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业调查

2024-06-28

云南工业调查(共6篇)

篇1:云南工业调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工业始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战胜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工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引擎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

5年来,我省启动了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不断采用世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烟草、电力、化工、矿产冶金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企业集团实力不断增强。今年1至8月,17户省属企业累计销售收入1756.08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利润59.19亿元,同比增长87.2%;累计完成增加值275.67亿元,同比增长25.95%。云天化集团等5户企业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效显著。云南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疫苗研发和制造商;建成了全球最大、技术领先的锡化工加工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基地;以民营企业云南锗业为核心的国家锗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正在推进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实效,去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44亿元,其中,制造业54.8亿元,软件服务业52.64亿元,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43%,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的金融IT设备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园区的集约功能开始凸现,40个省级工业园区和40个工业强县建设取得成效。启动了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推进重点产业创新、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创新型企业培育等8大工程。全省工业企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强化创新意识,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机制、企业投入激励机制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实施了工业强省战略和质量兴省战略,制定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5年行动计划等12个配套政策措施,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实现100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100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示范项目。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了云南工业抗风险的生命力。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先后研究出台了11个方面共350多条政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在全国率先实行的重要商品收储措施,当年实现动态收储有色金属63万多吨、化肥50万吨,迅速提振了全国有色金属市场信心,遏制住了一泻千里的有色金属价格,并对全球有色金属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化危为机的实践深化了云南工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调结构、强科技、重人才、促发展的自觉性更加增强。从2006年1402亿元到2010年2606亿元,云南工业增加值取得了年均增幅达14.1%的骄人成绩。全省三次产业比重从18.2:42.8:39调整为15.3:44.7:4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体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

记者 李继红(云南日报)

云南省2007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云南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发〔2006〕155号),现制定云南省2007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一、当前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近年来,全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质量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是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5年三次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19.3:41.2:39.5,呈二、三、一结构,工业在经济发展中仍然起主导作用。预计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800亿元以上,与2001年相比,年均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人均增加500美元。工业增加值达1430亿元,占GDP比重达37.6%;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50%提高到67%,烟草产业再创辉煌,两烟利税达500亿元以上,矿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4%,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医药、制糖、造纸、饮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生物产业工业增加值达92.4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力装机容量是2001年的2.2倍,增加值达165亿,占全省GDP的4.2%;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达164亿元,比上年增长64.9%;钢铁工业稳步增长

按照国家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全省分期分批、有步骤、有重点地对黄磷、水泥、铁合金、钢铁、电石等行业进行了清理整顿,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装置,促进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自2004年以来,我省共淘汰铁合金炉近30台,生产能力约8万吨;关闭电石企业17家,淘汰17台装置(5000KVA以下),约6.3万吨能力。至2005年底,全省拆除立窑105座,淘汰熟料生产能力约411万吨,立窑水泥比重由2000年的74%下降到50.8%;全省土法炼焦、土法炼锌已全部取缔,年产5万吨以下小机焦基本关闭;2000吨以下的黄磷生产能力已全部淘汰完毕。

经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虽逐步趋向合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三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五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等。

二、2007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主要目标

(一)调整方向。根据《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工业总体发展思路,2007年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是巩固壮大矿产业,着力提高我省重化工业的竞争力。积极推进以矿业为重点的重化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来,不断延伸产业链。围绕建设国家有色金属、磷化工、煤化工、能源基地,进一步提高我省重化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竞争力;二是加快轻纺工业发展,进一步协调轻重工业比重,努力提高轻工业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继续抓好糖、茶、胶等传统生物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生物能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和纺织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拓展新领域;三是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等瓶颈产业,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消除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四是加快培育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省产业素质,实现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五是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相结合,有选择地重点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二)调整目标。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0%以上,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左右 ;工业投资力争增长30%以上,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3.8%,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5.6%,争取实现节能250万吨标煤。

2007年全省预计淘汰落后产能为:水泥熟料250万吨以上,黄磷10万吨左右,生铁50万吨,铁合金10万吨。并关停单机1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30万千瓦。

