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政务公开制度

2024-06-25

教育局政务公开制度(精选9篇)

篇1:教育局政务公开制度

和顺县教育局政务公开制度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围绕有利于班子民主决策、有利于干部、群众监督和参与、有利于调动干部和教职工积极性这个目的,全面实行政务公开。

一、公开内容

凡是涉及全县教育长远发展的规划部署,涉及干部、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定和要求,以及干部、教职工特别关注的重大决策、财务、人事内容,原则上都应实行公开。

1、全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班子五年任期工作规划,工作计划以及阶段性工作的决策过程公开,广泛咨询吸取并采纳民意。

2、局财政的预算和决算,各项收支及债权债务,扶持捐赠款项和救灾救济款项的收支,接待费用和公车使用等情况公开,严格按规定办事。

3、基建项目的立项、招标、承包及建设进度,验收结算等情况的公开,确保集体资金的安全与使用。

4、社会力量办学校的审批条件、审批依据、审批结果、检查结果。

5、教师资格认定、人员调入、学校教师招聘的条件、对象、程序、结果等公开,做到公开透明、平等竞争、择优录用。

6、上级规定的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和实际执行情况的公开、取信于民,规范操作。

7、有关局领导班子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廉政规定的考核评议情况的公开,取信于民,严于自律。

二、公开方式

实行政务公开的方式应根据公开的内容、目的、范围和现实条件而定,力求简便易行,快捷准确,注重实效。重点围绕教育局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广大干部教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和适宜的方式予以公开。当前主要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1、举办政务通报会。通过邀请部分干部教职工代表,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县教育局指定有关负责人负责主持会议,通报政务信息,回顾总结工作,吸取经验教训,提出工作计划和要求,并就政务工作释疑解难。

2、设立政务公开栏。

在县教育办公楼设立政务公开栏,公布按要求应公开的各项内容、政务活动的相关决定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公开栏的内容应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社会热点的转移,每月更新。

三、监督措施

实行政务公开是教育系统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县局把政务公开列入重要日程,加强领导、精心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并经常检查和加强监督措施,确保各项制度和政务工作的贯彻落实。

1、加强纪检的监督。局纪检监察要对政府干部的提拔、表彰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凡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的基建工程项目;每年对局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常规审计,对政务公开的内容进行专项审计;每半年要进行一次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不按规定进行政务公开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给予严肃查处。

2、加强内部监督。县局领导班子要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以局长挂帅,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具体落实的领导机制,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门研究和改进政务公开工作;成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审查、监督政务公开内容的实施情况。

3、加强群众的监督。县局要聘请部分单位的有关人员为政务公开监督员,并赋予他们职责和职权;要在县局机关和各中小学设立举报意见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投诉。

四、各种相关制度 ㈠预审制度

第一条 为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确保公开信息与数据的全面、真实、准确、及时,保障广大群众和师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政务公开的内容,由县局各股室根据有关要求,结合职能,制定具体公开内容目录,报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定。

第三条 需公开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实行股室、分管领 导、局长负责制。公开内宾在预审流程中,收集、审核、审批每个环节的工作完成后由相关责任人签字负责。审核人必须认真核对,防止出现错漏现象。

第四条 局各股室按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定的公开内容目录,结合保密规定,对涉及本股室的政务信息公开性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公开。

第五条 局股室难以作出决定或者属于重大事项、或认为不宜公开的,报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报分管领导审批。

第六条 局股室负责人在授权范围内,审核决定公开的内容,可直接更新或发布的,由股室明确的政务公开信息员及时更新或发布;需经信息中心接收和上传的,将信息打印文本,股室负责人签字后,交办公室。

股室和政务公开信息员每个工作日要上网查看本股室相关栏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纠正,确保信息动态管理。

第七条 对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各股室在草拟时应主动就该文件提出是否公开的意见,认为不应公开的,要注明原因;办公室按公文程序对单位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核时,要对文件的公开性复核,同意股室的,签署同意,有异议的应提出明确意见;局领导在签发文件时,对文件的可公开性做最终决定。

