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诚信优秀作文

2024-05-27

我看诚信优秀作文(共14篇)

篇1:我看诚信优秀作文

我看诚信高中优秀作文评析

最近总能听到“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口号,不免有人发出疑问:诚信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啊?

诚实守信是诚信字面上的解释,其实,诚信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品性及至整个民族的风气,我看诚信。因此不难明白,诚信能完善人类本身,可以使社会逐步走向文明、鼎盛。

诚信,是我国古代人民总结出的金玉良言。同时这也是为人之根本,也是世界上所有人崇尚的。

一支英国南极探险队,在队长斯科特的带领下,历经艰难,满怀希望向南极点迈进。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挪威国旗早已插在极点,这面旗子宣告斯科特他们失败了。他们悲痛万分,但斯科特一行在与挪威人阿蒙森的竞争中虽然失败了,可是他们勇于承认失败,接受阿蒙森留给他们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他们具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变得如此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设想,如果将此事置于个不守信用,不诚实的人面前,又将如何。

细想,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与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美德,其含义是相同的。斯科特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养成了诚信的好品质。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更需要有德之人来做主宰!

可是,纵观当今社会,卖假药的、市场上缺斤少两的、考试中作弊的现象层出不穷,我看诚信。不久前,我在焦点访谈中看到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广州某地区所出产的鱼干中竟用剧毒农药泡过,一旦人食用后,农药将残留体内,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后果不堪设想。再如,某工厂将虾米涂上一种化学原料,使之颜色更加红润,以此欺骗消费者。法网恢恢,一旦曝光后,可想而知,绝不会有人再去购买他们的商品了,损失绝比之前的“黑心钱”多得多。再者,如果造成严重后果,他们也必将得到法律的严惩。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美德可以获得别人由衷的信任和永恒的`敬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告诫,我们应谨记与心。

讲究诚信的人,人格得到提升,收益一生;反之,不讲诚信的人,不仅心灵得到玷污,而且将受到良心的严重谴责!

要让诚信之风在社会上吹开,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美德,一个文明的高科技社会在不远处向我们微笑、致意!····· (指导教师:陈明传)

简评:“诚信”问题已成为当今较大的社会问题,很多人对诚信的认识并不深刻。作为初二的学生,谢杨莉同学能较深刻地认识到诚信对我们社会、对我们个人的重要性,实属不易。本文论点鲜明,文章能联系学过的课文及看过的社会新闻,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论点,有说服力。

篇2:我看诚信优秀作文

诚实守信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没有诚信的人,就难以在社会生存。一个人失去了道德,就等于失去灵魂的躯壳,如同行尸走肉。诚信道德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有力保证;对国家而言,诚信是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最有说服力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坚守诚信道德,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的第一要义。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一是大学考试中的舞弊,作弊抄袭;二是大学生学术研究中的诚信危机,包括毕业论文抄袭剽窃,伪造各类技能证书;三是大学生经济信用问题,如恶意拖欠学费,不履行助学贷款承诺,未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贷款金额等;四是大学生求职信用缺失诸如为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伪造简历虚假求职,频繁违约;五是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的信用危机。面对大学生诚信危机四伏,让我对祖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如何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呢? 第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无信不立”的信用道德观念。举办诚信专题讲座,进行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征文或演讲赛、“个人求职不掺水”签名、“远离作弊”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应当在实施教育的动态过程中,适时把握学生的诚信状态,建立诚信档案。第三,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体系。第四,完善的诚信监督和惩罚机制。成立监督小组每年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诚信品德的评价状况,收集师生反映的情况汇报。

篇3:我看2010年高考作文

2010年作文题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道好题, 作文选用王铎先生的一幅漫画作材料。画面上有四只猫, 每只猫面前各有一条鱼, 第一只猫已经将鱼吃掉, 盘中仅剩鱼骨, 双手抚着肚皮, 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另外三只猫的鱼还未吃, 第四只猫离开座位, 向一只老鼠扑去, 第三只猫不解且不满, “都什么年代了, 有鱼吃还捉老鼠”, 第二只猫一脸迷茫。四只猫表情各异, 神态不一。

漫画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材料, 不是始于今年, 它少了文字材料作文显性的限制, 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无可奈何花落去

2010年高考作文题选用漫画作材料, 材料主旨明确, 指向集中, 褒贬一目了然, 符合考纲“不设置审题障碍”的总体精神, 并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中学教学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评卷老师一致为此作文题叫好的同时, 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 还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审题出现了偏题或离题。除偏题、跑题作文得分较低外, 还有一些套作, 背写的范文得分也不高, 这些文章与漫画毫无形和神的联系。

三、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0年高考作文题, 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如下启示:

