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培养数学兴趣

2024-06-21

如何学习培养数学兴趣(共10篇)

篇1:如何学习培养数学兴趣

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分,也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正常条件下,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的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因素,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指导,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解决数学质量的一种首要手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融入情感,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就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比如在我所担任的班级中,有一部分同学成绩偏低,徘徊不前,究其原因,他们最初也是有上进心的,只是数学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学习毅力不强,以致成绩一时上不去,内在的要求与外在的表现始终得不到统一,结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冷淡、畏惧,甚至排斥心理,以为学习成绩差,会遭到老师的忽视、同学的歧视及家长的厌弃,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他们就丧失了自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经过对他们耐心帮助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信心百倍,刻苦学习,很快赶了上来。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二、榜样激励,增加兴趣。

利用本校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名人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人物,所以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数学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讲一些数学故事,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对本节课没有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讲一些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是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数学的,最后成为数学家。如数学家陈景润一生的梦想与事业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那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研究中发现:大于6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如6=3+3,8=3+5,10=3+7,12=5+7,……人们验证了许许多多的偶数,结论都成立。但数字是无穷无尽的,大偶数这个结论成立吗?陈景润用了一生的热情去解决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把问题的解决推倒了最边沿。遗憾的是,他也未能彻底给出证明,留给我们或我们的后辈去解决了。陈景润为攻克这个世界难题,草稿就写了好几麻袋,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这样即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激励他们。

三、联系实际,发展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用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能更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同类项”时,准备了一袋装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第一位学生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记时3分钟。第二位学生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2个2个的拿出来……,记时2分钟。而第三位学生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记时1分30秒。然后问其他学生会怎么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问为什么呢?从而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学生明白了: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有“源头”意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真正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臵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更好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设臵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个代数式“5a+4ab+7ab-4a-11ab”,然后让学生来考考老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一组a、b的值,不管数值有多大,老师都能立即说出代数式的值。刚接触代数式的学生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震惊,认为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我将代数式化简得到a时,学生发出了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生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意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以学科知识创设情境,以情感来掌握知识,多总结生活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教 学情境,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五、注重评价,巩固兴趣。

兴趣来自儿童的好奇心,勇敢来自于希望和鼓励。没有赏识,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学习数学时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的回答问题,他多么希望老师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应及时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体贴与督促,用居里夫人的名言“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来激励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时机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学生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行列中,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逐步得到巩固。

六、体验成功,升华兴趣。学习了某种知识而不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人们对这种知识便很难产生兴趣,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会了知识后,作为老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练习,充分发挥想象,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学习。如果学生用他们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或别人解决了问题,他们将感到无比自豪,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让学生解决有关“牛饲料”、“种植计划”、“成本与产出” 等实际问题,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了升华。

培养兴趣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成果、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钻研教材,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五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篇2:如何学习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好、乐学,这必然推动数学的不断前进。

一、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挥学习潜能的最佳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一个学生。把自己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相处、交流,坚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理解的气氛,试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谁会不愿意学习?

二、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设置等方面有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进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了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学生能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积极探索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兴趣,长此以往,定会受益匪浅。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兴趣。

数学,就其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抽象于生活,又无处不在服务于生活,将生活观引入课堂教学,符合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数学活动,增强兴趣。

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单纯从数学课本中学生很难领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我们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展数学知识。

五、设计多样作业,促进兴趣。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条有效途径。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其次,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如下形式:1.口头作业,说解题思路、算理,看图编题等。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3.思维性作业,设置要认真思考的习题、应运题等。4.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等。5.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开放作业。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兴趣的诱发

