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2024-04-15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共9篇)

篇1: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需求评估报告

★诊断之一:用餐条件的相对滞后造成了营养的摄取不全

搬入新校舍后,虽然用餐环境有所改善,但学生的菜肴品种仍然显得单一,许多学生不喜欢吃,或者吃得很少,导致剩菜剩饭过多,浪费严重,学生挑食、偏食现象也较严重,从而间接的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下面是我校2010年七年级学生对学校饭菜质量评价的一次调查。梧田一中2010年食堂饭菜质量评价调查表 调查对象

学校七年级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9份)调查指标 饭菜品 种单一

饭菜营 养全面 饭菜质 量一般 饭菜质量较好 饭菜质 量 好 是 否 是 否 学生人数 143 26 67 102 104 46 19 比 例 84.6% 15.4% 39.6% 60.4% 61.5% 27.2% 11.2% ★诊断之二:身体素质的整体滑坡不利于生长发育

我们说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我校每年会对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先就2008-2010年全校八年级的男生身高、体重、八年级的女生800米跑、立定跳远、八年级的近视情况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比较。

梧田一中2008—2010年学生体质监测状况调查表 年份 调查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八年级男身高(厘米)160.45 159.46 161.80 八年级男体重(千克)53.26 52.10 53.30 八年级女800米跑 3ˊ51〞69 3ˊ48〞13 3ˊ44〞56 八年级女立定跳(厘米)180.43 179.65 180.29 八年级近视率 19.8% 18.6% 17.2% 从表中可以发现我校2008—2010年三年当中,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在逐年下降,学生的近视率偏高,可以说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另外经

过和教师、学生座谈还了解到学校的肥胖学生明显上升,由原来的6.6% 上升到现在的9.81%。

★诊断之三:课业负担的过重压力易导致学习的心理畸变

课业负担过重、家长期望过高等,导致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很少有休息玩耍的时间,整天被作业包围着,考试成绩差又要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心理压力大。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校对八年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在迎考心理方面做了一次详细的问卷调查。梧田一中学生迎考心理问卷调查分析表

调查对象 八年级后三分之一(182人)分值(分)指标

人数 比例 0——24 对考试无所谓、没有压力感 61 33.7% 25——49 略感紧张、轻度焦虑 76 41.6% 50——74 中度焦虑、紧张恐惧 27 14.8% 75——100 恐惧与厌恶 18 9.9% ★诊断之四:焦虑情绪与不良习惯有损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与之相应的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在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梧田一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统计表 研究对象 研究项目

学校全体教师(114人,男44人,女70人)男 比例 女 比例 总比例 经常感到疲劳 30 18.2% 14 25.5% 43.7% 烦躁、焦虑 10 10.9% 15 27.2% 38.1% 失眠或睡眠质量低 14 12.7% 11 20% 32.7% 不安、恐慌 8 14.5% 9 16.4% 30.9% 多疑、抑郁 15 5.5% 8 14.5% 19.9% 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1%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3%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2%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男教师和女教师在心理因素障碍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另外,我校有教师114人,男教师44人,但教师烟民队伍却十分庞大,他们在办公室、走廊等公共场所随意抽烟,既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又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损教师形象。梧田一中近三年教师吸烟人数统计表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人数 男教师18人 男教师15人 男教师13人 比例

男教师的40.91%,总数的15.79% 男教师的34.09%,总数的13.16% 男教师的29.55%,总数的11.40% 基于以上诊断,学校主要以“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以促使全校师生、家长提高健康意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健康观念,提升生活品质。

篇2: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曙光镇在县城西南部,在东经105度12分至105度20分,北纬26度40分。东与百兴镇,张家湾镇相接,西与水城县比德镇相连,北与阳长镇相邻,东南与骔岭镇接壤。总面积98.3平方公里。

曙光镇地处中山丘陵地和中山谷地,最高海拔2152米,最低海拔1292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25毫米,年平均气温12.9度,无霜期245天。该镇下辖村民委员会(社区)共计27个。

二、社区健康问题

(一)社区慢性病患病率

社区慢性病患病率顺位依次为:高血压、恶性肿瘤、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等。

(二)社区居民死因

社区居民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失和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营养代谢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他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

