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流程

2024-06-30

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流程(精选11篇)

篇1: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流程

门诊注射室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蒋萍娟

邓丽燕 广东省中医院

510120 【摘要】随着人们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地提高,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也因此而不断攀升,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门诊注射室作为医院的最前线,每天接触的患者最多,工作量最大,而护患沟通又较少,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隐患,由此难免引起一些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严格按规程操作,消除隐患,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关键词】注射室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Key words】 Injection Room;Nursing;Potential Safety Hazard;Prevention 门诊注射室既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也是门诊患者接受注射治疗落脚点。患者来自不同专科,流动性大;静脉用药种类多而新,药品名称和剂型规格更新频繁。因此,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环节。现将门诊注射室工作中一些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简述如下。1 常见隐患

1.1患者身份查对失误

门诊输液病人密度大,同名或同姓,同龄人员较多,部分病人语言不通、听力、视力下降,反应欠灵敏,再加上环境嘈杂,当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如果护士查对患者身份不够认真,就容易张冠李戴,导致输错液体的事件发生。1.2 药物因素

近年来,新药不断面世,药品常常有多种名称(如:商品名、化学名),多种剂型,多种规格,多种包装,多个厂家;还有些药物仅仅一字之差,如“异丙嗪”和“异丙肾”,却是完全不同的药物,容易造成混淆;如果护士药理知识欠缺,药物知识更新与临床应用不同步,盲目执行医嘱,就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部分新药尚未列入配伍禁忌查对表,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配伍禁忌,也很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1.3 静脉穿刺技术不精或拔针交待不够细致

护士基本功不扎实,静脉穿刺未能一次成功,则会增加患者痛苦,尤其是婴幼[1]儿。若未及时道歉或措辞不周,则很容易导致投诉。拔针时由于交待不够细致,压迫止血方法不当,造成皮下淤血,也会导致投诉,有时还会影响下次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4 输液反应、交叉感染及职业暴露

工作量大时可能会出现无菌操作不严格,一签多用,抽吸药物时手掌握住整个活塞等情况,造成各个环节的污染,增加输液反应发生的几率。另外,门诊注射室有时也会出现消毒隔离措施实施不严的情况,如门诊常见的患“腮腺炎、水痘、肠炎”等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的患者,应该被安置在隔离区域接受治疗,若未实施则容易导致门诊患者交叉感染。另外,“乙肝,艾滋病,性病”等可能通过血或分泌物传播的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注射室的护士与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等密切接触,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极大。1.5巡视不到位

由于门诊注射室患者多,护士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中如果巡视不到位,对患者补液外渗的处理或者更换液体不及时容易造成患者不满;或者患者自己调节输液速度,造成输液不适;还有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自行更换座位,则易造成漏输或输错液体;若护士对输液患者病情的观察不细致,还会导致患者病情变化或恶化之后未能得到及时处理的事件发生。2 防范措施

2.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接诊护士在治疗前要仔细查对患者的病历,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对医嘱内容不明确或者有疑问时,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接诊的护士最好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熟悉各种药物常用方法,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对患者从药房带来的药物,接诊者要当面对照病历核查药品名称,数量,剂量及有效期。并告知病人每次注射需要带齐的药物,及需要等候的时间,让病人心中有数.避免纠纷的发生。并把病人当天注射的药物放在一个小篮里,一位病人的药一个篮给加药的护士核对。加药护士须再次核对病历、药物,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确认无误方可加药,并把加完的药瓶放在篮子里给注射的护士核对。注射护士注射前也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等,查对病人时,应改变过去呼唤病人姓名的习惯,直接询问病人的姓名,让病人自己回答自己的姓名,且在注射单上签名。药物经接诊、加药、注射,三个岗位的人员核对后操作,可有效地避免查对失误。

2.2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经常组织护士进行技能训练,使护士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遇到个别静脉显露不良的患者,如未做到“一针见血”,应向患者表达歉意,得到患者理解,且不可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应该更换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拔针时应提醒患者用三根指头迅速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或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切忌在按压处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对于凝血机制好的,一般要求患者按压2~3 min即可,对于凝血机制较差患者则需按压20 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

2.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职业防护

护士加药时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注射时应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除做好常规的清洁消毒外,还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如相对固定区域,将慢性病患者和急性病患者分开放置;将传染性疾病患者安置在隔离注射室内进行治疗;加药室和注射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为所有来注射的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卫生,整洁的环境。