在教学中,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起,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并能紧扣学习的心弦,如通过旧知识生动实例、讲故事等引入方法,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急于想解决,而仅靠自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进而形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迅速集中到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请两名学生到前边来,一个在左侧,一个在右侧,两人之间有一定距离。教师喊:“齐步走。”两个学生同时相对而走,当走到一起相碰时,教师喊:“立定。”这时教师说:“这两个同学怎么了?”学生眼看耳听了,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谁都想争着回答,这时,教师抓住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进入精神振奋的状态这一时机,引入新课的学习。又如在教学“通分”时,以故事形式引入:(放录音)一个星期天,小明的爸爸带着他和妹妹小兰去海洋世界玩,当他乘车回车站时,已经又累又饿,爸爸立即走进食品店,给他们买了个同样大小的月饼。看着这香喷喷的月饼,小兰馋得口水直流,急着要吃。哥哥小明说:“爸爸吃另一个月饼的五分之六,剩下的都给我吃。”听了哥哥的话后,小兰抓脑袋为难地说:“爸爸,我和你谁吃的月饼多呀?”由于学生爱听故事,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驱使学生投入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而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处理好讲练关系,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兴趣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提示学生能不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解决。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具体操作如下:(1)先给平行四边形作高;(2)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3)将剪下的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去;(4)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在操作中领悟并发现了求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主体的意识。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采用数小方格的办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本上的三个三角形,虽然形状不同,但他们的面积大致相等,然后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不能不用数方格而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呢?学生通过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发现在任意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反复拼摆的过程中渗透了旋转、平移思想,通过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反复多次地拼摆,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即S=a.h÷2。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因此加深了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结合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或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感觉上“耳目一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对立体图形还不够熟悉,教师就应采用直观教学法。课前,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个长方体纸盒,上课时,让每个学生都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来观察,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拿着长方体盒实物,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先数出一共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面的形状,说出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比较各个面,逐渐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相对的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接着,又结合实物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这样的对照实物教学,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教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篇4: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一、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可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精心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我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例如在教学完“20以内减法”,以比赛的形式完成练习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会变得非常活跃。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还喜欢上了做数学题。

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数学知识人物化。比如:在一年级小朋友认识数字时把数字称作数字宝宝,还可以把我们们要掌握的概念以朋友的称呼介绍给学生。把教学内容编成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景,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教学中,在导入时以小猴子、猴爸爸和猴妈妈的问题来引入复习两位数的组成,为新课教学作认知铺垫。然后把新知融入小猴一家摘桃的故事情境中。虽然低年级的同学注意力不易集中,但是为了解决小猴子一家摘桃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个个兴奋不已,积极主动地想帮助小猴一家。最终自主地学会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而且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增添了许多。还有的教师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的有关知识时就用到了唐僧师徒三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用八戒的笨去吸引他们比较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在有趣的故事中解决新课中的问题,学生不觉得枯燥。

二、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和学生生活的结合。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在生活实践情景中学习数学。例如:在“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中,用“送水工打电话询问三(1)班教室在哪儿?”导入“确定位置”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描述位置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在教学中又出示了班上部分学生的合影,通过描述照片中同学的位置,学会了怎样确定位置--从前往后数得出第几排,从左往右数得出第几个。接着还出示同学们熟悉的园丁谱和书架,通过描述老师的位置、书的位置,同学们又巩固了确定位置的方法。老师就这样把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自然衔接,学生不觉得确定位置陌生无用,而且不知不觉学会了如何确定位置。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教师设计米老鼠和唐老鸭进行骑车比赛,先是米老鼠骑“三角形”车轮,唐老鸭骑正方形车轮的比赛,它们想方设法让车子转动车子就是不动的滑稽样,让同学们哈哈大笑。第二次比赛时,米老鼠骑轴心不在圆心的车子颠簸不止,唐老鸭骑轴心在圆心的车子平稳行驶,这让学生自己提出“为什么米老鼠骑的车不稳,唐老鸭骑的车平稳?”的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答,这样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很有意义,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篇5: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帮这些学生不补习的过程中,我将一些普遍题,改成了学生容易想象和理解的题型。例如:卫成龙和程洋同时从家里出发前往学校,卫成龙每分钟走30米,程洋每分钟走35米,经过了8分钟,两人同时到达了学校,求两家的距离。这是我将练习册上的一道题改编而成的,由于这两位学生家的地址其他学生十分的清楚,所以我将这两个学生来替代了原来题目中的人物。这样学生能够很快的在头脑中反映出来这两个学生的行动的过程,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的经验,有几位学生能够完全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自己能够简单的说出这里面的相关的一些数量关系,还可以列出算式来计算,虽然有的学生列的算式只有一步,还不是十分的完整,但是对于这些学生以前的学生已经说是一个明显提高了,所以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还是有进步的。