第八条 属于局制作、产生的,如规范性文件、重大事项部署等,从政务信息正式生成到公开不得超过15日;不属于局制作、产生的,如法律、法规、办事程序、收费标准、上级机关制订的规范性文件等,应在做出予以公开决定后10日内 公开。

第九条 召开对内对外情况通报会,公开内容需经局长或分管局长审批。

第十条 在政务公开信息预审中,因玩忽职守造成公开信息错漏,或违反保密规定的,将视情节后果,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十一条 本制度由科技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解

㈡民主评议制度

1、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紧紧依靠群众,将政务公开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

2、民主评议的内容是对全局各股室及工作人员实施政务公开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应公开的内容是否公开、政务公开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政务公开的成效等。

3、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科技教育社会监督员会议工作通报会或向广大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函的形式,获得社会各界及广大服务对象对教育局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4、要充分利用民主评议活动,促进科技教育政务公开的逐步完善,更好地为广大服务对象服务。

5、教育局民主评议活动由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根据需要负责组织实施。

㈢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对不能按时限要求完成办事项目或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个人及分管领导责任

1、没有实行政务公开或公开流于形式,甚至公开搞假的;

2、公开但没有按要求公开,造成不好影响的;

3、符合条件,手续齐备的事项不予受理和批准的;

4、违反法定的依据、程序、条件、标准和办事权限,谋取私利的;

5、因违反规定,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差错,给群众带来损失或伤害的;

6、办事推诿扯皮,影响正常工作的;

第二、对不能履行职责,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的个人和部门,根据不同情况,按以下办法追究责任

1、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告诫或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2、影响正常工作,或者造成损失的,责令直接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并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3、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经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将直接责任人调离现岗,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4、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对重大决策、管理事项造成失误的责任追究

1、违反决策程序的;

2、未通过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领导个人擅自决策的;

3、决策时不尊重班子多数成员意见的;

4、不如实向党政班子会议介绍情况的;

5、未按上级和县委、县政府要求重新议事的;

6、集体决策出现偏差和失误的;

7、违反保密纪律的。

上述违反规定的行为,情节轻微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应当在党政班子会议上进行检查,接受批评;情节较重并造成后果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诫免谈话;情节严重给事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按规定上报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

㈣反馈制度

1、建立通畅的反馈渠道。在局办大楼通道设立政务公开意见箱,对外公布投诉电话(8122935),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对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2、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收集整理,落实跟踪整改措施,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3、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直接答复、会议通报、政务公开栏公布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反馈,确保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

㈤备案制度

1、规范政务公开工作登记。在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工作中,局机关有关股室设立群众意见登记簿、领导接访登记簿、各种会务记录簿、跟踪督查记录等,形成工作记录材料,重要事情及时通报。

2、健全政务公开规章制度。制定政务公开的有关制度并印发,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和工作考核依据,使政务公开工作 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3、建立政务公开工作档案。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各项内容、办事指南和制度、群众投诉和群众意见综合、工作整改意见和整改情况、行风测评情况、办事备案资料等,办公室进行定期收集整理,归档存查。

㈥公开承诺制度

第一、承诺的内容、办事标准和时限

1、教师调动工作。教师调动原则、工作程序、进人指标、学科、选调条件、调动结果予以公开。拟调动人员由局党政班子研究决定后,调动手续随到随办。

责任股室:人事股,电话:8124679

2、招聘教师工作安排。招聘教师政策、方案,安排计划、工作程序、录用条件、人数、学科、录用结果予以公开。被录用者,按时办理手续。

责任股室:人事股,电话:8124679

3、教师职务评审工作。评审条件、程序、结果予以公开。严格按照评审办法和程序进行操作。

责任股室:人事股,电话:8124679

4、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公开教师资格考录标准、申报程序、审批制度,依时办理。

责任股室:人事股,电话:8124679

5、中小学收费和机关行政收费工作。各中小学及局机关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由物价等有关部门审批下文公布。单位 和学校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许可证和票据样件”,教育局监督各校严格按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并对学校收费情况每学期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接到群众关于中小学校乱收费方面的投诉,5个工作日内核实清楚,反映属实的即作出处理。