注射室应该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和自身防护技术,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锐器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重视针刺伤处理。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各种感染。另外,医院还应建立健全的防护制度,不断改进防护措施,并尽快建立医疗职业保险制度,以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2.4 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途径的学习和继续教育,科室要将药理知识学习纳入年度培训学习计划,特别是新护士,要及时掌握各种药物的名称,剂量,性质,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执行错误的医嘱。护士长要不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口头或书面考核,以强化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2.5优化管理 [2]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是安全的基本保障,护士长应该根据不同时段患者数量、护理工作量的变化,科学合理弹性安排护理班次,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不但可以避免因患者多,排长队,而引起的忙乱现象;还可以避免护士因疲劳致使注意力分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差错。充足的人员和充沛的精力可以更好地保证护士更加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2.6加强巡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调节滴速,做好病人的用药指导,避免患者擅自调节输液速度而发生意外;并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要自己更换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经过护士同意;输液过程中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且及时准确填写输液巡视卡;护士为病人输液或者每续接一组液体都要在输液卡相应液体组签字,做到环环有查对,组组有签字,减少或杜绝漏输液或错输液现象;拔针时,也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和病历,确认无误后方可拔针。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患者医学知识的普及与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而注射室承担全院门诊的注射工作,任务较繁重而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无充足时间与患者解释、沟通;而且患者就诊从挂号开始,经过候诊、就诊检查、缴费、辅助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通常在许多窗口都要排队,完成这些手续需要较长时间,不少患者已有不满情绪,而注射、输液往往是就诊的最后一个环节,病人极易出现情绪不稳,反应敏感,护理工作稍有不慎,患者的不满情绪就集聚在此爆发。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与病人做好沟通,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门诊护理安全。参考文献:

[1] 张秋兰.门诊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3]2005,8(1):88-89.[2] 韩淑荣,金占娥,珊丹.门诊输液病人查对方法的改进[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11(11):112.[3] 洪晓牌,高淑芳.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12-113.注: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急诊科 ; 邮政编码:510120 蒋萍娟, 女,大专,主管护师,E-mail:yanba3@126.com,;*** 邓丽燕,女,本科,护师,

篇2: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流程

袁文丽

(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河北 围场 068450)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安全管理对策,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结论: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工作性质特殊,存在条件简陋;护士少且素质偏低、病人多且治疗时间集中、病种杂易交叉感染、皮试药物多且存在较高风险、管理不到位等诸多不安全因素。我院近年对以上隐患进行了分析,采取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各班工作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检查督导力度。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隐患;安全管理;护理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注射室做为门诊患者就诊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每日需完成50~80人次左右的注射任务。因门诊注射室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医院的声誉,而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我院针对门诊注射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存在的安全隐患

1.1门诊注射室工作的特殊性 ①门诊注射病人较多且治疗时间集中,都迫切希望优先得到治疗;②药品种类多,有些药物需注意配伍禁忌;③病种杂易造成交叉感染;④需做皮试的药物多,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尤其是青霉素批号更换频繁。

1.2护士人员配置不足 门诊注射室护士人数较少,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的基本需求,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造成不安全因素之一。

1.3护理服务质量与病人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表现在:①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②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③缺乏有效的沟通;④知识面窄,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小儿输液患者较多,若不能“一针见血”或输液出现渗漏会诱发护理纠纷。

1.4管理缺陷管理者重视不够,安全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管理检查不到位。

2安全管理对策

2.1针对门诊注射室的工作特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岗位职责,细化各班工作流程。

2.1.1病人高峰期根据情况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及时处置各类病人,保证每位病人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2.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接到注射卡及药物时应严格逐项进行查对,同时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查对有无药物配伍禁忌。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接药核对、配药、注射均由1名护士负责到底,严格控制好各环节的质量。实行签名责任制,责任到人。

2.1.3规范皮试药物批号及结果登记制度。凡做皮试者,护士须把药物批号及皮试结果记录在门诊皮试登记本和门诊病历上。做皮试前护士应祥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及家族史,严格按规程操作。与医院协调,门急诊同步使用青霉素批号,以减少护士的重复工作。

2.1.4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急救药品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点放置、定期检查,保证无过期失效药。抢救器械定点放置,保持性能良好。皮试及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反应防止意外,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就地进行抢救。

2.1.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②注射室空气、物品表面消毒1次/d,配药室空气、物品表面消毒2次/d;[2]③建立隔离注射室,配备专用治疗用物,根据病种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做好终末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2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根据不同的时段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增加病人高峰期护士上班人数,运用各种方法缓解护士的超负荷工作压力。

2.3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3.1增强护士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实施细则》,明确执业责任及风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3.2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3]。护士一旦穿上工作服就应抛开一切家庭琐事和烦恼心情而专心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情绪控制能力。

2.3.3掌握沟通技巧。良好的仪表,亲切真诚的微笑,同情安慰的语言,以及融入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如注射完毕为病人放下衣袖,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都体现出温暖的亲情,融洽了护患关系。

