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学阅读兴趣

2024-07-04

如何培养数学阅读兴趣(通用10篇)

篇1:如何培养数学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数学阅读兴趣

吉林市丰满区第一实验小学 吕天英

提起阅读,人们常常片面地认为阅读只与语文有关,与数学学习关系不大,很少想到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也需要阅读。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 的认知过程。长期以来,较多地阅读数学经典,才能感悟数学的独特魅力。

然而,反思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书籍的能力和习惯,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会解题就行了。学生学习数学时,仅仅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对数学文化的感受。新课程下的数学配上了情境图和生动的语言,我们要利用这些生动的材料,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上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生成对数学本身的兴趣。

上学期,在滕校长的建议下,我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对数学阅读做了初步的尝试,虽然时间很短,但从自身角度我对数学阅读有了较深的认识,觉得数学并非枯燥 乏味,而是有血有肉的,它的魅力不亚于语文。

那么针对数学阅读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引”播散阅读的种子。

信息时代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这个便利的条件,让孩子回家查阅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名人故事和生活中的数学趣事,利用三分钟汇报或交流,让孩子们在倾听中学会思考、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一种火花,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

2、“趣”浇灌阅读之苗。

数学阅读首先要认真细致,它必须咬文嚼字,仔细推敲每个字、每个符号,从而达到理解透彻的目的。更能提高孩子们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什么是平行线这个概念时,首先让孩子在一张纸上,随意地画出两天直线,然后通过展示台把孩子的成果分成几类,让孩子们观察、分析、讨论,最后概括出两种情形:一是相交,二是平行。最后得出平行线的定义。在一张纸上表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画线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培养了孩子的思维想象能力,讨论、总结培养了孩子的推理、判断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恰恰就是我们倡导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好多孩子的出现马虎的现象,错的题不用老师讲解自己就能改正过来,这就说明孩子在阅读时不够认真仔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3、“思”绽放阅读之花,根据调查访问,多数学生不知道数学课外阅读怎么读,课外阅读意识淡薄,在数学课外阅读中能边思考边动手操作折折画画,边阅

读边尝试练习的只占很少数,学生数学课外阅读习惯的欠缺,绝大多数学生数学课外阅读是不带思考性。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抓住机会,创造意境让孩子在阅读的花海中绽放。

举个事例,我们四年级的数学现在正在讲角的度量,我给同学们留一个课外作业:用一张圆形的纸,你可以折出多少度的角?一般的同学通过对折的方法可以折出 180度、90度 45度 135度。可是真有几个同学能把180度平均分成几等分的方法折出了 60度、120度、30度、20度 等等,其实这个作业是在让孩子们边思考边操作、折折、画画、算算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这也是一种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4、“读练结合”收获阅读之果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阅读习惯,它不仅可以消除数学“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枯燥封闭状态,还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生一生都受用无穷的财富。

二,掌握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

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和乏味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会阅读.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敦促他们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唯其如此,才可能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见有学生双手抱臂读数学的情景,这是非常滑稽甚至忌讳的数学阅读习惯.要培养学生随时提笔在手,准备圈点勾画:关键概念、关键字词、关键语句、关键图形、关键数据…指学生要善于对数学活动进行体验.

其实,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很多,涉及的领域也非常的广,因此我们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真正地走进数学课堂中来。

篇2:如何培养数学阅读兴趣

小庙中学刘智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抽象语言。我在从事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懂得要教好学生学会数学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学生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解辨析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阅读功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育。那么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如何去做呢?下面是我谈几点建议:

一、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推荐课外读物

一部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发孩子的求知欲、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向孩子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有意地给孩子提供了阅读材料,每一个知识块都有“数学与文化”的材料,这也是孩子们需要重视并阅读的内容,从中可学到很多。比如: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让学生了解从“勾股定理到费马大定理”,从而知道勾股定理的来历和发展。?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后有“高次方程的根式解与阿贝尔伽罗华”的阅读材料,更深刻地体会到解高次方程的“降次”思路。