责任股室:计财股,电话:8130065

6、做好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及自学考试工作。做好普通高考学生体检、填报志愿时间工作,以及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及自学考试考试成绩、录取结果、收费公开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实施细则操作。

责任股室:招生考试中心,电话:8124701

7、城镇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工作。教育局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制定我县城镇小学、初中招生方案,并向社会公开。余缺调剂按学生自愿和学校可能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接到群众对中小学校乱招生方面问题的反映后,5个工作日内核实清楚,反映属实即作出处理。

责任室:教育股,电话:8132450

8、社会力量办学校审批及民办学校招生广告核准工作。社会力量办学校的审批条件、审批依据、审批结果、检查结果予以公开。社会力量办学校审批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颁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及民办学校招生广告核准,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责任股室:教育股,电话:8132450

9、实行首问责任制。对来我局办事的单位和个人,第一个被询问的工作人员有责任予以接待或引导到相关股室。责任股室要热情服务,随时办理。

第二、投诉程序

1、本局设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效能监察室内),负责公开承诺制度的检查督促,接受群众投诉。投诉电话:8122935

2、群众对本局各股室的违诺行为,可来信、来访或电话向本局政务公开监督小组投诉。

3、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受理投诉后,即予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由政务公开监督小组报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局将对责任人按有关制度处理,并追究责任。

㈦目标考核制度

1、政务公开目标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

2、教育局将政(校)务公开工作的考核纳入对各学校、各单位的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3、政(校)务公开工作的考核内容:政(校)务公开组织领导情况;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的公开情况;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的公开情况;依法行政依据、程序、时限和方式、方法、结果的公开情况;行政许可事项,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设定项目的公开情况;服务承诺兑现情况;分级考核和责任追究情况;政(校)务公开办事服务场所建设情况;教师、干部聘任、职称评定、晋级晋职、评先选优情况;经费预决算、财务收支 情况;大宗物资采购事项和基建招投标情况;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情况;涉及干部、教师、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关情况;对群众投诉的处理情况等。

4、政务公开考核工作实行量化标准。考核结果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5、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实行全面考核,考核于年底或翌年年初进行。政务公开考核工作由教育局统一领导,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五、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职责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实行政务公开民主监督的重大意义。

2、积极参与局的决策,搞好决策前的调研和讨论。

3、抓好政务公开落实,对公开的内容认真把关,要全面、真实、具体规范。

4、严格政务公开程序,公开前在严格把关,公开内容提交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研究后再进行公开,公开后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处理结果再公开。

5、通过召开社会监督员、教师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六、政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职责

1、认真学习上级府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 作的水平。

2、认真落实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制度。

3、积极召开政务公开工作会议,总结前段布置下步工作。

4、对不落实政务公开工作的股室和个人,有权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

5、密切党群、师生关系,发挥纽带桥梁作用。

6、依据政务公开制度,加大公开力度,增加局机关工作透明度。

篇2:教育局政务公开制度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做好环保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最佳办事环境创建活动,依据中央、省、市、区关于政府公开的一系列文件规定,制定本局政府公开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活动。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要求公开政府信息、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

第三条 机关各部门应当将本机关的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和其他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询政府信息。

第四条 机关应当编制规范的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并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 政府信息公开遵循“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有利监督”的原则,公开的方式和范围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方便管理和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获取所需的政府信息。

第六条 局机关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公开的内容包括:

1、局机关机构设置、职能范围、联系方式及局领导分工等情况;

2、国家、省、丽江市颁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方针政策等;

3、全市教育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目标执行情况;

4、环境行政审批、环境行政许可、排污收费标准和程序、监测服务项目及收费;

5、教育违法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情况;

6、教育机构招考、录用情况,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教育部门各类奖项的初审及评定情况;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二)向机关内部公开的内容包括:

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2.财务收支、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情况;

3.机关人事任免、干部管理、考核情况;

4.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条 局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于信息形成后第一时间予以公布,最晚在信息产生后的20日内公开。

第八条 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在本局网站上进行公开,同时,还可采取符合该信息特点的方式予以公开。

对机关内部公开的内容,采取召开机关大会、干部述职、内部通报等形式公开。

第九条 所有应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公开的政府信息,均必须在第一时间予以公开。其中有关教育机构信息、教育行政审批事项、教育发展策略及规划等,应在教育局网站等载体上予以长期保留。所公开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的,由相关科室在10个工作日内更新。

