生出了“不浇白不浇,白浇谁不浇”的搭便车思想,而其他人也都谙熟这样的潜规则,彼此之间不信任。因此,在缺乏有效地针对搭便车人群的惩罚措施及针对自觉缴费村民的奖励措施的情况下,村民们普遍选择了基于个人理性基础之上的“集体非理性”行为[12]。

篇5:家庭农场工作总结

春去秋来,2014年已经结束,这一年是丰收的一年,是喜悦的一年,因为家庭农村成立才不满一年,就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成绩,让我们对农村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以下是我们对农场做出的工作总结:

第一、惠农政策指方向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家庭农场优惠政策,不仅为农业发展铺平了道路,还鼓励农户掌握科学种田技术,懂得管理,为新型农民指明了方向。

第二、规模生产增收入

近年来,我种植的土地规模不断增加,在学习国家三农政策后,我于2014年2月19日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XX区金利家庭农场。2014年,农场种植耕地300亩(其中,种植玉米100亩产量约10万斤,种植小麦200亩产量约14万斤)、草场200亩,解决就业8人。为使农场能够健康发展,农场及时配备了全套农机设备采用规范管理,科学种田,机械化耕作,田间管理也全部采用科学实用技术规程来操作。农场现有大型东方红904机械一套,福田404机械一套,30马力拖拉机1台,铡草机1台,玉米点播机1台、小麦播种机1台,秸杆还田机1台,玉米脱粒机1台。农场另有农作物晒场1处占地面积约1亩,农机具库房1栋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提高农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正在对农场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绿色农产品”认证。

第三、学习培训强技能

金利农场不仅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入,还在学习培训上下足了功夫。2014年,共参加由长兴街道兴民村组织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次,还参加了市农业部门组织的`大型学习培训2次。

第四、存在的难题

1、尽管我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累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资金短缺问题制约了农场规模的扩大。

2、由于农场工作人员全部为农民出生,对财务账目管理缺乏经验,给农场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第五、今后的计划

2015年,农场计划再吸收部分农户的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同时计划购置大型农机具,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周围群众增收致富。

篇6:农场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2015年,xx农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农垦局、市农业局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科技兴农,强化措施,确保粮食安全,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全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建设得以稳步发展,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为2016年工作夯实了基础。

一、2015年经营情况 1、2015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场小麦、玉米播种面积1.2万亩,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5940吨,同比下降6.8%,其中小麦2700吨,玉米3240吨,实现了粮食丰收,xx农场全年营业收入1218万元,全场共缴纳各种税金3.5万元。全年费用支出1238万元。2、2015年全年上交职工养老保险费248.6万元,其中职工个人负担71万元,全年上交职工及退休职工医疗保险费123万元,其中个人负担18.3万元,全年实现经营利润-20万元,亏损主要原因:上交职工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增长比例提高是亏损的主要原因。3、2015年工作的重点,年初领导班子针对农场现状并结合全场实际情况,对全场的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安排。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全场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全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危房改造工程进展情况

2015年xx农场危房改造任务是集中新建101户(套)住宅楼,计划总投资136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76万元,因整治建筑市场,农场危房改造工程2015年未能及时开工建设,目前农场正在配合徐水区各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积极进行整改,按照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规范完善各项手续,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以保证2016年危房改造工程顺利进行。

三、做好国家两补工作

2015年,农场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及良种补贴49.7万元,平均每亩85.92元,由于农场严格把关,依政策规定办事,透明度高,因此几年来,两补工作进展顺利。

四、配合当地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工作

积极配合徐水区环保局治理大气污染工作,环境治理行动,农场将两吨水暖燃煤锅炉一次性拆除,改用天然气取暖,同时配合徐水区政府牵头协调职中高速引线路改造拓宽工作,多次给职工做工作,多次协调,调换土地达成一致做了大量工作。

五、服务家庭农场改善民生

xx农场六分场职工家属多年来生活用水受当地企业影响,水质一直不好,对职工家属身体健康不益,经农场总场管理人员商量决定,打300米深水井一眼,总投资78951元,改善人民吃水的老大难问题,深水井打成后,水质清、水质好,得到了职工家属的一致好评,同时总场投资给分场整修水泥路300米,多年来一直是土砖路,高洼不平,自从水泥路修好后,职工们出行一路畅通,赢得大家满意赞成。

六、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农场将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保障改善民生这一主线,以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目标,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有所突破,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总体布局和目标