二、组织孩子有目的的阅读,把握阅读要领

为了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把握阅读要领,并获取相应的知识。家长可以结合教材布置阅读材料,以促使孩子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培养孩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的治学精神。数学教材毕竟不同于文科类的教材,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孩子开始阅读教材时可能会按照他们阅读语文或看小说的习惯较少分析思考。结果收获甚微,甚至失去阅读兴趣。因此家长不妨先做出阅读示范,分清主干和枝叶,然后编写好阅读提纲,把握知识要点,传授数学阅读技能,使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技巧,从阅读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慢慢地孩子阅读的自觉性就会加强。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慢慢形成了。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笔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阅读训练,解决阅读理解题

数学教材中,数学符号、图形较多,有时用很多语言才能说明白的地方,几个数学符号或一个图形就可以解决问题。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知识,如解题步骤、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知识结构框图等,或举一些反例来加深理解。近几

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为热点之一,阅读理解题也可以是阅读课本的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种新的数学情况,一般篇幅较长、涉及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这类问题主要考查解题者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解题者的观察分析能力,判辨是非能力,类比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学归纳能力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要求孩子们平时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爱读书,会学习,善求知,勤动脑,会创新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集中孩子的思想,交流阅读体会

不同的孩子的数学基础不同,阅读能力有异,学习自觉程度也不一样,不定期组织孩子交流数学阅读的经验,无疑对大面积提高孩子阅读教材能力大有裨益。一般来说,孩子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班级集体中进行的。班级集体的学习气氛、志趣相投的孩子之间的影响,会有形或无形地影响其成员的学习。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千方百计地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孩子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为他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机会。

五、总结归纳,提炼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它蕴藏在数学知识之中,需要学习者去挖掘。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厚到薄”

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贯连起来,加以融会贯通,进而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成精练的内容。可以说,“由厚到薄”是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

六、学会撰写小论文

在阅读、交流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地指导孩子撰写数学读书笔记或数学小论文,读写结合,手脑并用,促使思维的开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培养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把这种习惯迁移到其它学科上,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篇3:如何培养数学阅读兴趣

翻开北师大版课本, 一幅幅精美的插图, 一段段优美的文字, 这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阅读材料。我在课堂上力求让每一篇文字都能让学生有所感悟, 都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记得在上《上天的蚂蚁》一课时, 在理解小蚂蚁为什么会用那么自信的口吻说话呢?我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 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我班有一位同学说出因为小蚂蚁觉得巨人害怕了, 也有学生认为小蚂蚁太天真了, 竟然会妄想上天。我告诉学生这就是阅读的好处, 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会体会出不同的感受。我想我们在课堂里一定要把握住“课文”这一个好的例子, 在精读课文时, 一定不要忘了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激情, 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阅读充满期待, 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延伸课外阅读, 保持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 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 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使读写能力越来越强。因此, 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只要有相关的资料, 我就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 让学生去阅读, 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三峡之秋》、《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让学生去课外书里找找描写祖国其他地方的文章, 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学了《望庐山瀑布》, 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 我向学生介绍了张海迪、霍金的故事, 并且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了《美猴王》, 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学了《一夜的工作》《成吉思汗和鹰》向学生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 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课内的引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 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我不光让学生读, 我还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以方法指导, 实现有效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但学生光有了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应当给以正确的方法指导。记得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 他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读书要慢慢读, 就像在欣赏风景一样, 要慢慢品, 精彩之处要停下来欣赏。”“读书就是在欣赏风景”, 多么形象的比喻, 好书不去慢慢品读, 怎么能品出文章蕴含的情感呢?所以我让我们班学生读课外书时, 手中一定要有笔, 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到精彩之处, 画下来, 如果有所感悟, 可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到喜欢之处, 可以停下来, 在脑海中想想这里为什么我这样喜欢呢?可做一下批注;读到作者情感升华处, 可以放开声音读一读, 背一背;读到语句不明白之处, 可以停下来默读几遍, 认真思考;读到与作者情感共鸣处, 可以模仿着作者的口吻写上一段话……

