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数基本性质

2024-06-03

人教版分数基本性质(共10篇)

篇1:人教版分数基本性质

一、 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本课时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通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活动,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举具体事例、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感受抽象、推理的基本数学思想。

3.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我确定本目标的依据有三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指出学生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作为旧课新上,如何让学生在重新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活动任然保持浓厚兴趣,从探究活动中得到新的发展,上出数学味,上出新意,我在思考。本节课常规的是创设情境,在情景中提炼出等式,最终形成性质。因此在教学时,我没有从具体的情境入手,而是从思考一连串的问题开始,通过实验、猜想、验证、结论,从等式的验证上升到规律的发现和归纳,经历定律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数学经验、渗透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

据此,

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确定: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水平,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本节课我综合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组织学生经历实验、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举例验证法,引导学生静心倾听、认真操作、积极思考、大胆表达,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有所得”的理念,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1. 联系旧知,质疑引思。 2.自主操作,验证猜想 3.知识应用,巩固提高4.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环节一:联系旧知,质疑引思。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考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地点燃孩子们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究新知识积聚动力。

环节二:操作体验,概括规律

1.观察发现,提出猜想。

通过找与1/2相等的分数,思考证明方法,观察等式,发现规律,于是提出猜想

2.举例操作,验证猜想。

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的过程”。本节课验证环节,将“分子分母怎样变才使得分数的大小不变”设定为研究的关键点,然后围绕这一关键点让学生展开了操作、感悟、分析、推理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全面的大量的例子来验证结论,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的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试着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体验如何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好学善思的良好品质。

3.概括性质,深化理解

通过观察算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

4.运用规律,完成例2

尝试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环节三: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在有层次的练习过程中,形成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一是点对点的基础练习,二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环节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回顾,梳理所学的知识,提炼数学方法,联系新旧知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

有人说的好,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知道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恳切的希望各位能给予我更多的宝贵建议,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一定收获更多,成长更快。

篇2:人教版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预设时间:5分钟)

1、

20÷5 =

( 20×3 )÷(5×3 ) =

( 20 ÷2 )÷(5 ÷2 ) =

我是根据:________ 规律。

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________或者________相同的数(0除外), ________不变。

2、7÷19= =( )÷( ) ( )÷8=

我是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们知道分子可以看成________,分数线可以看成________,分母可以看成________,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________。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预设时间:15分钟)

(一)用准备好的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 份,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涂上颜色的部分用分数来表示为( )

2、再把其中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 份,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为( )

3、拿最后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上颜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

(二)把三张圆形纸片的涂色部分进行比较,我发现________。

用等式表示为:( )=( )=( )

(教师借助直观图组织学生进行第一个活动,借助直观图形找出相等的分数,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

(三)1、观察第一张圆形纸片和第二张圆形纸片,平均分的份数由( )份变成了( )份,所取的份数也由( )份变成了( )份,分子和分母都( )到原来的( ),也就由得到,即= = 由此可以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 。

2、反之观察,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平均分的份数由( )份变成( )份,所取的份数由( )变成( ),所以,分子、分母都________。

即:= =或= =由此可得出

三、合作探究(预设时间:10分钟)

综合以上两种变化情况,讨论: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规律?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完整

例如: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问:这句话中,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同时,相同的数)

“ 相同的数”指哪些数?

你觉得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为什么?

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四、多层练习,深化应用

1、把的分子乘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 )。

2、把的分母除以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也要( )。

3、我能写出与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

4、连续写出多个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得多。

5、我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1/4=() 10/25=()= () 1/7=()/2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进行自我收获总结)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篇3:人教版分数基本性质

2013年4月,我校举行了45岁以下教师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结合课题,我们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同课异构研究,此案例是我在本次活动中研究磨砺的结晶。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今后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依据,而约分和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我查阅了很多教学案例,发现大部分都是以故事开头引入新课,然后在活动操作中表示出几个分子、分母各不相同而分数大小相同的分数。凭我多年从教的经验,我认为故事开头引子太长而且学生已经司空见惯并不对此感兴趣。在这之前《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中,我已经解决了用不同的分数表示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此时再选择动手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但显得多此一举,而且又冲淡了本节课的主题,既费时又劳力。基于这些思考,我决定大胆打破教材原有格局,利用12个苹果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素材,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变化规律。

【课堂写真】

片段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都在研究什么数?