2016年首先继续做好小麦良繁基地建设,引进优良品种并在种子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提高知名度,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继续做好良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大进行节水灌溉三期工程。搞好危房改造工作,2016年农场危房改造任务101户(套),争取提前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篇7:农场生产会议总结

(一)、更新观念,真心实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给予中小企业地位与荣誉,把中小企业发展列入农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把中小企业纳入农场评优选先范围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中小企业生产积极性,为农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是在垦区率先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企业在政策、信息、融资、项目开发、人才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召开企业家座谈会3次,举办“强工求跨越,兴贸促繁荣”大型广场文艺演出1次,累计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服务xx次,计量检定服务13次。

三是农垦政府职能的缺失。农场是特殊的企业,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招商引资或者扶持投资创业方面农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而地方政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财政收支手段,能在土地、税收、电力等方面给投资者大力支持,也能在企业建成后逐步得到回报。因此,在招商引资力度上地方优于农场。

四是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制约。北安管局农场基本处于社会经济的神经末梢,远离中心城市、港口、集散地。属高寒地区,每年的取暖期都在六个月。所有工业项目的基本建设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都高于南部地区。另外,社会公共服务配套不全,条件不好,宜居性差。导致外面的管理、技术人才招不进来,进来的能人留不住。

篇8:家庭农场生产年度总结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 各个国家都将生态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 “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因此, 发展家庭农场存在良好的政策环境机遇。 同时, 在我国, 家庭农场仍大量使用并依赖化肥, 由于化肥使用量大和利用率低, 而且化肥、农药等都是石油衍生产品, 不仅提高了家庭农场的种植成本, 也污染了当地的水、土壤等, 伴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家庭农场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但由于清洁生产本身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不管是被动的末端治理还是主动的前期预防, 企业外部成本逐渐内部化, 加大了农场的成本支出, 导致家庭农场价值优势下降甚至丧失。 因此在清洁生产条件下, 家庭农场要保持价值优势就必须要进行成本控制。

二、价值视角下家庭农场清洁生产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

家庭农场为保证清洁生产而支付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成本清洁预防成本、清洁治理成本。

(一) 清洁生产成本

清洁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为了防止生产原料本身对环境和产品产生污染的清洁投入, 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农业技术降低或者尽可能避免投入物污染环境及农产品, 同时采用正确的废弃物处理方法, 以实现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清洁而发生的成本。如清洁的原料以及废弃物的预处理等。通过原料的精选、先进的农业技术改革和设备的更新将带来生产效益的提高, 从而增加产品所形成的利润增加额, 并减少环境污染, 为农场创造更多价值。

(二) 清洁预防成本

清洁预防成本主要是指为了保证产品环保效能达标而发生的成本, 以及为了防止企业现行生产对未来环境构成潜在威胁而发生的成本。 通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所达到环保效能达标或由于环境标准的排放将带来排污费、罚款、赔偿等的节约或减负, 以及末端治理成本的减少, 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 清洁治理成本

清洁治理成本主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料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技术问题所造成的投入物对环境的污染所投入的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而发生的成本。 如赔偿、清理、废弃等末端治理成本。 由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符合1-10-100 法则, 即环境问题若在开发设计阶段着手解决只需付出1 份代价若在生产阶段加以解决需要付出1份代价, 若在企业外部解决, 则可能需付出100 份的代价, 因此“末端治理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其不仅会损害环境, 还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的支出, 损害农场利益, 降低农场价值。

清洁生产成本和预防成本随着家庭农场用于清洁生产的投资增加而增加, 而治理污染发生的赔偿、清理、废弃等末端冶理成本随之减少, 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因此, 总会存在一个最优的清洁生产投资水平使家庭农场的清洁生产成本最低, 即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都将使总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不经济, 损害企业价值, 而适度的投资不仅有利于家庭农场总成本的控制, 也有利于价值的实现。

三、 价值视角下家庭农场清洁生产成本控制的总体构想

企业在清洁生产战略的指导下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能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 从而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声誉并提高企业价值以及经济效益因此, 企业应该采取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必须开始将改善环境视为获取经济利益和增强竞争力的机会。