1. 能否审清题意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高考作文虽然不设置审题障碍, 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审题, 审清题意仍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有的考生作文审题出现了失误, 批评那只勤劳、忠于职守的猫, 写与时俱进, 虽然文从字顺, 语言清新, 但仍然逃不脱“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的命运。鉴于此, 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 审题的训练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2. 要加大阅读量。

学生用在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必须花大气力把学生引到阅读上来。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阅读是源, 作文是流, 源远才能流长。教师将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创设阅读的情景, 介绍阅读材料,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大阅读是写作的治本之法, 作文写的好的同学, 读的书多, 见多识广, 阅读能使学生逐步摆脱作文的贫瘠和幼稚。

3. 练好语言表达的功夫。

教学中应通过持久的读写训练, 把优秀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虽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但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没有积累、感悟、品味、练习的过程, 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只会是一句空话。

4. 要注重材料的搜集与整理。

作文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新颖鲜活的材料会让评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 这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风云, 不断更新材料储备, 否则写出的文章就会是炒旧饭, 老一套。

5. 要注意加大命题的训练力度。

篇4:我看作文教学

当今社会已是知识经济时代,“文盲”一词不再指单纯的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与之不协调的是在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单纯的传授知识,不教给学生学习技能和方法的现象,对于学校里的学生,他们的任务就是接受、存储前人已“发现”的知识。就作文而言,大多数学校教师还是走命题作文的道路:教师统一命题,集体指导写作技巧,确立主题,编找材料 ,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作文,大约一周以后,比较认真负责的老师方能批改完作文予以讲评。此时学生基本上已把自己的作文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做的确能使学生写出一两篇精彩之作,但大多数学生却没有真正学会写作,甚至有时想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也不可能。面对此种形势,我认为作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可持续的人才,而不是会做一两篇美文的人。

(一)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并能顺利将自己的意思用文字表述出来,使作文真正成为人与人交往或交流的工具。可见,新课标写作总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必须把自己融入社会中,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的可能性

1.初中生的易于被引导,使培养学生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成为可能。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强,只要教者正确加以引导,学生就会乐于接受,并能用心去做。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思想认识必然要打上社会的烙印,因而让学生写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作文是完全可能的。学生决不应为作文而作文,而应是为用而作文。比如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交流的语言形成文字就可称为作文;再比如对社会某事或喜或怒必然要有看法,这形成文字也是作文。鲁迅、郭沫若等人由于有疗救社会痼疾的责任感,由于有拯救人民于水火的爱国情,他们虽都是学医的,开始都不曾学写作技巧及文法,却能让一篇篇适应社会需要的作品应时而生。他们的作品不朽,而他们决不是为了不朽作品而写文章。我们不要求学生写出《狂人日记》、《女神》那样的作品来,但我们应该让学生关心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3.社会生活中彼此交流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要彼此交流,要抒自己之喜悦,要发自己之感慨,对学生来说,这些要比命题作文好写得多,愿写得多。学生往往不用老师布置就自发的动笔交流、抒怀,如有些学生不愿写作文,不肯交作文,却偷偷的给朋友写信,且能洋洋洒洒几百甚至上千言,这说明此类学生并不是没有写作能力,只是他们把作文与交往(社会需要)对立起来。面对此种现象,语文教师一定要因势利导,让学生乐于作文,且写出有用作文。

(三)作文教学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上论述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对于广大语文教师和广大初中生来说,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一能力呢?我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分期分步进行训练,具体如下:

1.广泛涉猎,培养兴趣

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社会各方面的知识:如观看新闻、观察社会、阅读名著、学会质疑……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教者要帮助学生依着自己的兴趣写下去,写下去……无论长短,莫论好坏,只要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现象有感触,只要自己想写,就要毫无顾虑地写下去。为引起学生重视,可让学生将这些文字根据自己的实际定名为“日记”、“周记”、“月记”等,通过这些训练,既可使学生能自觉留意于天下大小事,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天下兴亡,人人有责”,又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感触的天下大小事都能自觉动笔,不吐不快。

2.专攻一篇,形成佳文

经过一年左右第一步骤的训练,大部分同学除了具备观察能力和写作兴趣外,都能拥有几大本财产,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时教者就该引导学生将这些财产分类,为每类财产取个恰当的名称(依据中心),然后做这样的训练:将名称扩展为陈述句,作为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对这一类财产中的各个材料自行取舍,润色语言,安排结构,选择方法,形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最后再指导学生修改,形成美文。当然,这样做的目的决不是为了形成一两篇佳作,而主要是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观点与材料的确立与取舍,培养学生看到不同立意的文题,脑海中立即显现出与此相关的材料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进行第二步骤训练时,不要中断第一步骤的积累。