生:分数。

师:那么,分数与我们所学的四则运算中的那种运算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知道吗?

生:知道,与除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师:你能具体说说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生: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 (除数不等于0),分数值相当于商。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等于0)。

师:能举例说明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吗?

生:3÷4=3 /4

师:我们学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之后,那么求商时就方便多了,很多时候再也用不着打草稿列竖式来求商,而是直截了当用分数来表示结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下面老师还有个问题请你们帮忙解决,好吗?

师:你能说一道与3÷4的商相等的除法算式吗?

生:6÷8,9÷12……

师: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些算式的商与3÷4的商一样?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呢?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课件展示)。

师:你能以其中的两道除法式子为例,说明前一个式子的被除数和除数发生怎样变化得后一个式子吗?

生:3÷4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2,得6÷8。

生:3÷4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3,得9÷12。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除法和分数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除法有着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没有像除法这样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片段思考:通过回顾、描述、举例子等方法,激活学生已有潜在的知识,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自然过渡到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探究,以此开篇引入新课话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更为后面规律的探究做好了数学方法的准备。

片段二:操作探究

出示:12个苹果,其中4个红色。

师:红色苹果占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把12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2份,红色苹果占其中4份,所以红色苹果占12个苹果的4/(12) (课件展示,板书4 /(12))

生:把12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红色苹果占其中2份,所以红色苹果占12个苹果的2/6 (课件展示,板书2/6 )。

生:把12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色苹果占其中1份,所以红色苹果占12个苹果的1/3 (课件展示,板书1 /3)。

师:1/3、2/6、4/(12) ,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但在刚才描述这三个分数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分数都表示4个红苹果占12个苹果的几分之几。

师:还有吗?

生:都表示4个红色苹果。

生: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师: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都表示4个红色苹果占12个苹果的几分之几。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这其中是不是隐藏着什么奥秘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看看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之间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好不好?

生:好!

片段思考:通过用不同分数表示4个苹果与12个苹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描述中刻画分数的内涵,在感受中领悟这三个分数的内在联系。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又能迅速聚集到本课的焦点问题上。

【分析与研究】

篇4: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关键词:体验活动;观察与分析;探索;再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67-0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调查,问: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8/18)

教师献疑:我认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你们同意吗?

二、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折:找出第一组相等的分数

(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学生用3/4来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2)师:老师还能变出一个新的分数,你们相信吗?(教师竖着从中间对折)问:这回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了?(6/8)(3)师:你们能像老师一样通过对折再找出一个分数吗?(3/4、6/8、12/16……)(此时学生会以很浓的兴趣开始这项活动,会说出很多的与3/4相等的分数。)

2、撕

(1)课前每个学生发一张红色长方形纸条。

(2)发出指令,学生把纸条上面一层的红色部分撕去。

纸条被平均分成2份的同学请撕去它的1/2,

纸条被平均分成4份的同学请撕去它的2/4,

(3)比较:相互比较一下自己的纸条被撕去的部分,发现了什么?