(一) 总体目标

家庭农场生存于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并与社会和自然环境系统发生各种交换与相互作用, 因此家庭农场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是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若能实现良好的循环, 将相互促进并呈现螺旋式发展。由此可知, 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自然环境, 其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 家庭农场清洁生产成本控制的任务是实现企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目标是对这一任务的具体化表述。 其战略目标主要是指实现家庭农场的组织使命, 以保证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的实现, 提升成本竞争力, 以实现家庭农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同时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其经营目标为保证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与效果, 根据清洁生产的条件以及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方法,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将“低成本战略”具体到策略层次, 降低未来环境成本的发生, 改善家庭农场社会形象,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报告目标主要指保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并且顺应清洁生产的要求, 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 通过完全成本评估, 全面提升家庭农场的成本管理水平。 其合法性目标主要指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从事经营活动, 有效减少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 总体思路

科技的进步为家庭农场提供了将清洁生产成本控制在更低水平的可能, 这可以让农场尽可能的降低环境质量成本, 增加利润, 这也为农场进行持续改进提供了动力。 持续改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 清洁生产成本控制的思路是基于PDCA模型改进的, 见下图。

P阶段为计划阶段, 属于预防控制, 又叫事前控制、前馈控制, 即在生产前就充分考虑可能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并对可能采取的清洁方案和成本进行预算控制;D阶段为执行阶段, 属于过程控制, 又叫事中控制, 即在生产阶段考虑清洁生产工艺的改造及其成本投入和可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并按预定方案组织实施;C阶段为分析阶段, 也属于过程控制, 即对照计划标准, 对家庭农场的清洁生产成本进行核算、控制、分析, 来检查、验证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A阶段为改进阶段, 属于反馈控制, 又叫事后控制, 即在分析改进计划的实施结果的基础上, 总结改进成果, 并制定成标准。对于继续存在的问题, 进入下一次改进循环。

清洁生产成本控制的PDCA模式是一个周而复始、 不断提高的动态循环过程, 通过不断的循环往复, 家庭农场的清洁生产成本就会得到改善, 通过不断调整资源配置, 家庭农场的清洁生产成本将得到有效的控制, 清洁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

四、 价值视角下家庭农场清洁生产成本控制的具体策略

(一) 以价值为基础注重全生命周期系统性分析

由于家庭农场环境成本控制采用末端治理方式完全行不通, 因此, 应实施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将环境成本分为预防成本、治理成本、损失成本在不同的成本发生阶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另外, 由于产品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活动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基于清洁生产的成本控制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必须要有利于计量与控制农场产生的清洁生产成本, 将农场所产生的清洁生产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分配到相应的产品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中, 使其负担相应的清洁生产成本, 这样才能使产品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都注重清洁生产成本负荷的降低, 使清洁生产成本问题获得重视, 进一步改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多的价值, 以提高成本效益, 因此, 不能将成本与效益分开讨论。家庭农场在清洁生产条件下的成本控制应突出以效益为中心, 就是用最经济的方式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在了解生命周期分析的清洁生产替代技术的成本资料之后, 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从中得到各种清洁生产替代技术的择优排序, 用以选取最适合农场的清洁生产替代技术。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 首先, 要注意坚持完全成本最小化, 即在假设产出不变的情况下, 计算各种清洁生产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再加上该清洁生产技术的会计成本得到总成本, 使其最低;其次, 注重坚持收益成本比最大化, 即比较各种清洁生产技术带来的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总收益与其完全成本的比值, 选择效益成本比最大者。

(三) 建立全面成本控制体系

基于清洁生产的战略成本控制不仅需要考虑与成本有关的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的因素, 而且必须考虑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不利的影响因素。这种成本控制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全过程控制即对包括农场产品的设计过程、 生产过程及销售过程在内的整个价值链形成过程都进行成本控制;全方位控制即不仅需对产品的种植成本进行控制, 还必须考虑清洁生产投入的预防成本和由于污染而发生的末端治理成本, 对其进行分解控制;全员控制即所有农场成员应深刻了解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并深刻理解清洁生产战略, 认同和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要求以清洁生产观作为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即将成本的节约与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追求企业、环境、消费者三赢局面。

五、前景展望

家庭农场实行清洁生产是对传统污染防治方式的突破, 是从源头预防抓起, 处理好清洁生产中的成本控制问题, 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也有助于实现其价值。 但是, 我国在清洁生产的研究上主要集中于理论的探讨, 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模式、驱动因素等方面, 在实务中的运用明显不足, 特别是在清洁生产的评价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意见, 由此可见清洁生产在未来的发展中的道路还极为漫长。 Z

参考文献

[1] .赵息, 齐建民.清洁生产条件下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求索, 2012, (4) .

上一篇: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特点下一篇:一人公司公司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