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

2024-07-01

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精选8篇)

篇1: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

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

中国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信息,他们认为上课的目的就是获取信息,而英国学生则不然,他们在 课堂内以讨论为主,老师也认为信息完全可以在图书馆里获得,上课时间宝贵,应用来激发创造性思维,单纯的讲课是浪费时间。

中国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是神情严肃的长辈,而英国老师会坐在学生旁边问问题,一起探讨问题,他们在课堂内既是师生也是朋友。

中国学生不喜欢打断老师的讲课提问题,认为这样做不礼貌,所以只在课后提问。英国学生往往是打断老师的讲课直接提问。英国老师认为课后提问是不礼貌的,影响了他们正常的休息时间。

中国老师一般以考试成绩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而英国老师主要根据essay(小论文)写得精彩 与否来衡量学生学业的好坏。

法国有很多课程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的,每位同学都有明确分工,不会有人帮你完成你应该处理的部分,即使有人替你完成,也是为了不影响组内其他人的分数,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提交课题报告时很可能会“漏”掉你的名字。

美国教师甚至亲自写信给那些课上过于“安静”的同学,请他们踊跃发言,因为课堂互动也被列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如果一个学生整个学期都一言不发,即使考试成绩再好,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

应该说,我省以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引领我省课堂教学文化发生深刻的变革,课堂正由过去教师的“一言堂”变成现在师生、生生互动的“百家鸣”,交流、讨论、分享正在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但不能不说,在许多地方,这种变革仍然是服从于知识掌握、升学考试的,还处于从“知识中心”走向“问题中心”的路上。或者说,课堂的开放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知识技能掌握效率的,正所谓“高效课堂”,而不是着眼于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发展本身。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未来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要创建学习共同体,就要实现学习方式的三种转变:

1.在传统的课堂里,学生通常坐在教室里仅仅依靠脑神经细胞的活动来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则要求学生通过和教师、同伴、教材和环境的实际接触与对话,通过各种媒介化的活动(如观察、调查、实验、讨论等)来进行。

2.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通常是个人化的活动,学生很少通过交往互动进行合作性的学习,人们把不借助别人的帮助、独自解决问题的学习,称之为好的学习。而在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交互式的、合作性的,人们把“互惠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借鉴的学习称之为好的学习。

3.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获得和巩固预定的知识、技能上,新的学习方式则要求学生把各自的学习经验表达出来,在共同分享和交流中,帮助个体反思性地领会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在我看来,上述三个转变可以概括为,从“静学”向“动学”的转变;从“独学”向“互学”的转变;从“知识学习”向“经验学习”的转变。

未来课堂文化创新的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文化创新之一:从课堂教学任务而言,要从“知识学习”转向“问题学习”。现在的课堂教学,大都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掌握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其实,这种学习主要囿于知识层面,真正有意义高价值的学习是基于内容学习的问题探究。

课堂文化创新之二:从课堂教学过程而言,要从“唯师”、“唯上”、“唯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倡导批判质疑精神。

某学校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然后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段随机抽取的各20名学生进行测试。题目是这样的:一条船上载了25只羊,19头牛,还有1位船长,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船长的年龄是多少?

测试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居然都算出了具体“结果”,只有少数学生对试题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且质疑者低年级学生居多,中年级次之,高年级最少。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是成立的。可我们的学生由于应试的惯性思维,所谓“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硬是将这个不成立的数学问题算出了结果。这种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课堂文化创新之三:从课堂交流而言,过去的课堂教学也有交流,甚至有了讨论,但这里的交流和讨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为师生寻找正确答案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思维教学服务的。因此,应该大力倡导辩论式、质疑式讨论。