(4)幻灯片演示撕的过程,再次证明撕去的部分相等。

(5)板书找到的第二组相等的分数。(3/6、2/4、1/2)

(如果说折纸是学生独立的活动过程,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学生与学生初步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对比中就会发现自己的结果与别人的一样,在惊喜之余又发现了一组相等的分数。)

3、站立游戏

(1)将部分学生按座位分成左右两排,全体正座。

(2)教师指令:左边的6同学请站起2/6,右边的6个同学请站起1/3。

(3)其他同学比较2边同学的结果,竟然是一样的。

(4)又发现一组相等的分数,教师板书。(2/6、1/3)

(借助学生的身体来体验相等的分数,这一个环节是前两个环节的升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按教师指令做的同时,感知了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三、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组相等的分数,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2、观察第一组相等的分数,小组讨论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如何变化的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启发点拨

(1)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如果再从右到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呢?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为了方便记忆,你们能把这两个发现合为一句简练的话来概括吗?(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0除外)。

(4)小结: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我们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你认为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5)解决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4/9这个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的总结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更规范、简练的语言来概括。)

四、运用规律

1、书中“试一试”

2/3=()/186/21=2/()3/5=21/()

2、六对分数,通过连队线找出两相等的三组

3、游戏时间

课前给学生发下了分数卡片,其中有两两相等的,请一个同学读出自己的分数,另外一个持有与之相等分数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站起并读出分数。(教师也与学生一起来活动。)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与观察、思考,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象这样的规律在数学中总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同学们肯勤动手去做,用眼去观察,动脑去思考,就会发现。

篇5:人教版分数基本性质

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学 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每年的中秋节你们都会吃什么呢?对,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我们中国传统风俗。去年的中秋节,洪老师的邻居李奶奶家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想不想知道?”

师:“好,既然大家都这么好奇,就集中注意认真听。去年的中秋节呀,李奶奶家的孙儿小红、小明、小兵(边讲边将名字依次写在黑板上)都来了,家里可热闹了。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她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对孙儿们说:“孩子们,奶奶给你们分月饼了。老大小红,奶奶分这块月饼的1/3给你,老二小明,奶奶分这块月饼的2/6给你,老三小兵,奶奶分这块月饼的3/9给你,(边讲边在相应的名字写出三个分数)你们同意吗?”奶奶的话刚讲完,小红就嘟着嘴叫了起来:“奶奶你不公平!分给小兵的多,分给我的少!”小明连忙叫着:“奶奶不公平,奶奶偏心!”只有小兵在偷着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李奶奶公平吗?现在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讨论完了请举手。

生1:“我觉得不公平,小红分得多。”

生2:“我觉得小明分得多。”

生3:“我觉得公平,他们三个分得一样多。”

师:“看样子我们班的同学也争论起来了,到底李奶奶的月饼分得公不公平,上完这一节课同学们就会明白了。”

二、实践探索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现在老师已经在黑板上画出了三个大小相同的’月饼’。”(拿出圆规画出3个等大的圆)

师:“我们就像李奶奶一样来分月饼了。首先,请在第一张圆片上我们取出1/3给小红;第二张圆片我们取出2/6给小明;最后在第三张圆片取出3/9给小兵。好了,同学们都来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分呢?。

师:“下面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把第一个圆片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三分之一。”

生2:“把第二个圆片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它的六分之二。”

师:“那九分之三又是怎么得到的呢?大家一起说。”

生:“把这块圆片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九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它的九分之三。”(随着学生说完答案,及时将分数写在对应的圆下)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圆的阴影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原来三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同样大的。

师:“现在再来回想一下,李奶奶分月饼公平吗?为什么?”

生:“奶奶分月饼是公平的,因为他们三个分得的月饼一样多。”

师:“现在我们的意见都统一了,奶奶是非常公平的,他们三个人分的月饼一样多。那你觉得1/3、2/6、3/9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

生1:“通过图上看起来,这三个分数应该是一样大的。”

生2:“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师:“刚才的试验证明,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打上等号)

三、深入探讨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了,大小没变。”

师:“那它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从左往右看。第一个分数从左往右看,跟第二个分数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两倍。”(黑板上进行标记)

师:“跟第三个分数比,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三倍。”(黑板上进行标记)

师:“现在我们从右往左看,它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1:“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缩小了两倍。”

生2:“跟第三个分数比,第一个分子分母都缩小扩大了三倍。”

师:“刚才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它的大小不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总结一下,好吗?”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他们的结果不变。”

师:“分数的分子、分母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我们可以换成分数的分子、分母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不加行不行?”