2.3.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技术水平。鼓励护士进行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来达到知识的更新,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请资深护士讲解并示范操作技巧,护理部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使护士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挣扎哭闹不配合,更应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外渗、脱管及液体滴完等现象。

2.3.5培养慎独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培养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和慎独意识。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及时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

2.4加强管理,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监控体系。护理部每月不定期随机抽查护理质量及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的质量缺陷及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反馈与总结,并提出整改建议,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篇3: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流程

1一般资料

我院就诊病人大都在门诊完成治疗的, 门诊注射室担负门急诊的注射给药, 空间小, 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共1间, 配药1间, 静脉输液和抽血1间。日注射量达100人。 护理人员8人。竞争意识不强, 年龄结构、业务知识和技能差异大。药品、物品、设备无专人管理, 环境不够清洁、整齐。

2实施方法

成立“五常法”推行小组, 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全门诊工作人员组成。对全员普及“五常法”质量文化。针对注射室的管理现状, 制定各班次“五常法”的管理制度、考评标准和办法。组织实施, 在实施中不断检查、反馈、整改、完善, 使其标准化和制度化。

2.1 常组织

将注射室物品区分并处理。把能用但不再使用的物品转送其他科室循环使用, 不能用的当废弃处理。对半年、1年左右才使用1次的放储存室。每天到每周至少用1次的放工作场所, 如一次性输液管、注射器放在操作台的抽屉内, 垫手巾、止血带放入治疗车的抽屉里。急救车使用虽少, 但是必备的, 放在工作场所内, 整理后2人清点, 贴上封条, 每班检查封条的完好, 每月2名护士清点车内的药械再贴上封条。储物柜的物品按其使用频率低、中、高用量分类放置, 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

2.2 常整顿

对留在工作场所的有限物品分门别类定点定位放置;摆放要求容易取得又容易归位。并对所有的物品设立一个清晰的标签, 名称与所放的物品绝对相符, 每班在负责的区域内清理好药品和物品, 检查基数是否一致, 有否包装缺损、过期、受污染等, 并记录在物品清点本上。每周三、六由领物员负责添加和领用补充。

2.3 常清洁

在班的护理人员要负责保持自己工作范围内环境的清洁、整齐, 治疗前后随时清洁台面和治疗车, 把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开放置。基层门诊注射室空间小, 大人、小儿注射不分开, 病人、陪人多, 有时会乱丢垃圾, 小儿常有随地呕吐和大小便的现象, 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病人和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工人在班时流动巡视环境, 下班后由值班护士负责, 随时清理污物。物品保存柜定人、定时负责清洁, 1周1次, 对地面和墙壁每周清洁以搬家式的, 并建立清洁、消毒记录本, 以保持注射环境清洁干净。

2.4 常规范

是保证组织、整顿、清洁三项工作的落实。根据门诊病人就诊在单位时间内比较集中的就诊的特点, 调整各班次, 重新确立各班岗位职责, 制订各项工作和各班次的考评标准, 每周由护士长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反馈、修正、补充, 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注射室的每个区域、每样设备不仅有专门的班次负责, 还有专人负责管理。让每位护理人员既是实行者, 也是管理者。

2.5 常自律

常自律的实践始自内心而形之于外, 由外在的表现再去塑造内心。自律是靠平时经常的教育训练, 通过管理者的督导, 使每位护理人员从严要求自己按照五常法的精神去处理工作中、生活中的事情, 形成心中有不断的追求完善的理念。从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3结果

统计2009年和2010年每年、每月护理部对注射室护理工作质量考评和病人满意度调查 (每月问卷调查10名) 资料, 对比两年注射室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见表1。提示实施“五常法”后, 注射室护理工作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4讨论

4.1 提高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护理质量

“五常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管理方法[2]。在基层医院实施不受医院的经济、技术等条件过多的约束, 落实到位, 能较迅速规范物品管理, 保持工作环境和物品的清洁、整齐, 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缩短病人等候的时间。降低医院物品过期、受污染的现象,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持之以恒能实现持续有效的质量监控, 降低差错发生率, 达到保障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4.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在基层医院实施“五常法”管理, 护士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 自觉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增强了自信心, 稳定护士的情绪, 利于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护士参与管理的内容增加, 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五常法”对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 制定明确的要求和相关措施, 对门诊注射室进行管理, 并对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五常法”能提高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护理质量。结论:“五常法”是管理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五常法,注射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M〕.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0:1-39.