第十条 依申请公开内容和形式

(一)申请

1.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我局提出申请;

2.注明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3.所需信息的内容描述。

(二)答复

收到申请后,应进行登记,并根据下列情况及时给予书面答复;

1.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2.属于免予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

3.不属于受理掌握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能够确定该信息掌握机关的,应告知联系方式;

4.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存在的,应告知申请人;

5.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三)部分公开

要求提供的信息含有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应当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四)禁止行为

1.答复申请人不予公开、不予提供的信息,不得用以有偿服务或者变相有偿服务的形式提供;

2.不得通过与我局有隶属关系或者业务指导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中介组织,以有偿或者变相有偿的形式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

(五)期限

1.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应在申请人办妥申请手续后当场提供;

2.不能当场提供的,应当在申请人办妥手续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

3.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经本部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人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4.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或者向申请人提供信息的,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期限恢复计算。期限的中止和恢复,应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

(六)依申请提供公开内容的形式

1.依申请提供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申请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

2.应申请人的要求,可以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

3.申请人在申请中选择以邮寄、送达、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获取政府信息复印件的,应当以该申请要求的形式提供,因技术原因无法满足的,可以选择以符合信息特点的形式提供。

第十一条 监督措施

1.群众监督。一是设立投诉电话,号码为:5121296;二是召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2.内部监督。本部门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本部门政务公开的执行情况。对凡应该公开而没有公开,以及公开内容不规范的,本部门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应责成责任科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

3.奖惩。把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由局政府信息公开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篇3:教育局政务公开制度

国务院及各部门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办事公开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进行政权力行使依据、过程、结果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国务院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凡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需要广泛知晓的事项和社会关切的事项以及法律和国务院规定需要公开的事项,均应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具体地向社会公开。

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12年,由北京大学等八所高校共同完成的观察报告对我国政务公开的历程做了小结:有所进步,但整体仍不理想,及格率仅为20.9%。对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而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形同虚设。

政务公开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首先,政务公开体现人民“知情”的权利。我们把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写进了宪法,认为政府机关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那么,当家做主的人民,不时要检查检查管家的账本,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公仆们岂能拂主人之意?

其次,公开政府行为不等于泄露国家机密。什么是不能公开的国家机密?美国规定了9种免于公开的文件,包括关系国家安全的秘密、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机关内部事务文件、金融秘密、医疗档案以及特别法规定的保密文件等,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

第三,政务不公开是权力寻租的温床。政务不公开,信息严重不对称,监督就无力,就会有更多的权力寻租、贪污腐败和暗箱操作行为。历届领导人反复强调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而要实现这样的和谐社会,政务公开应当是必由之路。

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无需赘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之类格言警句,当下中国人几乎个个耳熟能详。尽管如此,信息公开之难仍屡为公众所感叹。大到一些部门的财政预算,小到有些单位领导的职责分工,甚至一个待提拔干部的个人简历,常常都讳莫如深。这在一个信息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公民权利意识迅速觉醒的时代,真可谓咄咄怪事。

既不乏广泛的共识,又有法规等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何以不尽如人意?

篇4:政务公开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政务公开;领域;内容;形式;监督

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公开是确保各种公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障,政务公开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一、要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领域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制定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更进一步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对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各地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公开的领域由农村的村务公开逐步拓展到乡镇和县市区直部门以及更高层次的政务公开。从目前政务公开领域的实践看,相关实行政务公开的组织和单位部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已基本形成共识,工作积极性普遍较高,政务公开的实际成果也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此比较满意。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对政务公开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政务公开的领域上,群众对更高层次的政务也十分关心,知情和监督的愿望也更为强烈,为此,我们应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乡镇与县市区直部门政务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向更高的领域拓展,尤其是县级政权机关本身和省市级政权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公益事业单位。要搞好这些领域的政务公开,尤其要注意突出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有些人认为这些政务层次较高的领域,没有必要向群众公开;有些人怕麻烦,不想公开相关政务信息;还有的人怕出乱子,不敢公开。以上模糊认识和问题的存在,给这些领域的政务公开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使这些领域的政务由“要我公开”变为“我要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强烈愿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的内容