生;“不行,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除数不能等于0,所以不能除以0。”

生;“可以乘上0”

师:“分母就等于除法中的除数,如果分母乘上0,那么除数就变成了0,这个分数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所以乘上0也是不行的”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除法,现在大家回忆一下除法中有一条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的性质?”

生:“除法的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师:“以三分之一这个分数为例,它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零,行吗?不行,除数为零没意义。所以零要除外。同时乘以零呢?我们就会发现,分子分母都为零了,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里,分母又相当于除数,这样的话,除数又为零了,无意义。所以一定要加上零除外。”

四、应用

师:“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像变魔术一样,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变个魔术。请大家把书本翻到书本76面例2。”

师:“现在同学们能写出一些分子分母不同,但是大小相同的分数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下。”

篇6:人教版分数基本性质

一、故事情景引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边听故事边想一想故事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课件播放故事录音)

2. 师:故事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来吗?

3. 师;现在猜猜看这三个分数哪个大?生;一样大

4. 师:也许你们的猜想是对的,科学家们的发明往往也是从猜想开始的,但只有经过验证得出的结论才是科学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做个小数学家,一起来验证这三个分数是不是相等。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2. 组织交流汇报

①折纸比较的方式发现

②画图观察的方式发现

③用分数、小数的关系发现

④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发现

⑤其他方法发现

教师对于学生汇报到的方法一一评价鼓励

3. 那现在你同意懒洋洋的观点吗?

4. 通过验证三个分数确实相等,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不一样,可这三个分数怎么大小却一样呢?这组分数中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三、引导观察,探索规律(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1.交流汇报;

(1)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让我们从左往右看,它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从右往左看,它的分子分母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师: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可以同时乘或者除以0吗?为什么?

出示完整的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5)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小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就是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也是分数大小不变.。

其实,数学的知识中有许多地方是像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一样相互联系的,同学们要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

3. 运用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要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要学习它的用处,下面我们看看例2,你能独立完成吗?

师:上面两个分数的变化依据是什么?

四、练习拓展

村长慢洋洋懂得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其他问题呢?

篇7:苏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一、一则Flash动画故事引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哦!不对,是三个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烙的饼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块一样大小的饼,想给小和尚吃,还没给,小和尚就叫开了。矮和尚说:“我要一块!”高和尚说:“我要两块!”胖和尚说:“我不要多,只要四块!”老和尚听了二话没说,立刻把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矮和尚;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六块,取其中的四块给了胖和尚,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吃的多吗?---教师播放这则故事为学生提供“猜想”素材。“猜想、验证”不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由此我联想到“性质”的学习过程是否也可以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中主动生成。

二、学生动手操作,用事实说明,作好新知铺垫:在揭题前,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用三个同样大小的圆折纸、涂色,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充分感知数学事实,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为“验证”“性质”作好铺垫。

三、得出结论后,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观点:揭示“性质”后,教师让学生回顾故事内容,验证“猜想”到底哪个和尚吃的多,从形式上看矮和尚吃的多,但比较的事实说明吃的一样多。教师再一次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形式与实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设计:

一 故事提供“猜想”素材:Flash动画故事引入.(教师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同学们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教师出示Flash动画故事,学生欣赏。同时教师提出欣赏要求,)

师:(欣赏后)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吃的多吗?

生1:胖和尚吃的多。

生2:矮和尚吃的多。

……

师:到底谁回答得对呢?上完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答案.(通过欣赏为学生提供素材,设悬念,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二 用事实“验证”,完整性质。

1.实际操作列等式证实分数大小相等。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圆来,分别用阴影部分表示每个圆的

(板书: )

(教师观察,学生小组合作,有平均分的,有涂色的,小组成员配合默契)

师:比较一下阴影部分的大小,结果怎样?阴影部分相等,说明这三个分数怎样?