三、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

(一)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调查辖区2个行政村,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和随机拦截共调查18岁以上人群30人,获得有效调查信息30份。其中男13人。女17人。

(二)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

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多种慢性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本次共调查我区18岁以上人群30人。辖区居民主要不健康生活方式有:男性经常吸烟率为66.6%,经常饮酒率男性为27.4%。动物蛋白、水果摄入量偏低,常吃腌制品比例较高,缺少体育锻炼者达90%以上,超重占18.2%,与本地主要慢性病有关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有吸烟、过量饮酒、口味偏重、喜食腌制品、缺少体育锻炼、超重。

(三)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共调查有效调查问卷30份,应答对10题,实答对9题。辖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90%。

(四)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光污染、电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拥挤式污染、封闭式污染等。

2.不良生活习惯: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偏食、饮食无规律、饮食不合理、吸烟、酗酒、生活无序、睡眠不足等。

3.繁多的身心疾病。

4.经济原因:收入偏低、生活和精神负担较重;社会保障不健全,因经济拮据,患病后不能及时就医导致病情加重;部分人员无正式工作,劳动强度偏大,生活起居无规律。

5.体重超重、肥胖,体育锻炼不够,体育运动的方式不对。

6.遗传因素。7.使用电脑时间过长、打麻将等,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 态。

8.现代的社会压力等。

四、辖区内健康教育资源

篇3: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一、以准则培训为重点, 创新培训方式, 增强培训效果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发布后, 省评协高度重视, 及时下发了文件, 要求全省注册资产评估师和从业人员必须轮训一遍, 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准则, 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准则;召开了机构负责人座谈会, 畅谈准则发布的意义和作用, 研究落实了贯彻准则的八项措施;编印了新准则宣传画册, 赠送政府相关部门, 便于他们了解准则的内容, 配合我们抓好准则的实施;制定了新准则培训计划, 对全省1000多名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轮训, 以适应专业胜任能力的需要。

为增强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参与性, 提高培训的质量, 增强培训实效, 2008年我省对继续教育培训有所创新, 形式多样化, 采取了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举办园地、考试考核、表彰先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举行开班仪式。在每期培训班之前, 我们都要举行预备会, 提出每期培训计划与目标, 划分学习小组, 推选班组干部, 提出培训要求。二是举办学习园地。每期培训班都采取举办学习园地的形式, 刊载培训学习感言、分组讨论集锦、部分学员心得等, 活跃了学习气氛, 增强了培训效果。三是开展分组讨论。每期培训班之前, 我们都事先拟定讨论主题, 包括新资产评估准则、协会拟定的讨论内容、评估师提出的工作中的重点疑难问题。四是进行大会交流。每期培训推选3—5名学员参加大会交流发言, 学员现场提问, 互动气氛热烈。通过现场互动的方式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五是表彰优秀学员。为了激发学员学习热情, 每期培训评选了大会主题发言优胜奖、优秀班干部、先进学员, 培训结束时举行了颁奖仪式。

二、以规范管理为重点, 举办行业研讨班, 明确发展思路

为了体现继续教育分层培训的要求, 2008年12月12日至13日, 我省在咸宁市举办了“湖北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研讨班”, 全省资产评估机构负责人, 在汉部分院校的专家和省高院、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

资产评估

Z I C H A NP I N G G U

等部门的负责人共110多人参与研讨, 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作国际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的学术报告, 有16位嘉宾在研讨班上发表了演讲。

这次研讨班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世界经济增长低迷, 国内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举办的, 其目的是组织和动员全省资产评估机构, 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分析行业面临的新形势, 研究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寻求行业发展的新对策, 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次研讨班有66家机构提交了论文, 占128家机构的51.6%。既有评估理论探讨, 也有实践经验总结, 研讨成果丰富, 观点精彩纷呈。论文汇集了我省资产评估行业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这次研讨班紧紧围绕行业的规范发展这个主题, 就当前资产评估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重点从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治理、资产评估实务与技术、中小机构生存与发展四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不仅总结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规律, 而且提出了行业科学发展的良策, 论点和结论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 内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时代性和一定的理论深度。