政务公开的实质,就是向人民群众公开什么内容。有的政务部门不愿公开,但又不能不按上级要求进行政务公开,于是在实践中出现对公开工作浮皮了事,避重就轻的现象,只公开一些非关键信息,而不公开群众关心的核心内容。有的政务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长时间保持老做法,没有新举措,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完善政务公开,首先就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在公开的内容上必须突出做到全面、真实、详细、新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等重要信息及所有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的秘密,不涉及个人隐私或者商业秘密,都要紧紧抓住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以及容易产生不公平、不公正甚至腐败问题等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普遍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进行如实详细的公开,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群众新的要求不断更换新的内容。要在政务公开中注意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抓住群众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予以公开,不断满足群众的知情需要。比如要抓住群众关心的毕业生就业、军转干部安置、职称评审、公务员考试等热点内容进行公开,要将相关规定、具体过程及结果等全部详细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务公开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要进一步丰富政务公开的形式

政务公开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政务公开必须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也就是说,公开的形式必须服从服务于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工作推行之初,多数部门和单位所采用的形式是公开栏。但随着政务公开内容的不断深化,仅用公开栏这种形式已远远不够。政务公开的实践迫切需要探索创新采用一些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新的公开形式。要紧紧围绕不同的公开内容,采取新型的政务公开形式。对那些与本单位职工利益紧密相关的事项,可以在单位内部采用公开栏、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向职工公开。对需要向社会公众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广播、电视、报纸、发放明白纸等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公开内容快速便捷地进行宣传,及时让群众获悉相关内容。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有些部门和单位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增加了一些现代化办公设施,可以在继续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传统形式的同时,在这些部门和单位将某些政务内容利用高科技手段在更大范围进行公开,进一步增加和拓展政务公开的容量和覆盖面,必将收到更为明显的社会效果。另外,为深入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可以通过创办“行业监督网站”的公开形式,把有关部门和行业的政务、事务公开内容纳入其中。总之,政务公开究竟采用哪种形式,要从具体单位的工作性质出发,还要考虑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基础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合的公开形式,切不可千篇一律。

四、要进一步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监督

要使政务公开工作收到理想的实际成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便利、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确保政务公开的经常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随着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制约措施也要求随之深化,只有使监督工作及时跟进到位,才能使政务公开工作不留死角,取得实效。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监督,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百分考核、责任追究以及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网络系统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尤其是要深化百分考核实施细则和责任追究办法,分别从考核范围、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使用和对违反政务公开工作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党纪、政纪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嚴格落实相应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当前,抓好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实施全方位监督。在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专门监督机关监督职能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努力使政务公开监督做到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上级与下级相结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制约整体。

二是依法实施监督。建设法治中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实践证明,法治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治国理政方式。无论制定和实施什么样的监督制约措施,都要做到既要合理更要合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尤其是建设法治中国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

三是监督检查要经常化。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如双月检查、季度检查、半年检查、年终总查等灵活多样的检查,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严格、深入、细致的考核,增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避免疲于应付和犯“冷热病”的现象。

四是增强监督结果的有效性。要把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纳入部门和单位的整体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尤其是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评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以及对领导干部成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减少检查的次数和减轻基层的负担,又能达到督促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锦,我国政务公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肖善璋、刘珊、孟辉,浅谈政务与政务公开[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篇5:袁桥镇教育系统校务管理公开制度

实施校务公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学校党群、干群关系的客观需要。

(一)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事权公开。主要包括:学校重大决策内容,重要会议精神及工作部署,重要的规章制度,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重大工程建设的招投标等。

2.人事公开。主要包括:学校人员分工、岗位调整、奖惩、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优秀教育人才考核、考核程序及结果、学校拟提任人员考察情况等。

3.财务公开。成立内部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学校食堂必须每天公布菜价;(2)学校每月5日前在教师会上公布上月食堂账目;(3)各校内监委会议每月不少于一次,会议内容主要是通报当月本单位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审议通过大额支出,财务收支分析等,会议应形成文字记录并在校内公开;(4)中心初中每周通过袁桥教育管理空间公布前一周菜价;(5)中心初中每学期组织一次对各校伙食账目的审计,并公示审计结果;(6)中心初中每学年结束后一月内对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在全镇教代会上公布审计结果。