课堂文化创新之四:从课堂教学结果而言,要从过去追求唯一答案的教学,转向追求多元答案的教学。

结束语

创新教育——从课堂解放儿童大脑开始,从自然观察做起,从生活观察做起,从实践活动做起

从科学实验做起,从动手制作做起

从独特的表达做起,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

篇2: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

大力倡导担当使命

—— 一论突出抓好文艺界行风建设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关于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的论述,既是对文艺重要作用和崇高地位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切实担当起历史使命的殷切期待。中国文联九届七次全委会工作报告专章强调突出抓好文艺界行风建设,与会代表在交流讨论中也将加强文艺界行风建设作为重要议题,不约而同地将担当使命作为加强文艺界行风建设的首要选项,“担当”成为引人瞩目的热词。大力倡导担当使命,这是文艺界对总书记殷切期待的积极回应。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回望历史,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记录时代的先声,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总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觉者。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总是忠实而能动地把握时代脉搏,深刻而精准地反映社会存在,热情而艺术地铭记人民心声,广泛而持久地塑造民族精神。他们和他们的优秀作品一起,成为国家的象征,构成时代的精神高度、民族的精神图谱。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担当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来就有源于传统而又立足时代的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情怀。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都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或创作大量优秀作品,激励斗志,指引方向,辨明义理,鞭挞丑恶,描摹着时代的风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或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大灾大难面前,在重要历史关头,以自己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为国家分忧、为同胞解难、为社会加油。他们为民族竖起精神丰碑,历史也将他们的名字和作品铭刻在了民族的丰碑上。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全方位深刻变革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当下文艺界也出现了诸多症候。从作品内容来说,消解崇高、解构庄严、娱乐化、庸俗化不同程度存在;从创作态度来说,抄袭、山寨、粗制滥造等等屡见不鲜;从个人行为来说,追腥逐臭、攀附权贵、涉黄涉毒、道德失范等等时有耳闻。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放弃了担当,忘记了使命,丢掉了责任。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很好地担当使命,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鲜活、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积极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二要练好内功。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学养、涵养,不断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要唱响中国梦。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实践课题,自觉担当起中国梦主题创作的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只有这样,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真正担当起历史使命,文艺界行风建设才抓住了根本,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大力倡导扎根人民

——二论突出抓好文艺界行风建设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这样来论述文艺创作与人民的关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一个铁的规律。中国文联九届七次全委会提出大力倡导扎根人民的文艺界行风,既是对文艺规律的再次强调,更是对文联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

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到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70多年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始终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始终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他们以自己伟大而生动的文艺实践,为“人民的文艺”作出了最好的注脚,也为“人民的文艺”增添了闪光的亮色。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随着时代的发展,世情、国情、社情、民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物质富裕起来的人民对文艺的需求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强烈;另一方面,少数文艺工作者沉湎自我,不再沉下心来、俯下身子,不再接近普通人群、体验日常生活,形成需要与供给的不平衡。更普遍的情况则是,技术的进步让文艺创作的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些画家自得于以拍照取代速写,一些曲艺家满足于从网上找段子,一些作家沉湎于从道听途说里找故事原型……在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的情境里,弹指之间,大到国际风云,小到家长里短,都可一“网”打尽。于是,脱离人民、逃避现实,闭门造车、胡编乱造,无病呻吟、浮躁虚饰……种种乱象不可避免地滋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空间距离不再遥远,然而一些人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却越来越远。

感情体现立场,感情决定态度。文艺工作者要扎根人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情感纽带、血肉联系,“拆除心的围墙,架起心的桥梁”。深入生活,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更要情入。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满含对人民的悲悯,他的作品因此流芳千古;柳青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扎根山村14年,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创业史》因此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只有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汲取充沛的地气和营养,才能创作出真正接地气、有温度的作品,也才能冲破自己生活圈子的“小我”走向代表人民群众的“大我”。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时代变化了,科技进步了,网络发达了,文艺家有了更多元的渠道和人民保持联系,但务必切记,这一切并不能替代扎根人民之中,和群众面对面、手挽手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文艺志愿服务,是服务人民、扎根人民的有效渠道。在文艺志愿服务的旗帜下,在文艺志愿服务的舞台上,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慰问演出、展览展示、文艺培训、文艺支教等活动中,不断拉近与人民的感情,增强与人民的联系。中国文联九届七次全委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定点联系、蹲点体验、交流挂职、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积极建立深入生活的联系点,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到人民中去,感受人民追梦铸梦的火热实践,密切与人民的感情纽带。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机制的健全,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在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只有在贴近人民、服务人民、扎根人民的过程中,文艺界行风建设才能取得扎实有效的成果。