研讨班期间, 各位专家学者和评估机构负责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进行了深入研讨, 发表真知灼见, 启迪了行业发展的思路, 拓宽了行业工作的视野。一是提出了促进行业发展的许多新观点。二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行业发展现状的认识。三是进一步明确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思路。大家表示, 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 努力建设和谐评估行业。大力推进评估行业文化建设, 完善自律监管和服务机制, 拓展行业执业领域, 扩大资产评估市场, 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管理, 构建充满活力的法人治理结构, 创新管理与服务手段, 提高资产评估队伍职业素质,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促进评估专业协调与合作。通过努力, 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要求,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资产评估机构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注册资产评估师队伍, 提升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体系和市场体系, 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三、以自律培训为契机, 促进机构整改, 增强执业能力

我省注重把执业质量自律检查与继续教育培训有机结合, 增强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2008年7月至9月, 我省协会组织5个行业执业质量检查组对宜昌、荆州和武汉部分机构开展了2008年行业执业质量自律检查。针对检查暴露执业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进行了分析归类, 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评估师讲解。10月30日至31日, 举办了行业自律检查强制培训班, 被检查的评估机构负责人和签字评估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篇4: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情绪;特质

一、感恩情绪的测量

由于未发现感恩情绪有独特的生理指标和面部表情,因此对感恩情绪的测量大都是针对其主观体验,有单题项测量和形容词量表两种测量方式”最简单的感恩单题项测量是“我对……很感恩”或者“我很感恩……”形容词量表由:感恩的(Grateful)、感谢的(Thankful)和感激的(APPreeiative)三个形容词构成。在在大多数研究中,往往同时测量感恩特质和感恩情绪,这样更加全面有效。

现有测量感恩情绪的方法有很大的不足。首先,对感恩情绪的测量缺乏客观指标,过多地依赖主观体验。其次,缺乏有效的工具将感恩同其他情绪区分开来,尤其是无法将感恩情绪同其它积极情绪区分开来。今后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感恩情绪独特的客观指标,开发能将感恩情绪同其它情绪(尤其是积极情绪)区别开来的测量工具。

二、感恩特质的测量

1.国外对感恩特质的测量

对感恩特质进行测量的主要工具是自陈量表。在国外,己经开发出三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分别是McCullough等人(2002)编制的《六题项感恩问卷》,简称为GQ~6。watkins等(2003)编制的《感恩怨愤及感激测验》,简称GRAT,和Adler等(2005)编制的《感激量表》。

GQ~6共6道题项,分成7个等级进行评分。该量表是根据McCullough等人的感恩特质层面理论编制的,该理论认为感恩特质可以从强度、频度、广度和密度四个方面来测量。

GRAT有44道题项,分五个等级进行计分。量表由富足感(简称Ab)、简单的感激(简称SA)及对他人感激(简称Ao)三个分量表构成。

Adler等的感激量表的也被认为是对感恩特质的测量。该量表由损失、感恩、感激自然、嗜好成功、拥有、仪式、反省、以及权利8个分量表构成。分成7个等级进行评分,共57道题项。然而这些量表有着共同的缺点:由于都是自陈测验,在测量感恩这种具有很强道德性的特质时,很容易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因此将来的测量工具应该更加注重以非自陈的方式来测量感恩。另一个不足是,他们都未对感恩的消极性进行测量。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感恩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积极,它或多或少的带有消极的成份。感恩的性质存在文化和性别的差异性,对不同文化和性别的个体而言,感恩的体验不总是积极的。