篇2:云南工业调查

(一)2012-04-13 06:46来源:云网作者:朱 毅 田逢春 李继红 龚 霞

编者按: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前后,记者深入实际,采访全省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看成绩,找差距,说问题,寻对策,采写了一组旨在促进我省产业园区跨越发展的调研报道。从今日起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十二五”,一个被赋予更高发展期望值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里程。云南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关键靠什么?靠工业;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突破点在哪里?在工业园区发展。这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科学严谨求证后得出的正确判断和智慧抉择。

省委书记秦光荣要求,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明确我省“工业兴则经济兴”的发展特征,坚持把“工业强省”作为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第一战略。

省长李纪恒强调,发展产业园区是推动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抢抓机遇做优做强产业园区。

远看美、英、德、日等世界工业强国和我国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产业发展园区化是其重要的成功模式。

近看云南工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发展产业园区不仅是营造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培育、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更是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桥头堡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

做强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发展承载平台,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资本人才科技集聚,推动工业跨越发展。新的时期,云南产业园区发展担当新的历史使命,开启光荣而艰巨的征程。

见证发展 走进园区看成绩

蓝天深邃高远,白云飘逸游动,天际边,一艘“大船”起航扬帆,乘风破浪,驶向远方3月5日15时许,记者驱车进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远眺开发区管委会新办公大楼“帆船大厦”,景致如画,令人兴奋,给人遐想与启示。

“昆明经开区今年要过20岁生日。”昆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谭翔浔接受采访时说,经过20年发展,经开区“长大”了10多倍,不仅是规划控制面积的拓展,更是入驻企业数、投资规模、经济总量等方面的增长。到2011年,昆明经开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56.6平方公里,引进企业12000多户,全区实现营业总收入650亿元。同时,建设打造了以光电子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园中园,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烟草配套、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几大重点产业,创建了国家级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基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电子信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与昆明经开区一样,今年迎来20岁生日的还有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此“三元老”是我省目前级别最高(国家级)、资格最老、规模最大、带动力最强的“三剑客”,是全省产业园区发展的火车头。自然也是记者此次调研采访的重点。

从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陆克文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昆明高新区去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088.96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元产业园区。

昆明高新区目前已形成南北两极发展、建成区与新区比翼齐飞的格局态势。建成区(北区)定位为高端研发中心和昆明主城西部商务中心,承担研发基地、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创业孵化、现代服务的功能。新区(南区)定位为高科技产业新城和昆明新城中央商务区,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商务、生态娱乐休闲等功能,围绕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水科技及环保等特色产业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同时打造高端生态休闲区。全区目标是建成国内领先的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水科技及环保产业为主的云南特色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来到位于曲靖中心城市西畔的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发现其实这个国家级经开区“藏着”两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一个是西城工业园区,一个是南海子工业园区,另外还有1个国际合作的农业食品科技园。曲靖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浦冬云告诉记者,建区20年来,依托曲靖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开发区已建设成为曲靖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管理面积达到157平方公里。2011年,曲靖经开区借助国家级经开区新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实现了30%的强劲增长势头,区域经济迈上了发展提速、质量提升、突破跨越的振兴之路。

由点到面,放眼全省,1992年建设起步的我省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省工业园区已发展到119个,其中国家级园区6个(含3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40个。园区规划面积1323.7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达187.35平方公里。2011年,全省全部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31.8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530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0.5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48%、工业销售收入的70.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76%。工业园区已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和顶梁柱,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正视差距 跳出云南说问题

“比自己成绩不小,比别人差距明显。”采访中,从有关职能部门到各园区及企业的有关领导都认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产业园区发展总体滞后。

找差距,先看“体量”。昆明高新区副主任陆克文在说到昆明高新区总收入去年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千亿元园区的同时告诉记者,与全国先进国家级高新区比,昆明高新区的经济总量还很小,在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仅排位中游。2010年,中关村高新区总收入