生: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师:阴影部分相等说明这三个分数怎样?

生:三个分数相等。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将板书的三个分数用“=”连接。)

2.观察课件证实分数大小相等。

师:(出示课件)老师有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谁能用分数表示出黄色部分呢?

(请生板书出 )

师: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长度怎样?这又说明了什么?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三个分数间用“=”连接。)

3.初步概括分数基本性质.

师:仔细观察两个等式,每个等式的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第一个等式中的三个分数分子、分母都变了,但分数的大小没变。(师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从左到右观察第一个等式,想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的?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气氛活跃。)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呢?(师指名口述)

生1: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了,也就是分子分母都乘了一个相同的数,但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生2进行了补充)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大家给点掌声好吗?

(学生掌声起,激情高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师:(出示课件)请看大屏幕,老师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师:同学们从左到右仔细观察第二个等式,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保证了分数大小不变呢?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

(小组讨论后,同法让学生小结规律,并请同学给予评价,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然后教师在课件中补充“或除以”三个字。)

4、完整分数基本性质: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填空:

(教师请一位会操作鼠标的同学在课件中填空)

师:第3题( )里可以填多少个数?第4题呢?

生:可以填无数个。

师:( )里填任何数都行吗?哪个数不行?(学生交流后老师指名回答)

生:不能填零。

师:为什么不能填零?

生: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所以我们总结的这条规律必须加上一个条件“零除外”

(教师在课件中填上“零除外”三个红色的字,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

师:这个变化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指名照课件主读出性质)

三 深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1.学生自学,深入理解性质。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8页,自读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归问:分数的基本性质里哪几个词比较重要?为什么“都”和“相同”很重要?为什么“分数大小不变”也很重要?为什么“零除外”也很重要?

生:因为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才不会变化。(同学评价)

2.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1。(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评价)

3.找出与相等的分数: (教师出示课件,请一位同学在课件中连线,教师进行评价)

4.请同学们自学并完成例2、(教师巡视,个别进行辅导)

……

四 照应Flash动画故事,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观点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自制的三个同样大小的圆饼

师:现在谁知道三个和尚,谁吃的多呢?(学生争先恐后的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三个和沿吃的一样多。

师:同学们以后思考问题一定要多动脑筋,了解实质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我们不能从形式上看着事物去做出判断。

……

五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板书课题)

教学后的感悟:

1.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亲自验证的过程,通过“验证”学生感受了数学的严谨性。设计以“猜想--判断--观察--验证--概括--深化--提高”的环节,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同时,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渗透学生自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方法。在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中,达到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猜想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开启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探索学习。

篇8:分数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第九册43、4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与之相等的另一个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猜想、讨论等学习活动,建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结,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思路

《现代汉语词典》对“变形”一词作出的释义为:“形状、格式起变化”。“形变质不变”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突出特征和数学本质所在。本节课以“变形”一词为主线,探讨4个数学问题:“分数能否‘变形’?”“分数怎样‘变形’?”“还有别的‘变形’?”“分数为何‘变形’?”,呈现一种持续追问的探究,从生活事例的“变形”现象为数学学习寻“根”,同时立足于整套教材,把相关“变形”内容尝试地做一次联结,以求达成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方法获取、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模型建构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

教学步骤

一、分数能否“变形”

观察:中国印中写的是个什么字?

思考;两个“京”字,形状一样吗?“京”字形变了,如果我们说它没有变,可以吗?

质疑:分数是否也可以“变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事例中“变形”现象的观察、分析,感受“形变质不变”内涵,为本节课的后续学习,提供一个良向的思维导向和表象基础。

二、分数怎样“变形”

猜想:如果阴影部分不用1/2表示,你觉得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

操作: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验证猜想。

发现:

建模:如果想把这无数种变化的情况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你认为怎么写比较好?