2.国内的感恩测量工具

国内最早的感恩特质量表是由马云献和息岩(2004)根据McCullough等人的感恩特质层面理论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大学生感戴量表》包含14道题项,提取感戴深度、感戴频度、感戴广度和感戴密度4个公共因素,形成四个分量表。量表的信度不是很高,然而该量表的最大问题或许不是信度不高,作者提取因素时,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这和MeCullough等人当初的理论恰恰相反。此外,和MeCullough的GQ一6问卷一样,该量表的另一个不足是它只能提供感恩特质的总体水平,无法提供个体感恩特质的具体情况。2006年,赵国祥和陈欣编制了《初中生感戴问卷》,该问卷以感恩的内容为取向,共18道题项。通过因素分析确立了感恩的人物取向、事物取向和道义取向3个维度。然而缺点在于,该量表不能让我们增加对个体感恩特质具体成份的理解,只探讨感恩的对象,最多只能知道个体在哪些方面较为感恩,以及感恩水平的高低,我们无法确知感恩特质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和行为特征。另一个不足是,《初中生感戴问卷》仅从人物、事物和道德这三个方面取样似乎内容效度并不高,略嫌不够全面。

相对而言,黄学超(2008)编制的《大学生感恩量表》能对个体的感恩特质提供更多的信息。该问卷有:感恩父母、感恩自然、感恩社会和剥夺感受四个维度,共20道题目,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该问卷的剥夺感受维度可以看作是对感恩消极体验的测量,但除了剥夺感受这个维度外,问卷更多的是从感恩的对象或者说内容着眼对感恩特质进行测量。因此,和《初中生感戴问卷》相似,该问卷不能测量感恩特质的心理结构。

此外,台湾学者Chen等(2008)修订了Mccullough等的GQ一6量表。验证性因素结果表明,发现5道题项版本比原6道题项版本更适合中国人。正如我们之前所说,GQ一6在界定感恩者的特征时,只能给出感恩者程度的区别,它不能很好地描绘出感恩者的特征这个缺点,中国版的GQ量表也是无法避免的。

所有的这些量表都不是根据感恩特质的内涵来编制的,因此不能对个体的感恩特征进行有效测量。另外,在这仅有的四份量表中,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其适用性是有待商榷的。同时,这些量表大多没有对感恩的消极体验进行必要的测量。

参考文献:

[1]海姆·金诺特.孩子的心理[M].北京:三联书店, 1987.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5:需求评估

1.生理上:

①老年人牙龈组织萎缩,牙齿松动脱落,在饮食方面会有所控制,肉食类摄入量会减少,而素食和水果等摄入量有所增加;

②骨骼肌萎缩,骨钙丧失或骨质增生,关节活动不灵,需要经常活动才能保持身体的灵活度,兴安社区的老人一般活动内容包括散步、爬山、聚聊以及打麻将; ③老年人的各种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视力和听力的下降,经过询问后发现大多数老人都是老花眼,患有较严重眼疾的还是少数;

2.心理上:

①老人的脑力、体力和精力都有所下降,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同时也很关心子女的状况。我所访问的老人的女儿出来工作已6年,性格内向,很斯文,喜欢呆在家里,老人说她总是呆在电脑前面会损害眼睛但是女儿不听。

②老人有对于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的需求。老人在谈到中午老婆做饭等女儿回来便一起吃时神态很满足;当我问到是否社区里的老人家早上经常来这里聊天时老人回答说大家遇到便一起聊聊,而我们进入他们的圈子时也发现大家之间的氛围很好。

③老人对于娱乐的需求,一些娱乐活动可以使心情愉悦,减少烦恼,修身养性。老人有说到会自己在家里写毛笔字,和之前的比较看有没有进步;也会种些花或者水果

3.社会上:

①对于大多数老人家而言,一个锻炼身体的场所是必须的。但是在社区里,这个休闲区被当做是晾衣场。因此,这样的情况使得他们减少了锻炼身体的场所和机会,也减少了他们与外人沟通的机会。

②通过社区观察,我们发现,“星光老年之家”被弃置。“星光老年之家”本是为老年人开放,为老年人进行各种活动而设置的场所。但是,在社区里面,我们发现,“星光老年之家”里面并没有老年人进行各种活动。这样,也就导致了原本应该是一个休闲的场所,变成了毫无用途的小房子。