大力倡导创新求精

——三论突出抓好文艺界行风建设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要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就要不断创新。“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文联九届七次全委会将大力倡导创新求精作为突出抓好文艺界行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伟大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氛围和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文艺创新风尚。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时代精神的文艺表达,始终回荡着创新求精的激情。回望历史,汉有大赋,雄辞壮采;盛唐诗篇,辉煌灿烂。放眼世界,绘画有法国印象派对新古典主义的突破;文学有俄罗斯从普希金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的峰峦迭峙、异彩纷呈。改革开放,春风鼓荡;创新进取,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脉动。创新求精,是历史的规律,是艺术的选择,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创新求精,就是要有“高原”更要有“高峰”,为伟大时代立精神、树正气,谱写壮美篇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文艺发展的春天,文艺人才辈出,文艺百花争妍,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当前,要努力改变文艺创作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要扭转搜奇猎艳、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拖沓注水、机械生产的慵懒模式,就必须创作生产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这是文艺价值引领的必然要求。

“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创新求精,就是要遵循艺术规律,科学继承,深接地气,感天时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中华文艺,积淀丰厚,绚丽多彩。创新求精,必然是在继承和遵循艺术规律基础上的创新;科学创新,才能做到有效的继承。长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呼应时代,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也有一些违背艺术规律的创作,或忽视艺术的美学规律,一味追求奢华包装、求大求全,或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生硬移植照搬,或盲目投入,缺乏艺术创新意识,浪费人力物力。创新求精,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传统,是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有效途径。

“惟进取也故日新。”创新求精,就是要志存高远,立时代潮头,始终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思潮日益多元,受众需求日趋多样,文艺创作的观念与手段、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定神静心,坚守价值,坚持品位,精益求精。追求思想精深,要深入开掘博大精深的传统思想资源、美学资源,深入火热生活,把握时代脉动;追求艺术精湛,要摸透艺术规律,善于提炼细节、塑造人物,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追求制作精良,要善于利用视听新技术和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合和集成多种要素,进行深度创新。创新求精,是确立时代经典、树立时代标识、彰显时代风貌的重要手段。

篇3: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

一、大力倡导学就学出专长的求知文化, 让学习成为一种工作责任和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把建设学习型办公厅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 鼓励大家勤学习、多读书, 常思能力不足, 常怀本领恐慌, 常找学习差距, 做自觉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表率。

一是建制度规范学习。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和补课制度, 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学习, 要求每名同志每月至少看一本书, 勤写读书笔记, 年底进行检查;将学习考勤纳入党员干部年度考核, 无故缺席两次以上的, 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切实做到参学人员、学习内容、规定时间和学习效果“四个不打折扣”。近年来, 办公厅集中学习的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办公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学习, 带头并向副职推荐学习《从优秀到卓越》、《胜任才是硬道理》、《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组织的管理之道》等书籍, 以班子学习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学习。

二是多形式丰富学习。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勤上网、大家讲等形式开展学习,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传统教育和访贫问苦活动, 去年特别策划了“金秋助学”行动, 走访了7个贫困大学生家庭, 并组织捐款捐物, 增强宗旨意识, 增进群众感情。在组织学习纪检监察业务和服务管理知识的同时, 先后邀请有关高校、科研机构11位专家学者讲授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科技、诗歌、音乐等知识, 完善大家的知识结构。2008年在机关内部网站开辟专栏, 上传心得体会和学习资料1000余篇。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 每次集中学习都明确3名同志做中心发言, 大家进行分析点评, 在交流碰撞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三是大讨论深化学习。党的十七大以来, 我们组织各类学习讨论会40余次。在汶川地震后, 组织了“面对灾难苦难思考人生意义”大讨论;在深入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中, 组织了克服“惰气、怨气、娇气”大讨论;在去年全省作风建设年活动中, 组织了“我们慢在哪里”大讨论;结合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和过失案例, 组织了“难题是如何解开的”系列讨论, 定期分析点评, 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大讨论活动, 大家充分交流所学、所思、所获, 达到了相互启发、学以致用、共同提高的效果。通过加强学习, 办公厅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全面提高。