篇5:我看优秀作文

我发现,清澈的小溪,好美!每次回乡下时,我总要到那条小溪边去玩一玩。清澈见底的小溪像镜子,映出蔚蓝的天空,映出岸边的树影,小鱼小虾便在这美如画的溪水里悠闲地散步,一阵阵涌过来又一阵阵游过去,时不时还制造出一串串泡泡。伸手想去抓几只小鱼小虾,可它们总是灵巧地避开,简直就是灵活的小精灵!它们这无忧无虑的生活,看得人也心情舒畅起来,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小鱼,一只小虾。

我发现,蔚蓝的天空,好美!周末放假时,我总爱坐在窗台边,抬头远眺广阔的天空。晴朗的天空中常常漂浮着几朵白云,有时像威武的雄狮,有时又像温顺的绵羊,稍不注意,它又变成了忠诚的小狗蹲坐在那里守护着主人……天空中还常常有鸟儿拍打着翅膀飞向远方,谁也不知道它们将飞向哪儿,可能是空气清新的树林,可能是味道甜美的小溪,又可能是它们那温暖的家……这方天空,我常常看得入迷,似乎想象无限广,这片天空中的风景就无限多。

我发现,灿烂的火烧云,好美!黄昏时分,太阳就快下山了,但正是这时,才有最美妙的风景。夕阳红透了半边天,像是用红墨水染过似的,又像是云层被太阳烧着了,火烧云的名字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就连夕阳下的鸟儿羽翼也被镶了金边,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小凤凰。大家都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可以尽情展现最精彩的一面,创造最美的风景!

篇6:我看奥运作文

以我所见奥运会就是在体育上一个最高的盛会,自公元前在古希腊神殿前燃烧起的奥运圣火直到今天.就是这圣火,经历了多少战争与黑暗,依然纯洁,就是这圣火,每每燃起,让人久久不能自己,喜泪盈眶;就是这圣火,让多少人上下求索,梦寐以求.

奥林匹克运动所真正倡导的是"团结.友谊.进步".我小姨给我讲奥运其实也是一种国际交流,奥运是集体合作的产物.奥运本身就是一个大集体,各国参赛选手参与奥运,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绝不是一个个体:没有合作,协同的意思只能是一盘散沙.我们小学生,在学校关心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体现的也正是一种奥运意识.

篇7:我看大海作文

翻越无数的山峰,

踏过无尽的浪花;

经历了千辛万苦,

尝遍了酸甜苦辣,

我,来到大海与白云之间。

再大的风雨,

都无法使我后退。

大海的美丽,

使人们陶醉,

大海的壮丽,

让人们沉醉。

无论是谁,

都会被大海的壮丽吸引;

无论是谁,

都会爱上大海的美丽。

大海的风浪,

如同我来时翻越的高耸的山峰,

在这里,我依然要拼搏,

我要在海洋的`怀抱中与狂风巨浪拼搏。

我看到了大海,

看到海燕向着夕阳飞翔,

夕阳照耀着我,

我的周围,

满是被映得火红的海水,

满是被映得火红的沙滩。

在看似无边的人生中,

一切酸甜苦辣,

都是值得的。

为了这一天,

我所付出的努力,

都是值得的。

篇8:我看ECFA

看看过去几年的变化

20世纪末, 全球主要贸易大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在世界贸易组织 (WTO) 的运作之下, 开始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其中在纺织业最重大的事件, 就是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依据《纺织品及成衣协定》 (ATC) 逐步取消实行了30多年的纺织品配额管制。自2005年1月1目开始, 全球纺织品贸易除了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大陆纺织品的进口还有配额管制以外, 其他都回归自由贸易, 而欧盟和美国对中国大陆的配额管制也在2007年底和2008年底分别结束。

到21世纪, 为了更进一步彻底实现贸易自由化, WTO会员试图通过谈判把全球贸易障碍降到最低。2001年11月, WTO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第四次部长级会议, 针对扩大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诸多措施展开谈判。这个谈判被称为“多哈发展议程”, 又称“多哈回合谈判”, 谈判的内容包含农业、非农产品市场进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与发展等8个领域。其中, 和岛内工商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就是非农产品市场进入, 也就是工业产品关税减让, 更白话一点的说法, 就是各会员针对如何削减各国 (地区) 间工业产品的关税进行谈判。

台湾当局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让业者在国际贸易舞台不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经过多年的努力, 终于在2002年1月1日起, 以“台湾、澎湖、金门暨马祖个别关税领域”的名称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WTO) 第144个会员, 纳入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和全球其他会员一起平起平坐, 除了尽会员的义务外, 更重要的是可以享受会员之间的优惠措施, 不致因为政治因素受到歧视。