归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质疑:只用一个例子得出的结论,会不会是巧合?

操作:涂一涂,填一填

联系:商不变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完善:刚才总结出来的结论,完整吗?可以怎么补充?

揭题: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通过对正方形阴影部分1/2“还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细小处入手,引出认知发展的“线”,并连成“片”。注重学生实际经验和数学表象的获得,与此同时,注重引发学生对得出的“结论”展开猜想、质疑、验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一般,在螺旋上升的学习进程中,拓展分数基本性质的外延,完善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

集合:把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3、4、5……组成一个数列,形成一个集合

师:佛教有语:“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果从中选一个分数作这个集合的“代表”,你会选谁?

操作:利用尺子,把标写在线段轴上。

[设计意图]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写出1/2分子、分母同时乘2、3、4、5……一系列分数,组成一组数列,形成一个等值集合,让学生从中选出一个分数做这个集合的“代表”,感受可以“从一个分数看到一个集合”的数学视角,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宽度。通过把三个等值分数标写在线段轴上的操作活动,对比不同学生的实际做法,体会“相等的分数标写在线段轴上位置是一样的”,与集合视角相互呼应,突出“分数的大小不变”内涵,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三、还有别的“变形”

师:数学知识除了分数可以变“形”外,其他数学知识是否也有变形的情况?

(1)数字改写:200000=20万……

(2)单位换算:3米=300厘米……

(3)除法计算:4÷0.08=400÷8……

(4)字母简写:a×2=2a……

……

[设计意图]数学的学习往往都不是独立的或是孤立的,“形变质不变”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只是以往都是零散地分布在不同册次、不同内容、不同课时之中,缺少一种系统化观察、把握的目光。通过对“其他数学知识是否也有‘变形’的情况?”把相关知识联结在一起学习,着眼点不仅是加深对“形变质不变”的认知,更在于培养学生以较“系统”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结构。

四、分数为何“变形”

(1)“京”字为什么要“变形”?

刺猬为什么要“变形?”

思考:分数为什么要“变形”?可能是什么原因?

(2)比较分数的大小

(3)分数加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追本溯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数学发展的历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数学发展的自身需要。通过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到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在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内需”下,自觉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变化分数的表现形式,从根本上确立本节课的学习价值和学习意义。

五、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有什么是令你印象深刻的?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片断,进一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在对“有什么收获?”的回顾中,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内容、方法,更有效地形成知识结构。

观后感:平实之中见风骨

记得以前读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总认为这是诗人的手法高超,否则哪有可能在五十年后,还能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直到前些日子听了晋江第二实验小学许贻亮老师的一堂数学课,时隔半月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才相信艺术的东西确实是历久弥新。

数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虽然许多老师设计了有趣的活动以图弥补这一不足,却总让人感到缺少文化品位。贻亮老师的这堂课则不然。他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向上联系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向下拓展到数列和集合,其中又穿插了自然和艺术中的变形及佛理。内容丰富而不驳杂,意蕴深远却不晦涩,称得上“宽厚宏博”四字。难怪一位听课的老师说:“这样的课不是普通人能设计得出来的。”

的确,这样的课不是普通人能设计得出来的。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设计出如此精妙的教学流程呢?我思索着。

今年四月份,我参加了福州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教研活动。几场课听下来,不禁疑惑:为什么有些人的课并不出奇,可站到台上,就是星光灿烂;有的人课尽管设计得十分巧妙,却没有这等架势。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此次,听了贻亮的课,我有所感悟:归根结底,就一个字——气。