1.59万亿元,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3528亿元,重庆高新区仅电子信息一个产业产值就达1359亿元,而武汉东湖高新区2010年上半年企业总收入已达1729亿元。区域与区域对比,2010年,我省40个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52.36亿元,比广西37个重点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少了208.64亿元。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工业园区云南只有8家,比广西壮族自治区少12家,比江西省少26家,比四川省少27家。

找差距,再看“数量”。2010年,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仅有3家,比江苏省少16家,比浙江省少14家,比江西省少5家,比广西少1家。云南目前有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40家,比江苏省少98家,比福建省少83家,比浙江省少76家。

找差距,三看“质量”。昆明高新区目前建有14个国家级创新基地、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所,区内有122家高新技术企业,其高科技含金量在全省产业园区中首屈一指,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然而放到全国乃至西部先进地区比,无论是科技创新能力、创业孵化能力、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水平,还是科研机构数量、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数量、高端人才数量等方面,昆明高新区都有较大差距。全省“标杆”园区如此,其他产业园区的差距就更大。

“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的差距,更要透视到产生差距的深层次原因。”省工信委负责人认为,我省工业园区发展总体滞后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但根本问题是人的因素。不少地区和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观念落后,相关人员素质差、能力低,导致政策出台滞后和政策支撑乏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办事效率低节奏慢,落实上面的政策不到位、打折扣,等等。最终的结果就体现在发展落后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园区身份不明确,机构“缺胳膊少腿”,园区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就像一个“养老院”。省工信委最近一份调查报告的一个数字出乎记者意料:被省里确定为5年内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10个重点培育工业园区,竟有6个是身份不明的“黑户”。采访中还听到这样一个片段:日前某园区企业到相关部门办事盖章,被拒理由根据竟是10年前的文件规定。出现这些问题看似原因有多个方面,但最本质的是有的地方领导和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要么是如省长李纪恒所言“忠心耿耿、不知咋整”,要么是上有好政策下却有孬对策。同样,面对建设资金缺口大、土地制约等普遍存在的难题,办法少、牢骚多,干得少、叫得多。甚至当省委、省政府已经科学决策,制定了大政方针,出台了相关政策后,有的地方和部门仍然是这难那难,找出一大堆不抓落实的“理由”。

“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不落后才怪!”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的感慨。

破解难题 对症下药谋突破

“找差距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对症下药,奋力追赶。”省政府相关领导如是说。

3月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此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准备之充分、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创新、效果之理想都是空前的。会上,凝聚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上下智慧胆识和创新意识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出台。

一个大会的召开和一个《决定》的出台,对全省工业及工业园区发展意味着什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全省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园区、企业到有关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的召开和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省工业园区发展进入了发展环境良好、政策支撑强劲的黄金时期。他们认为《决定》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紧扣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目标任务,在政策支持工业园区创新发展方面思路新,措施实,突破瓶颈制约针对性强,解决带普遍性难题可操作性好。不少园区负责人认为《决定》内容对破解难题促进工业园区跨越发展很“解渴”,是一个政策支持力度空前的好政策。

认真细致研究《决定》内容精神,记者发现,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不少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都在《决定》中找到了解决的政策依据。如针对用地制约问题,《决定》明确规定,在用足用活国家给予云南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推进园区上山的前提下,“国土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对工业园区、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实行批次审批,并单列定向下达。”这样,广大工业园区迫切希望的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单列定向下达的政策诉求得到支持;再如,针对园区建设资金缺口大的难题,《决定》明确规定:“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其园区规划范围内享有土地一级开发权,园区土地出让收益留给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自2012年起,5年内省级工业园区内新增税收,依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应上缴省级财政部分,留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全省工业园区普遍希望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的要求得到很大程度满足;又如,不少园区领导希望全面建立健全园区发展的激励机制,把园区发展实绩与园区管委会行政级别挂钩并动态调整。这一诉求得到《决定》明确支持:“健全园区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对省级工业园区实行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园区发展速度及综合实力确定和调整园区管委会行政级别,奖优淘庸。”除此之外,《决定》中对“省级工业园区享有省级工业项目审批权”、“鼓励跨行政区域共建工业园区”、“将工业园区管委会纳入编制管理”、“对省级工业园区实现财税独立核算”等明确规定,也非常有针对性地为破解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一系列现实难题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用5年时间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30个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全省工业园区重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5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70%以上。这是省第九次党代会和新发布的《决定》已经确定的奋斗蓝图。“使命光荣,但任务艰巨。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全省各级领导和干部的真抓实干,关键在各地各部门配套措施的落实率和实际行动的到位率。”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坦言。