在读书时,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好方法, 读书一定要在脑海中想画面, 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书怎样才有感情呢?一定要在头脑中放电影, 将眼前读到的内容想象成画面。”这样学生们一定会对自己读过的书印象深刻了, 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学会摘抄, 就是把看到的文章里的好词佳句记下来, 第二天早读课之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我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学生们的阅读质量提高了, 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四、搭建展示平台, 促进快乐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 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 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 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品尝阅读的快乐, 收获阅读的成功, 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如我们可以开展“讲一讲”活动, 每天早读前坚持5 分钟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轮流上台, 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的收获, 内容学生可自己组织, 可以是一首古诗, 一个故事, 一个笑话, 一段好句等, 让讲述者通过自己的讲述,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热爱;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大家通过每日交流, 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 学生们兴趣盎然, 视野开阔, 语感增强, 更令我欣喜的是, 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源头活水, 日积月累,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 写作也迎刃而解了, 不再因为文章无话可说而感到苦恼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 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 将可获得各种知识, 对于陶冶其情操, 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提高文化素养, 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有许多小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 毫无情趣, 使阅读教学一直成为教师比较棘手的难题, 成为学生比较敏感的问题, 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 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4: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动活泼的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在众多的阅读方式中,教师(或者录音)范读对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拳打”的激烈场景,教师范读时通过调控语速的快慢急缓,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快如雷鸣电闪,慢如清风细雨”的动感旋律。又如,教师对现代诗歌的抑扬顿挫的范读,可以带给学生高山流水的韵致。范读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模仿冲动,从静气屏声的聆听到情不自禁的仿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愈来愈浓。

除范读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中体验乐趣。如配乐朗读、看图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这样,美的声音、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与美的创造完美地结合起来,强烈地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欲望,同时带给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循序渐进地搞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休闲阅读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了解风土人情、轶闻趣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读到兴味处时,还可以像钱钟书老先生读《西游记》一样“自扮悟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与文中主人公同笑、同乐、同悲……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文章内容。这种冲破课堂的藩篱,突出课本的重围的休闲阅读,既可让学生摒弃无聊,远离空虚,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又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欣赏的水平,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认为可读性较强的图书捐献出来,开辟班级小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教师要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要有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三、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从而使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1.讲一讲。每天保持一定的时间用作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读课或晚读课,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故事,或讲一笑话,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阅读的诱惑,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赛一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开展阅读汇报,展示阅读成果。例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比赛活动。对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3.锻炼持之以恒的閱读意志。阅读实践关键在于坚持,要经常了解学生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锻炼学生的阅读意志。同时,定期举行阶段性促读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等竞赛,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平台,不断增强学生的意志和读书才能。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能收到实效。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当老师讲完故事,老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有效。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阅读的诱惑。

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更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2.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示?”并且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文章中标出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句、段,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若学生的理解和作者的思想一致,学生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就更能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的阅读能量,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篇5: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以幼儿所熟悉的故事或经验,自制一本书或大书,利用抱于腿间的方法读给幼儿听,并利用小组分享。

2、利用商业图案或幼儿的美、劳成品,帮助幼儿说故事能力的发展。

3、当幼儿请家长听写时,家长问一些真诚的问题,以帮助幼儿扩展他们的思考;鼓励幼儿注意细节,并增进幼儿活泼生动的诉说。

4、记录幼儿的口述故事尽量达到正确和合理;幼儿必须有机会,让成人替他写下他的故事,用他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型态,忠实的记录下来。

在空间、时间等方面,萌发阅读兴趣

1、邀请幼儿参与阅读的时段:问一些问题,让幼儿预测下面将会发生什么事?和幼儿的经验作衔接,当幼儿熟悉故事时,家长念到幼儿熟悉的部份暂停,让幼儿接下去念;让幼儿自由选择他们喜爱的故事,家长念给他们听,或让幼儿告诉或念此故事给亲人、朋友听,给幼儿一张“阅读小天使”证书。

2、时常提供幼儿参与掌控书本或萌发阅读的机会。有许多的家长只在有限的时间,或在特定活动之后才让幼儿看书,如此一来,幼儿和书的互动经验就嫌不足。家长应该每日有“参与阅读的时间”,让幼儿持续阅读。