二、大力倡导闯就闯出境界的创新文化, 让创新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一种行为风尚

我们明确提出创新不分大小, 鼓励大家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明确要求干部职工年初提出创新建议, 年底进行创新总结, 每年围绕创新举措形成一篇千字文, 并建立创新备案制度, 推动办公厅工作与时俱进。

一是创新理念思路。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促进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放思维, 引导大家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通过不断深化认识、统一思想, 逐步形成了坚持“四个至上”、实行“三个转变”的共识, 即坚持忠诚至上、大局至上、效率至上、精益至上, 努力实现从注重具体事务向既抓事务又谋政务转变, 从落实当前工作向着眼全局、超前谋划转变, 从要破难题向勇破难题、解好难题转变。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在政务服务方面, 我们推动分散办信息向归口办信息转变, 精简机关各部门信息刊物, 除《纠风信息》暂时保留外, 其他信息刊物均归口办公厅统一编发, 不仅整合了资源, 而且确保了质量, 促进了服务领导决策水平的提升。党的十七大以来, 我们编辑信息内参700多期, 其中被领导批示、被中央纪委办公厅采用以及在委厅转化为反腐倡廉决策的共400余件。在行政服务方面, 我们推动机关办后勤向依托社会办后勤转变, 与劳务公司签订了司机等临时工用工协议, 需要用工随时提出, 不需要时退回劳务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通过竞争确定机关物业管理委托对象, 有效降低了机关运行成本。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2008年, 我们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在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流程和责任目标管理方面进行探索试验, 并取得初步成效。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在老干用车上实行货币化补偿;根据各室公务车辆管理的运行情况, 试行IC卡加油和周末上交车辆钥匙的管理办法, 委厅机关车辆维修保养费用明显下降, 公车私用现象明显减少。

三、大力倡导干就干出实效的敬业文化, 让工作成为一种事业追求和一种人生快乐

我们教育干部职工, 反腐倡廉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 能够将自己的人生与这项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无比光荣;引导干部职工把正确的事业观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把正确的工作观转化成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把正确的政绩观转化成基层优先的服务理念,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抓政务、办事务、搞服务, 逐步形成了带有办公厅特点的“五大作风”。

一是闻风而动的作风。我们要求干部职工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干工作争分夺秒, 遇事情立马就办。在去年6月“我们慢在哪里”的专题讨论中, 大家分析慢的主要原因是“事不在心上, 心不在事上”, 并研究提出“走动服务”、“跑步服务”, 建立工作台账、差错记录制度和实行预警提示等一系列改进措施, 做到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显效能。

二是丝丝入扣的作风。我们强调细节决定成败, 办公厅工作必须周全、周密、周到, 始终做到零差错。党的十七大以来, 办公厅承办的全国性、全省性会议和制发的文件, 没有出现一次差错, 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为减少错误几率, 我们每年召开2至3次机关内勤会议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在今年办公厅民主生活会前, 我们请各市州纪委办公室和省直机关有关纪工委综合部门对办公厅工作提出不少于3条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 一一研究了整改措施。

三是沉入海底的作风。我们鼓励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 做到情况在一线发现、思路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针对基层工作经费不足问题, 组成调研组, 实地摸情况, 上门求支持, 从2002年开始, 每年向省财政争取资金购买汽车、电脑、复印机, 下拨给贫困地区纪检监察机关;2008年, 我们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 在省财政设立了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经费专项转移支付款项, 用于弥补基层办案经费不足, 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保障机制, 受到基层好评。

