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网四大诚信体系迎接跨境电子商务

2024-04-09

盖网四大诚信体系迎接跨境电子商务(通用4篇)

篇1:盖网四大诚信体系迎接跨境电子商务

盖网四大诚信体系迎接跨境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经营理应无界。

相比内贸市场和大量B2C企业的低利润率,中小企业转向海外市场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国内不少中小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创新意识,已经率先打破传统外贸观念、寻找创新发展渠道,而跨境网上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生命力。

盖网通过调查得出,“亚洲和中国将是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亮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正进入第二轮高增长期。”

尽管如此,制约亚洲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核心主要是安全和诚信问题。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品牌普遍认知有限,信任度低。

盖网,研发了一个最专业、最全面、最具创新力的“盖网网络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一个强大的“用户营销结算系统”、一个线上与线下完美互动的“3G智能媒体终端一体机”强势品牌和一个庞大专业的“中国安全食品第一网”,由此形成其四大诚信体系。通过四大诚信体系,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严谨的体系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安全以及诚信问题。

同时,通过盖网的专业人士,引导商家进行风险控制。盖网通的投入,大大保证了信用卡退单及申诉等复杂而专业的流程。盖网商城的运营,解决了中国商户对外贸网上零售的各个陌生环节。通过盖网,使得商家进入外贸市场的门槛大大降低。也同时为选择了盖网的商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人才储备。

盖网的运营和盖网通的实施,在当前的经济危机形式下是助推中小微企业规避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用最小的成本找到新的商业机会最佳方式。

盖网平台的出现,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盖网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使原来一般人难以涉足的高门槛的国际贸易变成一个普通的日常行为。

篇2: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模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起源于2005年前后发展起来的“小额贸易”[1]。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国际贸易形态的进出口交易方式,买方多为个人,交易通过互联网完成,具有交易量小、金额少的特点,并且大多通过快件、邮件小包的形式运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逐渐扩大,模式也逐渐成熟,形式也逐步多样化,目前通常提到的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在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网络支付结算,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2]。

近年来,国内传统外贸持续低迷,但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已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CNNIC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跨境网购规模为571.3亿美元,占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10%,同比增长90%。2016年这一规模将突破800亿美元,同比增长50.1%,超过全国网络零售规模增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在拉动内需、促进全面创业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跨境电子商务已经上升为国家性的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研究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出口货物所遇到的海关监管、退税、检验、外汇收支、统计等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抓紧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九大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对跨境电子商务在海关、检验、结汇、支付、税收以及信用方面给出了政策支持。为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优势,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相继批复在杭州、上海、深圳等13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开展单一窗口等贸易便利化项目建设。为统筹指导我国贸易便利化工作,国务院还专门建立了贸易便利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将有力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健康发展。

但是,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在通关监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收管理、专项统计等环节,均没有针对性的通关模式和标准规范对其进行支撑,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服务模式都无法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多边化,参与主体的虚拟化,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问题突出,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交易及欺诈行为时有发生,而对于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交易、服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并没有专门的规范和标准,制约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试图从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的角度,研究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的标准体系模型,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进行宏观设计和顶层规划。

2 跨境电子商务标准化现状

在国际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54等在电子商务数据元、数据结构、单证格式、业务过程、核心构件和业务信息实体库的标准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电子商务信息和业务标准化提供了基础。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海关组织WCO、UN/CEFACT等为制定国际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协调机制、国际公约及国际标准做出了贡献。以UN/CEFACT为例,该组织负责贸易便利化技术层面的工作和贸易便利化协调机制的建立,其研究成果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单一窗口”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化在各相关方推动下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首先,我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化组织体系。200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负责协调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制定电子商务国家标准。2013年,总体组完成改组,并提出了“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的规划,其中涉及跨境电商标准规划的重要内容[3]。“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在可信交易环境、产品信息描述、贸易便利化等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特别是在贸易便利化标准研制方面,我国一直紧跟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UN/CEFACT,开展贸易便利化及单一窗口相关标准研究,运用UN/CEFACT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已经发布一系列国家标准。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尤其为我国建设跨境电商“单一窗口”提供了基础标准支撑。

3 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模型

跨境电子商务具有多边化、直接化、小批量和数字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势有所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传统国际贸易所适用的标准规范、服务和管理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不能完全适用,从而导致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

(1)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多语言、多文化现象,造成了基础信息的不规范、不统一。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已经不再只是通过具有丰富外贸经验的代理公司,普通的商家甚至个人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但是这就出现了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语言不统一、分类描述习惯差异、理解歧义而导致的各类消费纠纷,造成了企业营销成本的提高。