近几年台湾纺织业面对的国际贸易情势变化

由于台湾的关税比一般国家和地区低很多, 以纺织品来看, 纤维原料的关税1.5%, 纱线4%, 布类7.5%~10%, 成衣1 2.5%, 相较于中国大陆纤维原料的关税5%, 纱线5%, 布类10%, 成衣最少16%, 以及美国或欧盟动辄20%~30%的关税, 台湾纺织品在国际竞争上已经居于劣势。台湾加入WT0后, 原本可以通过多哈回合关税减让谈判, 和其他会员国一起享受低关税好处。但是, 这个谈判由于众多发展中国家及低度发达国家的众多意见, 始终没能达成协议。

要通过WTO这个“大俱乐部”享受降关税的如意算盘没有着落, 等不及的全球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取而代之的策略便是用“区域贸易协定” (RTA) 或“自由贸易协定” (FTA) 来达到相同的效果。在协定签约国和地区之间互相减少或免除货品的关税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其他还有很多, RTA或FTA简单说就是邀集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搞小圈子”, 互相示好。截至2008年底, 全球各国和地区向WTO申报的RTA或FTA已经有421个, 其中规模最大的如欧盟的关税同盟 (EU)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AFTA) 等。

台湾在国际上的身份地位特殊, 只能和与台湾有“建交”的中美洲五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是, 这五个国家与台湾的贸易量占台湾总贸易量不到0.02%, 这样的自由贸易协定可说“有名无实”。而台湾近邻的东盟, 经过这几年的运作, 由六国而成十国, 最近又加入中国大陆, 一般人惯称“东盟加一”, 将来又会发展成“东盟加二” (再加韩国) 、“东盟加三” (再加日本) 及“东盟加六” (再加印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为何会如此发展, 因为结盟有好处, 才吸引中国大陆、日本及韩国的兴趣。反观台湾, 有实力的贸易伙伴 (例如欧、美、日、韩等) 要和台湾结盟都要顾忌中国大陆的态度。以前台湾虽然曾经计划与新加坡谈签署FTA, 借以跨入东盟门槛, 但后来还是落空。所以一般国家与台湾签FTA可能性, 可说是微乎其微。

ECFA与台湾的利害关系

台湾地处东亚, 靠近中国大陆和东盟, 而且这两个地方又是台湾纺织品最大的市场。东盟既然不可能, 唯一的机会即是先和中国大陆签ECFA, 台湾在日后的国际贸易上才能有存活机会, 否则只有被边缘化、孤立化而萎缩于蕞尔小岛之上。

ECFA和岛内产业的关系涵盖范围很广, 例如纺织业、电子业、化工业, 机械业等等, 每种行业又有上、中、下游, 签署ECFA后可能对某产业好, 对某产业不好, 或对某产业的上游好, 而下游会吃亏等等, 可说非常复杂, 众人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当局对产业的政策, 好象父母对待家里众多小孩一样, 有的小孩学习能力强, 成绩好, 父母当然会特别栽培;对于能力比较差的孩子, 还是会特别给予鼓励和照顾, “手心手背都是肉”嘛。但是, 小孩终究要成人, 父母也不可能照顾一辈子, 所以每一个小孩都要学习自立。企业的经营也一样要加强研发, 提高竞争力或转变业务型态, 以应对世界的变局, 如此才是业者和从业人员之福, 光靠保护毕竟非长久之计。

台湾为什么一定要加入国际社会?先前的说明已经很清楚, 但我举一个简单的比喻, 运动场上有三堆人在玩游戏, 一堆在欧洲, 一堆在美洲, 一堆在亚洲;亚洲有十个小孩在玩耍, 玩得很高兴, 旁边有三个大小孩想加入玩, 另有一个小孩在旁不得其门而入。这三个小孩中有位身高体壮的说:小老弟, 只要你认我当大哥, 我就带你进去玩, 你要不要?如不进去, 就永远在外面发呆;进去后, 虽玩球输人家, 但可以玩跳绳;跳绳可能输人家, 但可以改玩捉迷藏等等。如果不好玩, 人家不会兴致勃勃地想加入, 你如不进去玩, 就只能在外面干瞪眼。欧洲、美洲虽很好玩, 但隔那么远, 况且人家也不欢迎你。复杂的经济问题, 我们用简单的比喻就好, 看台湾要加入区域经济呢?还是只做岛内生意?

恐惧何来?