四是掘地三尺的作风。我们引导大家正确面对工作中的困难, 锲而不舍, 勇于攻坚, 要求每位同志接受任务后, 做到办法想尽、气力用尽。当前纪检监察机关的内设机构和职能划分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 但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涉及职能和人员调整, 过去一直是很少触及的敏感问题。2008年, 办公厅主动承担这项任务,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磋商, 一个一个部门做工作、一个一个矛盾来化解, 最终形成了《委厅内设机构及职能定位、人员配备整合与优化方案》, 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去年在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同志的联系点定在荆门市掇刀区, 该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对这项工作, 我们并不熟悉。通过2个多月的认真钻研, 不仅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和辅导报告, 并帮助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项目, 争取资金和新增投资, 推动了掇刀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浑然忘我的作风。我们教育大家尽心服务、甘当配角、不争功劳、不讲价钱、无私奉献。几年来, 委厅机关的每一次重大活动、每一个重要接待, 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做到有谋出在前面、有事冲在前面、有难挡在前面、有洞补在前面, 让出了荣誉, 赢得了口碑。在去年“七一”机关敬业标兵、岗位能手的评比中, 办公厅入围人选、受表彰人数均在机关位居第一。

四、大力倡导管就管出秩序的制度文化, 让规范成为一种管理理念和一种工作标准

篇4: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

关键词:课改;英语课堂;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81-01

随着如火如荼的农村课改新形势,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以适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需要。怎样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着手进行:

一、扎实的课前准备

1、备课

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课前对所要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熟悉、调整的一个过程。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钻研教材,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导学案时,要透彻理解教材,研究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研究教材中每个目标任务之间的联系,梳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

(2)研究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现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提高,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的起点在何处,哪些是已学的知识,哪些是已会的技能。

(3)备教法,小学生因心理特点好动、好玩,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多考虑教学方法,如愉快教学法、演示法、模仿练习法、直观教学法、鼓励法、游戏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效率才会有所提高。

2、教学资源准备

(1)学习资源;农村学校,因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了解、掌握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在新课改下如要开展优质的课堂教学,就要求学生需搜集有关课内外资料,如果没有信息资源支撑,课堂那就是一个形式。

(2)知识储备;课堂教学的顺畅,益于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和掌握情况。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是源源不断的水龙头。”因此要想在教学上游刃有余,教师自己必须多研究教材、多读书,让自己的专业知识饱满。

二、巧妙的设计课堂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学的起点、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每节课都有一个重点,而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重点来展开。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直观教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2、创设真实的情境

情景是学习语言的环境。语言离开了情景,它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如:(1)、课前准备时利用英语歌,猜谜语, 绕口令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2)、利用卡片、简笔画、图画、实物、课件等手段教学单词、句子,可以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3)、用自制的标志、服装、头饰等组织学生参加角色扮演活动,其他学生欣赏台上学生的表演,这样一种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3、进行快乐的教学

新课程英语课堂主张通过唱歌、游戏、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多是从唱、玩、演、做等形式中获得。因此,教师必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呈现所要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愉悦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活。

三、设置合理的时间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小学生真正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教案时要把握好时控,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孩子心理特点让他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潜力。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注意时间限制,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2、准确把握教学节奏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节奏。英语课教师要做到精讲必要的语言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参加练习的学生最好达到100%,最少不得低于80%。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加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这种大容量、快节奏的练习无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想英语课堂有效率,我们只能多研究、多实践。

篇5: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

摘要:将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是一种文化自觉, 是读图时代中国式创意营销的崭新亮相。倡导创意营销是一种文化自主, 中国元素成为广告创意的主要表达符号和信息载体, 极大地提高了广告表现的精神文化内涵及广告营销的独特张力。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运动是一种文化潮流, 为中国广告业沿着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道路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国元素; 广告创意营销; 精神符号; 创意张力;

, 文化部和人文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联合举办了“人文中国”大型系列活动, 组委会明确提出了中国元素的概念, 即被10多亿海内外华人华侨广泛认同的, 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智慧, 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符号、形象及风俗习惯, 都可被称为“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及广告创意营销的实践, 与中国近些年不断变化的广告环境及广告人随之采取的新创意观、营销艺术表达观密切相关, 由此决定着广告创意人使用中国元素的视野、范畴和价值方向。