(2)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交易主体信用难保证,交易欺诈和纠纷频发;交易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追溯困难;交易方对交易风险防范和控制不足;电子交易凭证缺乏规范,取证求证难。

(3)在业务流程方面,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产业链关键环节业务流程不规范、数据格式不统一,造成了信息难以互联互通、交易效率低、企业交易成本高。

(4)在服务和管理方面,一方面国内各地区虽然纷纷开展了单一窗口的建设,但是由于标准不统一、标准与国际不接轨等造成了系统重复建设,不断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出口企业信息多口径填报、产品备案数据缺失导致通关效率低、产品监管追溯难。

跨境电子商务是顺应市场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发展而来,尚没有成熟的理论研究方法可以借鉴,同时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尚无标准体系的整体框架,在国家级层面也缺乏针对性的顶层设计。因此,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基础信息、支撑环境、业务流程和服务监管等多层次对标准化的需求,设计了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本文建立的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模型共分为基础信息层、支撑环境层、业务流程层和服务管理层。

因此,本文将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分为以下5部分。

(1)总体标准

主要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和有关术语等方面的标准,如:国际贸易便利化术语、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指南。

(2)基础信息

主要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多语种产品分类与命名和跨境电子商务多语种产品信息描述两大模块,主要针对我国出口量大、产业优势强的主要产品,选择主要跨境出口贸易国的文化和语言,开展多语言的产品分类命名、信息描述及关键指标的描述,如:陶瓷、茶叶等中国特色出口产品的多语言产品分类命名以及信息描述规范等。

(3)支撑环境

从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环境的支撑角度进行标准规范,主要包括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身份)、客体(质量)、交易凭证和交易纠纷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如: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经营主体备案规范、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规范、电子发票基础信息规范、跨境电子商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规范和跨境电子商务纠纷维权信息单证规范等。

(4)业务流程

包括订单处理、物流、汇付和检验检疫等跨境电子商务关键业务环节的相关标准。如:跨境电子商务订单处理流程规范、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汇付通知数据规范、跨境电子商务货运代理数据规范、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数据交换电子证书数据规范。

(5)服务管理

主要包括单一窗口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与评价两个方面。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指南、国际贸易程序便利化指南、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等。

4 结语

本文从基础信息、支撑环境、业务流程和服务管理4个层面对跨境电子商务标准进行了设计和规划,随着这些标准研究和应用的展开,能够有效支撑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尤其是对构建我国与国际接轨的贸易便利化“单一窗口”,推动我国外贸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标准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基础信息、支撑环境、业务流程和服务管理4个层次分析跨境电子商务的标准需求,建立了多层次的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模型。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标准化,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何传添.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汤兵勇,熊励.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篇3:盖网四大诚信体系迎接跨境电子商务

关键词:电子商务;支付业务;外汇管理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交易现状

1.跨境电子商务起步晚增速快

2011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小额出口业务的总体规模超过100亿美元,虽仅占2011年全国出口总额的0.5%,但同比增速超过100%。2011年全国电子商务用户增至2.03亿户,若以2009年跨境电子商务用户占全国电子商户总数13%来计算,则2011年跨境电子商务用户达2369万户,从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上分析国内跨境电子商务用户实际增长额应远高于上述测算额。

2.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将成为企业新的盈利点

Capgemini(凯捷咨询公司)、RBS(苏格兰皇家银行)和Efma(欧洲金融市场协会)联合发布的《2011年全球支付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电子支付交易额预计将达到1.6万亿美元,是2010年交易金额的近两倍。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空间及潜藏的盈利空间已引起国内涉外经济主体的关注。据有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开始国内电子商务及支付传统细分领域的占比不断缩小,2011年网上支付在航空、电信等领域的总占比由2010年的72.9%下降为67.2%,经测算到2014年这一比例将下降到为48%。同时,随着2010-2011年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在教育、公共事业缴费和保险、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应用上的积极布局,电子商务的国内支付领域格局将逐渐趋于稳定。面对激烈的细分市场竞争和海外电子商务平台的进入,跨境市场无疑是电子商务及支付的下一个争夺点。

3.跨境电子支付结算方式多种多样

跨境电子支付业务发生的外汇资金流动,必然涉及资金结售汇与收付汇。从目前支付业务发展情况看,我国跨境电子支付结算的方式主要有跨境支付购汇方式(含第三方购汇支付、境外电商接受人民币支付、通过国内银行购汇汇出等)、跨境收入结汇方式(含第三方收结汇、通过国内银行汇款,以结汇或个人名义拆分结汇流入、通过地下钱庄实现资金跨境收结汇等)。