记者 朱 毅 田逢春 李继红 龚 霞(云南日报)

篇3:云南卷烟工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初探

关键词:云南卷烟工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

云南是全国卷烟产销量最大的省份,2009年产销量达3667.9亿支,实现税利642.98亿元,全年卷烟进出口量占全国进出口量的27%,卷烟出口量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导致的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云南烟草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更将面对和参与国际竞争,云南卷烟工业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学有效的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两个跨越”再上新台阶。

本文着重于云南卷烟工业如何实现国家局提出的“两个跨越”中的第二个跨越——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跨越,借助迈克尔?波特关于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理论来分析云南卷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探讨云南卷烟工业如何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卷烟工业。

一、国际竞争力概述

国际竞争力是指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比其国内外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

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提出所谓的波特“钻石”模型理论:某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机遇及政府作用等六大因素,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二、云南卷烟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关于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理论中判断某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大因素。下面就将从这六大因素对云南卷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1)生产要素。云南是全世界的烟叶主要产区,云南烤烟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独树一帜,云南卷烟工业具备优质原料基础。同时,云南卷烟工业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和研发力量。优良的烟叶质量和强大的卷烟工业集团,是云南卷烟“走出去”的强力支持。

(2)需求状况。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流动人员增加,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在逐年递增,海外华人、劳工的数量不断增长,为云南卷烟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云南卷烟工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下游产业形成强有力的支持,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为参与国际竞争积累了一定的力量。

(4)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近几年,云南卷烟工业实现了多次联合重组,形成了红云红河、红塔两大烟草集团,在规模、品牌、资金、管理、市场、科技、人才等方面都大大增强。

全国烟草现有18个工业公司,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迫使云南卷烟工业必须不断创新、更新产品、提高管理水平,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国际烟草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永保现有的优势地位。

(5)机会。全球范围内市场格局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资本流动和大规模技术转移,为云南烟草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烟草经济技术中心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6)政府。在云南的经济发展中,云南烟草是必不可缺的支柱产业。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烟草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云南卷烟工业走上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云南卷烟工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1、明确战略定位,做好战略规划。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略往往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的规范协调运作和长远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云南卷烟工业要要把提升国际竞争力建立在认真调研、客观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认真做好战略规划,明确主攻方向,找准战略基点,选好可行路径,完善保障措施。

2、整合内部资源,坚持集中统一对外。

在坚持集中统一对外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云南卷烟工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在研发、生产、销售、原料、品牌、人力资源、资金、促销推广等方面整合云南卷烟工业各生产企业的资源,搭建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平台。

3、整合外部资源,有效利用好现有境外企业资源和经销商资源。

要充分发挥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在海外设立的公司在市场调研、市场跟踪和管理、渠道建设、客户管理、当地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与现有优质经销商的沟通协作,和经销商形成合力、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经销商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销售渠道。

4、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产品研发满足市场需求。

不断加大研发力量和增加技术投入,加强对国际烟草产品标准和贸易技术壁垒的跟踪研究,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云南卷烟产品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力争在安全性、低焦油、低危害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点攻关和突破。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专业水平。

国际市场竞争在表现形式上是品牌和服务的竞争,但实质上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云南卷烟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一方面要广泛地借助外力,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必须要通过专业培训、外派学习等方式增强现有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云南烟草国际化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队伍,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云南卷烟工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紧密联系,高度统一。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两个跨越”战略目标,云南卷烟工业现处于重要发展时期,必须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加快国际化步伐以提升云南卷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云南卷烟工业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企业”,让云南卷烟最终真正拥有“大市场”,使云南卷烟工业的品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实现云南烟草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世界经济论坛.《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报告》.1986年.

