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2024-05-23

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共8篇)

篇1: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我是小小推销员》

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1年4月

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我是小小推销员》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给学生以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也可带产品说明书。

2、推销商品的录像片。

3、推销知识、方法或某些推销故事。活动过程:

一、介绍方法

现代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商品,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那么怎样进行推销呢?请把你搜集到的有关推销知识、方法或推销故事、注意问题,讲给大家听好吗?

2、听老师讲《一个推销员的故事》,边听边想:你喜欢故事中的推销员吗?为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看录像《推销员的信心》,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4、组内讨论: 同学们,刚才我们不仅听了同学的发言,而且也听了故事,下面我们从内容、表述、态度几方面总结一下推销的方法吧。

(内容:详细介绍、特点性能)

(表述:清楚流畅、生动形象)

(态度:亲切自然、热情有礼)

二、激发兴趣

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它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吧!

三、精心准备 1、熟悉商品:

⑴ 同学们手中都有一个你喜欢的小商品,你要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它、介绍它呢?怎样去了解呢?

⑵ 生讨论、交流,总结得出:

我们可以阅读说明书、可以访问请教他人、可以自己认真观察。对我们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准备,做到心中有数。那就请同学们从这几方面入手,按一定顺序做推销准备吧!

2、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请同学回忆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想想你推销时用那种说明方法最合适?请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精彩的描述。3、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达、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4、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哪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四、小组试卖

1、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商品交易小组,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一个同学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请同学们针对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2、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对顾客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3、请每组选择一种商品,组内合作给商品设计推销语言,精彩的广告语,制作广告牌,设计推销方式,进行推销展示。

五、班级特卖场

1、ABC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A组的代表拿着道具上场了。

“我向大家介绍的这种玻璃叫‘夹丝玻璃’,这种玻璃的困面也夹着金属丝网,不过这种金属丝不是用来防盗的,而是用来增加玻璃的硬度,夹丝玻璃比普通玻璃硬十倍以上。“说着,他拿起一只钢笔,用钢笔的金属笔帽去敲击她拿来的一个平时用喝水用的玻璃瓶,玻璃瓶发出清脆的响声。“你们看,这种玻璃是不是很坚固?当然,它很坚固并不是说它永远不会碎裂,如果你把它从二十层楼高的地方仍下去,它也会碎的。不过这种玻璃即使碎了,也很好处理,因为它不像普通玻璃一样满地碎片,这种玻璃的碎片会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只需拎起其中的一角就可以把所有的碎片一下子扔进垃圾桶。”说着,他抬起瓶子很优雅地做了一个扔垃圾的动作。

B组和C组代表推销的分别是闹钟和文具盒,都非常精彩。

六、总结评比

1、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指出每一组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2、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

3、评出最佳推销员、最佳广告语、最佳广告牌、荣誉顾客等,采访他们成功后的心情,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4、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推销商品时,不仅要详细了解商品的特点和性能,而且要表述清楚,生动形象,态度要亲切自然,热情有礼。我们的生活中确实也应该是这样的,有兴趣的同学,星期六试着上街帮小商店推销一种商品,找一找推销成功的体验吧!

七、特别推荐

1、课外读一本好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1年4月26日

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我会讲礼貌》

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1年6月

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我会讲礼貌》

活动目标:

1、感知在不同的情景下应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体验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的乐趣。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去兔妈妈家做客”(由配班教师和轻度智障学生表演)。

2、拍摄录像片段,内容如下:

片段一:起床时,一幼儿不会拉拉链,向另一幼儿寻求帮助。

片段二:妈妈下班回到家,幼儿递上拖鞋。

片段三:小区里,一幼儿在玩秋千,另一个幼儿也想玩,于是两人商量。

片段四:公交车上,一阿姨给幼儿让座,幼儿坐下后对阿姨说了一句话。

3、活动室四周张贴幼儿进园、离园、和同伴游戏等场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礼貌用语

1、观看情景表演。

师:今天兔妈妈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家里做客。请你们仔细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表现怎么样。

(表演内容:小花猫轻轻地敲门,兔妈妈问:“是谁呀?”小花猫说:“是我。”兔妈妈开门:“请进!”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把小花猫引到桌子前说:“请坐。”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说:“小花猫,我请你吃小鱼。”小花猫接过鱼说:“谢谢!”

后面依次是小熊、小狗出场,它们和小花猫一样很有礼貌。中间穿插小狗把小花猫的鱼碰翻了,互相说“对不起”“没关系”。

最后是小老虎出场:它重重地敲门,兔妈妈把门打开后,它不向兔妈妈问好就直接闯了进去,往椅子上一坐。兔妈妈说:“小老虎,我请你吃点心。”小老虎接过兔妈妈给的点心也不说“谢谢”,吃完东西后拍拍肚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吃饱了。”然后不和大家打招呼就走了。)

2、交流、体验。

师:有哪些小动物到兔妈妈家做客? 师:你觉得哪些小动物有礼貌? 师:兔妈妈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 生:兔妈妈说了“请进”“请坐”“请吃小鱼(肉骨头等)”。