篇4:门诊注射室的管理

【关键词】门诊 静脉输液 安全隐患 护理流程 管理

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中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在医院门诊中应有极为广泛。因受到人员流量大、药品种类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1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男1106例(52.4%),女1006例(47.6%);年龄14~89岁,平均年龄42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第一,所有患者均需经门诊医生开具治疗处方,所用药品来自门诊药房。第二,患者具有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第三,患者没有精神疾病障碍及相关疾病。第四,护士在本门诊工作6个月以上。

1.3 方法

1.3.1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人员对新规定、新流程,药物使用等进行组织与学习,并对不良事件进行总结与记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同时将护理量化考核细则纳入新护士,护生等培养计划以及门诊管理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掌握丰富的全科护理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每周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总结,并不断改进,建立与门诊医生的沟通制度。

1.3.2 健康教育

①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是必要的。对患者的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并合理安排床位。②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对于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发现疫情及早报告。③人性化的管理病人,要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通过观察沟通进一步了解患者。例如: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时,应劝其留随员,避免因药物副作用造成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不安全。④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文字形式和视频进行宣传。例如:通过千手观音的视频使大家了解错误使用损害听神经的药物的引起危害。以宣传画册的形式进行宣传,使患者对门诊就诊流程、用药安全有所了解,避免盲目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3 输液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①接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时间安排注射体位及床位,认真核对就诊本、就诊卡、药品,如有差错及时联系医生和药房处更改。核对就诊本的日期、患者姓名、就诊内容、用药医嘱,注射卡完善注射卡上的内容信息,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主动向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确保信息畅通,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核对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批号,质量,药品的使用顺序并编号。

②注射。再次核对患者注射信息,并检查药物的配伍禁忌工作,根据治疗需要排列注射顺序。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加药核对,签上加药人的姓名、时间。输液前对处方进行核对,并对患者姓名、性别等进行确认。告知患者输液药物,调节滴速后告知患者不可以自己调节,以免影响用药。叮嘱其对存在的不适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多巡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早干预。③接瓶。对患者姓名、性别等进行核对,两瓶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间隔。④拔针。拔针后告知患者或家属针眼的正确按压方法及按压时间(3~5分钟)。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与T检验。

2.结果

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安全问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成就感等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静点室工作具有无间断性、操作重复及护患纠纷多的特点,均可使护士心理压力大,出现工作疲惫感。因此,护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爱岗敬业,培养优良的心理状态。护士长要多关心护士,合理排班弹性排班与轮休,给予工作、精神上的支持,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篇5:门诊注射室输液流程

(一)收药流程

(1)、核对药物数量、质量:首次接待病人的护士根据医嘱治疗单收药,核对本次治疗的天数与药物总量是否相符,查对药物剂量、名称及有效期,有无配伍禁忌。认真检查药物质量,药液瓶口有无松动、裂纹、对光检查有无杂质、变色。核对无误后签字,收齐当天用药后连同治疗单一起交给配药护士配药。

(2)用药指导:①告知病人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②有两瓶以上的连续用药时,要标明顺序并告诉病人具体的瓶数,输液所需的大致时间,使病人心中有数。

(二)配药流程

(1)、坚持操作前、中、后查对制度:严格查对输液瓶、输液药物质量、药名、剂量,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检查注射器、输液器质量,是否有效期内,有无破损。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配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配药间每天紫外线照射一次,操作台每天用消毒液擦拭。

(三)注射流程

(1)、认真查对药物及病人姓名:查对药物有无混浊、絮状物,查对病人姓名,查对病人姓名采用双向核对,并请病人自述一下姓名,以确保注射安全。

(2)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消毒手,认真消毒注射部位,注意彻底排除输液器内的空气。

(3)个性化指导: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告诉病人输液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内容中的重点向病人讲述。

篇6:门诊注射室工作职责

1.护士仪表端庄,态度和蔼,热情接待,礼貌文明用语。

2.各种工作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护士在岗在位,外出有去向。3.对老弱病残及行动不便者,可优先安排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4.治疗室内布局规范,物品摆放整齐,办公区域干净整洁。

5.注射室抢救物品完好率100%,保存的药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楚,使用中的药品有效期标记明显。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对可疑医嘱核对清楚

7.做药物皮试的患者不能离开注射室,皮试结果要填写清楚,同时告知患者。

8.脱敏疗法时护士需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注射结束15分钟后方可让患者离开。一旦发生意外,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篇7:注射室、输液室的提示语

1、空腹不宜输液,输液前未进餐者请少量进餐,如牛奶、鸡蛋、面包等。

2、请不要携带外来药品在此注射,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请您不要空腹输液,以免输液过程中出现肠胃道不适。

4、请您治疗前告知我们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有心肺疾病。

5、请您遵守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注意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产,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

6、请输液、肌肉注射病人每天携带病历和注射证明。青霉素证明24小时内有效,超过24小时或未带青霉素证明者需重新做皮试。

7、如有药物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请事先说明。需过敏试验的药物如青霉素、先锋V、链霉素、普鲁卡因、先抗、优普酮、头孢曲松钠及它们的口服类药物,应先做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取药。