篇4:保山绘制云南工业新坐标

这是一片沃野平畴,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博大深厚的人文底蕴构成了它独具特色的风情和魅力;这是地处云南西部的保山,是云南省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经缅甸通往南亚东南亚最前沿的阵地和最佳陆路通道。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它曾历经千年繁荣和辉煌。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保山由对外开放的前沿变成末端,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是一方丰腴的乐土,这里春潮涌动,千帆竞发,奏响着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恢宏壮歌。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历史性地将保山这个原本处于改革开放的末端转变成为开放的最前沿。这一转身,让保山对自身的认识也有了升华:经济欠发达、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低等这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变成了迎头赶上的后发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为云南的发展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也为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特色产业指明了方向,更为处于转型期的保山工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注入了动力。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保山在“十二五”末,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7.79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全省排名第4位;规模工业总产值314.16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工业增加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全省排名第4 位,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92.81%。

一带一路 战略新机遇中扬帆起航

对保山来说,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云南“三大战役(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等政策,保山市工业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保山工信委)围绕工业强市这个目标,在错位发展上作文章,着力于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致力于建好四大基地——小商品加工基地、新材料加工基地、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电子政务灾备基地;打造五个“百亿”园区——保山工贸园区、水长工业园区 、昌宁工业园区、龙陵工业园区、腾冲商贸物流;发展六大“百亿”产业——采掘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冶金矿产业、珠宝玉石业、轻纺产业、建材产业。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保山坚持特色发展,三大经济结合发展。以规划为引领、以做优做强为主线、以产业配套为抓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着力打造五大工业园区。

位于隆阳区的保山工贸园区,产城融合,产业为主、联动发展;按照“市场引领、做强终端、完善配套、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重点布置轻纺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鞋、箱包服饰等终端产品,并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区原料资源,配套部分纺纱、织造和印染;将园区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经济合作的区域平台、云南省轻纺产业的龙头和核心集聚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承接轻纺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和产城一体、和谐人居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水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园三片”(一园即保山水长工业园,三片即蒲缥、水长、华兴工业片区),重点布置重化工,发展冶金及矿业、建材、机电、物流等产业。

昌宁工业园区打造生物资源加工产业,一是发展食品,茶叶、核桃、肉类、果蔬、野生菌类等生物资源精深加工项目;二是发展产品,重点引进中高档密度板、中高档装饰板、中高档家具生产建设项目;三是发展矿冶,重点引进以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单晶硅为主的硅矿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四是发展建材,重点引进新型墙体材料、秸杆复合彩釉瓦为主的新生代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建设项目;五是发展新型物流、旅游基地、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龙陵工业园区利用天然气打造高档陶瓷、高档玻璃及硅业发展,被定位为云南优质硅生产基地,是重要的建材产业基地及重要的生物资源加工基地。

腾冲工业园区布局以物流商贸和进出口为一体来打造,头山园区,重点发展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生物制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滇滩片区,重点发展矿产采选、冶炼加工及关联产业;猴桥外向型工业加工片区,重点发展家电、电子产品、汽车、摩托车、机械组装、能源环保产业等产业;芒棒工业片区,重点发展煤化工及稀贵金属加工业;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仓储、物流、组装、包装等产业;石材园区,重点发展石材加工业。

到2020年水长工业园区、保山工贸园区、腾冲经开区的产值都要达200亿元以上,龙陵工业园区产值达150亿元以上,昌宁工业园区产值达130亿元以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保山市工信委发挥各县、各园区优势,一方面立足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政策的便利,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把保山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小商品加工集散基地;另一方面,立足于保山自身的资源、优势,把保山建设成为新材料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电子政务灾备基地,带动保山边境中心城市的发展,抢抓机遇,再启征程。