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与支付业务管理缺陷

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业务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但是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与支付业务的管理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策缺陷

(1)电子商务交易归属管理问题

从电子商务交易形式上分析,纯粹的电子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国际普遍认可归入GATS 的规则中按服务贸易进行管理。对于只是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完成定购、签约等,但要通过传统的运输方式运送至购买人所在地,则归入货物贸易范畴,属于GATT的管理范畴。此外,对于特殊的电子商务种类,既非明显的服务贸易也非明显货物贸易,如通过电子商务手段提供电子类产品(如文化、软件、娱乐产品等),国际上对此类电子商务交易归属服务贸易或货物贸易仍存在较大分歧。因我国尚未出台《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办法》及跨境电子商务外汇管理法规,对电子商务涉及到的外汇交易归属管理范畴更难以把握。

(2)交易主体市场准入问题

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业务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将商务辐射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使经济金融信息和资金链日益集中在数据平台。一旦交易主体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或出现违规经营、信用危机、系统故障、信息泄露等问题,便会引发客户外汇资金风险。因此,对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业务参与主体进行市场准入规范管理极其重要与迫切。

(3)支付机构外汇管理与监管职责问题

首先,支付机构在跨境外汇收支管理中承担了部份外汇政策执行及管理职责,其与外汇指定银行类似,既是外汇管理政策的执行者与监督者;其次,支付机构主要为电子商务交易主体提供货币资金支付清算服务,属于支付清算组织的一种,又不同于金融机构。如何对此类非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跨境外汇收支服务进行管理与职能定位,急需外汇管理局在法规中加以明确,制度上规范操作。

2.操作瓶颈

(1)交易真实性难以审核

电子商务的虚拟性,直接导致外汇监管部门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真实性、支付资金的合法性难以审核,为境内外异常资金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办理收支提供了途径。

(2)国际收支申报存在困难

一方面,通过电子支付平台,境内外电商的银行账户并不直接发生跨境资金流动,且支付平台完成实质交易资金清算常需要7至10天,因此由交易主体办理对外收付款申报的规定较难实施。另一方,不同的交易方式下对国际收支申报主体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代理购汇支付方式实际购汇人为交易主体,应由交易主体进行国际收支申报,但依前所述较难实施;线下统一购汇支付方式实际购汇人为支付机构,可以支付机构为主体进行国际收支申报,但此种申报方式难以体现每笔交易资金实质,增加外汇监管难度。

(3)外汇备付金账户管理缺失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外汇备付金管理问题日益突显,而国内当前对外汇备付金管理仍未有明确规定,如外汇备付金是归属经常项目范畴或资本项目范畴(按贸易信贷管理);外汇备付金账户开立、收支范围、收支数据报送;同一机构本外币备付金是否可以轧差结算等无统一管理标准,易使外汇备付金游离于外汇监管体系外。

三、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业务管理体系构建建议

1.管理政策层面

(1)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业务范围和开放顺序

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现状,建议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遵循先经常性项目后资本性项目,先货物贸易后服务贸易再至虚拟交易,先出口后进口的顺序逐步推进。提供跨境支付服务的电子支付机构应遵循先开放境内机构,慎重开放境外机构的管理原则,限制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跨境外汇收支范围,暂时禁止经常转移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通过电子支付渠道跨境流动,做好对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2)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登记及支付机构结售汇市场准入制度

一方面,对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境内主体(除个人外)要求其必需在外汇局办理相关信息登记后,方可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登记制度。另一方面,对支付机构的外汇业务经营资格、业务范围、外汇业务监督等方面参照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标准,建立跨境支付业务准入机制,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支付机构,给予结售汇市场准入资格。外汇局可在一定范围内赋予支付机构部份代位监管职能,并建立银行与支付机构责任共担机制,形成多方监管、互为监督的监管格局。

(3)适时出台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外汇管理办法

将跨境电子外汇业务纳入监管体系,在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适时出台《跨境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外汇管理办法》,对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真实性审核职责、外汇资金交易性质、外汇数据管理、外汇收支统计等方面做出统一明确的管理规定。