8、输液病人拔针后,请手拇指指腹沿血管方向扫压针眼至针眼上2百米处3-5分钟,直至不出血为止。

9、输液过程中,请不要随意调整输液滴数,如有需要,让我们为您服务。

10、输液过程中请不要随便走动,更不能离院,以免发生输液反应后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11、输液结束后,请您立即按压穿刺点3-5分钟,并休息10分钟左右,无不适后请再离开。

12、输液前请尽可能的休息好,因为疼痛、紧张、疲劳和空腹可导致脑血管收缩,使大脑发生一过性的短暂缺血缺氧,引起晕厥(俗称晕针)。如果发生晕针现象,请不要慌张,将患者平卧,取头低位,松开颈部衣扣,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手压人中穴即可缓解。稍严重些的.患者可予口服或静脉推注50%高渗葡萄糖。

13、为了您的安全,请勿离开您所在的输液区。

14、为了输液安全,请不要自行调滴速。

15、我们的各项制度和管理及技术操作的规范实施需要您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因此而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鉴谅。

16、我们的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各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量的规章制度,在配药前均要询问以前是否有药物或其它过敏史等,请配合我们的工作。皮试后请您等候二十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不要擅自离开。

17、在输液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请马上通知您身边的医护人员,少数病人输液过程中可出现疼痛反应,请告知我们。我们会马上分析原因,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正确处理。输液完毕后,请再观察半小时后离开输液室。

18、在输液过程中,若进针的部位疼痛、肿胀,请您立即告知我们。

19、在输液过程中,若您需要上洗手间,我们乐意协助您。

20、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心慌、气紧、恶心、呕吐、头昏、皮肤瘙痒等不适,请您立即告知我们。

21、针头部位不要轻易运动,以免针头从血管内脱出,引起药物外漏,儿童请加强陪护,避免针头脱出。

篇8: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流程

关键词:注射室,门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地提高, 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也因此而不断攀升, 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门诊注射室既是医院的一个窗口, 也是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治疗的地方, 病人来自不同专科, 流动性大;静脉用药种类多而新, 药品名称和剂型规格更新频繁。因此, 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分析门诊注射室工作中一些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病人身份查对失误

门诊输液病人密度大, 同名或同姓、同龄人员较多, 部分病人语言不通、听力、视力下降, 反应欠灵敏, 再加上环境嘈杂, 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1]。如果护士查对病人身份不够认真, 就容易张冠李戴, 导致输错液体的事件发生。

1.2 药物因素

近年来, 新药不断面世, 药品常有多种名称, 如商品名、化学名等, 多种剂型、规格、包装, 多个厂家;还有些药物仅一字之差, 却是完全不同的药物, 容易造成混淆;如果护士药理知识欠缺, 药物知识更新与临床应用不同步, 盲目执行医嘱, 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 部分新药尚未列入配伍禁忌查对表, 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配伍禁忌, 也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1.3 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精或拔针交代不细致

护士基本功不扎实, 静脉穿刺未能一次成功, 则会增加病人痛苦, 尤其是婴幼儿。若未及时道歉或措辞不周, 则很容易导致投诉。拔针时由于交代不够细致, 压迫止血方法不当, 造成皮下淤血, 也会导致投诉, 有时还会影响下次穿刺, 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4 输液反应、交叉感染及职业暴露

工作量大时可能会出现无菌操作不严格, 一签多用, 抽吸药物时手掌握住整个活塞等情况, 造成各个环节的污染, 增加输液反应发生的几率。另外, 门诊注射室有时也会出现消毒隔离措施实施不严的情况, 如门诊常见的患腮腺炎、水痘、肠炎等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的病人, 应被安置在隔离区域接受治疗, 若未实施则容易导致门诊病人交叉感染。另外, 乙型肝炎、艾滋病、性病等可能通过血液或分泌物传播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注射室的护士与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等密切接触, 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极大。

1.5 护士巡视不到位

由于门诊注射室病人多, 护士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中如果巡视不到位, 对病人补液外渗的处理或者更换液体不及时容易造成病人不满;或者病人自己调节输液速度, 造成输液不适;还有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自行更换座位, 则易造成漏输或输错液体;若护士对输液病人病情的观察不细致, 还会导致病人病情变化或恶化之后未能得到及时处理的事件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接诊护士在治疗前要仔细查对病人的病历, 不得执行口头医嘱, 对医嘱内容不明确或者有疑问时, 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接诊的护士最好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 熟悉各种药物常用方法、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对病人从药房带来的药物, 接诊者要当面对照病历核查药品名称、数量、剂量及有效期。告知病人每次注射需要带齐的药物及需要等候的时间, 让病人心中有数, 避免纠纷的发生。将病人当天注射的药物放在1个小篮里, 1例病人的药1个篮给加药的护士核对。加药护士再次核对病历、药物, 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 确认无误方可加药, 并把加完的药瓶放在篮子里给注射的护士核对。注射护士注射前也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药名, 浓度、剂量、时间、用法等, 查对病人时, 应改变过去呼唤病人姓名的习惯, 直接询问病人的姓名, 让病人自己回答自己的姓名[2], 且在注射单上签名。药物经接诊、加药、注射3个岗位的人员核对后操作, 可有效地避免查对失误。