篇6:空巢老人服务需求评估报告

二、项目背景分析 1.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三十多年,我国现代化水平与速度急剧提升,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方面的巨大变革推动我国的人口结构的调整,这种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达到了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的目的。然而,这种结构的调整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随着“银色浪潮”席卷而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社会养老问题对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制约将不断显现出来。在老年群体中还存在着一部分特殊的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更加令人堪忧。城市空巢老人除面临一般老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也是相当薄弱,缺乏传统家族形式下来自子女、亲人及邻里的强力支持。根据全国 1987 年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比例占到 16.7%。到 1999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 1.26 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 10%,其中单身户与一对夫妇户这种纯老年户(即老年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居住的家庭户的 25%。①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曾于 2006 年公布过一组数据,当年的城市社区空巢户占老年家庭总户的 49.7%,②说明在当时就有一半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同时,有相关学者研究预测: 到 2040 年左右,中国城市和中国农村中的空巢户分别可能达到 70%和 30%。由此可见,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2.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借助于社区的平台,在充分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工作者整合其现有的和隐形的社会支持资源,使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建设进入到可操作阶段。

2.2现实意义,根据国外相关实践经验分析,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的程度和老年人得生活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对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建设是非常重视的。目前国内在对老年人尤其是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都只是停留在描述和解释问题的层面,并未从社会工作的实务技巧方面深入探索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两个严峻问题的双重挑战,如何协助和支持老年人战胜生理机能下降,角色转换等带来的挑战。尤其是伴随着家庭空巢化进程加剧,社会支持出现严重缺失的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都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从社会工作角度探索重构实现社会支持的现实途径,对于城市社区空巢老年人安度晚年、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危机都有重要的意义。

3.相关文献

3.1凯伦·米勒的相关研究也涉及到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她从社会支持的质量和数量角度出发,研究了其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质量对生活满意度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社会支持的质量越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也

3.2南京师范大学的赵芳首次将空巢老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陈述其动态发展过程,分析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主要提供者——家庭成员。她认为通过整合家庭和社区的照顾资源,使家庭和社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才能为空巢老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社会支持。

3.3黄润龙教授的研究分析了空巢老人形成原因,将其归结于社会制度,个人意识和经济水平三方面。他仍旧从经济、生活、精神三方面研究空巢老人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他指出,通过改进社会养老保险、卫生医疗和居家养老服务,空巢老人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就越高,相比较而言,社会支持的数量对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不大。

4.项目简介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空巢老人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些年的数据证明,空巢老人这个群体数量在逐年激增,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到205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将占54%以上。空巢家庭所占比例达到我国家庭数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空巢老人因为子女长时间不在身边,深居简出,空巢感便是其最大心理问题;年龄不断增长,生理疾病将导致空巢老人陷入经济危机;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其养老出现困难。本项目将针对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中的社会支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缓解其孤独感,帮助空巢老人度过一个安逸充实的晚年生活。

三、理论架构

1.社会支持理论: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处于压力状态下的老年人提供保护,即对压力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能力。学者们认为社会支持的内容与功能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情绪性支持,如关心、分享经验、安慰、鼓励、可以诉说悲伤等;二是经济性支持,如实质的金钱、屋子提供等;三是服务性支持,如紧急时的子女照顾、重大决定的商量、给予忠告或建议、法律协助等;四是社会性支持,如社交上的支持等。爱建社区是一个高档的现代化城市社区,社区服务齐全,社区功能较为完善,但是爱建社区多是空巢老人居住,他们的子女大多常年在外工作或者工作较紧无法经常回家,使得他们的父母在家寂寞孤独,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退休或者离休,离开原来的单位,脱离原来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得我们的服务——重建社会支持网络更为迫在眉睫。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爱建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渴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及亲人的照顾,老年人们希望通过邻里、朋辈的交流沟通得到支持。

四、需求评估的方式、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文献法几乎是所有研究都需加以采用的研究方法,其详实的研究成果能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分析的视角和思考的高度,从而便于进一步对相关研究加以推进。通过查阅和研究了有关空巢老人以及社会支持的专著和论文以及有关我国人口方面的数据和被调查地的有关文献资料等。1.2访谈法,由于采用小样本研究和样本的特殊性,本项目所采用的调查方式为访谈法,其有效的避免无效调查问卷问题的产生。针对社区中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建设的相关问题,向相关的组织及个人全面了解调查地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信息。