宋朝文学家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写道:“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并举例说明司马迁周览四海,与豪侠交游,所以“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教学之道也是如此。大凡名师,涵养必定非凡,故而隐然有一派宗师的气概。贻亮自毕业之后,就立志成为一名教育家,渴望有一天能著书立说。为此,他常读圣贤之书,钻研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学说,外至教学艺术、内至教育理论,无一不读。以大家的气势来激发自己的志气,久而久之,眼界自宽,境界乃大。看贻亮的课堂教学,如同读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波三折,往往在别人以为终结的地方宕开一笔,独辟蹊径,令人叹为观止。这或许就是艺术相通的道理吧。

平日里议论一堂课的优劣之时,人们通常以笑容来评定执教者的教态是否亲切,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说明执教者是否有激情。然而,听了许多名师的课,才明白:数学教师的激情并不在于语调的激昂与否,它更多的是来源于执教者与学生共同演绎出来的课堂艺术。就拿贻亮的这堂《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说吧。当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贻亮又介绍了数列与集合,并用“一沙一世界”来说明这个集合的特点。此时,听课的老师不禁为之动容,油然生出了一股激情,宛若站在高山之巅,胸中充溢着豪气。而在这堂课上,贻亮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庄重沉稳的态度,并没有所谓的“迷人微笑”;他的语调适中,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热情洋溢,却能产生如此的效果。不求激情,而激情迸发。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大音希声。”何必慷慨激昂?艺术的魅力就在于以无声胜有声。震憾人心的风骨往往寓于平实之中。

前人评杜甫的《望岳》一诗道:“老杜风骨,已然可见。”又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见。”贻亮驾驭课堂教学,俊逸洒脱,轻松自若,若没有深厚的数学素养及对数学文化独到的理解,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名师风貌,隐然已现。

贻亮是我多年的至交。自毕业后,几个好友虽常有小聚,却是只叙友情,不谈工作。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得知他在09年便获全国青年风采赛一等奖,又聆听了这堂课,竟不知当年那位痴迷于文学的书生,已经成为今日的教坛新秀。欣喜之余,遂作此文,以示庆贺。

并赋诗一首:

纵意江山执笔游,书生豪气斥方遒。

人言世事难如愿,我笑沧桑未解愁。

绛帐生涯辞旧梦,青春文赋冠同俦。

篇9:《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一、直接引入新课,一上课就课件呈现课本中例1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然后要求学生把大小相等的分数填入等式。学生也很快回答出来了,就是==然后我就接着问,为什么它们是相等的,这个答案学生是从图中获得的,因为它们在图中所占的面积是一样的,所以,它们是相等的。然后我又接着追问,既然這几个分数是相等的,为什么它们的分子、分母不一样呢?这个问题把学生难住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把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一下子激发出来。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学生对折,并涂色表示其,要求学生继续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学生通过例1的思考与学习,通过折纸,对找一个和相等的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很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几个和相等的分数。这为本节课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三、课堂练习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如,=(a、b为非零的自然数)

(1)当a=1、2、3、4、5…时,b分别等于几?

(2)a与b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同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形成性质的过程中,对分数基本性质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学生了解,没有深入到全班。而且在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时,没有说0除外,我本意是想再进行追问,可有部分学生书本已打开,他们很快就说0除外。对该性质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我想在后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应学会思考,而不是依靠书本现成的答案。

2.在巩固练习阶段,如练一练的第2题,我只是指名让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填某个数的依据,而没有在黑板上把过程再板演一遍,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后来的练习中,有部分学生还不是很理解。

篇10:人教版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彩笔、各种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示故事。同学们,今天是快乐的      ,老师祝愿同学们节日快乐!在我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花果山圣地也早已是一派节日喜庆的气氛。

【六一节到了,猴山上张灯结彩, 小猴们享受着节日的快乐。猴王给小猴们做了三块他们爱吃的饼。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贝贝一块。第二只小猴佳佳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丁丁急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第三只小猴丁丁三块。贝贝、佳佳见了,连忙说:“猴爷爷,不公平,不公平,我们要分得和丁丁的同样多。”】

“同学们,猴王真的分得不公平吗?”