2.2 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经常组织护士进行技能训练, 使护士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遇到个别静脉显露不良的病人, 如未做到“一针见血”, 应向病人表达歉意, 得到病人理解, 且不可反复穿刺, 增加病人的痛苦, 应该更换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拔针时应提醒病人用3根指头迅速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或稍上方, 直至不出血为止, 切忌在按压处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 对于凝血机制好的, 一般要求病人按压2 min~3 min即可, 对于凝血机制较差病人则需按压20 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 应告知病人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 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 出现皮下血肿。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 提高血管的利用率, 防止皮下淤血。

2.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措施, 做好职业防护

护士加药时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注射时应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一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除做好常规的清洁消毒外, 还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如相对固定区域, 将慢性病病人和急性病病人分开放置;将传染性疾病病人安置在隔离注射室内进行治疗;加药室和注射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 为所有来注射的病人创造一个舒适, 卫生, 整洁的环境。注射室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和自身防护技术。护士应严格遵循锐器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 重视针刺伤处理。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避免各种感染。另外, 医院还应建立健全防护制度, 不断改进防护措施, 尽快建立医疗职业保险制度, 以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2.4 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途径的学习和继续教育, 科室要将药理知识学习纳入年度培训学习计划, 特别是新护士, 要及时掌握各种药物的名称、剂量、性质、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避免执行错误的医嘱。护士长要不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口头或书面考核, 以强化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

2.5 优化管理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是安全的基本保障, 护士长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病人数量、护理工作量的变化, 科学合理弹性安排护理班次, 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3]。不但可以避免因病人多、排长队, 而引起的忙乱现象;还可以避免护士因疲劳致使注意力分散, 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差错。充足的人员和充沛的精力可以更好地保证护士更加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

2.6 加强巡视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年龄、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 做好病人的用药指导, 避免病人擅自调节输液速度而发生意外;并告知病人在输液过程中不要自己更换座位, 如果换座位一定要经过护士同意;输液过程中15 min~30 min巡视1次, 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且及时准确填写输液巡视卡。护士为病人输液或者每续接一组液体都要在输液卡相应液体组签字, 做到环环有查对、组组有签字, 减少或杜绝漏输液或错输液现象。拔针时, 也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药品名称和病历, 确认无误后方可拔针。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病人医学知识的普及与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 而注射室承担全院门诊的注射工作, 任务较繁重而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无充足时间与病人解释、沟通;病人就诊从挂号开始, 经过候诊、就诊检查、缴费、辅助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 通常在许多窗口都要排队, 完成这些手续需要较长时间, 不少病人已有不满情绪, 而注射、输液往往是就诊的最后一个环节, 病人极易出现情绪不稳, 反应敏感, 护理工作稍有不慎, 病人的不满情绪就在此爆发。因此, 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 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与病人做好沟通, 加强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 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确保门诊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秋兰.门诊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8 (1) :88-89.

[2]韩淑荣, 金占娥.门诊输液病人查对方法的改进[J].健康大视野 (医学分册) , 2006, 11 (11) :112.

篇9: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流程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4-01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医疗护理工作的第一线,人流量大,病种复杂,基层医院门诊护理人员较少,医疗安全隐患多,作为基层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人员如何顺利地开展护理工作,预防护理事故及差错的发生,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我们医疗行业及广大医务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本院对门诊输液患者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如下分析,并作出针对性措施,先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安全隐患

1.1服务态度差:据我医院门诊调查结果分析,在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问题导致的纠纷及投诉占居所有医疗纠纷及投诉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的增强,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有了新的要求,如护理人员的服务概念、服务行业为没有适合当前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期望的提升而改变,服务意识不强、讲话生硬、态度粗暴,就极易发生护理纠纷及投诉。另一方面,注射室承担全院门诊注射、治疗工作。任务繁重,而护理队伍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无充足时间与患者解释、沟通,这些都及可能引起患者不满,导致纠纷及投诉[2]。

1.2技术水平低:我们不能否认在护理人员中,一些护理人员因操作技术水平不过关,尤其是婴幼儿的治疗时不能很好配合,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解释工作不到位,增加了患者家属的不信任,导致投诉较多。