1.3参与观察,调查对象的诸多信息无法从其语言中表达完整,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系统的观察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与周围他人的互动状况,以期找出其在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的隐性问题。城市空巢老人概述: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析结果显示,在城市中,老人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已经达到27%,城镇大致为1/3。①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家庭空巢化的问题在不断加剧,以下是关于被访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信息、成因和需求的概要分析。

1.3.1被访城市空巢老人基本信息,本研究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小样本研究,选取位于哈尔滨市爱建社区8位空巢老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调查,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对被访者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综合的记录。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特征,女性4人,占50%,男性4人,占50%。访谈对象的年龄结构特征,访谈对象多数集中在70—79岁年龄段,共6人,占75%,80—89岁的有1人,90以上的有 1 人。访谈对象的受教育程度,由于走访社区的特殊性,哈尔滨市爱建社区城市空巢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上。8位调查对象中,未受过正式教育的1人,占12.5%,小学程度的1人,占12.5%,高中程度的1人,占 12.5%,大专及以上的5人,占62.5%,无初中程度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婚姻状况,已婚且配偶健在的占50%,丧偶未再婚的占25%,再婚的占25%,无未婚和离婚的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经济来源,本调查所选的调查对象有 6 人退休于国有企业单位,占75%,有 1 人退休于国家机关单位,有一人未参加工作。其中离退休人员主要经济来源于离退休金,少部分需要子女接济。而为参加工作的老人经济资助主要来源于子女。那么对城市空巢老人来说,相应的社会支持对满足其生理需求是十分必要的。访谈对象的子女数量,较少存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平均都在 2 个以上,最多的有 4 个。并且子女均已成家,子女中至少有一人与父母居住在同一城市,这种多子女家庭对老人提供社会支持无疑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优势,降低了老年人的养老风险。然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空巢期即将到来,届时“空巢”家庭会更加普遍,应提早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五、评估结果分析

需求及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处在独身或与配偶一起生活的环境中,加上身体老化和社会参与弱化等因素,导致空巢老人在物质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1.物质经济需求。目前我国的空巢老人中有一定数量的经济困难者,这一部分老人既属于生理性社会弱者也属于社会性社会弱者,生理上他们身体机能减退失去劳动能力,且需要药物维持身体健康。同时,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参与度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而在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过程中,老人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退休金等经济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慢于物价增长。同时,随着核心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长,社会将面临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抚养一位子女的情况。因此,空巢老人的物质经济需求巨大。

2.生活照料需求。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自身的脆弱性会增强进而需要依赖他人的协助来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老人生病期间,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危险地境地。对于那些已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其照护者的压力也非常大,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如若不能得到外界力量的介入,极容易导致老人的照护者出现照护倦怠,从而直接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

3.精神慰藉需求。城市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缺乏来自家庭成员朝夕相伴所附带的精神慰藉,同时,被边缘化了的老年群体不论是与外部社会群体之间还是群体内部朋辈之间的交往能力和交往频率都急剧下降,这些都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空巢老人需要通过外部力量介入来倾诉心里话和消磨时间,条件允许的老年人需要通过启发和鼓励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余热,从而避免老人因离群现象而产生孤独、悲观或抑郁等负面精神活动,严重甚至出现自杀现象。

4.社会支持需求:城市空巢老人除面临一般老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也是相当薄弱,缺乏传统家族形式下来自子女、亲人及邻里的强力支持。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曾于 2006 年公布过一组数据,当年的城市社区空巢户占老年家庭总户的 49.7%,说明在当时就有一半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同时,有相关学者研究预测:到 2040 年左右,中国城市和中国农村中的空巢户分别可能达到 70%和30%。由此可见,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六、实习反思及拟选择的服务方向

反思: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老年龄化的不对称,成为当代中国主要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家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但是相对应的社会服务没有配套发展起来,尤其医疗以及养老问题等。由于我们的特有的国情,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更是凸显。就拿城市的空巢老人为例,他们辛苦养育孩子、工作持家,由于社会角色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以退休和下岗来说,他们突然一下子没法适应子女常年在外,以及离开原来的单位和组织,社会关系的断层。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退化,养老和社会照料以及业余生活都将成为问题,而社会支持更亟待解决。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而言,怎么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养老以及社会支持功能显得极为重要。