生: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生:小动物们听到兔妈妈说的话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小动物们觉得很舒服。

生:小动物们都觉得心里甜甜的。

生:小动物们觉得兔妈妈很热情。

生:小动物们都很愿意到兔妈妈家玩。师:小动物们听了兔妈妈的话为什么觉得很舒服?兔妈妈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兔妈妈的话里都用了“请”字。

生:兔妈妈对小动物们这么热情、有礼貌,小动物们也应该怎样呢? 生:要对兔妈妈有礼貌。

师:要是小动物们没有礼貌,兔妈妈心里会怎么样呢? 生:会很伤心/会不高兴/会不喜欢小动物们。

师:刚才你们看到小老虎出场时都笑了,为什么? 生:因为小老虎敲门的声音很重。

生:兔妈妈给它东西吃时,它不说“谢谢”。

生:它走的时候不说“再见”。

师:那么你们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生:我们喜欢小花猫。

生:我们还喜欢小狗、小熊,因为它们有礼貌。

生:不喜欢小老虎,因为它很没礼貌。

二、联系生活,运用礼貌用语

师:你们都很喜欢兔妈妈、小花猫、小熊、小狗,因为它们有礼貌。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对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电视,想一想电视中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看录像片段一,教师旁白。)师:起床了,玲玲不会拉衣服拉链,她想让旁边的轩轩帮忙,她应该怎么说呢?(镜头定格在两个幼儿说话的画面。)生:轩轩,请你帮我拉一下拉链,好吗?(画面:轩轩帮玲玲拉好了拉链。)师:轩轩帮助了玲玲,玲玲又该怎么说? 生:谢谢!(依次播放其他三个录像片段,教师旁白,镜头定格在每个场景中人物交流的画面,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并让个别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三、结伴表演,巩固深化认识

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讲礼貌,请你们看一看墙上的图片,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他们说的有礼貌的话。

(同学分组讲述、表演,经历运用礼貌用语的过程,体验运用礼貌用语交流的乐趣。)

大石桥特殊教育学校 2011年6月28日

篇2: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 波

摘要 智障儿童语由于智力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其语言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本文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运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智障 语言 鼓励 交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儿童的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交谈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与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分不开的。

通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学习《钉纽扣》一课时,我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实在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中学习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钉纽扣、缝衣服等词语,学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再比如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从而学会生活语言。这种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巧用个别化训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陶某由于智力残疾、大舌头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单词、单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调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语言训练计划:首先是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 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其次是舌操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

三.强化语言刺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刺激训练,让孩子通过实践自然地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孩子听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说的就多了。真正的语言表达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从单字发音到说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这说明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他们得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老师要经常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能明白这个动作和代表这个动作的词联系起来,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孩子在玩球时,可是说谁谁在玩球,老师在写字时,可是说老师在写字,说的时候要加强名词和动词的语调,增加强度,学生就会形成印象,时间长了就理解了会说了。

四.给予信心与鼓励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孩子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智障孩子平日里缺少的就是成功感的体验,而教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则是最大的成功。此时,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拿班上的小程来说,长时间的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甜甜的、阳光般的笑容。印象同样深刻的就是这孩子你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他的招牌动作就是原地不动。别的孩子聊天、游戏,他就在一边看着。但从测试以及平时简单的对话中了解到孩子的发音器官没有任何问题。那也就是说造成孩子如此表现的除了环境,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偶然有一天的晨会课,看到孩子拿着《诗韵三百六》念得有模有样,我激动地翘起大拇指送给他。孩子回报给我的依旧是那甜甜的笑容。接触中,也了解到这孩子很喜欢朗读,于是乎,我又如获至宝,诸多教育家的实践证明,孩子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从朗读中去给孩子更多的信心与鼓励,带他走出自我的世界,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拿着书本朗读古诗,到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面前的朗诵古诗,孩子的转变,这个过程中他所克服的困难,让人欣慰。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 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 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 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 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恰当的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儿童之间也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 式,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需要 注意的是,在进行两人组比赛时,要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伙伴,两个孩子的语言 表达能力应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常赢或常输而引起自满 或自卑的不良情绪。

七、运动当小老师的动机 智障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当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发智障儿童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谁做得好,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说话、在前面讲 故事、唱歌表演”,这不但能令该小孩做一个标准榜样,也让其它小朋友努力,希望也可以当小老师。个别训练”和 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

八、“个别训练 和“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个别训练 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 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 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七.应用游戏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游戏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可以是自发产生的,而残疾儿童就需要我们为其创造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游戏,帮助他们做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游戏是目的。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语言、体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 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我尝试了“小青蛙捉害 虫”的游戏,把运动室的地板上铺满了用绿色卡纸制成的荷叶,每个荷叶上还有 一条或数条小虫(小虫的多少视两片荷叶之间的距离而定),训练时孩子们戴着 青蛙头饰,背诵着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愉快的参与到活 动中来,他们从这片荷叶跳到那边荷叶,兴高采烈的捕捉着“害虫”,他们从内 心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与同学一起背儿歌、做游戏,每个孩子的脸上都 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培养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当然还有许多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训练方法多样 化、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互相联系、变换方式、复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针对智 障儿童的特性和实际能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3: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表达,语言学习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能力又是智力的核心, 语言教育活动一直以来是弱智儿童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表达能力对我们正常人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但对于因众多原因导致的智障儿童来说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大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语言与交往能力的发展往往比一般儿童迟缓, 且水平较低, 显示出某些障碍。