一、文化自觉意识下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营销的结合

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其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如果把广告创意产业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核心构成的话, 那么, 在广告创意艺术领域被广泛提及和倡导的中国元素创意和营销活动, 也是中国元素运动中最具活力和张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国元素在广告中运用的发展历程来看, 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的结合则是一种文化自觉。

以可口可乐的贺岁广告为例, 其广告大量使用了中国元素进行创意, 旨在提高广告传播效果, 使广告传播的诉求巧妙打动消费者的心弦。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 礼仪风俗、礼仪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及海内外华人华侨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 是家人团聚、吉祥欢庆的日子。人们通常会在春节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包饺子等, 通过这些春节习俗, 祈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家人平安、事业顺利。可口可乐公司充分利用这些习俗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贺岁广告, 自春节起开始相继推出了小阿福、小阿娇拜年的《春联篇》《剪纸篇》《滑雪篇》《金鸡舞新春篇》和《带我回家篇》等。这些广告高频次投放在中国80多个重点城市, 受到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喜爱, 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及口碑传播,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不难看出, 中国元素运动的兴起, 既有宏观的政治背景, 也有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在中国元素的传播中, 艺术与商业运作的结盟, 为中国元素的多元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也为中国元素运用于广告创意艺术领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中国元素与广告营销的结合, 是中国文化精英对传统文化反思的表现, 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国人对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一种必然结果。

二、文化自主倡导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创新

多年来, 中国广告人的创意大多来源于西方广告大师和西方广告公司的思想宝库。广告六大创意策略理论流派的创意和营销经典论述被广告人奉为圭臬, 模仿、学习、借鉴是中国广告人首先要做好的一门功课。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争论虽然有助于广告人树立主体意识, 但其边界的模糊也更令人困惑。

在中国改革开放, 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时, 中国广告人一直在思考广告创意营销的借鉴、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梅高 (中国) 公司董事长高峻在率先在广告界提出“中国元素”概念问题, 他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认为“中国元素”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练演生出来的, 是用来进行心灵沟通的素材和载体, 可以体现出强烈鲜明的中国人文精神。这些观点, 代表着一批广告人的共同认知, 被视为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作为自主性广告文化创意思想体系研究的开端。

10月, 在第13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 中国广告协会、广告创意人及相关单位共同倡导, 将“中国元素”确立为大会的研讨主题, 与此相配合, 还专门组织了“中国元素”创意大赛。为了调动更多广告人参与的积极性, 高峻发动同行自筹资金180万元, 为在本次创意大赛的优胜者颁奖。这一举措激起了许多广告人的热情, 并迅速引发了广告行业“中国元素”的创意风潮。, 以“盛世中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作为“第1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主体板块之一, 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参评作品10900件, 最终评出入围作品100件, 其中, 金奖作品3件, 银奖作品5件, 铜奖作品13件, 至此, “中国元素”创意活动达到高潮。与此同时, 中国元素的创意作品迅速在国际大赛中产生影响。20,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的广告作品在美国纽约国际广告节上有29件作品获奖, 在全球广告创意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 运用中国元素创意广告成为一种国际时尚, 中国元素开始在国际平台上显现出文化自主的价值。

从广告人自觉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历程分析, 其文化自觉背后凸显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自主思想的全面复苏。

1. 中国元素的创意营销艺术设想契合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广告产业升级的需要。

年, 既是中国广告人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运动推向高潮之年, 也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 还是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启动的新元年。各省市及部分中等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出台, 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相继制定出符合本城市发展的创意政策, 同时开始建立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广告人抓住这一契机, 敏锐地把中国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对接, 创意界刮起了浓郁的中华民族风, 不断激发着广告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使中国广告创意界迸发出更强的中国力量, 生产出更多鲜活生动的`广告作品, 持续不断地把“中国元素”广告创意推向世界舞台。这种理想既是顺应时代而动, 也是顺应潮流而行。

2. 把中国元素自主地运用到广告创意活动中, 也契合了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组成部分的命题。