2、课堂要为这些学生预设,适应这些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主要分为提问和板演。由于这些学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有的显的比较的有的上课比较好动,有的自卑感强,所以上课时如果教师总是请成绩好的一些学生回答,而忽略了这些学生的,这些学生没有机会发展,久而久之,他们本来就不强烈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最最终会丧失,上课时我行我素,不愿参与到主动的学习中来,那么教师在课后所做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相反的教师要为这些学生设计一些符合的问题,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让他们明白掌握知识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学生得不到思维训练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在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对后进生的要求要恰当,低标准起步,一步步地引向深入。可以设计一些让后进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成功往往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再努力一下”就是后进生转化的转折点。

篇6: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2

李市中心校李祖林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在第一节课中,教师若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为以后上好这门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班时,不要急着讲新课,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师生的自我介绍,让老师和同学互相熟悉。在这一过程中,观察每位学生,对每位学生的情况有个了解,为以后的因材施教奠定基础。教师还可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观察学生时多采用环视和注视相结合的办法。环视使得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既代替了口头批评,又不伤害违纪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其他同学,一举两得。学生都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指导、帮助。在第一堂课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及时把自己关心爱护学生、乐于帮助学生的思想表露出来,取得学生的认可,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基础。完成上面步骤后,再向学生介绍本课程要学习些什么,让学生了解大概内容,知道将来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疏通学科知识体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怕数学,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体系有缺陷,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弱点,帮助他克服知识困难,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而走出学习数学困难的阴影,提高数学成绩。

三、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很多时候,学生上课能听懂,但课后做题却一错再错。究其原因,就是他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点,还只是一知半解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渗透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让其逐步学会学习。

1、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在课内和课外同时要求,课外要求他能更加自主学习,而课内则带强制性。

2、自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知道,只有明白自己必须什么,他的潜能才会充分发挥,学习效果才会显著。

3、适时进行评价,让学生时刻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做的练习、测试,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指出与矫正。

4、设置错题集,对在练习或测试中出现的新题或典型题目,让学生

记在错题集中,以便及时理解,不断的把不会的转变为已知,从而达到积累知识,丰富解题方法的目的。

5、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交流,辨析疑惑,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分解教学难点,逐个击破,树立学习信心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而言难点较多。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通过不同的途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突破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大胆的改编教材,多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最后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只要细心的钻研教材,时刻的关注学生,就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学生在能够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对的情况下,肯定是越来越喜欢数学。

五、教师要鼓励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们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个班的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总是参差不齐,教学在保证多数学生能有所收获的前提下,挖掘数学积极分子,让他们有机会展示数学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练习讲评时,这种做法就会常常用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没必要为追求教学进度而扼杀学生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我们应尽量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说出他的观点和过程,让学生自己教会学生。教师只要对每位学生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以赞许的目光给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能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的心情越愉悦,思维就越活跃,聪明才智就越能有效发挥,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六、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章节的设置,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又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七、加强数学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篇7: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贪玩,不少孩子有厌学心理,让无数的家长伤破脑筋,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那么下面来看看帮助孩子学习的方法吧!

方法/步骤

1、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随机性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都可以及时地渗透数学教育,让孩子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道理。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在上楼梯的过程中学习点数,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分碗分筷,可以学习一一对应.为理解加减法现象打基础。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让孩子学得自然轻松也很丰富。

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扑克牌、跳棋、飞行棋、五子棋,既是玩具也可以作为数学学具,一般孩子都很感兴趣。父母可以买回来与孩子边玩边学,让孩子在玩中熟悉数学关系。

3、以实物为依托打好学习数学的思维基础

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不要以为它们没有高级抽象思维水平而忽略其意义。孩予的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得越充分,具体形象思维积票的表现越丰富,越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发育。但有的父母过早地拔高对孩子的要求,结果欲速则不达。例如有的孩子能把圆周率背到几十位甚至上百位,如果孩子没有经过训练就有这个天分倒无可厚非,但是有的父母专门训练孩子背圆周率,并以此作为孩子超常的凭据,还有的父母让孩子单调地背复杂公式和定理,这些都是数学学习中很不好的习惯,数学思维习惯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靠理解,所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一定不要拔苗助长。