服务方向:社会支持需求:城市空巢老人除面临一般老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也是相当薄弱,缺乏传统家族形式下来自子女、亲人及邻里的强力支持。从社会支持分类的方式界定(1)客观支持、主观体验到的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也称实际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直接存在和参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人们赖以满足他们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重要资源;主观体验到的支持也称领悟社会支持,即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帮助打下了基础。

(2)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这是从社会支持来源角度进行的分类,强调个体对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来源的理解和领悟。

篇7: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质量评估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需求论证过程质量评估和需求方案质量评估,其中,需求论证过程质量评估主要采用基于关键控制点的评估方法,对作战任务分析、能力需求分析、非装备途径分析、装备途径分析过程进行质量评估,过程评估的结果是生成作战需求方案。然后,采用面向多视点的评估方法对需求方案进行质量评估,得到质量评估结果。系统工作流程所示。

4 基于多 Agent 的需求论证质量评估模型管理设计

在需求论证质量评估过程中涉及到很多评估模型,任何一个环节的评估可能需要多个模型组合使用,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这些质量评估模型的管理。本文采用基于多 Agent 的模型动态管理方法,通过一个管理 Agent 和不同质量评估模型Agent 之间的协商来解决论证质量评估问题。其中,每个质量评估 Agent 代表一种评估模型,它不仅封装评估模型,还包括事先设定的知识库,用于和外界进行交流,管理 Agent 负责协调各质量评估模型组合完成一个评估任务。基于多 Agent 的质量评估问题求解过程所示。对于一个待评估问题,首先判断是否存在求解模型,如果没有,将问题进行分解后继续判断;如果有求解模型,将问题发送给此模型,进一步判断是否能够独立求解,如果不能,需要寻找合作模型,此时需要借助管理 Agent 模型进行协调,直到得到结果。

篇8: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中小型电子企业中抽取2个班次的员工(包括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共100人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制订调查表。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生活习惯、McLean职业紧张调查表[2]、Goldberg普通健康调查表[3]、相关需求等。举办调查人员培训班,统一调查标准、方法,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由专人对每张调查表进行审核,按拟定的情况进行编码。用Epidata3.0软件编制录入程序,进行双录入(录入工作由专人进行)。为了减少输入错误,程序中设置了逻辑查错和跳转功能。双录入完成后核查,确保录入数据的正确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用SAS9.0统计软件完成。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工作情况、职业紧张、职业卫生和健康知识知晓、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知识需求等内容,进行描述性统计,对相关因素使用行×列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100名员工。其中男20人,女80人;年龄37~16岁,平均年龄22.9岁;76.0%的调查对象未婚;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者占78.0%;大部分员工月工资在1 000元以下,占调查人数的74.0%。

2.2 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参保情况和工作时间

调查对象中,有13.0%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14.0%未参加工伤保险。每天工作时间>8 h的占38.0%,每周工作时间>5 d的占94.0%。

2.3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情况

调查显示,56.0%的调查对象作业场所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甲苯、酸、氨、矽尘、噪声等。调查对象每天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平均6.5 h,最长10 h,最短1 h。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方式中,合同告知率最低,只有2.0%;上岗前培训的告知率最高,为44.0%。80.0%的调查对象作业岗位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9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所在的作业岗位需要配戴个人防护用品。

2.4 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

该企业员工精神卫生异常率为26.0%。将McLean职业紧张问卷和Goldberg普通健康调查表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卫生正常组和异常组应对能力(P<0.01)、工作满意度(P<0.01)及职业紧张因素得分(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5 职业卫生知识

调查显示,37.0%的调查对象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5.0%的员工不知道职业病的正确定义。对职业病预防措施认知的正确率较低,各预防措施正确率如下:替代3.0%,隔离或密闭16.0%,局部通风26.0%,全面通风49.0%,清洁生产53.0%,减少接触时间40.0%,健康教育与培训56.0%,个人防护79.0%,医疗保健61.0%。

2.6 职业卫生需求

有94.0%的调查对象希望了解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96.0%希望获得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89.0%希望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见表2。