早在11月, 党的十六大报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 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紧接着在国家部委出台的有关文化产业政策的相关文件中, 广告产业也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 9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等。在规划的重点任务部分, 明确把广告和文化创意等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广告人无论是对中国元素概念的阐述, 还是通过创意大赛对中国元素运动的推动, 都是希望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广告创意文化, 积极把中国元素广告推向世界各地。这种在把握了创意产业、经济运行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规律之后, 把中国元素作为广告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顺势之举, 意义非凡。广告创意人对中国元素的倡导和运用是在社会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复苏的背景下, 对于文化创意及广告文化营销自主创新思想的全面觉醒。

三、文化潮流引领下中国元素广告创意营销艺术升华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 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消费社会。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 代表着新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商业文化, 肩负着弘扬时代精神、奏响时代旋律的重任。同样, 从模仿、借鉴到自觉、自主创新, 中国广告业在商业文化的统领下, 也逐步完成了从依附性产业到自主创新性文化产业的过渡。中国元素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中真正起到的是文化产业发展引擎的推动作用, 中国元素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广告创意营销艺术的新文化潮流。

1. 广告创意营销艺术新文化运动, 关注到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契合。

中国元素包括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中国元素是具有中国特质的载体, 在实际运用中, 一定要把中国元素新内涵同历史传统中过于泛化和过于模糊的符号表达, 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反映特定时代背景、特定区域文化特征, 具有封建、愚昧、落后符号表象的描述做一个明显的区分, 自觉抛弃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文化糟粕, 提炼、总结和运用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睿智思想、璀璨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格尊严的元素符号。

2. 中国元素的运用是中国特色广告创意营销理念的全面升华。

广告学者对中国元素的关注应限于社会文化、商业文化和创意艺术产业领域。对中国元素的广告创意艺术功能和市场营销功能的文化学解读, 是广告学界研究中国元素的落脚点。对此, 许多学者做了较为精辟的阐述, 中国元素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符码。另有学者认为,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 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而在广告创意表现中, 则需要把中国元素的创新内涵、商业价值、美学取向和国际视野的和谐统一作为广告创意营销活动的新文化发展方向来引领。

3. 中国元素的运用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两个路径来展开。

中国文明是全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元素也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元素应该走向全球, 其运用应该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路径展开。中国元素概念和相关知识内容运用到广告创意和营销的实践中去, 既丰富了世界广告创意理论知识宝库的内容, 为世界广告创意理论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 又凸显了中国式营销的声音。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元素创意观念和营销观念的弘扬, 契合了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脚步, 并为广告创意艺术产业在新时期文化产业核心力量上的定位做了强有力的注脚。同时, 也为中国广告业沿着国际路线和自主创新的文化艺术产业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时代座标。

参考文献

[1]郭有献, 东恒.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2]李淑敏, 高峻.广告中国元素[J].华人世界, (09) .

[3]蒋海瑛.20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大赛隆重揭晓[J].广告大观, 2008 (11) .

[4]沈赞臣.用中国元素引擎创意产业[J].广告人, 2006 (09) .

篇6:大力倡导构建节约型机关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央和国家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工作者时指出,建设高效节约型机关,做廉洁奉公的模范。

生财有道的同时也必须用财有度。对于政府来说,一个用财有度的政府就是节约型政府。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下,打造节约型政府成为各方期待的首善之举,而如何打造“节约型政府”,则成为关注焦点。

节约要以人为本,不能以降低工作环境的质量、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节约在于合理消费,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浪费是支出,节约则是收入。要有效遏制公共机构的能源浪费,最重要的是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个人习惯只是一种自律,要实现节约目标,光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严格的外部监督和管理,建立节约的长效机制,奖罚并重,既要有强制性的标准,又要有有效的激励机制。自律与他律的充分结合,才能有效地推进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篇7: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