智障学生的语言学习、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的水平, 主要表现在:语言学习掌握很难, 发音不准, 口齿不清, 讲话时词汇量少, 用词不当, 语句不连贯, 难以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或一个意思, 有的甚至难以完整地讲清一句话, 只能用少量词语来表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很差, 常常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 加上记忆持续时间短, 更显得语言表达能力的低下。

实践证明通过正确的科学教育和训练, 为智力落后学生创造各种听话和说话训练的环境, 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培养, 他们语言上的障碍或缺陷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治和补偿,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明显的进步。

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认识。

一、尊重智障儿童学习规律性, 培养说话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 可以促进学习的愿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 创设智障儿童感兴趣的教学环境,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游戏法、观察法、问答法、演示法、音乐法等。教学内容上选择智障儿童生活中最常用的, 与其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和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和知识, 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学习,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具体教学中的语言学习

语言教学, 我们要尽可能地采用图、文、声、像结合的方法。形象生动的画面, 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 悦耳的音乐背景, 通过音乐的渲染, 更容易把智障儿童带到特定的情景之中。把音乐与课本两者结合起来, 作用于智障儿童的视觉和听觉, 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又要注意一些细节。

语音教学即使采用图片、音乐式辅助性教学, 但也要控制好时间安排。词汇选用方面要讲究技巧, 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词汇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说的能力, 因为他们是特殊群体, 因此我们更多地讲究与实际生活有关的语言能力。这与正常儿童教育是存在差别的。

听话, 要训练学生能听懂别人讲话的意思, 养成集中注意力、耐心听话和边听边想的良好习惯;说话, 要训练学生正确地口述日常用语和礼貌用语, 不断地矫正语言障碍, 要通过看图、观察事物、训练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一连贯的话, 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 提高说话的能力。复述是最好的听话和说话训练, 根据智力落后学生的情况, 进行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的训练是很必要的。

三、及时反馈、及时强化

在训练过程中, 要及时了解学生们的训练情况, 知道他们哪些地方做对了, 哪些地方做错了, 能够根据情况做出评价, 对错了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这是对智障儿童教学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过程, 对于儿童整个身心发展有重大帮助。在反馈过程中, 强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智障儿童而言, 他们的记忆持续时间很短, 好不容易学会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忘记。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多种积极有效的办法在他们初步掌握以后, 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 以便使儿童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 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便增强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四、重视家庭教育

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指对智力残疾儿童所进行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对于智障儿童, 父母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尊重、亲近孩子, 多给予平等参加家庭生活的机会和权利。从生活小事上鼓励孩子张口说话, 成为孩子真正的倾听者。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孩子的残疾程度和接受能力, 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如学儿歌、看图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 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实践中, 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 ?锻炼说话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训练说话, 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去超市购物主题活动”, 这是我们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 可以让学生把在路上看到的景色、景物、超市里都卖什么东西、售货员阿姨是怎样接待客人等等一系列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每次从超市回来后, 每个学生都非常兴奋, 一边吃着自己亲自买回的东西, 一边说个不停, 把自己的感受说给老师和同学们, 场面非常热烈, 还会把自己的东西和别的同学分享, 体现出团结友爱的精神。这样,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 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还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收到了很好的寓教于乐效果。

篇4: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关键字:

【中图分类号】G764

一、引言

交往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且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中度智障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也有交往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的先天性缺陷使得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发展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也影响了他们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面对智障儿童这方面的缺陷,应当进行尽早的语言交往能力训练,这样对他们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乃至于立足社会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粗浅的阐述了本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希望对培训中度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二、训练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必要性

2.1家庭难以对智障儿童进行系统的语言交往能力训练。

孩子自出生以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而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儿童的早期语言相互作用以及情感交流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相关专家认为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但是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度智障儿童却只有很少的部分能够有语言训练的机会。究其原因,大多是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允许以及父母双方文化程度较低,导致他们不能够进行系统的语言康复和交往训练。所以,这样的训练工作自然就落在了康复工作者的肩上了。

2.2智障儿童难以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进行语言交往。

一般情况,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模仿、练习等获得的,这也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途径。但是就中度智障儿童的自身情况而言,由于其智力水平低下且缺乏重视度,即使有一些智障儿童有着语言交往的主观意愿,但是在实际交往中通常外界给予他们的是拒绝,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度智障儿童很难通过非正式的方式来进行语言交往。面对这样的现状,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培养,才能够让他们获得必要的语言交往能力[1]。

2.3语言交往能力的获得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

语言在人际交流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语言能力是儿童学习各种科目以及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技能,它对儿童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对中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交往能力的强化训练能够提升儿童的观察、思考能力以及手脚协调能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许多做人的基本道理,为他们适应社会、从事社会活动以及更好的融入社会等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他们也会在未来的社会活动中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尊重,同时也能消除他们因先天缺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变得坚强、自信、自尊、自爱。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因此,中度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刻不容缓,广大的康复工作者应当深刻的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负责的完成好这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1,2]。