4、不要让孩子对数学过度思维

篇8: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 反映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 晦涩而缺乏活力, 它没有物理、化学、生物的广泛实用性, 又无语文、历史、地理的情节生动性, 更没有体育、音乐、美术的美感陶冶性, 更不比专业课的实用性。所以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 数学学习只是机械的、被动的、毫无兴趣的简单接受。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 而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引起学习中的高度注意, 使感知更细致, 思维更深刻, 想象更活跃, 记忆更牢固, 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教学信息。

所以根据数学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特点, 要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 并学好数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要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不是天赋的, 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国外的教育心理学家指出, 教师在教学中应负的责任之一是点燃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之火,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恰当适时地介绍数学史及古今中外数学家的卓越成就, 使学生看到数学的发展过程, 并充满激情和使命感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 恰当插入一些数学发展的历史故事、一些有名的数学趣题, 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例如:讲到虚数, 可向学生讲授虚数由发现之初被视为“虚幻神秘”的数, 到揭开神秘的面纱, 并得到广泛应用。讲到数列, 可介绍古印度“象棋大师和国王”的故事。讲到二项式定理, 可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讲到极限, 可讲解分析“一尺之锤, 日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的哲理。

在我国, 有许多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 不少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三国时魏人刘徽的“割圆术”、南朝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确定的圆周率、祖暅发现的“祖暅原理”, 现代数学家华罗庚依据研究推广的“优选法”,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上遥遥领先。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数学研究的卓越成就, 需要我们这一代去继承和发展。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在世界领先, 但距“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金字塔尖明珠还有一步之遥, 摘取这一明珠的希望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时常联系实际, 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并适时介绍数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比如讲余弦定理时, 插讲这样一则通讯:某前线, 有一个班守卫一个山头, 当敌人两个炮兵营扑向这个山头时, 只要这个班班长把敌人的准确位置报告给指挥部, 敌人就会被我方炮兵消灭, 当时需要余弦定理, 而这个班十四名战士被余弦定理卡住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 眼睁睁看着敌人竖起了炮口……一条余弦定理夺走了十四条生命, 可悲啊!这则报道引起学生们强烈的震动。我又适时在学生中开展“数学与实际”的讨论, 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们对数学实践意义重要性的认识。

在学习数学时, 要求学生把数学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增强记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 讲到解三角形时, 让学生实际测量旗杆的高度, 讲到数列求和时, 让学生实际计算一下银行存款按复利几年的利息。这样不仅改变了数学课的枯燥,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索求的兴趣。

三、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

用数学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 充满美的情绪, 进行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中学时期学生的爱美之心尤其突出。在当代数学教学中审美原则也很重要, 英国、日本的数学教学大纲已把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 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使数学充满了美。有奇异美、和谐美、简洁美、对称美、相似美, 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 有理论美 (如实数论) 、规律美 (如周期规律、组合规律) 、结构美 (如欧式几何体) , 有方法美 (如配方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 、思维美 (如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符号美 (如Ω、ω、ε、θ、∞、Σ) ……

数学中的这些美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 用数学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美中求美。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美。例如, 同角三角函数的八个关系式, 常用正六边形帮助记忆, 它充分体现了图形美、代数关系美和数形结合美。又如选舞蹈演员要求上下肢比例为数学中最完美的形体比例——黄金分割比。还有环境美化、建筑结构等都离不开数学创造出来的美的形体。

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 会使学生从数学的外在美中领悟出它的内在美, 寓美育于教学之中, 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选择最佳的数学教学模式, 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最佳的教学环境表现为课堂组织的灵活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语言的愉悦性和板书结构的完整性、层次性。数学教学可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开展数学小游戏、小竞赛, 可讲授、自学、讨论, 教学尽可能用发现法、研究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 尽可能多引导启发, 多表扬鼓励。板书力求工整、安排合理, 层次分明,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篇9: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一、结合数学发展的背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精彩地叙述了数学的应用性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学习这一课程的用处,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我们在讲解某一课时首先应先介绍它的学习价值,这样使学生能对这一学科有个清醒的认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多参与课堂