二、动手操作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猜想一下猴王分得公平吗?为什么公平?我们平常怎样去做?让我们也来分分看。请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张长方形纸片,共同来分一分,并完成操作报告(课件出示操作报告)。请小组长分工一下,明确记录的同学。

任选一小组的同学台前展示实验报告,并汇报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  板书:14 = 28 = 312

2.组织讨论。

(1)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相等关系。那么,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34 = 68 = 912 。

3.引入新课:黑板上二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分数的大小不变。

虽然他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是它们的大小却不变。那么他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有规律吗?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这个变化规律。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请每组拿出探究报告,任意选择黑板上的二组相等分数中的一组,共同讨论、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1.课件出示探究报告。

2.分组汇报,归纳性质。

(1) 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选择一组学生根据探究报告,到黑板上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同时乘上 相同的数)

(2)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除以 )

(3)有与这一组探究的分数不一样的吗?你们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4)综合刚才的探究,你发现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这叫做    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对这句话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补充“零除外”)

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红笔板书:零除外)

(5)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为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则根据学生回答,在相应的字下面点上着重号。

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3、智慧眼  (下列的式子是否正确?为什么?)

(1) 35 =3×25 =65  (生: 35 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同时乘以2,分数的大小改变。)

(2)512 =5÷512÷6 =12  (生:512 的分子除以5,分母除以6,除数的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也不同)

(3)112 =1×312÷3 =34  (生:112 的分子乘以3,而分母除以3,没有同时乘以或除以,分数的大小不相等。)

(4)25 =2×x5×x =2x5x  (生:x在这里代表任何数,当x=0时,分数的大小改变。)

4、示课件  讨论:现在你知道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用分数表示为?如果要五块呢?

三、回归书本,探源获知

1、 浏览课本第107-108页的内容。

2、 看了书,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3、 师生答疑。

你会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自主学习并完成例2,请二名学生说出思路。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热身房。35 = 3×(  )5×(  ) = 9(  )

824 = 8÷(  )24÷(  ) = (   )3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溜冰场    在下面(  )内填上合适的数。

后二题采取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由教师出分子,再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

3.智力冲浪   (选择你喜爱的一道题完成)

(1)、35 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多少?

(2) 1/a=7/b(a、b是自然数),当a=1,2,3,4……时,b分别等于几?

讨论:a与b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依据是什么?

(3)把6/20、70/100、45/50、1/2和4/5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分数的分母相同了,有什么作用?揭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好、用好。

五、游戏:请找找我的好朋友。

同学们,老师对你们今天的表现很满意,很想融入你们的集体,和大家做朋友,喜欢我这个大朋友吗?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条件,只要达到这个小要求,很快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每位同学都把教师课前准备的分数卡片拿出来,如果你持有的分数与老师出示的分数大小一样,就请起立,你就是我的好朋友。准备好了吗?

播放 “找朋友”。

出示一张12 分数卡片。

出示一张2/3分数卡片。

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成为老师的好朋友,你们希望老师出示一个什么分数?

老师今天真高兴,因为在快乐的节日里认识了仓小这么多快乐的好朋友!感谢大家精彩的配合,同学们再见!

“找朋友”歌曲声中教师和学生相互道别。

附:

操 作 报 告

我们小组将三张大小      的长方形纸都看作是     ,分别作如下操作:

平均分成几    份 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几           份 分数表示为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通过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我们发现这三个分数          。

汇报人:

  月  日

操 作 报 告

我们小组将三张大小      的长方形纸都看作是     ,分别作如下操作:

平均分成几    份 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几           份 分数表示为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通过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我们发现这三个分数          。

汇报人:

20   月   日

探 究 报 告

我们小组研究的一组分数是

(1)从左往右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发现的变化规律是                           。

(2)从右往左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发现的变化规律是                           。

汇报人:

上一篇:温州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实施意见下一篇:父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