三、语言交往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3.1开展语训课进行语言交往专题训练。

语训课是一门专门针对智障儿童而设计的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课程,同时也是智障儿童学习、掌握并提升自身语言交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1)利用儿歌、谜语等形式进行训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中度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记忆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训练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点,选择一些易读易记且语言简练的儿歌或者是谜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比如在教“羊”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浅显、形象的谜语来进行教学,例如这样的谜语:“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到谁,总爱叫妈妈。”同时,边演边让儿童进行猜想,能够充分调动起儿童的兴趣,同时借助表情、手势以及拟声词来帮助他们理解,将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现实情境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中度智障儿童在空间想象力方面也较为缺乏,但是同样作为儿童,他们也有好玩爱动的天性,因此,可以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来进行训练。比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也是随机教学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踏青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复习一些与春天相关的词语,比如小花、小草、春天、蝴蝶等等,同时还可以将描写春天的儿歌穿插进去,配以动作、表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3]。

(3)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保持持久学习状态。

由于现实交际环境的丰富多样,使得有时出现现实条件受限的情况,此时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多媒体电教设施来辅助儿童学习。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能够大大的刺激儿童的听觉与视觉,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在播放故事的同时给出一些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形象的音像情景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说话的环境[4]。

3.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语言交往训练。

针对中度智障儿童缺乏在真实社会环境中锻炼的现状,可以将语言训练尽可能的安排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当中,让儿童能够有切身体会。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儿童与健全人交往的机会,可以通过学校间的联谊活动互动、交流,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许多智障儿童也会主动跟其他幼儿园的小朋友聊天,这样的实践机会能够大大的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语言交往能力。

3.3发挥家庭补偿作用,使语言交往训练更持久。

家庭是学校教育很好的补偿部分,家长应当有计划的与孩子交谈,跟他们一起看动画、交流内容,一些串门活动也尽量带上孩子,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得到更多语言交往能力的锻炼[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交往能力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十分重要,培养他们具备这种立足社会的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智障儿童自身利益的需要。但是就该工作本身而言,它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全力合作,才能让智障儿童最终回归到主流社会之中。

五、参考文献

[1]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学龄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欧阳新梅.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G].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06.

[4]张丽华.浅谈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1(3).

篇5: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一、谈话活动的意义

1. 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兴趣

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 幼儿学习语言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 讲话的愿望是否强烈, 影响幼儿对语言信息的摄入量, 影响语言发展的速度与水平。专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能够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能够激发幼儿的谈话兴趣, 培养谈话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谈话习惯, 从而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2. 帮助幼儿习得谈话的基本规则

语言的学习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语言使用规则的习得过程, 帮助幼儿学习谈话, 实际上是指导幼儿按照社会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交流, 使幼儿在谈话活动中能够逐渐领悟、掌握谈话的基本规则。幼儿学习谈话时, 不仅需要掌握倾听、理解别人谈话等能力, 而且还应该懂得人际语言交往的基本规则。如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插话、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要等别人把话讲完后再说话、参与谈话者必须对别人所说的话给予适当的应答以保证谈话的延续等。违背了这些谈话的基本规则, 就有可能对人际交往造成不利影响, 干扰谈话的正常进行。

3. 提高幼儿通过交流捕捉信息的能力

在谈话活动中, 幼儿还可以从谈话内容中获得许多他们原来不具有的信息知识。例如:在谈话活动“我的玩具”中, 幼儿通过谈论自己常见的玩具, 能够了解很多玩具的名称、外形特征以及玩法;谈话活动“爸爸的新车”, 能够使幼儿了解各种车辆的品牌、车牌、外形、颜色等知识, 增加幼儿在社会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 幼儿在谈话活动过程中可以逐步建立起一种意识, 即通过交流学习自己原先没有的信息, 了解和熟悉各种知识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

4. 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

幼儿通过气氛热烈的谈话, 能够加深对所谈内容的了解, 从而激发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例如:在谈话活动“我的家乡”中, 幼儿通过谈论自己居住的城市或村庄, 逐渐增进对城市或村庄的了解, 激发对城市或村庄的热爱之情。再如:在谈话活动“我喜欢的图书”中, 幼儿观看活动室里图书角的图书或自带的图书, 在一起谈论自己所喜欢的图书, 从而增加有关知识, 从内心认识到图书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喜欢阅读和爱护图书。

5. 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谈话活动注重同伴之间语言的交流, 需要交谈双方相互合作, 不但有助于幼儿理解交谈规则, 提高幼儿的交流水平, 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 建立相互协作、共同活动的同伴关系, 促进幼儿社会角色获得能力的发展。因此, 谈话活动是幼儿同伴互助互学的有效渠道, 更是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利方式。

二、谈话活动的教学目标

谈话活动创设的是日常口语交往情境, 要求幼儿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 围绕一定的话题倾听他人的意见, 表达自己的想法。谈话活动的重点目标在于培养幼儿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际的意识、情感和能力, 内容一般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 围绕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进行谈话; (2) 就某一熟悉的场景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各年龄班谈话活动的目标设计和确定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