筑巢引凤 产业转移成保山新机遇

保山市工信委党委副书记云文灿告诉记者,2015年4月29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纺织产业发展云南·保山促进会在隆阳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纺织行业的企业代表“携手织丝路,奏响最强音”。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东部沿海制造业不断向内地和东南亚国家转移,而保山,无论在地域、劳动力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使保山市面临着良好的产业转移机遇,也使保山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进一步突显。

但承接产业转移,并不意味着兼收并蓄,而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因为伴随产业转移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还会带来诸多问题。为此,作为保山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之一,保山轻纺园区自始至终坚持“不唯GDP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布局产业转移蓝图,并朝着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迈进,这也为保山其他的产业园区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nlc202309062302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促进会上指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就要使之加强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与融合,对要素进行通盘考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要把云南以及保山的发展与东部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产业链的发展也能够相互融合。保山的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正在建设发展中,这也是它的一个优势条件,要充分利用“保山大数据”这一平台,用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纺织业,增强行业竞争力。他指出,行业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今天的发展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保山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水清、地绿、天蓝成为保山永远的风景。

其实,招商引资一开始,保山并不被看好,但当企业实地考察后,优惠电价可为企业降低30%的运营成本成为企业最关注的兴奋点,更重要的是,明显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投资环境最终使保山成为了企业入驻的核心条件。加上保山先行一步的管道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和西水东调工程的建成,道路、能源、水源等一大批基础得到了保障,全面打通了内引外联的大动脉。

招商引资过程中,园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招商。有些企业主动来了,尽管也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但不符合产业规划,也都被园区婉言谢绝。保山始终坚持按确定的产业布局来引进企业,目的就是要让相关联企业或类似的企业集聚在一起,有上下游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链条式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增强竞争力。

“栽下梧桐树,筑起引凤巢。”保山市先后建成了5大工业园区。目前,全市5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59.77平方公里,已开发26平方公里,201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21.2%。

也是在2014年底,保山茂华义乌国际商贸城开业,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保山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基地连在了一起。商贸城负责人认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商贸城落户保山的主要原因,借助实体市场和电商平台,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商贸城将实现“立足保山、面向滇西、走向南亚”的目标。

“筑巢”固然能“引凤”,可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克敌制胜。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保山市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而渴望发展的决心和勇气,使保山市蓄积起的发展能量成为强大的磁场,吸引各方的关注。

“工业强市” 助保山二次腾飞

“滇西粮仓”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一直以来,保山人均粮食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农业在保山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一直不可替代。但保山并不满足于“滇西粮仓”所带来的成就,而是立足实际千方百计优化提升转型。

从2002年的“工业立市”到如今的“工业强市”,保山工业规模的大幅度增长改变了保山传统农业大市的形象,更是保山经济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的体现。尤其十八大以后,保山的跨越转型可谓波澜不惊,但又脱胎换骨。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比翼齐飞,结构调整和集聚发展双管齐下,以园区为载体,保山工业站在集聚发展更高的起点上。保山工贸园区、水长工业园区、腾冲工业园区、昌宁工业园区、腾冲经开区五大园区联动发展。工业生产企业按照园区功能定位,有规律地分布于不同园区内,有力地推动保山建成云南重要的小商品加工基地、新材料加工基地、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电子政务灾备基地的进程,促使保山工业向集约化生产跨越。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保山工业在一系列数据指标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确任务,强化监测,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十二五”末,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7.79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全省排名第4 位。规模工业总产值314.16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工业增加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全省排名第4 位,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92.81%。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9亿元,同比增长27.31%,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14.08%;税金总额16.63亿元,同比增长27.95%,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17.09%;利润总额23.93亿元,同比增长24.34%,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12.35%。