2011年08月09日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郭维柱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对党的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大力弘扬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良好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地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秉公用权,可以造福人民;以权谋私,就会祸害人民。俗话说:“为官廉为本。”党员干部要保持身心健康,灵魂纯洁,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知荣明耻、行荣抑耻,清心寡欲、克己奉公,这样既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公仆,又能成为闪光放彩的标杆,也就可以用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党员干部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种思想文化冲击下不困惑,在金钱美色诱惑面前不失节,就应该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权大不移公仆心、位高更知责任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思想源头上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个从政为官的根本问题。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做到不符合法规制度的事坚决不办,不符合原则规定的事坚决不做,不符合职权范围的事坚决不插手。不然的话,手中权力就可能用错用偏,看起来是为了党的建设,实际上却违规越轨,就会妨碍整体,影响全局,也有可能在谋取私利。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不仅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也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党员干部不论职务多高、权力多大、资历多老,都应该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游离于组织监督之外。党组织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依靠党内监督制度,及时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还应该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广开言路,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群众意愿的有效监督形式,尊重群众的监督权力,保护群众的监督热情,在有效监督中密切上下关系、群众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良好风气,成为让党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两袖清风,执政才能执得好。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不仅要管住自己,还要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约束,使他们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党员干部都不能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更不能为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根本原因就是党始终要求党员干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但是这些年来,有的党员干部犯错误,恰恰都是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不能秉公用权、不能廉洁从政有关。无数事实反复证明,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因此,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乃至整个干部队伍建设,始终都应抓住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这个关键。

篇8:大力倡导课堂创新文化

一、注重教材的资源的整合,探索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

现代教育理论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视,提出了“重过程、轻结论”的教学观点,为此要把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就要改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习中的听众成为学习的“演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去发现和归纳、比较、思索,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将书本中要学习的知识主动地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不断地建构中寻得全面发展.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时:

1. 首先出示例题 :(用情境图的形式呈现条件和问题 )同学们进行团体操表演,每个方阵8行,每行10人. 这样的三个方阵有多少名同学?

2.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例题 ,请问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解题?

3. 经过学生激烈地讨论 ,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 × 10 = 80(人),80 × 3 = 240(人)

方法二:3 × 8 = 24(行),10 × 24 = 240(人)

方法三:3 × 10 = 30(人),30 × 8 = 240(人)

4.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仔细观察三种方法 , 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有学生回答:方法一和方法三的单位都是“人”,方法二的单位是“行”. 教师抓住这个信息追问:对呀,为什么这里是“行”了呢?

学生回答:因为方法一用8×10是求的一个方阵多少人,3 × 10是求的3个一行有多少人 ,所以单位都是人 ,而用3 ×8是求的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 ,所以单位是行.

经过上述教学,教师抓住了学生生成的问题,利用单位名称的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进而促进理解了这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又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突破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提升了学习小组间的合作意识.

二、在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中充分地引入竞争,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于学习过程中标兵的树立,利用标兵在学生中的评价,使学生逐步地认识自己,并严格地要求自己, 不断地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热情,充分地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力, 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每节课、每天、每一周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学习心得,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主动地改正不足之处,这样也为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信息及时反馈强化,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注重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让自主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学习,并充分地感受到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乐趣. 同时我在教学中注重让这种学习中的反思拓宽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养成不断地自我评价的习惯.

比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我就设计了以下新课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来到学校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齐说)升国旗.

师: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的象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老师手中也有一面红旗(出示红旗),瞧,五星红旗是如此的灿烂、如此的美丽,但你知道吗? 它还蕴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你想了解它吗? 老师告诉你:它的长为3米,宽为2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又如何解答?

生1: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周长.

生2: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面积.

生3:我能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请每名同学都表扬表扬自己.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引入,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让学生去发言,并对他们进行充分的肯定,也让学生自己做好肯定,从而就给一堂课学生的自我评价带来了一个好的开头,这样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之,提倡学生学习中的自主,就是要打破学生学习中的“机械性”,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基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满足学生探究、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在我的教学中我努力把自尊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愉快的心情还给学生,使教学中充满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在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注重教材的资源的整合,探索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二、在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上一篇:2015年刘领梅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下一篇:xx班子民主生活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