小班谈话活动目标: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 不随便插嘴。喜欢与同伴交谈, 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习围绕主题谈话, 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中班谈话活动目标:能集中注意力, 耐心地倾听别人谈话, 不打断别人的话。乐意与同伴交流, 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能说普通话, 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 不跑题。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 不抢着讲, 不乱插嘴。继续学习交往的语言, 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大班谈话活动目标:能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 迅速掌握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 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主动地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 态度自然大方。能围绕话题谈话, 会用轮流的方式交谈, 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与同伴分享感受。逐步学会用修补的方法延续谈话, 进一步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三、谈话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其特别的规律。谈话活动的目的、对象、活动方式的独特性, 在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以及组织要求上应得到充分反映。谈话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1. 创设谈话情境, 引出话题

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的第一步, 是创设谈话情境, 引出谈话话题。教师在谈话活动的开端, 通过一定的情境, 激发幼儿的兴趣, 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 打开言语表达编码的钥匙, 作好谈话的准备。这是谈话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谈话情境的创设, 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情境, 即教师利用活动角布置、墙饰、桌面玩具、实验摆设, 甚至于一张图片, 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 启迪幼儿谈话兴趣与思路。例如:在谈话活动“我喜欢的水果”中, 可给幼儿提供一些平时喜欢吃的水果让他们先尝一尝, 他们会兴趣盎然, 然后, 让幼儿从水果的名称、种类、颜色、味道等方面来谈一谈, 他们便有话可说。最后, 布置一个水果小超市, 让幼儿在快乐的情境中当营业员介绍自己喜欢的水果, 巩固谈话的效果, 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 调动他们的情绪, 以便幼儿顺利进入谈话情境。同样, 在设计和组织“我喜欢的水果”这一活动时, 教师也可以采用语言创设情境的办法。教师可以这样向幼儿展示谈话的情境:“小朋友, 你们一定都吃过水果吧, 你们吃过什么样的水果?你们到过水果商店吗?在那里看见过一些什么样的水果?”用语言来创设谈话情境, 同样可以达到引出谈话话题的作用。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要注意什么?

(1) 注意创设谈话情境的方式。无论以实物的方式还是以语言的方式创设谈话情境, 都必须以有利于幼儿谈话为前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 创设谈话情境的目的在于开启幼儿谈话愿望、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创设什么样的谈话情境取决于幼儿谈话的需要。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对幼儿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经验的话题或幼儿新近关注较多的话题, 可以不采用实物方式创设情境, 因为这些话题幼儿不需要借助于眼前可视的形象来思考和谈话。对谈话难度大的话题, 则要考虑创设实在、具体的谈话情境。

(2) 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谈话情境的创设是为引出话题服务的, 应避免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避免许多与谈话内容无关的摆设, 要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二是避免过于热闹以至喧宾夺主的现象。谈话的情境创设应尽可能的简单明白, 以便直接连接话题内容。过于花哨、复杂的情境有可能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 必须记住情境是谈话话题的“助力器”, 应以达到引导谈话话题的目的为基本标准来衡量情境创设的量和度。既要充分利用谈话情境启发引导幼儿, 又要尽快导入话题引发幼儿谈话。

2. 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在幼儿就谈话话题开始谈话之后, 教师接下来要为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个人有关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 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见解。比如:在“我喜欢的水果”这一谈话活动中, 教师让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或两两结伴边吃水果边谈论水果, 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谈话, 表达自己的观点。

(1) 应当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在幼儿分组或自由交谈时, 应当允许幼儿说任何与话题有关的想法。此时, 只要幼儿的谈话围绕话题进行, 教师就不需要做示范, 不给幼儿提示, 不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不干扰幼儿谈话秩序, 更不去打乱其谈话思路, 让幼儿充分运用已有谈话经验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2) 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 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当幼儿分成小组时, 教师可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交流对象。这些三三两两自由结合的小组, 或是一对一的小组, 更有利于发挥每位幼儿的积极性,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交谈, 也可保证谈话的气氛更加宽松、融洽。

(3) 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 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谈话是口头语言操作, 也是动脑的操作。但根据幼儿活动的特点, 在谈话活动中适当增加一些其他方式的操作活动因素, 将更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兴趣, 增加他们说话的积极性。例如:在“我喜欢的水果”活动中, 教师在“幼儿自由交谈”时可以设计请幼儿相互送水果给朋友的情节, 使幼儿的谈话更有趣味。

在这个活动阶段, 教师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饶有兴趣参与谈话。教师可以采取轮番巡视的方式参与各组的谈话, 到每一组都听一听幼儿的谈话, 用微笑、点头、拍手等体态语言给幼儿以鼓励, 也可用皱眉、凝视、抚肩等体态语言暗示那些未能很好进入谈话状态的幼儿。教师还可以简单发表个人见解, 或是对幼儿说话给予一定应答, 或用自己的语言对各组幼儿谈话作出反馈, 这样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二是教师要观察幼儿谈话情况, 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 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 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3. 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话题