统计资料显示, 中国大陆和东盟在2002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逐年削减关税后, 除了纤维以外, 其出口东盟的纺织成衣产品在2005—2007年都保持高度增长 (22%~58%) 。2008年因受国际金融海啸影响, 出口旧东盟六国金额下滑6%, 但出口新东盟四国仍然维持31%高增长。另一方面, 2005—2008年中国大陆从旧东盟六国进口纺织成衣产品除2006年小幅下滑3%外, 其他年度也维持小幅增长 (2%~5%) , 但同期间自新东盟四国进口则持续大幅增长至2008年的80%。这样的贸易增长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两方面的就业机会增加, 人民生活改善。

东盟的纺织业水准比中国大陆高吗?没有!台湾的纺织业强过东盟一大截, 比中国大陆也强很多, 怎么可能会惧怕与大陆相互开放竞争?有学者提出“核心边陲”理论, 怕台湾若签了ECFA, 会加速人才、资金、技术流失到中国大陆去。难道日本、韩国和其他的原东盟十国都不怕?相反的, 如果台湾产业无法持续发展, 就业机会减少, 人才及资金无发挥空间, 更会大量流走。

也有人举例, 2008年台湾上市上柜公司汇往中国大陆522亿元 (新台币) , 台商大量投资中国大陆, 吸引台湾的资金和管理人才到大陆去。但反过来想, 台湾为何不敢开放门户, 吸引他们大陆的资金和人才来台湾发展呢?所以, 我想目前台湾有些人的心态是汇钱去了也怕, 怕“资匪”;那为何让他们的资金汇过来也怕呢?他来资我不是很好吗?“锁国”政策的失败, 历史上斑斑可考, 只看近代史上满清的过分盲目自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和目前的北韩, 自立国以来都实行锁国, 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结局如何?大家都看得到。

篇9:我看作文分层教学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我们现今作文教学普遍着眼于所有学生,很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症下药,各个击破。训练三年,费时费力,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太大变化。原地踏步的怪圈,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此时作文分层教学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学生分层

开学伊始,通过几次作文和课前三分钟演讲将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摸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写作水平分为三个等级。一类: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结构意识,有很好的写作基本功,对写作有一定兴趣;二类:对写作也有一定兴趣,但写作基本功薄弱;三类:怕写、厌写,写作基本功薄弱。这分类只能存在于教师心中,并不向学生公开,只是为接下来的作文分层教学做准备。

二、目标分层

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情况,为其确立不同的提升训练目标。目标的确立要照顾到不同等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个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但又不是没有难度或者难度太大无法达到的。

三、指导分层

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写作活动中,不能让一部分学生成为写作课中的旁观者。如果教师无视于学生的差异,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评价,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成为他人的陪客。所以,在写作指导中,一类生可以根据训练题目大胆构思,独立作文;二类生、三类生可由教师带着利用范文指导写作,这样就降低了达到目标的难度,由扶到放,放中有扶,为其树立信心,使其慢慢学习写好作文。

四、评改分层

每次讲评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实在有效。

评改第一层次:抽样评改,抽取好、中、差三篇进行详批,隔天及时反馈,请学生评议,教师做补充指导,学生再小组评议,并初步打分。教师给出打分依据:如首尾呼应、点题及方式,10分;结构层次,素材详略扣题,10分;抒情悟理,拓展深化主旨,10分;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10分;语言描摹细腻,修辞,引用得体,10分;字数达到要求,工整,卷面整齐,10分。要求学生依次写出评语并逐项打出分数,再计总分。全体进行整改,第二天收回作文。

评改第二层次:收回的作文,随机抽样三份,检测学生评议与自主修改的作文,肯定其长处,找出问题,再次反馈给全班。同时可以请学生毛遂自荐读重点训练的部分,进行对比、评议,给出建议,然后全体整改局部,再收回。

评改第三层次:经过了反复评议与调整后,学生的作文虽称不上精雕细琢,也算是初见成效。修改评议的痕迹都是学生点滴的积累与进步,面对此时的作文,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做最后的把关工作,补充纰漏的实效性远比无从下笔轻松自在许多。

篇10:我看阅读作文

这是一种现实,而且非常现实的问题!强烈的阅读反差,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方式的阅读,是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国民会异口同声地说,传统阅读或网络阅读吗?不会,绝对不会。我认为,不管是哪种阅读,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对于新生事物——网络阅读,我感觉——网络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传统阅读的优势仍在。这是一种事实。针对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走低的现象,记得一位教授曾经说,在他看来,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而且虽然现在有的图书比较娱乐化,但那绝不是图书的本质,图书的本质还是要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而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认为,传统阅读包含一种极具创造的想象力,是网络阅读所不及的。如果传统阅读消亡,人类的很多想象能力也会消失。现在,我们上课,大多老师都喜欢用课件,课件画面的精彩,画面的直观,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如昙花一现,当我们走进文本,重新阅读教材文章时,脑子里竟是那一张张让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学失去了根基。对比中,传统阅读,魅力犹在!