1.3责任心缺乏:个别护理人员素质差,缺乏责任心,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要求。如三查七对不执行,导致配错药、换错瓶。巡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意外情况等,都极易导致投诉和纠纷。

1.4 法律意识淡漠: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忽视患者的权益对一些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问题认识不足,对违规操作引起的严重后果缺乏充分的认识,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及隐私等权利,引起了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1.5护理沟通协调缺乏:由于门诊注射室患者病情相对较轻,一般是治疗完毕后就离开,与护士接触时间短,护士只忙于做治疗,忽略了巡视患者,未及时更换药瓶,与患者缺乏交流,在输液中如患者稍有不适,家属的不满情绪较容易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从而导致纠纷及投诉[3]。

2 防范对策

2.1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医疗主体在于重视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环境改善的听同时,更要顺应患者的心理需求,大力推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概念,优化护患关系,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星级式人性化服务[4]。多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防范措施,注重语言艺术,要善于倾听,化解矛盾和分歧时时体现理解和关爱,重视患者需求,多进行换位思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合理要求。

2.2 加强业务学习及操作技能训练:对新上岗护理人员组织岗前培训和专业带教;对在职护理人员定期组织在岗前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强调穿刺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如一次穿刺未成功,要及时向患者家属表示歉意,安抚患者以取得谅解和支持,而决不能责怪患者;如再次穿刺失败,及时换人进行。

2.3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三查七对制度,巡视制度,这些都是保证理疗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在操作钱、中、后都要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在注射输液及治疗时要向患者及家属仔细交代注意事项,随时查看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痛疼、肿胀、出血,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4 加强医疗法规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知法、守法、懂法、护法。尊重患者的权利,及时覆行告知义务,避免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和理解。注意语言艺术,要善于倾听,化解矛盾和分歧,处处体现理解和关爱。

2.5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开展以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尤其是患儿输液、治疗时再不能很好配合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一针见血。治疗前通过患儿家长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方法,告之静脉穿刺的风险性,是家长心中有数,从而争取患儿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以保证患儿穿刺的顺利进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应认真、耐心的对待患者的合理要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和帮助,以建立良好的護患关系。

3 结论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的法治理念普遍增强[5]。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概念有了新的要求,医疗纠纷和医疗投诉的发生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门诊注射室作为医院的最前沿,每天接受输液、注射、换药等治疗的患者多,病种复杂,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患者素质参差不齐,是护理的纠纷地,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如稍有忽视就有可能到底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因此,正确的分析注射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制定防范策略,对于杜绝门诊注射式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具有及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秋浩.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147.

[2] 罗海燕 门诊注射室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1,(3)

[3] 牟娜 门诊注射室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 工企医刊 2010,(6)

[4] 周绍娟 门诊注射室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19)

篇10:浅谈门诊输液室的管理

1 输液前护理

1.1 在输液室外设立病人签名等候区: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在输液室外面设立病人签名排队等候区, 减少病人排队引起的争吵和纠纷问题。保证了输液病人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护士可以按号码顺序为病人进行各项操作, 减少病人等候时间。

1.2 护士取药后按操作规程进行三查八对, 正确配药。

1.3 在治疗室外设立过敏试验区。

告知病人进行皮试时在此区等候, 利于观察。皮试过程中如若有何不适及时告知护士以便于及时处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2 输液护理

2.1 输液前必须确认患者身份。

反问式查对病人身份, 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操作。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输液室由于条件的限制。环境布局不合理, 病人多, 环境比较嘈杂。小儿患者哭闹不止也易引起误听和听不清楚的情况发生。

2.2 输液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做好健康教育。

尤其是小儿患者更应注重与家长的配合, 稳定小患儿的情绪, 使静脉穿刺得以顺利进行, 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3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穿刺部位有无异常, 患者有无不适。对输入特殊药物患者, 如扩血管药脱水剂等, 要增加巡视次数, 确保安全。[1]

2.4 输液环境的配备。

输液室配备有冷暖空调及电视机, 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输液。

3 小结

输液是临床中一种很常见的治疗方式。作为护士来说, 熟练的穿刺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减少护理纠纷及差错。护士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观,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患者至上的服务宗旨, 不断提高护士的自身修养, 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为患者提供高效, 优质, 安全, 满意的护理服务。S

参考文献

篇11:门诊注射室的工作流程

【关键词】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其特点是患者流动性大,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我院自2005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以来,在探索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9年开始加强对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布局不合理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输液室分区不明显,患者直接进入注射区域,人流反复交叉。