调查对象对职业卫生知识的需求较高,最希望了解的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对人体危害、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防治的知识,见表3。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为中小型企业劳动者获得有效的职业卫生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相关责任方应各司其职,深入贯彻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战略,2002年WHO/EUR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又提出了以“为全世界所有工作场所和每个工人提供职业卫生服务”为目标的“基础职业卫生服务(basic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BOHS)” 战略[4],中小型企业的劳动者理应享有优质有效的职业卫生服务。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该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参加工伤保险,绝大部分员工工作严重超时,说明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欠缺。员工平均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缺乏正确认识,职业卫生服务不到位等,这与国内其他的有关中小型企业工人现状的研究结果相似[5]。该企业的劳动者虽然受教育水平不高、卫生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但是他们对职业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对相关知识的渴求也很迫切,这为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建议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制定适宜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综合性干预策略,提升该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水平,促进员工健康。

参考文献

〔1〕李霜,李朝林.中小型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8,26(12)∶781-783.

〔2〕余善法.国外职业紧张测试工具简介〔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7,23(2)∶126-128.

〔3〕张明圆.评定量表概述〔J〕.上海精神医学,1984,2:85.

〔4〕余晨,李德鸿,齐放.基础职业卫生简介〔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3)∶189-191.

篇9: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调查;评估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根据近年来的调查证实,当代大学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中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占了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一、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选取了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0份,有效率为89%。其中男生412人,占约46%,女生478人,占约54%,平均年龄为20岁。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内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专家检测,修改定稿,最终成功制作好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以及实体问卷相结合的方式。

(三)数据统计分析

将收集的调查问卷,通过以下几种分类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是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接受程度,对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服务方式,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需求,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参与程度四个方面。将数据整理之后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心理健康的接受程度

被试问答“当你看到身边有人接受心理健康咨询,你的态度如何?”95%的同学认为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只有5%的同学对此持疑问的态度,不太能接受心理健康咨询,这部分同学认为接受咨询就代表心理出现问题,不太愿意接受心理健康咨询。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力宣传起了很明显的效果,绝大多数人不再排斥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反而因为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更加愿意通过心理健康咨询的方式纾解自身的压力。

(二)对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咨询方式

被试问答“希望以哪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可多选)?”81.3%的同学选择一对一的面对面咨询,53.2%的同学选择网络咨询,借助诸如腾讯QQ,微信等社交工具,36.3%的同学选择电话咨询,12.1%的同学选择团体咨询。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绝大多数同学愿意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师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做到更好的心理疏导,提出更为有效的建议。其次,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愿意接受网络咨询。再次,有一部分的同学的愿意接受电话咨询,这种咨询方式较为方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服务。最后,只有一小部分愿意接受团体咨询,说明团体咨询在学生中的接受度相对较小。

(三)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需求

被试问答“在出现什么问题时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可多选)”56.2%的同学选择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时,53.7%的同学选择对未来职业规划迷茫的时,43.7%的同学选择对自我认识出现迷惑时,35.8%的同学选择考试焦虑时,31.2%的同学选择恋爱出现问题时。

被试问答“想要了解的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可多选)”53.8%的同学选择人际交往,49.8%的同学选择职业规划,45.1%的同学选择自我完善,31.8%的同学选择情绪管理,23.1%的同学选择恋爱情感。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在遇到的问题和想知道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趋于一致的。所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涉及人际交往以及职业规划方面,人际交往在社会中是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心头之患,对未来的迷茫,对自我认识的不完整,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四)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参与程度

被试问答“之前是否参加过心理健康咨询?”87.6%的同学回答从来没有进行多心理健康咨询,12.4%的同学回答曾经接受过心理健康咨询。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咨询还是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所以可以多开展诸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等方法,让更多的同学接触心理健康服务,从而鼓励同学在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能够主动选择心理健康咨询。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社会之一建设的接班人,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他们文化素质,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这次的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程度还是相对较高,所以笔者希望各大高校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处,帮助部分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同学,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哲浩.学校心理研究服务需求研究——以Q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0.

上一篇:电子白板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下一篇:若爱有来生情感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