网络阅读的缺陷已经显现。传统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书籍,网络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网页。它们的阅读内容虽然都是有文字的载体,但是在阅读取舍上有着一定的差别。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传统阅读内容都是精华,但网络的精华内容要比传统阅读少得多。现在,网络出版业相当发达,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而深受其害。现今,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要正视网络的存在,尤其是网络阅读的存在,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起,要在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篇11:我看奥运作文

在场的观众都很开心,自发地组成人浪。人浪“滚动”到我们这儿的时候,我们激动得站起来,举起双臂,齐声呐喊,体育场里的气氛已经热到极点。尽管我们一家都是阿根廷球迷,但当澳大利亚队组织进攻时,我们也对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全场的观众都很兴奋,热情和友好。我坐在看台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和做球迷的乐趣。

体育场里有许多志愿者,他们热情而亲切。我们刚到体育场,就有一位志愿者大姐姐微笑着问我们:“请问需要帮助吗?”“不用了,谢谢!”妈妈对她说。志愿者姐姐那甜甜的笑容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对他们说:“大哥哥,大姐姐,你们辛苦啦!”

篇12:我看奥运作文

对于这件事,媒体和网络上有很多评论:有的说,刘翔是装的;有的说,刘翔是因为比赛压力太大,才摔倒的;还有的说,是栏桩摆放位置不正确,刘翔才摔倒的……

现在,奥运会已经结束了,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刘翔已经不可能拿到那块金牌了。但是,奥运会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不断超越自己。刘翔作为一位运动员,在他重新站起来,跳到终点的时候,他就已经超越了自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奥运选手,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诠释了奥运精神。

我认为,不管是什么评价,刘翔都是一位大家必须得承认的奥运英雄。当他从地上慢慢爬起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英雄了。

篇13:我看“生成”

《桃花源记》, 教师在处理的时候角度非常新颖。上课之后, 老师并没有给学生交代任何教学目的, 而是在学生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之后, 引导学生说:“我们一起来忘记自己的名字, 把自己想象成陶渊明或探险者, 我们现在要到森林里去寻找一个答案。这个《桃花源记》就是这个森林, 里面藏着一个谜语, 有一个谜底。现在你们已经熟悉课文了, 那就找出你最想问的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一种神秘的情境预设之后, 教师把这篇文言文完全交给了学生。对于这样的“放手”教学, 我也曾经尝试过, 我知道, 这样做非常考验教师对于文本的熟悉度。而学生在接下来就提出了“这个地方真有吗?”、“渔人进去了, 为什么别人就没有找到呢?”等一系列的问题。老师围绕这些问题, 归结为“渔人沿着清晰的路径走入了桃花源, 可出来之后却再也进不去了, 为什么?这就是陶渊明留给我们的一个延续千年的谜语。我们怎么解决?”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关注渔人所犯的错误, 整理出“渔人”和“问津者”进入桃花源的异同点, 最终, 落到一个“忘”字上。只有忘记名利之心, 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整节课, 既有对文本的细致品读, 也有解读文本的全新视角。虽然是初中的学生, 但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已经随着老师的引导, 找到了这座森林的出口, 受到了一种情志的培养。

《作文拟题技巧》, 教师在处理时, 完全是一种规矩的课堂练习。给出图片, 学生拟题, 修改评价, 整理方法, 教师补充, 课堂训练, 方法借鉴, 作业布置。环节流畅, 思路清晰, 方法明确。学生在课堂上有练有评, 有总结有借鉴。完全掌握了教师所给出的拟题技巧。

学生一节课都在热闹的练习与点评中度过, 上课的教师更是可以用“激情四射”来形容。但一些听课老师议论说, 这节课上教师用到的图片, 涉及到的拟题方法, 都是网络上整理好的, 完全没有新意。

可是, 最终点评的时候, 结果却是出乎大多数听课老师的意料之外, 《桃花源记》被评为二等奖, 而《作文拟题技巧》却被评为了一等奖。关于这个结果, 我也和一起听课的老师们讨论过, 大家一致认为, 《桃花源记》这节课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我们一种新鲜的视角, 体现了一种学者风范, 是能够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情感价值的。并且, 整节课, 授课老师的节奏掌握得非常好, 即使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仍能很好地完成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预设目标, 解开了陶渊明给我们留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一个谜团, 使学生的情感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为什么最终评课时, 评课专家除了“投入课堂”这一不咸不淡的评语之外, 对于这位老师的独特解读方式, 却没有丝毫的肯定之意呢?