促进改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发展。5个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13.5亿元,增长24.9%;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192.2亿元,同比增长25.8%;工业增加值66.2亿元,同比增长24.2%。完成非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4亿元;完成标准厂房建设面积44.86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31户;引进到位资金34.5亿元,增长49.5%;年末就业达30482人,增长14.3%;企业上缴税金总额12.98亿元,增长14.1%。托管区生产总值23.9亿元,增长20%;托管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亿元,增长41.5%。

落实优惠政策,建设服务平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26.37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97.21%,占全市GDP的45.2%;民营经济户数79814户,同比增长10.96%;从业人员23.18万人,同比增长10.07%,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0.98%;上缴税金156130万元,同比下降12.05%。引进福建省南安市亿石达精工石艺有限公司入保建设年产大理石板材100万平米加工等项目,完成省下达民企入滇任务。

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促进企业规模发展,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全年新培育申报规模工业企业58户,完成目标任务50户的116%,今年新增入库35户,完成目标任务30户的117%,年末规模工业企业总户数172户。

推进技术创新,强化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成非电力工业投资67.77亿元,同比增长16.35%,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65亿元的104.26%,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67亿元的101.15%。

此外,保山市工信委还积极开展帮扶,保障生产要素、促进企业扩销促产;开展“五个一批”,强化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统一部署,整合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做好监测,保障无线电安全环境;抓好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电力设施保护,确保安全生产;抓基层党建,强化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2015年全市GDP单位能耗预计下降1.82%。

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保山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保山工业要再创新绩、再谱新曲、再上新台阶,就必须充分利用保山的地缘优势和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采掘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冶金矿产业、珠宝玉石业、轻纺产业、建材产业等附加值高的产业。李副书记还表示,“十三五”要争取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同时引入高新企业,打造信息化产业基地。“按照国家信息惠民,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启动,借助山东浪潮和浙江龙源集团入驻保山工贸园区后,我们要打造信息产业基地,争取做到存储云南、存储中国、备份云南、备份中国。真正实现云存储、云灾备、云计算、云服务的目标。”

“作为工信部门,我们将通过四个“千方百计”来实现我们的工业发展目标。”李主任说,第一个千方百计是抓好企业的停产、半停产的复产、达产工作,采取领导包点,组建企业服务团,到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使企业达产复产。第二个千方百计是培育规模以上企业,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已经有172户,那么在2015年前打造成200户,增加32户。第三个千方百计是抓投资、抓项目,2015年,我们要打造75亿元,比同期增长15%左右。项目这一块,我们按照“五个一批”来推进,就是策划一批、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第四个是千方百计抓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我们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后,对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协调、解决。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保山这个隐匿于西南边隅的云南第一大侨乡,再次站到了历史前沿。在滇西的这片沃土上,保山在耕耘、保山在奋进、保山在创造,保山正在战略新机遇中扬帆起航。

责任编辑:张 微

篇5:云南省工业园区相关政策

云南省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的指导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政策性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近日正式出台,标志着云南省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意见》从打造新型工业化核心区的高度,阐述了加快云南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5年内云南省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40个省级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5%左右;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1个,超500亿元的3个左右,100亿元以上的16个左右。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县域工业集中发展。

针对云南省园区发展中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见》分别从激活体制机制、实行简政放权、强化考评奖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除国家限制类及省属企业投资项目外,将省级权限内工业项目审批管理下放省级工业园区,需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的,由省级工业园区直接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对发展缓慢、招商引资效果差的园区进行调整,不再列入省级支持范围。‛

为进一步创新发展环境,《意见》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园区发展用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了扶持的政策措施:‚省级财政从2010年起按比上年增长10%的比例安排‘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全省工业园区发展。以2009年为基数,5年内省级工业园区内新增税收,依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上缴省级财政的部分,按一定比例留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意见》还提出:对从事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软件、集成电路、农产品初加工、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创业投资、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定,给予税收减免的扶持。同时提出:工业园区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入园项目土地闲置超过规定年限的,要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记者 李莎)