(二)校务公开的主要程序

实施学校校务公开,应按照公开内容的提出、研究、审核、公开、监督等程序进行,及时公开重大事项的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和结果。

1.绩效考核、教师聘任方案等重大制度的出台,必须事先拟定方案,经由学校行政会议、校务会议、学校教代会或镇教代会通过方可实施。

2.学校重大工程建设必须按照国家招投标程序办理,严格操作流程,及时公布中标结果。

(三)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

学校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会议是学校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学校校务公开的日常载体还包括:学校工作会议、学校内部监督委员会工作例会、校务会议、学校行政办公会议、学校党支部(总支)委员会议或党员大会、教代会、学校电子屏、公示栏、公开墙和公开台帐等。

(四)校务公开的反馈渠道

1.学校要设立意见箱、公开举报电话、网上校长信箱,及通过组织群众接待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职工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调查研究,及时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五)校务公开的资料收集

1.学校要建立民主管理工作台账,及时记录校务公开信息。

篇6:教育局政务公开制度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对教育政务工作的监督,逐步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教育政务公开监督体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育体育局机关工作的透明、廉洁、高效,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紧紧依靠群众,将政务公开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第二条 评议的内容是对全局各股室及工作人员实施政务公开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应公开的内容是否公开、政务公开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政务公开的成效等。

第三条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通报会或向广大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函的形式,获得社会各界及广大服务对象对教育体育局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条 要充分利用评议活动,促进教育政务公开的逐步完善,更好地为广大服务对象服务。

篇7:政务公开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监督工作,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组织职工对我站工会小组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接受群众监督。

二、评议内容

1、对站内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事项公开情况。主要评议重大决策过程和结果,以及出台的有关政策和职工应知的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工作部署的公开情况;与职工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的公开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处置的公开情况。

2、对工会小组工作职责、内部机构设置、领导分工和办事人员职责的公开情况。

3、办事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公开情况。

4、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的公开情况。

5、服务承诺的践诺情况、便民措施的执行情况。

6、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财务收支、干部任免奖惩等事项的公开情况。

7、政务公开工作几率、廉政勤政制度和各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对群众投诉的处理及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其他需要评议的内容。

三、评议方法

1、问卷评议。根据评议内容,发放征求意见表,对我站工会小组政务公开情况进行评议。

2、特约监督员评议。聘请特约监督员,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巡查,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3、群众座谈会议。组织召开多层次、多方面的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要求

1、评议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2、评议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对评议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反馈评议结果并公示,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篇8:论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 一)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概念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将其所拥有的财产状况, 包括财产的数量、来源、使用方式等情况, 定期向国家监督机关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汇报, 并接受国家监督检察机关的审查和全体公民的监督。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历来被称为是“阳光法案”、“终端反腐”利器。其针对的主体对象是国家公职人员, 客体是国家公职人员所拥有的财产状况。

( 二) 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 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和惩治腐败。其次, 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能够保护国家的财产和资源。再次, 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为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铺平道路。古往今来,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才是好政府, 能够收获民心的政府才能长久有效地运行, 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 三) 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障碍

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阻碍了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在我国的普及:

1. 在理论上, 官员财产制度的焦点落在了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矛盾上, 怎样来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学界还没有一致的观点。有人引用恩格斯的观点来支持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当个人隐私与重要的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时, 个人隐私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事, 而是属于政治的一部分, 它不再受隐私权的保护, 而应成为历史记载和新闻报道不可回避的内容。然而, 有人会以个人隐私权的得不到保护作为有理有据的证词来反对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2. 在现实实践中, 官员的财产转移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也正是这个问题使得财产公开制度可能起不到原本预想的效果, 加大了对官员的真实财产进行监督和约束的难度。

3. 在技术层面上说, 我国目前的社会公开程度和透明程度还不够高, 各种公开信息的技术手段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有所差距的, 对于官员财产公开后, 究竟有多大的范围达到了预期公开效果和作用, 难以计算。