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境。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顺序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一堂课只有在设置不同情境的问题,逐一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学才能有满意的结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学生机会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较难的问题,老师做相应的引导。教师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会造成学生丧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协调师生关系,强化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的如果学生喜欢老师,上课会表现的积极踊跃,从而能够渲染课堂气氛,长此以往,学习兴趣就自然产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心。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深化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有时候只靠教师的讲是不够的,需要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图、文、声集于一体来展示知识。尤其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知识经验不足,想象力欠丰富等,往往会使思维产生障碍。如,在讲“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从图象观察性质,单凭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很难理解,而教师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而且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知识。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10:如何学习培养数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许多同学在踏进中学大门的同时就已经担心起能否学好数学。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因此,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这就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大课题。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如果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希望知道数学的魅力在何处,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若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变得更有意义了。在此我想谈谈,如何利用数学兴趣小组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数学应用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兴趣小组在许多同学眼里是已经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才参加的。更或者是有希望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才参加的。这样的兴趣小组就变成了数学提优小组,或者是竞赛辅导小组。我认为兴趣小组,提优小组,竞赛辅导小组应该分清概念它们是不同的。兴趣小组应该是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加的。没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变的有兴趣麽。

数学兴趣小组定位在“数学是有用的”这个角度全方位的向同学们介绍数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数学兴趣。在组织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将思想教育贯穿到数学教学活动内容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及联系所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背景介绍或实际应用。数学是有用的,有用在哪些方面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分别向学生介绍,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

一、介绍数学美,培养数学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在一些简单的式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美。如12=3×4,56=7×8,12=3+4+5„„这些都是数学等式的趣味美。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一个偏僻的山庄中,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惊喜地在本子上写下了一个等式

(1+2)×3-4=5。这个等式与小姑娘的美丽可谓相得益彰。你也可以发现,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从古希腊的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这正是基于这两种形体在各方向上都是对称的。几何中具有对称性的图性很多,都能给人以一种舒适优美之感。杨辉三角更组成美丽的对称图案。线段的黄金分割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是因为由此而构成的长方形给人们以“匀称美”的感觉。然而数学的发展已经证明,黄金分割及其有关应用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成为初等数学中对称,和谐美的典型例子。简单性也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是在于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现实世界中的量及其关系的规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在介绍数学美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同学在投影片上看到图形的对称美,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投影胶片,还可以是电脑多媒体软件上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课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激发强烈的数学兴趣,而且可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介绍数学语言的特点,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语言是最简洁的通用语言。甚至有人说,如果存在外星人用数学语言与他们交流是最优选择。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必须用语言来表达,而在众多的科学语言中唯有数学语言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它超越了学科界线,在一切领域中发挥作用。伽里略在400年前曾指出,宇宙大自然的奥秘写在一本巨书上,而这部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现代科技界认为:一门学科使用数学越多表示这门学科越成熟。数学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它是精确简约通用的科学语言。它用最少量,最明确的语言传达最大量,最准确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语言传达普遍存在的矛盾,规律,绝没有含糊不清或产生歧义的缺点。一个公式胜过一打说明,也正是如此。数学语言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成为唯一通用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就很强调数学语言训练。诸如用符号语言给应用题列方程,用逻辑语言写出证明,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式,用计算机语言指挥计算等等。通过对数学语言特点的介绍,提高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 从而树立他们掌握好数学语言的信心。

三、介绍数学在社会发展,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使得“大众数学”的口号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有人认为,未来的工作岗位是为已作好了数学准备的人提供的。这里所说的“已作好了数学准备”决不仅指懂得了数学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思考,学会了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中。西方国家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尤为重视。英国国家课程将成绩目标分为五大块,其中“运用和应用数学”高居首位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成为其他四项目标的灵魂和核心。美国明确提出“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数学教育必须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注意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与日常生活问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进活动过程,以形成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习惯。例如,学生压岁钱的处理,存入银行利息如何计算;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家中电话费的交付情况;家庭住房面积如何测量计算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解决。这样在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过程中,培养他们数学建模能力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而近年来,初中中考的应用题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突出“问题解决”。

上一篇:2024年中国电子地图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分析报告下一篇:写给傻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