3、重复的念幼儿喜爱的故事书,鼓励幼儿萌发的阅读,使这些书能方便幼儿自己看,和其他的幼儿或成人一起看。幼儿倾向看自己熟悉的书来萌发阅读,所以家长在情境的安排上要让幼儿能自由取拿。

在为幼儿阅读故事之后,要特地安排时段让幼儿有机会自己读或看书,同时强调成人大声朗读和幼儿独立参与书的衔接。

4、在成人大声朗读和幼儿参与的独立时段中,家长应该有观察幼儿的机会。什么时候提问?问何种问题?在哪些熟悉的地方插进问题?作何种预测?对同样的一本书,幼儿如何的提问和下评论?问的问题和评论改变了几种?家长自己提了何种问题?做了何种评价?由听幼儿的萌发阅读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吸收了多书中的内容和语言?

篇6: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2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中学生自觉的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具体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课文的教学内容,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在课内,用在课外。设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问题,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寻找阅读的材料。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并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2、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现代中学生个性张扬,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做科学的引导。让他们自由的进行阅读。课余时间和中学生交流心得和感受,慢慢学生们就会发现,经典的作品更有文化内涵,能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名着感兴趣。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在阅读课上,学生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手、动口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4、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灵活选择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既有所侧重,又提高了阅读效率。

5、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收获,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篇7: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威宁九三中学

李琴

阅读是我们教学中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引导学生的语言探究,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的手段。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培养个人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假如要领会阅读文本当中所展示的思想内涵和魅力,就必须不断的、反复的阅读。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赋予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自主、人文、活跃、开放成为阅读课堂的新要素。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坚冰,千帆竞发,这无疑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进步。

但是,热闹的语文课堂的背后也有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但是激发兴趣是开始,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注意力很难持久。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要努力使学生保持激昂的情绪,其重要的方法就是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手段。例如,教师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亲切幽默,适当辅之以动作;教师要多鼓励,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多采用变式教学,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的丰富性。所以,教师对于课堂节奏和情绪的调控能力,是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的关键。

二、指导学生的层次阅读。默读,思考文章里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道理;朗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语言文字的优美;熟读,反复咏诵,顺藤摸瓜,深入文本,通过文字本身去鉴赏、理解、体悟、发现和创见,让心灵在一个跳动的文字里自由地飞翔;品读,体悟文章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灵性,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将文章里积淀的修养、思想、观念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引导对象细化为学生的全部情感,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研读文本,体悟作家的情感思想。学生阅读学习的最佳状态就是与作者情感跳动的节律相合,在精神世界里与作者进行心灵上乃至灵魂上的对话,即我们常说的情感共鸣。如学生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通过模拟双耳失聪,体会其中的不便,进而联系音乐与听力的紧密关系了解贝多芬的心境,全程使用伤感的音乐,关注文章重读。最终就可以使得学生与贝多芬的感触距离缩短,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文字之间蕴含的感情。

四、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语文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已经达成“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的共识。如若没有一定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教师如果计划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就必须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这包含着精彩语句的积累也囊括了文学常识等内容。

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语言的探究。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又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使用了这种语言产生什么表达效果。如学生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鲁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接着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的相关信息。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六、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每篇课文学完以后,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文章和阅读材料,以达到巩固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使学生汲取文化中的精华,人类的高深智慧,体味恒久的生命力。学生们阅读这些经典,不仅增强了对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的了解,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而且还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所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实现“拓展性阅读中的拓展迁移”,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篇8:如何培养数学阅读兴趣

为此, 我们动了很多脑筋, 花了很多心思。各式各样的阅读比赛搞个不停, 什么“班级英语阅读小能手”“学校英语阅读之星”, 也只吸引了那几个英语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孩子的目光。

我想, 留守孩子们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和家庭生活枯燥乏味。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 何谈生活乐趣, 更谈不上什么阅读兴趣了。因此, 我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培养阅读兴趣。

一、开展特色活动, 培养阅读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如, 在游园活动、野炊郊游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中积极融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 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阅读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 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 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 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 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 建立并实施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 融洽师生感情, 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其次, 实行代理家长制, 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 从留守儿童身边等找优秀学生事迹, 为每个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阅读兴趣。