4.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说到底还是官员权力与公共利益的抗衡, 由于政治运作的复杂性以及扑朔迷离的各方利益争夺, 这无疑给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推行画上了问号。

如何建立起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并保证该项制度具有切实可行性, 这是研究官员财产制度必须要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是官员公开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构想

( 一) 财产公开的主体

由于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庞大, 对所有公务员的财产状况进行申报公开既非必要也浪费人力、物力。所以, 我国财产申报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职权, 有可能利用其权力、地位、影响来进行以权谋私, 贪污受贿活动的人, 具体可以包括: 1、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的各级领导干部; 2、由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任命的科级以上干部; 3、除上述人员外, 在国家机关中具体经管人、财、物的人员等。

( 二) 受理机关

目前, 我们国家的监督检察机关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中央和地方的这两个层级的监督检察机制负责监督国家各项事务的实施和开展以及各个政府部门和部门人员的工作状况, 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促进了国家各项建设的高效有序以及公平正义。那么, 各级官员财产公开的内容应向监督机关汇报, 并由监督机关审查监督。监督机关不仅负责监督财产公开工作的进行, 同时还负有对官员所做的财产公开报告进行真实性的审查的职责, 并对这些报告进行保存和管理。其所上交的公开财产清单也应该接受检察院的最终审查和核实, 并适时向公众或者媒体公布。

光靠外部监督检察还是远远不够的, 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还要建立政府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机制。上一级的政府应该定期附以突击检查的方式对下级政府机关内部的主要人员的财产状况进行检查和了解。

( 三) 财产公开的客体范围

由于财产的形式和范围太过宽泛, 考虑到财产公开制度是以防治腐败为目的的, 那么, 国家公职人员拥有的财产就应该包括不动产和各类动产, 包括现金, 储蓄, 有价证券等。具体有: “家庭财产申报的范围不仅应包括静态的财产, 也应包括动态的收入及支出; 不仅应申报有形的财产, 也应申报无形的财产, 还应申报有关财产的使用权; 不仅应申报本人的财产, 也应申报一定范围内的亲属的财产; 不仅应申报债权, 也应申报债务。

( 四) 公开的对象和方式

众所周知,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由申报和公开两个环节组成, 申报是公开的前提, 公开是申报的必然要求, 如果只有申报环节而没有公开环节, 那么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媒体就无法知悉官员的真实财产状况, 从而使得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然而当下我国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 都缺少公开这一关键环节。在制度层面, 2010 年颁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就没有对公开环节作出规定, 只要求官员进行申报即可, 并且还对申报上来的财产资料进行严格保密限制外界对其进行查阅。在实际操作层面, 不说将来的正式推广实施, 就是现在各地方的试点过程中, 多数地方只有申报环节而缺少公开环节, 官员们一般只需将个人财产情况向本部门或上级机关申报之后即可了事, 至于对申报上来的财产情况的审核结果则不对外界公开, 这一不足之处的危害是巨大的, 无法发挥该项制度在打击官员贪污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申报环节的基础上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公开环节。

对于财产公开这一环节, 我们应当遵循渐进式的步骤来开展: 可以先从党内开始公开, 将申报上来的官员财产情况在各机关党组织内部通过会议、座谈会、专题报告等方式予以公开, 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党员群体对官员财产情况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改革实行过程中的阻力, 给予官员必要的制度适应时间, 待时机相对成熟之后再向本辖区内的党员群体进行公开, 最后再向广大民众和社会媒体进行公开; 可以先将官员的部分财产情况对外公开, 如通过机关门户网站、党政公报等方式先将官员的工资、房产等财产收入情况进行公示, 当制度本身及各项配套措施都较为健全完善时, 再公开官员的全部财产状况。