2.业务操作层面

(1)将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主体纳入外汇主体监管体系

结合当前国家外汇管理局监管理念由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的转变,建议将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交易主体纳入外汇主体监管范畴,充分利用现有主体监管结果实行分类管理。一是跨境电子商务中境内交易主体为法人机构时,外汇局应依据已公布的机构考核分类结果,有区别的开放跨境电子商务范畴。电子支付机构在为电商客户办理跨境收支业务时,应先查询机构所属类别,再提供相应跨境电子支付服务。二是境内交易主体为个人时,除执行个人年度购结汇限额管理规定外,支付机构还要健全客户认证机制,对属“关注名单”内的个人应拒绝办理跨境电子收支业务。三是将支付机构纳入外汇主体监管范畴,实行考核分类管理。

(2)有效统计与监测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数据

建议要求开办电子商务贸易的境内机构无论是否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均需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办理跨境外汇收支业务,对办理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民币、外汇收支数据需标注特殊标识,便于对跨境电子商务收支数据开展统计与监测。同时,在个人结售汇系统未向电子支付机构提供接口的情况下,同意支付机构采取先购结汇再由补录结售汇信息的模式。外汇局要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数据的统计、监测、管理,定期进行现场检查,以达到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管理目标,增强监管力度。

(3)明确规范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主体和申报方式

一是境内交易主体为法人机构的方式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主体应规定为法人机构,申报时间为发生跨境资金收付日,申报方式由法人机构主动到外汇指定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申报;二是境内交易主体为个人的方式下,建议申报主体为支付机构,由其将当日办理的个人项下跨境外汇收支数据汇总后到银行办理国际收支申报,并留存交易清单等相关资料备查。

(4)规范外汇备付金管理

明确规定电子支付机构通过外汇备付金专户存取外汇备付金。外汇局要规范外汇备付金专户外汇收支范围,将专户发生的外汇收支数据纳入外汇账户非现场监管体系进行监测。建议将外汇备付金按资本项下进行管理,收取外汇备付金的支付机构需定时向外汇局报送备付金收支情况,并将其纳入外汇指定银行外债指标范围。

参考文献:

[1]张志爱: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及其风险监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

[2]李冰洁:浅谈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影响[J].商业现代化,2011(8).

[3]李 闯:后金融时代我国银行卡跨境网上支付的发展及特点[J].中国信用卡,2010(8).

[4]阿拉木斯:探索电子商务监管的新思路[J].信息网络安全,2011(4).

篇4:盖网四大诚信体系迎接跨境电子商务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一、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这无疑将大大增加市场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却出现部分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不乐观的矛盾现象。根据实践调研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不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设置,进而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学以致用,难以满足现阶段外贸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新形势下,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跨境电子商务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买卖双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交易,即将传统的国际贸易电子化、网络化,是当前国际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目前国内主要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EBAY、易唐网、兰亭集市等。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全球领先,2014年全国跨境电商交易额 3.2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3.1%,据预测,2016 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至6.6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速超 32%,以跨境小额交易为主营业务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和流程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跨境电子商务显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适应网商时代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不少传统外贸公司也开始注意到了市场的变化,逐渐走上了发展外贸电子商务之路,他们对熟悉外贸电商经营之道的人才有着大量且急迫的需求。

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新形势下的外贸毕业生,不仅需要掌握进出口业务和跨境电商销售业务等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和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较熟练的运用商务英语和计算机网络等工具进行市场开拓,能在企业及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划、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应在充分调研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对外贸人才的岗位和职业需求,确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中,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讲授商务英语、外贸知识和电商知识的能力,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团队建设要“走到企业去”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平台打造教师培训模式,在校教师可以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参加电子商务的相关培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引进来”,通过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牵线搭桥,积极引进企业中拥有实际外贸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到学校来授课。

(三)合理设计教学项目,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可以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对跨境电商运营等项目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整理、归类,整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要求进行能力分析,开发出若干个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和基于电商平台操作的工作流程,对教学项目进行整合。为了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型外贸业务,教学团队要尽可能地设计开放的教学课程,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软件、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教学成绩的评价体系,加重实践性考核的比例。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等第三方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制度。

(四)推进订单培养模式。在订单培养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愿的形式报名进入订单班学习,通过校内和企业考核合格正式进行实际操作,对学生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使其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减少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节约企业新人培养成本,为学生在跨境电商学习过程中提供更加宽广的实践空间,更为真实的实践平台。进入订单班的学生以完成的工作业绩进行管理和考核,通过真实项目的营运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五)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组建双师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推进就业。

参考文献:

[1]何斌.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刍议 2014年8期

[2]鲁红春.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探索 2014年10期

[3]王慧敏.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转型升级 2014年10月

[4]楼淑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2013.10月

[5]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 2012年2月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5年度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课题《跨境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5jzy13

上一篇:儿童预防接种的全程护理干预下一篇:塑身衣品牌广告语