经过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活动阶段之后, 教师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在此阶段, 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 向幼儿展示并帮助他们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 使幼儿的谈话水平进一步提高。

仍然以“我喜欢的水果”为例, 在活动的第三阶段,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 引导幼儿在集体范围内谈话。教师提出了三个要求: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带来的水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幼儿谈一谈自己最喜欢哪种水果, 为什么?请幼儿谈一谈自己觉得哪种水果最有趣, 为什么?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 教师都组织幼儿围绕这个问题谈论。教师的提问和引导, 应该沿着“我喜欢的水果”这个话题, 逐层拓展幼儿的谈话内容, 给幼儿提供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的机会。

篇6: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一、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交往的态度

交往的态度直接影响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师生经常一起游戏、娱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儿童渐渐地就会形成一种喜欢与人交往的态度,而他们在遇到挫折和苦恼的时候,也会因有这样的大家庭温暖而很快愈合。在我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学生刘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学期,刘军在我任教的七年级学习,他十五岁了,一米七的个子,性格内向、腼腆。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刘军同学上课时总是低着头,有时甚至趴在桌上,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课后不喜欢和同学说话、玩耍。当我和他谈话时,他总是低着头或看着别的地方。后来我通过了解其家长、以前的任课老师,判定刘军同学有一定的自闭倾向。根据这一情况,我决定在班上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改变刘军的态度,帮助他克服与他人交往的自卑心理,乐于和他人相处。带学生外出参观、旅游,见识社会、接触大自然,既新奇又有趣,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活动。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到南通狼山旅游,在汽车上我注意到刘军面色异常,我摸了摸他的头,感觉好烫,原来他感冒发烧了。我立即拿来预备的感冒药让他服下,同学们听说刘军有病,都转过头来看他,表示关心。刘军旁边的两个同学主动去和其他人挤座位,把他们的座位空出来让刘军躺下来休息。到了狼山,刘军从座椅上起来,面色好多了。鲁友龙同学在我的暗示下搀着刘军上山。爬山的时候,刘军的裤子被树枝钩住,撕了好长一道缝,鲁友龙喊着告诉了我。我们出发前预备了食品、水和药品等,就是没有想到要预备针线。看着刘军撕开的裤腿,我不禁着急起来,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我有办法!”原来是调皮鬼陈彬彬,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粘错字的透明胶带,跑到刘军身边蹲下身子,用胶带小心地把裤腿缝粘住。同学们都欢呼起来,刘军看着暂时修补好的衣服,很是感动。从狼山回校以后,刘军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有什么事能找我商量,我鼓励他把头抬起来,面对面地和人讲话。此外,在一些游戏活动中我常常请他扮演一个角色,回答几个预设的问题,要求他如果会就大声回答,不会就告诉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刘军低头不敢讲话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转变。

二、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交往的欲望

智障儿童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齿不清、说话断断续续、语意不明,教师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给智障儿童制造一些说话的机会,矫正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激发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提高交往的能力。老师可设计一些必须通过说话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实践活动,这是鼓励智障儿童主动语言沟通、交往的很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必须说话才能得到那个东西,如去超市购物,就是练习说话的机会。老师可以一边走一边指着所看到的东西,要求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如:我领着刘军和同学们来到食品架前,大家看到琳琅满目的食物都很兴奋。我问刘军:“你看到了什么?”刘军捏着衣角就是不开口。我对他说:“今天,老师问个东西,你能答出来,我就把这个东西奖给你。”刘军的眼睛顿时有了光彩,指着货架回答:“方便面。”我告诉他:“说话的时候要把句子说完整。你应该说‘我看到了什么’。”刘军学着说:“我看到了方便面。”我露出赞赏的目光,继续问:“你看到了什么?”他回答:“我还看到了巧克力。”我高兴地叫他把方便面和巧克力都放进了购物篮。后来我们到收银台结账时,我又问刘军:“东西卖好之后,要对收银员说什么,来表示对别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刘军在我的鼓励之下,红着脸对收银员说:“谢谢!”这天下午,全班同学都品尝到刘军的奖品——方便面和巧克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大了学生的接触面,让他们有机会和各色人等交往,激发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并能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在实践活动中训练交往的技能

交往技能是指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通过与人和周围环境的接触、交往、合作,掌握社会规则及语言或非语言性的交往技能来逐步适应社会的一种技能。智障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身心的缺陷,造成交往的困难。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的交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智障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交往中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他们在交往合作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个性,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与熟人交往的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自卑、胆怯,交往技能的训练需要从他们周围熟悉的环境人手,让他们与熟悉的人交往,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能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和勇气。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智障儿童朝夕相处,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友好和谐的客观环境,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动行为,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提高。如讲故事、球类、棋牌类等活动,教师引导孩子们自由组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儿童与同伴的实践活动,是训练交往能力的大好时机。在愉快的活动中,不仅建构了智障儿童的交往语言,培养了智障儿童的交往技能,也促进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与陌生人交往的训练