三、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阅读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农村的孩子们很少去过大城市, 更谈不上到其他国家。所以他们对外国的人文地理就特别好奇, 教师应紧紧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搜集有关外国风土人情的一些影像资料, 介绍外国比较出名的体育和影视明星。比如, 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 孩子们对他都特别熟悉, 从而对他的生活就特别好奇, 进而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英语阅读。

篇9: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精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实现由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的转变。在校园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环境的感染下开始阅读、喜欢阅读、习惯阅读。

1、加大宣传的力度。以开展“三湘读书月”、建设“书香校园”等活动为契机,进行周密策划,开展广泛宣传,通过学生大会、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发放读书倡议书,悬挂宣传标语,开展“图书捐赠”活动、“读一本好书”活动、“名师进校园”讲座等活动,动员学生踊跃参与读书活动,掀起学生购书读书的热潮,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2、搭建交流的平台。对学生阅读如果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结果肯定会收效甚微。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检验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促进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强化阅读的兴趣。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故事会”,举办“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评选班级阅读大王、故事大王等,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3、保障阅读的时间。阅读时间的保障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课业负担,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读书计划,安排固定时段阅读,每天阅读不少于1小时,同时,利用早自习、上课前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诵读,或开设课外阅读课,保证学生有时间阅读书籍、消化知识。

二、科学选择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类历史文化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可供学习和阅读的书籍太多,必须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教师应结合实际,指导学生科学确定阅读范围,为学生正确导航。

1、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同步阅读课外书籍,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在选择阅读范围时,首先,可从同一出处选择阅读范围。有的教材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以阅读原著全文或者其他章节,有利于学生追本溯源、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其次,可从同一体裁选择阅读范围。可向学生推荐阅读同一体裁的文章,介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各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区别所在。第三,可从同一作者来选择阅读范围。可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2、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步。学生的年龄、个性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自身气质,因人而异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类型的书籍。低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可以推荐情节曲折的故事题材的书籍;中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幻故事等,可以推荐科普读物;高年级的学生更多的会喜欢文学作品,可以指导阅读名家名作。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可以推荐童话、民间故事类读物阅读;调皮型性格的学生,可以推荐带有探险色彩的作品阅读等;爱幻想型的学生,可以推荐些科幻色彩较浓的作品。

3、与学生的阅读层次同步。学生的阅读层次一般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品位到高品位的发展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让学生从功利性的阅读中解放出来,从低品位的阅读中走出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提升文化内涵,锻造人生底色。古埃及古玩店的老板总是让学徒负责最好、最值钱的古董,天天观摩。古玩商说:“只要这么每天看最好的古玩,他記住的就是最好的东西。”经典是人类智慧结晶,内涵丰富深厚,价值历久弥新。要逐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唐诗》、《宋词》、《论语》、《史记》、《红楼梦》等经典书籍,读深读透,理解内涵,领悟精髓。

三、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说:“阅读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其法是重要的一个。”阅读方法十分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由“喜欢阅读”到“善于阅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就是逐字逐句钻研,深入研究重点内容,透彻理解文章思想。略读就是浏览,了解书的大致梗概,主要特点,文章主旨。在阅读中,要将精读与略读结合起来,两种方法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有效提高阅读能力,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效果。

2、阅读与摘记相结合。宋朝诗人苏东坡曾经将一百卷的《汉书》手抄了三遍,第一遍每段抄3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最后一遍抄一个字,他称之为“迂钝之法”。其实这是苏东坡在作读书笔记,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提取要领,钩其主旨。所谓读书要“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做读书笔记。善于学习的人,总是读书离不开笔的。读书要注意摘录文章的重要处、精彩处、佳句、警句、格言、论点、结论或重要的史实、资料等,以备日后需要时选用或检索。

3、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叶圣陶老先生在《论写作教学》说:“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体会、写阅读日记,对书籍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获,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字写作能力。

篇10: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美国的凯伦米勒斯女士就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等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新闻记者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四、父母与孩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五、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六、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七、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上一篇:写英文求职信应注意的细节问题下一篇:餐饮行业门店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