( 五) 审查管理监督程序

各级政府部门的人员, 特别是在重要职位任职的官员, 要定期向上级的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政府进行财产状况的汇报。直接管辖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负责官员财产状况的初步审查, 对一些具体的财产清单和消费账单等证明资料进行审查核实, 并对在证明资料上有异常显示的信息, 要求财产状况有异常的人员给予合理性合法性的财产收支的解释, 并将此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以作以后的参考。若上级政府在作出解释要求后, 被检查的人员拒不解释或解释不清, 或者上级政府已经得到相关证据证明该官员的财产收支不合法等情况, 政府就应该立即通知检察院, 并将已掌握的证据交给检察院, 让检察院进行彻查。为了更好地保证政府官员财产的纯洁性, 上级政府可以采取临时突击检查的方式, 通过这种不确定的方式, 可以大大提高官员的警惕性, 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官员可能有的私欲和贪婪的滋长。

( 六) 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有机结合

2015 年2 月15 日, 中央编办、财政部、住建部等八家不动产登记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在国土部就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推进事项展开集中办公, 包括研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签署国务院令: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2015 年3 月1 日落地实施。作为《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不动产登记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一项制度。现代社会, 土地、房产等不动产往往是个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官员来说也不例外, 改进不动产登记制度, 实现登记机构的全国统一、落实不动产实名制, 要求官员在进行不动产买卖时必须要使用真实、合法有效、唯一的身份证件来进行, 从而有效弥补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漏洞, 有利于全面反映官员的财产状况, 避免官员财产登记的遗漏, 从而使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落到实处。

摘要:面对腐败案件, 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什么我们现在对于官员的财产状况的清查一定是事后的审查, 即发现官员有贪污贿赂的嫌疑时才对其进行财产的审查呢?“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基于对国外一些国家防腐的政策的参考, 本文从我国推行官员财产公开的难点切入, 提出了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设想, 希望寻求一个事先的审查方法明晰官员的合理收入并将之公开, 从最大程度上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篇9:经费公开加巡视制度

建立高校财务巡视制度

2013年11月11日,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从近几年高校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高校已不是一方净土。一些领域、一些环节腐败的危险系数还高于其它行业,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点,特别是在基建、采购、招生等领域和环节滋生腐败的危险系数还比较大;学术不端、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日趋突出,违规办学、违规收费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高校扩招、扩建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如果任其发展,必将给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何用好管好教育经费,首先要健全监管体系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作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巡视、财务监测和评价、内部审计、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对所属学校、事业单位的监管,充分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特别是要推动建立高校财务巡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巡视的检查、业务指导、经验推广和解决问题等职能,侧重从制度、基础工作层面帮助高校规范财务行为,提升管理水平。2013年5月15日,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检查组入驻中国音乐学院,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同年6月3日至8月29日,中央第十巡视组在人民大学巡视期间,部分干部职工也反映出学校存在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借助外部力量,加强外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专业监督,也是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重要途径。同年7月29日,科技部第七巡视检查组进驻四川农业大学,对该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同年9月17日,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东金带领专家组,包括由北京化工大学财务处处长等组成的财务专家组、由清华大学教授等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对天津大学牵头与参与承担的两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进行财务巡视检查。

三公经费透明公开成焦点

近几年来,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部委在“三公”消费公开问题上进步特别明显。作为中央直属部门,教育部在网站已全部公布自2007年起的“部门预、决算收支总表”,甚至能查到“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然而,作为一年经费少则十几亿元多则上百亿元的高校,没有理由继续成为“三公经费”公开的盲区。2012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对《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中有关财务信息公开规定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是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具体实施细则。其中,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时间、方式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公开的内容为8张报表;公开的时间为预算、决算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公开的方式包括学校年鉴、简报、学校网站等,并强调指出,各校都要将学校网站作为主要信息公开载体。

2013年初,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雷闯,曾向全国113所高校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请各校公开2012年度“三公”消费支出具体金额。对此,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剑昌表示,“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盛衰,非常重要。严格来说,全国的高校都应该公布‘三公经费,而且还要把每年大学的投入开支都放在阳光下晒。”

截止2013年8月,贵州师范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湛江师范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越来越多的高校不同程度地公开了各自的经费预、决算情况。2013年9月26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2013学年度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财务信息公开要逐一说明高校预算决算、教育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信息的公开公示情况。可以说,高校公开“三公”经费已是大势所趋,但任重而道远。

本刊点评

上一篇:高中英语听课小结下一篇:今晚餐厅聚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