1.2空气质量差我院是妇幼专科医院,门诊输液的病人以患儿居多,每例患儿由2名或3名家属陪同,据统计门诊输液的患者中患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占60-70%,加上门诊输液室空间小,人群密度高,空气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开窗通风或者通风不够,就会使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长[1]。

1.3无菌观念淡薄部分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不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甚至进行无菌操作不带帽子口罩。这种不正确的意识和操作只会增加医院感染概率。

1.4职业暴露风险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是发生锐器伤,感染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由于门诊患者短时间在门诊输液室停留,护士对患者详细病情并不了解,患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是否正处于一些疾病的潜伏期等情况一无所知[2],假如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在操作时没有落实防护措施,可导致发生职业暴露,导致感染,将会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1.5手的传播手卫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临床上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0%[3]。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往往认为工作忙不过来,手卫生可以放松。另外担心频繁洗手或使用快干手消剂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粗糙、皲裂。繁忙工作中不能自觉遵守手卫生规范,对每接触不同患者后进行洗手意识不强,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漠。

2实施管理

2.1建立健全门诊输液室的各种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标准操作流程等。并根据新的规范或要求进行及时修订,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2.2合理的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布局改造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受限,但医院还是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输液室进行合理分区,设置配药间,接药台,皮试处,注射区、手卫生设施等,并随着工作流程的优化进行了两次改造,减少人流交叉,使门诊输液室在布局上尽可能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

2.3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我们要求门诊输液室經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对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50%-60%,让患者感觉舒适。每日下班后进行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60min。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清洁员对地面进行湿式清扫,遇到污染即刻清理并消毒,拖把分区使用,用后用消毒剂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所有桌面、台面、输液椅等物体表面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护士长加强日常监督,定期对门诊输液室整体环境卫生进行评估,督促做好每周进行大清扫一次,保障输液室处于整洁状态。

2.4优化工作流程

2.4.1接药患者只需在接药台把药交给负责接药的护士,然后在大厅等候,护士核对后交给配药室。

2.4.2配药配药护士衣帽整洁戴口罩,配药前先用流动水清洗双手或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有较强的慎独精神。工作过程保持台面整洁干燥。实行专人加药,现用现配,合理安排加药顺序和时间,一人一针一管,严禁重复使用注射器。加药后用无菌盘从传递口传出。严格限制配药间的人员数量和流动。

2.4.3输液输液护士按照标准预防进行防护,衣帽整洁戴口罩。注射处及治疗车均配备快速手消剂,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接触完一位患者后及时的清洗双手或用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穿刺不成功时,更换独立包装的一次性穿刺针头,严禁反复使用原针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4.4巡视在门诊输液室中,患者比较多,护士要加强巡视,在巡视时进行健康宣教。使病人或家属了解一些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常识。对患儿及家长尤其做好手卫生及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宣教,避免出现随意让患儿就地大小便的情况。如果患者是易感人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对于特殊时期人员大量的流动,要进行有效的限制,防止过于密集的人群,由于病菌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要进行积极的防控[4]。

2.5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科室也将医院感染相关内容列入科内培训与考核中。加强新上岗、在岗、实习的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特别是强调无菌观念、手卫生制度及职业防护等。从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到监测结果对比,加深医务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最终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培养护士细心、沉稳的工作习惯,忙而不乱,掌握并运用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用锐器,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防护。对保洁员进行也定期进行培训,使她们掌握洗手方法,一定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方法,遵守清洁、消毒、隔离及保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2.6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科室要认真落实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定期督查,护士长对保洁员的工作要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工作质量。要求护士、保洁员掌握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正确配置使用消毒剂,并做好相应监测。按照医院规定的消毒剂使用期限,做到使用前注明启用时间,及时更换。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存放必须清洁干燥,符合要求。

2.7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经过培训,强调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门诊输液室对医疗废物严格分类,规范了利器盒的应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外包装进行合理收集,保持了配药间的整洁,输液器用后就地分类,放在定点区域,护士进行有利器的操作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防止在处置环节发生针刺伤,输液器的针头用剪刀剪去放置于利器盒,注射器与针头不徒手分离,也不要求必须分离。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满3/4时清洁员及时收集交暂存处,清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做好防护,认真填写登记表和交接表。

3讨论

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门诊患者和陪同看病的家属多,输液室人员流动大。通过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合理的布局改造,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强培训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后,不断地进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落实到细节,增强了我院门诊输液室护士的窗口意识、无菌观念、慎独精神、提高了标准预防意识,手卫生理念和洗手依从性,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让门诊输液室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12(27):44-45.

[2]卢桂存,卢宝珍,孟瑞芳.实施环节管理提高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22-1123.

[3]孙立新,冯伟,熊建球.医务人员洗手的效果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58-959.

上一篇:心理健康活动周工作方案下一篇:舞蹈节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