在与熟人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经验后,老师可以鼓励智障儿童与陌生人说话,敢于独自去新地方办事,并给予赞许和欣赏。在实践活动中引导智障儿童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和交往规则。如:对人要有礼貌,会合作;教育孩子以诚待人,尊重别人,别人讲话或提建议时,要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遇事应由大家一起来商量解决,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在教学生使用计算器时,我组织学生到菜市场参观。教师事先布置了任务;每两人成一组,要向小商贩询问五种物品的名称和价格,并记录下来以便计算。我故意把刘军和一名女生分在一组,逼使他主动与小商贩说话。尽管刘军这一组是最后完成任务的,但总算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在实践活动中树立交往的信心

要彻底改变像刘军这样的学生,让他敞开心扉,乐于与他人交往,应从树立信心人手。教师要真诚地尊重每一位智障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消除了智障学生的自卑感或者可能出现的逆反心理,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上进心。在教学实践中,我曾多次为刘军创造机会,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刘军热爱劳动,从保育员那儿我了解到刘军在宿舍里做好事,经常帮小同学叠被子、穿衣服、系鞋带。为此,我设计了铺床、叠被子的家务劳动比赛。在班会课上,我把同学们带到一个预备的宿舍,四个人为一组,哨声为号,一齐开动。刘军以娴熟的动作第一个完成了铺床、叠被子的工作。我当众赞扬了他,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使刘军同学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他的头抬起来了,自信的笑容常常出现在他的脸上。

篇7: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关键词:优化 课堂教学 智障儿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97

下面我谈谈我在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能力方面的体会。

一、各种感官协调运作,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

人认识、了解事物,不外乎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来感知。而智障儿童的感知力较缓慢,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来认识、了解事物。如在学习《土豆黄瓜》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图中都画了些什么?让学生先有一个初步的感观。再让学生看实物,通过看、闻、摸、尝,各种感官的协调运作,来强化学生的认知,从而训练学生从各个角度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认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西红柿,那是什么样的黄瓜。”让学生根据他们刚得到的认知经验,自由发挥,从颜色、形状、味道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说话有序

只有对事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将事物说得生动、完整、清楚,才能将事物准确地再现出来。而智障学生的观察能力较低,经常是顾此失彼,范围狭窄,挂一漏万,稳定性差。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学生怎样去观察事物,从什么角度去观察,让他们掌握到观察的方法,以便能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在学习《教室》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观察自己的教室,并用提问点出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按照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先四周后中间的顺序,观察并讲述自己的教室里都有些什么,在认识教室的同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智障学生掌握知识较困难,他们识记慢、遗忘快,往往昨天刚学的知识,今天就忘了。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原地踏步不前,也不能一日千里,脱离实际接受能力,而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他们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难度,使他们不断有所提高。如在学习《厨房》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厨房里有什么”。当学生能说出单个物体时,我再让学生说说“厨房里有××,有××。”当学生达到要求时,我再让学生说说“厨房里有××,有××,还有××。”A组学生还可自由发挥,说说“操场上有××,有××,还有××。”“花园里有××,有××,还有××。”“马路上有××,有××,还有××。”等等,如此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四、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知识与语言训练相配合

智障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死板,反应迟缓,看事物比较片面,不能将学到的东西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尽量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使学生既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了社会交往,又使语言得到发展。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新家》这一课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家里有几间房间?这些房间都用来干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去理解、讲述。从而懂得卧室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客厅是招待客人、进行活动的地方;厨房是做饭的地方;卫生间是洗漱、解手的地方。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理解了课本知识,同时又达到了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五、以动作协助说话,以语气辅助说话,调动学生说的兴趣,使说变得更富有情趣

智障儿童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致使他们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而在生活中,他们很少说话,甚至不敢说话,退让、回避,生怕引来别人的笑话。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对说产生兴趣,并及时捕捉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想说、敢说、爱说,使说话由负担变为乐趣。如在学习《对不起》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礼貌用语的基础上配上动作,边说边演,将踩到别人脚时的歉然和宽容的笑意表现出来,既有动作,又有语气,学生兴致很高,纷纷抢着说,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能跟着大家一起说,一起演,对说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采用多种形式,提供说话的场所,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课堂教学,坚持主体教育,以学生为本,给他们多一些练习的机会,对于智障学生,更要做到这一点。他们的接触面狭小,说话机会少,在课堂上,教师更要给予他们更多说的空间,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鼓励他们多说,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便将来能正常地与人交往,适应社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提供了多种说的形式:看课件说,看表演说,带语气说,配动作说,个别说,集体说,领说,齐说,比赛着说,讨论着说;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说话空间,使他们可以自由地发挥,尽可能多地锻炼他们的口语,使学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七、对学生采取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智障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功的机会很少。但是他们喜欢表扬、鼓励,愿意成功。因此,当我们面对学生在学习中一些微小的成功时,教师也要做出肯定和表扬,同时表达出教师喜欢他们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成功。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中要通过让学生鼓掌、夺红旗等手段,多给学生些表扬、鼓励,无条件地关注他们、赏识他们,让他们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逐步树立其信心,发展其兴趣,使他们想说、愿说、爱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往所不可缺少的。没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将无法沟通,无法理解。智障儿童由于大脑的缺陷,他们恰恰缺少了掌握这一与人交往的工具的能力。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将责无旁贷地负起这个责任,采取多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以弥补他们先天所造成的缺陷,使他们具有正常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