评课的专家在评课之前, 曾经重新确立评课标准, 他认为,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 最核心的标准看学生的提高和发展;教师的唯一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在他的理念中, 学生才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的确, 《桃花源记》这节课也让学生的认知得到了提升, 并且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新鲜的阅读方式。但细细想来, 这节课, 似乎凸显出的是教师对于这篇课文的研读结果, 教师作为一个领路人, 带领学生走到了那个预设好的结果当中去。在这节课上, 我更多的是领略了执教教师作为一个学者的深邃思想, 却没有看到孩子们自由思想的迸发。而《作文拟题技巧》这节课, 虽然讲的是教师们已经很熟悉的问题, 但这对于学生来说, 还是陌生的, 新鲜的。且授课教师在课上给同学们的拟题方法, 在后面的学生训练中的确见到了效果, 这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吧, 也就是评课专家所提倡的“课堂要有效”。

篇14:我看“南来作家”

什么叫“南来作家”?最简单直接的理解,是从大陆到香港来的作家,但也有问题。香港文学史专家、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卢玮銮教授曾有专文讨论,她大概的意思是只限于南来后又北返的作家(《“南来作家”浅说》,《香港故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这有一定的道理。长期在香港留住下来的,最后只能算是香港作家,这便牵涉到为“香港作家”下定义的问题。为免却这麻烦,这里只会集中讨论一批在两个特定的历史时刻——抗战爆发以后以及国共内战期间——南下到香港的成名作家。

显然,香港能够在这两个不寻常的历史时刻扮演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是因为它的独特政治身份:在前者而言,香港在中国大陆全面抗战开始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仍然幸免于战火的洗礼,相对于大陆的沦陷地区来说,香港仍算是一片净土;后者方面,由于香港大体上较能够容忍不同的政见,左翼作家可以在这里进行反国民党的宣传,对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结果,三十年代中叶之后到四十年代末,共有超过二百位知名的大陆文化人来港,其中包括很多早已成名、且名气非常大的作家,如茅盾、夏衍、戴望舒、萧红、端木蕻良等,他们都在香港办杂志、编刊物,从事创作、组织活动。更多的是在香港作短暂停留,很快便转到内地其他还没有沦陷的地区去,其中包括郭沫若、巴金、萧乾、阳翰笙、林语堂等重要作家。

毫无疑问,这么多重要作家一起云集香港的热闹情况,真可说是空前绝后,因此,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大陆学者所编写出版的几种《香港文学史》(包括:谢常青《香港文学简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潘亚暾、汪义生《香港文学概观》[厦门:鹭江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王剑丛《香港文学史》[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及王剑丛《二十世纪香港文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里,它成为大书特书的对象,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有几个重要观点,似乎有深入梳理的必要。

众所周知,大量作家南来,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抗战或内战期间,不少作家暂时失去了活动的空间,无法发挥他们原来的作用,以至需要跑到英国殖民地来。说得直率一点,他们实际上是托庇于英国殖民地的统治,又或是利用殖民地相对来说较宽松的言论空间,来推行他们的政治日程。在本质上来说,这跟三十年代不少上海左翼作家为了逃避国民党的拘捕而躲入租界的做法完全相同,却跟香港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诚然,这些大陆作家和文化人的确非常活跃,他们在香港的一些活动,也确实对部分香港作家有积极的影响,不过,相较于这些人的其他活动来说,他们对香港本土文学作家的帮助,只占极小的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他们在香港从事文学和文化活动,主要是为了要继续他们在原来地区的文学和文化活动。他们所主编的报章和杂志,很多都是从大陆沦陷区迁来复刊的,如《申报》、《立报》、《大公报》等。即使要在香港建立一个新的文化中心,他们的着眼点也不在香港。萨空了曾说过要在香港建立起一个比上海更辉煌的文化中心,但文章的最后一句是:“为了祖国,全在港的同胞,速起来为建设这新的文化中心而努力吧!”(《立报》一九三八年四月二日,第四版)重点是“为了祖国”。当然,在全国一致抗敌的时候,香港以其特殊的政治环境,被视作为抗日基地,团结和收容各地而来的作家和文化人,策动宣传活动,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却不能说这些人为香港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不是他们原来的意图。因此,我们见到很多作家和文化人都只在香港逗留了一段很短的时间,往往属于过境性质,即使在香港时间较长的,在香港沦陷后便马上离开,原因在于香港已失去了充当抗日基地的功用。

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些南来作家在香港所写的作品。不能否认,不少中国作家在留港期间创作了一些很重要的文学作品,以在香港逝世的萧红为例,她在香港创作了《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两部极其出色的小说。另外如茅盾的《腐蚀》、郭沫若的《洪波曲》、司马文森的《南洋淘金记》,以至戴望舒的诗集《灾难的岁月》等,即使不是这些作家的代表作,也是他们最重要的作品,它们在香港发表和出版,无疑使香港的文坛增加了光采。

可是,它们算得上是香港文学吗?