据悉,2010年云南工业园区工作将以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为支撑,强化园区管理服务,推进重点工业园区考核评价体系。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和实施《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考评办法》,并对考核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园区实行淘汰。

2009年,文山氧化铝、杨林新材料、昆明经开区信息产业、光电子产业、瑞丽和腾冲高档家具等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云南将加快电力装备、机床、汽车、家具、三

七、普洱茶等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光电子、机场物流、铁路养护装备、有色金属、磷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建设好安宁国家磷化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启动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今年云南将进一步做好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充分的发挥好园区投融资开发公司的作用,加快工业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气、标准厂房、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建设。省级40个重点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要突破400个,项目新增投资突破400亿元,增长4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据悉,2009年,云南省4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吸纳就业37.86万人,完成新增基础设施投资50.5亿元,增长79.6%,新入园企业311户,完成投资172亿元,是2008年新入园投资的两倍。今年,全省将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本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机构设置规范化、融资贷款公司化、产业发展特色化、项目引进高新化、企业生产清

洁化、厂房建设标准化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要求,推动全省工业园区建设跨越式发展。

本报讯记者张成军报道记者从昨日召开的云南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云南省级40个重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已审查32项,80%的工业园区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据悉,2009年,云南省环保厅认真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组织审查了腾冲工业园区等16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南昏河流域环评等3项流域规划环评和泸沽湖风景区综合规划环评。省级40个重点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已审查32项。

去年,云南省级审批重点建设项目377项,比上年增加51项,增长15.6%;涉及固定资产投资1749.25亿元,比上年增加546.97亿元,增长45.50%。其中,即时审批了54条二级公路建设项目、68个‚两污‛项目,有力地促进支持了一大批民生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审批了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等18个重点项目,涉及固定资产投资2000余亿元。

会上还透露,2009年,云南全年暂缓审批16项目环评文件,对8个项目不予受理;严肃查处了18家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和未通过环保竣工验收的环境违法项目(企业),处罚款245万元;对未完成2008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任务的陆良银河纸业有限公司实施‚企业限批‛。按期办理环保竣工验收53项,对5个建设项目超期试生产列入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对其中达不到验收要求未完成验收的马龙明龙焦化项目责令停止生产。

篇6:云南省工业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一、总则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要求,完善健全工业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规范、统一云南省工业企业节能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制度要求,由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节能办公室制定本方法。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新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前,适用于云南工业企业(包括:独立核算法人企业、工业企业集团、工业产业活动单位等)的能源消费节约量的计算。云南省统计局对此方法拥有最终解释权。

二、基本概念 工业企业节能量:指报告期内单位工业总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与比较基准数值之差接节能和间接节能),报告期数值小于比较基准值数值则为节能,反之则为能耗增加。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指企业在报告期用于工业生产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总产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严格按照现行统计制度方法计算。际出厂价格计算(在计算产值时,采用平均价格)额。

单位产出:本方法指单位产值。比较基准数值:指基期与报告期相同指标、相同口径的数值。

三、计算方法

△E0t=(Nt/Qt-N0/Q0)×Qt

△E0t:节能量(负为节能,正为增耗)N0:基期综合能源消费量 Nt:报告期综合能源消费量 Q0:基期可比价总产值 Qt:报告期可比价总产值

(一)综合能源消费量

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可以通过《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附表》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P201计-P201-1表回收利用能源合计。

(二)工业总产值

在计算节能量时,工业总产值必须采用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法:

用固定期的价格计算基期与报告期的工业总产值。Q’t=∑qti×p0i

Q’t:比较期(基期和报告期)的可比价工业总产值qti:比较期(基期和报告期)第p0i:固定期第i种产品销售平均价格若有固定期没有的新产品,以新产品第 P201-1表)计算出来。i种产品产量

1年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期价格。(包含直。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P201表)和《工业企

P201-1表能源加工转换产出能源合工业总产值是按报告期内销售产品的实

上一篇:观赏动物学论文下一篇:初冬的美景小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