篇8: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记录

关键词:语文课;智障儿童;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30-02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相互交际的工具。作为智障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缺陷,如构音困难、吐字不清、口吃、语法错乱、词不达意等。这无疑又给智障儿童思维和智力发展及交往套上一个枷锁,也是智障儿童康复的一大难题。为了帮助智障学生建立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应遵循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多种尝试,把语言训练作为语文基本功的重点之一,切实加强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智障儿童倾听能力,是发展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

智障儿童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给孩子创设一个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听老师讲故事。刚开始时语调要夸张、语速要放慢,内容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短一点的故事,力争使他们听清楚,听明白,并吸引他们认真地听,聚精会神地听。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能听懂老师的“话”,重点要放在语音听力上;进而训练他们听较长的故事,并且按照这个故事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有目的地去听,从而回答老师提的问题。还可以变换形式,如带领儿童听多种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等,让智障儿童听后模仿,想象,并讲出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生活中的一些声音,随时都可以让学生听,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打雷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并让学生模仿说并回答。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他们会听、听得懂。同时,教育他们不要打断别人的话,这是文明礼貌的表现。

二、创设情境,选择生活中的话题,培养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应重视直观教学,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让他们有话可说,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比如先指给他们看 “这是书包”“这是铅笔”,然后问学生:“哪个是书包?”“你的铅笔呢?”等等。再如买东西、借东西、打电话等,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礼貌用语,通过形象直观地模拟人物对话、边表演边说话训练,不仅帮助他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我将学生领到超市和菜市场让他们亲身实践,教给学生如何用礼貌用语询问售货员,怎样“讨价还价”,在购物之后如何表示感谢。通过这样的教学,就容易使学生提早进入“大众交往”和“社会角色”。这样,在日后的生活中,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务的参与,就比较容易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重视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提高了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都安装了电话,会打电话是一种生活技能。我把电话引入课堂,教学生正确使用电话,人人参与打电话的活动,在通话时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我是××,您找谁?”“您有什么事?”“再见!”等,指导学生认真听对方说话,并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与别人对话。重点矫正学生的发音,告诉学生打电话时要控制好音量的大小,发音要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听明白自己说的话。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我采用分散练习、汇报表演、集中评议的办法。学生们积极参与打电话的活动。生活中,让家长为孩子提供打电话的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本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独立打电话的技能,学会打电话,提高了智障儿童的语言使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利用看图阅读课文,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发语言表达的潜能

看图说话也是练习说话的一种主要形式。培智班的语文教科书,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并且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容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说话的积极性。我就灵活地运用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讲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应教智障儿童先学会观察,进而理解图意。在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用口语表达图意,并要求他们说普通话,鼓励学生大胆地站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讲故事或让学生看图说话。训练时,先由看单幅图说一句话,再把多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两三句话或一段话,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开展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

例如:学《我的家乡》一课时,我把插图绘制成flash,根据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一部分一部分地向学生展示有关的画面内容。当出现“绿油油的菜园”时,便启发地提问:“菜园里有哪些蔬菜?”出现“美丽的果园”画面时,接着提问“果园里有哪些水果?”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菜园里种着白菜、芹菜、黄瓜、萝卜……果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我们的家乡真美呀!”学生通过看图回答问题,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丰富了词汇,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四、进行词汇、句子、篇章的趣味性语言训练,增强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训练是比较单调的,要正确地掌握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较多词汇、句子、篇章难度极大,需要多次重复、反复练习。

如《课间活动》一课最后一句话是“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首先,要引导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这句话,在课外活动时,让同学们注意观察体会。有的打篮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丰富多彩”这一词语。让学生观察在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时,同学们都表演了什么节目?学校操场上都有什么运动器材?课后同学们都喜欢做什么运动?因为这些贴近同学们生活实际的活动,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同学们很容易说出:“六一儿童节的节目有唱歌,跳舞,小品等”,“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有滑梯,乒乓球台”等句子。当然有的同学们不可能一次把话说完整,要经过老师的纠正和指导,反复练习才能把句子说完整。在进行整篇的语言训练时,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读,读熟了整篇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词汇,熟能生巧,自然能把话说得完整。

五、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积累语言,从而提高智障儿童说的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面狭窄,知识贫乏,阻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各种能力的提高。因此,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领域。在教学中,我们要多方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说的兴趣。如《春天》这课教学时,我就带学生到校园观察桃树上的花骨朵,柳树长出的嫩芽,让他们用手抚摸小草的嫩叶。学生观察与教师的指导,终于使学生能比较轻松地说出了春天的特征。有的说,春天来了,桃树上长出了花骨朵。有的说,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芽。还有的说,春天来了,小草长出了新叶子,摸上去很柔软。又如,到超市去体验买东西,到邮局去了解怎样寄信,到大街上看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等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活动以后,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所看到的事物,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赞美隧道工程建设者的诗句下一篇:2022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编外人员转正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