其实,只要细读一下上列的作品,便可以确定它们并不属于香港文学,除了创作地点是在香港外,它们根本没有什么地方能跟香港扯上丝毫关系。以萧红为例,《呼兰河传》是她回忆童年生活的自传性小说,写的是她在中国东北的故乡呼兰河小城的风貌,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故乡思绪,而《马伯乐》第一及第二部分别写了马伯乐在抗战前夕从青岛逃到上海以及由上海辗转抵达汉口的故事,香港并没有在这些作品里占任何位置。此外,茅盾的《腐蚀》以重庆为背景,写的是国民党特务组织的内幕;郭沫若的《洪波曲》是自传体,写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后的经历;而司马文森的《南洋淘金记》则以菲律宾为背景,就是戴望舒的几首在香港日军营狱中所写的诗,心中只有“永恒的中国”“这广大的土地”。试问:香港在那里?

我们无意低贬这些作家和作品的价值,可是,在这情形下,纵然我们多么愿意,但也实在没有办法将这些作品称为香港文学——即使用最广义的定义来作界定。事实上,翻开所有现代中国文学史,不论是在大陆或香港出版的,都从没有任何一部著作会把《呼兰河传》、《马伯乐》、《洪波曲》、《南洋淘金记》等作品称为香港文学,它们都只会给归入在个别作家的讨论章节里,与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一并讨论,而这位作家的贡献和成就,是由他(她)所有作品整合而成的,这些贡献与成就,是指他(她)对整个现代中国文学的贡献和成就,跟香港文学无关。

当然,要为香港文学和香港作家下定义,有一定的困难,更有所谓广义和狭义的分别,这里不打算纠缠于一些细节,但必须弄清楚一个很基本而简单的概念,就是一些人在香港逗留了一段短时间,写出了一些作品,或是参加或主办了一些活动,并不能因而说他们是香港作家,创作了香港文学。有谁会说萧红、茅盾、郭沫若、司马文森以至戴望舒是香港作家?我们只可以说他们是南来作家,在香港居留过一段时间,写过和发表过某些作品,这些作品可能是非常出色的,对香港作家产生了一些影响(其实,这些影响并不一定需要他们在香港写作品才能产生出来的,否则,香港作家便不可能从那些从没有来过香港的现代作家的作品中吸取养料),他们也许发起和参加过一些活动,令香港文坛显得较活跃,但却不能说因为他们的种种文学活动,香港文学被推上一个新的高潮,他们可能确是把中国现代文学推到另一发展阶段(例如抗战文学),但却与香港文学发展无关。

相反来说,在大量成名作家南下后,香港文学本身的发展,在某一程度上说,其实是受到了牵制,或甚至是窒碍的。香港的一位评论家黄康显便提出过质问:大量作家南来,“香港的作家,是否直接受惠呢?”他三番四次指出,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七年间,香港文学开始有真正的发展,不过,只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的青年作家,在一九三七年以后,仍很难抬起头来,而直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为止,香港的重要文艺期刊,都是由大陆南来的作家所主持,发表的主要是他们的作品,例如由端木蕻良主编的《时代文学》,被誉为“香港历年来水平最高,作家阵容最雄厚的一份文学期刊”,但六十七位撰述人中,只有一位刘火子是香港作家;茅盾主编的《笔谈》,香港作家“根本就是不见踪影”,而“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香港分会”的理事及候补理事中,也不见有香港作家。(黄康显:《香港文学的发展与评价》)正如另一位香港文学批评家黄维梁所说:“大批的大陆作家南下,本地作者在文潮中顿然失色,甚至‘消失’了。”因此,当这些作家陆续北返后,“香港文坛又处于真空状态”。

至于国共内战期间的另一次作家南来潮,也是政治形势变化的结果。有人认为:香港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革命、中国新文学运动息息相关;一九四九年以前的香港文学对中国革命、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作出了应有的奉献,所以应予整理,弘扬光大。(谢常青:《香港新文学简史》)当然,这也不无道理,因为那些南来的左翼作家,确是利用港英政府较开放的一面——对不同言论的容忍,来从事政治宣传:“宣传抗日救亡大义,传播民主革命真理,唤起民众,团结抗日,支援解放战争”。可是,即使我们同意这是事实,但也不能说是香港作家或香港文学对中国革命而作出的“贡献”,那还是从大陆来香港的中国作家的功劳,香港文学或香港的作家,实在不敢掠美。

上一篇:描述我这个迷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小学生(幼儿儿童)快速识字快乐识字大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